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麽能回去?
眾目睽睽之下,所有人都看見他跟著祭酒闖宮,要是皇家不秋後算賬,還要不要臉麵了?
所以劉知易堅定搖頭,正想說除非皇帝、太後下旨,保證赦免他無罪,否則絕不會去。還沒說出來,金川郡主手一揚,一個物件就飛了過來。
劉知易一把抓住,是一塊牌子。
巴掌大小,沉甸甸的方形金牌,前麵刻著兩個字“免罪”,後麵刻著八個字“卿恕九死,子孫三死”。
劉知易馬上跑進父母的船艙。
“爹,娘。不用跑了!”
“為何?”
拿出金牌給他們看。
“咱家有免死金牌了!”
安了家人的心之後,才重返甲板。
“謝郡主送金牌。”
“要謝就謝太後吧。”
這也算幫魏太後間接拉攏人心吧。
劉知易知道,拿到免死金牌的人,未必真的免死,曆史上拿到金牌的人,大多死的更慘。但都不會當時就死,都是卷入了朝堂紛爭之後,被迫害致死的。他無心朝堂,苟起來傳家,小心做人,大概率沒事。
至少現在可以安心返鄉了,不過這次的事情又給他提了個醒,他和他的家人,還是對抗不了較大的風暴。意外卷進闖宮死諫這種大事中,他們扛不住,又身不由己。劉知易不敢保證他下次會不會又意外卷入這種事,他必須做好應急預案,狡兔三窟,他需要給家人建造一個安全屋。
放下心後,又跟郡主了解了一下朝廷動態,他的船已經下行一天一夜,朝堂上應該發生了一些巨大的變化。
郡主歎道:“陛下和太後下了罪己詔。自責失德,將敬拜上蒼,嚴明法紀,輕徭薄賦,憐惜百姓。”
罪己詔內容肯定很長,大致內容就隻有這麽多。一次罪己詔後,都伴隨著激烈的政策轉向。看來魏無暇時代,長期執行的財政政策,要開始轉向與民休息的和緩政策了。
魏無暇任用官員,不看出身,不看品性,隻看能力。所以他提拔的官員,官聲不好,卻很能辦事,官場貪腐,國庫卻很豐盈。
祭酒、孟曾這一係太學官員,他們是儒家思想,講仁政,講愛民,倡導輕徭薄賦。徐謙當權時代,就是如此,大量免去賦稅,節儉用度。可是越節儉越窮,越免稅越苦。財政空虛,各地水利失修,甚至連官衙都破爛不堪,老百姓都覺得徐謙提拔了一大批清官。但實際上,徐謙時代,辦的事情並不多,也辦不了什麽大事,因為朝廷沒錢,連給夏桓帝找女人的錢,徐謙都想削減,結果是桓帝震怒,魏無暇趁機將徐謙趕出了朝堂。
現在被祭酒死諫,挾萬民悲憤,壓製了帝後,政策急轉向儒家,是福是禍真不好說,但民怨肯定會快速減弱,有助於平息目前各地出現的各種叛亂苗頭。
“祭酒是不是也得了一塊?”
劉知易把玩著免死金牌問道,他跟祭酒一起闖宮,沒道理他有一塊金牌,祭酒沒有。不管怎麽看,祭酒比他更值得拉攏。
金川郡主點頭:“沒錯。祭酒也有一塊。闖宮太學師生統統下旨赦免。”
劉知易又問:“那榘無疆呢?他有沒有?”
如果魏太後賜給榘無疆一塊免死金牌,那就是徹底向祭酒代表的太學勢力屈服。
金川郡主搖頭:“這怎麽可能!”
榘無疆是豪俠,給他一塊金牌,等同於向他發放了私刑許可,以後他更加肆無忌憚的濫用私行,全天下的官員恐怕都會食不安寢,魏太後可不敢得罪全天下的官員。
劉知易又問:“榘無疆提審了沒有?”
金川郡主點頭:“那日太學生走後,刑部尚書上朝,麵奏過陛下太後之後,就開庭審理,三司會審。”
劉知易追問:“結果呢?”
金川郡主道:“榘無疆因義殺人,雖情有可原,但法不容情。判秋後問斬!”
劉知易皺眉:“為什麽是秋後,不斬立決?”
放到秋後,就還有半年,這中間變化太多了。榘無疆一日不殺,就像一個火藥桶一樣,一日埋在京城。
他突然明白,這可能就是魏無暇給姐姐頭上懸的一把劍,讓她不敢妄動。
金川郡主道:“你不該跑的。祭酒立道,如今太學多了一家。你該回太學,助祭酒夯實詩家根基。”
立道這個詞,劉知易在宮門前聽過,此時再聽,明白了原委。
不由驚歎:“祭酒死諫,怒而撞柱。舍棄過往,竟開創了新道。”
金川郡主諷刺道:“可惜祭酒將你逐出師門了。”
劉知易擺擺手,一臉傲氣的說道:“怕什麽。我回去負荊請罪,撒潑打滾,祭酒愛我,不會跟我計較的。”
金川郡主又被氣笑了:“你怎麽像個無賴?”
劉知易繼續驕傲:“沒錯,我賴死他了。”
一個大宗師,開宗立派的大宗師,名正言順的大宗師,這個大粗腿,怎麽都要抱上。
此時船已經返航,不用劉知易下令,金川郡主亮出身份,船主不敢不從。
事態平息,劉知易和金川郡主都放鬆下來。劉知易不用逃命了,郡主則是追回了一個人才,而且是大概率能為太後所用的大才。
心情放鬆,旅途無聊,就閑談起來。
“沒想到你竟然是這麽慫的一個人!”
郡主意外。她以前確實沒發現,劉知易做的詩詞,情真意切,也有豪邁之作,詩乃心音,一般都跟人的品性相合。而且劉知易的行為,怎麽看也不是一個慫人。那日敢在朝堂上,公然與攜立道之勢強壓君王的祭酒對抗,那釋放出來的勇氣,讓人敬服。結果回頭帶著家人就逃了!
劉知易不以為恥,笑道:“你說的對,我很慫的。”
郡主疑惑:“貪生怕死?”
劉知易搖頭:“你不會懂得。”
郡主哼道:“還能有什麽原因?”
劉知易道:“我給你講個故事。我爹劉大刀,大本事沒有,而且很慫。之前我家遭難,禦林軍將全家人關押。我勸他逃走,他不肯,寧死不逃。我告訴他,不逃要殺他,他不肯逃。我告訴他,不走,他老婆會被賣進教坊司為奴。他馬上逃了!”
郡主疑惑:“你爹可不慫。”
劉知易道:“說了你不懂,還不信。他不怕死,因為有比死更可怕的東西,他不敢丟了劉家的家業,他很慫,沒有勇氣放棄一切逃走。可當聽說老婆要被賣掉,他馬上就有勇氣了。一個人活在人間,總要遇到幾個,你願意為她不顧一切的人。這才是幸事。我很幸運,我遇到了很多願意為她不顧一切的人。”
郡主臉色變冷:“你是在諷刺我嗎?”
她少年束發,自認天下沒有配得上她的人。這一生沒有遇到讓她心動的男人,也認為不會遇到。她的行為很酷,在京城甚至掀起了一股潮流,一些名門女子,嚐有效防者。薑玲瓏、宋玉華二十未嫁,就是效仿金川郡主,不肯屈就凡俗,沒有如意郎君,寧可不嫁。
劉知易道:“我諷刺你幹什麽,你這樣也挺好。真的。”
郡主的神色越來越寒,她一點都不相信劉知易的鬼話。
悶哼一聲:“還輪不到你來教訓我。收起你這套歪理,你願意為兒女情長放下一切,迂腐之極。”
劉知易馬上道:“對對。就是迂腐之極。人各有誌,我之美酒,你之砒霜。都對,都對。”
盡管劉知易認慫了,郡主卻意難平,總覺得對方在諷刺她是一個老女人,同情她,憐憫她沒有男人疼。可她又百口莫辯,說的多了,好像她多在乎這個似的?
但真的不在乎嗎?
她出生就喪父,自幼在王府長大,她長兄繼承王位,對她多有照顧,可她養成了要強的性格,從小就把家族同齡的所有男子比了下去。心高氣傲,一心認為,隻有天下最出色的男人,才配得上她。而那個最出色的男人,所有人都知道,外號錦官人。可後來發現,那個男人不會娶她。
閑談不歡而散,之後幾天兩人都沒什麽談興,一路無言。
回程用了三天,船停在萬勝橋北的小碼頭上,家人回家,劉知易則跟郡主直接回京城。
第一時間返回太學。
先找呂公問情況,結果找不到呂公。
又跑去法家,郭鎮輔見了他,對他很滿意。能不滿意嗎,為了維護法治,他在皇宮大殿上,把祭酒氣的將他逐出師門,兩人隻做了一天師生,這個損失太大了。
郭鎮輔告訴他,詩家已經得到認可,諸子閣中點亮了一盞燈。詩家正式在太學開宗,祭酒決定在廢棄的雜家大學院中,辟出幾間屋舍作為詩家學院,名為心誌。
劉知易趕緊趕去雜家大院,此時這裏熱鬧無比。
一大群工匠正在翻新院落,呂公打算翻新這裏,可是又怕惹來麻煩,最終沒有動工。現在借著詩家立道,終於可以光明正大的翻新了。
除了工匠外,還有大群太學弟子,他們聚在院落一角的大殿,大殿上已經掛出“心誌”二字匾額,詩家在這裏開門營業了。
這些學生是來拜師的,可是卻找不到老師。
祭酒也不在,隻有一個師兄在維持,沒有經驗,手忙腳亂,一臉驚慌。
劉知易馬上過去張羅。
“諸位。在下不才,乃詩家大,不,二弟子!”
說著看了一眼旁邊正百口莫辯解釋著祭酒閉關的狂生曾鴻。
眾目睽睽之下,所有人都看見他跟著祭酒闖宮,要是皇家不秋後算賬,還要不要臉麵了?
所以劉知易堅定搖頭,正想說除非皇帝、太後下旨,保證赦免他無罪,否則絕不會去。還沒說出來,金川郡主手一揚,一個物件就飛了過來。
劉知易一把抓住,是一塊牌子。
巴掌大小,沉甸甸的方形金牌,前麵刻著兩個字“免罪”,後麵刻著八個字“卿恕九死,子孫三死”。
劉知易馬上跑進父母的船艙。
“爹,娘。不用跑了!”
“為何?”
拿出金牌給他們看。
“咱家有免死金牌了!”
安了家人的心之後,才重返甲板。
“謝郡主送金牌。”
“要謝就謝太後吧。”
這也算幫魏太後間接拉攏人心吧。
劉知易知道,拿到免死金牌的人,未必真的免死,曆史上拿到金牌的人,大多死的更慘。但都不會當時就死,都是卷入了朝堂紛爭之後,被迫害致死的。他無心朝堂,苟起來傳家,小心做人,大概率沒事。
至少現在可以安心返鄉了,不過這次的事情又給他提了個醒,他和他的家人,還是對抗不了較大的風暴。意外卷進闖宮死諫這種大事中,他們扛不住,又身不由己。劉知易不敢保證他下次會不會又意外卷入這種事,他必須做好應急預案,狡兔三窟,他需要給家人建造一個安全屋。
放下心後,又跟郡主了解了一下朝廷動態,他的船已經下行一天一夜,朝堂上應該發生了一些巨大的變化。
郡主歎道:“陛下和太後下了罪己詔。自責失德,將敬拜上蒼,嚴明法紀,輕徭薄賦,憐惜百姓。”
罪己詔內容肯定很長,大致內容就隻有這麽多。一次罪己詔後,都伴隨著激烈的政策轉向。看來魏無暇時代,長期執行的財政政策,要開始轉向與民休息的和緩政策了。
魏無暇任用官員,不看出身,不看品性,隻看能力。所以他提拔的官員,官聲不好,卻很能辦事,官場貪腐,國庫卻很豐盈。
祭酒、孟曾這一係太學官員,他們是儒家思想,講仁政,講愛民,倡導輕徭薄賦。徐謙當權時代,就是如此,大量免去賦稅,節儉用度。可是越節儉越窮,越免稅越苦。財政空虛,各地水利失修,甚至連官衙都破爛不堪,老百姓都覺得徐謙提拔了一大批清官。但實際上,徐謙時代,辦的事情並不多,也辦不了什麽大事,因為朝廷沒錢,連給夏桓帝找女人的錢,徐謙都想削減,結果是桓帝震怒,魏無暇趁機將徐謙趕出了朝堂。
現在被祭酒死諫,挾萬民悲憤,壓製了帝後,政策急轉向儒家,是福是禍真不好說,但民怨肯定會快速減弱,有助於平息目前各地出現的各種叛亂苗頭。
“祭酒是不是也得了一塊?”
劉知易把玩著免死金牌問道,他跟祭酒一起闖宮,沒道理他有一塊金牌,祭酒沒有。不管怎麽看,祭酒比他更值得拉攏。
金川郡主點頭:“沒錯。祭酒也有一塊。闖宮太學師生統統下旨赦免。”
劉知易又問:“那榘無疆呢?他有沒有?”
如果魏太後賜給榘無疆一塊免死金牌,那就是徹底向祭酒代表的太學勢力屈服。
金川郡主搖頭:“這怎麽可能!”
榘無疆是豪俠,給他一塊金牌,等同於向他發放了私刑許可,以後他更加肆無忌憚的濫用私行,全天下的官員恐怕都會食不安寢,魏太後可不敢得罪全天下的官員。
劉知易又問:“榘無疆提審了沒有?”
金川郡主點頭:“那日太學生走後,刑部尚書上朝,麵奏過陛下太後之後,就開庭審理,三司會審。”
劉知易追問:“結果呢?”
金川郡主道:“榘無疆因義殺人,雖情有可原,但法不容情。判秋後問斬!”
劉知易皺眉:“為什麽是秋後,不斬立決?”
放到秋後,就還有半年,這中間變化太多了。榘無疆一日不殺,就像一個火藥桶一樣,一日埋在京城。
他突然明白,這可能就是魏無暇給姐姐頭上懸的一把劍,讓她不敢妄動。
金川郡主道:“你不該跑的。祭酒立道,如今太學多了一家。你該回太學,助祭酒夯實詩家根基。”
立道這個詞,劉知易在宮門前聽過,此時再聽,明白了原委。
不由驚歎:“祭酒死諫,怒而撞柱。舍棄過往,竟開創了新道。”
金川郡主諷刺道:“可惜祭酒將你逐出師門了。”
劉知易擺擺手,一臉傲氣的說道:“怕什麽。我回去負荊請罪,撒潑打滾,祭酒愛我,不會跟我計較的。”
金川郡主又被氣笑了:“你怎麽像個無賴?”
劉知易繼續驕傲:“沒錯,我賴死他了。”
一個大宗師,開宗立派的大宗師,名正言順的大宗師,這個大粗腿,怎麽都要抱上。
此時船已經返航,不用劉知易下令,金川郡主亮出身份,船主不敢不從。
事態平息,劉知易和金川郡主都放鬆下來。劉知易不用逃命了,郡主則是追回了一個人才,而且是大概率能為太後所用的大才。
心情放鬆,旅途無聊,就閑談起來。
“沒想到你竟然是這麽慫的一個人!”
郡主意外。她以前確實沒發現,劉知易做的詩詞,情真意切,也有豪邁之作,詩乃心音,一般都跟人的品性相合。而且劉知易的行為,怎麽看也不是一個慫人。那日敢在朝堂上,公然與攜立道之勢強壓君王的祭酒對抗,那釋放出來的勇氣,讓人敬服。結果回頭帶著家人就逃了!
劉知易不以為恥,笑道:“你說的對,我很慫的。”
郡主疑惑:“貪生怕死?”
劉知易搖頭:“你不會懂得。”
郡主哼道:“還能有什麽原因?”
劉知易道:“我給你講個故事。我爹劉大刀,大本事沒有,而且很慫。之前我家遭難,禦林軍將全家人關押。我勸他逃走,他不肯,寧死不逃。我告訴他,不逃要殺他,他不肯逃。我告訴他,不走,他老婆會被賣進教坊司為奴。他馬上逃了!”
郡主疑惑:“你爹可不慫。”
劉知易道:“說了你不懂,還不信。他不怕死,因為有比死更可怕的東西,他不敢丟了劉家的家業,他很慫,沒有勇氣放棄一切逃走。可當聽說老婆要被賣掉,他馬上就有勇氣了。一個人活在人間,總要遇到幾個,你願意為她不顧一切的人。這才是幸事。我很幸運,我遇到了很多願意為她不顧一切的人。”
郡主臉色變冷:“你是在諷刺我嗎?”
她少年束發,自認天下沒有配得上她的人。這一生沒有遇到讓她心動的男人,也認為不會遇到。她的行為很酷,在京城甚至掀起了一股潮流,一些名門女子,嚐有效防者。薑玲瓏、宋玉華二十未嫁,就是效仿金川郡主,不肯屈就凡俗,沒有如意郎君,寧可不嫁。
劉知易道:“我諷刺你幹什麽,你這樣也挺好。真的。”
郡主的神色越來越寒,她一點都不相信劉知易的鬼話。
悶哼一聲:“還輪不到你來教訓我。收起你這套歪理,你願意為兒女情長放下一切,迂腐之極。”
劉知易馬上道:“對對。就是迂腐之極。人各有誌,我之美酒,你之砒霜。都對,都對。”
盡管劉知易認慫了,郡主卻意難平,總覺得對方在諷刺她是一個老女人,同情她,憐憫她沒有男人疼。可她又百口莫辯,說的多了,好像她多在乎這個似的?
但真的不在乎嗎?
她出生就喪父,自幼在王府長大,她長兄繼承王位,對她多有照顧,可她養成了要強的性格,從小就把家族同齡的所有男子比了下去。心高氣傲,一心認為,隻有天下最出色的男人,才配得上她。而那個最出色的男人,所有人都知道,外號錦官人。可後來發現,那個男人不會娶她。
閑談不歡而散,之後幾天兩人都沒什麽談興,一路無言。
回程用了三天,船停在萬勝橋北的小碼頭上,家人回家,劉知易則跟郡主直接回京城。
第一時間返回太學。
先找呂公問情況,結果找不到呂公。
又跑去法家,郭鎮輔見了他,對他很滿意。能不滿意嗎,為了維護法治,他在皇宮大殿上,把祭酒氣的將他逐出師門,兩人隻做了一天師生,這個損失太大了。
郭鎮輔告訴他,詩家已經得到認可,諸子閣中點亮了一盞燈。詩家正式在太學開宗,祭酒決定在廢棄的雜家大學院中,辟出幾間屋舍作為詩家學院,名為心誌。
劉知易趕緊趕去雜家大院,此時這裏熱鬧無比。
一大群工匠正在翻新院落,呂公打算翻新這裏,可是又怕惹來麻煩,最終沒有動工。現在借著詩家立道,終於可以光明正大的翻新了。
除了工匠外,還有大群太學弟子,他們聚在院落一角的大殿,大殿上已經掛出“心誌”二字匾額,詩家在這裏開門營業了。
這些學生是來拜師的,可是卻找不到老師。
祭酒也不在,隻有一個師兄在維持,沒有經驗,手忙腳亂,一臉驚慌。
劉知易馬上過去張羅。
“諸位。在下不才,乃詩家大,不,二弟子!”
說著看了一眼旁邊正百口莫辯解釋著祭酒閉關的狂生曾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