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城許家舊宅的後山處,立了一處孤墳,墳壟修的平闊簡潔,隻用青石板立了墓碑,用混凝土硬化了墳丘,卑上隻簡單幾個字:許氏慕寧之墓。
如果是與許家熟識的人家,便知道這是許家已出嫁的老姑太太,今上已逝的生母元華太後的閨名。
太後的墳應該在皇陵,如何會在遼城?這就要問這舊宅的守墓人了。
許家舊宅已無人住,今上將自己的第二子過繼給了許家,承爵衛國公,但衛國公要守衛前線,住的是鎮邊大將軍府,是官邸,這許家舊宅是祖宅,除了逢年過節時許家子弟會回來祭祀,素日裏沒什麽人來。
之所以把許皇後的墓移到這兒,是因為許家祖墳沒有她的容身之處,今上不欲讓她與先帝合葬,偷偷將太後的屍骨從帝陵裏移了出來,葬在了許家舊宅的後山。
這處是許太後幼年生長的地方,她名叫慕寧,愛慕安寧之意,她的父兄皆是軍人,世代駐紮在北疆守護和平,她原是邊城最火熱的玫瑰,但是入了那紫禁城被圈養成牡丹花,很快便枯萎了。
許家舊宅留了些下人,但給許太後守陵的隻有一個老叟,名喚阿秦,是許家家奴,亦是許太後幼年時的跟班,在許太後嫁入京城後,他不放心自家姑娘,跟去了王府,許太後入主中宮後,他又自淨了身入宮,成了許太後身邊的小太監,在許太後難產而亡後,他又跟在了小主子身邊,護小主子平安,便是如今的聖上。待小主子登上大寶,他功成身退,拒絕了高官厚祿,扶著許太後的靈柩回了遼城。
他知道,許太後也不想與先帝合葬,如果能重來一回,她定然後悔當年嫁給先帝,在邊城有許多小將軍愛慕她,她應旨進京選秀,原隻是去走個過場,偏偏遇見了風流倜儻的先帝,被他幾番逗弄,一顆芳心便淪陷了,哭著鬧著要嫁他。
許太後當年是許大元帥唯一的嫡女,父兄皆手握重兵,先帝還是皇子,和兄弟們爭儲正火熱,彼時幾位皇子都想爭取許太後芳心,贏得許家助力,但四皇子是風月高手,手段簡單粗暴,許太後心思簡單,哪裏是他的對手,被他吃的死死的,如飛蛾撲向了燈火。
當年同樣追求太後的三皇子,後來封了軒王,是個極溫文儒雅的人,與當時的四皇子,也就是先帝,兩人爭儲平分秋色,許太後當年若是嫁了他,後來帝位上坐的是誰還不好說呢,軒王瞧著也比先帝仁慈些,或許太後不會落得那樣的下場。
可恨先帝用輕佻手段贏得了太後的芳心,迎她過門後卻不珍惜,很快又納了兩個側妃,偏寵那妖媚的陳側妃不說,還讓高側妃生下了庶長子,太後是暴烈性子,為妾室庶子的事情時常與先帝爭吵,而許家父子在邊疆,京裏她的公婆自然是偏著自家兒子的,太後受了委屈沒處說,隻能對著他們這些從娘家帶來的人說。
先帝如此薄情,他們這些忠僕如何放心讓太後隨著他進宮,他一狠心斬斷了命根子,跟著太後進了中宮。太後得知他的行為罵他傻,他確實是傻的,從幼年時街邊初見太後,他是流浪的乞兒,太後是紅裝烈馬的貴女,甩著馬鞭揮退了一幹搶他饅頭的大乞丐,他嗚咽著往嘴裏塞東西,邊抬頭去看她,那樣熱烈明媚的風姿,晃的他眼睛都睜不開。
從此她便是他的神女,為她赴湯蹈火,做什麽都值。
先帝不僅於男女之情上薄情寡義,君臣大義上更是忘恩負義,卸磨殺驢過河拆橋說的就是他,一上位就迫不及待要收攏兵權,彼時太後正懷著今上,許家父子怕交了兵權後太後母子倆在宮裏受苦,死磕著不交,上書與先帝協談,除非太後生下嫡子,並且皇帝立嫡子為太子,等太子滿了五歲,他們自然會交兵權。
許家父子這是犯了大忌,向來為君者對手握兵權的將帥都有忌諱,許家父子握著兵權來和他講條件,幹涉立儲之事,在先帝看來,許家父子這是要擁兵自重挾天子以令諸侯啊!他如何能放任。
先帝是個極出色的政客,書信中先答應了許家父子假意妥協,背地裏卻給當時的許家旁枝和家將李家去了信,讓他們暗算許家父子行兵失利,他便能名正言順奪了許家父子的兵權,並許諾將兵權交給許家旁枝和李家共同掌管。
許家旁枝和李家果然照做,泄露了許家父子的行兵圖給瓦剌軍隊,致使許家父子中了埋伏,帶去的精銳部隊基本全軍覆沒,許家父子戰死沙場。
許太後彼時已懷有七月身孕,在宮裏聽得父兄噩耗,驚痛之下動了胎氣,早產下了奄奄一息的今上,而後血崩而亡。
太後臨死前抓著阿秦等人的手求他們護好孩子,阿秦恨極了先帝,連帶著對這個孩子也不甚喜歡,這個孩子相貌酷似他的父皇,沒有一點兒太後的影子,為了生他,太後命都沒了。但太後臨終託孤,他們如何能不應。
許太後死後,先帝把孩子送到了壽康宮,讓他的母後撫養,阿秦他們也就跟著去了壽康宮。當時的林太後對這個孫子是真心愛護,精細地養著,好不容易滿了三歲,孩子算是養住了,那母子倆怕自己做的醜事被孩子知道,怕這個孩子繼承大統後會報復他們,竟然想刻意將孩子養廢。
阿秦等人當然不能答應,皆受到了林太後的清算,先皇後留下的人一個個的被抓了把柄打發出去,也就阿秦警醒,盡量不犯錯,受了委屈排擠也忍著,他要留在這個孩子身邊,如果連他也走了,這個孩子就廢了,先皇後在地下都沒法安眠。
好在這個孩子早慧,在他滿了四歲後,阿秦就忍不得了,將他母後的死因告訴他,告訴他三皇子和四皇子是孝期子,他母後的國孝還未出他的父皇便迎娶了繼後和李德妃,生了兩個孝期子出來。
彼時的二皇子還是個懵懂孩童,得知了喪母之仇,對林太後和先帝等人都飽含敵意,但阿秦告訴他要隱忍,他便強忍著,隻是四五歲的孩子能有多少心計,再怎麽隱忍還是會暴躁,對著父皇和祖母他不能發脾氣,對著繼後和其他皇子他可就沒好臉了,宮裏便有了二皇子暴躁易怒不友愛兄弟又是藥罐子的話,那段日子二皇子的名聲非常差。
</br>
如果是與許家熟識的人家,便知道這是許家已出嫁的老姑太太,今上已逝的生母元華太後的閨名。
太後的墳應該在皇陵,如何會在遼城?這就要問這舊宅的守墓人了。
許家舊宅已無人住,今上將自己的第二子過繼給了許家,承爵衛國公,但衛國公要守衛前線,住的是鎮邊大將軍府,是官邸,這許家舊宅是祖宅,除了逢年過節時許家子弟會回來祭祀,素日裏沒什麽人來。
之所以把許皇後的墓移到這兒,是因為許家祖墳沒有她的容身之處,今上不欲讓她與先帝合葬,偷偷將太後的屍骨從帝陵裏移了出來,葬在了許家舊宅的後山。
這處是許太後幼年生長的地方,她名叫慕寧,愛慕安寧之意,她的父兄皆是軍人,世代駐紮在北疆守護和平,她原是邊城最火熱的玫瑰,但是入了那紫禁城被圈養成牡丹花,很快便枯萎了。
許家舊宅留了些下人,但給許太後守陵的隻有一個老叟,名喚阿秦,是許家家奴,亦是許太後幼年時的跟班,在許太後嫁入京城後,他不放心自家姑娘,跟去了王府,許太後入主中宮後,他又自淨了身入宮,成了許太後身邊的小太監,在許太後難產而亡後,他又跟在了小主子身邊,護小主子平安,便是如今的聖上。待小主子登上大寶,他功成身退,拒絕了高官厚祿,扶著許太後的靈柩回了遼城。
他知道,許太後也不想與先帝合葬,如果能重來一回,她定然後悔當年嫁給先帝,在邊城有許多小將軍愛慕她,她應旨進京選秀,原隻是去走個過場,偏偏遇見了風流倜儻的先帝,被他幾番逗弄,一顆芳心便淪陷了,哭著鬧著要嫁他。
許太後當年是許大元帥唯一的嫡女,父兄皆手握重兵,先帝還是皇子,和兄弟們爭儲正火熱,彼時幾位皇子都想爭取許太後芳心,贏得許家助力,但四皇子是風月高手,手段簡單粗暴,許太後心思簡單,哪裏是他的對手,被他吃的死死的,如飛蛾撲向了燈火。
當年同樣追求太後的三皇子,後來封了軒王,是個極溫文儒雅的人,與當時的四皇子,也就是先帝,兩人爭儲平分秋色,許太後當年若是嫁了他,後來帝位上坐的是誰還不好說呢,軒王瞧著也比先帝仁慈些,或許太後不會落得那樣的下場。
可恨先帝用輕佻手段贏得了太後的芳心,迎她過門後卻不珍惜,很快又納了兩個側妃,偏寵那妖媚的陳側妃不說,還讓高側妃生下了庶長子,太後是暴烈性子,為妾室庶子的事情時常與先帝爭吵,而許家父子在邊疆,京裏她的公婆自然是偏著自家兒子的,太後受了委屈沒處說,隻能對著他們這些從娘家帶來的人說。
先帝如此薄情,他們這些忠僕如何放心讓太後隨著他進宮,他一狠心斬斷了命根子,跟著太後進了中宮。太後得知他的行為罵他傻,他確實是傻的,從幼年時街邊初見太後,他是流浪的乞兒,太後是紅裝烈馬的貴女,甩著馬鞭揮退了一幹搶他饅頭的大乞丐,他嗚咽著往嘴裏塞東西,邊抬頭去看她,那樣熱烈明媚的風姿,晃的他眼睛都睜不開。
從此她便是他的神女,為她赴湯蹈火,做什麽都值。
先帝不僅於男女之情上薄情寡義,君臣大義上更是忘恩負義,卸磨殺驢過河拆橋說的就是他,一上位就迫不及待要收攏兵權,彼時太後正懷著今上,許家父子怕交了兵權後太後母子倆在宮裏受苦,死磕著不交,上書與先帝協談,除非太後生下嫡子,並且皇帝立嫡子為太子,等太子滿了五歲,他們自然會交兵權。
許家父子這是犯了大忌,向來為君者對手握兵權的將帥都有忌諱,許家父子握著兵權來和他講條件,幹涉立儲之事,在先帝看來,許家父子這是要擁兵自重挾天子以令諸侯啊!他如何能放任。
先帝是個極出色的政客,書信中先答應了許家父子假意妥協,背地裏卻給當時的許家旁枝和家將李家去了信,讓他們暗算許家父子行兵失利,他便能名正言順奪了許家父子的兵權,並許諾將兵權交給許家旁枝和李家共同掌管。
許家旁枝和李家果然照做,泄露了許家父子的行兵圖給瓦剌軍隊,致使許家父子中了埋伏,帶去的精銳部隊基本全軍覆沒,許家父子戰死沙場。
許太後彼時已懷有七月身孕,在宮裏聽得父兄噩耗,驚痛之下動了胎氣,早產下了奄奄一息的今上,而後血崩而亡。
太後臨死前抓著阿秦等人的手求他們護好孩子,阿秦恨極了先帝,連帶著對這個孩子也不甚喜歡,這個孩子相貌酷似他的父皇,沒有一點兒太後的影子,為了生他,太後命都沒了。但太後臨終託孤,他們如何能不應。
許太後死後,先帝把孩子送到了壽康宮,讓他的母後撫養,阿秦他們也就跟著去了壽康宮。當時的林太後對這個孫子是真心愛護,精細地養著,好不容易滿了三歲,孩子算是養住了,那母子倆怕自己做的醜事被孩子知道,怕這個孩子繼承大統後會報復他們,竟然想刻意將孩子養廢。
阿秦等人當然不能答應,皆受到了林太後的清算,先皇後留下的人一個個的被抓了把柄打發出去,也就阿秦警醒,盡量不犯錯,受了委屈排擠也忍著,他要留在這個孩子身邊,如果連他也走了,這個孩子就廢了,先皇後在地下都沒法安眠。
好在這個孩子早慧,在他滿了四歲後,阿秦就忍不得了,將他母後的死因告訴他,告訴他三皇子和四皇子是孝期子,他母後的國孝還未出他的父皇便迎娶了繼後和李德妃,生了兩個孝期子出來。
彼時的二皇子還是個懵懂孩童,得知了喪母之仇,對林太後和先帝等人都飽含敵意,但阿秦告訴他要隱忍,他便強忍著,隻是四五歲的孩子能有多少心計,再怎麽隱忍還是會暴躁,對著父皇和祖母他不能發脾氣,對著繼後和其他皇子他可就沒好臉了,宮裏便有了二皇子暴躁易怒不友愛兄弟又是藥罐子的話,那段日子二皇子的名聲非常差。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