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行的官職果然又往上升了一級,文怡別的倒罷了,卻對他將要調職駐守的轄地極為歡喜。
康南駐軍所,位於康城以南不足百裏的地方,距離平陽不過是三天的腳程,若是走水路,還要再少大半天功夫,她隨東行到那裏去,想要回娘家或是與娘家人通信,是很方便的。
因此東行一接聖旨,文怡便大方地打賞了前來頒旨的小太監,一群宮使眉開眼笑地走了,說了不少好話,連護送宮使前來的禁軍士兵,也連誇小柳將軍性情親切大方,體恤下情。
送走了宮使們,文怡言笑晏晏地宣布家裏下人統統有賞,晚飯也要加菜,眾人都歡呼不已,唯有東行一人看著那聖旨,若有所思。
盧老夫人扶著丫頭,看了他一眼,默了一默,便對文怡笑道:“我先回屋去歇著了,這把老骨頭時間長了不活動,真是要散架了,一會兒你到我那裏去,我有話囑咐你。”
文怡應了,恭敬送走祖母,回頭看見東行的模樣,心中疑惑,便走過去小聲問:“相公怎麽了?可是這旨意有什麽不妥?”不會吧?駐軍所的駐將,獨當一麵,可比在京裏閑置強得多了。雖說她所熟悉的駐軍所駐將,就隻有羅四老爺一人,而羅四老爺當時是從五品的品階,但柳東行做這個駐將,品級並不低呀。太平年月裏,也就隻有這樣鎮守一方的武將,才算是好前程。
柳東行笑了笑:“沒什麽,我隻是沒想到會被調到那裏去。說來也不是壞事,至少離你娘家近,往後走親戚也方便。”
聽到他這麽說,文怡倒愧疚起來,她好象一聽到他去的是康南,便隻顧著自己高興了。一時忽略了他的想法。想來柳東行從小在恒安長大,認識的朋友熟人又多在京城,這會兒要與親朋分隔千裏,心裏想必也不好受吧?她忙道:“是我疏忽了,忘了你的感受。那對你而言可說是個極陌生的地方呢,別說你。我自己也沒底了。”
柳東行笑道:“說什麽呢?我在康城也上過幾年學,雖沒去過康南。但也聽說過那裏的風土人情,也算是個富庶的地方了,而且又不象康城那樣吵鬧,清清靜靜地,山明水秀,原比別處強些。說起來康南這個駐軍所,原是為了轄製康王才設的吧?如今沒了康王,還留著它,多半是為了護衛康城大港。那一帶都是富庶之地。即便是上年鬧災時,那裏的百姓也沒少過吃穿,民亂鬧到平南,也就沒法再往南蔓延了,可見那裏比平陽平陰要太平多了。我去了,可不是隻有享福的份?”
話雖如此。但文怡聽著總覺得有些不對,卻又一時想不出哪裏不對了。柳東行便拉著她的手往正廳裏走:“別想那麽多了,我們先把聖旨供起來,早晚三炷香,才對得起聖上的一番好意呢。”
文怡嗔了他一眼,回頭吩咐家人收拾供桌,鄭重將聖旨供上去。燒了香,默默祈求皇帝安康,病體早愈,隻是一轉念,又想起今上大概隻能再活上五年左右,不由得暗暗歎息。拜完了起身,一回頭,她才發現柳東行不知哪兒去了,問了丫頭,卻說是出門訪友去了。文怡跺跺腳,又歎了口氣,徑自去尋祖母不提。
到了西廂房,盧老夫人隻略問了兩句聖旨供奉的話,便把身邊的人都打發出去了,連趙嬤嬤都沒留下。文怡心中生疑,也緊張起來:“祖母,那聖旨莫非真有問題?!相公聽了也是怪怪的。”
盧老夫人道:“聖旨倒沒什麽問題,東行升了官,又調了地方駐將,年紀輕輕的,能有這樣的前程,在本朝已是少有的英才了。若這樣還要抱怨,隻會惹人笑話。”
文怡這才放下心來,笑道:“我說呢,聖旨裏的話聽著也不象有不好的意味,隻是瞧見祖母與相公都一臉肅穆,倒叫我心裏擔憂起來。”
盧老夫人歎道:“眼下看來,自然是極好的,隻是有一樣,康南那邊的駐軍所,雖明麵上沒說什麽,但朝廷裏的人都有數,是為了轄製康王府方才設的。”
文怡點點頭:“孫女兒知道,就象是錦南的駐軍所,便是為轄製鄭王府才設的一般。”
盧老夫人看著她:“可是康王府已經沒有了,康王死了好幾年,世子也沒有襲爵,反而降了一等,留在京城裏,不過就是個尋常宗室而已。”
文怡一愣,神情沉了下來。
“若是在宗室親王藩地附近鎮守的駐將,那自然是前程看好,非帝王親信不可能勝任,但如今康王府已是明日黃花,那一帶又富庶,連民亂匪亂都少的,在那裏做駐將,極有可能穩穩當當做上幾十年,也碰不上一個立功的機會。”盧老夫人淡淡地道,“身為武將,不能立功,就難以升遷,若是他在朝中有援手,倒也罷了,但學士府怎可能助他一臂之力?更別說他們家自身難保了。即便是北疆再有戰事,朝中能征戰的將帥何其多?而天下駐軍所的駐將又何其多?康南在南方,遠隔千裏,朝中的大人們能不能想起他來,還是未知之數呢。若是不巧,興許他在十八歲時去了康南,便會在那裏待到告老了。”
文怡沉默地坐在那裏,思索片刻,方才壓低了聲音道:“祖母,這個職位,若是讓上了年紀的老將榮養,顯然比叫相公這樣的年輕小將擔任要合適得多,相公又沒犯什麽過錯,會被指派過去,會不會是……受了二叔他們的連累?又或是因為那個傳言……”
盧老夫人想了想,道:“也有可能,不過東行與他二叔不和,許多人都知道,即便真受了連累,也是有限的。再者,那所謂的傳言也不知有幾人聽說了,若真的傳開來,軍方也不是死人,兩千多條性命算什麽?這一回北征。蠻族死了好幾萬人呢,要編排還不如先編排阮將軍與上官將軍!你先別管這麽多,該做什麽,就先去做,興許日後還會有轉機呢?”
文怡低頭沉思片刻,方才抬頭笑道:“祖母說得是。相公還年輕呢,將來的事誰知道呢?便是真的在那裏待上一輩子。也沒什麽不好的,他與我都是看重權勢地位之人。”便把憂心事暫且放下,又說起收拾行李與起程南下的事,道:“聖旨給了三個月的時間,想想這一路南下,有一個月也就盡夠了,康南的氣候與平陽相差不大,咱們不會不知該準備些什麽。臨行前,一定要跟表姑母與幹娘兩家多聚一聚。這一去,再見就不知要等幾年了。還有,南下路上必定要先回恒安祭祖的,說不定還要在那裏盤桓些時候,給先人修一修墓,也好讓柳氏族中那裏看不起東行的族人瞧一瞧。誰才是孝子賢孫,好揚眉吐氣一番。接著再回平陽去,也在那裏住幾日,有一年沒見弟弟妹妹們了,怪想的。祖母,你與我們一道走吧?路上有軍士護送,比自個兒走安全多了。也不必趕路,還可以坐船。”
盧老夫人笑道:“這倒不必了,跟你表姑母多聚一聚是真的,不過我想先回去……”伸手止住文怡,“你先別急,聽我說。你們兩口子南下赴任,自然是要回恒安祭祖的,拜祖宗也罷,修先人墓也罷,斷沒有帶著我老太婆的理兒,即便你與東行不在乎,我也不想叫你婆家的族人說你閑話。況且,你們這一路,水陸都有,我這一把老骨頭經不起,倒不如直接從京郊碼頭坐羅家的船,一路走到康城再上岸,換了馬車慢慢回平陽去。橫豎你們到時候還要去顧莊的,仔細算來,也不過跟我分別兩月,有什麽要緊?往後你在康南,想要回來看我,或是接了我去小住,都方便得很,就不必在這等瑣碎小事上費神了。”
文怡再勸了幾句,都勸不動,反叫祖母數落了半日,怪她太重娘家人,忽視了夫家的想法,到得後頭,隻得無可奈何地答應了。
晚飯前,柳東行才從外頭回家,聽文怡說起這件事,便道:“這有什麽要緊?你就依了她老人家吧,有羅家商行的人照看,祖母這一路自會平平安安、舒舒服服的,何必讓她隨我們恒安康南地折騰?再者,等我們到了康南,安頓下來,你愛接她過來住多久,便接她過來住多久,甚至可以把你弟弟妹妹也一並接來。平陽離康城是一日水程,康南離康城卻要近得多了,你不是說你六哥想在康城書院讀書麽?索性把他們兄弟都送去,以後他們兄弟姐妹見麵方便,你也可以跟他們多親近,與此同時,顧氏族中再有什麽麻煩事,你們也都離得遠遠的,不必理會了,豈不清靜?”
文怡聽了,轉憂為喜:“我怎麽就想不到呢?果然清靜!”這麽一想,即便是在康南待一輩子,也成了好事了。她細細盤算一遍,笑道:“這法子好!祖母先回去也行,到了顧莊家裏,先歇幾日,然後再安排兄弟們讀書的事,家裏的產業也要過問呢。等這些瑣事都料理完了,咱們也該到了,正好打點行裝,借送兄弟們南下康城讀書的機會,一並搬過去!我寧可在康城買個宅子讓祖母與兄弟妹妹們住,也強似叫他們獨自待在顧莊裏受氣強。”
想到就做,文怡立時起身往外走:“我去找祖母商量,看能不能先送信回去,叫仲叔先去康城尋合適的宅子,若是有好田地,一並買了也罷。”
柳東行笑著將她拉回來:“你也太急切了,聽風就是雨的。這會兒南邊剛剛秋收完,正是秋播的時候,誰家肯將地賣給你?”
文怡醒悟過來,有些不好意思:“說得也是,我竟一時忘了。”又道:“先前總說要在京城附近買兩個好莊子的,一直沒挑中,竟拖到了今日。如今一想,倒也歪打正著了。若是我們買了京城的莊子,又要去南邊做官,哪裏有這許多人手可留下來看守產業?倒不如去了南邊再說。東江太平江一帶的土地肥沃著呢,一年兩熟,可比京城的地強多了。”
柳東行笑道:“我卻是不巧了,在山南鎮置的產業,等於白置,蕭師又一直不肯上京,難道真要拋荒不成?”
文怡笑道:“這有什麽?你若是想留著,那就留著,不是有人替你打理麽?若是蕭老大夫執意不肯來,咱們到了平陽,再給他在平陰一帶置辦個小莊子算了,到時候,隨他愛在那裏養老都行。”
柳東行摟過文怡:“既如此,為夫就都交給娘子了,請娘子多多用心,替我操辦了吧。”
文怡微紅著臉,笑著應了,丫頭們來報說晚飯已經備好,盧老夫人那邊催呢,她忙拉起柳東行往西廂房走,腦中卻有一個念頭一閃而過:“東行方才出門,到底是去哪裏了呢?”隻是柳東行餓了,一路上就在念叨著今晚有什麽好菜,她心裏好笑,便將這個疑問拋開,加快了腳下的步伐。
隻是文怡一直沒把這個疑惑記起來,因為吃完飯後,盧老夫人便跟他們商量起接下來三個月的行程。最後決定,為了柳東行升遷一事,家裏要擺酒請客,隻請幾家親近的人家與親戚,再跟李羅兩家多見幾回麵,然後盧老夫人便要趕在深秋之前出發,先行坐船離京南下。
羅家商行有載貴客的大船,比貨船舒適多了,按例是十日一艘,若是不能趕在九月二十日那天出發,再往後就要到十月初一了,可那時候北方天氣已經轉冷,盧老夫人年紀大,又長年習慣了在溫暖的南方生活,加上走水路回平陽至少要二十來天的功夫,為了讓她路上過得舒適些,不好再往後推了。
而東行與文怡,則需要在十月中之前料理完京中一切事宜,盡量趕在十一月前出發,先走水路,到了泰城再轉陸路往恒安,然後在恒安待上半個月,祭拜先人、修修墓,再走走親戚。但那時候,江水多半已經凍住了,倒不好再坐船,隻能騎馬坐車,費時更久,因此不好留在恒安過年,須得趕在年前抵達康城。柳東行的意思是,若是能在年前趕到康南接任,等到衙門封印之後,正好有空陪文怡回平陽娘家過年。等過完年,全家人一並南下康城,正好趕上書院開學。
盧老夫人與文怡都同意了這個計劃,興致勃勃地討論起要帶些什麽禮物回老家去了。柳東行見她們說起了衣服料子毛皮什麽的,不由得苦笑:“祖母與娘子慢聊,我先去書房看一會兒書。”盧老夫人盯了他一眼,文怡掩口笑道:“相公是不耐煩聽這些瑣事的,你就去吧,這裏有我呢。”柳東行一臉訕訕地,作了幾個揖,方才退出去了。
到了外書房,他收了臉上的笑容,站在窗前想了又想,方才提筆寫了一封信,密密封好,叫了舒平來:“將這封信送去羅家,一定要親自交到羅二爺手上!”
舒平一怔:“羅二爺回來了?”但看到柳東行的神色,忙收起驚訝,接過信放入懷中,肅然一禮:“小的遵命!”
康南駐軍所,位於康城以南不足百裏的地方,距離平陽不過是三天的腳程,若是走水路,還要再少大半天功夫,她隨東行到那裏去,想要回娘家或是與娘家人通信,是很方便的。
因此東行一接聖旨,文怡便大方地打賞了前來頒旨的小太監,一群宮使眉開眼笑地走了,說了不少好話,連護送宮使前來的禁軍士兵,也連誇小柳將軍性情親切大方,體恤下情。
送走了宮使們,文怡言笑晏晏地宣布家裏下人統統有賞,晚飯也要加菜,眾人都歡呼不已,唯有東行一人看著那聖旨,若有所思。
盧老夫人扶著丫頭,看了他一眼,默了一默,便對文怡笑道:“我先回屋去歇著了,這把老骨頭時間長了不活動,真是要散架了,一會兒你到我那裏去,我有話囑咐你。”
文怡應了,恭敬送走祖母,回頭看見東行的模樣,心中疑惑,便走過去小聲問:“相公怎麽了?可是這旨意有什麽不妥?”不會吧?駐軍所的駐將,獨當一麵,可比在京裏閑置強得多了。雖說她所熟悉的駐軍所駐將,就隻有羅四老爺一人,而羅四老爺當時是從五品的品階,但柳東行做這個駐將,品級並不低呀。太平年月裏,也就隻有這樣鎮守一方的武將,才算是好前程。
柳東行笑了笑:“沒什麽,我隻是沒想到會被調到那裏去。說來也不是壞事,至少離你娘家近,往後走親戚也方便。”
聽到他這麽說,文怡倒愧疚起來,她好象一聽到他去的是康南,便隻顧著自己高興了。一時忽略了他的想法。想來柳東行從小在恒安長大,認識的朋友熟人又多在京城,這會兒要與親朋分隔千裏,心裏想必也不好受吧?她忙道:“是我疏忽了,忘了你的感受。那對你而言可說是個極陌生的地方呢,別說你。我自己也沒底了。”
柳東行笑道:“說什麽呢?我在康城也上過幾年學,雖沒去過康南。但也聽說過那裏的風土人情,也算是個富庶的地方了,而且又不象康城那樣吵鬧,清清靜靜地,山明水秀,原比別處強些。說起來康南這個駐軍所,原是為了轄製康王才設的吧?如今沒了康王,還留著它,多半是為了護衛康城大港。那一帶都是富庶之地。即便是上年鬧災時,那裏的百姓也沒少過吃穿,民亂鬧到平南,也就沒法再往南蔓延了,可見那裏比平陽平陰要太平多了。我去了,可不是隻有享福的份?”
話雖如此。但文怡聽著總覺得有些不對,卻又一時想不出哪裏不對了。柳東行便拉著她的手往正廳裏走:“別想那麽多了,我們先把聖旨供起來,早晚三炷香,才對得起聖上的一番好意呢。”
文怡嗔了他一眼,回頭吩咐家人收拾供桌,鄭重將聖旨供上去。燒了香,默默祈求皇帝安康,病體早愈,隻是一轉念,又想起今上大概隻能再活上五年左右,不由得暗暗歎息。拜完了起身,一回頭,她才發現柳東行不知哪兒去了,問了丫頭,卻說是出門訪友去了。文怡跺跺腳,又歎了口氣,徑自去尋祖母不提。
到了西廂房,盧老夫人隻略問了兩句聖旨供奉的話,便把身邊的人都打發出去了,連趙嬤嬤都沒留下。文怡心中生疑,也緊張起來:“祖母,那聖旨莫非真有問題?!相公聽了也是怪怪的。”
盧老夫人道:“聖旨倒沒什麽問題,東行升了官,又調了地方駐將,年紀輕輕的,能有這樣的前程,在本朝已是少有的英才了。若這樣還要抱怨,隻會惹人笑話。”
文怡這才放下心來,笑道:“我說呢,聖旨裏的話聽著也不象有不好的意味,隻是瞧見祖母與相公都一臉肅穆,倒叫我心裏擔憂起來。”
盧老夫人歎道:“眼下看來,自然是極好的,隻是有一樣,康南那邊的駐軍所,雖明麵上沒說什麽,但朝廷裏的人都有數,是為了轄製康王府方才設的。”
文怡點點頭:“孫女兒知道,就象是錦南的駐軍所,便是為轄製鄭王府才設的一般。”
盧老夫人看著她:“可是康王府已經沒有了,康王死了好幾年,世子也沒有襲爵,反而降了一等,留在京城裏,不過就是個尋常宗室而已。”
文怡一愣,神情沉了下來。
“若是在宗室親王藩地附近鎮守的駐將,那自然是前程看好,非帝王親信不可能勝任,但如今康王府已是明日黃花,那一帶又富庶,連民亂匪亂都少的,在那裏做駐將,極有可能穩穩當當做上幾十年,也碰不上一個立功的機會。”盧老夫人淡淡地道,“身為武將,不能立功,就難以升遷,若是他在朝中有援手,倒也罷了,但學士府怎可能助他一臂之力?更別說他們家自身難保了。即便是北疆再有戰事,朝中能征戰的將帥何其多?而天下駐軍所的駐將又何其多?康南在南方,遠隔千裏,朝中的大人們能不能想起他來,還是未知之數呢。若是不巧,興許他在十八歲時去了康南,便會在那裏待到告老了。”
文怡沉默地坐在那裏,思索片刻,方才壓低了聲音道:“祖母,這個職位,若是讓上了年紀的老將榮養,顯然比叫相公這樣的年輕小將擔任要合適得多,相公又沒犯什麽過錯,會被指派過去,會不會是……受了二叔他們的連累?又或是因為那個傳言……”
盧老夫人想了想,道:“也有可能,不過東行與他二叔不和,許多人都知道,即便真受了連累,也是有限的。再者,那所謂的傳言也不知有幾人聽說了,若真的傳開來,軍方也不是死人,兩千多條性命算什麽?這一回北征。蠻族死了好幾萬人呢,要編排還不如先編排阮將軍與上官將軍!你先別管這麽多,該做什麽,就先去做,興許日後還會有轉機呢?”
文怡低頭沉思片刻,方才抬頭笑道:“祖母說得是。相公還年輕呢,將來的事誰知道呢?便是真的在那裏待上一輩子。也沒什麽不好的,他與我都是看重權勢地位之人。”便把憂心事暫且放下,又說起收拾行李與起程南下的事,道:“聖旨給了三個月的時間,想想這一路南下,有一個月也就盡夠了,康南的氣候與平陽相差不大,咱們不會不知該準備些什麽。臨行前,一定要跟表姑母與幹娘兩家多聚一聚。這一去,再見就不知要等幾年了。還有,南下路上必定要先回恒安祭祖的,說不定還要在那裏盤桓些時候,給先人修一修墓,也好讓柳氏族中那裏看不起東行的族人瞧一瞧。誰才是孝子賢孫,好揚眉吐氣一番。接著再回平陽去,也在那裏住幾日,有一年沒見弟弟妹妹們了,怪想的。祖母,你與我們一道走吧?路上有軍士護送,比自個兒走安全多了。也不必趕路,還可以坐船。”
盧老夫人笑道:“這倒不必了,跟你表姑母多聚一聚是真的,不過我想先回去……”伸手止住文怡,“你先別急,聽我說。你們兩口子南下赴任,自然是要回恒安祭祖的,拜祖宗也罷,修先人墓也罷,斷沒有帶著我老太婆的理兒,即便你與東行不在乎,我也不想叫你婆家的族人說你閑話。況且,你們這一路,水陸都有,我這一把老骨頭經不起,倒不如直接從京郊碼頭坐羅家的船,一路走到康城再上岸,換了馬車慢慢回平陽去。橫豎你們到時候還要去顧莊的,仔細算來,也不過跟我分別兩月,有什麽要緊?往後你在康南,想要回來看我,或是接了我去小住,都方便得很,就不必在這等瑣碎小事上費神了。”
文怡再勸了幾句,都勸不動,反叫祖母數落了半日,怪她太重娘家人,忽視了夫家的想法,到得後頭,隻得無可奈何地答應了。
晚飯前,柳東行才從外頭回家,聽文怡說起這件事,便道:“這有什麽要緊?你就依了她老人家吧,有羅家商行的人照看,祖母這一路自會平平安安、舒舒服服的,何必讓她隨我們恒安康南地折騰?再者,等我們到了康南,安頓下來,你愛接她過來住多久,便接她過來住多久,甚至可以把你弟弟妹妹也一並接來。平陽離康城是一日水程,康南離康城卻要近得多了,你不是說你六哥想在康城書院讀書麽?索性把他們兄弟都送去,以後他們兄弟姐妹見麵方便,你也可以跟他們多親近,與此同時,顧氏族中再有什麽麻煩事,你們也都離得遠遠的,不必理會了,豈不清靜?”
文怡聽了,轉憂為喜:“我怎麽就想不到呢?果然清靜!”這麽一想,即便是在康南待一輩子,也成了好事了。她細細盤算一遍,笑道:“這法子好!祖母先回去也行,到了顧莊家裏,先歇幾日,然後再安排兄弟們讀書的事,家裏的產業也要過問呢。等這些瑣事都料理完了,咱們也該到了,正好打點行裝,借送兄弟們南下康城讀書的機會,一並搬過去!我寧可在康城買個宅子讓祖母與兄弟妹妹們住,也強似叫他們獨自待在顧莊裏受氣強。”
想到就做,文怡立時起身往外走:“我去找祖母商量,看能不能先送信回去,叫仲叔先去康城尋合適的宅子,若是有好田地,一並買了也罷。”
柳東行笑著將她拉回來:“你也太急切了,聽風就是雨的。這會兒南邊剛剛秋收完,正是秋播的時候,誰家肯將地賣給你?”
文怡醒悟過來,有些不好意思:“說得也是,我竟一時忘了。”又道:“先前總說要在京城附近買兩個好莊子的,一直沒挑中,竟拖到了今日。如今一想,倒也歪打正著了。若是我們買了京城的莊子,又要去南邊做官,哪裏有這許多人手可留下來看守產業?倒不如去了南邊再說。東江太平江一帶的土地肥沃著呢,一年兩熟,可比京城的地強多了。”
柳東行笑道:“我卻是不巧了,在山南鎮置的產業,等於白置,蕭師又一直不肯上京,難道真要拋荒不成?”
文怡笑道:“這有什麽?你若是想留著,那就留著,不是有人替你打理麽?若是蕭老大夫執意不肯來,咱們到了平陽,再給他在平陰一帶置辦個小莊子算了,到時候,隨他愛在那裏養老都行。”
柳東行摟過文怡:“既如此,為夫就都交給娘子了,請娘子多多用心,替我操辦了吧。”
文怡微紅著臉,笑著應了,丫頭們來報說晚飯已經備好,盧老夫人那邊催呢,她忙拉起柳東行往西廂房走,腦中卻有一個念頭一閃而過:“東行方才出門,到底是去哪裏了呢?”隻是柳東行餓了,一路上就在念叨著今晚有什麽好菜,她心裏好笑,便將這個疑問拋開,加快了腳下的步伐。
隻是文怡一直沒把這個疑惑記起來,因為吃完飯後,盧老夫人便跟他們商量起接下來三個月的行程。最後決定,為了柳東行升遷一事,家裏要擺酒請客,隻請幾家親近的人家與親戚,再跟李羅兩家多見幾回麵,然後盧老夫人便要趕在深秋之前出發,先行坐船離京南下。
羅家商行有載貴客的大船,比貨船舒適多了,按例是十日一艘,若是不能趕在九月二十日那天出發,再往後就要到十月初一了,可那時候北方天氣已經轉冷,盧老夫人年紀大,又長年習慣了在溫暖的南方生活,加上走水路回平陽至少要二十來天的功夫,為了讓她路上過得舒適些,不好再往後推了。
而東行與文怡,則需要在十月中之前料理完京中一切事宜,盡量趕在十一月前出發,先走水路,到了泰城再轉陸路往恒安,然後在恒安待上半個月,祭拜先人、修修墓,再走走親戚。但那時候,江水多半已經凍住了,倒不好再坐船,隻能騎馬坐車,費時更久,因此不好留在恒安過年,須得趕在年前抵達康城。柳東行的意思是,若是能在年前趕到康南接任,等到衙門封印之後,正好有空陪文怡回平陽娘家過年。等過完年,全家人一並南下康城,正好趕上書院開學。
盧老夫人與文怡都同意了這個計劃,興致勃勃地討論起要帶些什麽禮物回老家去了。柳東行見她們說起了衣服料子毛皮什麽的,不由得苦笑:“祖母與娘子慢聊,我先去書房看一會兒書。”盧老夫人盯了他一眼,文怡掩口笑道:“相公是不耐煩聽這些瑣事的,你就去吧,這裏有我呢。”柳東行一臉訕訕地,作了幾個揖,方才退出去了。
到了外書房,他收了臉上的笑容,站在窗前想了又想,方才提筆寫了一封信,密密封好,叫了舒平來:“將這封信送去羅家,一定要親自交到羅二爺手上!”
舒平一怔:“羅二爺回來了?”但看到柳東行的神色,忙收起驚訝,接過信放入懷中,肅然一禮:“小的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