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曾正在呂公處,最近呂公又搜集了不少好詩,請來了祭酒、太史等老友品詩飲酒。
看到這篇文章後,孟曾神色變了好幾次,先是讚賞,接著猶豫,然後皺眉,最後歎息。
他的表情讓其他人馬上對這篇文章產生了興趣,先後看過之後,各自沉思。
“如何?”
灑脫的祭酒率先問道。
孟曾搖搖頭:“有些見地,卻也錯謬百出!”
太史道:“頗有見地,不入凡俗!”
太史是純純的讚賞,他是陰陽家,看事物的角度貼近道家,從來不為等級所困,什麽禮法,什麽規矩,對他都是束縛。
呂公笑道:“總是好事,他至少開始認真修儒道了!”
劉知易開悟儒道之後,他的行為舉止就被秘密關注,他可是孟曾眼中的儒家未來,如今朝局昏暗,他這輩子不打算做官,給未來培養一個種子,成為他最大的期望。
可是這些天來,劉知易的表現讓他很憂慮,似乎陷入了某種知障,整天渾渾噩噩。如今終於打起精神,出來修習,總是一件好事。
祭酒道:“大善。”
祭酒也很高興,除了他原本也是儒家之外,他還期望著劉知易跟他修行詩家呢。最近流傳出了不少好詩,主要是從嶺南王府夜宴上傳出來的,今科進士水平不俗,出了十餘篇佳作,其中以楚狂人和劉知易的詩作最佳。
祭酒將劉知易那首“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和楚狂人那首《我本楚狂人》列為並列第一,尤其是那首《楚狂人》讓祭酒幾乎癲狂。
除了這首詩本身極好之外,還因為祭酒第一眼就認出,這首詩跟《蓬蒿人》出自一人之手,按照太史的說法,兩首詩都充滿了仙氣;在祭酒看來,蓬蒿人關乎他能否成就詩道,這是他的感知,也是太史給他的卜卦。
所以他們一直在尋找蓬蒿人,卻一直尋之不得,直到這首詩出現後,祭酒第一時間認定楚狂人出現了。哪怕他們之前查探過楚狂人曾鴻,這時候也毫不懷疑,曾鴻就是蓬蒿人,之前的探查,要麽是出錯了,要麽就是曾鴻有意隱藏。
因此當曾鴻做出《我本楚狂人》這首詩後,祭酒馬上派人將他帶到太學,收為親傳弟子,親自教導了數日。
可惜最近已經發現,這個楚狂人是個西貝貨,根本毫無詩才,確實不是蓬蒿人。至於他們為什麽能做出《我本楚狂人》這首詩,顯然是托人代筆。祭酒無可奈何,親自詢問曾鴻,曾鴻卻要保密,哪怕是老師問起,他也不敢說出來,表態說他不能出賣友人。
雖然多次表示,他沒有惡意,學生還是不肯說出,祭酒並沒有為難學生,反而認為忠於朋友比什麽都珍貴,隻是頗為可惜,那個蓬蒿人仿佛在刻意跟他們捉迷藏一樣,有一次從他們眼皮子底下溜走了。
不過不是全無線索,嶺南王府知道誰是蓬蒿人,太學也曾托嶺南王幫忙尋找,嶺南王府也不是不肯說,隻是提出了一個讓人無法接受的要求。
幸好劉知易的詩才一如既往,一點都不輸給蓬蒿人,讓祭酒聊表欣慰。
“祭酒。要不答應了嶺南王家那臭丫頭算了!”
學正孟曾知道祭酒一直對跟劉知易詩才比肩,但更加曠達豪邁的蓬蒿人念念不忘,而且偏執的認為蓬蒿人跟他的詩道成敗息息相關,相比成就一個學派,金川郡主那近乎敲詐一般的條件,也就不算什麽了。
祭酒卻不肯輕易鬆口:“機緣未到!”
太史點點頭,他也認為如此。
“來來,喝酒,喝酒!”
呂公作為席糾,適當的轉過話題。
眾人接著開始飲酒品詩。
……
劉知易並不知道他的一言一行都在太學高層眼中,否則他絕不敢如此肆無忌憚的針對儒家。
現在他已經邁出了第一步,先拋出韓愈的《師說》師徒讓儒家弟子學會獨立思考,學會反抗權威,隻是效果沒有立竿見影,反而引起了爭論。
不知道得多久,儒家弟子才能統一思想,他不著急。給儒家添點麻煩,隻是為了出一口氣,並非,也不可能就此滅了儒家,他也不想這樣。
所以先出了一招之後,他就暫時放下,靜觀其變。
見辯論愈演愈烈,他知道他已經幹涉不了了。
到了第三天,儒家還在就《師說》展開爭辯,一大半的弟子都支持弟子可以超越老師,這是毋庸置疑的,否則那麽多先賢就不可能成為先賢,因為很多儒家聖人的老師並不是聖人,如果聖人不超過老師,就不可能成為聖人。
也有一大半學生開始認為,在傳道受業方麵,不該有貴賤有別的限製,三人行必有我師,即便對方是一個奴隸,隻要有能教自己的地方,也可以不恥下問。
看到爭辯的結果正朝著有利於自己計劃的方麵進展,劉知易覺得雖然沒有一步到位,但總算還是成功的,接下來就該拋出更大的矛盾,引發儒家弟子的大爭論,大思考了,到時候儒家的混亂肯定會讓孟曾那些高層焦頭爛額。
劉知易感覺再有個兩三天,儒家的爭辯就該有結果了,不過他看不到這個結果,因為王鑠突然找上門來。
態度十分恭謹:“劉兄。萬望相助。”
王鑠求助的目的不用說,劉知易知道是想讓他幫忙找楚兒。
歎道:“王兄何苦糾纏在下。法家弟子眾多,刑部之中,更是有諸多善於捕察的高手。”
王鑠歎道:“楚兒身份複雜,在下不敢假他人之手。”
楚兒現在還是一個逃犯,被刑部的人找到了,肯定就抓到牢房裏去了。王鑠可以脫罪,那是極大的僥幸,楚兒沒有背景,還是樂戶賤籍,刑部也好,大理寺也好,殺楚兒是沒有任何顧忌的。
劉知易道:“楚兒身份有何複雜?”
王鑠沉默了片刻,開始講述:“楚兒姐妹,自幼被多次轉賣。賣於汴媼之前,曾被賣入一個旁門之中,該旁門秘密訓練她們成為殺手——”
說到這裏被劉知易打斷:“王兄,我知道了。在下幫你找三天,三天之後,若是還沒找到,也就不需再找了。”
劉知易不肯幫忙,是惱恨王鑠的態度。結果王鑠直言不諱,劉知易馬上明白,不是王鑠不肯把楚兒的身世告訴大家,而是楚兒的身世太麻煩,關乎到一些陰暗的秘密。一個秘密訓練殺手的旁門,絕不是一般的旁門左道之流,而是有野心,有圖謀的秘密勢力,很可能是反朝廷的秘密組織,這種秘密還是少知道為好。王鑠說出了這樣的秘密,一方麵表明了對劉知易的新任,另一方麵也確實沒有合適的幫手。
王鑠沉思了片刻,歎口氣道:“也隻能如此了。”
如果有劉知易幫忙,三天還找不到楚兒,很可能楚兒就不在夏京附近,而是遠走他鄉了。也就沒有找的必要了。
兩人很快出了太學,大街上十分繁忙,往來的兵丁沿著皇城城牆朝城外進發。映著蒼老斑駁的城牆,一片肅殺,讓人明白真的要打仗了。
因為兵車通行,兩人不得不在街邊等待了許久。
對戰爭表達了一些態度。
最近關於南征的消息很多,各種傳聞滿天飛。以前從來沒聽說過的南蠻消息,爆炸般傳播開來。
原來南蠻在二十多年前被嶺南王父子消滅了最後的餘孽金川部後,並沒有滅亡。大夏開國之初就潰入荒林中的南蠻部族,竟然統一成了一個部落,在荒林中重新開辟了家園,還建立了一個國家,取名南國。
南國有南蠻遺風,女子主政,如今當家的是一個女王。多次興兵侵犯大夏邊陲,南國不滅,嶺南不安,繼而中原震動。
對於這些消息,劉知易半信半疑。南征消息傳出來前,關於南蠻的消息幾乎沒有,從沒聽說過南蠻國家,也沒聽說過南蠻餘孽騷擾過邊陲,倒是漠北的狄人滋擾不斷。這個南蠻國家仿佛憑空出現的一樣,一夜之間出現,一夜之間頻繁騷擾邊境,這顯然不征程,劉知易認定,朝廷在引導輿論,為戰爭作準備。
從去年的殿試開始,就在為南征作準備,至於真實目的,劉知易不敢亂猜。或許跟太後臨朝聽政有關,女子主國,最大的問題是名不正言不順,威望不足以服眾。積累威望最快捷的方式,無非是發動戰爭,贏得勝利。
王鑠卻知道更多的秘聞,告訴了劉知易一個特殊的情報。
“去年會試期間。南國派來了一個使團,慶祝太後垂簾。以兩國皆女主為名,約為姐妹之國。此事朝廷封鎖了消息,不承認南國。且要發兵剿滅!”
劉知易略微深思,感歎南蠻太不了解中原的國情了,太後垂簾聽政,本就十分敏感,他們還敢公開挑明,並且要以姐妹之國結盟,簡直就是戳中了那些保守派的g點。劉知易到不相信這是南國刻意挑釁,隻能說他們太不懂中原文化了。
這將皇太後逼上了梁山,想不打他們都不行,不打就是承認中原女主當國。
當然這是其中一部分原因,另外的原因,肯定也有滅掉南國,以防後患的戰略考慮,畢竟南蠻這個世仇突然建國,很難讓大夏國安心。可能還有許多其他的推動力,比如嶺南王一派的勢力,還有渴望戰爭的軍方勢力。
“這個南國是什麽時候冒出來的?”
劉知易事先一點消息都沒有,他出入嶺南王府日久,也從未聽說過。
王鑠歎道:“哪有什麽南國。不過是一些南蠻部落聯盟,主盟者是一個女主部落。被刻意宣揚成南國罷了。”
劉知易點點頭,原來也是戰爭準備的一部分。
“走吧。路通了!”
說著兵車走遠,禦林軍開放了道路,劉知易和王鑠一起,跟隨出城的民眾一起,走出夏京。
看到這篇文章後,孟曾神色變了好幾次,先是讚賞,接著猶豫,然後皺眉,最後歎息。
他的表情讓其他人馬上對這篇文章產生了興趣,先後看過之後,各自沉思。
“如何?”
灑脫的祭酒率先問道。
孟曾搖搖頭:“有些見地,卻也錯謬百出!”
太史道:“頗有見地,不入凡俗!”
太史是純純的讚賞,他是陰陽家,看事物的角度貼近道家,從來不為等級所困,什麽禮法,什麽規矩,對他都是束縛。
呂公笑道:“總是好事,他至少開始認真修儒道了!”
劉知易開悟儒道之後,他的行為舉止就被秘密關注,他可是孟曾眼中的儒家未來,如今朝局昏暗,他這輩子不打算做官,給未來培養一個種子,成為他最大的期望。
可是這些天來,劉知易的表現讓他很憂慮,似乎陷入了某種知障,整天渾渾噩噩。如今終於打起精神,出來修習,總是一件好事。
祭酒道:“大善。”
祭酒也很高興,除了他原本也是儒家之外,他還期望著劉知易跟他修行詩家呢。最近流傳出了不少好詩,主要是從嶺南王府夜宴上傳出來的,今科進士水平不俗,出了十餘篇佳作,其中以楚狂人和劉知易的詩作最佳。
祭酒將劉知易那首“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和楚狂人那首《我本楚狂人》列為並列第一,尤其是那首《楚狂人》讓祭酒幾乎癲狂。
除了這首詩本身極好之外,還因為祭酒第一眼就認出,這首詩跟《蓬蒿人》出自一人之手,按照太史的說法,兩首詩都充滿了仙氣;在祭酒看來,蓬蒿人關乎他能否成就詩道,這是他的感知,也是太史給他的卜卦。
所以他們一直在尋找蓬蒿人,卻一直尋之不得,直到這首詩出現後,祭酒第一時間認定楚狂人出現了。哪怕他們之前查探過楚狂人曾鴻,這時候也毫不懷疑,曾鴻就是蓬蒿人,之前的探查,要麽是出錯了,要麽就是曾鴻有意隱藏。
因此當曾鴻做出《我本楚狂人》這首詩後,祭酒馬上派人將他帶到太學,收為親傳弟子,親自教導了數日。
可惜最近已經發現,這個楚狂人是個西貝貨,根本毫無詩才,確實不是蓬蒿人。至於他們為什麽能做出《我本楚狂人》這首詩,顯然是托人代筆。祭酒無可奈何,親自詢問曾鴻,曾鴻卻要保密,哪怕是老師問起,他也不敢說出來,表態說他不能出賣友人。
雖然多次表示,他沒有惡意,學生還是不肯說出,祭酒並沒有為難學生,反而認為忠於朋友比什麽都珍貴,隻是頗為可惜,那個蓬蒿人仿佛在刻意跟他們捉迷藏一樣,有一次從他們眼皮子底下溜走了。
不過不是全無線索,嶺南王府知道誰是蓬蒿人,太學也曾托嶺南王幫忙尋找,嶺南王府也不是不肯說,隻是提出了一個讓人無法接受的要求。
幸好劉知易的詩才一如既往,一點都不輸給蓬蒿人,讓祭酒聊表欣慰。
“祭酒。要不答應了嶺南王家那臭丫頭算了!”
學正孟曾知道祭酒一直對跟劉知易詩才比肩,但更加曠達豪邁的蓬蒿人念念不忘,而且偏執的認為蓬蒿人跟他的詩道成敗息息相關,相比成就一個學派,金川郡主那近乎敲詐一般的條件,也就不算什麽了。
祭酒卻不肯輕易鬆口:“機緣未到!”
太史點點頭,他也認為如此。
“來來,喝酒,喝酒!”
呂公作為席糾,適當的轉過話題。
眾人接著開始飲酒品詩。
……
劉知易並不知道他的一言一行都在太學高層眼中,否則他絕不敢如此肆無忌憚的針對儒家。
現在他已經邁出了第一步,先拋出韓愈的《師說》師徒讓儒家弟子學會獨立思考,學會反抗權威,隻是效果沒有立竿見影,反而引起了爭論。
不知道得多久,儒家弟子才能統一思想,他不著急。給儒家添點麻煩,隻是為了出一口氣,並非,也不可能就此滅了儒家,他也不想這樣。
所以先出了一招之後,他就暫時放下,靜觀其變。
見辯論愈演愈烈,他知道他已經幹涉不了了。
到了第三天,儒家還在就《師說》展開爭辯,一大半的弟子都支持弟子可以超越老師,這是毋庸置疑的,否則那麽多先賢就不可能成為先賢,因為很多儒家聖人的老師並不是聖人,如果聖人不超過老師,就不可能成為聖人。
也有一大半學生開始認為,在傳道受業方麵,不該有貴賤有別的限製,三人行必有我師,即便對方是一個奴隸,隻要有能教自己的地方,也可以不恥下問。
看到爭辯的結果正朝著有利於自己計劃的方麵進展,劉知易覺得雖然沒有一步到位,但總算還是成功的,接下來就該拋出更大的矛盾,引發儒家弟子的大爭論,大思考了,到時候儒家的混亂肯定會讓孟曾那些高層焦頭爛額。
劉知易感覺再有個兩三天,儒家的爭辯就該有結果了,不過他看不到這個結果,因為王鑠突然找上門來。
態度十分恭謹:“劉兄。萬望相助。”
王鑠求助的目的不用說,劉知易知道是想讓他幫忙找楚兒。
歎道:“王兄何苦糾纏在下。法家弟子眾多,刑部之中,更是有諸多善於捕察的高手。”
王鑠歎道:“楚兒身份複雜,在下不敢假他人之手。”
楚兒現在還是一個逃犯,被刑部的人找到了,肯定就抓到牢房裏去了。王鑠可以脫罪,那是極大的僥幸,楚兒沒有背景,還是樂戶賤籍,刑部也好,大理寺也好,殺楚兒是沒有任何顧忌的。
劉知易道:“楚兒身份有何複雜?”
王鑠沉默了片刻,開始講述:“楚兒姐妹,自幼被多次轉賣。賣於汴媼之前,曾被賣入一個旁門之中,該旁門秘密訓練她們成為殺手——”
說到這裏被劉知易打斷:“王兄,我知道了。在下幫你找三天,三天之後,若是還沒找到,也就不需再找了。”
劉知易不肯幫忙,是惱恨王鑠的態度。結果王鑠直言不諱,劉知易馬上明白,不是王鑠不肯把楚兒的身世告訴大家,而是楚兒的身世太麻煩,關乎到一些陰暗的秘密。一個秘密訓練殺手的旁門,絕不是一般的旁門左道之流,而是有野心,有圖謀的秘密勢力,很可能是反朝廷的秘密組織,這種秘密還是少知道為好。王鑠說出了這樣的秘密,一方麵表明了對劉知易的新任,另一方麵也確實沒有合適的幫手。
王鑠沉思了片刻,歎口氣道:“也隻能如此了。”
如果有劉知易幫忙,三天還找不到楚兒,很可能楚兒就不在夏京附近,而是遠走他鄉了。也就沒有找的必要了。
兩人很快出了太學,大街上十分繁忙,往來的兵丁沿著皇城城牆朝城外進發。映著蒼老斑駁的城牆,一片肅殺,讓人明白真的要打仗了。
因為兵車通行,兩人不得不在街邊等待了許久。
對戰爭表達了一些態度。
最近關於南征的消息很多,各種傳聞滿天飛。以前從來沒聽說過的南蠻消息,爆炸般傳播開來。
原來南蠻在二十多年前被嶺南王父子消滅了最後的餘孽金川部後,並沒有滅亡。大夏開國之初就潰入荒林中的南蠻部族,竟然統一成了一個部落,在荒林中重新開辟了家園,還建立了一個國家,取名南國。
南國有南蠻遺風,女子主政,如今當家的是一個女王。多次興兵侵犯大夏邊陲,南國不滅,嶺南不安,繼而中原震動。
對於這些消息,劉知易半信半疑。南征消息傳出來前,關於南蠻的消息幾乎沒有,從沒聽說過南蠻國家,也沒聽說過南蠻餘孽騷擾過邊陲,倒是漠北的狄人滋擾不斷。這個南蠻國家仿佛憑空出現的一樣,一夜之間出現,一夜之間頻繁騷擾邊境,這顯然不征程,劉知易認定,朝廷在引導輿論,為戰爭作準備。
從去年的殿試開始,就在為南征作準備,至於真實目的,劉知易不敢亂猜。或許跟太後臨朝聽政有關,女子主國,最大的問題是名不正言不順,威望不足以服眾。積累威望最快捷的方式,無非是發動戰爭,贏得勝利。
王鑠卻知道更多的秘聞,告訴了劉知易一個特殊的情報。
“去年會試期間。南國派來了一個使團,慶祝太後垂簾。以兩國皆女主為名,約為姐妹之國。此事朝廷封鎖了消息,不承認南國。且要發兵剿滅!”
劉知易略微深思,感歎南蠻太不了解中原的國情了,太後垂簾聽政,本就十分敏感,他們還敢公開挑明,並且要以姐妹之國結盟,簡直就是戳中了那些保守派的g點。劉知易到不相信這是南國刻意挑釁,隻能說他們太不懂中原文化了。
這將皇太後逼上了梁山,想不打他們都不行,不打就是承認中原女主當國。
當然這是其中一部分原因,另外的原因,肯定也有滅掉南國,以防後患的戰略考慮,畢竟南蠻這個世仇突然建國,很難讓大夏國安心。可能還有許多其他的推動力,比如嶺南王一派的勢力,還有渴望戰爭的軍方勢力。
“這個南國是什麽時候冒出來的?”
劉知易事先一點消息都沒有,他出入嶺南王府日久,也從未聽說過。
王鑠歎道:“哪有什麽南國。不過是一些南蠻部落聯盟,主盟者是一個女主部落。被刻意宣揚成南國罷了。”
劉知易點點頭,原來也是戰爭準備的一部分。
“走吧。路通了!”
說著兵車走遠,禦林軍開放了道路,劉知易和王鑠一起,跟隨出城的民眾一起,走出夏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