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玄寶誥”,便是洞玄門諸般奇術妙法的根本,乃是洞玄子於那無名古卷上領悟而出,經過曆代洞玄門宗師精研,時至今日,已是奪天地造化、玄妙無匹的無上道法。


    洞玄寶誥共有玉清、上清、太清三個境界,洞玄門下弟子,包括了許多聰明才智之士,終其一生,也突破不了玉清境,不過饒是如此,隻是玉清境頂層的修行,亦已是世間罕有。


    洞玄門中,人數接近千人,但能突破玉清境進習上清境界的,以掌門妙玄真人為,也不過十人出頭而已。但隻這十數人,洞玄門便是當今修真中實力最強最深的門派之一。至於傳說中無上境的太清境界,相傳隻有創派祖師洞玄子修到過。


    何飛虎初為人師,見林誌手托臉腮,聽得入迷,不由得談興大,侃侃而談:


    洞玄寶誥各境前都有一段總決,玉清境前叫玉清寶誥,其後每一層都有運氣路線,修習過程從易而難。玉清境第一層境界大多數人在第一年即可修成,但往後開始,艱深困難處便顯現出來,第二層一般人便要修習五年,第三層更是個分水嶺,資質稍差的便一生都停滯於此,好一些的修習個五六十年也不稀奇。


    林誌張口結舌,何飛虎微微一笑,又說了下去。


    洞玄寶誥的主要修行法門,到第三層就大致傳授完畢,往後更多的便是看資質高低,靠自行修為了。修行高深的師長或會指點一二,那也僅是個人的經驗之談,讓弟子少走一些彎路而已。當然了,這裏所謂的“彎路”,多是以百年計的。


    而把洞玄寶浩修煉到玉清境第四層的,便是有了萬法根本,可以開始同時修習其他奇術妙法以及修煉屬於自己的法寶。法寶秘器一說,淵源流長,神話傳說中諸天神靈大都有各自神器,威力絕倫。而人世之間,修真煉道之士以之初掌天地造化亦有莫大威力。小的可以禦空而行,風馳電掣,大的更能震天撼地,毀山斷流。


    而法寶材質也是五花八門,千奇百怪,但有一點,法寶材質如何便決定了法寶修煉後威力大小,若以凡鐵施展“神劍禦雷真訣”,還未等攻敵,那劍已與主人一起成了灰燼。


    至於洞玄門下,因為當年洞玄祖師在用的便是聖劍“軒轅夏禹劍”,仗之橫行天下,幾無敵手,眾後輩仰慕之餘,多半都是修煉仙劍的。千年之後,劍俠輩出,幾乎成了洞玄門不成文的規矩,便是改名叫洞玄劍派也無不可。


    他們的師父麒麟峰座杜明成,護身法器“魚腸”更是洞玄門中十大名劍之一,號稱“天下勇絕”,是一柄白劍。大竹峰一脈眾弟子中,大師兄何飛虎修行最深,已將洞玄寶浩修煉到玉清境第五層,緊接著是老四王飛鷹,修到了第四層。雖然他入門時間短於鄭飛龍、田飛豹,但在眾弟子中他最是聰明,所以反而後學先至。


    至於老二鄭飛龍、老三田飛豹、老五何飛熊、老七孫策,都在玉清境第三層上苦苦掙紮,倒是女師姐李飛鸝聰慧過人,也修習到了玉清境第四層,可以驅用法寶,是洞玄宗內有名的俠女之一。


    “這麽厲害啊。”聽到精彩之處,林誌不自禁地感歎稱道,如同身臨其境一般。接著,何飛虎又與林誌說了些修行過程中要注意的地方,最後正色道:“小師弟,最後有一件事,我一定要告訴你:本門修行貴在循序漸進,腳踏實地。若貪功冒進,隻怕貪心不足,反有大禍。成與不成,原是命定,不必強求。如妖魔外道,異端邪術,欲求不滿皆欲成,最後多半反遭天譴,可憐可悲。你要小心了。”


    林誌悚然而驚,忙道:“是,大師兄,我知曉了。”


    何飛虎點了點頭,直起身來,道:“那就先這樣吧。修煉到三層以上的弟子,每天都要跟隨師父到後山無極洞中修煉。在這之前,你就先在自己房裏修習吧。現在,你先按照我說的方法打坐入定試試。”


    林誌直起身,道:“多謝你了,大師兄。”


    何飛虎一笑,也不說話,示意他趕快入定。


    林誌按著大師兄所教,閉目盤腿,默念口決,不得多時,已經沉溺其中。


    何飛虎見林誌漸漸地凝心定氣,呼吸平緩,已經是入定了,也有些欣喜,便悄悄關上門自行回去修研。


    林誌初時怎麽也定不下心神,他遵照師兄所述,一個字一個字反來複去的念誦玉清寶誥,“丹朱口神、吐穢除氛、舌神正倫、通命養神、羅千齒神、卻邪衛真、喉神火賁、炁神引津、心神丹元、令我通真、思神煉液、道炁長存。”師兄教了,念的快慢是一柱香一百下。念的時候,要心念耳聞,就是一個字一個字的從心裏過,不是有口無心地去念,要用耳朵聆聽這從心裏出來的寶音,聽得清清楚楚,這樣才能將妄念攝住不動而漸漸入定。要嘴唇微動持咒,不出聲。出聲念誦傷氣,默念傷血。


    林誌嘴唇微動持咒念誦了一小會,就已經再也呆坐不住,有時種子翻騰、心裏煩亂、坐也坐不住,有時卻又昏昏欲睡,睡魔逼人,他忍不住念得大聲起來。隨著諸種妄念和睡魔被驅走,他的聲音又逐漸低了起來,緩緩地進入了一種狀態。


    人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其中的意根好比猴子一樣亂動慣了,你要它安靜不動不起妄念很難,但不把它攝住不動就不能入定、開智慧成道。因此無論佛教還是道家,甚至絕大多數煉習內家功的武術門派,都要求弟子須“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就是念咒時要至誠懇切地把眼耳鼻舌身意都抓住,叫它不要動,才能安然入定。這六根當中,以意、耳二根為難攝。眼睛閉上不看東西就能攝住眼根;嘴持咒就能攝住舌根;鼻子不聞異味就能攝住鼻根;身體不接觸外境就能攝住身根。但是人的耳朵最靈敏,很遠很遠的聲音都能聽見,隔著一座大山的聲音也聽得見,外麵噪音會吵得你心煩。至於意根,更難攝住,不要它動,意念會不由自主地從心裏跳出來。為什麽呢?這是多生曆劫的習氣,它動慣了,不動不行。這在佛經中叫做“作意”,道家叫“破本參”。也是法相宗所說的五個遍行心所,意、觸、受、想、思的第一個心所,它存在於八識當中,時時刻刻在蠢動,象流水一樣不停地流,所以叫“流注生滅”,微細得很,隻是我們平時看不見。


    &1t;ahref=.>.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誌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消遙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消遙子並收藏誌仙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