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宮出手,打了鄭靖業一個措手不及,丟了於元濟對耀武軍的指揮權,還讓於元濟被迫回京變相禁閉,不由讓鄭黨恨得牙癢癢。鄭靖業本不欲與太子為敵的,名聲不好,也很不容易搞,沒事搞他幹什麽?但是現在明擺的太子看你不順眼,你不把他搞掉,難道等他登基了把你搞死?
太子怎麽就突然跟我扛上了呢?鄭靖業到底是鄭靖業,在書房枯坐了半天,終於想明白了,看看太子身邊都圍著些什麽人!有一半是跟自己有仇的,另一半跟自己沒仇的,那是新換上的,被頂替掉的那些都是已經被自己收拾了的。得,這基本上就是自己跟太子結仇了。跟太子和解?怎麽和解?皇帝允許?你丫一宰相沒事兒跟太子那麽粘乎,皇帝能樂意麽?再有,太子會接受麽?你打了他的臉,太子憑什麽接受?他隻要等到皇帝掛掉就可以了。
鄭靖業召集黨徒再次開會:“季師想要恢複舊製,做得如何了?”
光祿卿笑得賤兮兮的:“他老人家想要恢複舊製,自然是還在‘想’了。”對自己的幽默感很是自豪地笑。
戶部尚書樂道:“今年又打了一仗、又是聖人六旬萬壽,春天的時候還重修了翠微宮,光這幾樣就花費頗多。我又令他們把常平倉填滿。嘿嘿,哪有餘錢?”本來魏靜淵對爵位的調整目的之一就是為了解決財政壓力,再補回來財政肯定吃不消。
鄭l作為鄭靖業已出仕的長子,被父親推到中書舍人的位子上,大約相當於是皇帝的秘書,也得以參與會議,聽他們這樣說,心下不喜,默默聽著,並不發言。
鄭靖業屈指在案上彈了兩下:“誰知道東宮詹事,開國縣侯李伯安?”
“他怎麽了?”
“季師欲複舊製,我為人弟子,豈能不再看看舊家籍簿?不過是看到李伯安現報上來的嫡次子比他的嫡長子隻小了五個月而已。”鄭靖業就算是在捅人,臉上還是一派溫煦君子模樣。
“他混淆嫡庶!”鄭黨中的禦史來了精神,“這是欺君!”
這又要說到魏靜淵了,他老人家不但定了降級襲爵製,還嚴格了“無後除國”製度。即,你的爵位隻能傳給大老婆生的兒子,小老婆生的不行!大老婆沒生兒子,不好意思,爵位收回。如果你麵子足夠大,功勞足夠多,可以以宗族的孩子為嗣,降級襲爵,當然,嗣子也必須是嫡出,不然特權就統統收回,該繳稅的繳稅、實封也統統繳回。
光祿卿補上一句:“還寵妾滅妻!不對,是以妾為妻。必有一個是庶子,以庶充嫡,豈不是說庶子之母是正室?”越說越興奮了,管它是不是真的,先把李伯安搞臭再說。以妾為妻者,兩個都打八十板子,判兩年徒刑,妾打回原形。當然,你也可以不服刑,跟於家似的,拿錢來贖,或者,拿你的官職啊、爵位啊什麽的來抵。
鄭l大驚:“父親,李伯安東宮寵臣。眼下不可獲罪於東宮啊!”鄭l被打了一頓,又經過憶苦思甜教育,雖還老實,也不那麽天真了。這一回卻是必須諫一諫父親的。皇帝老了,太子正在壯年。
“那就看著東宮為小人環繞?”鄭靖業是果斷要跟東宮作對的,但是不能明說,誰也不能明說要幹掉太子,那樣鄭黨說不定就先要散掉一半。跟傅含章在東宮麵前爭寵?還是就這樣到東宮麵前乞憐?都是行不通的,必須背水一戰!還得速戰速決,皇帝上了年紀了,這事兒決不可拖過三、五年,如果五年之內還不能解決,那也否解決了,全家準備大逃亡吧。
鄭靖業分明是要把太子弄下台,還作出一副為太子好的樣子來,滿屋裏的人還都相信了他。鄭大奸相給他們洗腦:“使太子親君子遠小人,方可使國祚長久。太子親近君子,明德正心,方知我等忠誠。”
李伯安還確實做了不厚道的事兒,據說就這個私生活不檢點的家夥,把於明朗心肝寶貝的原未婚夫弄到京城來指點告狀的。
你做初一、我做十五,都是私生活問題,你這個還涉及到詐騙國家財產(爵位有俸祿運氣好的有實封。)、妨害執行公務(襲爵)呢。
鄭l默,他還是覺得有點兒不對勁,又說不出是哪裏不對來。
――――――――――――――――――――――――――――――――
整人也要看時候,比如說現在,臨近年關,各相關部門忙得一塌糊塗,你弄個什麽事兒上去,想混水摸水的成功的把握會大一點,想要認真辦事兒的,可能就要麻煩一點。是以鄭靖業哪怕想好了招,也沒有出手,反而準備過年去了。
這是一個大節日,各家互致年禮就能耗去一、兩個月的時間,過了正旦再要四處走親訪友,過了正月十月上元節,這才算是真正的閑了下來。有什麽事兒,到那時候再說,同時也是多觀察一點局勢,畢竟與太子叫板絕不是一件令人身心愉悅的事情,但凡還有一線餘地,誰也不會甘冒奇險。
如果放到別個人家裏,非得把全家人忙個半死,到了鄭家就簡單得多了――他家人口簡單。一沒有宗族、二沒有世交,不過四家姻親,再有就是季繁那裏非得走一走場麵。除此之外,就是尋常的官場問候,以鄭靖業今日之地位,需要致禮的地方並不多。
趙氏也出了月子,杜氏帶著三個兒媳婦忙這些綽綽有餘。往年是沒有鄭琰什麽事的,今年卻被鄭靖業要求:“你現在也學了女紅,也跟著你先生讀書,宣德坊那裏,不管你弄什麽,總要有一樣是你自己拿出手的東西才好。”
杜氏道:“她那一份子我早給她備下了,還是前兒大郎媳婦說給德興哥兒幾個備下了謝師的禮,倒提醒了我。”
“那不是一回事,這是正經拜了師的,就算是日後她嫁人生子,該敬的還是得敬。你備下的,是咱們家的禮數,阿琰自己得有誠意才行。也不必非要是貴重的東西,女紅要是做不來也不必送,反正要有一樣兒。”
鄭琰搖搖脖子:“我也不知道給先生什麽好,我隻會做小件兒的,就把屋裏的東西點了點,倒有幾塊好墨。”她坐在矮榻上,兩隻腳來回晃著,這是好早就想好了的,如果顧益純隻是單純長輩,她那點針線手藝送點小物件也不錯,但這個是老師。鄭琰想,還是送些雅致的禮物比較好。鄭靖業家的孩子要上學,巴結奉承的人不少,鄭琰生日,除了送珠寶綢緞玩器的,送筆墨紙硯的也不在少數,內有不少是名家製作的文房四寶。
鄭靖業說完正事,更加和藹了,摸著鄭琰的頭發道:“果然長大了。”對他閨女亂晃的兩條小短腿視而不見。
鄭琰一揚脖子:“那是,我都有誥命了,阿娘還讓我開始打理自己的東西呢,我都長大了。”杜氏與鄭靖業在子女教育問題上,別的不說,首先就是鍛煉他們自立能力。
杜氏不免嘲笑:“我看是她女紅不好,說起來阿瑜當年女紅也不怎麽樣,虧得咱們家現在不愁衣裳,要不你們倆可真要愁死我了。”
鄭靖業摸著胡須笑而不語,隻看著杜氏,杜氏臉上一紅,她的女紅也不咋地。要說做個衣服、打個補丁、縫個被子她都做得來,就是最不耐繡花,想也知道,一個女孩子支撐家業,要忙的事情一大堆,哪有功夫幹這些個?可憐鄭靖業兩人成親之後隻要是老婆做的衣服,總是半點文繡沒有,不知道的人還誇這位後起之秀“質樸、有古之君子風”。杜氏生鄭l那會兒坐月子,當時親媽和婆婆都在,她坐足了一個月,閑來無事,給鄭靖業的新衣服袖子上鑲了兩道邊兒,驚得鄭靖業差點兒絆著門檻兒摔出去。
鄭靖業看了老婆一眼,又看女兒:“你既是小財主了,你外甥、侄子那裏可要給壓歲錢的。”他就是這麽一逗女兒。
鄭琰道:“那是當然。”
杜氏有點兒驚訝地道:“怎麽沒聽你說起?”
“都說了還有什麽意思?”
鄭靖業樂道:“是我閨女。我再指點你一樣?”
“好啊。”
“聖人和貴妃待你不薄。”
“有~”往年她年紀小,一沒私房,二也不會做手工。自打過了七歲,她可以支配的資源多了很多。杜氏平民出身,根據自己打滾多年的經驗認為,女孩子賢良淑德都是次要的,首要是要會過日子。杜氏父親死得死,窮人孩子早當家,她對女兒的教育,不免帶上了自己經曆的痕跡。兼之鄭靖業並不提倡自家女孩子向世家的死板教育靠攏,他早看出來了,畫虎不成反類犬,不然也不會給鄭瑜議親的時候直接把人人眼熱的世家子弟劃到線外。
結果這一年鄭琰準備的年禮竟是人人有份。
鄭琰自有縣君的俸祿與三百戶食封,杜氏慢慢交給她來打理。雖不許兒孫有私產,對女兒總是優待的――她們得在娘家就學會持家,以防出嫁之後措手不及被婆家看不起。在杜氏看來,這是女兒的私房,出嫁也要帶走的,自己頂多從旁指點。不想這丫頭很有管家婆的天份,賬目記得清清爽爽。
年前半個月,杜氏還是不放心,讓鄭琰把準備的東西拿出來看一看。
侄子外甥人人得了個紅包,真正用紅綢製的紅包,一人十枚金錢,公平得很。這金錢也是鄭琰從宮中得來,宮裏常用金銀鑄成錢狀,市麵上並不流通,拿著拿箱底玩兒的。當然,如果你膽子大一點,融了也成,或者當成金子按重量來稱作內部交易也沒人管。
兄弟們都是筆硯一類的東西,不多不少,一人一套,嫂子們是幾樣香料。鄭瑜那裏除了香料還有衣料。
皇帝苗妃都不是缺東西的人,鄭琰一人送了一盆冬青給他們。
甚而至於,連身邊的人每人都有一百錢的壓歲錢。獨獨沒有鄭氏夫婦與顧益純的。
杜氏一指戳在女兒的額角上:“小狐狸。”
鄭琰吐吐舌頭。
――――――――――――――――――――――――――――――――――――――
“你就給朕這個?”皇帝其實是個隨和的老人,至少在鄭琰麵前是這樣,一般不太用太正式的稱呼,現在用了個書麵語,意在加強其態度。
鄭琰此時正在昭仁殿裏玩,逢年過節的,大臣、命婦們總要進貢一點東西,鄭琰有封號,但是年紀小,正式的那一份杜氏已經用她的名義給送上去了。現在這一份兒是她自己帶進來的。
就兩盆破花,不對,還不會開花,還小氣巴拉地一人隻給一盆。
鄭琰哼哼著:“這個多喜慶啊,經冬不雕,萬年長青的。”
皇帝就是逗她一玩兒,他老人家兒子閨女太多,多了就不稀罕了,苗妃喜歡鄭琰,他也見得多了,也喜歡這個長得可愛性格也討喜的小丫頭,當然,這丫頭還有個好爹,這就更讓皇帝對鄭琰高看一眼了。
苗妃打圓場:“成日裏看著珠寶珍玩,再看看這個,倒是也養眼。”
皇帝嗔一句:“你慣的她。”苗妃飛了一個媚眼給皇帝,皇帝自得地摸著胡子笑了,又說鄭琰:“好歹也給一對兒啊。”
“我是帶了兩盆來啊,要對兒自己對啊。”
不出意外,腦袋上挨了皇帝一爪子:“小丫頭哪裏學來的?你在家裏也這樣?鄭靖業也不管你?”
鄭琰搖搖頭:“哪兒能呢,我在家裏還亂晃呢,我爹逮不著我。前天他自己還下廚做飯呢。”
皇帝:“……哈?”怎麽可能?
“宰相宰相,不會做飯當什麽宰相啊?”鄭琰大逆不道地衝皇帝撇嘴。
皇帝:“……”一定是我打開的方式不對!
鄭靖業確實下廚做飯了,驚掉了三個兒媳婦的眼珠子。鄭靖業幼時家貧,他媽何氏當然是不肯讓兒子做家務的,可一旦何氏病了,鄭靖業隻有自己頂上。人說一事通、百事通,他老人家不但出得了廳堂還入得了廚房,據說做的飯菜挺好吃。杜氏坐月子的時候享用過幾回燉肉,過年的時候說漏了嘴。
鄭琰非常想觀摩一下,也沒有讓當朝宰相當廚子的道理。
今年恰有了借口,鄭琰送他爹的新禮物讓她爹倍兒有麵子,鄭靖業一時不察失了口:“不錯不錯,你想要什麽啊?”
“您給燉回肉唄。養家糊口養家糊口,糊糊女兒的口嘛!阿娘總念叨,不好意思說呢。”
腦袋上被杜氏敲了兩個大包為代價,鄭琰終於吃到了鄭靖業燉的肉。
香!非常香!
鄭靖業一麵擦手,一麵笑罵:“你倒鬼靈精,一樣的東西,怎麽你先生不用燉肉我倒要給你做飯了?”
“他又不是我爹。”
鄭靖業心情好,沒跟她計較。吃完了飯,到了書房,看著那架小屏風直樂。
據說海內有名的書法家,鄭靖業排名第一的,顧益純也算是榜上有名,還有一個就是那個李俊,三人都是季繁門下,但是作為老師的季繁,書法卻不如三個學生。
鄭靖業的楷書,顧益純的行書,李俊的草書,都是大家爭相收藏的。
對於鄭琰來說,前兩樣作品非常之易得,鄭靖業的書房基本上對她不設防,他老人家還常抱著她到書房玩,有時候見客還帶著她。顧益純就是她老師,教她讀書寫字的人。
前麵說了,鄭琰的針線活不咋地,隻會繡簡單的圖案和做小件東西,但是,她有作弊器。丫是穿越來的,紅樓夢裏的慧紋是個很好的創意。名人書畫太複雜,繡不來,如果單是字的話,還是可以試一試的。
上手坑了她爹和她先生兩首詩作,依樣畫葫蘆地在白絹上描出形狀來。這對她來說不難,她的字,就是承自這兩位,描起來也有數。然後就是隻管用黑線順著筆意往裏麵填。一樣地繡了兩件屏風,都是兩頁合扇的擺設屏風,每頁兩尺高、尺半寬,一頁是鄭靖業的楷書、一頁是顧益純的行書。
極其雅致!鄭靖業把這屏風擺到書房,連政敵來了都要讚一讚這屏風真雅致、做得有創意,鄭靖業一高興,燉肉就燉肉吧。
顧益純也把屏風擺到書房,閑時賞玩而已。顧鼐沾了他叔祖的光,近距離觀摩了鄭靖業的楷書,心道,鄭靖業精明一世,可惜孫子器量不如乃祖。又想鄭琰,可惜出身不好,若是生在世家,有這樣的鍾靈毓秀,不定是什麽樣的美事呢。看一回,歎一回。
兩位男士還各得了雙厚襪子,尺寸也合適,很適合在顧益純的住處穿。顧益純的住處古風頗重,進屋就是穿著襪子踩地。
給她親娘的就更凶殘了,丫頭親自做了胭脂給她娘用,反正杜氏出門兒有人誇她氣色好,她就說是閨女給做的胭脂的功勞。
倒是想得周到。
――――――――――――――――――――――――――――――――――――――
“丫頭就是拿這個換了燉肉?”皇帝眼前擺著架屏風,正是鄭靖業得到的新年禮物,此時鄭靖業用防賊一樣的眼神看著皇帝,皇帝也不計較,“我就是看看,又不搶你的。”
鄭靖業不客氣地道:“那就好。”
皇帝想翻白眼:“拿一頓肉換來的,你可得好好護好了。”
鄭靖業沒有把屏風藏著掖著,皇帝很自然就知道了這件事情,自認是一位藝術愛好者的皇帝表示想要看看這門新工藝,順便把鄭琰拎來說話,不排除當麵侵犯人家的知識產權,問明了工藝流程下令皇家作坊去仿製的可能。屏風帶來了,小女孩的手筆,繡工不見得有多精妙,勝在創意,還勝在底稿是兩位書法大家寫的。
這樣的東西,皇帝還真是不怎麽稀罕要的,架不住鄭靖業看他就像看土匪,皇帝壓下欲出口的讚揚,忍不住嗆聲了。
鄭靖業淡定地道:“做人家父親的,給女兒燉鍋肉吃有什麽。”
皇帝驚愕,旋即道:“也就是你這般養孩子,”看向鄭琰,“你要記得你父親的好,不要總想著吃!”這又說起鄭琰的宰相論來了。
“有什麽錯兒啊?”鄭琰衝皇帝翻白眼,“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宰相嘛,不就是天下的廚子?”揮蒼蠅似的衝皇帝擺手。
皇帝很驚詫,看看鄭琰又看看鄭靖業,大笑出聲:“卿家教得好。”
鄭靖業連說慚愧,皇帝對鄭琰道:“看也看過了,做得很不錯,貴妃很想你,去昭仁殿玩吧。”
鄭靖業的目光一直盯著女兒邁出門檻兒沒跌倒才收回來:“陛下見笑了。”
“做父母的,總是怕孩子吃虧嘛。”皇帝理解。
鄭靖業心有戚戚焉地點頭:“就怕他們學壞了,真是愁人。”
“可不是!擇師友、選幕僚……”皇帝開始吐槽。他老人家兒女成群,每個人都要配一套班子,還不能弄些“小人”去教壞皇子皇女。好容易選完了,誰知道上崗之後還有不稱職的,再調換。皇帝年輕的時候想孩子想得要死,年老了兒女多得他想發瘋。
鄭靖業微笑著安慰皇帝:“諸位殿下本性純良,不會讓您擔心的。”
也許是氣氛太美好,也許是鄭靖業的語氣太溫情,皇帝吐槽的欲望越來越強烈了。鄭靖業也說著自己的煩心事,比如鄭l太方直,腦筋不轉彎,比如鄭琬、鄭瑞有點兒紈絝習性不像苦孩子出身,比如鄭琰不按牌理出牌讓人頭疼。
不看談話地點――大正宮偏,你會以為這是在開家長會。鄭靖業還在擔心:“大郎耿直,五郎性子散漫,臣真怕百年之後做兄長的管他太嚴,兩人拌嘴。”
當過了幾天,衙門上班了,朝會重開了,禦史上書彈劾李伯安的時候,皇帝還沒從子女教育問題上回過神來。禦史的上書寫得極巧妙,首先,肯定太子是好的,其次,擔心有小人對太子造成不良影響。然後就是說出了李伯安的事情。
國家對爵位的管理是嚴格的,至少在登記方麵是這樣的。不過也沒人閑到天天研究人家的爵位傳承,更多的人愛研究的是世家的家譜,這被稱為“譜學”。既沒人研究爵位登記表,李伯安的事情還真沒幾個人能看出來。
不幸遇到鄭靖業。據他觀察,整個過年期間,太子殿下對某些人禮遇有加,對他卻是不冷不熱,心裏就有了數。咬咬牙,幹吧!
先是引得皇帝擔心他的兒子,更擔心死後太子受了不良影響對兄弟們不好。然後安排禦史彈劾其不分嫡立庶,接著,光祿卿後知後覺地叫了起來:“不止這樣,這還是欺君。”涉及爵位承襲問題。
李伯安如果沒嫡子,也該過繼其弟的嫡子為嗣,這又涉及到欺騙祖宗、刻薄弟弟。
李伯安登台很正常,官沒了,親生兒子的世子位也沒了,皇帝橫插一杠子,親自過問了過繼事宜。太子又折一條臂膀。
――――――――――――――――――――――――――――――――――――――
鄭□□黨對此很是慶幸。
然而,讓鄭靖業萬萬想不到的是,季繁卻以此為突破口,請求恢複舊製。究其原因,不過是因為爵位的承襲越來越困難,讓人不得不鋌而走險。好好的一個家族,因為沒有嫡子,祖宗拚命換回來的爵位就收回了,一大家子就少了一份俸祿,實在對不起這些有功之臣。
太子怎麽就突然跟我扛上了呢?鄭靖業到底是鄭靖業,在書房枯坐了半天,終於想明白了,看看太子身邊都圍著些什麽人!有一半是跟自己有仇的,另一半跟自己沒仇的,那是新換上的,被頂替掉的那些都是已經被自己收拾了的。得,這基本上就是自己跟太子結仇了。跟太子和解?怎麽和解?皇帝允許?你丫一宰相沒事兒跟太子那麽粘乎,皇帝能樂意麽?再有,太子會接受麽?你打了他的臉,太子憑什麽接受?他隻要等到皇帝掛掉就可以了。
鄭靖業召集黨徒再次開會:“季師想要恢複舊製,做得如何了?”
光祿卿笑得賤兮兮的:“他老人家想要恢複舊製,自然是還在‘想’了。”對自己的幽默感很是自豪地笑。
戶部尚書樂道:“今年又打了一仗、又是聖人六旬萬壽,春天的時候還重修了翠微宮,光這幾樣就花費頗多。我又令他們把常平倉填滿。嘿嘿,哪有餘錢?”本來魏靜淵對爵位的調整目的之一就是為了解決財政壓力,再補回來財政肯定吃不消。
鄭l作為鄭靖業已出仕的長子,被父親推到中書舍人的位子上,大約相當於是皇帝的秘書,也得以參與會議,聽他們這樣說,心下不喜,默默聽著,並不發言。
鄭靖業屈指在案上彈了兩下:“誰知道東宮詹事,開國縣侯李伯安?”
“他怎麽了?”
“季師欲複舊製,我為人弟子,豈能不再看看舊家籍簿?不過是看到李伯安現報上來的嫡次子比他的嫡長子隻小了五個月而已。”鄭靖業就算是在捅人,臉上還是一派溫煦君子模樣。
“他混淆嫡庶!”鄭黨中的禦史來了精神,“這是欺君!”
這又要說到魏靜淵了,他老人家不但定了降級襲爵製,還嚴格了“無後除國”製度。即,你的爵位隻能傳給大老婆生的兒子,小老婆生的不行!大老婆沒生兒子,不好意思,爵位收回。如果你麵子足夠大,功勞足夠多,可以以宗族的孩子為嗣,降級襲爵,當然,嗣子也必須是嫡出,不然特權就統統收回,該繳稅的繳稅、實封也統統繳回。
光祿卿補上一句:“還寵妾滅妻!不對,是以妾為妻。必有一個是庶子,以庶充嫡,豈不是說庶子之母是正室?”越說越興奮了,管它是不是真的,先把李伯安搞臭再說。以妾為妻者,兩個都打八十板子,判兩年徒刑,妾打回原形。當然,你也可以不服刑,跟於家似的,拿錢來贖,或者,拿你的官職啊、爵位啊什麽的來抵。
鄭l大驚:“父親,李伯安東宮寵臣。眼下不可獲罪於東宮啊!”鄭l被打了一頓,又經過憶苦思甜教育,雖還老實,也不那麽天真了。這一回卻是必須諫一諫父親的。皇帝老了,太子正在壯年。
“那就看著東宮為小人環繞?”鄭靖業是果斷要跟東宮作對的,但是不能明說,誰也不能明說要幹掉太子,那樣鄭黨說不定就先要散掉一半。跟傅含章在東宮麵前爭寵?還是就這樣到東宮麵前乞憐?都是行不通的,必須背水一戰!還得速戰速決,皇帝上了年紀了,這事兒決不可拖過三、五年,如果五年之內還不能解決,那也否解決了,全家準備大逃亡吧。
鄭靖業分明是要把太子弄下台,還作出一副為太子好的樣子來,滿屋裏的人還都相信了他。鄭大奸相給他們洗腦:“使太子親君子遠小人,方可使國祚長久。太子親近君子,明德正心,方知我等忠誠。”
李伯安還確實做了不厚道的事兒,據說就這個私生活不檢點的家夥,把於明朗心肝寶貝的原未婚夫弄到京城來指點告狀的。
你做初一、我做十五,都是私生活問題,你這個還涉及到詐騙國家財產(爵位有俸祿運氣好的有實封。)、妨害執行公務(襲爵)呢。
鄭l默,他還是覺得有點兒不對勁,又說不出是哪裏不對來。
――――――――――――――――――――――――――――――――
整人也要看時候,比如說現在,臨近年關,各相關部門忙得一塌糊塗,你弄個什麽事兒上去,想混水摸水的成功的把握會大一點,想要認真辦事兒的,可能就要麻煩一點。是以鄭靖業哪怕想好了招,也沒有出手,反而準備過年去了。
這是一個大節日,各家互致年禮就能耗去一、兩個月的時間,過了正旦再要四處走親訪友,過了正月十月上元節,這才算是真正的閑了下來。有什麽事兒,到那時候再說,同時也是多觀察一點局勢,畢竟與太子叫板絕不是一件令人身心愉悅的事情,但凡還有一線餘地,誰也不會甘冒奇險。
如果放到別個人家裏,非得把全家人忙個半死,到了鄭家就簡單得多了――他家人口簡單。一沒有宗族、二沒有世交,不過四家姻親,再有就是季繁那裏非得走一走場麵。除此之外,就是尋常的官場問候,以鄭靖業今日之地位,需要致禮的地方並不多。
趙氏也出了月子,杜氏帶著三個兒媳婦忙這些綽綽有餘。往年是沒有鄭琰什麽事的,今年卻被鄭靖業要求:“你現在也學了女紅,也跟著你先生讀書,宣德坊那裏,不管你弄什麽,總要有一樣是你自己拿出手的東西才好。”
杜氏道:“她那一份子我早給她備下了,還是前兒大郎媳婦說給德興哥兒幾個備下了謝師的禮,倒提醒了我。”
“那不是一回事,這是正經拜了師的,就算是日後她嫁人生子,該敬的還是得敬。你備下的,是咱們家的禮數,阿琰自己得有誠意才行。也不必非要是貴重的東西,女紅要是做不來也不必送,反正要有一樣兒。”
鄭琰搖搖脖子:“我也不知道給先生什麽好,我隻會做小件兒的,就把屋裏的東西點了點,倒有幾塊好墨。”她坐在矮榻上,兩隻腳來回晃著,這是好早就想好了的,如果顧益純隻是單純長輩,她那點針線手藝送點小物件也不錯,但這個是老師。鄭琰想,還是送些雅致的禮物比較好。鄭靖業家的孩子要上學,巴結奉承的人不少,鄭琰生日,除了送珠寶綢緞玩器的,送筆墨紙硯的也不在少數,內有不少是名家製作的文房四寶。
鄭靖業說完正事,更加和藹了,摸著鄭琰的頭發道:“果然長大了。”對他閨女亂晃的兩條小短腿視而不見。
鄭琰一揚脖子:“那是,我都有誥命了,阿娘還讓我開始打理自己的東西呢,我都長大了。”杜氏與鄭靖業在子女教育問題上,別的不說,首先就是鍛煉他們自立能力。
杜氏不免嘲笑:“我看是她女紅不好,說起來阿瑜當年女紅也不怎麽樣,虧得咱們家現在不愁衣裳,要不你們倆可真要愁死我了。”
鄭靖業摸著胡須笑而不語,隻看著杜氏,杜氏臉上一紅,她的女紅也不咋地。要說做個衣服、打個補丁、縫個被子她都做得來,就是最不耐繡花,想也知道,一個女孩子支撐家業,要忙的事情一大堆,哪有功夫幹這些個?可憐鄭靖業兩人成親之後隻要是老婆做的衣服,總是半點文繡沒有,不知道的人還誇這位後起之秀“質樸、有古之君子風”。杜氏生鄭l那會兒坐月子,當時親媽和婆婆都在,她坐足了一個月,閑來無事,給鄭靖業的新衣服袖子上鑲了兩道邊兒,驚得鄭靖業差點兒絆著門檻兒摔出去。
鄭靖業看了老婆一眼,又看女兒:“你既是小財主了,你外甥、侄子那裏可要給壓歲錢的。”他就是這麽一逗女兒。
鄭琰道:“那是當然。”
杜氏有點兒驚訝地道:“怎麽沒聽你說起?”
“都說了還有什麽意思?”
鄭靖業樂道:“是我閨女。我再指點你一樣?”
“好啊。”
“聖人和貴妃待你不薄。”
“有~”往年她年紀小,一沒私房,二也不會做手工。自打過了七歲,她可以支配的資源多了很多。杜氏平民出身,根據自己打滾多年的經驗認為,女孩子賢良淑德都是次要的,首要是要會過日子。杜氏父親死得死,窮人孩子早當家,她對女兒的教育,不免帶上了自己經曆的痕跡。兼之鄭靖業並不提倡自家女孩子向世家的死板教育靠攏,他早看出來了,畫虎不成反類犬,不然也不會給鄭瑜議親的時候直接把人人眼熱的世家子弟劃到線外。
結果這一年鄭琰準備的年禮竟是人人有份。
鄭琰自有縣君的俸祿與三百戶食封,杜氏慢慢交給她來打理。雖不許兒孫有私產,對女兒總是優待的――她們得在娘家就學會持家,以防出嫁之後措手不及被婆家看不起。在杜氏看來,這是女兒的私房,出嫁也要帶走的,自己頂多從旁指點。不想這丫頭很有管家婆的天份,賬目記得清清爽爽。
年前半個月,杜氏還是不放心,讓鄭琰把準備的東西拿出來看一看。
侄子外甥人人得了個紅包,真正用紅綢製的紅包,一人十枚金錢,公平得很。這金錢也是鄭琰從宮中得來,宮裏常用金銀鑄成錢狀,市麵上並不流通,拿著拿箱底玩兒的。當然,如果你膽子大一點,融了也成,或者當成金子按重量來稱作內部交易也沒人管。
兄弟們都是筆硯一類的東西,不多不少,一人一套,嫂子們是幾樣香料。鄭瑜那裏除了香料還有衣料。
皇帝苗妃都不是缺東西的人,鄭琰一人送了一盆冬青給他們。
甚而至於,連身邊的人每人都有一百錢的壓歲錢。獨獨沒有鄭氏夫婦與顧益純的。
杜氏一指戳在女兒的額角上:“小狐狸。”
鄭琰吐吐舌頭。
――――――――――――――――――――――――――――――――――――――
“你就給朕這個?”皇帝其實是個隨和的老人,至少在鄭琰麵前是這樣,一般不太用太正式的稱呼,現在用了個書麵語,意在加強其態度。
鄭琰此時正在昭仁殿裏玩,逢年過節的,大臣、命婦們總要進貢一點東西,鄭琰有封號,但是年紀小,正式的那一份杜氏已經用她的名義給送上去了。現在這一份兒是她自己帶進來的。
就兩盆破花,不對,還不會開花,還小氣巴拉地一人隻給一盆。
鄭琰哼哼著:“這個多喜慶啊,經冬不雕,萬年長青的。”
皇帝就是逗她一玩兒,他老人家兒子閨女太多,多了就不稀罕了,苗妃喜歡鄭琰,他也見得多了,也喜歡這個長得可愛性格也討喜的小丫頭,當然,這丫頭還有個好爹,這就更讓皇帝對鄭琰高看一眼了。
苗妃打圓場:“成日裏看著珠寶珍玩,再看看這個,倒是也養眼。”
皇帝嗔一句:“你慣的她。”苗妃飛了一個媚眼給皇帝,皇帝自得地摸著胡子笑了,又說鄭琰:“好歹也給一對兒啊。”
“我是帶了兩盆來啊,要對兒自己對啊。”
不出意外,腦袋上挨了皇帝一爪子:“小丫頭哪裏學來的?你在家裏也這樣?鄭靖業也不管你?”
鄭琰搖搖頭:“哪兒能呢,我在家裏還亂晃呢,我爹逮不著我。前天他自己還下廚做飯呢。”
皇帝:“……哈?”怎麽可能?
“宰相宰相,不會做飯當什麽宰相啊?”鄭琰大逆不道地衝皇帝撇嘴。
皇帝:“……”一定是我打開的方式不對!
鄭靖業確實下廚做飯了,驚掉了三個兒媳婦的眼珠子。鄭靖業幼時家貧,他媽何氏當然是不肯讓兒子做家務的,可一旦何氏病了,鄭靖業隻有自己頂上。人說一事通、百事通,他老人家不但出得了廳堂還入得了廚房,據說做的飯菜挺好吃。杜氏坐月子的時候享用過幾回燉肉,過年的時候說漏了嘴。
鄭琰非常想觀摩一下,也沒有讓當朝宰相當廚子的道理。
今年恰有了借口,鄭琰送他爹的新禮物讓她爹倍兒有麵子,鄭靖業一時不察失了口:“不錯不錯,你想要什麽啊?”
“您給燉回肉唄。養家糊口養家糊口,糊糊女兒的口嘛!阿娘總念叨,不好意思說呢。”
腦袋上被杜氏敲了兩個大包為代價,鄭琰終於吃到了鄭靖業燉的肉。
香!非常香!
鄭靖業一麵擦手,一麵笑罵:“你倒鬼靈精,一樣的東西,怎麽你先生不用燉肉我倒要給你做飯了?”
“他又不是我爹。”
鄭靖業心情好,沒跟她計較。吃完了飯,到了書房,看著那架小屏風直樂。
據說海內有名的書法家,鄭靖業排名第一的,顧益純也算是榜上有名,還有一個就是那個李俊,三人都是季繁門下,但是作為老師的季繁,書法卻不如三個學生。
鄭靖業的楷書,顧益純的行書,李俊的草書,都是大家爭相收藏的。
對於鄭琰來說,前兩樣作品非常之易得,鄭靖業的書房基本上對她不設防,他老人家還常抱著她到書房玩,有時候見客還帶著她。顧益純就是她老師,教她讀書寫字的人。
前麵說了,鄭琰的針線活不咋地,隻會繡簡單的圖案和做小件東西,但是,她有作弊器。丫是穿越來的,紅樓夢裏的慧紋是個很好的創意。名人書畫太複雜,繡不來,如果單是字的話,還是可以試一試的。
上手坑了她爹和她先生兩首詩作,依樣畫葫蘆地在白絹上描出形狀來。這對她來說不難,她的字,就是承自這兩位,描起來也有數。然後就是隻管用黑線順著筆意往裏麵填。一樣地繡了兩件屏風,都是兩頁合扇的擺設屏風,每頁兩尺高、尺半寬,一頁是鄭靖業的楷書、一頁是顧益純的行書。
極其雅致!鄭靖業把這屏風擺到書房,連政敵來了都要讚一讚這屏風真雅致、做得有創意,鄭靖業一高興,燉肉就燉肉吧。
顧益純也把屏風擺到書房,閑時賞玩而已。顧鼐沾了他叔祖的光,近距離觀摩了鄭靖業的楷書,心道,鄭靖業精明一世,可惜孫子器量不如乃祖。又想鄭琰,可惜出身不好,若是生在世家,有這樣的鍾靈毓秀,不定是什麽樣的美事呢。看一回,歎一回。
兩位男士還各得了雙厚襪子,尺寸也合適,很適合在顧益純的住處穿。顧益純的住處古風頗重,進屋就是穿著襪子踩地。
給她親娘的就更凶殘了,丫頭親自做了胭脂給她娘用,反正杜氏出門兒有人誇她氣色好,她就說是閨女給做的胭脂的功勞。
倒是想得周到。
――――――――――――――――――――――――――――――――――――――
“丫頭就是拿這個換了燉肉?”皇帝眼前擺著架屏風,正是鄭靖業得到的新年禮物,此時鄭靖業用防賊一樣的眼神看著皇帝,皇帝也不計較,“我就是看看,又不搶你的。”
鄭靖業不客氣地道:“那就好。”
皇帝想翻白眼:“拿一頓肉換來的,你可得好好護好了。”
鄭靖業沒有把屏風藏著掖著,皇帝很自然就知道了這件事情,自認是一位藝術愛好者的皇帝表示想要看看這門新工藝,順便把鄭琰拎來說話,不排除當麵侵犯人家的知識產權,問明了工藝流程下令皇家作坊去仿製的可能。屏風帶來了,小女孩的手筆,繡工不見得有多精妙,勝在創意,還勝在底稿是兩位書法大家寫的。
這樣的東西,皇帝還真是不怎麽稀罕要的,架不住鄭靖業看他就像看土匪,皇帝壓下欲出口的讚揚,忍不住嗆聲了。
鄭靖業淡定地道:“做人家父親的,給女兒燉鍋肉吃有什麽。”
皇帝驚愕,旋即道:“也就是你這般養孩子,”看向鄭琰,“你要記得你父親的好,不要總想著吃!”這又說起鄭琰的宰相論來了。
“有什麽錯兒啊?”鄭琰衝皇帝翻白眼,“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宰相嘛,不就是天下的廚子?”揮蒼蠅似的衝皇帝擺手。
皇帝很驚詫,看看鄭琰又看看鄭靖業,大笑出聲:“卿家教得好。”
鄭靖業連說慚愧,皇帝對鄭琰道:“看也看過了,做得很不錯,貴妃很想你,去昭仁殿玩吧。”
鄭靖業的目光一直盯著女兒邁出門檻兒沒跌倒才收回來:“陛下見笑了。”
“做父母的,總是怕孩子吃虧嘛。”皇帝理解。
鄭靖業心有戚戚焉地點頭:“就怕他們學壞了,真是愁人。”
“可不是!擇師友、選幕僚……”皇帝開始吐槽。他老人家兒女成群,每個人都要配一套班子,還不能弄些“小人”去教壞皇子皇女。好容易選完了,誰知道上崗之後還有不稱職的,再調換。皇帝年輕的時候想孩子想得要死,年老了兒女多得他想發瘋。
鄭靖業微笑著安慰皇帝:“諸位殿下本性純良,不會讓您擔心的。”
也許是氣氛太美好,也許是鄭靖業的語氣太溫情,皇帝吐槽的欲望越來越強烈了。鄭靖業也說著自己的煩心事,比如鄭l太方直,腦筋不轉彎,比如鄭琬、鄭瑞有點兒紈絝習性不像苦孩子出身,比如鄭琰不按牌理出牌讓人頭疼。
不看談話地點――大正宮偏,你會以為這是在開家長會。鄭靖業還在擔心:“大郎耿直,五郎性子散漫,臣真怕百年之後做兄長的管他太嚴,兩人拌嘴。”
當過了幾天,衙門上班了,朝會重開了,禦史上書彈劾李伯安的時候,皇帝還沒從子女教育問題上回過神來。禦史的上書寫得極巧妙,首先,肯定太子是好的,其次,擔心有小人對太子造成不良影響。然後就是說出了李伯安的事情。
國家對爵位的管理是嚴格的,至少在登記方麵是這樣的。不過也沒人閑到天天研究人家的爵位傳承,更多的人愛研究的是世家的家譜,這被稱為“譜學”。既沒人研究爵位登記表,李伯安的事情還真沒幾個人能看出來。
不幸遇到鄭靖業。據他觀察,整個過年期間,太子殿下對某些人禮遇有加,對他卻是不冷不熱,心裏就有了數。咬咬牙,幹吧!
先是引得皇帝擔心他的兒子,更擔心死後太子受了不良影響對兄弟們不好。然後安排禦史彈劾其不分嫡立庶,接著,光祿卿後知後覺地叫了起來:“不止這樣,這還是欺君。”涉及爵位承襲問題。
李伯安如果沒嫡子,也該過繼其弟的嫡子為嗣,這又涉及到欺騙祖宗、刻薄弟弟。
李伯安登台很正常,官沒了,親生兒子的世子位也沒了,皇帝橫插一杠子,親自過問了過繼事宜。太子又折一條臂膀。
――――――――――――――――――――――――――――――――――――――
鄭□□黨對此很是慶幸。
然而,讓鄭靖業萬萬想不到的是,季繁卻以此為突破口,請求恢複舊製。究其原因,不過是因為爵位的承襲越來越困難,讓人不得不鋌而走險。好好的一個家族,因為沒有嫡子,祖宗拚命換回來的爵位就收回了,一大家子就少了一份俸祿,實在對不起這些有功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