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怕有不少人都還記得,小學時代的應用文訓練裏總有練習寫電報的內容。老師先給出一件事,然後要求大家擬定電文,誰能用最少的字數把事情說的最清楚,就能得一朵小紅花,讓鄰桌女生多看自己一眼。我那時候好奇,問老師為啥作文都是字越多越好,電報卻是字越少越好。老師回答說因為電報比較貴,所以要省錢。我生性不求甚解,沒繼續問下去為啥電報會那麽貴。


    電報最大的特點,就是惜墨如金。電文和其他文體截然不同,講究言簡意賅,能一個字說清楚的絕不用兩個字。沒辦法,貴啊。一直到電報行將消亡的時候,它的費用在郵政手段裏還是屬於比較高昂的。


    我記得李敖曾經講過一個故事:1948年的時候,中國海軍在南海抓了一個大海龜,各大報紙都把這當奇聞異事來報道。但其他報紙都說抓到的是玳瑁,唯獨《世界日報》駐上海記者說是烏龜。當時的主編成舍我大怒,發去電報責問,全文僅十個字:"人皆玳瑁,我獨烏龜,何也?"其對字數的計較,可見一斑。


    甚至在新文化運動時爭論文言文與白話文優劣時,電報還屢屢現身而出當裁判。黃侃就拿電報舉過例子,說如以白話文來寫:"爸爸死了,快點回來呀。"實在囉嗦,若用文言文寫,隻須四字:"父亡速歸。"可見文言可適合於新時代生活。


    另外一個傳說是關於胡適的。有一回他在北大給人講課,免不了頌揚白話文幾句,有學生起立質疑。於是胡適說前兩天有人邀請他去作行政院秘書,被他推辭。他讓學生以此事為例,讓他們以文言文擬一封推辭電報。其中一封用字最少的文言電報是“才學疏淺,恐難勝任,不堪從命”,胡適大筆一揮,用白話文隻寫了五個字:“幹不了,謝謝。”


    這兩個故事都有偏頗之處,故意把反對的文體寫的很長,把支持的文體寫的很短,權當趣事則罷。(.mianhuatang.info棉花糖小說網)但這也反證電報費用之貴,已經使人對字數錙銖必爭的地步。


    前麵說過了,電報講究的是惜墨如金,所有人都挖空心思想用最少的文字表達最多的信息。


    可是凡事總有例外,有一種電報,非但不考慮節約字數,反而要求極盡鋪排之能事,廢話濤濤,洋洋千言乃至萬言。這種電報,叫做“通電”。


    熟悉民國的人都知道,“通電”在民國史上出現得極為頻繁,深深地滲透到那一段曆史的腠理中去,治史者無論如何也是繞不開的--乃至於有人說“不讀通電,則民國無史矣。”民國人對通電的摯愛無以倫比,上台要通電、下野要通電、嘉獎要通電、譴責要通電、討伐要通電,和談要通電,甚至大學老師被政府欠了薪水也要通電……


    通電的特點是速度快,範圍廣,實際上屬於“公開信”的一種,它是某個政黨、團體或者個人為了公開表達自己的主張而使用的通訊手段。民國時代沒有電視,無線電台也剛剛起步,新聞報紙傳播範圍有限,速度又慢,唯有通電才是能夠把自己的主張傳遍全國的最快方式,搶占輿論陣地和道德製高點,是以大受政客歡迎,簡直就是“他們天生的助手”。而通電的另外一大特點與普通電報截然相反,一字記之曰長,篇幅越長越好,詞藻越華麗越好,用典越雅越好,講究懸河千裏一瀉汪洋的氣勢。


    7月1日傍晚,京師的複辟通電發出僅僅過了不到半個時辰,另一封由直隸省陸軍第三混成旅旅長唐之道領銜的反複辟通電從距京城不過百裏的延慶縣城發出。


    這封由政宣處處長於立夫草擬的《討清逆張勳檄文》洋洋灑灑數千字,前半部分曆數了張勳民國以來的種種罪行:天降鞠凶,國生奇變。逆賊張勳,以凶狡之資,乘時盜柄,竟有本月一日之事,顛覆國命,震擾京師,天宇晦霾,神人同憤。該逆出身灶養,行穢性頑,便佞希榮,漸躋顯位。自入民國,阻兵要津,顯抗國定之服章,焚索法外之餉糈,軍焰凶橫,行旅裹足,誅求無饜,私橐充盈,凡茲稔惡,天下共聞,值時多艱,久稽顯戮。清末抗拒共和,民一禍亂濟兗,民二屠戮金陵,民三搜刮徐海……,


    下半部分無不留情的指出滿清朝廷數百年對漢人對華夏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指出這次複辟的根源就是盤踞在皇宮裏的滿清小朝廷……,此次討伐張勳不僅要打到張勳及其辮子軍,還要掃除蟻穴將滿清小朝廷逐出京城。


    此電一出立刻震驚南北,孫中山在廣州看到此電隻說了四個字“大快人心”,更多的人在議論這個唐之道與直隸省第三混成旅是何許人也、何許部隊?


    就連一向與唐旅長關係相當不錯的田中玉接到通電之後也是一臉愕然,此時他正和都統府的一幫子手下商討對策,看完唐旅長的電報無奈的歎息道:“唐若水太性急了,太性急了,如此大事何不等等再表態!”


    位於直隸省府的朱家寶接到唐旅長的通電後欣喜若狂的對楊佳吉說道:“天作孽尤可為,人作孽不可活啊!”兩個多月來他一直尋機整治唐旅長,可一時間也找不到合適的借口,隻好多次企圖克扣該協的餉。


    在天津府邸裏與眾位心腹商討對策的前內閣總理段祺瑞對這個唐之道也頗感興趣,饒有興致的問起身邊的人來。


    “這個唐若水果然是人才,不過一年時間就從一個代理團長做到混成旅旅長。”小徐對自己無意中載下去的一顆小苗長成大樹頗為得意。


    “一個混成旅還是單薄點,不過從西北麵壓下來也可以分散一下辮子軍的注意力。”段祺瑞點了點頭說道。


    “隻可惜離京師有點遠,再加上一個旅的部隊分散駐紮在口北十餘縣從集結到出發至少要三四天。”傅良佐惋惜的說道。


    “又錚、清節,你二人分別去聯絡駐紮馬廠的李長泰部和朱家寶、楊以德,盡快將討逆軍的架子搭起來,否則名不正言不順無法號召各路人馬。”段祺瑞想了想說道。


    而在紫禁城裏等著各方大小軍閥擁護通電的張勳等了整整一天竟然等來這一封不知道是何許人署名的電報,氣的直跺腳。


    “這個什麽直隸第三混成旅是什麽東西?”張勳勃然大怒的對身邊的謀士們喝道:“還有那個叫唐、唐什麽來著的?”


    “唐之道!”潘博趕忙在一旁補充道。


    “那個唐之道又是什麽玩意,敢出來反對我張大帥!”張勳紅著眼睛說道。


    “大帥何必跟這些小人較真呢,那些大佬們不是沒有反對我們嘛!”潘博趕忙勸慰道:“等大勢一定再慢慢收拾這些屑小!”


    “這個唐之道可不是簡單的角色,據傳是小徐的心腹之人!”萬繩栻嚴肅的說道:“他的那個混成旅就駐紮在口北宣化城,三五天就可以開到北苑。”作為張勳的參謀長萬繩栻同時也負責定武軍的情報部門,因此還能說出一二來。


    “小徐?連老段到現在還沒表示反對,再說老段都是過期的貨了,一個手無寸鐵小徐算什麽東西!”張勳恨恨的說道,他早就看不慣小徐的嘴臉。


    “哼!這小子口氣還不小,還要掃除蟻穴。”定武軍左路統領劉東恒憤憤的說道:“大帥,給我兩千人馬我幫您滅了他!”


    “劉統領說的對,我們定武軍可不是好惹的!”定武軍後路統領吳有光附和道。


    “李、吳二位統領說的有些道理,我們這次隻帶了六千人馬是不是太少了!”這個時候保皇黨的扛把子康有為憂慮的說道:“張大帥,你有三萬人馬,本應該帶一萬進京,一萬扼守津浦路上要地,一萬守住徐海的根據地,這樣把握要大一點!”


    “現在補救也不遲,立刻就打電報安排!”張勳見一天以來,那些徐州會議上大包大攬的督軍們一個個沒了音信也有點著慌。


    “潘博,你馬上給張文生、白寶山、呂大用他們發電報,讓他們立即抽調一萬五千人北上控製津浦路上的主要車站!”張勳氣勢洶洶的吩咐道。


    “是,我馬上就去辦!”潘博應了一聲就走了出去。


    “大家都說說地方上的這些督軍什麽的怎麽遲遲不表態?”張勳又反問道:“這樣下去可不是什麽好兆頭!”


    “這些諸侯精明著呢!都是不見兔子不撒鷹的主,我們的封賞還沒有下去他們肯定是不會表態的!”劉廷琛歎了一口氣說道:“我看我們還是盡快把地方上的事情安排一下。”


    “廷琛說的很有道理,已經擬好的詔書還是盡快發出去。”康有為建議道:“大青再起乃大勢所趨,我相信還是有很多人擁護的。”


    “民間都傳了好久了‘民國遠不如大清國’,你們看這幾年所謂的民國出了多少事情。”劉廷琛悠悠的說道:“百姓盼大清猶如久旱盼甘露啊!”


    “那就立刻把那些任命都發出去,隻要北馮南陸兩人支持我們就大勢已定了!”張勳讚同的說道,馮國璋是新任兩江總督兼南洋大臣,陸榮廷是兩廣總督,同時兩人還被封為一等公,張勳認為這麽優惠的賞賜這兩人是不會拒絕的,至於段祺瑞狗屁都沒有封上一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民國時代的弄潮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飄逝的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飄逝的雨並收藏民國時代的弄潮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