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樓陵郡內,有一座雲海縣,縣城外不遠,有一座山。
山不大,不是什麽名山,更不見什麽奇景。
山中有個道觀,有了些年頭,存在了多久誰人也不知道。但隻看那觀外的木門,藤蘿滿布,蟲孔居多,便可知一二。
山名雞足山,觀名便是了雞足觀,觀中也無許多道人,隻有野道三兩人,道童五六人。
這道觀如今的觀主,據說還是個痢道士,五年前來了觀中。
那時這道人來時,慢聲生的膿瘡與痢,麵目可憎,嚇得香客和門中道人不敢靠近,心生怨憎。
當時就有守門道童斥責,想要趕他走,說道:“老道師一身惡臭,嚇壞了山外來的居士。還請速速離開,我們這小觀,本就香火不旺。”
道童言下之意,卻是怕因這道人,趕走了來觀中參道的居士。
這痢道人聽了,點頭應了,拖坡腳就要離開,卻被老觀主給一把抓住。
老觀主說道:“慢走,慢走。我瞧著道友麵善。不知從何處來?”
痢道人說道:“從來處來。”
老觀主道:“那,日後有什麽打算?”
痢道人道:“有無打算,過一天是一天。”
道童拉過老觀主說道:“觀主,你別和這人說話。我看他生的惡病,惹人厭煩不說,日後若是要死在咱們這,還要多花一筆安葬費,太不劃算。”
老觀主說道:“我年歲大了,總要走的。這觀中不好無人主事。我見這道人不錯。可以繼承我的衣缽。”
道童瞠目結舌,呆愣在地。
就見老觀主問那痢道人道:“道友,你可願入我觀中?”
痢道人抬頭看了他一眼,卻有幾分趾高氣昂道:“你要收我為徒?你還不夠資格。”
旁邊的道童聽了,鼻子差點沒氣歪了。老觀主脾氣倒好,也沒生氣,說道:“是。是,是。老朽道低德淺,一輩子卻無師德師能。隻是這觀中總要有個主事的人,我若走了。這道觀隻怕也要散了去。”
痢道人想了想,說道:“你不怕我這一身惡病,下走了這觀中的香客?”
老觀主說道:“我懂些醫術,可以給你治好病。至於那些來進香的居士,若是被你嚇走,想來也是與道祖無緣了。”
痢道人聽了,便答應了。
這痢道人在這雞足觀,一住就是幾年,果然如老觀主所說,將這道人一身髒病治好。這道人也應了老觀主的話。留在了觀中。
這一日,天方正晴,老觀主正在帶著觀中道眾做早課,唱經至一半,忽有所感。止了講。
侍者問:“觀主,發生了何事?”
老觀主道:“今兒不講了,不講了,我有些累了。”
旁人莫名其妙,但老觀主這般說,也不敢多言。
老觀主又對侍者說道:“你不要扶我,讓你道兄來。”
侍者請來痢道人。這道人如今一身痢病與膿瘡消了去,雖依然聲像醜陋,但總不至於嚇到人。
痢道人上前扶起老觀主,問道:“去哪?”
老觀主道:“先回靜室,讓我歇一歇。”
痢道人扶老觀主回到觀主房中,老觀主找來一身從前一直舍不得穿。隻有在盛大節日時才穿的青藍道袍。
痢道人幫著老觀主洗手,淨麵,一切完了,又問了一句:“去哪?”
老觀主精神一陣恍惚,說道:“上行可否?”
痢道人道:“可。”
老觀主道:“破天關幾重?”
痢道人道:“天關五十。天凡天十二,道清天三十六,玄藏妙有天不見不知不思。”
老觀主激動道:“老朽如何做?”
痢道人道:“定信以滋道田,功德以潤道果,神遊虛空之時,自有所感,一應接引,自有功果丹書評定。”
老觀主如夢初醒,臉上露出欣慰笑意,道:“如是就好。如是就好。”
說完,閉目不言。
痢道人站定旁邊,不久,作揖一禮,隨後出去喚了旁人來。
侍者和弟子進入一看,老觀主跌坐在榻上,麵色安詳,不言語不語。
侍者一驚,問道:“觀主怎麽了?”
痢道人唱道:“老道積功六十籃,田中碩果九十璨,今朝圓滿飛升去,仙班籍布有名姓。”
侍者和弟子聽了,這才琢磨過來,原來是老觀主已經登仙去了。
眾弟子麵麵相覷,老觀主往來都沒病,臉上看不出一點死氣,怎麽會說走就走?
一個弟子不信,上前探手一摸脈。
脈象弱,卻有脈搏。再一摸身心口,雖不見心跳,卻是溫熱。
弟子鬆了一口氣,語帶埋怨道:“你這人,不說好話,怎麽拿觀主生死開玩笑?”
痢道人沒聽明白,似答非答道:“有生皆死,無生無死。本聚無限光明,何來了斷生死?既說,如是而已。”
弟子一愣,旁邊侍者上前,告罪一聲,一撫老觀主心口,果然是溫熱,脈相仍有餘波,但仔細再看,卻是斷斷續續,接連不上。
撥開眼皮,瞳中無仁,撥開嘴一看,卻是僵硬。
侍者生前曾聽老觀主交代過:“他日我若去了,你便看我身上是不是溫的,若是。那我便登仙去了,你且將我遺骨放個木舟裏,放在水中,隨他去了,土中養,水裏去。
若身體僵了,那是未得道果,還有餘罪未斷。那便將我用火化了,做個龕,埋在觀中土下。”
侍者現在回想起來,多少明白了一些,對眾人道:“老觀主的確去了。”
眾弟子聽了,都生出悲意。
倒是痢道人說道:“莫悲,莫悲,當喜,當喜。”
有一個弟子早就看他不順眼,上前抓住他的衣襟,揮拳怒斥道:“你個不知思恩的惡道!滿口胡言!”
痢道人被打個跟頭。眉眼青黑。
侍者嚇了一跳,上前一把攔住,嗬道:“幹什麽,幹什麽。怎麽動手動腳。”
那弟子正欲再打,道人開口道:“觀主脫了輪轉,登天而去,雖無位果,卻也超了天人福報。再積了功德,便做個天仙也不在話下,有何不喜?”
見那弟子麵色一怔時,又對眾人說道:“莫不是你等認為,這六欲紅塵有值得留戀之處?回去就是個寡水清湯?”
一眾弟子啞口無言。
侍者這時瞧著時候差不多了,立刻說道:“好了。好了,都別爭執了,現在還是要處理老觀主的後事。”
那大徒弟說:“不知老師生前有何交代?”
侍者便將老觀主生前遺言交代一番。
那大徒弟說:“老師雖然一輩子守著這道觀不出,但總有幾個至交好友。山下縣城的父母官,也是個親善人。還有幾個常來的員外,總要告訴一聲……”
眾弟子點頭稱善,那道人又開口道:“凡事,煩事!”
大徒弟怒道:“你又待怎地?”
痢道人道:“觀主要清清靜靜的走,你們非要給他敲鑼打鼓?怎麽不是煩人?”
有弟子辯道:“老師後事,不是我們一個人說的算,早年往來總有人情。不請人來,於禮不合,怎說的過去?”
其餘人當即符合,隻有道人哈哈大笑道:“都言死者為大。怎麽到頭來,死人還有拿後事給生人做人情?”
不待其他人說,道人說:“我給你們講個故事。昔年有一個老嫗。早年修道,後年修佛。一輩子行善積德,博學多聞,是個有正信的善知識。
這樣的人,走前已知生死。曉命壽。命終之前,早有所感。故而早早就在生前交代了後事。
這婦人膝下有三子,一個做官,一個大富,還有一個還未成家。將離去之時,這婦人就交待說:‘兒啊,我走時,千萬莫要啼哭,不然我走的也不甘心,總會念想你們,怕上去不得。’
大兒子說道:‘娘啊,我們曉得了。’
婦人道:‘那就好,那就好了。你們若真有心,那便給娘請些道人法師,請他們為娘助念,早歸法界青天。’
三子應了。
三天後,婦人仙去,眾子大悲,按照婦人生前交代,請來道人和尚給做法事。
婦人的大兒子,二兒子,都是廣交多友,一個大貴,一個大富,母親要辦喪事,來人眾多,其中高官大富之人不知幾何。
出殯當日,正做著法事,孝子上前時,那二兒子突然上前拉住大哥衣袖,問道:‘大哥,待會兒我們哭是不哭?’
旁邊小兒子聽了,插嘴道:‘母親生前交代,千萬莫要啼哭,當然是不哭,二哥怎麽這麽問?’
做官的大兒子說道:‘小弟年紀小,太不懂事。不知道人情世故。這世間,人言可畏,莫過於此。我是官,你二哥是紳,活著靠的就是名和麵皮。母親送葬,若是不哭,豈不是要背個不孝之名?’
二兒子聽了,連連稱是。小兒子雖然覺得不應該如此,當隻能從了兩位哥哥。
於是,老母棺材錢,三子哭的呼天搶地,在座賓朋無不動容,皆稱其母有德,其子孝悌。”
痢道人說完,便看著眾人,眾弟子都聽完,老觀主大弟子就道:“你想說什麽?百善孝為先,三子哭母,也是當為。”
痢道人哈哈笑道:“何來當為?你若聽完,便知三子才是真不孝。”
眾人又疑,道人又說道:“先前說了,那婦人有修行在身,又百善奉行。但畢竟隻是個在家修行的人,雖有正信正念,卻未必會定心定念。
我與你們說來,你們未必會懂,畢竟自古萬聖不言生死後事。這本不必說,但人眼觀來,卻有大恐怖。今日,我便將這生死大怖,說與爾等聽來!”
ps:
好吧。。我知道我不務正業。。。但道行一定會完本的~~捂臉~~
山不大,不是什麽名山,更不見什麽奇景。
山中有個道觀,有了些年頭,存在了多久誰人也不知道。但隻看那觀外的木門,藤蘿滿布,蟲孔居多,便可知一二。
山名雞足山,觀名便是了雞足觀,觀中也無許多道人,隻有野道三兩人,道童五六人。
這道觀如今的觀主,據說還是個痢道士,五年前來了觀中。
那時這道人來時,慢聲生的膿瘡與痢,麵目可憎,嚇得香客和門中道人不敢靠近,心生怨憎。
當時就有守門道童斥責,想要趕他走,說道:“老道師一身惡臭,嚇壞了山外來的居士。還請速速離開,我們這小觀,本就香火不旺。”
道童言下之意,卻是怕因這道人,趕走了來觀中參道的居士。
這痢道人聽了,點頭應了,拖坡腳就要離開,卻被老觀主給一把抓住。
老觀主說道:“慢走,慢走。我瞧著道友麵善。不知從何處來?”
痢道人說道:“從來處來。”
老觀主道:“那,日後有什麽打算?”
痢道人道:“有無打算,過一天是一天。”
道童拉過老觀主說道:“觀主,你別和這人說話。我看他生的惡病,惹人厭煩不說,日後若是要死在咱們這,還要多花一筆安葬費,太不劃算。”
老觀主說道:“我年歲大了,總要走的。這觀中不好無人主事。我見這道人不錯。可以繼承我的衣缽。”
道童瞠目結舌,呆愣在地。
就見老觀主問那痢道人道:“道友,你可願入我觀中?”
痢道人抬頭看了他一眼,卻有幾分趾高氣昂道:“你要收我為徒?你還不夠資格。”
旁邊的道童聽了,鼻子差點沒氣歪了。老觀主脾氣倒好,也沒生氣,說道:“是。是,是。老朽道低德淺,一輩子卻無師德師能。隻是這觀中總要有個主事的人,我若走了。這道觀隻怕也要散了去。”
痢道人想了想,說道:“你不怕我這一身惡病,下走了這觀中的香客?”
老觀主說道:“我懂些醫術,可以給你治好病。至於那些來進香的居士,若是被你嚇走,想來也是與道祖無緣了。”
痢道人聽了,便答應了。
這痢道人在這雞足觀,一住就是幾年,果然如老觀主所說,將這道人一身髒病治好。這道人也應了老觀主的話。留在了觀中。
這一日,天方正晴,老觀主正在帶著觀中道眾做早課,唱經至一半,忽有所感。止了講。
侍者問:“觀主,發生了何事?”
老觀主道:“今兒不講了,不講了,我有些累了。”
旁人莫名其妙,但老觀主這般說,也不敢多言。
老觀主又對侍者說道:“你不要扶我,讓你道兄來。”
侍者請來痢道人。這道人如今一身痢病與膿瘡消了去,雖依然聲像醜陋,但總不至於嚇到人。
痢道人上前扶起老觀主,問道:“去哪?”
老觀主道:“先回靜室,讓我歇一歇。”
痢道人扶老觀主回到觀主房中,老觀主找來一身從前一直舍不得穿。隻有在盛大節日時才穿的青藍道袍。
痢道人幫著老觀主洗手,淨麵,一切完了,又問了一句:“去哪?”
老觀主精神一陣恍惚,說道:“上行可否?”
痢道人道:“可。”
老觀主道:“破天關幾重?”
痢道人道:“天關五十。天凡天十二,道清天三十六,玄藏妙有天不見不知不思。”
老觀主激動道:“老朽如何做?”
痢道人道:“定信以滋道田,功德以潤道果,神遊虛空之時,自有所感,一應接引,自有功果丹書評定。”
老觀主如夢初醒,臉上露出欣慰笑意,道:“如是就好。如是就好。”
說完,閉目不言。
痢道人站定旁邊,不久,作揖一禮,隨後出去喚了旁人來。
侍者和弟子進入一看,老觀主跌坐在榻上,麵色安詳,不言語不語。
侍者一驚,問道:“觀主怎麽了?”
痢道人唱道:“老道積功六十籃,田中碩果九十璨,今朝圓滿飛升去,仙班籍布有名姓。”
侍者和弟子聽了,這才琢磨過來,原來是老觀主已經登仙去了。
眾弟子麵麵相覷,老觀主往來都沒病,臉上看不出一點死氣,怎麽會說走就走?
一個弟子不信,上前探手一摸脈。
脈象弱,卻有脈搏。再一摸身心口,雖不見心跳,卻是溫熱。
弟子鬆了一口氣,語帶埋怨道:“你這人,不說好話,怎麽拿觀主生死開玩笑?”
痢道人沒聽明白,似答非答道:“有生皆死,無生無死。本聚無限光明,何來了斷生死?既說,如是而已。”
弟子一愣,旁邊侍者上前,告罪一聲,一撫老觀主心口,果然是溫熱,脈相仍有餘波,但仔細再看,卻是斷斷續續,接連不上。
撥開眼皮,瞳中無仁,撥開嘴一看,卻是僵硬。
侍者生前曾聽老觀主交代過:“他日我若去了,你便看我身上是不是溫的,若是。那我便登仙去了,你且將我遺骨放個木舟裏,放在水中,隨他去了,土中養,水裏去。
若身體僵了,那是未得道果,還有餘罪未斷。那便將我用火化了,做個龕,埋在觀中土下。”
侍者現在回想起來,多少明白了一些,對眾人道:“老觀主的確去了。”
眾弟子聽了,都生出悲意。
倒是痢道人說道:“莫悲,莫悲,當喜,當喜。”
有一個弟子早就看他不順眼,上前抓住他的衣襟,揮拳怒斥道:“你個不知思恩的惡道!滿口胡言!”
痢道人被打個跟頭。眉眼青黑。
侍者嚇了一跳,上前一把攔住,嗬道:“幹什麽,幹什麽。怎麽動手動腳。”
那弟子正欲再打,道人開口道:“觀主脫了輪轉,登天而去,雖無位果,卻也超了天人福報。再積了功德,便做個天仙也不在話下,有何不喜?”
見那弟子麵色一怔時,又對眾人說道:“莫不是你等認為,這六欲紅塵有值得留戀之處?回去就是個寡水清湯?”
一眾弟子啞口無言。
侍者這時瞧著時候差不多了,立刻說道:“好了。好了,都別爭執了,現在還是要處理老觀主的後事。”
那大徒弟說:“不知老師生前有何交代?”
侍者便將老觀主生前遺言交代一番。
那大徒弟說:“老師雖然一輩子守著這道觀不出,但總有幾個至交好友。山下縣城的父母官,也是個親善人。還有幾個常來的員外,總要告訴一聲……”
眾弟子點頭稱善,那道人又開口道:“凡事,煩事!”
大徒弟怒道:“你又待怎地?”
痢道人道:“觀主要清清靜靜的走,你們非要給他敲鑼打鼓?怎麽不是煩人?”
有弟子辯道:“老師後事,不是我們一個人說的算,早年往來總有人情。不請人來,於禮不合,怎說的過去?”
其餘人當即符合,隻有道人哈哈大笑道:“都言死者為大。怎麽到頭來,死人還有拿後事給生人做人情?”
不待其他人說,道人說:“我給你們講個故事。昔年有一個老嫗。早年修道,後年修佛。一輩子行善積德,博學多聞,是個有正信的善知識。
這樣的人,走前已知生死。曉命壽。命終之前,早有所感。故而早早就在生前交代了後事。
這婦人膝下有三子,一個做官,一個大富,還有一個還未成家。將離去之時,這婦人就交待說:‘兒啊,我走時,千萬莫要啼哭,不然我走的也不甘心,總會念想你們,怕上去不得。’
大兒子說道:‘娘啊,我們曉得了。’
婦人道:‘那就好,那就好了。你們若真有心,那便給娘請些道人法師,請他們為娘助念,早歸法界青天。’
三子應了。
三天後,婦人仙去,眾子大悲,按照婦人生前交代,請來道人和尚給做法事。
婦人的大兒子,二兒子,都是廣交多友,一個大貴,一個大富,母親要辦喪事,來人眾多,其中高官大富之人不知幾何。
出殯當日,正做著法事,孝子上前時,那二兒子突然上前拉住大哥衣袖,問道:‘大哥,待會兒我們哭是不哭?’
旁邊小兒子聽了,插嘴道:‘母親生前交代,千萬莫要啼哭,當然是不哭,二哥怎麽這麽問?’
做官的大兒子說道:‘小弟年紀小,太不懂事。不知道人情世故。這世間,人言可畏,莫過於此。我是官,你二哥是紳,活著靠的就是名和麵皮。母親送葬,若是不哭,豈不是要背個不孝之名?’
二兒子聽了,連連稱是。小兒子雖然覺得不應該如此,當隻能從了兩位哥哥。
於是,老母棺材錢,三子哭的呼天搶地,在座賓朋無不動容,皆稱其母有德,其子孝悌。”
痢道人說完,便看著眾人,眾弟子都聽完,老觀主大弟子就道:“你想說什麽?百善孝為先,三子哭母,也是當為。”
痢道人哈哈笑道:“何來當為?你若聽完,便知三子才是真不孝。”
眾人又疑,道人又說道:“先前說了,那婦人有修行在身,又百善奉行。但畢竟隻是個在家修行的人,雖有正信正念,卻未必會定心定念。
我與你們說來,你們未必會懂,畢竟自古萬聖不言生死後事。這本不必說,但人眼觀來,卻有大恐怖。今日,我便將這生死大怖,說與爾等聽來!”
ps:
好吧。。我知道我不務正業。。。但道行一定會完本的~~捂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