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給大夥兒說說我從業的九陰真經。什麽意思呢?就是說說我這些年自己幹業務的一些秘籍。
大夥兒問,你的定位是什麽?很多人說老梁是資深媒體人、時事評論員,講故事、說書的,好像你什麽都摻和,你看什麽《星光大道》《歌從黃河來》《你貴姓》《老梁觀世界》《老梁故事匯》《老梁說天下》,老梁刨羋月,老梁刨楚漢,你說得也太多了。可是在諸多參與的節目當中,你看的那些綜藝節目,我那是捧場,熱鬧。
我真正視為自己生命的職業是什麽呢?就是這個時事評論員的身份。為什麽我把新聞評論當作最重要的事?過去有本書,徐遲寫的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裏麵說,自然科學的皇後是數學,數學的皇冠是數論,而“哥德巴赫猜想”則是皇冠上最為璀璨的明珠。那麽在我看來,在我所有的電視台節目當中,新聞節目就是當之無愧的皇後,而在諸多的新聞節目的報道過程中,毫無疑問,皇冠上這顆明珠就是新聞評論。
你看這麽多新聞從業者,真正能做電視新聞評論的人並不太多。我當年從電台到電視台一直做新聞評論做了十多年,《老梁看天下》《天天五味評》,後來是《老梁觀世界》。《老梁觀世界》做了四年整,一共是一千多期。單口的新聞評論,水平高低,做得好壞不說,全國幹這行的好像再沒有人比我幹的活兒更多的了。
我想跟大家說的是,一個優秀的新聞評論員應該做到什麽?有人說表達,對,大唐雷音寺說的就是這個“表達”,以前我也說過,今後還得說。
但是,今天咱說說表達以外的東西,就說你做功課、做準備,怎麽樣夯實自己的基礎。
我覺得有三點特別重要。
第一個是知識結構。這個知識結構包括書本上的知識和對當今社會各個部類的了解。書本上的知識指什麽呢?比方說新聞評論的三大基礎學科——法學、經濟學和社會學。社會學這個重要意義不用我說,大家也知道,因為新聞評論是關注社會的。說經濟學和法學是不是太專業?不對,當今所有的新聞你細琢磨,都和經濟有關,都是經濟新聞。而在法治社會的前提下呢,幾乎每條新聞都涉及法,這個法可不隻單純的刑法、婚姻法,等等,還包括政策、規矩,等等,這些都屬於大的法的範疇。所以就從知識結構來說,法學、經濟學和社會學,你必須懂得這些宏觀的東西,而且法律的一些基本規矩、基本原理也要懂。還有社會各部類的一些基本知識,比如說發改委、精神文明辦、體育總局、海洋局、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這些單位的職能,你得知道,部委相當於是“常務列席大員”,具備一票否決權,而總局、局這些都是執行機構,總局也是正部級,國務院開會他們沒有一票否決權。還有,稅收問題、經濟運行中的基本規則,這些都得懂,懂的重要性是什麽呢?是可以結合一個新聞,咱們來評論,發現重要性在哪兒。
我記得2015年黃曉明和楊穎在上海有一場豪華的婚禮,結果當時很多媒體報道持批評的態度,說太奢華了。其中某報有一篇評論,這評論我看完就樂了,寫得讓人發指,比如說其中一條批評黃曉明的,說他在上海展覽中心辦一次婚禮,來的賓客太多,造成周圍道路擁堵,交警出來疏導交通,這不是增加納稅人負擔嗎?這等於帶來不良影響。我說這個作者啊,不知道他是揣著明白裝糊塗還是真傻,他不懂經濟學的基本原理。黃曉明一天給展覽中心五十萬租金,展覽中心收到租金後,得交稅啊。我們都知道營業稅、增值稅,等等,那麽這些稅就包括會展中心搞活動的時候,出動交警維持秩序的錢。他們也是納稅人,納稅人交稅的時候就把這部分成本給支付了。你怎麽能說黃曉明造成擁堵,增加納稅人負擔呢?這是典型的沒有經濟常識,所以我一看這個報道,這個作者要麽是假二百五,要麽就真是二百五。所以相關各部分知識的重要性,知道得越多,你做新聞評論就越自如,不會犯這種讓人家打你臉的常識性錯誤。
第二個呢,要知道世道人心。這個世道人心和我們前麵說的不一樣,那是從書本、從網站上你能打聽來的知識,而世道人心必須通過實踐才能知曉。所謂世道,是指當今社會形勢,社會發展到了什麽程度。人心指亙古不變的一些東西,不是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的,比如人的貪婪、自私、懶惰、嫉妒、好奇等本性。
明白世道、通暢人心的重要性在哪兒呢?我還拿前麵黃曉明結婚這件事給大家舉個例子。某報這篇文章說到黃曉明的第二個罪名是,你那個新房就在你舉辦婚禮的地方的對麵,你走過去也就一百多米,你幹啥整那些車,弄得那麽奢華,這不是浪費嗎?
其實這麽說又等於不通曉人心。中國人結婚,一輩子就這一回,能不搞得有點兒儀式感嗎?能不讓自己留下個紀念意義嗎?你說兩口子結婚拍婚紗照費錢,那就不拍了?我們做事還是需要有儀式感的,過去結婚坐花轎,照這說法,要那花轎幹啥,那幾步道下來走不就完了嘛?這樣評論屬於典型的不近人情。那我就想問這個作者,你父親八十大壽,你在家下一碗麵條,對付吃就完了唄,你幹嘛跑飯店去搞壽宴呢?你這不是揣著明白裝糊塗嗎?所以我前麵說他不通曉經濟常識,後麵就是不懂人情了。
出現諸如上述評論,說明改革開放、經濟發展這麽多年了,有一部分媒體人還沒了解市場經濟的核心。提出黃曉明結婚不該這麽奢侈的評論,絕對是負能量,絕對是錯誤的。評判黃曉明的這場婚禮應該著眼於什麽呢?他掙的錢是不是合法來的。他隻要是合法得來的財物,人家合法消費,這一場婚禮拉動了婚宴、賣花等行業。在經濟下行的壓力下,你得鼓勵富人用合法財物進行合理消費,來拉動內需,拉動內需不就是鼓勵老百姓花錢嘛。難道黃曉明錢多就不能花了?我們看很多明星結婚,不在國內辦,到國外辦,錢讓外國人掙去,這好嗎?市場經濟下,錢怎麽花是人家的事。
如果知識結構和對世道人心的了解你都具備了,我們再看黃曉明婚禮這事,是不是就會有一些新視角?起碼我們能從中得出一些讓大家感到新鮮的觀點。所以,我說知識結構和世道人心,都得懂。
那有人問怎麽了解世道人心?得勤打聽。我有個習慣,我買水果去,跟那賣水果的能聊一個小時。賣水果的跟我說,你看這菠蘿後麵有幾道杠,哪個是台灣菠蘿,哪個是海南菠蘿,這我可不知道。這些人可能在你眼裏是弱勢群體,可是你跟他一聊天,就會發現,哎喲,你還關心這個,他把他生活中的寶貴經驗都告訴你了。這些你以前能知道嗎?不能。
你跟同齡人競爭靠的是什麽?你得擁有他們沒有的生活經曆才行,否則你跟你的同齡人一樣大學畢業,一樣研究生畢業,一樣參加工作,你憑啥比別人強,所以我說,和不同生活經曆的人聊天,是獲得世道人心最好的方法。
我在碼頭上都能跟扛大包的工人聊,他跟我講了一事兒,我聽完太有感受了。他說他扛一袋大米多少錢,一袋小米多少錢,一袋麵粉多少錢,我一聽小米最貴,大米其次,麵最便宜。問他為啥,他說,麵一整坨壓在肩上,不動,好弄;大米來回滾動,但是粒大,好搬;小米粒小,最不好弄,穩定性差。所以扛一袋小米掙錢多。這種體會,我哪能有呢?我聽完之後,有一次在節目中說過這個,就有一個聽眾發短信過來,說:“哎呀,老梁,看來你都扛過大個,你了解碼頭工人。”所以這叫作“紙上得來終覺淺”,但你不能樣樣都實踐去,怎麽辦?就跟有實踐的人去聊,這是獲得世道人心最好的途徑。
最後一個呢,實事求是地講,在以上兩點的基礎上,你還得有點兒癮,就是說你願意幹這個,願意表達,願意去評論。我原來沒幹這行,做雜誌的時候,我們很多同事都說,老梁你就應該上電視去說去,去評論去。為啥?現在沒人給你錢,你天天還不得不說,這有人給你錢你不更要說了嗎?所以任何一種動力,都不如熱愛,這就是我以前說的匠人精神,就是說,你愛這行本身要勝過你愛這行帶給你的名和利。我對於新聞評論的熱愛,就超過這些東西帶給我的名和利。
大夥兒問,你的定位是什麽?很多人說老梁是資深媒體人、時事評論員,講故事、說書的,好像你什麽都摻和,你看什麽《星光大道》《歌從黃河來》《你貴姓》《老梁觀世界》《老梁故事匯》《老梁說天下》,老梁刨羋月,老梁刨楚漢,你說得也太多了。可是在諸多參與的節目當中,你看的那些綜藝節目,我那是捧場,熱鬧。
我真正視為自己生命的職業是什麽呢?就是這個時事評論員的身份。為什麽我把新聞評論當作最重要的事?過去有本書,徐遲寫的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裏麵說,自然科學的皇後是數學,數學的皇冠是數論,而“哥德巴赫猜想”則是皇冠上最為璀璨的明珠。那麽在我看來,在我所有的電視台節目當中,新聞節目就是當之無愧的皇後,而在諸多的新聞節目的報道過程中,毫無疑問,皇冠上這顆明珠就是新聞評論。
你看這麽多新聞從業者,真正能做電視新聞評論的人並不太多。我當年從電台到電視台一直做新聞評論做了十多年,《老梁看天下》《天天五味評》,後來是《老梁觀世界》。《老梁觀世界》做了四年整,一共是一千多期。單口的新聞評論,水平高低,做得好壞不說,全國幹這行的好像再沒有人比我幹的活兒更多的了。
我想跟大家說的是,一個優秀的新聞評論員應該做到什麽?有人說表達,對,大唐雷音寺說的就是這個“表達”,以前我也說過,今後還得說。
但是,今天咱說說表達以外的東西,就說你做功課、做準備,怎麽樣夯實自己的基礎。
我覺得有三點特別重要。
第一個是知識結構。這個知識結構包括書本上的知識和對當今社會各個部類的了解。書本上的知識指什麽呢?比方說新聞評論的三大基礎學科——法學、經濟學和社會學。社會學這個重要意義不用我說,大家也知道,因為新聞評論是關注社會的。說經濟學和法學是不是太專業?不對,當今所有的新聞你細琢磨,都和經濟有關,都是經濟新聞。而在法治社會的前提下呢,幾乎每條新聞都涉及法,這個法可不隻單純的刑法、婚姻法,等等,還包括政策、規矩,等等,這些都屬於大的法的範疇。所以就從知識結構來說,法學、經濟學和社會學,你必須懂得這些宏觀的東西,而且法律的一些基本規矩、基本原理也要懂。還有社會各部類的一些基本知識,比如說發改委、精神文明辦、體育總局、海洋局、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這些單位的職能,你得知道,部委相當於是“常務列席大員”,具備一票否決權,而總局、局這些都是執行機構,總局也是正部級,國務院開會他們沒有一票否決權。還有,稅收問題、經濟運行中的基本規則,這些都得懂,懂的重要性是什麽呢?是可以結合一個新聞,咱們來評論,發現重要性在哪兒。
我記得2015年黃曉明和楊穎在上海有一場豪華的婚禮,結果當時很多媒體報道持批評的態度,說太奢華了。其中某報有一篇評論,這評論我看完就樂了,寫得讓人發指,比如說其中一條批評黃曉明的,說他在上海展覽中心辦一次婚禮,來的賓客太多,造成周圍道路擁堵,交警出來疏導交通,這不是增加納稅人負擔嗎?這等於帶來不良影響。我說這個作者啊,不知道他是揣著明白裝糊塗還是真傻,他不懂經濟學的基本原理。黃曉明一天給展覽中心五十萬租金,展覽中心收到租金後,得交稅啊。我們都知道營業稅、增值稅,等等,那麽這些稅就包括會展中心搞活動的時候,出動交警維持秩序的錢。他們也是納稅人,納稅人交稅的時候就把這部分成本給支付了。你怎麽能說黃曉明造成擁堵,增加納稅人負擔呢?這是典型的沒有經濟常識,所以我一看這個報道,這個作者要麽是假二百五,要麽就真是二百五。所以相關各部分知識的重要性,知道得越多,你做新聞評論就越自如,不會犯這種讓人家打你臉的常識性錯誤。
第二個呢,要知道世道人心。這個世道人心和我們前麵說的不一樣,那是從書本、從網站上你能打聽來的知識,而世道人心必須通過實踐才能知曉。所謂世道,是指當今社會形勢,社會發展到了什麽程度。人心指亙古不變的一些東西,不是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的,比如人的貪婪、自私、懶惰、嫉妒、好奇等本性。
明白世道、通暢人心的重要性在哪兒呢?我還拿前麵黃曉明結婚這件事給大家舉個例子。某報這篇文章說到黃曉明的第二個罪名是,你那個新房就在你舉辦婚禮的地方的對麵,你走過去也就一百多米,你幹啥整那些車,弄得那麽奢華,這不是浪費嗎?
其實這麽說又等於不通曉人心。中國人結婚,一輩子就這一回,能不搞得有點兒儀式感嗎?能不讓自己留下個紀念意義嗎?你說兩口子結婚拍婚紗照費錢,那就不拍了?我們做事還是需要有儀式感的,過去結婚坐花轎,照這說法,要那花轎幹啥,那幾步道下來走不就完了嘛?這樣評論屬於典型的不近人情。那我就想問這個作者,你父親八十大壽,你在家下一碗麵條,對付吃就完了唄,你幹嘛跑飯店去搞壽宴呢?你這不是揣著明白裝糊塗嗎?所以我前麵說他不通曉經濟常識,後麵就是不懂人情了。
出現諸如上述評論,說明改革開放、經濟發展這麽多年了,有一部分媒體人還沒了解市場經濟的核心。提出黃曉明結婚不該這麽奢侈的評論,絕對是負能量,絕對是錯誤的。評判黃曉明的這場婚禮應該著眼於什麽呢?他掙的錢是不是合法來的。他隻要是合法得來的財物,人家合法消費,這一場婚禮拉動了婚宴、賣花等行業。在經濟下行的壓力下,你得鼓勵富人用合法財物進行合理消費,來拉動內需,拉動內需不就是鼓勵老百姓花錢嘛。難道黃曉明錢多就不能花了?我們看很多明星結婚,不在國內辦,到國外辦,錢讓外國人掙去,這好嗎?市場經濟下,錢怎麽花是人家的事。
如果知識結構和對世道人心的了解你都具備了,我們再看黃曉明婚禮這事,是不是就會有一些新視角?起碼我們能從中得出一些讓大家感到新鮮的觀點。所以,我說知識結構和世道人心,都得懂。
那有人問怎麽了解世道人心?得勤打聽。我有個習慣,我買水果去,跟那賣水果的能聊一個小時。賣水果的跟我說,你看這菠蘿後麵有幾道杠,哪個是台灣菠蘿,哪個是海南菠蘿,這我可不知道。這些人可能在你眼裏是弱勢群體,可是你跟他一聊天,就會發現,哎喲,你還關心這個,他把他生活中的寶貴經驗都告訴你了。這些你以前能知道嗎?不能。
你跟同齡人競爭靠的是什麽?你得擁有他們沒有的生活經曆才行,否則你跟你的同齡人一樣大學畢業,一樣研究生畢業,一樣參加工作,你憑啥比別人強,所以我說,和不同生活經曆的人聊天,是獲得世道人心最好的方法。
我在碼頭上都能跟扛大包的工人聊,他跟我講了一事兒,我聽完太有感受了。他說他扛一袋大米多少錢,一袋小米多少錢,一袋麵粉多少錢,我一聽小米最貴,大米其次,麵最便宜。問他為啥,他說,麵一整坨壓在肩上,不動,好弄;大米來回滾動,但是粒大,好搬;小米粒小,最不好弄,穩定性差。所以扛一袋小米掙錢多。這種體會,我哪能有呢?我聽完之後,有一次在節目中說過這個,就有一個聽眾發短信過來,說:“哎呀,老梁,看來你都扛過大個,你了解碼頭工人。”所以這叫作“紙上得來終覺淺”,但你不能樣樣都實踐去,怎麽辦?就跟有實踐的人去聊,這是獲得世道人心最好的途徑。
最後一個呢,實事求是地講,在以上兩點的基礎上,你還得有點兒癮,就是說你願意幹這個,願意表達,願意去評論。我原來沒幹這行,做雜誌的時候,我們很多同事都說,老梁你就應該上電視去說去,去評論去。為啥?現在沒人給你錢,你天天還不得不說,這有人給你錢你不更要說了嗎?所以任何一種動力,都不如熱愛,這就是我以前說的匠人精神,就是說,你愛這行本身要勝過你愛這行帶給你的名和利。我對於新聞評論的熱愛,就超過這些東西帶給我的名和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