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公司裏為人做事的說道
公司是展示你價值的地方,是社會的一部分。
正所謂“麻雀雖小,五髒俱全”,無論你的公司提供的舞台多大,這都是一個小小的職場名利場。
你需要學會為人處世,更要學會如何做事,在這裏你不能由著自己的性子來,也不要相信公司標榜的那些“明文規定”。
簡單地說,公司會鼓勵你紮實工作,埋頭苦幹。
“公司不會虧待你的”,這是我們最常聽到的一句話,但是,如果按照它們說的方法做,你就會發現自己的職場生涯會非常不順利,甚至是煩惱重重。
因為,公司這些“明文規定”的背後還有一麵,那是你沒有看到的,也是公司不會告訴你如何去做的。
64.既要會做事,也要會演戲
在外人看來,曼哈頓一家高檔時裝店的銷售主管蘇珊是個大忙人。
她對時裝店內女裝的展示認真得近乎挑剔:重新整理已經疊得很整齊的毛衣,把掛衣架的間距嚴格設定在一指寬。
此外,她還要抽空打電話給上司,商量店裏的業務。
雖然看上去很忙碌,她卻有“造假”的嫌疑——店裏一個顧客也沒有。
老板和顧客都不希望看到你無所事事,所以你得忙起來,重新疊疊衣服,四處撣撣灰塵,拖拖地板——盡管店裏已經一塵不染。
總之,你得做點什麽。
正如這位忙碌的蘇珊一樣,雖然一天中隻有5~6個顧客走進店裏,但蘇珊成功地讓其中3個人掏了腰包。
天下所有的老板都一樣,最見不得員工做兩件事情:其一是浪費自己的錢的行為;其二是閑著。
有事沒事,所有的老板都希望自己的員工忙起來,動起來。
所以在職場,作為下屬,一定要時時表現為一個忙碌的狀態。
實心眼的員工,就會沒事找事,盡量多做事;而聰明的員工對待狡猾老板的一種對策則是:裝忙。
現實就是這樣,老板因為不能時時盯著員工,所以他們要麽隨機抽查,逮著一次批評你一次,要麽就是“透過現象看本質”,用表麵的東西來蓋棺論定。
所以作為員工,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表麵建設工程。
裝忙原本是一件職場藝術,但是到了經濟不景氣時期,倒成了一門職場必備的生存技能。
在業務慘淡的時候,“沒事找事”也需要較高的智商和創意。
房地產市場火暴的時候,房產經紀人米歇爾·科爾比曾經忙得腳不沾地;現在房市蕭條了,她被迫拓展新的業務領域——對辦公桌進行“考古發掘”,“我找到了2003年的銷售記錄,並給它們重新分類。
現在我的辦公桌整潔得光可鑒人。”
在一家日本料理餐廳裏,領班每天帶著服務員給筷子折紙套。
他自我解嘲說:“這是一種手工,可以幫人放鬆心情。”
在華爾街投資銀行的交易大廳裏,銀行家們有時甚至靠拋橄欖球來打發時光,偶爾你還能聽到電腦顯示器被砸碎的聲音。
但是與下麵這些做法相比,前麵提到的“秀”顯得過於平庸。
有人把辦公桌上的電話號碼告訴電話推銷員,後者每次來電話他都會接起,然後雲山霧罩地侃上一陣兒,給人一種業務繁忙的假象。
還有人給客戶寫長達5頁紙的感謝信,隻是為了感謝後者曾來店裏瀏覽。
一位投資經理每次溜出去吃午飯時,都故意把文件攤開在桌子上;他還會把手機留下,並與其他辦公室的同事串通好,不時給他的手機撥個電話,讓人覺得他沒走遠、業務還挺忙。
供職於紐約一家律師行的律師想給人留下他經常加班工作到深夜的印象。
但是辦公室的燈使用了運動探測裝置,屋裏沒有人後它會自動暗淡下去直到關閉。
於是這位老兄想出了一個高招——他搬來一個搖頭電扇。
這樣就可以欺騙運動探測器,使辦公室燈火長明了。
在信息時代,裝忙,當然離不開電腦這個重要道具。
一位廣告客戶經理故意讓顯示器背對著同事們,這樣同事們隻能看到他經常坐在電腦前眉頭緊鎖,若有所思,其實他是在為即將出生的寶貝設計玩具。
當然,電腦可以掩蓋許多與工作無關的活動,聊天、交友、購物等。
當然,如果你更“處心積慮”一些,你可以借助某些程序讓電腦在半夜向你的上司自動發送與工作有關的郵件,讓他以為你為了工作而挑燈夜戰。
尹靜在這個公司做了3年之後,才有機會見到亞太區人事總監,為了迎接他的遠道而來,尹靜花了整整半天時間,把自己因為忙碌和頻繁的出差而遺忘的功課——清潔辦公桌給補上了。
堆積如小山的文件被一一清理,尚沒有歸類的文檔終於回到了它們應該待的地盤,橫七豎八的文具也被重新排列了一遍,刹那間尹靜的辦公桌有了改頭換麵的感覺,本來習慣躲在文件堆裏辦公的尹靜感覺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清新和透亮。
尹靜自鳴得意了一番,這下可以讓人事總監看到一個工作努力又幹練的形象了。
等待的總監終於現身,他除了開會也擇機與大家交流和溝通,尹靜也有幸成為被召見長談的人,人事總監的思維非常嚴謹,也可以說稍有刻板,不過他的不苟言笑的模樣還是讓有人有威懾感。
兩天的訪問很快結束了,尹靜卻為此遭遇了尷尬,她的亞太業務的頂頭上司來電與她分享了人事總監上海之行的意見,其中有一條他認為尹靜的工作不忙碌,要麽是公司分給的工作量不夠,要麽是有偷懶之嫌。
尹靜心中難免不服,要知道她已經被公司剝削到極點,差不多一人幹三人的活。
氣憤的尹靜脫口而出,“人事總監憑什麽這麽說?”
上司很冷靜地告訴她:“你的辦公桌太幹淨了。”
天哪,為了迎接老板的巡訪,尹靜才特意抽空整理了辦公桌,不料幹淨的辦公桌卻成了工作量不夠的罪證,早知這樣,肯定讓老板看一個邋遢忙碌的尹靜,後悔讓她一段時間委靡不振。
或許人事總監也沒有錯,他用最理性的邏輯看待員工的辦公桌,因為每一個辦公桌身後就是一個真實的員工形象。
做老板的可以容忍員工的不幹不淨,卻不能容忍員工的太空太閑,情願員工忙死,也不願員工無所事事,至少辦公桌是最好的見證物。
吃過一次虧的尹靜從此抱定了一個信念,打死也不整理辦公桌,並美其名曰:曖昧是最聰明的生存哲學。
尹靜把曖昧辦公桌的理論不斷發揚光大,於是認識她的都知道了,越亂的辦公桌越是迷惑老板的眼睛,好像越是曖昧的關係越引入入勝。
職場行為專家指出,經濟危機的大形勢下,職場中個充滿了恐懼氣氛,老板也會變得多疑。
如果他發現你企圖用小伎倆營造假相,裁員的大刀肯定會先落到你頭上。
所以,在非常時期,裝忙不僅是一種必需,而且其技術含量要求也越來越高。
65.苦勞的背後一定要有功勞
經過激烈的競爭,q有幸被夢寐以求的某汽車公司留了下來,作為實習生,實習期是兩個月,但不巧的是,實習生有兩個,到最後還是要淘汰一個,因為公司隻缺一個銷售部門的人員。
於是q就製訂了自己在這段實習期間的計劃:團結友愛,尊重前輩,虛心學習,另外,最重要的是刻苦勤奮。
於是,在後來實習的那段時間早,早起第一個來單位報到的是q,晚上最後走的是q。
幫同事們買飯的是q,打掃集體休息室的人還是q。
雖然辛苦,但q心裏非常高興,因為q得到了同事們的認可和讚揚。
部門經理也是非常勤奮的,他來得早,走得也晚,這樣q跟經理接觸的機會增多了,慢慢地經理對q也有了好印象。
記得有一次下班很晚,為了打印一份報告,最後隻剩下q和經理了,為了得到經理的欣賞,q堅持要比經理更晚回去,果然很有效果,經理走時說了聲:“好樣的。”
同時問q:“這兩天怎麽不見那位實習生呀?”
當時q心裏暗暗高興,應聲回答了:“她早下班了。”
q特地將“早”字拉得很長,心想占了相當的優勢,隻要她的業績不好,留下來的非自己莫屬,想到這裏,q每天都哼著小調回家。
就這樣,熬到了實習期完畢的那天,想著自己即將成為這家公司的一名正式員工,q非常自信地走進了經理辦公室,但等待的結果是:“對不起!你已經被淘汰了。”
q不服氣:“經理,被淘汰的為什麽是我?
而不是她?
雖然我跟她的業績相當,但是我很刻苦呀,這你是知道的,能給我個被淘汰的理由嗎?”
經理慢慢地說:“在實習的這段期間,你確實很勤奮,也得到了同事和領導的認可,這我們大家心裏都很清楚,可你想過沒有,同樣的業績,她用了多少時間,你用了多少時間,她的效率很高,所以我和人事部的經理一致認為她比較適合這份工作,還有件事,可能你不知道,她用業餘時間還自學了物流方麵的知識。”
q當場愣了一下,再也無話可說,自愧不如,收拾完東西灰溜溜地走了。
經過這次求職的經曆,使q明白了一個道理:現實生活中需要的和缺乏的是有效率的人才,而不僅僅是上學時所說的刻苦。
你要記住:“刻苦”有時是一個陷阱。
苦勞在任何時候都不能當成功勞,相反,在老板的眼中,它是對公司和個人資源的浪費。
職場是殘酷的。
世界上任何一個人都有可能下崗,哪怕他是傑克·韋爾奇、卡莉·費奧利娜、艾柯卡、吳士宏、李開複、唐駿,如果不能在其位謀其政、創功勞、出成果。
企業要生存和發展下去,個人要獲得重用和良好回報,就必須在做任何事情時都講究效率和效益,就必須能夠創造價值。
不要對老板抱有幻想,你之所以還留在公司,唯一的原因是你在創造價值,企業拒絕可憐的苦勞型員工。
世界上所有成功的企業都把注重業績作為自己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把業績觀作為衡量員工素質的重要標準之一。
沒有功勞就沒有效益,沒有利潤企業就要倒閉。
市場不相信眼淚,不相信苦勞,隻相信功勞。
隻有像狼一樣死死盯住結果、牢牢抓住業績不放的企業,才是具有執行力的企業。
功勞是有效的業績,苦勞是無效的消耗。
隻有重視功勞、結果、績效的員工,才能為企業帶來利潤,解決難題,推動企業不斷往前發展!
ge前ceo傑克·韋爾奇一直奉行這樣理論:不斷地裁掉績效最差的10%的員工,對公司的發展至關重要。
各層經理每年要將自己管理的員工進行嚴格的評估和分類,從而產生20%的明星員工(“a”類),70%的活力員工(“b”類)以及10%的落後員工(“c”類)。
比爾·蓋茨最支持這種觀點。
“能者上,渾水摸魚者走人。”
是微軟基本的用人原則。
微軟是一個完全以成功為導向的公司,用“處處以成敗論英雄”的方式自動選擇和淘汰員工。
為使企業保持絕對的競爭力,並使員工保持一定的競爭壓力,微軟采取定期淘汰的嚴酷製度,每半年考評一次,並將績效差的5%的員工淘汰出去。
微軟從不以論資排輩的方式去決定員工的職位及薪水,員工的提拔升遷取決於員工的功勞。
華為的價值標準是“隻以成敗論英雄”。
在華為,隻要你有實力、有業績,你就能獲得回報,你的業績越出色,回報就越豐厚。
華為公司幹部能上能下是出了名的,在華為,同時進公司的員工,有的成總監了,有的還是普通員工,有的年薪上百萬了,有的還隻有十來萬。
能成為華為員工的,都不是省油的燈,為什麽收入和職位差別會這麽大呢,原因隻有一個:業績不一樣,貢獻有大小,蒙牛的牛根生倡導“一兩智慧勝過十噸辛苦”。
他說人行動的基本模式分為兩種,一種是“四肢先行式”,一種是“大腦先行式”。
兩種模式導致的結果大不一樣。
前者“有勇無謀”,做了10件事,可能有6件有毛病,既浪費資源,又付出了巨大的機會成本;後者“謀定而動”,也許隻做了8件事,卻有6件做成了,既節約了資源,又比前者多做成2件事。
直接去舉一千斤的人,是笨蛋,是苦勞;四兩撥千斤的人,才聰明,有功勞。
世界上絕大多數優秀的公司,在出現虧損的時候,第一件事情就是裁員。
他們堅決地裁員,目的就是向公司的所有員工發出這樣一個鮮明的信號:作為公司隻有一個目標——公司必須要賺錢,而要賺錢,首先就要把所有不符合標準的人淘汰,把所有業績很差的人裁掉。
功勞勝於苦勞,結果勝於過程。
在這個以業績為主要競爭力的時代,沒有能力改善公司業績,或者不能出色地完成本職工作的員工,是沒有資格要求企業給予回饋的,因為這種人恰好是公司打算“去掉”的人選。
身為企業的一員,如果你想要脫穎而出,建立功勞,受到重用,就必須通過積極地為企業創造效益利潤,養成在公司裏避免浪費、厲行節約的習慣,能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幫助企業解決難題。
在工作上的一切努力,都應該本著一個目的:不斷提升業績。
這是企業對員工的要求,也是市場對企業的要求。
業績越好,功勞越大,前途越好!如果你想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中有所發展,成為老板器重的人物,就必須牢記,為公司賺到錢才是最重要的。
要以此為目標著手改善你的工作。
切勿以為隻要做一個聽老板話的員工就夠了,要想方設法為公司創造價值,這是公司聘用你的初衷。
66.成功的秘密:於細節之處見真招
蘇紅從北京外國語大學畢業後,順利進入了一家香港獵頭公司。
外語方麵的優勢加上悟性較高,蘇紅很快贏得了老板的賞識,獲得了很多參與重要項目的機會。
一次,公司與一家跨國間公司商談一個項目。
初步洽談後,對方要求蘇紅所在的公司提供一份詳細的項目計劃書。
老板把這個任務交給了蘇紅。
因為是大客戶,公司上下都十分重視,蘇紅自然也不敢怠慢,花了不少工夫,一連好幾天加班加點。
當蘇紅把全英文的計劃書交給老板時,感覺自己又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過了幾天,蘇紅被老板叫進了辦公室。
看見老板一臉陰沉,蘇紅知道肯定是計劃書出了問題,不禁有點納悶,內容自己仔仔細細檢查過很多遍,應該不會有問題啊!老板打開計劃書,指著目錄那一頁問,為什麽不把索引對齊?
索引的頁碼字體為什麽有的是粗體,有的卻不是?
他往後翻,又指出一些排版上的小毛病。
最後,老板說了一句讓蘇紅印象深刻的話:“越是細節之處,越能看出一個人的職業素養。
客戶要是看到我們在細節上疏漏不斷,還會信任公司提供的服務嗎?”
很多和蘇紅一樣剛踏上工作崗位的職場新人,總是想著怎麽盡快作出成績,好讓別人刮目相看,卻往往忽略了工作中的細節。
職業顧問師指出,不注重細節是新人的通病,也是導致許多人職場失利的重要原因。
對於看似簡單和基本的工作,如何把別人已經做過1000遍的事情做得更好,細節是關鍵。
在“秀”出自己才能的同時,千萬別在小處“失分”。
《細節決定成敗》一書中有這麽一段:“芸芸眾生能做大事的實在太少,多數人的多數情況總是隻能做一些具體的事、瑣碎的事、單調的事。
也許過於平淡,也許雞毛蒜皮,但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大事的不可缺少的基礎。”
細節決定成敗的道理,在職場尤其適用。
讓我們再來看一個故事。
有三個人去一家公司應聘主管,他們當中一人是某知名管理學院畢業的,一人畢業於某商學院,而第三名則是一家民辦高校的畢業生。
在很多人看來,這場應聘的結果是顯而易見的,肯定是知名管理學院的畢業生被錄用,然而事情卻恰巧相反。
應聘者經過一番測試後,留下的卻是那個民辦高校的畢業生。
在整個應聘過程中,他們在專業知識與經驗上各有千秋,難分伯仲。
隨後招聘公司總經理親自麵試,他提出了這樣一道問題,題目為:假定公司派你到某工廠采購3999個信封,你需要從公司帶去多少錢?
幾分鍾後,應試者都交了答卷。
第一名應聘者的答案是330元。
總經理問:“你是怎麽計算呢?”
“就以采購4000個信封來計算,可能是要300元,其他雜費就30元吧!”
答者對應如流?
但總經理卻不置可否。
第二名應聘者的答案是315元。
對此他解釋道:“假設4000個信封,大概需要300元左右,另外可能需用15元。”
總經理對此答案同樣沒表態。
但當他拿第三個人的答卷,見上麵寫的答案是319.425元時,不覺有些驚異,立即問:“你能解釋一下你的答案嗎?”
“當然可以,”該同學自信地回答道,“信封每個7.5分錢,3999個是279.93元。
從公司到工廠,乘汽車來回票價11元。
午餐費5元。
從工廠到汽車站有一裏半路,請一輛三輪車搬信封,需用3.5元。
因此,最後總費用為319.425元。”
總經理不覺露出了會心一笑,收起他們的試卷,說:“好吧,今天到此為止,明天你們等通知。”
招聘結果想必大家都知道了。
職業生涯的良好發展是從做好本職工作、做好身邊的每一件事開始的。
“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天下難事,必成於易。”
立大誌,幹大事,精神固然可嘉,但隻有腳踏實地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心思細致,注意抓住細節,才能養成做大事所需要的那種嚴密周到的作風。
小事不能小看,細節方顯魅力。
以認真的態度做好工作崗位上的每一件小事,以責任心對待每個細節。
隻有把小事做好了,才能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出最大價值。
我們在工作中需要改變心浮氣躁、淺嚐輒止的毛病,注重細節,從小事做起。
在今天這個社會,幾乎所有的員工都胸懷大誌,滿腔抱負,但是成功往往都是從點滴小事開始的,甚至是從細小至微的地方開始的。
世界上的許多大公司,把對小事的認真態度作為了一個考察員工的重要依據。
希爾頓飯店的創始人、世界旅館業主王康·尼·希爾頓就是一個注重“小事”的人。
康·尼·希爾頓要求他的員工:“大家牢記,萬萬不可把我們心裏的愁雲擺在臉上,無論飯店本身遭到何等的困難,希爾頓服務員臉上的微笑永遠是顧客的陽光。”
正是這小小的永遠的微笑,讓希爾頓飯店的身影遍布世界各地。
有卓越天賦的員工,常常做小事時發揮出了耀眼的光華,從而登上了更大舞台。
比如美國前國務卿鮑威爾,剛剛開始工作時,他隻被分配了一個保潔的工作,按照大多事的想法,恐怕早已甩手不幹了,但是他對保潔的工作精益求精,力求盡善盡美。
在一段時間後,得到了伯樂的賞識,從而開始了一段叱吒風雲的職場路程。
美國標準石油公司曾經有一位小職員叫阿基勃特。
他在出差住旅館的時候,總是在自己簽名的下方,寫上“每桶4美元的標準石油”字樣,在書信及收據上也不例外,簽了名,就一定寫上那幾個字。
他因此被同事叫做“每桶4美元”,而他的真名倒沒有人叫了。
公司董事長洛克菲勒知道這件事後說:“竟有職員如此努力宣揚公司的聲譽,我要見見他。”
於是邀請阿基勃特共進晚餐。
後來,洛克菲勒卸任,阿基勃特成了第二任董事長。
在簽名的時候署上“每桶4美元的標準石油”,這算不算小事?
嚴格說來,這件小事還不在阿基勃特的工作範圍之內,但阿基勃特做了,並堅持把這件小事做到了極致。
那些嘲笑他的人中,肯定有不少人才華、能力在他之上,可是最後,隻有他成了董事長。
工作中無小事,小事沒有處理後會引出大麻煩。
很多“刁鑽”的上司喜歡從小處著眼,你做了大業績他可能會覺得你搶了他的光芒,而你在小事上馬馬虎虎,他又覺得你不尊重他。
在上級的世界觀裏:對小事的態度反映出了個人的工作態度,而態度決定一切。
菜根譚上說:“嚼得菜根,百事可做。”
隻有把小事做好,在小事中不斷積累經驗,培養踏實果斷的工作作風,才能在做小事中升華自己的工作水平。
隻有在小事上練就了謹慎的習慣,形成了良好的做事風格,你才不會得罪自己的上司,你才會在職場大有作為。
67.職場紅色警報:不把製度當回事
阿b愛耍些小聰明,一碰上頭痛腦熱的小毛病就裝做痛苦不堪狀,然後,就找借口向老板請假。
遇上朋友約會或辦點私事什麽的,更是找借口請假不上班,每次理由都是十分充足。
老板雖然不勝其煩,可是也不好駁回。
一次,阿b又撒謊說奶奶過世需要辦理喪事為由,向公司請了一個禮拜的假期。
但是,當七天假期過後,阿b滿心歡喜地返回公司時卻遭到了解雇。
原來阿b在這七天假期裏實際上是與男友去四川旅遊了。
她自以為此事無人知曉,卻不料老板的一個朋友也在該旅行團中,正巧認識阿b。
阿b的這次謊言自然穿幫,這也正好給了老板辭退阿b的充足理由。
有的職員認為請假是一件十分稀鬆平常的小事情,其實,這不僅是對公司,更是對自己非常不負責任的一種行為。
你如果不能嚴格遵守上下班的時間,必然會造成上司對你責任心不強的評價,特別是由於你的時間觀念不強而影響到他人的工作時,那將是不可原諒的。
無論你的公司如何寬鬆,也別過分放任自己。
可能沒有人會因為你早下班15分鍾而斥責你,但是,大模大樣地離開隻會令人覺得你對這份工作缺乏足夠的熱情。
作為自然的人,頭痛腦熱是在所難免的,公司也並非不準員工請假,但是過於頻繁地請假,肯定會影響工作效率。
請假的方式和頻率,往往也成為公司評價員工的重要依據。
公司將以此評定一個人的工作態度,進而直接影響到員工的考核成績。
也許自己所在的公司,對遲到考勤方麵沒有什麽特別的要求,但我們絕不能隨便地放鬆自己,每天不是遲到就是早退,認為沒人注意到自己的出勤情況,或者認為單位對這方麵沒有嚴格要求等。
其實不然,你在公司的一舉一動,大家可全都是睜大眼睛在看著呢!
每個單位都有自己的一套切實可行的管理製度,遵守製度是員工起碼的職業道德。
如果你剛進入一家單位,首先應該學習員工守則,熟悉組織文化,以便在製度規定的範圍內行使自己的職責,發揮自己的所能。
小文進一家外企不久,這天下午她有些發困,於是到咖啡間用紙杯給自己衝了一杯咖啡。
喝完之後,她把紙杯扔到垃圾桶裏。
小文用紙杯衝咖啡的事被人看見了,於是,下班之前她的上司把她叫了過去,說喝咖啡的紙杯是專供客人使用的,公司員工喝咖啡隻能自備杯子。
如果她下次再用紙杯喝咖啡,就按規定罰款,從薪水裏扣除。
從上司的辦公室出來,小文實在不理解,就這麽一個幾分錢的小紙杯,為什麽要這麽小題大做?
的確,無論是個小紙杯,還是一張打印紙,都值不了幾個錢,特別是對於那些財大氣粗的跨國公司來說,連九牛一毛都算不上。
但是,在這裏它不是一個價值問題,而是一個事關公司規章製度的問題。
對於許多職場新人來說,不能說他們不關心所在公司的規章製度,而是他們更關注的似乎是公司的工資福利和可用資源,如休假、獎金發放、出差標準及補貼、醫療保險,等等。
應該說,作為工薪一族,你關注這些沒錯,而且是應當的,不過,作為一個職場新人,你光關注這方麵的東西還不夠,還必須了解公司在勞動紀律、獎懲等方麵的各種規章製度。
其實,隻要是具備一定管理水平的公司,在對新員工進行職前培訓的時候,大都會全麵地介紹公司的各種規章製度,隻是一些職場新人對這方麵的問題心不在焉罷了。
隻要你進了大學,作為學生,你就屬於“買方”,也就是說你交學費給學校來買知識,所以,在學校你是相對非常自由的。
正是由於這種“自由”的慣性作用,進入職場後,你並沒有意識到自己人生角色的變化,不習慣完全按照公司的各種規章製度來要求自己,總是把公司的規章製度看得很輕。
你工作起來可能很賣力氣,但就是喜歡犯點這樣或那樣的小毛病。
在各種小毛病當中,最常見的就是上班的時候遲到,而上班遲到,往往是紀律嚴明的公司最不能容忍的。
如果說在學校繳學費你就是“買方”的話,那麽,進入職場後,是你的老板給你發薪水,他就是“買方”,所以,他有權要求你遵守公司的各項規章製度,接受工作紀律的約束。
職場新人一定要盡快和全麵了解公司內部的各種規章製度,使自己盡量少犯錯誤,少出紕漏,特別是要改變大學時代那種什麽都不在乎的馬大哈作風。
你最好從一開始就養成遵紀守章一絲不苟的職業習慣,這種職業習慣就像火車鐵軌一樣,它能保證你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走在正確的軌道上。
的確,為了養成好的習慣,你一開始會有受束縛的感覺,但一旦養成了習慣,你就會受益無窮。
現在許多職場新人在違犯了公司的規章製度後,總是喜歡用“我不知道”或“我不是故意的”為自己開脫。
作為初犯,公司可能會原諒你,但即便如此,你也給上司和同事留下了不良的印象。
如果你老是對公司的一些規章製度視而不見的話,就有可能哪天你被公司炒了魷魚,自己還蒙在鼓裏。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一個企業,隻有切實貫徹並執行了一套合理的製度,才有成功的保障。
能否遵守公司製度還反映出員工的工作態度,從是否遵守公司製度上就可以看出員工是否對工作用心負責。
因此,同公司製度對著幹,你就需要做好隨時被公司驅逐的心理準備。
68.職場中的紅燈:好漢不提當年勇
一位媒體朋友,因原單位不景氣跳到另一家媒體,卻發現沒有想象中那麽好。
由於兩家媒體的性質和方向截然不同,她以為根本不可能有啥交集,就隨口抱怨新公司福利待遇平平,還炫耀似的說:“以前我們單位經常組織大家出去玩,同事關係親如一家。”
沒想到,她以前的媒體做了一個選題,恰巧和他們正在策劃的選題思路一模一樣。
這下好了,從老板到同事都認為是她告密的,覺得她是以前公司派來“臥底”的。
現在,她已淪為公司邊緣人,不得不準備下一次跳槽了。
在職場中,常有這麽一些人喜歡對別人炫耀以前的往事,拿現在的公司和以前的公司相對比。
他也許並不知道,這是非常危險的舉動,無論是在同事還是公司領導聽來,這無疑都是一個愚蠢的行為,是不討好的。
在工作中,不管做任何事,都應將心態回歸到零;把自己的位置擺正,抱著學習的態度,將每一次任務都視為一個新的開始,一段新的體驗,一扇通往成功的機會之門。
千萬不要視工作如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結果做得心不甘情不願,於公於私都沒有益處。
現代公司猶如店鋪,人來人往,進進出出,與你同事的人們有可能在這裏做了五年以上,更有可能換過五家公司。
對於你身邊的同事,你真的很想了解他們嗎?
和同事朝夕相處,無論有心還是無意,你必定會聊起別人的陳年往事,或者自己的光輝曆程。
和同事聊得開心,你甚至有可能把八輩子老底都抖出來——老實交代大學裏追過幾個女孩,第一份工作的薪水多少,和現任老婆的戀愛經曆……也許你認為這和你的工作沒有什麽關係,隻不過是些好玩的八卦談資,不會令你的職場魅力有絲毫減分的。
下麵的談話內容,才是值得細細推敲琢磨的呢。
“我以前的公司人才濟濟,海歸啊、mba啊,遍地都是,我們團隊的人都特別牛,為了搞定一個大項目,大家兩天兩夜沒合眼……”這是自誇型人才的聊天術語。
“你在這裏工作多久了,你以前在哪家公司做過?
他家的待遇如何?
你為什麽決定轉行呢?”
這是八卦型人才的聊天術語。
“我以前的東家福利特別好,逢年過節什麽都發,哪像現在啊,就算我離開了,以前同事聚會還經常叫上我,大家感情還是很好。
唉,真懷念那種溫馨的人際氛圍。”
這是多情型人才的聊天術語。
“我以前的那家公司,簡直不是人待的地方!對員工是赤裸裸的剝削,沒有半點人性。”
這是無腦型人才的聊天術語。
自誇也好,八卦也好,講話是你的權利,但最好考慮後果。
自誇多了,會讓人感到厭煩——既然你以前公司那麽牛,你幹嗎還要跳到這裏來;八卦多了,別人會對你加強戒心,誰願意跟一個大嘴巴什麽都說呢;追憶往事多了,別人會覺得你身在曹營心在漢,不滿現狀牢騷不斷;抨擊前東家力度大了,別人會覺得你是一個斤斤計較、小肚雞腸的人,認為你不易交往和相處。
其實,很多人都在跳槽,但一個行業的圈子往往就那麽大,晃來晃去碰到的可能都是熟臉。
就算你換了新公司,也會莫名其妙地和前塵往事攀上關係。
所以,說話一定要留口德,給自己留夠回旋的餘地。
其實,人生每一站,都有值得紀念的過去,更有意氣風發的開始。
有些話,如果不知道能不能說,那就最好放在心底不說,至少也不能在公司裏亂說;有些事,不知道該不該問,那就給對方一個微笑就好。
把過去的事情都清空、歸零,我們就不會成為職場上那隻背著重殼爬行的蝸牛;把過去“歸零”,我們才能像骨骼中空的鳥類那樣輕盈地飛翔。
因為在成長的道路上,當我們以“歸零心態”去麵對這個變化越來越快的世界時,我們就會抱著一種學習的態度去適應新環境,接受新挑戰,創造新成果。
69.別太把自己當回事兒
剛畢業的小單,去年年底幾經周折終於在一家房地產公司找到了一份市場推廣的工作。
在這幾個月工作過程中,小單總是感到在與人交往過程中,自己的自尊心不斷地受到打擊。
自己的方案被上司拿到領導那裏邀功;自己的客戶被同事撬走;領導的批評總是落在自己的身上……
小單的個性比較要強,他不願意為了這些事找領導分辯,但是他也認為自己的自尊心在這樣的工作環境中很受傷害,無論是自己的業績還是人際關係都為此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像小單這樣的問題,職場中人經常遇到。
從心理學講,自尊是一種精神需要,是人格的內核。
維護自尊是人的本能和天性。
當然自尊也要有一個度,一個彈性的區間。
正確的原則是:從實際的需要出發,讓自尊心保持一定的彈性。
比爾·蓋茨說:“這世界並不會在意你的自尊,這世界指望你在自我感覺良好之前先要有所成就。”
在職場,當你什麽都下是的時候,最好收起你那廉價的自尊。
當我們在交際場上受到冷遇時,自己的自尊心將會麵臨著挑戰,這時千萬別發作,更不要自暴自棄。
不妨多想一想自己的家庭、使命、職責,為了完成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一定要增加自己的自尊承受力度。
在交際過程中,我們還應堅持把實現交際的宗旨看得高於自尊,讓自尊服從交際的需要。
這樣自己對自尊才會有自控力,即使受到刺激,也不至於臉紅心跳,甚至可以不急不惱,以笑相對,照樣與對方周旋,表現出辦不成事決不罷休的姿態,這樣才能成為交際場上的贏家。
反之,滿心希望他人來肯定自己花了很多心血做的自認為很不錯的事情,偏偏得到的是全盤否定。
這時的自己肯定會受到強烈的刺激,為了挽回麵子,進行辯解、反駁,甚至是爭吵,這就大錯特錯了。
以這樣的方式來維護所謂的自尊、麵子,隻會使事情變得更糟,倒不如接受這個事實,用平靜的心態做進一步的思考,找到與對方更好的溝通方式,效果可能更好一些。
當我們受到批評時,特別是當眾挨批評,自尊心一定受不了。
此時我們一定要正確地理解領導的批評,采取虛心的態度接受,這樣做不但不會丟麵子,反而會改變他人對你的看法,給大家留下一個好印象。
有時,批評的內容可能不實,甚至還有些偏頗,而批評者又處在特別的地位,這時如果你因為受自尊心的驅使,當場就進行反擊,效果肯定不好。
如果當時理智一些,事後再進行溝通、說明,這種處理方式會對自己較為有利。
維護自尊是人的本能和天性。
為人處世若毫無自尊,臉皮太厚,不行;反過來,自尊過盛,臉皮太薄,也不好。
維護自尊時,臉皮不妨厚一點,這並不是不要尊嚴,而是要把握適當的度,保持自尊心最佳的彈性空間。
微軟亞洲研究院教育與合作總監華宏偉先生是公司應聘員工的麵試官之一。
他指出了大學生參加大公司麵試的三大絕招:膽大、心細、臉皮厚。
膽大即自信;心細指要注重細節;臉皮厚則指要執著。
麵試時的偶然性因素非常大,一般麵試官看簡曆隻有30秒的時間,因此一丁點偶然的因素都會對麵試結果產生重要影響。
學生即使麵試失敗,也不應該立馬灰頭喪氣地回去,可以找麵試官問一下失敗的原因,甚至請求他再給一次機會。
美國權威財經雜誌《福布斯》曾發布了成為富豪的五大秘訣:第一,懂得把偉大創意發揚光大;第二,臉皮厚才能聚集更多財富;第三,抱緊資產;第四,要有撿便宜貨的獨到眼光;第五,要具備氣定神閑地麵對投資風險的勇氣。
當我們在職場還沒有地位的時候,或者說,我們還沒有實現自己的夢想的時候,這個時候,我們隻能犧牲自己的自尊。
越早意識到這一點,離成功就會越近一點。
70.不要帶著情緒來上班
辦公室裏新來了一位新的女秘書,長得很漂亮,還操著一口流利的普通話,一看就是有運氣的職場新人,在今年畢業生多、職位少的情況下,進了這家已經有日子沒有補充新鮮血液的機關單位。
這位秘書叫阿尼,性格活潑,見到公司裏的老員工們個個尊稱“老師”,手腳也很勤快,唯一的問題就是電話多,而且性格爽朗的她接電話的嗓門很響,沒多久,公司的同事們對她的身家背景就有了詳細的了解。
“阿姨,今天我不回來吃飯了,小單讓我去他的單位等他,我們一起吃晚飯。”
這是她和男朋友的媽媽在通電話,由此公司得知了她的男朋友姓張,而從外地來的她住在男朋友的家裏。
這下子,單位裏原先對她很有好感的、蠢蠢欲動的小夥子,便立刻失去了激情。
“你開會開完了,我們葉主任碰到你啦,是嗎?
她誇獎我了嗎?”
這是她和男朋友通電話。
“怪不得她可以順利進到我們單位,原來那位張先生是我們主管部門某個重要科室的小領導,跟我們單位的領導關係很好,女朋友畢業了沒有工作方向,便安插進了我們單位。”
從此以後,她熱情地要幫同事們打字並整理資料的時候,他們再也不敢差遣她了。
她可不是一般的新“學徒”,聽她上一個電話的口氣,國慶節就要成領導夫人了,哪一天成為他們的領導還說不定呢。
一天天的,找阿尼的電話依然熱絡地打進來,她還是沒心沒肺地現場直播她的生活情況。
應該說,阿尼是個不討厭的女孩,可是,她在電話裏透露的信息,讓同事們不敢與她太過接近。
那天,阿尼一個早上都沒來,鄰近中午的時候,她才沉著臉走進來。
管人事的老李喊住了她:“阿尼,下次家裏有事要請假。”
阿尼正要解釋,電話鈴響了,公司同事們又聽見這樣的對白:“你不要打電話來了好嗎?
我說了回去再說,我跟他沒有什麽!我在上班,剛剛已經挨批評了,好,你等著,我下來跟你說。”
摔了電話,阿尼又衝向了電梯,把老李一個人撂在那裏。
午飯後,阿尼回到了辦公室,從她打電話的內容中,同事們了解了這場衝突:“這個人有毛病,我就是跟我同學出去看了一場電影,光明正大的,他就問東問西,還打電話到單位裏來,影響我上班,你說無聊吧,害我的臉都丟光了……”整整一個小時,阿尼一直在直播著她的憤怒,而同事們隻好沉默,並借故離開辦公室。
聽見別人的隱私現場直播,實在不是什麽有趣的事。
辦公室是一個單位或公司樹狀結構劃分的最小單元,這個單元共分三個元素,即在這個單元裏工作的人、與之相關的公務和為之服務的辦公用品構成。
而單元裏工作著的人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種元素,每天有很大一部分時間要在這裏度過。
既然是工作,就要處理很多事情,而附屬於其中的人際關係也是不容小覷的,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在一個融洽和諧的環境下工作,人際關係處理得好與不好,會直接影響你的辦公室情緒指數。
零星的衝突與偶爾的擦槍走火,在辦公室裏根本不是什麽稀奇的畫麵,通常都是音調提高一點,講不下去就立刻解散,頂多事後遇到“同陣營”的人,再大肆批評數落一番而已,大家顧及每天都得碰麵,總要小心翼翼避免把場麵搞得太尷尬。
但是,有些不懂事而又自控能力差的人,卻喜歡把自己的私人情緒帶進辦公室,進而影響大夥。
別看一點點小情緒,往往鬧得整個辦公室雞犬不寧。
因此,千萬不要把自己的私事帶到辦公室裏,這是起碼的職業素質,不過往往有些人喜歡將私事帶到辦公室來,特別是職場新人,欠缺這樣的經驗,可能會對自己今後的發展有著不良的影響,許多資深的從業人員也喜歡在工作場合討論自己家裏的瑣事,這實在是職場大忌。
其實情緒也跟感冒一樣,容易傳染,尤其是大家都棲身在同一屋簷下的時候。
有個名詞叫做“不良情緒傳染綜合征”,這是一種輕微的心理障礙,別以為這個離自己很遠。
被領導批評或是被同事議論後,很多人一整天心情不爽,請注意,這時的你很可能就被傳染了不良情緒,而有些人自己心情不好,對待同事時也沒有好臉色,這時候就充當起了傳播者的角色。
有一位經理,一大早起床,發現上班時間快到了,便急匆匆地開了車往公司急奔。
一路上,為了趕時間,這位經理連闖了幾個紅燈,終於在一個路口被警察攔了下來,給他開了罰單。
這樣一來,上班更是要遲到了。
到了辦公室之後,這位經理猶如吃了火藥一般,看到桌上放著幾封昨天下班前便已交代秘書寄出的信件,經理更是生氣,把秘書叫了進來,劈頭就是一陣痛罵。
秘書被罵得頗有莫名其妙的感覺,拿著未寄出的信件,走到總機小姐的座位,也是一頓狠批。
秘書責怪總機小姐,昨天沒有提醒她寄信。
總機小姐被罵得心情惡劣之至,便找來公司內職位低的清潔工,借題發揮,沒頭沒腦地,又是一連串聲色俱厲的指責。
清潔工底下,沒有人可以再罵下去,她隻得憋著一肚子悶氣。
下班回家後,清潔工見到讀小學的兒子趴在地上看電視,衣服、書包、零食丟得滿地都是,當下逮住機會,便把兒子“修理”了一頓。
兒子看電視也看不成了,憤憤地回到自己的臥房,見到家裏那隻大懶貓正盤踞在房門口,兒子一時怨由心中起,立即狠狠地一腳,把貓兒踢得遠遠的……
也許在自己受到莫名的委屈的時候,他們都在想“我這又是招誰惹誰啦”,但是他們卻仍舊把這種不良情緒傳導出去,以至於推動著這種不良的情緒循環下去。
這都是情緒惹的禍。
處於情緒低潮當中的人們,容易遷怒周遭所有的人、事、物,這是自然的。
密歇根大學的一項調查表明,坐辦公室的人們有3/10的時間會脾氣古怪,愛發牢騷、易怒。
而美國洛杉磯大學醫學院的心理學家加利·斯梅爾長期研究發現,原來心情舒暢、開朗的人,若與一個整天愁眉苦臉、抑鬱難解的人相處,不久也會變得情緒沮喪起來,一個人的敏感性和同情心越強,越容易感染上壞的情緒,這種傳染過程是在不知不覺中完成的。
美國密歇根大學心理學教授詹姆斯·科因的研究證明,低落情緒傳染隻需20分鍾。
心理專家指出,辦公室內如果存在不良情緒傳染病,有時候要比環境汙染更為嚴重,它會渙散人們工作的積極性。
解決不良情緒傳染問題,首先還是要學會“寬心”。
當人們看到某人臉色不好看時,則可推斷此人目前正處於氣頭上,最好先退避一下,別在此刻“招惹”他。
其次,積極思維對事態加以重新估計,不要隻看壞的一麵,並提醒自己不要忘記其他方麵取得的成就。
積極的思維能使人在悲觀中看到前途,化冷漠為熱情,變焦慮為鎮靜。
情緒不好時,不妨找個空閑時間,自我犒勞一番,如去飯館美餐一頓或去逛逛商店;如時間允許,還可以進行一次短期旅行。
71.堅持自我,又要學會放棄自我
小韓畢業後進了一家不錯的公司,他非常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工作。
與他一起進公司的還有小劉,小劉能力也還行,但是就是整天油嘴滑舌,常愛和同事說說笑笑的,有時還拉起一堆同事去吃吃喝喝。
小韓對小劉的做法不屑一顧,甚至有些厭惡。
在他看來,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才是第一位的,別的並不重要。
小劉對他開玩笑,他也不愛打理;小劉拉他跟其他同事一起去出去玩時,他也總找借口拒絕。
有時,小韓看到同事圍著小劉玩鬧時,他也躲得遠遠的。
有一次,他所在的部門分配了大量的任務,憑著個人的能力根本沒有辦法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
於是小劉就招呼了同事們來幫忙,但是小韓卻默默地一個人“孤軍奮戰”。
結果小劉按時完成了部門分配的任務,小韓雖然通宵達旦,還是沒有按時完成任務。
小劉不久被提升為部門主管,小韓非常不服氣,於是負氣地辭職了。
辭職後的小韓憑借自己的能力很快進入另外一家實力不錯的公司,這次他吸取了上次的教訓,告誡自己一定要做個圓滑的“多麵手”,不要一味地埋頭苦幹。
與小韓一起共事的一位剛畢業不久的大學生,剛開始工作時,因為要熟悉業務,小韓和這位新同事的工作受到了諸多的限製。
此時,公司裏一位叫於尚的老員工給予他們很大的關心和幫助。
他常常客氣地向他們介紹公司裏的情況,傳授了他們很多工作上的竅門。
這使得剛辭職的小韓和這位初入職場的大學生非常感動,他們覺得於尚為人既親切又平易近人,對這位老員工,他們也非常的尊重。
但是隨著以後的相處,小韓發現於尚其實屬於那種八麵玲瓏、很會搞關係的人。
他在公司裏已經待了五六年,是公司裏非常吃得開的人物。
說實話,小韓原本是非常討厭這類人的,就是因為這樣他才會遭到解雇的命運,但是自從上次的教訓他知道和於尚的關係搞不好,就會把自己孤立起來。
於尚在公司的實力比較大,而且他的身邊也聚集了不少支持他的同事。
小韓想,於尚是有人緣和有關係的人,或許可以通過他幫助自己更好地了解公司內部的信息。
於是,小韓一方麵加強自己的能力,努力工作,一方麵和於尚保持友好的交往。
和小韓一起共事的那位大學生正如當初的小韓一樣,性格耿直,看不慣於尚的“虛假”。
所以,下班後於尚叫小韓和這位大學生一起吃飯時,這位大學生總是找借口推脫掉,但是小韓卻會很高興地一起去。
時間一長,於尚也就不再叫這位大學生了,而這名大學生也漸漸地與其他同事拉開了距離。
不久,於尚得到了升遷,成為公司裏的高層領導。
升職後的於尚沒有忘記小韓,找到了一個合適的機會把他也提拔到了部門經理的位置,但是此時,曾經和小韓共事的那位大學生卻還在原來的崗位上默默無聞地工作著。
在職場上,總有這樣一類人,他們有令人羨慕的天賦與才華,卻總是在碌碌無為的工作中焦灼不安,他們就像千裏馬,卻總遇不到真正賞識自己的伯樂,空有滿腹經綸,隻能無奈於無人問津、無人賞識。
所謂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懷才不遇的人多半都是因為自己的緣故。
有時候轉換一下思維,稍微放低一下姿態,你的職業命運就會因此而改變。
身在職場,偏執和退避都是失敗的種子,職場有棱角,更有圓滑,堅持自我的同時學會放棄自我,就是成功的開始。
從本節的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出,小韓走到了經理的職位上,既是幸運的,也是聰明的。
對照那位大學生,因為他堅持自我,導致不合群,而小韓卻在前一次的職場失敗的經驗中吸取了教訓,學會放棄自我的執著,從而取得了事業的成功。
職場的成功其實隻要多一次微笑、或是多一聲迎合就能夠獲得。
麵對職場中的鬥爭,置身事外隻能讓大家遠離、孤立你,更是退縮的表現和招致禍端的源泉;表明自己的觀點,成敗任其自然,成功了固然光榮,但失敗了也會更加悲慘、壯烈;一個中立者,隻能在爭鬥中被當做活靶子;真正的明智之舉是在相互平等的前提下,尊重每個人的個性,承認別人的創造成果,不做自以為是、唯我獨尊的“另類”。
因此,在職場中更好的生存之道隻需要放下原本自我的執著,學會圓通和變通。
唯有這樣,才能在保證生存的前提下更好地堅守自己的原則。
72.積極主動永遠比消極等待吃得開
一位做it的工程師在公司人事縮減時被裁,他難過極了。
“我又沒犯什麽錯,”他沮喪地問同事,“經理為什麽把我裁掉?”
“大概是你哪裏做得不夠好吧?”
同事a說,“還記得上次他要你指導業務部門使用計算機,你坐在那裏沒事,可你並沒去指導時剛好被他逮到?”
“什麽,我沒事做?
那時大家剛好都沒有問題谘詢,我才自己上網的。
我不是照樣在一旁待命,有人發問我不也是馬上就去?”
他反駁。
“就是啊!”
同事b附和,“經理留下來的另一個工程師,那天幫另一個部門的人修計算機,修到整台計算機壞掉,經理沒裁他,竟然是裁你,真說不過去。”
“你有冒犯過誰嗎,也許是別的部門的人說了你什麽壞話。”
同事a又問。
“會不會是上次那個無理的主管不滿意你的態度,記得嗎,”同事b說,“他不會用計算機還自作聰明,後來把自己計算機弄壞了,還將責任推到你身上。”
“但那次經理為我說話,他明白當時是主管的錯。”
工程師回答。
他們徒勞無功地討論了一個多小時,同事a終於說:“唉,不服氣你去問他嘛。”
“可是,”他猶豫了起來,“這樣好嗎,沒看有人這樣做過……”
“我也覺得沒有必要去自取其辱,”同事b附和,“裁員還會有什麽理由?
何必挑明了讓大家尷尬?”
“但是問清楚了,真有錯,下次可以做得更好不是嗎?”
同事a說。
同事a的話讓這位工程師回家想了好多天,一直耐不住心裏的不滿和疑惑,終於決定親自找經理談一談。
“我隻是想了解一下這次裁員的原因。
我知道這次為了精簡公司編製,總得有人給裁掉,但我很難把裁員的原因和我的表現聯係在一起。”
他將在心裏排練好久的話一口氣全講了出來,“如果真的是我的表現不好,請經理指點,我希望有改進的機會,至少在下一份工作上我不會再犯一樣的錯誤。”
經理聽完他的話,愣了一下,竟露出讚許的神情,“如果你在過去的工作中都這麽主動積極,今天裁的人肯定不會是你。”
這回換成工程師發愣了,不知所措地看著經理。
“你的工作能力很強,所有工程師裏你的專業知識算是數一數二的,也沒犯過什麽重大過失,唯一的缺點就是主觀意識太重,缺乏合作精神。
如果團隊中某人不懂得主動貢獻,團隊總是為了他必須特別費心協調,就算那個人能力再強,也會變成團隊進步的阻力。”
經理反問他:“如果你是我,你會怎麽辦?”
“但是我並不是難以溝通的人啊!”
工程師反駁。
“沒錯。
但如果你將自己的態度和同事相比,以10分為滿分,在積極熱心這方麵,你會給自己幾分?”
經理問。
“我明白了。”
工程師說。
原來自己的問題就出在消極的做事方式上,以至於在領導眼中,自己是公司裏“可有可無”的一員。
“你有專業能力為基礎,如果你積極熱心,懂得借著合作來運用團隊的力量,你的貢獻和成就應該會更大。”
接下來的半小時,工程師虛心聆聽經理給他的建議。
他非常慶幸自己沒有假設某個被裁員的原因,躲起來怨天尤人,也很高興因為不恥下問,明白了自己的缺點在哪裏。
不僅如此,經理很高興看到他如此上進的一麵,幾天後親自打電話介紹他另一個職位,比原來的工作還好。
如果這位工程師在被裁員後躲起來怨天尤人,就不可能通過經理的協助看到自己的缺點。
好在他學會了合作的第一前提:主動關心別人的需求。
而當別人感到被關心時也會付出相對的善意,分享自己的資源,就像這位工程師的經理願意介紹他到另一個更好的職位一樣。
這就是合作最大的益處。
工作中,我們常常忘了人與人之間最寶貴的資源,就是合作關係。
一個人可以聰明絕頂、能力過人,但若不懂得以積極熱心來培養和諧的合作關係,不論多成功都得付出事倍功半的努力。
而在現實中,不積極熱心的人在團體中隻會做好被吩咐的工作,願意付出的人就算能力有限,卻能帶動團體,集結眾人的力量,使工作加倍順利地進行。
公司是展示你價值的地方,是社會的一部分。
正所謂“麻雀雖小,五髒俱全”,無論你的公司提供的舞台多大,這都是一個小小的職場名利場。
你需要學會為人處世,更要學會如何做事,在這裏你不能由著自己的性子來,也不要相信公司標榜的那些“明文規定”。
簡單地說,公司會鼓勵你紮實工作,埋頭苦幹。
“公司不會虧待你的”,這是我們最常聽到的一句話,但是,如果按照它們說的方法做,你就會發現自己的職場生涯會非常不順利,甚至是煩惱重重。
因為,公司這些“明文規定”的背後還有一麵,那是你沒有看到的,也是公司不會告訴你如何去做的。
64.既要會做事,也要會演戲
在外人看來,曼哈頓一家高檔時裝店的銷售主管蘇珊是個大忙人。
她對時裝店內女裝的展示認真得近乎挑剔:重新整理已經疊得很整齊的毛衣,把掛衣架的間距嚴格設定在一指寬。
此外,她還要抽空打電話給上司,商量店裏的業務。
雖然看上去很忙碌,她卻有“造假”的嫌疑——店裏一個顧客也沒有。
老板和顧客都不希望看到你無所事事,所以你得忙起來,重新疊疊衣服,四處撣撣灰塵,拖拖地板——盡管店裏已經一塵不染。
總之,你得做點什麽。
正如這位忙碌的蘇珊一樣,雖然一天中隻有5~6個顧客走進店裏,但蘇珊成功地讓其中3個人掏了腰包。
天下所有的老板都一樣,最見不得員工做兩件事情:其一是浪費自己的錢的行為;其二是閑著。
有事沒事,所有的老板都希望自己的員工忙起來,動起來。
所以在職場,作為下屬,一定要時時表現為一個忙碌的狀態。
實心眼的員工,就會沒事找事,盡量多做事;而聰明的員工對待狡猾老板的一種對策則是:裝忙。
現實就是這樣,老板因為不能時時盯著員工,所以他們要麽隨機抽查,逮著一次批評你一次,要麽就是“透過現象看本質”,用表麵的東西來蓋棺論定。
所以作為員工,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表麵建設工程。
裝忙原本是一件職場藝術,但是到了經濟不景氣時期,倒成了一門職場必備的生存技能。
在業務慘淡的時候,“沒事找事”也需要較高的智商和創意。
房地產市場火暴的時候,房產經紀人米歇爾·科爾比曾經忙得腳不沾地;現在房市蕭條了,她被迫拓展新的業務領域——對辦公桌進行“考古發掘”,“我找到了2003年的銷售記錄,並給它們重新分類。
現在我的辦公桌整潔得光可鑒人。”
在一家日本料理餐廳裏,領班每天帶著服務員給筷子折紙套。
他自我解嘲說:“這是一種手工,可以幫人放鬆心情。”
在華爾街投資銀行的交易大廳裏,銀行家們有時甚至靠拋橄欖球來打發時光,偶爾你還能聽到電腦顯示器被砸碎的聲音。
但是與下麵這些做法相比,前麵提到的“秀”顯得過於平庸。
有人把辦公桌上的電話號碼告訴電話推銷員,後者每次來電話他都會接起,然後雲山霧罩地侃上一陣兒,給人一種業務繁忙的假象。
還有人給客戶寫長達5頁紙的感謝信,隻是為了感謝後者曾來店裏瀏覽。
一位投資經理每次溜出去吃午飯時,都故意把文件攤開在桌子上;他還會把手機留下,並與其他辦公室的同事串通好,不時給他的手機撥個電話,讓人覺得他沒走遠、業務還挺忙。
供職於紐約一家律師行的律師想給人留下他經常加班工作到深夜的印象。
但是辦公室的燈使用了運動探測裝置,屋裏沒有人後它會自動暗淡下去直到關閉。
於是這位老兄想出了一個高招——他搬來一個搖頭電扇。
這樣就可以欺騙運動探測器,使辦公室燈火長明了。
在信息時代,裝忙,當然離不開電腦這個重要道具。
一位廣告客戶經理故意讓顯示器背對著同事們,這樣同事們隻能看到他經常坐在電腦前眉頭緊鎖,若有所思,其實他是在為即將出生的寶貝設計玩具。
當然,電腦可以掩蓋許多與工作無關的活動,聊天、交友、購物等。
當然,如果你更“處心積慮”一些,你可以借助某些程序讓電腦在半夜向你的上司自動發送與工作有關的郵件,讓他以為你為了工作而挑燈夜戰。
尹靜在這個公司做了3年之後,才有機會見到亞太區人事總監,為了迎接他的遠道而來,尹靜花了整整半天時間,把自己因為忙碌和頻繁的出差而遺忘的功課——清潔辦公桌給補上了。
堆積如小山的文件被一一清理,尚沒有歸類的文檔終於回到了它們應該待的地盤,橫七豎八的文具也被重新排列了一遍,刹那間尹靜的辦公桌有了改頭換麵的感覺,本來習慣躲在文件堆裏辦公的尹靜感覺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清新和透亮。
尹靜自鳴得意了一番,這下可以讓人事總監看到一個工作努力又幹練的形象了。
等待的總監終於現身,他除了開會也擇機與大家交流和溝通,尹靜也有幸成為被召見長談的人,人事總監的思維非常嚴謹,也可以說稍有刻板,不過他的不苟言笑的模樣還是讓有人有威懾感。
兩天的訪問很快結束了,尹靜卻為此遭遇了尷尬,她的亞太業務的頂頭上司來電與她分享了人事總監上海之行的意見,其中有一條他認為尹靜的工作不忙碌,要麽是公司分給的工作量不夠,要麽是有偷懶之嫌。
尹靜心中難免不服,要知道她已經被公司剝削到極點,差不多一人幹三人的活。
氣憤的尹靜脫口而出,“人事總監憑什麽這麽說?”
上司很冷靜地告訴她:“你的辦公桌太幹淨了。”
天哪,為了迎接老板的巡訪,尹靜才特意抽空整理了辦公桌,不料幹淨的辦公桌卻成了工作量不夠的罪證,早知這樣,肯定讓老板看一個邋遢忙碌的尹靜,後悔讓她一段時間委靡不振。
或許人事總監也沒有錯,他用最理性的邏輯看待員工的辦公桌,因為每一個辦公桌身後就是一個真實的員工形象。
做老板的可以容忍員工的不幹不淨,卻不能容忍員工的太空太閑,情願員工忙死,也不願員工無所事事,至少辦公桌是最好的見證物。
吃過一次虧的尹靜從此抱定了一個信念,打死也不整理辦公桌,並美其名曰:曖昧是最聰明的生存哲學。
尹靜把曖昧辦公桌的理論不斷發揚光大,於是認識她的都知道了,越亂的辦公桌越是迷惑老板的眼睛,好像越是曖昧的關係越引入入勝。
職場行為專家指出,經濟危機的大形勢下,職場中個充滿了恐懼氣氛,老板也會變得多疑。
如果他發現你企圖用小伎倆營造假相,裁員的大刀肯定會先落到你頭上。
所以,在非常時期,裝忙不僅是一種必需,而且其技術含量要求也越來越高。
65.苦勞的背後一定要有功勞
經過激烈的競爭,q有幸被夢寐以求的某汽車公司留了下來,作為實習生,實習期是兩個月,但不巧的是,實習生有兩個,到最後還是要淘汰一個,因為公司隻缺一個銷售部門的人員。
於是q就製訂了自己在這段實習期間的計劃:團結友愛,尊重前輩,虛心學習,另外,最重要的是刻苦勤奮。
於是,在後來實習的那段時間早,早起第一個來單位報到的是q,晚上最後走的是q。
幫同事們買飯的是q,打掃集體休息室的人還是q。
雖然辛苦,但q心裏非常高興,因為q得到了同事們的認可和讚揚。
部門經理也是非常勤奮的,他來得早,走得也晚,這樣q跟經理接觸的機會增多了,慢慢地經理對q也有了好印象。
記得有一次下班很晚,為了打印一份報告,最後隻剩下q和經理了,為了得到經理的欣賞,q堅持要比經理更晚回去,果然很有效果,經理走時說了聲:“好樣的。”
同時問q:“這兩天怎麽不見那位實習生呀?”
當時q心裏暗暗高興,應聲回答了:“她早下班了。”
q特地將“早”字拉得很長,心想占了相當的優勢,隻要她的業績不好,留下來的非自己莫屬,想到這裏,q每天都哼著小調回家。
就這樣,熬到了實習期完畢的那天,想著自己即將成為這家公司的一名正式員工,q非常自信地走進了經理辦公室,但等待的結果是:“對不起!你已經被淘汰了。”
q不服氣:“經理,被淘汰的為什麽是我?
而不是她?
雖然我跟她的業績相當,但是我很刻苦呀,這你是知道的,能給我個被淘汰的理由嗎?”
經理慢慢地說:“在實習的這段期間,你確實很勤奮,也得到了同事和領導的認可,這我們大家心裏都很清楚,可你想過沒有,同樣的業績,她用了多少時間,你用了多少時間,她的效率很高,所以我和人事部的經理一致認為她比較適合這份工作,還有件事,可能你不知道,她用業餘時間還自學了物流方麵的知識。”
q當場愣了一下,再也無話可說,自愧不如,收拾完東西灰溜溜地走了。
經過這次求職的經曆,使q明白了一個道理:現實生活中需要的和缺乏的是有效率的人才,而不僅僅是上學時所說的刻苦。
你要記住:“刻苦”有時是一個陷阱。
苦勞在任何時候都不能當成功勞,相反,在老板的眼中,它是對公司和個人資源的浪費。
職場是殘酷的。
世界上任何一個人都有可能下崗,哪怕他是傑克·韋爾奇、卡莉·費奧利娜、艾柯卡、吳士宏、李開複、唐駿,如果不能在其位謀其政、創功勞、出成果。
企業要生存和發展下去,個人要獲得重用和良好回報,就必須在做任何事情時都講究效率和效益,就必須能夠創造價值。
不要對老板抱有幻想,你之所以還留在公司,唯一的原因是你在創造價值,企業拒絕可憐的苦勞型員工。
世界上所有成功的企業都把注重業績作為自己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把業績觀作為衡量員工素質的重要標準之一。
沒有功勞就沒有效益,沒有利潤企業就要倒閉。
市場不相信眼淚,不相信苦勞,隻相信功勞。
隻有像狼一樣死死盯住結果、牢牢抓住業績不放的企業,才是具有執行力的企業。
功勞是有效的業績,苦勞是無效的消耗。
隻有重視功勞、結果、績效的員工,才能為企業帶來利潤,解決難題,推動企業不斷往前發展!
ge前ceo傑克·韋爾奇一直奉行這樣理論:不斷地裁掉績效最差的10%的員工,對公司的發展至關重要。
各層經理每年要將自己管理的員工進行嚴格的評估和分類,從而產生20%的明星員工(“a”類),70%的活力員工(“b”類)以及10%的落後員工(“c”類)。
比爾·蓋茨最支持這種觀點。
“能者上,渾水摸魚者走人。”
是微軟基本的用人原則。
微軟是一個完全以成功為導向的公司,用“處處以成敗論英雄”的方式自動選擇和淘汰員工。
為使企業保持絕對的競爭力,並使員工保持一定的競爭壓力,微軟采取定期淘汰的嚴酷製度,每半年考評一次,並將績效差的5%的員工淘汰出去。
微軟從不以論資排輩的方式去決定員工的職位及薪水,員工的提拔升遷取決於員工的功勞。
華為的價值標準是“隻以成敗論英雄”。
在華為,隻要你有實力、有業績,你就能獲得回報,你的業績越出色,回報就越豐厚。
華為公司幹部能上能下是出了名的,在華為,同時進公司的員工,有的成總監了,有的還是普通員工,有的年薪上百萬了,有的還隻有十來萬。
能成為華為員工的,都不是省油的燈,為什麽收入和職位差別會這麽大呢,原因隻有一個:業績不一樣,貢獻有大小,蒙牛的牛根生倡導“一兩智慧勝過十噸辛苦”。
他說人行動的基本模式分為兩種,一種是“四肢先行式”,一種是“大腦先行式”。
兩種模式導致的結果大不一樣。
前者“有勇無謀”,做了10件事,可能有6件有毛病,既浪費資源,又付出了巨大的機會成本;後者“謀定而動”,也許隻做了8件事,卻有6件做成了,既節約了資源,又比前者多做成2件事。
直接去舉一千斤的人,是笨蛋,是苦勞;四兩撥千斤的人,才聰明,有功勞。
世界上絕大多數優秀的公司,在出現虧損的時候,第一件事情就是裁員。
他們堅決地裁員,目的就是向公司的所有員工發出這樣一個鮮明的信號:作為公司隻有一個目標——公司必須要賺錢,而要賺錢,首先就要把所有不符合標準的人淘汰,把所有業績很差的人裁掉。
功勞勝於苦勞,結果勝於過程。
在這個以業績為主要競爭力的時代,沒有能力改善公司業績,或者不能出色地完成本職工作的員工,是沒有資格要求企業給予回饋的,因為這種人恰好是公司打算“去掉”的人選。
身為企業的一員,如果你想要脫穎而出,建立功勞,受到重用,就必須通過積極地為企業創造效益利潤,養成在公司裏避免浪費、厲行節約的習慣,能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幫助企業解決難題。
在工作上的一切努力,都應該本著一個目的:不斷提升業績。
這是企業對員工的要求,也是市場對企業的要求。
業績越好,功勞越大,前途越好!如果你想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中有所發展,成為老板器重的人物,就必須牢記,為公司賺到錢才是最重要的。
要以此為目標著手改善你的工作。
切勿以為隻要做一個聽老板話的員工就夠了,要想方設法為公司創造價值,這是公司聘用你的初衷。
66.成功的秘密:於細節之處見真招
蘇紅從北京外國語大學畢業後,順利進入了一家香港獵頭公司。
外語方麵的優勢加上悟性較高,蘇紅很快贏得了老板的賞識,獲得了很多參與重要項目的機會。
一次,公司與一家跨國間公司商談一個項目。
初步洽談後,對方要求蘇紅所在的公司提供一份詳細的項目計劃書。
老板把這個任務交給了蘇紅。
因為是大客戶,公司上下都十分重視,蘇紅自然也不敢怠慢,花了不少工夫,一連好幾天加班加點。
當蘇紅把全英文的計劃書交給老板時,感覺自己又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過了幾天,蘇紅被老板叫進了辦公室。
看見老板一臉陰沉,蘇紅知道肯定是計劃書出了問題,不禁有點納悶,內容自己仔仔細細檢查過很多遍,應該不會有問題啊!老板打開計劃書,指著目錄那一頁問,為什麽不把索引對齊?
索引的頁碼字體為什麽有的是粗體,有的卻不是?
他往後翻,又指出一些排版上的小毛病。
最後,老板說了一句讓蘇紅印象深刻的話:“越是細節之處,越能看出一個人的職業素養。
客戶要是看到我們在細節上疏漏不斷,還會信任公司提供的服務嗎?”
很多和蘇紅一樣剛踏上工作崗位的職場新人,總是想著怎麽盡快作出成績,好讓別人刮目相看,卻往往忽略了工作中的細節。
職業顧問師指出,不注重細節是新人的通病,也是導致許多人職場失利的重要原因。
對於看似簡單和基本的工作,如何把別人已經做過1000遍的事情做得更好,細節是關鍵。
在“秀”出自己才能的同時,千萬別在小處“失分”。
《細節決定成敗》一書中有這麽一段:“芸芸眾生能做大事的實在太少,多數人的多數情況總是隻能做一些具體的事、瑣碎的事、單調的事。
也許過於平淡,也許雞毛蒜皮,但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大事的不可缺少的基礎。”
細節決定成敗的道理,在職場尤其適用。
讓我們再來看一個故事。
有三個人去一家公司應聘主管,他們當中一人是某知名管理學院畢業的,一人畢業於某商學院,而第三名則是一家民辦高校的畢業生。
在很多人看來,這場應聘的結果是顯而易見的,肯定是知名管理學院的畢業生被錄用,然而事情卻恰巧相反。
應聘者經過一番測試後,留下的卻是那個民辦高校的畢業生。
在整個應聘過程中,他們在專業知識與經驗上各有千秋,難分伯仲。
隨後招聘公司總經理親自麵試,他提出了這樣一道問題,題目為:假定公司派你到某工廠采購3999個信封,你需要從公司帶去多少錢?
幾分鍾後,應試者都交了答卷。
第一名應聘者的答案是330元。
總經理問:“你是怎麽計算呢?”
“就以采購4000個信封來計算,可能是要300元,其他雜費就30元吧!”
答者對應如流?
但總經理卻不置可否。
第二名應聘者的答案是315元。
對此他解釋道:“假設4000個信封,大概需要300元左右,另外可能需用15元。”
總經理對此答案同樣沒表態。
但當他拿第三個人的答卷,見上麵寫的答案是319.425元時,不覺有些驚異,立即問:“你能解釋一下你的答案嗎?”
“當然可以,”該同學自信地回答道,“信封每個7.5分錢,3999個是279.93元。
從公司到工廠,乘汽車來回票價11元。
午餐費5元。
從工廠到汽車站有一裏半路,請一輛三輪車搬信封,需用3.5元。
因此,最後總費用為319.425元。”
總經理不覺露出了會心一笑,收起他們的試卷,說:“好吧,今天到此為止,明天你們等通知。”
招聘結果想必大家都知道了。
職業生涯的良好發展是從做好本職工作、做好身邊的每一件事開始的。
“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天下難事,必成於易。”
立大誌,幹大事,精神固然可嘉,但隻有腳踏實地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心思細致,注意抓住細節,才能養成做大事所需要的那種嚴密周到的作風。
小事不能小看,細節方顯魅力。
以認真的態度做好工作崗位上的每一件小事,以責任心對待每個細節。
隻有把小事做好了,才能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出最大價值。
我們在工作中需要改變心浮氣躁、淺嚐輒止的毛病,注重細節,從小事做起。
在今天這個社會,幾乎所有的員工都胸懷大誌,滿腔抱負,但是成功往往都是從點滴小事開始的,甚至是從細小至微的地方開始的。
世界上的許多大公司,把對小事的認真態度作為了一個考察員工的重要依據。
希爾頓飯店的創始人、世界旅館業主王康·尼·希爾頓就是一個注重“小事”的人。
康·尼·希爾頓要求他的員工:“大家牢記,萬萬不可把我們心裏的愁雲擺在臉上,無論飯店本身遭到何等的困難,希爾頓服務員臉上的微笑永遠是顧客的陽光。”
正是這小小的永遠的微笑,讓希爾頓飯店的身影遍布世界各地。
有卓越天賦的員工,常常做小事時發揮出了耀眼的光華,從而登上了更大舞台。
比如美國前國務卿鮑威爾,剛剛開始工作時,他隻被分配了一個保潔的工作,按照大多事的想法,恐怕早已甩手不幹了,但是他對保潔的工作精益求精,力求盡善盡美。
在一段時間後,得到了伯樂的賞識,從而開始了一段叱吒風雲的職場路程。
美國標準石油公司曾經有一位小職員叫阿基勃特。
他在出差住旅館的時候,總是在自己簽名的下方,寫上“每桶4美元的標準石油”字樣,在書信及收據上也不例外,簽了名,就一定寫上那幾個字。
他因此被同事叫做“每桶4美元”,而他的真名倒沒有人叫了。
公司董事長洛克菲勒知道這件事後說:“竟有職員如此努力宣揚公司的聲譽,我要見見他。”
於是邀請阿基勃特共進晚餐。
後來,洛克菲勒卸任,阿基勃特成了第二任董事長。
在簽名的時候署上“每桶4美元的標準石油”,這算不算小事?
嚴格說來,這件小事還不在阿基勃特的工作範圍之內,但阿基勃特做了,並堅持把這件小事做到了極致。
那些嘲笑他的人中,肯定有不少人才華、能力在他之上,可是最後,隻有他成了董事長。
工作中無小事,小事沒有處理後會引出大麻煩。
很多“刁鑽”的上司喜歡從小處著眼,你做了大業績他可能會覺得你搶了他的光芒,而你在小事上馬馬虎虎,他又覺得你不尊重他。
在上級的世界觀裏:對小事的態度反映出了個人的工作態度,而態度決定一切。
菜根譚上說:“嚼得菜根,百事可做。”
隻有把小事做好,在小事中不斷積累經驗,培養踏實果斷的工作作風,才能在做小事中升華自己的工作水平。
隻有在小事上練就了謹慎的習慣,形成了良好的做事風格,你才不會得罪自己的上司,你才會在職場大有作為。
67.職場紅色警報:不把製度當回事
阿b愛耍些小聰明,一碰上頭痛腦熱的小毛病就裝做痛苦不堪狀,然後,就找借口向老板請假。
遇上朋友約會或辦點私事什麽的,更是找借口請假不上班,每次理由都是十分充足。
老板雖然不勝其煩,可是也不好駁回。
一次,阿b又撒謊說奶奶過世需要辦理喪事為由,向公司請了一個禮拜的假期。
但是,當七天假期過後,阿b滿心歡喜地返回公司時卻遭到了解雇。
原來阿b在這七天假期裏實際上是與男友去四川旅遊了。
她自以為此事無人知曉,卻不料老板的一個朋友也在該旅行團中,正巧認識阿b。
阿b的這次謊言自然穿幫,這也正好給了老板辭退阿b的充足理由。
有的職員認為請假是一件十分稀鬆平常的小事情,其實,這不僅是對公司,更是對自己非常不負責任的一種行為。
你如果不能嚴格遵守上下班的時間,必然會造成上司對你責任心不強的評價,特別是由於你的時間觀念不強而影響到他人的工作時,那將是不可原諒的。
無論你的公司如何寬鬆,也別過分放任自己。
可能沒有人會因為你早下班15分鍾而斥責你,但是,大模大樣地離開隻會令人覺得你對這份工作缺乏足夠的熱情。
作為自然的人,頭痛腦熱是在所難免的,公司也並非不準員工請假,但是過於頻繁地請假,肯定會影響工作效率。
請假的方式和頻率,往往也成為公司評價員工的重要依據。
公司將以此評定一個人的工作態度,進而直接影響到員工的考核成績。
也許自己所在的公司,對遲到考勤方麵沒有什麽特別的要求,但我們絕不能隨便地放鬆自己,每天不是遲到就是早退,認為沒人注意到自己的出勤情況,或者認為單位對這方麵沒有嚴格要求等。
其實不然,你在公司的一舉一動,大家可全都是睜大眼睛在看著呢!
每個單位都有自己的一套切實可行的管理製度,遵守製度是員工起碼的職業道德。
如果你剛進入一家單位,首先應該學習員工守則,熟悉組織文化,以便在製度規定的範圍內行使自己的職責,發揮自己的所能。
小文進一家外企不久,這天下午她有些發困,於是到咖啡間用紙杯給自己衝了一杯咖啡。
喝完之後,她把紙杯扔到垃圾桶裏。
小文用紙杯衝咖啡的事被人看見了,於是,下班之前她的上司把她叫了過去,說喝咖啡的紙杯是專供客人使用的,公司員工喝咖啡隻能自備杯子。
如果她下次再用紙杯喝咖啡,就按規定罰款,從薪水裏扣除。
從上司的辦公室出來,小文實在不理解,就這麽一個幾分錢的小紙杯,為什麽要這麽小題大做?
的確,無論是個小紙杯,還是一張打印紙,都值不了幾個錢,特別是對於那些財大氣粗的跨國公司來說,連九牛一毛都算不上。
但是,在這裏它不是一個價值問題,而是一個事關公司規章製度的問題。
對於許多職場新人來說,不能說他們不關心所在公司的規章製度,而是他們更關注的似乎是公司的工資福利和可用資源,如休假、獎金發放、出差標準及補貼、醫療保險,等等。
應該說,作為工薪一族,你關注這些沒錯,而且是應當的,不過,作為一個職場新人,你光關注這方麵的東西還不夠,還必須了解公司在勞動紀律、獎懲等方麵的各種規章製度。
其實,隻要是具備一定管理水平的公司,在對新員工進行職前培訓的時候,大都會全麵地介紹公司的各種規章製度,隻是一些職場新人對這方麵的問題心不在焉罷了。
隻要你進了大學,作為學生,你就屬於“買方”,也就是說你交學費給學校來買知識,所以,在學校你是相對非常自由的。
正是由於這種“自由”的慣性作用,進入職場後,你並沒有意識到自己人生角色的變化,不習慣完全按照公司的各種規章製度來要求自己,總是把公司的規章製度看得很輕。
你工作起來可能很賣力氣,但就是喜歡犯點這樣或那樣的小毛病。
在各種小毛病當中,最常見的就是上班的時候遲到,而上班遲到,往往是紀律嚴明的公司最不能容忍的。
如果說在學校繳學費你就是“買方”的話,那麽,進入職場後,是你的老板給你發薪水,他就是“買方”,所以,他有權要求你遵守公司的各項規章製度,接受工作紀律的約束。
職場新人一定要盡快和全麵了解公司內部的各種規章製度,使自己盡量少犯錯誤,少出紕漏,特別是要改變大學時代那種什麽都不在乎的馬大哈作風。
你最好從一開始就養成遵紀守章一絲不苟的職業習慣,這種職業習慣就像火車鐵軌一樣,它能保證你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走在正確的軌道上。
的確,為了養成好的習慣,你一開始會有受束縛的感覺,但一旦養成了習慣,你就會受益無窮。
現在許多職場新人在違犯了公司的規章製度後,總是喜歡用“我不知道”或“我不是故意的”為自己開脫。
作為初犯,公司可能會原諒你,但即便如此,你也給上司和同事留下了不良的印象。
如果你老是對公司的一些規章製度視而不見的話,就有可能哪天你被公司炒了魷魚,自己還蒙在鼓裏。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一個企業,隻有切實貫徹並執行了一套合理的製度,才有成功的保障。
能否遵守公司製度還反映出員工的工作態度,從是否遵守公司製度上就可以看出員工是否對工作用心負責。
因此,同公司製度對著幹,你就需要做好隨時被公司驅逐的心理準備。
68.職場中的紅燈:好漢不提當年勇
一位媒體朋友,因原單位不景氣跳到另一家媒體,卻發現沒有想象中那麽好。
由於兩家媒體的性質和方向截然不同,她以為根本不可能有啥交集,就隨口抱怨新公司福利待遇平平,還炫耀似的說:“以前我們單位經常組織大家出去玩,同事關係親如一家。”
沒想到,她以前的媒體做了一個選題,恰巧和他們正在策劃的選題思路一模一樣。
這下好了,從老板到同事都認為是她告密的,覺得她是以前公司派來“臥底”的。
現在,她已淪為公司邊緣人,不得不準備下一次跳槽了。
在職場中,常有這麽一些人喜歡對別人炫耀以前的往事,拿現在的公司和以前的公司相對比。
他也許並不知道,這是非常危險的舉動,無論是在同事還是公司領導聽來,這無疑都是一個愚蠢的行為,是不討好的。
在工作中,不管做任何事,都應將心態回歸到零;把自己的位置擺正,抱著學習的態度,將每一次任務都視為一個新的開始,一段新的體驗,一扇通往成功的機會之門。
千萬不要視工作如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結果做得心不甘情不願,於公於私都沒有益處。
現代公司猶如店鋪,人來人往,進進出出,與你同事的人們有可能在這裏做了五年以上,更有可能換過五家公司。
對於你身邊的同事,你真的很想了解他們嗎?
和同事朝夕相處,無論有心還是無意,你必定會聊起別人的陳年往事,或者自己的光輝曆程。
和同事聊得開心,你甚至有可能把八輩子老底都抖出來——老實交代大學裏追過幾個女孩,第一份工作的薪水多少,和現任老婆的戀愛經曆……也許你認為這和你的工作沒有什麽關係,隻不過是些好玩的八卦談資,不會令你的職場魅力有絲毫減分的。
下麵的談話內容,才是值得細細推敲琢磨的呢。
“我以前的公司人才濟濟,海歸啊、mba啊,遍地都是,我們團隊的人都特別牛,為了搞定一個大項目,大家兩天兩夜沒合眼……”這是自誇型人才的聊天術語。
“你在這裏工作多久了,你以前在哪家公司做過?
他家的待遇如何?
你為什麽決定轉行呢?”
這是八卦型人才的聊天術語。
“我以前的東家福利特別好,逢年過節什麽都發,哪像現在啊,就算我離開了,以前同事聚會還經常叫上我,大家感情還是很好。
唉,真懷念那種溫馨的人際氛圍。”
這是多情型人才的聊天術語。
“我以前的那家公司,簡直不是人待的地方!對員工是赤裸裸的剝削,沒有半點人性。”
這是無腦型人才的聊天術語。
自誇也好,八卦也好,講話是你的權利,但最好考慮後果。
自誇多了,會讓人感到厭煩——既然你以前公司那麽牛,你幹嗎還要跳到這裏來;八卦多了,別人會對你加強戒心,誰願意跟一個大嘴巴什麽都說呢;追憶往事多了,別人會覺得你身在曹營心在漢,不滿現狀牢騷不斷;抨擊前東家力度大了,別人會覺得你是一個斤斤計較、小肚雞腸的人,認為你不易交往和相處。
其實,很多人都在跳槽,但一個行業的圈子往往就那麽大,晃來晃去碰到的可能都是熟臉。
就算你換了新公司,也會莫名其妙地和前塵往事攀上關係。
所以,說話一定要留口德,給自己留夠回旋的餘地。
其實,人生每一站,都有值得紀念的過去,更有意氣風發的開始。
有些話,如果不知道能不能說,那就最好放在心底不說,至少也不能在公司裏亂說;有些事,不知道該不該問,那就給對方一個微笑就好。
把過去的事情都清空、歸零,我們就不會成為職場上那隻背著重殼爬行的蝸牛;把過去“歸零”,我們才能像骨骼中空的鳥類那樣輕盈地飛翔。
因為在成長的道路上,當我們以“歸零心態”去麵對這個變化越來越快的世界時,我們就會抱著一種學習的態度去適應新環境,接受新挑戰,創造新成果。
69.別太把自己當回事兒
剛畢業的小單,去年年底幾經周折終於在一家房地產公司找到了一份市場推廣的工作。
在這幾個月工作過程中,小單總是感到在與人交往過程中,自己的自尊心不斷地受到打擊。
自己的方案被上司拿到領導那裏邀功;自己的客戶被同事撬走;領導的批評總是落在自己的身上……
小單的個性比較要強,他不願意為了這些事找領導分辯,但是他也認為自己的自尊心在這樣的工作環境中很受傷害,無論是自己的業績還是人際關係都為此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像小單這樣的問題,職場中人經常遇到。
從心理學講,自尊是一種精神需要,是人格的內核。
維護自尊是人的本能和天性。
當然自尊也要有一個度,一個彈性的區間。
正確的原則是:從實際的需要出發,讓自尊心保持一定的彈性。
比爾·蓋茨說:“這世界並不會在意你的自尊,這世界指望你在自我感覺良好之前先要有所成就。”
在職場,當你什麽都下是的時候,最好收起你那廉價的自尊。
當我們在交際場上受到冷遇時,自己的自尊心將會麵臨著挑戰,這時千萬別發作,更不要自暴自棄。
不妨多想一想自己的家庭、使命、職責,為了完成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一定要增加自己的自尊承受力度。
在交際過程中,我們還應堅持把實現交際的宗旨看得高於自尊,讓自尊服從交際的需要。
這樣自己對自尊才會有自控力,即使受到刺激,也不至於臉紅心跳,甚至可以不急不惱,以笑相對,照樣與對方周旋,表現出辦不成事決不罷休的姿態,這樣才能成為交際場上的贏家。
反之,滿心希望他人來肯定自己花了很多心血做的自認為很不錯的事情,偏偏得到的是全盤否定。
這時的自己肯定會受到強烈的刺激,為了挽回麵子,進行辯解、反駁,甚至是爭吵,這就大錯特錯了。
以這樣的方式來維護所謂的自尊、麵子,隻會使事情變得更糟,倒不如接受這個事實,用平靜的心態做進一步的思考,找到與對方更好的溝通方式,效果可能更好一些。
當我們受到批評時,特別是當眾挨批評,自尊心一定受不了。
此時我們一定要正確地理解領導的批評,采取虛心的態度接受,這樣做不但不會丟麵子,反而會改變他人對你的看法,給大家留下一個好印象。
有時,批評的內容可能不實,甚至還有些偏頗,而批評者又處在特別的地位,這時如果你因為受自尊心的驅使,當場就進行反擊,效果肯定不好。
如果當時理智一些,事後再進行溝通、說明,這種處理方式會對自己較為有利。
維護自尊是人的本能和天性。
為人處世若毫無自尊,臉皮太厚,不行;反過來,自尊過盛,臉皮太薄,也不好。
維護自尊時,臉皮不妨厚一點,這並不是不要尊嚴,而是要把握適當的度,保持自尊心最佳的彈性空間。
微軟亞洲研究院教育與合作總監華宏偉先生是公司應聘員工的麵試官之一。
他指出了大學生參加大公司麵試的三大絕招:膽大、心細、臉皮厚。
膽大即自信;心細指要注重細節;臉皮厚則指要執著。
麵試時的偶然性因素非常大,一般麵試官看簡曆隻有30秒的時間,因此一丁點偶然的因素都會對麵試結果產生重要影響。
學生即使麵試失敗,也不應該立馬灰頭喪氣地回去,可以找麵試官問一下失敗的原因,甚至請求他再給一次機會。
美國權威財經雜誌《福布斯》曾發布了成為富豪的五大秘訣:第一,懂得把偉大創意發揚光大;第二,臉皮厚才能聚集更多財富;第三,抱緊資產;第四,要有撿便宜貨的獨到眼光;第五,要具備氣定神閑地麵對投資風險的勇氣。
當我們在職場還沒有地位的時候,或者說,我們還沒有實現自己的夢想的時候,這個時候,我們隻能犧牲自己的自尊。
越早意識到這一點,離成功就會越近一點。
70.不要帶著情緒來上班
辦公室裏新來了一位新的女秘書,長得很漂亮,還操著一口流利的普通話,一看就是有運氣的職場新人,在今年畢業生多、職位少的情況下,進了這家已經有日子沒有補充新鮮血液的機關單位。
這位秘書叫阿尼,性格活潑,見到公司裏的老員工們個個尊稱“老師”,手腳也很勤快,唯一的問題就是電話多,而且性格爽朗的她接電話的嗓門很響,沒多久,公司的同事們對她的身家背景就有了詳細的了解。
“阿姨,今天我不回來吃飯了,小單讓我去他的單位等他,我們一起吃晚飯。”
這是她和男朋友的媽媽在通電話,由此公司得知了她的男朋友姓張,而從外地來的她住在男朋友的家裏。
這下子,單位裏原先對她很有好感的、蠢蠢欲動的小夥子,便立刻失去了激情。
“你開會開完了,我們葉主任碰到你啦,是嗎?
她誇獎我了嗎?”
這是她和男朋友通電話。
“怪不得她可以順利進到我們單位,原來那位張先生是我們主管部門某個重要科室的小領導,跟我們單位的領導關係很好,女朋友畢業了沒有工作方向,便安插進了我們單位。”
從此以後,她熱情地要幫同事們打字並整理資料的時候,他們再也不敢差遣她了。
她可不是一般的新“學徒”,聽她上一個電話的口氣,國慶節就要成領導夫人了,哪一天成為他們的領導還說不定呢。
一天天的,找阿尼的電話依然熱絡地打進來,她還是沒心沒肺地現場直播她的生活情況。
應該說,阿尼是個不討厭的女孩,可是,她在電話裏透露的信息,讓同事們不敢與她太過接近。
那天,阿尼一個早上都沒來,鄰近中午的時候,她才沉著臉走進來。
管人事的老李喊住了她:“阿尼,下次家裏有事要請假。”
阿尼正要解釋,電話鈴響了,公司同事們又聽見這樣的對白:“你不要打電話來了好嗎?
我說了回去再說,我跟他沒有什麽!我在上班,剛剛已經挨批評了,好,你等著,我下來跟你說。”
摔了電話,阿尼又衝向了電梯,把老李一個人撂在那裏。
午飯後,阿尼回到了辦公室,從她打電話的內容中,同事們了解了這場衝突:“這個人有毛病,我就是跟我同學出去看了一場電影,光明正大的,他就問東問西,還打電話到單位裏來,影響我上班,你說無聊吧,害我的臉都丟光了……”整整一個小時,阿尼一直在直播著她的憤怒,而同事們隻好沉默,並借故離開辦公室。
聽見別人的隱私現場直播,實在不是什麽有趣的事。
辦公室是一個單位或公司樹狀結構劃分的最小單元,這個單元共分三個元素,即在這個單元裏工作的人、與之相關的公務和為之服務的辦公用品構成。
而單元裏工作著的人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種元素,每天有很大一部分時間要在這裏度過。
既然是工作,就要處理很多事情,而附屬於其中的人際關係也是不容小覷的,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在一個融洽和諧的環境下工作,人際關係處理得好與不好,會直接影響你的辦公室情緒指數。
零星的衝突與偶爾的擦槍走火,在辦公室裏根本不是什麽稀奇的畫麵,通常都是音調提高一點,講不下去就立刻解散,頂多事後遇到“同陣營”的人,再大肆批評數落一番而已,大家顧及每天都得碰麵,總要小心翼翼避免把場麵搞得太尷尬。
但是,有些不懂事而又自控能力差的人,卻喜歡把自己的私人情緒帶進辦公室,進而影響大夥。
別看一點點小情緒,往往鬧得整個辦公室雞犬不寧。
因此,千萬不要把自己的私事帶到辦公室裏,這是起碼的職業素質,不過往往有些人喜歡將私事帶到辦公室來,特別是職場新人,欠缺這樣的經驗,可能會對自己今後的發展有著不良的影響,許多資深的從業人員也喜歡在工作場合討論自己家裏的瑣事,這實在是職場大忌。
其實情緒也跟感冒一樣,容易傳染,尤其是大家都棲身在同一屋簷下的時候。
有個名詞叫做“不良情緒傳染綜合征”,這是一種輕微的心理障礙,別以為這個離自己很遠。
被領導批評或是被同事議論後,很多人一整天心情不爽,請注意,這時的你很可能就被傳染了不良情緒,而有些人自己心情不好,對待同事時也沒有好臉色,這時候就充當起了傳播者的角色。
有一位經理,一大早起床,發現上班時間快到了,便急匆匆地開了車往公司急奔。
一路上,為了趕時間,這位經理連闖了幾個紅燈,終於在一個路口被警察攔了下來,給他開了罰單。
這樣一來,上班更是要遲到了。
到了辦公室之後,這位經理猶如吃了火藥一般,看到桌上放著幾封昨天下班前便已交代秘書寄出的信件,經理更是生氣,把秘書叫了進來,劈頭就是一陣痛罵。
秘書被罵得頗有莫名其妙的感覺,拿著未寄出的信件,走到總機小姐的座位,也是一頓狠批。
秘書責怪總機小姐,昨天沒有提醒她寄信。
總機小姐被罵得心情惡劣之至,便找來公司內職位低的清潔工,借題發揮,沒頭沒腦地,又是一連串聲色俱厲的指責。
清潔工底下,沒有人可以再罵下去,她隻得憋著一肚子悶氣。
下班回家後,清潔工見到讀小學的兒子趴在地上看電視,衣服、書包、零食丟得滿地都是,當下逮住機會,便把兒子“修理”了一頓。
兒子看電視也看不成了,憤憤地回到自己的臥房,見到家裏那隻大懶貓正盤踞在房門口,兒子一時怨由心中起,立即狠狠地一腳,把貓兒踢得遠遠的……
也許在自己受到莫名的委屈的時候,他們都在想“我這又是招誰惹誰啦”,但是他們卻仍舊把這種不良情緒傳導出去,以至於推動著這種不良的情緒循環下去。
這都是情緒惹的禍。
處於情緒低潮當中的人們,容易遷怒周遭所有的人、事、物,這是自然的。
密歇根大學的一項調查表明,坐辦公室的人們有3/10的時間會脾氣古怪,愛發牢騷、易怒。
而美國洛杉磯大學醫學院的心理學家加利·斯梅爾長期研究發現,原來心情舒暢、開朗的人,若與一個整天愁眉苦臉、抑鬱難解的人相處,不久也會變得情緒沮喪起來,一個人的敏感性和同情心越強,越容易感染上壞的情緒,這種傳染過程是在不知不覺中完成的。
美國密歇根大學心理學教授詹姆斯·科因的研究證明,低落情緒傳染隻需20分鍾。
心理專家指出,辦公室內如果存在不良情緒傳染病,有時候要比環境汙染更為嚴重,它會渙散人們工作的積極性。
解決不良情緒傳染問題,首先還是要學會“寬心”。
當人們看到某人臉色不好看時,則可推斷此人目前正處於氣頭上,最好先退避一下,別在此刻“招惹”他。
其次,積極思維對事態加以重新估計,不要隻看壞的一麵,並提醒自己不要忘記其他方麵取得的成就。
積極的思維能使人在悲觀中看到前途,化冷漠為熱情,變焦慮為鎮靜。
情緒不好時,不妨找個空閑時間,自我犒勞一番,如去飯館美餐一頓或去逛逛商店;如時間允許,還可以進行一次短期旅行。
71.堅持自我,又要學會放棄自我
小韓畢業後進了一家不錯的公司,他非常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工作。
與他一起進公司的還有小劉,小劉能力也還行,但是就是整天油嘴滑舌,常愛和同事說說笑笑的,有時還拉起一堆同事去吃吃喝喝。
小韓對小劉的做法不屑一顧,甚至有些厭惡。
在他看來,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才是第一位的,別的並不重要。
小劉對他開玩笑,他也不愛打理;小劉拉他跟其他同事一起去出去玩時,他也總找借口拒絕。
有時,小韓看到同事圍著小劉玩鬧時,他也躲得遠遠的。
有一次,他所在的部門分配了大量的任務,憑著個人的能力根本沒有辦法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
於是小劉就招呼了同事們來幫忙,但是小韓卻默默地一個人“孤軍奮戰”。
結果小劉按時完成了部門分配的任務,小韓雖然通宵達旦,還是沒有按時完成任務。
小劉不久被提升為部門主管,小韓非常不服氣,於是負氣地辭職了。
辭職後的小韓憑借自己的能力很快進入另外一家實力不錯的公司,這次他吸取了上次的教訓,告誡自己一定要做個圓滑的“多麵手”,不要一味地埋頭苦幹。
與小韓一起共事的一位剛畢業不久的大學生,剛開始工作時,因為要熟悉業務,小韓和這位新同事的工作受到了諸多的限製。
此時,公司裏一位叫於尚的老員工給予他們很大的關心和幫助。
他常常客氣地向他們介紹公司裏的情況,傳授了他們很多工作上的竅門。
這使得剛辭職的小韓和這位初入職場的大學生非常感動,他們覺得於尚為人既親切又平易近人,對這位老員工,他們也非常的尊重。
但是隨著以後的相處,小韓發現於尚其實屬於那種八麵玲瓏、很會搞關係的人。
他在公司裏已經待了五六年,是公司裏非常吃得開的人物。
說實話,小韓原本是非常討厭這類人的,就是因為這樣他才會遭到解雇的命運,但是自從上次的教訓他知道和於尚的關係搞不好,就會把自己孤立起來。
於尚在公司的實力比較大,而且他的身邊也聚集了不少支持他的同事。
小韓想,於尚是有人緣和有關係的人,或許可以通過他幫助自己更好地了解公司內部的信息。
於是,小韓一方麵加強自己的能力,努力工作,一方麵和於尚保持友好的交往。
和小韓一起共事的那位大學生正如當初的小韓一樣,性格耿直,看不慣於尚的“虛假”。
所以,下班後於尚叫小韓和這位大學生一起吃飯時,這位大學生總是找借口推脫掉,但是小韓卻會很高興地一起去。
時間一長,於尚也就不再叫這位大學生了,而這名大學生也漸漸地與其他同事拉開了距離。
不久,於尚得到了升遷,成為公司裏的高層領導。
升職後的於尚沒有忘記小韓,找到了一個合適的機會把他也提拔到了部門經理的位置,但是此時,曾經和小韓共事的那位大學生卻還在原來的崗位上默默無聞地工作著。
在職場上,總有這樣一類人,他們有令人羨慕的天賦與才華,卻總是在碌碌無為的工作中焦灼不安,他們就像千裏馬,卻總遇不到真正賞識自己的伯樂,空有滿腹經綸,隻能無奈於無人問津、無人賞識。
所謂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懷才不遇的人多半都是因為自己的緣故。
有時候轉換一下思維,稍微放低一下姿態,你的職業命運就會因此而改變。
身在職場,偏執和退避都是失敗的種子,職場有棱角,更有圓滑,堅持自我的同時學會放棄自我,就是成功的開始。
從本節的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出,小韓走到了經理的職位上,既是幸運的,也是聰明的。
對照那位大學生,因為他堅持自我,導致不合群,而小韓卻在前一次的職場失敗的經驗中吸取了教訓,學會放棄自我的執著,從而取得了事業的成功。
職場的成功其實隻要多一次微笑、或是多一聲迎合就能夠獲得。
麵對職場中的鬥爭,置身事外隻能讓大家遠離、孤立你,更是退縮的表現和招致禍端的源泉;表明自己的觀點,成敗任其自然,成功了固然光榮,但失敗了也會更加悲慘、壯烈;一個中立者,隻能在爭鬥中被當做活靶子;真正的明智之舉是在相互平等的前提下,尊重每個人的個性,承認別人的創造成果,不做自以為是、唯我獨尊的“另類”。
因此,在職場中更好的生存之道隻需要放下原本自我的執著,學會圓通和變通。
唯有這樣,才能在保證生存的前提下更好地堅守自己的原則。
72.積極主動永遠比消極等待吃得開
一位做it的工程師在公司人事縮減時被裁,他難過極了。
“我又沒犯什麽錯,”他沮喪地問同事,“經理為什麽把我裁掉?”
“大概是你哪裏做得不夠好吧?”
同事a說,“還記得上次他要你指導業務部門使用計算機,你坐在那裏沒事,可你並沒去指導時剛好被他逮到?”
“什麽,我沒事做?
那時大家剛好都沒有問題谘詢,我才自己上網的。
我不是照樣在一旁待命,有人發問我不也是馬上就去?”
他反駁。
“就是啊!”
同事b附和,“經理留下來的另一個工程師,那天幫另一個部門的人修計算機,修到整台計算機壞掉,經理沒裁他,竟然是裁你,真說不過去。”
“你有冒犯過誰嗎,也許是別的部門的人說了你什麽壞話。”
同事a又問。
“會不會是上次那個無理的主管不滿意你的態度,記得嗎,”同事b說,“他不會用計算機還自作聰明,後來把自己計算機弄壞了,還將責任推到你身上。”
“但那次經理為我說話,他明白當時是主管的錯。”
工程師回答。
他們徒勞無功地討論了一個多小時,同事a終於說:“唉,不服氣你去問他嘛。”
“可是,”他猶豫了起來,“這樣好嗎,沒看有人這樣做過……”
“我也覺得沒有必要去自取其辱,”同事b附和,“裁員還會有什麽理由?
何必挑明了讓大家尷尬?”
“但是問清楚了,真有錯,下次可以做得更好不是嗎?”
同事a說。
同事a的話讓這位工程師回家想了好多天,一直耐不住心裏的不滿和疑惑,終於決定親自找經理談一談。
“我隻是想了解一下這次裁員的原因。
我知道這次為了精簡公司編製,總得有人給裁掉,但我很難把裁員的原因和我的表現聯係在一起。”
他將在心裏排練好久的話一口氣全講了出來,“如果真的是我的表現不好,請經理指點,我希望有改進的機會,至少在下一份工作上我不會再犯一樣的錯誤。”
經理聽完他的話,愣了一下,竟露出讚許的神情,“如果你在過去的工作中都這麽主動積極,今天裁的人肯定不會是你。”
這回換成工程師發愣了,不知所措地看著經理。
“你的工作能力很強,所有工程師裏你的專業知識算是數一數二的,也沒犯過什麽重大過失,唯一的缺點就是主觀意識太重,缺乏合作精神。
如果團隊中某人不懂得主動貢獻,團隊總是為了他必須特別費心協調,就算那個人能力再強,也會變成團隊進步的阻力。”
經理反問他:“如果你是我,你會怎麽辦?”
“但是我並不是難以溝通的人啊!”
工程師反駁。
“沒錯。
但如果你將自己的態度和同事相比,以10分為滿分,在積極熱心這方麵,你會給自己幾分?”
經理問。
“我明白了。”
工程師說。
原來自己的問題就出在消極的做事方式上,以至於在領導眼中,自己是公司裏“可有可無”的一員。
“你有專業能力為基礎,如果你積極熱心,懂得借著合作來運用團隊的力量,你的貢獻和成就應該會更大。”
接下來的半小時,工程師虛心聆聽經理給他的建議。
他非常慶幸自己沒有假設某個被裁員的原因,躲起來怨天尤人,也很高興因為不恥下問,明白了自己的缺點在哪裏。
不僅如此,經理很高興看到他如此上進的一麵,幾天後親自打電話介紹他另一個職位,比原來的工作還好。
如果這位工程師在被裁員後躲起來怨天尤人,就不可能通過經理的協助看到自己的缺點。
好在他學會了合作的第一前提:主動關心別人的需求。
而當別人感到被關心時也會付出相對的善意,分享自己的資源,就像這位工程師的經理願意介紹他到另一個更好的職位一樣。
這就是合作最大的益處。
工作中,我們常常忘了人與人之間最寶貴的資源,就是合作關係。
一個人可以聰明絕頂、能力過人,但若不懂得以積極熱心來培養和諧的合作關係,不論多成功都得付出事倍功半的努力。
而在現實中,不積極熱心的人在團體中隻會做好被吩咐的工作,願意付出的人就算能力有限,卻能帶動團體,集結眾人的力量,使工作加倍順利地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