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小靖北的事情安排妥當,榮王才有空梳理府中事情,頭件大事便是迎回府中的女主人。
從私庫裏挑了許多好東西,裝了一大車,榮王親自去李家接人回來,這些禮物是給李家賠罪的,委屈了他們的姑娘,至於給王妃的歉禮,他們關起門來自然有更好的。
王妃賭氣回娘家,有對榮王的失望心冷,更多的是覺著自己跌了麵子,一定要榮王八抬大轎迎她回府才行,榮王也算是能屈能伸的,這事本是他不對,對王妃服個軟,王妃也不是得理不饒人的,這日子還是能過下去。
他親自去接王妃回來,交代了靖北的來歷,「他的母親是遼城人,我在北疆從軍時便認識了她,後來回京成親後有幾年都沒去過那邊,三年前我押運軍糧過去,順便在我當年舊居裏歇幾日,沒想她還守在那兒。當年我要回京成婚時便給了她一筆錢,算是給她的嫁妝,她要嫁人也好,拿著養老也好,隻是她不願嫁人又沒個生計,便一直住在那宅子裏,沒想我還會回來。
然後,就有了靖北,前幾年我不知道他的存在,是他母親生了重病自知時日無多才託了我在軍中的舊部給我送了信。靖北長的不像他母親,也不像我,他長的像母後,我沒見過母後,但聽昔日許家舊部說,他的眉眼和我外祖父舅父都極像。」
他這話便是由不得別人質疑靖北的血統了,王妃半晌無言,他人都接進來了,再等皇帝和宗室承認了身份,她反不反對還有什麽意義呢?
「王爺不是說,你婚前並無接觸過女色嗎?他的母親……」
新婚時榮王告訴她,她是他的第一個女人,雖然不會是唯一一個,但榮王能為了正室王妃守身如玉,也算是情深義重了,因著這點,無論後來榮王納多少妾室生多少庶子,她心裏都留有一份柔軟,覺著自己和那些女人是不一樣的。但如今榮王這話,往她內心最柔軟的地方紮了一根針,原來一直是她自作多情罷了。
榮王卻同她說:「我從未騙過你,他的母親是烈士遺孤,當初我走時她才是個十二歲的小丫頭,我一直將她當小妹妹看,我那宅子裏還有兩個僕婦,我走時把那兩個僕婦的賣身契交給了她,又交代了徐將軍和徐夫人照看她些,我以為她及笄之後會嫁人,卻不知她心裏藏了事兒,一直在等我回去。三年前我去北疆公幹,和昔日舊部喝酒,喝醉了後阿秦便送了我去那舊宅子裏歇息,然後……」
然後,不就是男女之間那檔子事了,當年的小丫頭已長成了亭亭玉立的大姑娘,滿心傾慕的蓋世大英雄終於回來了,她甘願要一夜溫情,餘生孤苦她都認了。
事後榮王提過要帶她回京,隻是她不願,不願看到他京裏的王府嬌妻美妾成群,在北疆的小宅子裏,隻有他們兩個人。
榮王走前再給了她一筆錢,之後又是一個人過日子,隻是不久之後卻被診斷出了有孕,她不想讓孩子背上外室子的名聲,也不願讓孩子捲入宮闈鬥爭,偷偷的搬出了那宅子,自己找了個小院子待產,和榮王斷了聯繫,餘生她隻打算和孩子相依為命。
懷胎期間她買了個老嬤嬤服侍她,偏那老嬤嬤不是個老實的,偷了她的錢跑了,她一個孤女,又是未婚先孕要避人耳目,不敢去官府報案,沒錢了隻得接些附近人家的漿洗針線活維持生計,坐胎時便沒養好,月子裏兒子嗷嗷待哺,她更不能躲懶,還沒出月子便下了地,留下一身病根。
這個孩子叫靖北,平定北疆之意,她知道榮王的理想,有生之年驅除韃虜平定北疆,以奠他外祖和母後在天之靈。
靖北滿了周歲之後,她的身子便很不好了,她自知無法護持靖北長大,終於要求到他的生父那裏。榮王在北疆軍營還有許多部將,徐將軍和徐夫人便一直在遼城。她求到了將軍府,得知天家血脈流落在外,徐將軍快馬休書一封進京,榮王得到消息,想到了那個孤苦柔弱的姑娘,想親自去北疆一趟接他們回京,隻是前段日子恰逢三公主要選駙馬,皇帝辦了個人才選拔大會,而且萬壽節將至,他實在脫不開身,隻得讓阿秦代他去北疆接人。
阿秦去晚了一步,他到北疆時那個女人已經沒了,徐家為她挑了塊好墳地。靖北失去了陪伴一年多的母親,終日哭鬧不止,徐夫人陪伴了他一段時間,兩人熟悉了一些,阿秦又要接他回京,周圍又變成了陌生人,一路上顛簸,到京城時人變得有些癡癡呆呆的,不愛說話。榮王陪了他許久,事事親力親為,吃飯睡覺都陪著他,父子倆才親熱了些,如今靖北很黏他,每日都要他哄著才能睡著。
想到他們母子受的苦,榮王有心彌補,他的母親已經沒了,宗室不可能讓一個已經死了的外室入玉碟,榮王便想加倍補償靖北,萬壽節時帶他到金鑾殿給皇帝祝壽,將他公布天下。
外室子又如何,他不會比其他的皇室子弟差,他的兄弟們有的東西,他一樣都不會少。他是榮王的兒子,才不是見不得光的過街老鼠,當然要風風光光的認祖歸宗。
可他是風光了,卻讓整個皇室淪為笑柄,尤其是皇帝和榮王妃。王妃就不說了,天下所有的主母碰到這種事情都沒法好過。
皇帝對這個糟心的壽禮那是如鯁在喉,咽下去窩火,又不能吐出來,將榮王訓斥一頓,冷落幾天,最後還不是得承認那個大孫子,總不能讓天家血脈流落在外。再說他當初冒大不韙留下了銳王和安王兩個孝期子,如今又有什麽立場反對榮王留下外室子,要不然就榮王那個混不吝的性子,信不信他在朝上和父皇槓上,我這不是和父皇學的嘛!就許父皇放火不許兒臣點燈?
皇帝現在看這個兒子多頭疼,當年先帝看他就是這般,宗室就更是嗤之以鼻見怪不怪了,父子倆一樣的德行,他們忍得了老子,還忍不了兒子?反正多一個皇孫也不需要他們出錢養。
</br>
從私庫裏挑了許多好東西,裝了一大車,榮王親自去李家接人回來,這些禮物是給李家賠罪的,委屈了他們的姑娘,至於給王妃的歉禮,他們關起門來自然有更好的。
王妃賭氣回娘家,有對榮王的失望心冷,更多的是覺著自己跌了麵子,一定要榮王八抬大轎迎她回府才行,榮王也算是能屈能伸的,這事本是他不對,對王妃服個軟,王妃也不是得理不饒人的,這日子還是能過下去。
他親自去接王妃回來,交代了靖北的來歷,「他的母親是遼城人,我在北疆從軍時便認識了她,後來回京成親後有幾年都沒去過那邊,三年前我押運軍糧過去,順便在我當年舊居裏歇幾日,沒想她還守在那兒。當年我要回京成婚時便給了她一筆錢,算是給她的嫁妝,她要嫁人也好,拿著養老也好,隻是她不願嫁人又沒個生計,便一直住在那宅子裏,沒想我還會回來。
然後,就有了靖北,前幾年我不知道他的存在,是他母親生了重病自知時日無多才託了我在軍中的舊部給我送了信。靖北長的不像他母親,也不像我,他長的像母後,我沒見過母後,但聽昔日許家舊部說,他的眉眼和我外祖父舅父都極像。」
他這話便是由不得別人質疑靖北的血統了,王妃半晌無言,他人都接進來了,再等皇帝和宗室承認了身份,她反不反對還有什麽意義呢?
「王爺不是說,你婚前並無接觸過女色嗎?他的母親……」
新婚時榮王告訴她,她是他的第一個女人,雖然不會是唯一一個,但榮王能為了正室王妃守身如玉,也算是情深義重了,因著這點,無論後來榮王納多少妾室生多少庶子,她心裏都留有一份柔軟,覺著自己和那些女人是不一樣的。但如今榮王這話,往她內心最柔軟的地方紮了一根針,原來一直是她自作多情罷了。
榮王卻同她說:「我從未騙過你,他的母親是烈士遺孤,當初我走時她才是個十二歲的小丫頭,我一直將她當小妹妹看,我那宅子裏還有兩個僕婦,我走時把那兩個僕婦的賣身契交給了她,又交代了徐將軍和徐夫人照看她些,我以為她及笄之後會嫁人,卻不知她心裏藏了事兒,一直在等我回去。三年前我去北疆公幹,和昔日舊部喝酒,喝醉了後阿秦便送了我去那舊宅子裏歇息,然後……」
然後,不就是男女之間那檔子事了,當年的小丫頭已長成了亭亭玉立的大姑娘,滿心傾慕的蓋世大英雄終於回來了,她甘願要一夜溫情,餘生孤苦她都認了。
事後榮王提過要帶她回京,隻是她不願,不願看到他京裏的王府嬌妻美妾成群,在北疆的小宅子裏,隻有他們兩個人。
榮王走前再給了她一筆錢,之後又是一個人過日子,隻是不久之後卻被診斷出了有孕,她不想讓孩子背上外室子的名聲,也不願讓孩子捲入宮闈鬥爭,偷偷的搬出了那宅子,自己找了個小院子待產,和榮王斷了聯繫,餘生她隻打算和孩子相依為命。
懷胎期間她買了個老嬤嬤服侍她,偏那老嬤嬤不是個老實的,偷了她的錢跑了,她一個孤女,又是未婚先孕要避人耳目,不敢去官府報案,沒錢了隻得接些附近人家的漿洗針線活維持生計,坐胎時便沒養好,月子裏兒子嗷嗷待哺,她更不能躲懶,還沒出月子便下了地,留下一身病根。
這個孩子叫靖北,平定北疆之意,她知道榮王的理想,有生之年驅除韃虜平定北疆,以奠他外祖和母後在天之靈。
靖北滿了周歲之後,她的身子便很不好了,她自知無法護持靖北長大,終於要求到他的生父那裏。榮王在北疆軍營還有許多部將,徐將軍和徐夫人便一直在遼城。她求到了將軍府,得知天家血脈流落在外,徐將軍快馬休書一封進京,榮王得到消息,想到了那個孤苦柔弱的姑娘,想親自去北疆一趟接他們回京,隻是前段日子恰逢三公主要選駙馬,皇帝辦了個人才選拔大會,而且萬壽節將至,他實在脫不開身,隻得讓阿秦代他去北疆接人。
阿秦去晚了一步,他到北疆時那個女人已經沒了,徐家為她挑了塊好墳地。靖北失去了陪伴一年多的母親,終日哭鬧不止,徐夫人陪伴了他一段時間,兩人熟悉了一些,阿秦又要接他回京,周圍又變成了陌生人,一路上顛簸,到京城時人變得有些癡癡呆呆的,不愛說話。榮王陪了他許久,事事親力親為,吃飯睡覺都陪著他,父子倆才親熱了些,如今靖北很黏他,每日都要他哄著才能睡著。
想到他們母子受的苦,榮王有心彌補,他的母親已經沒了,宗室不可能讓一個已經死了的外室入玉碟,榮王便想加倍補償靖北,萬壽節時帶他到金鑾殿給皇帝祝壽,將他公布天下。
外室子又如何,他不會比其他的皇室子弟差,他的兄弟們有的東西,他一樣都不會少。他是榮王的兒子,才不是見不得光的過街老鼠,當然要風風光光的認祖歸宗。
可他是風光了,卻讓整個皇室淪為笑柄,尤其是皇帝和榮王妃。王妃就不說了,天下所有的主母碰到這種事情都沒法好過。
皇帝對這個糟心的壽禮那是如鯁在喉,咽下去窩火,又不能吐出來,將榮王訓斥一頓,冷落幾天,最後還不是得承認那個大孫子,總不能讓天家血脈流落在外。再說他當初冒大不韙留下了銳王和安王兩個孝期子,如今又有什麽立場反對榮王留下外室子,要不然就榮王那個混不吝的性子,信不信他在朝上和父皇槓上,我這不是和父皇學的嘛!就許父皇放火不許兒臣點燈?
皇帝現在看這個兒子多頭疼,當年先帝看他就是這般,宗室就更是嗤之以鼻見怪不怪了,父子倆一樣的德行,他們忍得了老子,還忍不了兒子?反正多一個皇孫也不需要他們出錢養。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