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微鏡的圖紙,張景保守的很嚴密,當初各個部件,他都是分開找人製作,鏡片打磨是摩尼國工匠,鏡架則是墨家製作。後來幹脆全部請墨家打造,但組裝卻不找墨家。


    這些東西單獨分開來,沒有任何奧秘可言,但組合在一塊,卻能產生神奇作用。


    墨家的技術和理論,已經到了小孔成像水平,但更高的光學水平卻達不到,所以對顯微鏡十分驚歎,讚歎神乎其技。


    墨家實際上比任何學派都更喜歡探究物理法則,所以他們的技藝才能達到技近乎道的水平,工匠製作器物,不可避免的要運用到力學原理,機械結構這些知識,未必有理論支撐,但經驗積累了很多。


    如果有顯微鏡這種更加先進的工具支持他們,他們的研究可以走的更遠。


    劉知易覺得這不是壞事,點點頭:“圖紙可以給您,但材料得之不易,未必做的出來。”


    墨家技藝超群,可不愛財,不然他們可以是諸子百家中最富庶的學派。


    鮮於公樞不擔心這個:“集墨家之力,還是不難的。”


    墨家是可以跟儒家一較長短的學派,儒家有官方支持,墨家隻靠民間力量,能做到這點,就是因為墨家門徒數量巨大,比儒家多的多。可以說,他們就是一個有技術的丐幫。


    即便可以,恐怕也很難。用純淨天然水晶加工顯微鏡,不可能量產,劉知易不由得考慮玻璃的問題。這世界的玻璃燒紙十分渾濁,裏麵各種雜質太多。


    劉知易不懂如何提純,但知道給玻璃加鉛會更純淨的原理。


    就告訴鮮於公樞:“鮮於先生。我聽說,給玻璃水中加鉛,可以得到透明玻璃,比水晶更加透亮。墨家和不嚐試一番。”


    如果墨家工匠能製造出純淨玻璃,那功德就大了。


    鮮於公樞疑惑著點頭。


    談好之後,劉知易回頭就找張景要來圖紙,而且還附帶了一套他掌握的光學理論,讓墨家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結果當夜鮮於公樞就來親自拜會劉知易,告訴他,劉知易寫的光學理論,解開了墨家數百年的一些迷惑。又向劉知易請教了許多問題,兩人暢所欲言,徹夜長談。凡是鮮於公樞能夠理解的,劉知易都會拋出來,將他知道的力學原理傾囊相授。


    鮮於公樞十分激動,墨家經驗豐富,總結出了許多原理,卻沒有進行數字化概括,劉知易仿佛為他們打開了一扇窗一般。鮮於公樞表示,其中許多道理,精深博大,他還無法參悟,但墨家高人一定可以。他表示,劉知易傳授這些道理,有大恩於墨家,以後如果還需要他,盡管開口。


    劉知易沒有這麽功利,墨家探索物理的精神,也許可以推動這世界的技術進步,這就夠了。有生之年,他不奢望能用上互聯網,但以當前的技術水平,如果能夠技術大爆炸,坐上火車還是可以期待的。


    不過墨家願意幫忙,他也沒有拒絕的道理,他要做的許多事情,技術上找墨家,都可以事半功倍。


    盡管一夜未眠,第二天一早,還是拉上小表弟一起出門。


    兩人去了太學附近一家商鋪,賣的是綾羅布匹,筆墨紙硯,是一個雜貨鋪。


    進門後,掌櫃的嘴裏叼著一支筆,兩隻手撥拉著算盤,皺著眉頭。“表兄!”


    劉知易叫了一聲,這是薑興利,小表弟薑言義的大哥。


    薑興利抬頭,看見兩人,先招呼劉知易:“表弟,多年不見。你如今在京城可是大名人!”


    “表兄謬讚。”


    “大哥。表兄找你要談筆買賣。”


    “談買賣啊。稍等,有筆賬對不上。”


    劉知易不著急,等著表兄皺著眉頭劃拉了許久,終於眉頭一展,對上了。


    這才問道:“表兄,對大的賬目啊?”


    薑言義道:“不大,三錢銀子,學徒不仔細,沒記上。”


    隻為了三錢銀子?


    劉知易知道,他找對人了。


    這個表兄,自幼讀書不成,經商上頗有天分,幫助他爹做生意好好的,突然讓他到京城,指定在太學旁邊開間鋪子,不拘做什麽買賣,隻為了讓他照顧弟弟讀書。劉知易來過一次,算是認門,之後就沒時間過來。


    隻知道表兄在競爭激烈的太學商圈,做的艱難,堪堪保本。


    薑家是行商,經營船隊,貨棧,做的是運輸、批發的買賣,可坐商還是第一回做。目的又不在賺錢,其實浪費了薑興利的能力。


    但自從知道劉家兩個兒子的近況之後,舅舅就憋了一股氣,將希望放在在太學讀書的二兒子身上,家裏的生意可以不做,兒子的仕途不能耽誤。所以將薑興利派到京城,不管他如何勸說,態度都很堅決。


    “表弟,什麽買賣?”


    算完賬後,一臉輕鬆,馬上開始關心買賣。


    “我開了一家銀行,現在有四十萬兩本錢,想讓表兄幫我操持。這是章程!”


    薑興利也不奇怪,豪門大戶找人幫忙經商的情況,比比皆是。他們家也幫過一些豪門打理生意,一點都不意外。


    隻是弟弟有些不高興,劉家膨脹成這樣了嗎?敢讓親家打下手!


    薑興利卻沒有那麽多心思,仔細看起章程,時而皺眉,時而點頭。


    看完嘖嘖讚歎:“大買賣,大買賣。”


    雙眼露出熱烈,顯然很感興趣。


    劉知易又給他一份名單,上麵寫著各家的姓名,存錢的數量,都是大客戶。


    薑興利看完:“我回頭就挨家去收賬。”


    劉知易汗顏:“不是收賬,是存錢。這些都是大客戶,可以上門服務。你回頭在把章程好好看看。對了,可以先去拜訪一下。這幾天抓緊找個鋪麵,買賣開張不能連鋪麵都沒有。”


    薑興利道:“我這裏就成。”


    劉知易看了看,規模不大,但地理位置不錯,靠著太學、皇城,附近多的是有錢人。


    點了點頭:“那就先湊合著。你找塊地,我們建一棟大樓。”


    銀行建大樓是最好的買賣,絕對不虧,因為地產是資產,不但保值,大多數還能增值。銀行有錢,就算不是投資銀行,往往也會自建大樓。


    早上找完表兄,下午又跟許多福跑了一圈,看了十幾處宅子。


    “都可以。全都租下來!你地皮找的如何?”


    這些宅子,是可以出租的,四散在城中各處,不是劉知易貪多,實在沒有一個可以一次性容納上千人的建築,除非是豪門,豪門誰會賣宅子。


    “地方多了,可沒遇著合適的。不是太偏,就是太小。”


    醫院最好建在交通便利之處,救命的地方,太偏人死在路上就不美了。


    “倒也不急,慢慢先找著。就算現在找著了,蓋醫院沒個一年功夫也下不來。”


    “這得花不少錢啊。”


    許多福擔憂。


    “是啊。所以不急,先把架子搭起來,等打出名聲了,不怕沒錢。”


    這家醫院,劉知易不圖盈利,但不能虧錢。所以在操作上,要跟野戰醫院區分開來。


    “藥商這塊你熟。我們得有自己的藥廠。同一種藥,分開來賣。”


    “這是為何?”


    “宰肥羊啊。不然怎麽賺錢?”


    同樣的藥材,包裝區分一下,麵向不同的客戶,劉知易把醫院賺錢這一套可是學到位了。到時候要求醫生看人下菜碟,有錢人就推薦包裝精美的上等藥材,就問他們用不用,有錢人就喜歡交智商稅。


    把這些損招全都交給許多福,許多福露出心照不宣的眼神,看來他家也是這麽幹的。


    之後幾天跑的馬不停蹄,找合適的印刷匠,油彩鋪,紙張作坊,所有環節親力親為,反倒是醫院沒怎麽費心,經曆都花在銀行上了。


    一忙就是一個多月,功夫不負,第一批紙幣印出來了。大紅大綠的配色,花裏胡哨的圖案,俗氣無比,但很醒目,而且很難仿製。除非就算畫道高手描畫,也得費一番功夫,完全不值得為了十兩銀子浪費筆墨。


    紙張是專門從贏郡運來的,同樣是出於保密,贏郡的紙張製作水平並不高,但贏郡山地多,有許多特有植物,嬴悝大權在握,方便調動力量,找了一個可以嚴密控製的地方,用這個地方特有植物造紙,紙張相對特殊,在整個京城都找不到。


    第一批紙張,用馬車拉著送到表兄處,讓他拿著名單一家家送錢。每家存款的富商,登記造冊,發一個存折。還發給一些紙幣作為利息,告訴他們,這些紙幣,可以拿到贏郡兌付,也可以在京城兌付。以後的利息,可以要現銀,也可以要紙幣。將紙幣跟現銀掛鉤。或許以後的史書會將此看做大夏王朝銀本位的開端。


    醫院那邊進展順利,尤所為經驗豐富,李問寒是不是也來幫忙。有戰爭鍛煉檢驗過的一整套醫院製度,醫護配合都不是問題。


    一千多一聲護士,分散在十四家宅院中,很快運作起來。但來看病的病人卻不多,一個月來收治的病人,還沒有醫護人員多。劉知易不斷往裏貼錢,一個月時間貼進去三十萬兩銀子,真是燒錢。


    但劉知易既不降低醫護工資水平,也不肯降低治療標準。人均月薪一百兩,護士三十兩,醫生三百兩,沒有這樣的工資,吸引不來優秀的專業醫生。治療采取門診住院製度,有需要住院的病人,能得到最好的護理,恢複的自然更好,長此下去,醫院的名聲建立起來,就不用擔心病人不找上門了。


    果然到了第二個月,情況就開始好轉。一來是固定成本下降,日常支出隻需十萬兩,二來病人數量翻了三番,一個月收治了三千病患。


    坐診的太學醫官,本身大多都是各地名醫世家子弟,又上戰場曆練了一番。很是治好了幾個疑難雜症,接著那些長期受到疑難雜症困擾的病人,就開始慕名上門。


    劉知易有時候在會診的時候也去站個台,解決了幾個時代醫學水平無法解決的醫學難題,讓醫院的名氣更大。


    用了一個多月時間,不但妥善安置了一千脫籍官奴女子,而且成功活了下來。隻是遇到了一些光怪陸離的問題,之前醫院製度在軍隊中,很成功,可到了社會上,這是一個更加複雜的場景,就有些應變不過來。


    一些有權有勢的病人,聽說醫院醫官水平高,派下人來請,要求上門出診。普通醫官、藥鋪肯定答應,是醫療行業的傳統做法。事實上,醫生出診,比坐診哪個更好,很難分辨,因為醫生健康,病人虛弱,醫生比病人更能經得起路途消耗,但現代醫院都采用坐診製度,原因並非出自對醫療效果,而是出自效率。醫生坐診,病人求診,更能合理利用醫生的時間。


    所以劉知易堅持,醫院的醫生都不出診。這就得罪了一些豪門,他們看病,那個大夫不是隨叫隨到,竟然在醫院碰了釘子。


    由於醫院漸漸打開名頭,治好的病人往往過於吹捧,加上醫官中不少被朝廷賜緋,坐診時候船上緋袍,權威性杠杠的。漸漸有人給醫院起了一個小太醫院的名號,要知道就是太醫院,也不是每個太醫都能穿上緋袍的。


    名頭一大,又得罪了人,乃至都上了朝堂,有禦史風聞奏事,公開抨擊有人在京中開設醫館,自號太醫院,目無尊卑。逼得太醫院孫院使不得不上朝堂辯解了一番,幸好太後比較理智,說給百姓看病,功莫大焉,不要在乎一個名號。反而真的賜下了一個小太醫院的匾額,讓醫院開門紅,不但名聲更勝,而且有了儀仗,掛著太會寫的匾額,誰敢鬧事。


    事實上,以劉知易的背景,已經不太怕一些小心眼的權貴報複。真正麻煩的是一些社會上的不良氣息。


    醫院開了一個多月,收治的病人少有女人,女子拋頭露麵相對機會,小病小災沒人會上醫院看病。可大量來醫院的家夥,不安好心,看上的是醫院中的漂亮護士,尤其一些登徒浪子,知道這些護士的背景,肆意輕薄。一開始姑娘們能忍,漸漸他們膽子越來越大,把一個小護士侮辱了,劉知易大怒,沒讓這登徒浪子出院,直接給他做了一台手術,讓他以後再也不能人道。當然為此又得罪了人,還惹上了官司,劉知易一口咬定是醫療事故,做錯了手術,願意賠錢,加上犯事的登徒浪子,隻是普通權貴之家,鬥不過太學,最後不了了之。


    此事鬧得沸沸揚揚,被傳做奇聞,誰都知道是怎麽回事,從此沒人敢在醫院放肆。


    到了第三個月,醫院已經成了京城最有名的醫館,人手有些不夠用了。開始招募學徒,護士不太好辦,良家婦女依然不肯接受這樣的工作,隻能從哪些官奴想辦法。劉知易甚至試圖走關係,讓朝廷以後將犯罪的女子交給醫院,醫院願意為此付錢,讓她們救人,好過讓她們賣笑。可惜教坊司不是好惹得,這件事沒辦成。


    此時醫院的流水,已經完全能夠自負盈虧,許多福理順了拿藥坑富戶的流程,雖然不敢說日進鬥金,但足以支撐醫院良性發展。也找了一塊合適的土地,在皇城西南角,西市邊上,幾家大貨棧著火,燒了半條街,老板破產,在變賣土地。


    這裏挨著正街,又有運河相通,交通便利。平時生活著富商大賈,苦力,三教九流雜居,一向是疫病的重災區,醫院建在這裏,也更能高效發揮醫療作用。


    相比醫院事業的大張大合,因嬴悝急著用錢而建立的銀行,反倒十分平穩。


    表兄開張後,招收了不少學徒,一半是薑姓,一半是劉姓。銀行早期都是家族事業,因為需要絕對的可靠。


    帶著這些學徒,時不時跟劉知易商討,兩人一起培訓學徒。


    至於業務,先從贏郡商賈入手,吸納了四十萬存款後,分批讓嬴悝派人拉走。其他存款,則以小額為主,拉了幾個附近商戶的客戶,都是十兩、百兩的存單,攏共沒存下多少銀子。至於貸款,隻發展了一家,也是附近商戶,臨時資金緊張,買賣倒是穩定,做了十幾年的糧食生意,每年春秋收糧時候,都會有季節性的資金短缺。風險不大,因為他們用地契抵押,目前劉知易隻做抵押貸款,利息不高,第一個客戶優惠,隻收八個點利息。以後這種一個月內的短期貸工資貸,都是如此,其實算起來年化利率十分恐怖。長期貸款也不能超過三成,不然就是高利貸。


    借給嬴悝的錢,也算利息,年利率十七個點,這是政府貸款,一般最低。


    業務起了個頭,薑興利就帶著人跑去贏郡了,要在這裏開分行。分行開在贏水城,方便往來贏郡和夏京之間的商人往來匯兌。


    這幾個月忙碌,劉知易甚至有些荒於修煉,但他不後悔,感覺這一段是來到這個世界後,過得最踏實的日子。這種為了明確的目標而努力,而不是隨波逐流被動適應外界的蠅營狗苟,讓他感覺更像是生活。


    隻是潛伏的危機漸漸露出苗頭,大光明寺的聖女派人傳話,有人試圖雇凶殺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這個異界需要革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狂人阿Q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狂人阿Q並收藏這個異界需要革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