漕糧是要供給京師人員以及九邊將士,那兩百多萬的餉銀也是如此,各方麵分分,依然不夠,不過今年倒是勉強夠了,因為京官的俸祿算到那八百多萬裏去了,不從這兩百多萬走。
也正是因為如此,戶部才能兩次給九邊發餉銀,同時部分清償過往的欠餉,這是很重要的一步舉措,將九邊給穩定住了。
戶部情況大致就是這樣,赤字嚴重,缺口很大,本來遼餉是一個很好的挪用地方,但皇帝不支援遼鎮後,竟然填補到了官員的俸祿當中,這雖然讓各地官員十分高興,但卻難為了戶部當家的畢自嚴。
收入就這麽多,根本沒地方去騰挪,好不容易有點空的地方,又被拿去幹別的去了。說真的,他接手後,有一段時間非常埋怨皇帝,好端端的您給加俸幹什麽,那筆錢留著不好嘛,能幹多少事情?
若不是怕成為公敵,畢自嚴都有上書,將俸祿調回原來檔次的心了。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應該幹的事情,都因為沒錢,而沒做,比如京師下水道、城牆、道路的修繕,比如官道的維護,再比如京營以及官衙和宗親的俸祿等。
這些東西都拖欠了很久,有的多達幾十年。畢自嚴一樁樁道來,聽得朱由檢眼皮子直跳。
這些他也毫無辦法,隻能麵無表情的混過去。
“臣說完了。”悠遠的看了皇帝一眼,畢自嚴退回朝班。
下一個,禮部。
禮部的事情要清淡很多,但尚書孟紹虞臉色卻沒有多好看,無他,今年的戊辰科被罷免了,而且科舉暫停。
這可是國朝恢複科舉一來從未有過的事情,隻此一點,他孟紹虞的名字,就會被銘記很多年。
“戊辰科被罷,國朝無官員增補,而各地縣府,秀才試仍舊舉行,不曾停歇。”孟紹虞溫吞吞的說著。
他可沒有周應秋那麽好的際遇,能拿到全國官員的詳細數據,他手頭隻有個大概,依照皇帝的脾氣,說個大概絕對會被罵,幹脆不說算了。
相比周應秋盡撿好的說,他匯報的,幾乎都是非常糟糕的事情,國子監被清空,因監生稀少而名存實亡,裏麵的教習都沒事做了。
戊辰科被罷免,各地提學副使反應,學子多有怨言,然則目前情勢尚好,學子僅止於怨言,不曾有衝擊官府之激憤,然則當及早解決。
聽到這一段,朱由檢會心一笑,大量的悲慘事跡在前,這些明朝放肆的文人終於學會了什麽叫做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
以往聚眾衝擊官府的歪風邪氣,頓時被遏止住,這在朱由檢心中,是個好消息,而各地學子的怨言,在他看來根本不算事,他們也就是說說而已,真要激憤不堪,在罷免科舉時就會爆發出來,既然當時忍了下去,那現在還可以再忍,忍著忍著,火氣就會消了。
禮部沒什麽好說的,學子的事說了一通,而後就在換到了外交上麵,此時明朝雖然聲勢頹喪,但依然還有些小國家前來朝貢。
不是感懷什麽,純粹是當做生意一般來做,從老家出發,帶著一麻袋所謂的特產,漂洋過海來到大明,將貢物呈上去,而後帶著昂貴的絲綢和瓷器回家,轉手一賣,那就是賺得盆滿缽滿。
對於這些,朱由檢早有耳聞,而此時再聽孟紹虞一說,心中頓時不耐。
“撮爾小國,竟是將大明當做冤大頭了嗎,隨便破草席一張就來大明混吃混喝?”朱由檢怒道,“爾等禮部官員莫非都是傻的,這樣的乞丐使節還接待什麽?”
“誰準許他們朝貢的?他們又大明的朝貢文書嗎?”
“有些有!”孟紹虞小聲道,他被皇帝突然的怒罵給弄懵了。
“什麽時候開的?”朱由檢斜了他一眼。
“永樂年間!”孟紹虞傻乎乎的回道。
“臥槽!”朱由檢險些沒爆粗口,永樂年間,誰他麽知道那個國家還在不在啊,沒準被人滅了,人家拿著文書冒名過來朝貢呢?
他站起來,狠狠瞪著孟紹虞,陰森森,“孟愛卿,你真是大明的好尚書啊,一堆不知道從哪裏跑來的野人,頂著不知道滅沒滅亡的國家名稱,說過來朝貢,禮部就全部接待了,讓他們在會同館好吃好喝,最後還帶著貴重的絲綢回家?”
“你是覺得大明太富裕了,要散點財嗎?”
朱由檢最後一句厲喝,直接將孟紹虞給嚇傻了,他噗通一聲跪下去,磕頭如搗蒜,“微臣不敢,微臣不敢。”
朝臣們大氣都不敢出,他們何時見過這樣發怒的皇帝,一個個的憐憫的看向孟紹虞,希望這哥們自求多福。
怒罵了一陣,朱由檢氣也算消了,畢竟不是在他任上敢出的蠢事,氣來得快消得也快。
“起來!”他看著孟紹虞,低喝一聲,“朕不管以前是怎麽辦的,從今天起,這種賠本的朝貢,全部取消,會同館中的一幹人等,全部都趕走!”
“朝貢朝貢,乃番邦小國畏懼大明天威,故而貢獻而來之物,悄悄都被你們這些文官弄成什麽樣子了,還要回貢?真是豈有此理,一群敗家的玩意,是不是朝廷的錢花起來不用負責任?”
朱由檢一通亂罵,朝臣全都眼觀鼻鼻觀心的靜立不動,沒有一個人出聲,他們在心中默默念到,這是前人幹的事,不是我幹的,不幹我的事!
同時,有些大臣則感覺到,皇帝的威勢是越來越重了,尤其是禦駕親征之後,帝王之威增加了不少,脾氣也暴躁了很多,換作以往,根本不會有這種當朝發火的事情。
而現在,卻嬉笑怒罵,皆從心來,那種收放自如,雷霆雨露俱是君恩的轉變,都非常自然。
朱由檢的變化,讓不少人都感慨,皇帝,是真的成熟了,也強大了。
罵了一通,朱由檢氣消了些,然後重新坐下來,沒好氣道,“下一個。”
下一個,兵部尚書王在晉,皇帝親自提拔起來的尚書,皇帝的嫡係,一時間,朝臣都看向了他,不知道他的匯報會讓皇帝如何反應,要知道,從去年到今年,大明可不太平。
也正是因為如此,戶部才能兩次給九邊發餉銀,同時部分清償過往的欠餉,這是很重要的一步舉措,將九邊給穩定住了。
戶部情況大致就是這樣,赤字嚴重,缺口很大,本來遼餉是一個很好的挪用地方,但皇帝不支援遼鎮後,竟然填補到了官員的俸祿當中,這雖然讓各地官員十分高興,但卻難為了戶部當家的畢自嚴。
收入就這麽多,根本沒地方去騰挪,好不容易有點空的地方,又被拿去幹別的去了。說真的,他接手後,有一段時間非常埋怨皇帝,好端端的您給加俸幹什麽,那筆錢留著不好嘛,能幹多少事情?
若不是怕成為公敵,畢自嚴都有上書,將俸祿調回原來檔次的心了。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應該幹的事情,都因為沒錢,而沒做,比如京師下水道、城牆、道路的修繕,比如官道的維護,再比如京營以及官衙和宗親的俸祿等。
這些東西都拖欠了很久,有的多達幾十年。畢自嚴一樁樁道來,聽得朱由檢眼皮子直跳。
這些他也毫無辦法,隻能麵無表情的混過去。
“臣說完了。”悠遠的看了皇帝一眼,畢自嚴退回朝班。
下一個,禮部。
禮部的事情要清淡很多,但尚書孟紹虞臉色卻沒有多好看,無他,今年的戊辰科被罷免了,而且科舉暫停。
這可是國朝恢複科舉一來從未有過的事情,隻此一點,他孟紹虞的名字,就會被銘記很多年。
“戊辰科被罷,國朝無官員增補,而各地縣府,秀才試仍舊舉行,不曾停歇。”孟紹虞溫吞吞的說著。
他可沒有周應秋那麽好的際遇,能拿到全國官員的詳細數據,他手頭隻有個大概,依照皇帝的脾氣,說個大概絕對會被罵,幹脆不說算了。
相比周應秋盡撿好的說,他匯報的,幾乎都是非常糟糕的事情,國子監被清空,因監生稀少而名存實亡,裏麵的教習都沒事做了。
戊辰科被罷免,各地提學副使反應,學子多有怨言,然則目前情勢尚好,學子僅止於怨言,不曾有衝擊官府之激憤,然則當及早解決。
聽到這一段,朱由檢會心一笑,大量的悲慘事跡在前,這些明朝放肆的文人終於學會了什麽叫做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
以往聚眾衝擊官府的歪風邪氣,頓時被遏止住,這在朱由檢心中,是個好消息,而各地學子的怨言,在他看來根本不算事,他們也就是說說而已,真要激憤不堪,在罷免科舉時就會爆發出來,既然當時忍了下去,那現在還可以再忍,忍著忍著,火氣就會消了。
禮部沒什麽好說的,學子的事說了一通,而後就在換到了外交上麵,此時明朝雖然聲勢頹喪,但依然還有些小國家前來朝貢。
不是感懷什麽,純粹是當做生意一般來做,從老家出發,帶著一麻袋所謂的特產,漂洋過海來到大明,將貢物呈上去,而後帶著昂貴的絲綢和瓷器回家,轉手一賣,那就是賺得盆滿缽滿。
對於這些,朱由檢早有耳聞,而此時再聽孟紹虞一說,心中頓時不耐。
“撮爾小國,竟是將大明當做冤大頭了嗎,隨便破草席一張就來大明混吃混喝?”朱由檢怒道,“爾等禮部官員莫非都是傻的,這樣的乞丐使節還接待什麽?”
“誰準許他們朝貢的?他們又大明的朝貢文書嗎?”
“有些有!”孟紹虞小聲道,他被皇帝突然的怒罵給弄懵了。
“什麽時候開的?”朱由檢斜了他一眼。
“永樂年間!”孟紹虞傻乎乎的回道。
“臥槽!”朱由檢險些沒爆粗口,永樂年間,誰他麽知道那個國家還在不在啊,沒準被人滅了,人家拿著文書冒名過來朝貢呢?
他站起來,狠狠瞪著孟紹虞,陰森森,“孟愛卿,你真是大明的好尚書啊,一堆不知道從哪裏跑來的野人,頂著不知道滅沒滅亡的國家名稱,說過來朝貢,禮部就全部接待了,讓他們在會同館好吃好喝,最後還帶著貴重的絲綢回家?”
“你是覺得大明太富裕了,要散點財嗎?”
朱由檢最後一句厲喝,直接將孟紹虞給嚇傻了,他噗通一聲跪下去,磕頭如搗蒜,“微臣不敢,微臣不敢。”
朝臣們大氣都不敢出,他們何時見過這樣發怒的皇帝,一個個的憐憫的看向孟紹虞,希望這哥們自求多福。
怒罵了一陣,朱由檢氣也算消了,畢竟不是在他任上敢出的蠢事,氣來得快消得也快。
“起來!”他看著孟紹虞,低喝一聲,“朕不管以前是怎麽辦的,從今天起,這種賠本的朝貢,全部取消,會同館中的一幹人等,全部都趕走!”
“朝貢朝貢,乃番邦小國畏懼大明天威,故而貢獻而來之物,悄悄都被你們這些文官弄成什麽樣子了,還要回貢?真是豈有此理,一群敗家的玩意,是不是朝廷的錢花起來不用負責任?”
朱由檢一通亂罵,朝臣全都眼觀鼻鼻觀心的靜立不動,沒有一個人出聲,他們在心中默默念到,這是前人幹的事,不是我幹的,不幹我的事!
同時,有些大臣則感覺到,皇帝的威勢是越來越重了,尤其是禦駕親征之後,帝王之威增加了不少,脾氣也暴躁了很多,換作以往,根本不會有這種當朝發火的事情。
而現在,卻嬉笑怒罵,皆從心來,那種收放自如,雷霆雨露俱是君恩的轉變,都非常自然。
朱由檢的變化,讓不少人都感慨,皇帝,是真的成熟了,也強大了。
罵了一通,朱由檢氣消了些,然後重新坐下來,沒好氣道,“下一個。”
下一個,兵部尚書王在晉,皇帝親自提拔起來的尚書,皇帝的嫡係,一時間,朝臣都看向了他,不知道他的匯報會讓皇帝如何反應,要知道,從去年到今年,大明可不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