情緒就像病毒,


    控製不好就會傳染


    生活中,每一個人都難免會遇到各種壓力:上司不滿,下屬反戈,升職困難,客戶難纏;丈夫(妻子)不解風情,孩子頑皮淘氣,婆媳不和……常常會讓人們感到焦頭爛額,不免心中起火。如果火氣在下班之前還不能消除,就會不可避免地把壞情緒的“氣象圖”帶回家裏:看到丈夫(老婆)懶散地躺在沙發上看電視,而無視你一臉的疲憊,你會覺得他(她)不夠關心你;看到他(她)鞋東一隻、西一隻地散放著,你邊收拾,邊覺得委屈……於是,說話帶刺,牢騷滿腹,一來二去,爭吵開始,傷了感情,問題升級,火氣越來越大。


    我朋友郭女士在一家商場做賣場經理,因為服務周到,細致認真,深受客戶們的好評,因此也為商場贏得了很多回頭客。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在工作中無論何時都能對顧客報以親切、和藹微笑的人,在6歲女兒的眼裏卻是個“惡媽媽”。每天一到媽媽下班快到家時,女兒就會問奶奶:“媽媽是不是快回來了?”奶奶一說“是”,她就立刻會嘟囔一句:“不知道媽媽今天高不高興,大家一定要小心。”


    每每這時,奶奶又是心疼,又是無奈。按說郭女士也算是個好兒媳婦,就是脾氣不好。奶奶覺得她工作辛苦,在外又要看客人們的“臉色”,所以心裏的委屈隻能拿回家裏發泄,這也很正常,因此自己倒也覺得能理解兒媳;就是覺得小孫女有點可憐,總是小心翼翼的,總怕惹媽媽生氣,引起媽媽一頓“數落”。


    起初郭女士的想法和奶奶一樣,覺得自己回家裏發泄一下很正常。但是時間長了,她感覺到家人逐漸對她“敬而遠之”,就連寶貝女兒也不敢與她親近,丈夫更是對她“避而不見”。久而久之,她覺得第二天上班之前還是很難擺脫壞情緒的困擾,而工作中是絕對不能表現出來的,因而她經常覺得氣短、胸悶,甚至有些抑鬱。


    千萬不要把壞情緒帶回家,這絕對不是危言聳聽,長此以往,就會像郭女士一樣,不僅自己被壞情緒困擾,就連家人也要跟著擔驚受怕,整個家庭氣氛異常緊張。家是溫馨的港灣,一個充滿著天倫之樂、團結和睦氣氛的家庭會使每個家庭成員精神愉快。相反,如果一回到家裏,就感到煩惱、不和諧,這對誰都沒有益處。


    仔細想想,家人其實是人們最寶貴的財富。如果因為自己在外麵遇到了不順心的事就說些不中聽的話,或用動不動發脾氣的方式對待家人,這是很不應該的。他們又沒有錯,為什麽要他們成為你的“出氣筒”呢?


    當然,有氣也要撒,有委屈也要釋放,但關鍵是要掌握好分寸,盡量在進家門之前就把它消化掉。比如下班後,坐在公交車上,獨自凝望窗外,看看城市的一景一物、來來往往的人流,想想乖巧可愛的孩子、和藹可親的父母和公婆,還有和自己一樣辛苦為家而忙碌的丈夫,是不是心裏就會升騰起一絲感動?這時,你心裏的不快和怨氣就會消失,因為一個人如果總是糾結於壞情緒中,那麽看什麽都是灰色的,一旦你心裏都是快樂、和諧的畫麵,壞情緒也就會被一掃而光。


    我姐姐蘇順順從事的工作雖然很辛苦,但是她從不把壞情緒帶回家裏。一次,我和她約好一同下班,結果沒走幾步,自行車胎被紮破了。無奈之下,她隻得冒著酷暑推著車走了很久才找到一個修車點。


    本來工作就很辛苦,又遇到這樣的事情,換誰都會發兩句牢騷的。但是她卻沒有,在回來的路上她也沒有再和我開心地攀談,我想她肯定是心情不好。等走進家屬樓門前時,我看見她下車徑直走向一棵小樹,又雙手擦一擦樹葉,然後才進家門。


    進門後,她臉上出現了笑容,兒子跑過來抱她,她就把兒子抱起來,又走過去親切地和婆婆打了招呼。前後如此大的變化,令人難以置信。我問她為什麽能做到這一切,她笑著說:“我稱那棵樹為‘麻煩樹’。我知道白天不可能沒有麻煩和困難,但我知道,那些困難不屬於我的家庭。所以每天傍晚回家,我會象征性地把問題掛在樹上。”“更神奇的是,第二天早上我出門時,前一晚的問題似乎變少了。”她接著興奮地說道。


    其實,每一個理智、聰慧的人,都不會讓壞心情影響自己,不會讓壞心情幹擾自己的生活。她們會找出各種辦法緩解自己的壞心情:


    ——進行自我心理治療,這很重要,體察自己真實的感覺,找出產生壞心情的原因。


    ——對問題進行冷靜的思考和分析,想明白為什麽會出現令自己不高興的事情,分析清楚原因。


    ——進行自我心理疏導,告訴自己不要用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如果為了別人的錯誤而生氣,那就是在浪費自己的生命。


    ——進行自我告誡,告誡自己不要生氣,告誡自己要心平氣和,告誡自己要心情愉快,告誡自己不要傷害自己。


    ——進行自我寬慰,去和愛人看場電影,去和朋友吃頓晚餐,或是自己去買一束花……


    家人是你最親密的相伴一生的人,有什麽煩惱與他們訴說,做到及時溝通是有必要的;但訴說也要講究方式方法,不是一味地將他們當做“出氣筒”或是“拳擊袋”。


    別和自己太較勁兒,


    活著就應該灑脫些


    麵對同樣的事,為什麽有的人能夠應付自如,輕鬆瀟灑,而自己卻總是力不從心,屢屢受挫?


    其實,那些活得輕鬆自如、灑脫淡定的人,並非是由於他們的無可挑剔而有如此成就,而是由於他們能夠把握得住“進退”的界限。當麵臨“不可進”的情形時,他們懂得退後一步,然後再換一個角度想辦法讓自己前進。這樣一來,成功就不是那麽複雜和困難,而我們的人生也不必如此糾結了。


    一位登山運動員參加了攀登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的活動。我們知道,珠峰最高海拔為8000多米,但這位運動員在爬到6000多米的時候,因為身體出現了不適,而放棄了攀爬。


    麵對快要登頂的他,很多朋友都為其深表遺憾,這個說:“哎呀,你都已經走了四分之三的路程了,你為什麽要放棄呢?”那個說:“如果能咬緊牙關挺住,再堅持一下,或許也就上去了。要知道,有多少人夢寐以求站在珠穆朗瑪峰上啊!”


    麵對眾人投來的惋惜之情,這位運動員卻不以為然,他平靜地對大家說:“其實,我心裏很清楚,6000多米對我來講已經是我登山生涯的最高點,根據我當時的身體狀況而言,那已經是極限了。如果我再繼續爬,那麽很可能會喪失性命。難道我會和自己的生命開玩笑嗎?所以,對於中途退卻,我一點都沒有感到遺憾。”


    這位運動員的話確實很有道理,而他的做法也值得我們學習。當我們到達一定程度,無法再前進,或者再往前走很可能會讓自己慘不忍睹的話,不妨退一步,這才是明智的選擇!


    換句話說,每個人每件事或許都存在一定的極限,我們不能掰著柳樹要棗吃,也不能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雖說突破自我很有必要,但是這種突破並不是建立在魯莽和無知基礎之上的。美國總統林肯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自然界裏的噴泉,其噴發的高度不會超過它的源頭。”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事物本身存在著突破口,但並非任何人都能夠穿過突破口,創造極限。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有最大的承受能力。像案例的這位年輕人,他懂得自己的生命所能承受的極限,因此淡然自若地做自己能做的事。這樣做,誰又能說他不是一位勝利者呢!


    “當行則行,當止則止”,要告誡我們的正是這樣一個道理。


    聰明的做法是,我們要及時了解自己的能力,承認自己的不足。在此基礎上,我們才能做到量力而行,不莽撞,不遺憾。


    幼年時期的格裏格·洛加尼斯是一個十分害羞的男孩,又因為他說話有些口吃,所以在閱讀與講話方麵不盡如人意,一度被歸為學習最差學生的行列。


    不過,洛加尼斯是一個很聰明的孩子,小學沒畢業的時候,他就發現了自己在運動方麵強於他人,而這是他特有的天賦使然。認清這點後,洛加尼斯減輕了些自責,並開始專注於舞蹈、雜技、體操和跳水方麵的鍛煉,由於自身的天賦和努力,洛加尼斯果然開始在各種體育比賽中嶄露頭角。


    可是,升入中學後,洛加尼斯發現自己有些力不從心了,因為無論是舞蹈、雜技、體操、跳水,都需要辛勤的付出,他不可能有這麽多時間和精力去做這麽多事,常常感到力不從心,而且這些事情自己僅僅能做到差不多,離優秀還有一段距離。


    後來,在恩師喬恩——前奧運會跳水冠軍的指點下,洛加尼斯認識到自己在跳水方麵更有天賦,便接受了跳水專業訓練。


    經過長期的努力,洛加尼斯終於在跳水方麵取得驕人的成就:16歲成為美國奧運會代表團成員,28歲時已獲得6個世界冠軍、3枚奧運會獎牌、3個世界杯和許多其他獎項;1987年作為世界最佳運動員獲得歐文斯獎,達到了一個運動員榮譽的頂峰。


    很為洛加尼斯感到慶幸,他沒有一味地在某一個方麵和自己較勁,而是選擇了另辟蹊徑的做法。不難想象,如果在學習上與別人競爭,那麽到現在他或許也隻是個普普通通的人。因此,我們說,洛加尼斯是幸運的,而他的幸運是建立在自己懂得取舍、懂得退讓基礎之上的。


    由此可見,無論我們身在職場,還是馳騁商界,都不要認死理,適當地退一步,或許就能看到別的可以前進的道路,任何時候都不要忘了條條大路通羅馬。隻要我們能最大限度地發掘自己的長處,那麽就能收獲內心的充實和坦蕩,擁有“非同尋常”的人生之旅,這樣的人生才稱得上精彩絕倫,不是嗎?


    若總是在攀比,


    生活中每天都會有煩惱


    生活中,很多人的煩惱往往都是因為攀比而產生的,而攀比又往往是覺得別人比自己有麵子。如果一個人總是拿自己的缺點去和別人的長處相比,就會覺得自己什麽都不如別人,從而使自己陷入自卑和煩惱。


    健康的人很少關心自己的身體,即使有一個良好的體魄他也並不會因此而感到幸福,而疾病患者卻深深體會到健康的重要性;窮人也常常覺得有錢了才叫幸福;而有錢人卻認為輕鬆自在、無憂無慮的生活才是幸福;愛攀比的人總是遙望著虛不可及的別人的美好,而看不到自己已經把握在手中的幸福。


    英國偉大的哲學家、文學家培根曾經說過:“一切惡行都圍繞著虛榮心而行,都不過是滿足虛榮心的手段。”攀比很大程度上是由虛榮引起的。俗話說:“人活一張臉,樹活一層皮。”很多人為了“麵子”不切實際地盲目攀比,不惜打腫自己的臉,充當胖子,迷失在無謂的攀比中。


    有這樣一則寓言:


    一隻牛在草地上吃草,沒留神踩死了幾隻小青蛙。


    一隻僥幸從牛蹄下逃生的小青蛙找到了青蛙媽媽,告訴它,那些小青蛙被一個龐然大物踩死了。


    “很大?”青蛙媽媽開始把身體鼓起來,不服氣的說:“有這麽大?”


    小青蛙回答說:“噢!親愛的媽媽,那隻大野獸要比這個大得多。”


    “那麽有這麽大?”青蛙媽媽深呼吸,肚子更加的鼓了。


    小青蛙說:“就算漲破了你自己,還沒有那家夥一半大。”


    不服氣的青蛙媽媽把自己漲得像圓球似的,“這次該和它一樣大了吧?”沒等說完,青蛙媽媽已經漲破了身體。


    青蛙和牛本身就有很大的差別,牛即便再小也要大過拚命將自己吹脹的青蛙。認不清自己的位置,胡亂攀比,隻是自取滅亡。


    一個人不能認清自己,就很容易陷入徹底盲目。牛頓曾經說過一句謙虛自知,而又充滿智慧的話:“我看的遠,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正所謂“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頑強的常青樹往往無花,嬌豔欲滴的花朵卻往往無果。沒有永遠的失敗者,亦沒有永遠的贏家,切莫盲目的攀比失去了內心的平衡。眼光的注視,少在他人身上投放一些,多多關注一下自己,人生便會更加的快樂。有句話說的好:“與他人比是懦夫的行為,與自己比才是真正的英雄。”自己的心智也能獲得更加健康而快速的成長。


    在競選一個重要職位中,一個各方麵都很優秀的女孩輸給了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應屆畢業生。這位畢業生各方麵平庸無奇,並無出眾,可以贏得這個職位的原因很簡單:她是副縣長的女兒。


    這女孩相當的不服氣。回到家裏,女孩氣呼呼地把事情說給做了一輩子農民的老父親聽。父親並不言語,聽完了女兒的抱怨與訴說之後,起身拿了鋤頭吩咐女兒和他一起去地裏鋤豆子。


    老父親在村西的崗地裏種上了豆子,崗下是同村王叔家的花生田。由於崗下的土地本身就比較肥沃,所以花生鬱鬱蔥蔥的生長在下麵。


    父親像崗下麵指了指問女兒:“那裏是什麽?”


    “花生地啊。”女兒不解。


    “那這裏呢?”父親指著崗上自己家的地。


    “豆子地啊。”女兒更加的迷惑。


    “這兩片地哪片長的好啊?”


    “自然是崗下的花生地長的好!”女兒比較了一下說。


    父親緩緩地說道:“豆子不是花生,花生不是豆子,兩樣東西不同怎麽能比出好壞來呢?”


    看著女兒還是不理解,父親又說道:“你說,咱們家的豆子能長出花生來嗎?”


    “自然不能。”


    “那崗下的花生地能結出豆子來嗎?”


    “這個,也不能。”


    “是啊!就像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道理一樣,不能胡亂與人攀比。做好自己的分內事就行!”


    這位老父親是睿智的,他用生動樸實的例子告訴女兒:每個人都在生活中扮演著屬於自己的角色,盲目攀比的結果隻會是迷失自我,最終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煩惱。


    每個人因背景不同,所以人與人之間的差距還是很明顯的。有攀比心理很正常,如果通過攀比能讓自己進步或是努力,也算是一件好事。因一味的攀比看不到自己的長處,隻看到自己的短處,繼而抱怨、憤怒、心生憂愁和怨恨,甚至萎靡不振,那樣便得不償失了。


    “人貴有自知之明。”也就是說,對待自我要有一個正確全麵的認識,知道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在待人處世時揚長避短,使自我的優勢得到最大的發揮。這樣就會慢慢形成一種良好的心態,凡事量力而行,不強迫自己。


    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應該放一把客觀公正的尺子,既不夜郎自大,也不妄自菲薄,了解自己的角色,才能做回自己。


    愛慕虛榮,


    有時比貪更加可怕


    愛慕虛榮的人往往不是通過自己的努力,而是利用非正規途徑獲得名利。提到愛麵子,許多人會想到那些虛榮心強的女人。可是,女人愛麵子大多停留在物質層麵,愛流行服裝、時尚飾品等,這些都與金錢有關。而且,在發展市場經濟時代,沒錢可謂是寸步難行。可是,愛麵子的人常常打腫臉充胖子,做出許多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事情。有些人明明需要錢,卻撕不下臉皮,不肯委屈自己的臉麵去掙錢;或者為了人前風光而自己寧肯人後默默吞咽苦果;或者為了麵子而影響生活的質量和幸福,就像打燈籠一樣外明裏不明,吃苦受罪隻有他自己知道。這種愛麵子就太可怕了。


    高才生老劉畢業於名牌大學,人到中年的他從單位下崗後找了很多單位都覺得不太稱心,所以隻能在一家民營小公司裏委屈地當一名普通工人,薪水也低得可憐。


    有次,老劉偶遇大學同學,一陣寒暄後知道同學如今已是一家著名的大型民營公司的副總裁了,無限向往。同學見狀對他說:“憑你的專業知識,到我們公司來肯定能大顯身手,我們正缺一位負責財務的主管,你一定能勝任。”


    這本是個難得的機會!可是,老劉轉念一想,在大學裏自己是何等驕傲光榮的尖子生啊!如今卻要在一個以前不如自己的同學手下打工,受他的領導,那該多丟臉啊!想來想去,最終老劉還是放棄了這次難得的機會。


    可孩子在考上高中後,老劉為了讓兒子讀重點高中,不惜托關係轉校。但他沒想到,重點高中的各項花費自然不菲。老劉又不好意思張口向親戚們借錢,急得他都想到了賣血。老婆看到他走投無路的樣子,訓斥他說:“聽起來兒子上名校很風光,可是不想想你才攢幾個錢?還死要麵子,明明需要錢還舍不得放下臉麵?”


    於是,老劉又因為麵子問題和老婆鬧翻了。並且老婆警告他說:“再這樣打腫臉充胖子,就不過了。”


    人生在世,有許多事,身陷其中的時候是不能明白的,往往隻有在事過境遷之後,才能參透其中的奧秘。俗話說:人要臉,樹要皮。要麵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為要臉。但要臉也應該把握好一個限度,很多內心敏感的人因為自尊心過強而演變成“死要麵子活受罪”。生活中,有些敏感之人為了愛麵子竟然到了不顧自己實際承受能力的地步,這就有些過頭了。


    想要被別人尊重,就要有被尊重的表現。最要麵子的莫過於那些位高權重的人物,他們大多有著異於常人的成就欲,願意在眾人麵前表現自己。持有強烈的成就欲望,這本是一件好事。然而當個人意識到自己所掌握的“資源”不足以使他完成自己設想的目標時,就會想以其他的方式“彌補”自我“資源”的不足,從而產生各種各樣的虛假的“麵子行為”。為了得到世人的認可,為了保住自己的麵子,甚至會利用自己的權勢幹出傷天害理的事情來。那麽,這種愛麵子就發人深省了。


    唐朝著名詩人宋之問有個外甥叫劉希夷,此人很有才華,是個年輕有為的詩人。


    一日,劉希夷題詩一首,名為《代悲白頭翁》,到宋之問家中請他指點。當劉希夷讀到:“古人無複洛陽東,今人還對落花風。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時,宋之問情不自禁地連連稱好,忙問此詩可曾給他人看過,劉希夷告訴他剛剛寫完,還沒有給別人看過。宋之問覺得詩中“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兩句寫得非常好,足可以憑這兩句而聲震文壇,名垂青史,便要求劉希夷把這兩句詩讓給他。劉希夷說那兩句話是他詩中的詩眼,如果去掉了,那整首詩就索然無味了,因此沒有答應舅舅的要求。


    晚上,宋之問輾轉反側隻是念這兩句詩。心中暗想,如果說此詩是自己所做,那麽,不但世人會敬佩他,皇上也會對他另眼相看,說不定還會成為千古絕唱,名揚天下。到那時,自己的臉麵是何等風光啊!一定要想辦法據為已有。於是起了歹意,居然命家仆將親外甥劉希夷活活害死。


    為了自己所謂的名望不惜殺害自己的親外甥,可見,因為愛慕浮名的愛麵子心理是何等扭曲。這種扭曲的愛麵子心理實在比愛金錢更可怕!


    如今是法製社會,當然像宋之問這種令人觸目驚心的現象畢竟是少數。可是,如果作為個現代組織的領導人,過分愛麵子,那麽,不僅不能帶來事業上的成就,相反,會把本來無限光明的事業引上一條不歸路。


    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和尊重,這本身是人之常情,這也是很多成功人士不斷努力的一個重要原因。但是為了達到這樣的效果,如果盲目吹氣球,總有吹爆的一天。由此可見,愛麵子實在比一個人單純地愛金錢更可怕,特別是位高權重者。因為這種弱點危害的不僅是自己,還有團隊的發展。


    當然,在社會中求生存,不能不講麵子,但聰明人一定會講究個方法方式,既能顯示自己的能力和身份,又不會招致他人的不滿,也不會讓他人有落井下石的可乘之機。這樣,愛麵子才是最恰當的方式。因此,不論是普通百姓還是領導人,對於過分愛麵子的弱點必須加以根除。


    欲望像是火山,


    控製不住就會害人害己


    隻要是人都有欲望,並時刻被欲望包圍,抱怨、痛苦、快樂、幸福……不過,這就是生活,酸甜苦辣鹹五味俱全,一樣也不缺。有位哲人說過:“人的欲望就像是一座火山,如不控製就會害人害己。”


    我們活著,最重要的就是克製自己的欲望,懂得適可而止、懂得知足常樂。唯有這樣,我們的生活才會充滿快樂,我們才會感覺到幸福的滋味。


    快樂是我們內心的一種感受,它就在我們身邊,我們每天都可以見到它。但是,在貪婪的人眼裏,快樂卻總是很遙遠,他們苦苦追尋快樂,卻一直沒有收獲,徒添了很多煩惱。


    有一個國王得了重病,禦醫對此束手無策。


    王後問國王:“怎麽樣才能讓你恢複健康呢?”


    國王回答說:“我是國王,享盡了人間的榮華富貴,但是我卻感到不快樂,我當國王還有什麽意義呢?”


    王後說:“這該如何是好啊?”


    “去尋找一個天底下最快樂的人,我想知道他快樂的原因。”國王答道。


    之後,王後將國王的話傳達給了王子,讓他去尋找天下最快樂的人。


    王子知道托比是天下最富有的人,應該是最快樂的,先去找他。來到托比的住處,王子說明了來意,誰知托比一臉愁容,無奈地說:“王子呀,我一天也沒有感到快樂啊!”


    王子不解,問道:“你已經非常富有了,為什麽還不快樂呢?”


    “我的目的是賺到天下所有的錢,這個目標還沒有實現,所以我不快樂。”


    王子隻好來到鄰國,麵見了鄰國國王,並說明了來意。鄰國國王說:“我跟你父王一樣,整天都忙於國事,根本就快樂不起來。”


    王子告別了鄰國國王,繼續尋找。有一天,王子遇到了一位智者,他告訴王子說:“人間不存在快樂,隻有苦難和憂傷。真正的快樂在天堂。”當然,王子沒有相信他的話。


    接下來,王子又遇到了不同職業的人,但他們的答案都不能讓他滿意。直到有一天,王子遇到了一個乞丐。那天,王子正在樹下歎氣,正好被這個乞丐看見了。


    乞丐問:“年輕人,天氣這麽好,你還歎什麽氣啊?”


    王子見是乞丐,十分惱火,嗬斥他說:“關你什麽事啊!”


    乞丐沒有惱怒,反而是笑了笑,說道:“前麵有條小河,天氣這麽熱,不如我們去洗洗,去去暑意,甭提有多快樂了。”


    “快樂?你連飯都吃不上,還會快樂?真是太可笑了。”


    “即使吃不到飯,用野果充饑也不錯的。”


    “那你晚上怎麽睡覺?”


    “地為床,天為被,多麽寬敞啊!”


    “那你身上有錢嗎?”


    “錢財是身外之物,我一個乞丐要錢幹什麽?錢太多了容易被人算計,我才不想自找麻煩呢!”


    王子又問:“那麽權力呢?”


    乞丐哈哈一笑說:“權力算個什麽東西?靠權力過日子的哪個比我快樂呢?”


    王子問:“你一無所有,到底憑什麽這麽快樂?”


    “年輕人,我並不是一無所有,我擁有一切——太陽、月亮、春風、細雨、鮮花和無數的食物。這些都值得我快樂。”


    王子恍然大悟,拉著他立即奔回了王宮。


    如果你感覺不到快樂,那麽你現在擁有的一切都不會讓你感到快樂。其實,這就是你快樂的理由,是要你珍惜眼前所擁有的一切。


    人總是會有很多欲望,總是在不停地追求,認為得到了財富以後,自己就會變成一個快樂的人。得到以後才發現,自己原來並不快樂,於是財富成為沉重的枷鎖,將快樂擋在了門外。快樂的方法就是打開枷鎖,讓自己變輕鬆。一個人有所追求,才會有成功的機會,追求可以成為一種快樂,欲望卻永遠都隻是生命沉重的負荷。


    詹姆斯在成為富翁之前,是一個窮小子,他每天穿著舊衣服,吃著殘羹剩飯,非常羨慕街上那些坐馬車的富人。他常常幻想:“如果哪天我成為有錢人,那麽我就是一個快樂的人了。”


    有一天,幸運真的降臨到了詹姆斯的身上,他竟然撿到了一袋珠寶。最初,詹姆斯想獨吞這袋珠寶,但他轉念一想,還是決定將珠寶歸還給它的主人。於是,他在那裏等了兩天,終於見到了珠寶的主人。這個丟失珠寶的人對詹姆斯大為讚賞,也非常感動,當即決定贈送半袋珠寶給他。


    誰知,詹姆斯卻拒絕接受珠寶,並說:“先生,我不想要這些珠寶,我想靠勞動成為一個真正的富翁。”珠寶的主人看著詹姆斯說:“我專門做珠寶買賣,既然你不要珠寶,那就跟著我做生意吧,不過這袋珠寶就算是你的本錢。”


    後來,詹姆斯跟著珠寶商人做起了生意,慢慢地賺了不少錢,成為一個富翁。為了賺到更多的錢,他兼並他人的店,幾年之內成為一個真正的珠寶大亨。他終於過上了上流社會的生活,經常參加沙龍和晚宴。在宴會上他跟客人談笑風生,可是客人一旦離去,就剩下他一個人,他變得一點兒也不快樂。他想娶一位姑娘為妻,可是那位姑娘是因為他有錢才嫁給他,這使他感到非常痛苦。他的珠寶店還被人打劫過,於是他生活得戰戰兢兢,每天都擔心自己的財富。


    直到有一天,詹姆斯看見了一個流浪漢,見他臉上時刻都掛著陽光般的表情,便命人將他請進了辦公室,問他:“你生活這麽貧苦,為什麽還能這樣快樂?我如此富有,卻為什麽感受不到快樂呢?”


    流浪漢對他說:“您看我一無所有,而您卻是背負著眾多的欲望,怎麽會快樂呢?”聽完流浪漢的話,詹姆斯茅塞頓開。從那天開始,他決定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比如幫助流浪兒童和無家可歸的人,比如做一些公益活動。這麽做之後,詹姆斯又有了笑容,覺得自己此時是真正快樂的。


    欲望是個金托盤,是潛伏在人心裏的一種病毒。人的欲望沒有滿足的時候,如果自己的意誌不堅定,就會讓欲望有機可乘,自己也最終會陷入無窮無盡的重負之中。不僅如此,欲望過重還會讓人更加難以獲得快樂。所以,一個人要想過得快樂、輕鬆,就一定要少一些欲望,多一些淡泊。隻有這樣人才不會為欲望所控製,不會被欲望侵蝕心靈。


    曾經有一個人每天都努力工作,可就是無法取得別人那樣的成績,甚至連自己的小小願望都無法實現,為此他很苦惱。有一天,他去拜訪一位智者,跟智者抱怨生活不如意,並請智者指一條道路。


    智者沒有說話,而是給他一個小籃子,讓他走一步就撿一塊石頭放進去。


    那個人按照智者的話去做,沒一會兒,籃子裝滿了石頭,很重,所以那個人累得氣喘籲籲。智者此時才對他說:“現在你明白你感覺生活累的原因了嗎?那就是因為你的生活中有太多的欲望,還充斥著一些無用的東西,這些加起來讓你難以承受。所以你感覺到生活很累。”


    我們每個人來到這個世上的時候,都有一個小籃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也都在撿石塊,撿了第一塊,就還想撿第二塊,越撿越多,結果欲壑難填,被欲望塞滿了內心,那麽就失去了快樂。要想多一些快樂,少一些抱怨,那就不妨少一點欲望,多一點淡泊,求得內心的平靜和安詳,才是明智的選擇。


    每天的抱怨,


    能夠解決任何問題嗎


    生活中總是有很多喜歡抱怨的人,他們每天喋喋不休,不是抱怨工作累,就是抱怨待遇低;不是抱怨升職太慢,就是抱怨辦事太難……可是,當我們喋喋不休地抱怨的時候,是否發現有些人卻一聲不吭,隻顧埋頭工作。難道他們沒有不滿意的事情嗎?還是他們為了討好上司而陽奉陰違?難道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就那麽強嗎?


    過不了多久,你會發現,你曾經抱怨的那些事現在都優惠了那些不抱怨的人。他們是事業和生活的寵兒。老板愛戴,同事喜歡,甚至連鄰居家的孩子都喜歡他們。這是為什麽呢?


    隻是因為大多數人隻想著抱怨,從沒想過如何去解決問題。在他們看來,抱怨無濟於事,任何時候,辦法都比問題多。即便是自己的條件不如他人,即便是那些不公平的待遇他們也能暫且忍受。這正是他們的優秀之處。


    善於解決問題的人就是優秀的人。不論在任何情況下,他們都會把他人的抱怨看成是解決問題的機會。


    某市物價局的一名幹部,從來都是任勞任怨,從不抱怨。


    他是因部隊轉業參加工作的,他也沒有什麽特殊技能,參加工作的頭三年,全局的辦公室都是由他打水掃地。每天,他都是第一個到單位。後來辦公室又來了一個年輕人,他的地位上升了,但仍然堅持打水掃地,總是比別人“多於”一些分外之事。別人不理解,他卻沒有一點怨言。


    有次,領導對他寫的辦公室材料不滿意,要求他重寫。他盡最大努力寫好交上。領導很高興,可是,卻得罪了辦公室的人。這下,辦公室的人幾乎都與他為敵。但是,他沒有辯解,照樣熱情工作。而且辦公室有需要幫忙的,他也當仁不讓。


    他所在的科室主任於五年後被調走後,大家都認為主任之職非他莫屬。沒想到,領導卻從別的科室提拔了一個副主任來當主任,卻把他“下放”到偏遠的山區物價所。機關裏很多人都議論紛紛,說他主要是“缺少活動”。但他卻沒有找領導訴苦,也沒有表示出不滿。


    誰都沒想到這個有點窩囊的人在十年後竟然當上了物價局的局長。人們問退休的老局長為什麽看好他?老局長回答:每次晉級評比,不論評上還是評不上的都是滿腹牢騷。什麽去基層太苦,薪水太低、環境太差、無法照顧家庭等。我的腦袋都要爆炸了。可是,我從來沒有聽到他抱怨過什麽,他總是在想辦法解決問題。他在基層能一幹八年,解決了那麽多遺留問題,你們能做到嗎?


    人們這才終於明白,原來這個“老蔫兒”的長處就是不抱怨。


    政府機關和大公司本來就是個最容易產生牢騷和抱怨的地方,唯有勤勤懇懇才有進步的機會。道理很簡單,僧多粥少,位居“金字塔”中上層的寥寥可數。每個金字塔底部的人,都渴望自己早一點快一點上去。但是,社會從來都是不公平的,由於各種原因,不可能保證每一次的人事變動都能夠公平。因此,那些自我感覺非常良好,以為某個位置,天經地義非我莫屬的人,一旦發現願望落空,就會采取各種各樣的方式,發泄心中的不滿。甚至會一怒之下撂挑子,給領導臉色看。領導對他們怎能有好印象?


    那些不抱怨默默工作的人,反而會給領導留下深刻的印象。因為他們的不抱怨給領導留下了好印象,覺得他可以委以重任;因為他們在別人抱怨的時間中默默無聞地用工作的成績來為領導減輕壓力;因為他們自覺地做著分外的許多事情。如此,領導能不青睞他們嗎?正是因為不抱怨使他們能集中心誌並將其放在工作上,於是他們的工作不僅主動,而且謙遜,職位得到提升也是很自然的事情。由此可見,不抱怨,是一種態度,也是一種智慧,不僅可以建立和諧廣博的人際關係,而且能夠幫助自己開辟一片新天地。


    不管在什麽組織,任勞任怨,做出優秀的業績,為組織創造價值,才是被提升的基本原則。因此,如果你一直對自己的職位不滿,認為是屈了自己的才,不要總是抱怨領導沒有給你機會,不妨仔細問問自己,是否在領導交給你任務後,能夠圓滿完成?


    抱怨有時候就是推卸責任。不論在生活還是在工作中,每個人都會麵臨種種困難或問題,擔任職務越高的人,其麵對的困難或問題則越多。優秀的人接到公認困難的工作任務,不給自己找可以不完成的理由,也不在麵對問題時摻雜任何消極的態度,試圖推給別人。他們總是以陽光視角積極麵對困難或問題,積極嚐試。如此,即便沒有發生他們預料的好結果,上司也會改變對他們的看法。因此,如果你有時間進行抱怨,還不如把時間用在尋找克服困難、改變環境的方法上。隻有你能對問題提出兩個以上的解決方案,人們才能對你刮目相看。


    優秀者,他們成功的共通之處是不抱怨,而是想盡辦法去解決。遇到困難去挑戰它;遇到委屈去化解它。隻有不抱怨才能獲得成功,也隻有不抱怨,才能取得進步。如果你是個總愛抱怨的人,請向那些優秀的人學習,把困難或問題當成提高自己工作能力的一個個機遇。減一分怨氣,多一分責任、多一分主動,用實幹代替抱怨,那麽機會早晚會來到你麵前。


    浮躁占據你的思維,


    你就會失去清醒的頭腦


    浮躁是一種不健康的心態,如今已經遍布社會的各個角落,成為現代人的一種通病。人一旦浮躁了,自己內心的各種欲望就會蠢蠢欲動,導致自己很難平靜下來,終日處在—種又忙又煩的應急狀態中,脾氣會變得暴躁,神經會緊繃,於是抱怨不斷,最後往往會導致自己被生活的急流所裹挾。浮躁不僅會影響我們生活的品質,也會阻止我們獲得幸福和快樂。


    很多時候,我們浮躁,就是因為自己的心總靜不下來,使我們活得不堪重負的往往是我們自己。保持心靈的寧靜不易,我們需要不斷地反省,逐漸剔除掉心中不安分的東西,我們隻有拭去心靈深處的浮躁,才能得到幸福和快樂。


    從前在一個小村莊中有兩個人,他們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都疑心病重,內心充滿嫉妒和猜疑,非常浮躁。所以,他們沒有其他朋友,各自是對方唯一的朋友。


    他們兩個人經常被村裏的人嘲笑:“如果要他們不猜疑、不嫉妒,除非石頭開花呀!”聽到別人的嘲笑,他們的心裏非常不舒服,於是就決定改變自己,開始自我反省。一個人對另一個人說:“像我們這樣嫉妒、猜疑別人,實在是不好的習慣,必須想辦法改正才行啊。”另一個人同意他的說法,並提議去山裏住一段時間,好好地反省反省。他們收拾好東西,跟本村德高望重的族長告別。族長為人坦誠、大度又有智慧,聽了他們的講述,對他們說:“如果你們真的認識到了做人的道理,能夠常常反省自己,這將是非常大的進步。但是如果你們浮躁的心靜不下來,那麽你們住進山裏也是枉然。如果你們的心能靜下來,那麽即使在鬧市裏住也是一樣的啊。”兩個人聽了族長的話,覺得在理,便放棄了進山的打算,依舊住在村子裏。過了一段時間,人們發現,他們跟之前不一樣了,不再那樣猜疑和嫉妒別人了。


    俗話說:“欲速則不達。”人們無論做人還是做事,都應該一步一步來,踏踏實實地幹,才可以開創新的局麵。反之,如果讓浮躁占據著你的思維,那麽,你就會失去清醒的頭腦,就根本無法穩步前進。浮躁是一種不可取的生活態度。浮躁的人在工作上眼高手低、敷衍了事,在學習上一知半解、囫圇吞棗。浮躁隻會耽誤一個人的前途,拭去浮躁才能專心地做好事情。所以說無論是在學習上還是在工作中,我們都應該遏製浮躁的心態,腳踏實地、循序漸進。正如那句俗語所說的:“勸君做事要專心,心安勿躁好成事。”


    古時候,有個叫養由基的人,他的箭術非常高明,百步穿楊都不在話下。據說動物都知道他箭術高明,所以,隻要他一出現,動物們都嚇得逃跑了。有一次,兩隻猴子抱著柱子,玩得不亦樂乎,有人張弓搭箭要去射殺它們,但是兩隻猴子都沒有在意,依舊玩鬧著,甚至還朝著人們做鬼臉。這時,養由基走過來,接過弓箭,隻見猴子們嚇得趕緊逃走了。


    有一個年輕人非常仰慕養由基的箭術,一心想拜他為師。養由基經不住年輕人的再三請求,於是就收下了這個學生。起初,養由基並沒有直接教他射箭,而是交給他一根很細的針,讓他放在距離眼睛幾尺遠的地方,然後整天盯著這根針的針眼看。年輕人按照養由基的要求去做,兩三天後,他便忍耐不住了,便問養由基:“我是來學習箭術的,不是來看針眼的。您什麽時候才能真正教我學習射箭呀?”


    養由基回答道:“你現在所做的事情就是在學習箭術呀!你繼續練習吧!”


    年輕人又堅持了幾天,可是幾天後,他再次變得煩躁不安,心想:“天天看針眼能看出什麽來?我看他就是在敷衍我,他也隻是徒有虛名罷了。”


    後來,養由基又教他練習臂力的方法,讓他伸直手臂,然後在手掌放一塊石頭,這個動作要堅持一天。年輕人不明白養由基的用意,抱怨道:“我是來學習箭術的,為什麽讓我端石頭呢?”他心裏非常不痛快,不願意再練下去了。養由基也看出了他的心思,同時也認為他不是學習箭術的材料,所以就任由他去了。後來,這個年輕人又跟其他老師學習箭術,但是最終也沒有什麽大的成就。


    其實,這個年輕人如果不好高騖遠,腳踏實地,甘於從點滴做起,那麽他最終有可能成為一名射箭高手。但是,他抱著一種急功近利的態度,沒有堅持訓練,因此沒能學到精湛的箭術。


    不煩不躁,從容生活,這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在現實生活中,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切記不要心浮氣躁。任何困難都隻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如果我們能夠認識到這一點,就會明白這些困難根本不能作為阻擋幸福到來的絆腳石。當我們心情不好的時候,就會看什麽都覺得不順眼,做什麽事情都不順手,人在心浮氣躁的時候是很難成事的,所以我們一定要拭去自己內心的浮躁,始終保持一個好心情。因為隻有心情好了,人才能神清氣爽,做起事情來才能得心應手。隻有這樣,我們才能成為幸福和自由的人。


    不要情緒輕易擺布,


    你要成為它的主人


    你是否也有過這樣的經曆:考試前焦慮不安、坐臥不寧?被老師父母批評後容易自暴自棄?和朋友爭吵後,上街亂逛,並買一堆多餘的東西泄憤呢?


    偶爾有這樣的情緒不要緊,如果經常這樣,你可就得注意了!因為不知不覺中,你已經成了“情緒”的奴隸,陷入情緒的泥淖而無法自拔。所以,一旦心情不好,你就“不得不”坐立不安、“不得不”曠工、“不得不”亂花錢、“不得不”酗酒滋事。


    就讓我們來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吧。心平氣和地對待一切事物,這樣,我們的情緒才會保持在一種良好的狀態下。如果我們為別人帶來風雨、憂鬱、黑暗和悲觀,那麽,他們也會報之以風雨、憂鬱、黑暗和悲觀。相反的,如果我們為別人帶來歡樂、喜悅、光明和笑聲,他們也會報之以歡樂、喜悅、光明和笑聲。如果我們在學會控製自己的情緒的同時,還能體察別人的情緒變化,那麽,我們更容易使自己保持好心情。


    每人心中都有一把“快樂的鑰匙”,但我們卻常在不知不覺中把這把鑰匙交給別人來掌管。一位銷售員抱怨道:“我活得很不快樂,因為我經常碰到糟糕的客戶。”這位銷售員把快樂的鑰匙放到了客戶手裏。一位職員說:“我的老板很苛刻,我很生氣!”這位職員把快樂的鑰匙交到了老板手中。而一個成熟的人會握住自己快樂的鑰匙,他不期待別人使他快樂,反而能將快樂與幸福帶給別人。


    弱者任思緒控製行為,強者讓行為控製思緒。正如奧格·曼狄諾所說:“學會掌握情緒,做情緒的主人,是人生前行的關鍵。”


    馬琴力曾是美國副總統,一天,一個議員帶著幾個人衝進了他的辦公室,對他做出的一個決定表示抗議。議員開口就用很難聽的話咒罵馬琴力,而馬琴力卻異常平靜,一點兒也不動怒,耐心地聽著他發泄怒氣。


    等他們一個個說得筋疲力盡後,馬琴力才用溫和的口氣問:“現在你們覺得好些了嗎?”然後,馬琴力開始向他們解釋自己為什麽要做那項決定。總統平和的態度,使那個議員臉紅了,他意識到自己的觀點的確站不住腳。


    如果馬琴力總統在議員粗暴地指責他時竭力地解釋,那隻會導致一場更激烈的爭吵。但凡有負麵情緒,最根本的原因都是心底感覺不如意。通常能正確處理負麵情緒的人,將不如意的事看作路上的一個小水窪,有時泥水濺在腳上,皺皺眉也就過去了。喜歡憤怒的人則不同,他們的水窪裏全是汽油,一點就著,不但燒得自己麵目全非,而且定要殃及旁人,讓旁人跟著不好過。等到他們冷靜下來,發現脾氣發得狠了,話說得重了,再去道歉,但人家委屈也受了,氣也生了,心裏有了裂痕,哪有那麽容易彌補?


    怒氣傷身,發怒會使人血液中的毒素增加,導致皮膚問題,加速大腦衰老,還容易使甲狀腺失調,胃、肝、心髒都會受到影響,至於“氣得肺炸”,更說明怒火會讓肺換氣過度,危害健康。克製怒氣不隻是為了人際關係的和諧,更是為了自己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悠閑的心態,才能保證生命的質量。


    古代,有位將軍動不動就發脾氣,他甚至曾在朝堂之上頂撞過皇上,因為他勞苦功高,別人都讓他三分,但他的仇敵越來越多,將軍也漸漸感到有壓力。


    這一天,將軍走進國內最大的寺院,請那裏的高僧給他提意見。一開始,將軍的言語裏還有些責怪自己的意思,後來,他越說越煩躁,最後他說:“我就這麽個脾氣,江山易改,稟性難移,要我改?怎麽改?”高僧問:“既然天生就有的東西,那拿出來給我看看,如果拿不出來,為什麽改不了?”


    將軍聽到這話有些生氣,不客氣地說:“你們這些高僧都喜歡詭辯!”法師說:“貧僧的話如果是詭辯,那將軍的仇敵們對皇上說的也許‘詭’上數倍,到時將軍該如何分辨、如何自處?人們說戒急用忍,不是委屈自己,而是為了周全,將軍難道不明白這個道理?”


    將軍並非不明白“戒急用忍”的道理,正是因為明白,他才會進入佛寺。可是,脾氣不是說改就能改,將軍想得到的,是更加實用的建議。亂發脾氣常常壞大事,給自己招惹不必要的麻煩。但火氣上來的時候,常常不知道如何“熄火”。脾氣畢竟是一種情緒,還是一種不易壓製的激烈情緒。


    克製怒氣的方法並不難,在你想生氣的時候,先攥緊拳頭,倒數三秒。三秒過後,告訴自己:“三秒都忍住了,再忍一下。”忍過三十秒、三分鍾,這氣也就消了一大半,至少不會以最劇烈的形式發出來。隻有耐得住性子,才能保證你做出的判斷是理智的,你決定的行為是妥帖的。若任由自己發脾氣,得到的隻有敵視和仇恨,所以,凡事能忍則忍。


    忍耐是一種美德,但無條件、無限製的忍耐卻是一種懦弱,有時候甚至會憋壞自己,讓心靈變得陰暗。有智慧的人知道什麽時候需要發泄,在原則問題上,他們擲地有聲;在重大失誤麵前,他們臨陣不亂,對責任人嚴懲不貸;看到不公事件,他們討伐指責,更知道及時幫助那些有需要的人。怒氣不是不可以發,但要保證這火燒得有根有據,更要知道範圍,星火燎原雖然壯觀,卻可能導致大災。那些恰當的火光,才能保證自己的明亮,同時讓人看到人性的光亮。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所謂情商高,就是懂交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世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世強並收藏所謂情商高,就是懂交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