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音”說:
閆肖鋒,筆名肖鋒,畢業於北京大學社會學專業,師從費孝通。著有雜文集《少數派》,編著《跨界營銷》,譯有《裸猿》。《新周刊》原總主筆,現《中國新聞周刊》學術召集人,趨勢觀察家。經常上《財經郎眼》《中國之聲》《功夫財經》,他是怎麽從“不愛說話”到“必須發言”的呢?
“咚、咚、咚”,大唐雷音寺的朋友們,你們好!給我的題目是“怎麽說話”,其實我是最沒資格談說話的人,我指的是口頭表達,眾多老師說得都比我好。廣東管能說的叫“口水佬”,我是“文字佬”。
但我又是最有榜樣意義談說話的人。為什麽呢?像我這樣的“文字佬”,都能把話說溜兒,對大家更有借鑒意義。
從廣東衛視的《財經郎眼》說起。之前我不愛說話,一眾人中我是少數沉默派。你們說,我就靜靜地聽。很不幸,剛出道就遇上倆話癆:《財經郎眼》的王牧笛和郎鹹平教授。導播急得上來提醒我,“閆老師,您得說話呀!”那個節目我得了個“酷麵嘉賓”的稱號,不笑也不怎麽說。觀眾中有人評我是“不說,但一說就直指要害”,其實是實在插不上嘴。
所以,說話的藝術,首先是找到話題的契口,適時插入表達。恰恰是我這種少話的,對大家有借鑒意義。尤其是現在網絡化生存一代,在網上眉飛色舞,鍵盤俠,一見麵就是一隻小鵪鶉。我就是這樣,寫起來飛快,說起來慢條斯理。當然,逼我說話的還有個場景,就是我是記者,要提問題。
我個人認為的話說藝術是什麽呢?比如presentation,講演、陳述,不是飯局口水,是正規表達一個中心觀點,怎麽辦?
我歸結為兩個格式:一種是1+1,另一種是abc或aba。先打好腹稿,再說出來。
1+1就是微博體,說一件事或一個現象,加一個點評。點評可能就是一個字或表情,但拳拳到位。
abc或aba就是三段論。即先說一個引子或故事,再擺狀況,最後點評。也可以是“發生了什麽”——“什麽原因”——“對你或未來有什麽影響”。比如柴靜說霧霾,“霧霾現象”——“產生的原因”——“對你我的影響”,她用了山西那個終日見不到太陽的小女孩和自己女兒作開頭和結尾,一個abc+aba結構。
開始的現象或事件一定得是熱點,或直接甩出觀點吸引人,比如“我就認為papi醬這類網紅長不了”,或“我認為《老梁說事》應該上央視《新聞1+1》,不比白岩鬆差”。
中間的擺事實、說狀況一定要支持你的論點或引出結論。presentation就是個論證過程,證明你有理,讓人認可你的思想或貨品。所以選取材料就是選樣,看似隨意抽樣,其實是刻意選取的。
最後拋出觀點或結論需要一點兒社會學想象力(sociologicalimagination):一種心智品質,在微觀經驗材料與宏觀曆史之間的穿梭能力,既要有“智”,更要有“心”,心是關懷、責任、道義,智則基於理論素養。
比如下崗、醫鬧、剩女現象……不改造不合理的社會現實,讓個人勵誌意義不大。又比如個人看病難和醫改大背景有關。社會學視角看個人境遇,都要放到大的社會背景中才能看得清。
閆肖鋒,筆名肖鋒,畢業於北京大學社會學專業,師從費孝通。著有雜文集《少數派》,編著《跨界營銷》,譯有《裸猿》。《新周刊》原總主筆,現《中國新聞周刊》學術召集人,趨勢觀察家。經常上《財經郎眼》《中國之聲》《功夫財經》,他是怎麽從“不愛說話”到“必須發言”的呢?
“咚、咚、咚”,大唐雷音寺的朋友們,你們好!給我的題目是“怎麽說話”,其實我是最沒資格談說話的人,我指的是口頭表達,眾多老師說得都比我好。廣東管能說的叫“口水佬”,我是“文字佬”。
但我又是最有榜樣意義談說話的人。為什麽呢?像我這樣的“文字佬”,都能把話說溜兒,對大家更有借鑒意義。
從廣東衛視的《財經郎眼》說起。之前我不愛說話,一眾人中我是少數沉默派。你們說,我就靜靜地聽。很不幸,剛出道就遇上倆話癆:《財經郎眼》的王牧笛和郎鹹平教授。導播急得上來提醒我,“閆老師,您得說話呀!”那個節目我得了個“酷麵嘉賓”的稱號,不笑也不怎麽說。觀眾中有人評我是“不說,但一說就直指要害”,其實是實在插不上嘴。
所以,說話的藝術,首先是找到話題的契口,適時插入表達。恰恰是我這種少話的,對大家有借鑒意義。尤其是現在網絡化生存一代,在網上眉飛色舞,鍵盤俠,一見麵就是一隻小鵪鶉。我就是這樣,寫起來飛快,說起來慢條斯理。當然,逼我說話的還有個場景,就是我是記者,要提問題。
我個人認為的話說藝術是什麽呢?比如presentation,講演、陳述,不是飯局口水,是正規表達一個中心觀點,怎麽辦?
我歸結為兩個格式:一種是1+1,另一種是abc或aba。先打好腹稿,再說出來。
1+1就是微博體,說一件事或一個現象,加一個點評。點評可能就是一個字或表情,但拳拳到位。
abc或aba就是三段論。即先說一個引子或故事,再擺狀況,最後點評。也可以是“發生了什麽”——“什麽原因”——“對你或未來有什麽影響”。比如柴靜說霧霾,“霧霾現象”——“產生的原因”——“對你我的影響”,她用了山西那個終日見不到太陽的小女孩和自己女兒作開頭和結尾,一個abc+aba結構。
開始的現象或事件一定得是熱點,或直接甩出觀點吸引人,比如“我就認為papi醬這類網紅長不了”,或“我認為《老梁說事》應該上央視《新聞1+1》,不比白岩鬆差”。
中間的擺事實、說狀況一定要支持你的論點或引出結論。presentation就是個論證過程,證明你有理,讓人認可你的思想或貨品。所以選取材料就是選樣,看似隨意抽樣,其實是刻意選取的。
最後拋出觀點或結論需要一點兒社會學想象力(sociologicalimagination):一種心智品質,在微觀經驗材料與宏觀曆史之間的穿梭能力,既要有“智”,更要有“心”,心是關懷、責任、道義,智則基於理論素養。
比如下崗、醫鬧、剩女現象……不改造不合理的社會現實,讓個人勵誌意義不大。又比如個人看病難和醫改大背景有關。社會學視角看個人境遇,都要放到大的社會背景中才能看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