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知易走上前,一邊幫大師姐把鋪板一塊塊拆下來,收起來放到一邊。


    一邊跟大師姐閑聊。


    “師父還沒起來吧?”


    “沒呢。三更天,米鋪劉宏媳婦難產,我爹去了一趟,剛回來沒多久。”


    還能看產科?


    小地方,大夫幾乎都是全能。


    “病人沒事了吧?”


    “沒大事了。生了個男孩,大人小孩都保住了。對了,我爹交代了,今後你跟我學。”


    “你?”


    劉知易深深懷疑,本來就拜了個鄉下土郎中,竟然還不是親自授課,找一個十三,頂多十四的女弟子代課,這能教好嗎?


    “怎麽,我教不了你?”


    少女從劉知易話中聽出了不信任,雙手叉腰,眼睛圓瞪。


    別瞪那麽大,知道你眼睛大。


    劉知易笑道:“能教,能教。”


    醫生和老師一般都不能得罪,更何況醫生加老師呢。


    但他對這少女真的沒信心。


    “好了。你去燒水吧,給師姐泡茶。”


    劉知易沒二話,手腳麻利的去了。


    “去給我爹把尿壺倒了。”


    “好嘞。”


    “把院子掃了。”


    “行。”


    “把飯做了。”


    “不會啊。街上的包子吃嗎?”


    “是肉的不?”


    “是。”


    “那倒也行。”


    “師姐你的肉包。”


    “把,把——”


    “師姐還有啥活?”


    “你別急啊,讓我想想。”


    “不然你先教我,邊教邊想。”


    半早上時間已經過去了,劉知易不在乎幹活,這時代學徒都這樣,隻要能學到東西就行。


    “那好。你跟我認藥吧。”


    劉知易跟大師姐來到藥櫃旁,上百種藥材,這都要一一學會辨認,是醫生的基本功。難怪普通大學學四年,醫科要學五年,要記住的知識點太多了。


    挨個拉出藥盒。


    “這個是三七,止血的,你嚐嚐。”


    “有點苦。”


    “你再嚐嚐。”


    “還有點甜。”


    “記住這個味道。”


    又拿出一盒藥:“這個是黃芪,利尿的。你先聞聞。”


    “再嚐嚐。”


    一味藥接一味藥的辨識,都是聞、嚐。


    “這個是砒霜。這個不能嚐。殺蟲的。”


    “再試試這個。”


    “這個我知道,枸杞,補腎的。”


    師姐哼道:“還懂這個。”


    劉知易尷尬道:“我爹經常吃。”


    師姐哦了一聲,又介紹其他:“這個是藿香,你聞聞。”


    ……


    半早上,學了五六十種藥材,一開始劉知易還滿心歡喜,心想師姐年紀雖小,教學倒是認真,加上自己勤奮好學,應該能彌補老師經驗不足的缺陷。可當學過二十種藥材後,他就有些頭痛了。記不住這麽多,前麵嚐過的味道,印象已經不深,嚐藥的舌頭開始發麻。


    “師姐。快到中午了,師父還不起來?”


    “哎呀。人家教的正興起,你怎麽這樣。我爹要起來就起來了嗎,你學你的。”


    一個好為人師的小先生。


    劉知易搖了搖頭:“師姐。你餓不餓,早上就吃了點包子,想不想吃點其他的?南街有家燒雞不錯,想不想吃。”


    師姐咽了口唾沫:“沒吃過。”


    劉知易意會:“我給你買去。”


    麻溜的逃出了藥鋪。


    走在路上,回憶一早上嚐過的藥材,感覺至少能記住十幾種,覺得自己很有天賦,隻要能分辨出一百多種常用藥材,就能過關。他十幾天足夠學會了。


    對自己的學習很滿意,不但學習效果好,還能自己掌握學習節奏,感覺跟這個好說話的師姐學,也不是壞事。


    買了三隻燒雞,其中有師父一隻,可一整天都沒見到師父,離開藥鋪之前,師父都在睡覺。


    劉知易離開後,師父才起床,吃著熱好的燒雞,就著燒酒,旁邊女兒心不在焉的伺候著。


    “怎麽樣?”


    方先生問道。


    “啊?什麽?”


    女兒沒聽清楚。


    “你師弟學醫如何?”


    “挺好。爹,你看這塊料子咋樣?”


    女兒更關心你幾匹綢布,扯出一張素色的。


    方先生點點頭:“不錯。”


    女兒笑道:“拿這塊料子,給你做件袍子吧。你的布袍太舊了。”


    方先生搖搖頭:“我的袍子還好,又沒破。”


    是沒破,可已經洗的發灰,沒有一點色澤。


    “那這塊料子怎麽樣?”


    這是一塊紅綢,女兒帶著期待的眼神問著。


    方先生神色微動,猶豫了一下,還是搖了搖頭:“都收起來吧。回頭送去布莊折現。”


    女兒撅起嘴哦了一聲,對這些綢布完全沒興趣了。


    這幾塊綢布是劉知易的拜師禮。


    “爹。你剛才是問師弟嗎?”


    女兒問道。


    方先生嗯了一聲。


    “還成。就是有點笨。認不清藥。”


    “嗯。或許是不擅辨藥,明日教他背丹方。”


    第二天上課,劉知易的課本變了,變成了背丹方。一本厚厚的,發黃的手抄醫書,名字叫做《百世名方》,師姐說是師父年輕時候從一個名醫那裏求來的,其中有一千多個藥方。


    想當醫生,自然要學會開藥方,這也是基本功。劉知易立刻來了精神,馬上鬥誌昂揚的背起來。主要都是針對尋常疾病的藥方,比如體虛,氣虛,比如頭疼、中暑之類的疾病。藥方裏的藥材也尋常,離不開藥鋪裏的一百多味草藥。


    一本丹方,光是粗讀一遍,就用了三天,回頭發現前麵背的又忘記了,好容易記得的,發現記錯了幾味藥。


    不到十天時間,劉知易從一開始的興致勃勃,自信滿滿,變成了頭大如鬥,毫無頭緒,被高考的恐懼支配的熟悉感覺又回來了,不一樣的是,高考是在父母的逼迫下,而這一次,他完全是自找的。


    不能放棄!如果連一個小小的醫科都考不了,以後在被那些科舉的成功者欺負的時候,就不要抱怨!


    劉知易苦苦激勵自己。


    老師倒是一直很認真,主要是師姐教劉知易辨藥材,背丹方;有病人上門的時候,先生也會把劉知易叫過去,手把手教他望聞問切。


    這一日,大清早來了一個捂著肚子的中年男人,老師先問病情,此人腹痛,又把脈,就定了病情。


    “你來試試。煩熱有瘧狀。脈象虛浮,陽明病。”


    先生離開,劉知易坐在堂前給病人繼續把脈。


    “別動。坐好!”


    時間長了,病人似乎有些不耐煩了,劉知易更不耐煩的嗬斥。


    似乎這病人看不看病事小,影響自己學習事大。於是繼續緊緊抓住對方的手,兩根手指搭在脈上。


    已經摸過十多個人的脈搏,太複雜的脈象他還判斷不出來,但虛實症狀已經掌握,輕輕按壓在此人脈上,馬上能感覺到脈搏,這就是浮脈,手指用力,脈搏稍減,這是體虛,典型的虛浮脈象。


    劉知易手指反複試驗,病人是最好的學習道具,僅次於醫者本人。這些天,劉知易摸過最多的,還是自己的脈搏。


    病人皺著眉,想抽手離開。


    “你怎麽這麽沒耐心?”


    劉知易不悅。


    病人苦笑道:“劉少爺。小人想上茅房。”


    原來不是不耐煩,是憋不住了。


    這時候門外有聲音響起,古怪的腔調,陌生的語言,劉知易沒聽懂。


    方先生正在開藥方,頭也不抬,衝著外麵喊了幾聲,用的同樣是陌生的語言。


    經過十幾天的接觸,劉知易已經發現,這個方先生確實見識很廣,之前有些小看他了。從多話的師姐口裏套了不少情報,方先生年輕時候確實去過很多地方。往南翻過五嶺去過嶺南的邊郡,往北去過狄人的草原,往西去過戎人的山穀,大夏王朝的萬裏江山幾乎走遍了。師姐就是方先生從西戎山穀裏帶出來的。


    方先生衝外麵喊完,繼續低頭寫丹方,一旁準備抓藥的師姐,突然箭步竄了出去。


    劉知易有些好奇,放開病人:“好了,去茅廁吧。去隔壁上,別在這裏。”


    不允許病人在藥鋪後院上茅廁,不是他有潔癖,而是茅廁要他收拾。


    病人嗯了一聲,捂著肚子跑出去了。


    劉知易不急不慢的走出去,左右看了一眼,發現藥鋪東邊院牆邊,兩個大熱天穿著羊皮,頭發亂成一團,粘成一根根筷子粗細的辮子,身材十分魁梧的漢子正牽著兩匹馬在這裏。


    師姐正跟兩個魁梧漢子說著什麽,陌生語言,劉知易聽不懂。


    隻見師姐臉上時而露出激動神色,時而露出疑惑,最後還從脖子上拽出一個獸牙狀項鏈給他們看,陌生人搖著頭,師姐臉上露出失望,又說了幾句,頗為沮喪的轉身回藥鋪。


    “師姐,這些人是戎人?”


    大夏國西部,有連綿的高山,在高山穀地裏,居住著半耕半牧的西戎部落。


    師姐點了點頭。


    “你跟他們說什麽?”


    劉知易好奇問道。


    師姐道:“我跟他們打聽哪個部落丟了孩子。”


    劉知易幾乎能從她的口氣裏聽到哀傷,原來是在查自己的身世,其實何苦這樣問,直接問方先生不就好了。


    這兩父女相處挺奇怪的,方先生從小就沒避諱的告訴師姐是撿來的事實。要說方先生不重視這個女兒吧,就是因為從西戎山穀裏帶回來師姐,方先生結束了遊曆,在春風亭開了一家藥鋪,定居下來;要說重視吧,難道不該隱瞞她,至少在她成年前,不該讓她知道自己不是親生的。


    而且方先生給女兒起名字也很草率,因為是從戎人山穀裏帶回來的,直接就叫方戎女,顯得很沒有誠意。


    師姐走進藥鋪,方先生走出了藥鋪,直接走向幾個戎人,跟他們說了幾句,然後繞著他們牽來的馬轉了一圈,讓戎人拉著韁繩,掰開馬嘴看了幾眼,翻開馬眼皮看了下,然後反身踱回鋪子裏。


    先生還會看馬?獸醫的活兒也會幹?


    劉知易不由感歎一聲,看了兩個戎人一眼,跟著進了鋪子。


    戎人少見,但也不稀奇。春風亭是官道交匯處,通向西方和北方的必經之地,因此有一些北方草原和西域沙洲的戎狄人往來。每年總能見十幾波戎狄的,這兩個魁梧戎人,牽馬看病,也不知道這馬是他們趕來販賣的,還是他們的坐騎?


    回到鋪子裏,方先生又在伏案寫丹方,師姐在藥櫃前抓藥,兩父女全程無交流,空氣中充斥著一股奇怪的氣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這個異界需要革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狂人阿Q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狂人阿Q並收藏這個異界需要革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