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後,眾人為道隱誦念了即便妙法蓮華經之後,便為其在大雄寶殿內布置好了靈堂,將其屍體安放到了靈堂內,而後為其日夜誦經,待三日後火化。由於道隱的死,靜休暫且沒有回轉圓
濟寺,更沒有去去應無名與朱茵那裏赴約。想的是待道隱火化後再行離開。
三日後,空相寺僧眾在寺外溪流胖搭建起了一座木台,將道隱的屍身也安置於木台之上,眾人圍坐木台四周,最後一次為其誦經超度,以待少林來人後便將其火化。
晌午過後,隻聽得幾聲叫喊,打破了靈台的死寂,“方丈,我回來啦,我回來啦....”
眾人停了下來,朝來者方向看去,原來是方知回來了,緊隨氣候的還有三名頭戴鬥笠的僧人。眾人知曉,這定是少林寺的人。
稍許,方知與三名少林僧人來到了人前,方知氣喘籲籲道:“方丈,方知不負所托,終於在三日內請得少林空問方丈前來了。”
行柯點了點頭道:“方知你辛苦了,先做歇息吧。”
此時,那三名僧人一齊摘下了頭上鬥笠,眾人一看,原來是一老兩少三名僧人。於前的老和尚白眉長須,頭頂六個戒疤,身披金絲錦藍袈裟,手持金剛達摩禪杖,麵向和藹可親,想必這
就是少林空問方丈了。而後麵兩麵三十出頭的僧人,半裸胸肌,手持棍杵,麵相威嚴,一看便知乃是功力深厚的武僧。
空問首先行禮,道:“阿彌陀佛,行柯師弟,數十年未見,別來無恙?”
行柯還禮道:“空問師兄,當年少林彌勒金佛開光大典一別,至今已有三十餘載,沒想到我兩這行將就木之人還能再見。”
空問道:“世事自有因果孽緣,當年我師弟觸犯戒律身陷紅塵,後遭打擊重回空門,幸得你收留,我少林感激不盡。你此善因便中下了我兩今日相見之善果。我師弟在天之靈,也能得道
稍許安慰。”
行柯道:“道隱師弟隱居我寺四十載,一直潛心懺悔,過往一切早已放下,唯有師門之憾令他含恨。今日空問師兄你能來送他最後一程,想必道隱此生再無掛念了。”
空問道:“往事如雲煙,隻要誠心悔過,我既是他師兄又是少林寺主持,又豈能不接納他,這麽多年是他自己心中不曾放下,才為自己頻添遺憾。罷了,死者已矣,今日就讓我這個做師
兄的送他最後一程。”
說罷,空問便來到道隱屍身前,雙目注視了許久這位四十年未曾再見的師弟,而後便將禪杖往地上一杵,雙手合十,念了一遍地藏本願經為其超渡。而後深情地歎道:“空念,你深居空
相寺四十年不敢回師門,師兄深知你懺悔之心。但是無論是走出空相寺的圍牆,還是走出你心中的藩籬,都得靠你自己,無人可渡。這麽多年我一直期待你和空劫能重返師門,但沒想到至今
你們還是未能擺脫緣孽的羈絆。今日師兄穿上了四十年未曾再穿的錦藍袈裟和金剛禪杖,以少林最高主事的身份為你送行。這一去無論你是往西方極樂還是阿鼻地獄,都希望你能釋懷過往,
真正地超脫。阿彌陀佛。”
靜休一聽空念,空劫兩個名字,一猜這空念叫的是道隱前輩。而這空劫想必便是黑和尚在少林的法號了。
行柯走上前來,道:“時辰已至,我們就讓道隱早點遠離塵垢,羽化登仙吧。”說著便遞給了空問一支火把。
空問接過火把,徐徐走向靈台,正準備伸手點火。突然從遠處傳來一陣急促而又內力雄厚的千裏傳音,道:“等一等,等一等,待我看看師兄最後一眼。”
眾人詫異,四下瞭望,稍許便有兩人從遠處以絕頂身法,閃現而來。靜休一看,不是別人,正是阿鼻罪惡僧和玄門高人朱洽。
阿鼻來到靈台前,雙目端詳著道隱的屍體,即便是平時豁達灑脫的他,也不禁淚如雨下。稍後,隻見其噗通一聲跪在了靈前,伏地不起,大哭道:“二師兄,師弟我來遲了,來遲了。”
此時空問上前念道:“阿彌陀佛,空劫,空念已超脫而去,放下一生羈絆,此乃好事,你無須太過傷心。”
阿鼻道:“你我離開師門數十載,心中皆有無法開釋的心魔。這數十年來,我數次來空相寺找尋於你,而你卻避而不見,沒想到卻讓四十年前的最後一次相見成了訣別,師兄,你這般又
是為何?”
行柯道:“空劫師弟,道隱拒不見你乃是不想讓你受他之影響而耽誤了你重回師門之路。這麽多年,他自己始終未能解開心結,自己都尚有心魔,更無資格開解他人,所以他才避而不見
,想讓你自行領悟懺悔之道。”
空問道:“過去種種皆已了也,你們何苦被這心魔孽障而牽絆一輩子?空念已是前車之鑒,空劫你切不可布其後塵,早日解脫出來,少林寺大門永遠為你敞開。”
這麽多年,也許最了解阿鼻的人就是靜休了,於是靜休站了出來道:“空問方丈,其實空劫大師早已解脫,當年他與應無名大戰,傷及無辜性命,從而墮入魔道,但後來他能幡然醒悟,
以自己十七年光陰,以佛法渡應無名向善,最終他成功了,現在的應無名早已退隱山林,不問世事,而且活的很幸福,而空劫大師雖說沒有回轉師門,但他卻遊曆江湖懲惡揚善,不失為無上
的修行。難道這不是最好的結果嗎?”
空問歎道:“阿彌陀佛,當年江湖上殺人如麻的兩大魔頭都能棄惡從善,戰勝心魔,而空念你又為何如此執著?好在臨終之前你已能看破,師兄為你們感到欣慰。空劫,既然一切皆宜圓滿
,那我們就讓你師兄走好吧。”
說著,空問便將手中的火把遞給了阿鼻,阿鼻緩緩接過火把,眼中漏出一絲哀傷卻又多幾分平靜。他轉身再看了自己師兄一眼,而後便將火把扔到了木台之上。由於木台上澆了火油,因此
一觸既燃,瞬間熊熊打火便將道隱的屍體給吞噬了。眾人齊念經文,為其渡化送行。
道隱葬禮結束後,眾人便在空相寺歇息了一晚。阿鼻和空問同住而一個房間,兩師兄弟幾十年未見,想必有無數話要說;靜休與朱洽同住一個房間,天色尚早,二人無事便交談了起來。
首先是靜休對朱洽的師門,來曆,以及本領甚是好奇於是乎便問道:“前輩,你乃蜀中玄門掌門,可是這玄門弟子江湖上很少見過聽過,不知這是個什麽門派?”
朱洽道:“所謂玄門,其實也算不上一個教派,隻是對研究玄學的一類人的統稱而已。隻不過在蜀中研究玄學的人大多都是出自同一旁係,故而勉強算個門派。”
靜休道:“那這玄學又是個什麽學問?”
朱洽道:“玄學出自道門,博大精深,包羅萬象,既有武學心法,兵法韜略,又有道法禮教,醫學長生之術;除此之外,星象、地理、氣候、風水等也在其內,還有諸多奇門遁甲,救世
大學問......總之名目之多,數之不盡。”
靜休不禁歎道:“沒想到玄學涉獵如此之廣,如此神奇。不知這玄門中都出過哪些英才?”
朱洽摸了摸胡須,道:“從古至今,玄門英才數不勝數,比如道家祖師老子,西周丞相薑子牙、三國諸葛亮、煉丹高人葛洪、司馬談等等都是曆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而我蜀中玄門卻獨
成一派,自秦末延續至今。”
靜休道:“那你蜀中玄門為何會一直在巴蜀之內獨成一派?”
朱洽道:“我蜀中玄門源自戰國時期的陰陽家,而陰陽家思想源自道門,所以我們既算出自道門,又與他在思想上有些區別。秦末時期,道門反暴秦,而陰陽家卻以秦為正統。所以秦被
推翻以後,陰陽家便率領眾弟子來到了蜀中隱居至今。”
靜休道:“前輩玄學本領高強,可一直見你獨自一人,難道都沒個弟子什麽的嘛?”
朱洽道:“如今蜀中玄門人才凋零,教派衰落,門內弟子也就那麽十幾號人了,而且大多資質愚鈍,我想再過幾代人,玄門就絕跡於世了。”
靜休道:“難道這麽多年你就沒有遇到過一個天資高的弟子嗎?”
朱洽道:“那倒有一個,而且也是我的唯一嫡傳弟子。也許你也認識。”
靜休好奇道:“是誰?”
朱洽道:“他就是當今梁王朱溫座下第一軍師,敬祥。”
靜休一聽敬祥的名字,頓時恍然大悟,道:“難怪,難怪。敬祥足智多謀,精通兵法韜略,奇門陣法,又有治國救世之才,朱溫能得天下,他之功勞堪居第一。他的本領學識的確很符合
玄門弟子的身份。”
朱洽道:“隻可惜啊,我本想將自己所有本領傳授於他,並將掌門之位一並給他,好讓他將來將玄學發揚光大,可是他的心卻不在玄門,而是外麵的世界。後來我一想,出去闖闖,救世
救國也是一件很不錯的事,我也就沒有掛懷;但是他誰不跟,偏偏跟了朱溫這麽個主子。朱溫心胸狹隘,荒淫無道,不會有什麽好下場,他跟了這麽個主子,將來結局如何我也替他擔憂。”
靜休歎道:“當初在陳州我與敬祥有過一麵之緣,他僅憑自己一張巧嘴,以極小代價便從我大哥手裏得道了陳州,其智謀令我歎服。但是他主子朱溫名聲確實不好,隻可惜了他這經天緯
地之才了。”
朱洽道:“在很多地方你和他真的很像,聰明、機智,遇事沉著冷靜,唯一不一樣的是你們的心性,一個追求驚世偉業,留名千古,一個卻沉溺兒女情長,不戀功名利祿。你兩要是在戰
場之上相遇,真不知是一個怎樣的結果。”
靜休道:“幸好,我如今已不是軍中之人,不可能有機會與他相遇,前輩擔憂便無從說起了。”
朱洽笑道:“當今亂世,世事難料,世事難料啊。”
說罷朱洽大袖一佛,轉身上床躺下了,片刻便鼾聲大起。靜休不太明白朱洽最後那句話的意思,但見前輩已經入睡也不好追問,而且自己即將與家人退隱山林,也沒理由再去追究這些,
於是稍後也就寢入睡了。
----------
濟寺,更沒有去去應無名與朱茵那裏赴約。想的是待道隱火化後再行離開。
三日後,空相寺僧眾在寺外溪流胖搭建起了一座木台,將道隱的屍身也安置於木台之上,眾人圍坐木台四周,最後一次為其誦經超度,以待少林來人後便將其火化。
晌午過後,隻聽得幾聲叫喊,打破了靈台的死寂,“方丈,我回來啦,我回來啦....”
眾人停了下來,朝來者方向看去,原來是方知回來了,緊隨氣候的還有三名頭戴鬥笠的僧人。眾人知曉,這定是少林寺的人。
稍許,方知與三名少林僧人來到了人前,方知氣喘籲籲道:“方丈,方知不負所托,終於在三日內請得少林空問方丈前來了。”
行柯點了點頭道:“方知你辛苦了,先做歇息吧。”
此時,那三名僧人一齊摘下了頭上鬥笠,眾人一看,原來是一老兩少三名僧人。於前的老和尚白眉長須,頭頂六個戒疤,身披金絲錦藍袈裟,手持金剛達摩禪杖,麵向和藹可親,想必這
就是少林空問方丈了。而後麵兩麵三十出頭的僧人,半裸胸肌,手持棍杵,麵相威嚴,一看便知乃是功力深厚的武僧。
空問首先行禮,道:“阿彌陀佛,行柯師弟,數十年未見,別來無恙?”
行柯還禮道:“空問師兄,當年少林彌勒金佛開光大典一別,至今已有三十餘載,沒想到我兩這行將就木之人還能再見。”
空問道:“世事自有因果孽緣,當年我師弟觸犯戒律身陷紅塵,後遭打擊重回空門,幸得你收留,我少林感激不盡。你此善因便中下了我兩今日相見之善果。我師弟在天之靈,也能得道
稍許安慰。”
行柯道:“道隱師弟隱居我寺四十載,一直潛心懺悔,過往一切早已放下,唯有師門之憾令他含恨。今日空問師兄你能來送他最後一程,想必道隱此生再無掛念了。”
空問道:“往事如雲煙,隻要誠心悔過,我既是他師兄又是少林寺主持,又豈能不接納他,這麽多年是他自己心中不曾放下,才為自己頻添遺憾。罷了,死者已矣,今日就讓我這個做師
兄的送他最後一程。”
說罷,空問便來到道隱屍身前,雙目注視了許久這位四十年未曾再見的師弟,而後便將禪杖往地上一杵,雙手合十,念了一遍地藏本願經為其超渡。而後深情地歎道:“空念,你深居空
相寺四十年不敢回師門,師兄深知你懺悔之心。但是無論是走出空相寺的圍牆,還是走出你心中的藩籬,都得靠你自己,無人可渡。這麽多年我一直期待你和空劫能重返師門,但沒想到至今
你們還是未能擺脫緣孽的羈絆。今日師兄穿上了四十年未曾再穿的錦藍袈裟和金剛禪杖,以少林最高主事的身份為你送行。這一去無論你是往西方極樂還是阿鼻地獄,都希望你能釋懷過往,
真正地超脫。阿彌陀佛。”
靜休一聽空念,空劫兩個名字,一猜這空念叫的是道隱前輩。而這空劫想必便是黑和尚在少林的法號了。
行柯走上前來,道:“時辰已至,我們就讓道隱早點遠離塵垢,羽化登仙吧。”說著便遞給了空問一支火把。
空問接過火把,徐徐走向靈台,正準備伸手點火。突然從遠處傳來一陣急促而又內力雄厚的千裏傳音,道:“等一等,等一等,待我看看師兄最後一眼。”
眾人詫異,四下瞭望,稍許便有兩人從遠處以絕頂身法,閃現而來。靜休一看,不是別人,正是阿鼻罪惡僧和玄門高人朱洽。
阿鼻來到靈台前,雙目端詳著道隱的屍體,即便是平時豁達灑脫的他,也不禁淚如雨下。稍後,隻見其噗通一聲跪在了靈前,伏地不起,大哭道:“二師兄,師弟我來遲了,來遲了。”
此時空問上前念道:“阿彌陀佛,空劫,空念已超脫而去,放下一生羈絆,此乃好事,你無須太過傷心。”
阿鼻道:“你我離開師門數十載,心中皆有無法開釋的心魔。這數十年來,我數次來空相寺找尋於你,而你卻避而不見,沒想到卻讓四十年前的最後一次相見成了訣別,師兄,你這般又
是為何?”
行柯道:“空劫師弟,道隱拒不見你乃是不想讓你受他之影響而耽誤了你重回師門之路。這麽多年,他自己始終未能解開心結,自己都尚有心魔,更無資格開解他人,所以他才避而不見
,想讓你自行領悟懺悔之道。”
空問道:“過去種種皆已了也,你們何苦被這心魔孽障而牽絆一輩子?空念已是前車之鑒,空劫你切不可布其後塵,早日解脫出來,少林寺大門永遠為你敞開。”
這麽多年,也許最了解阿鼻的人就是靜休了,於是靜休站了出來道:“空問方丈,其實空劫大師早已解脫,當年他與應無名大戰,傷及無辜性命,從而墮入魔道,但後來他能幡然醒悟,
以自己十七年光陰,以佛法渡應無名向善,最終他成功了,現在的應無名早已退隱山林,不問世事,而且活的很幸福,而空劫大師雖說沒有回轉師門,但他卻遊曆江湖懲惡揚善,不失為無上
的修行。難道這不是最好的結果嗎?”
空問歎道:“阿彌陀佛,當年江湖上殺人如麻的兩大魔頭都能棄惡從善,戰勝心魔,而空念你又為何如此執著?好在臨終之前你已能看破,師兄為你們感到欣慰。空劫,既然一切皆宜圓滿
,那我們就讓你師兄走好吧。”
說著,空問便將手中的火把遞給了阿鼻,阿鼻緩緩接過火把,眼中漏出一絲哀傷卻又多幾分平靜。他轉身再看了自己師兄一眼,而後便將火把扔到了木台之上。由於木台上澆了火油,因此
一觸既燃,瞬間熊熊打火便將道隱的屍體給吞噬了。眾人齊念經文,為其渡化送行。
道隱葬禮結束後,眾人便在空相寺歇息了一晚。阿鼻和空問同住而一個房間,兩師兄弟幾十年未見,想必有無數話要說;靜休與朱洽同住一個房間,天色尚早,二人無事便交談了起來。
首先是靜休對朱洽的師門,來曆,以及本領甚是好奇於是乎便問道:“前輩,你乃蜀中玄門掌門,可是這玄門弟子江湖上很少見過聽過,不知這是個什麽門派?”
朱洽道:“所謂玄門,其實也算不上一個教派,隻是對研究玄學的一類人的統稱而已。隻不過在蜀中研究玄學的人大多都是出自同一旁係,故而勉強算個門派。”
靜休道:“那這玄學又是個什麽學問?”
朱洽道:“玄學出自道門,博大精深,包羅萬象,既有武學心法,兵法韜略,又有道法禮教,醫學長生之術;除此之外,星象、地理、氣候、風水等也在其內,還有諸多奇門遁甲,救世
大學問......總之名目之多,數之不盡。”
靜休不禁歎道:“沒想到玄學涉獵如此之廣,如此神奇。不知這玄門中都出過哪些英才?”
朱洽摸了摸胡須,道:“從古至今,玄門英才數不勝數,比如道家祖師老子,西周丞相薑子牙、三國諸葛亮、煉丹高人葛洪、司馬談等等都是曆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而我蜀中玄門卻獨
成一派,自秦末延續至今。”
靜休道:“那你蜀中玄門為何會一直在巴蜀之內獨成一派?”
朱洽道:“我蜀中玄門源自戰國時期的陰陽家,而陰陽家思想源自道門,所以我們既算出自道門,又與他在思想上有些區別。秦末時期,道門反暴秦,而陰陽家卻以秦為正統。所以秦被
推翻以後,陰陽家便率領眾弟子來到了蜀中隱居至今。”
靜休道:“前輩玄學本領高強,可一直見你獨自一人,難道都沒個弟子什麽的嘛?”
朱洽道:“如今蜀中玄門人才凋零,教派衰落,門內弟子也就那麽十幾號人了,而且大多資質愚鈍,我想再過幾代人,玄門就絕跡於世了。”
靜休道:“難道這麽多年你就沒有遇到過一個天資高的弟子嗎?”
朱洽道:“那倒有一個,而且也是我的唯一嫡傳弟子。也許你也認識。”
靜休好奇道:“是誰?”
朱洽道:“他就是當今梁王朱溫座下第一軍師,敬祥。”
靜休一聽敬祥的名字,頓時恍然大悟,道:“難怪,難怪。敬祥足智多謀,精通兵法韜略,奇門陣法,又有治國救世之才,朱溫能得天下,他之功勞堪居第一。他的本領學識的確很符合
玄門弟子的身份。”
朱洽道:“隻可惜啊,我本想將自己所有本領傳授於他,並將掌門之位一並給他,好讓他將來將玄學發揚光大,可是他的心卻不在玄門,而是外麵的世界。後來我一想,出去闖闖,救世
救國也是一件很不錯的事,我也就沒有掛懷;但是他誰不跟,偏偏跟了朱溫這麽個主子。朱溫心胸狹隘,荒淫無道,不會有什麽好下場,他跟了這麽個主子,將來結局如何我也替他擔憂。”
靜休歎道:“當初在陳州我與敬祥有過一麵之緣,他僅憑自己一張巧嘴,以極小代價便從我大哥手裏得道了陳州,其智謀令我歎服。但是他主子朱溫名聲確實不好,隻可惜了他這經天緯
地之才了。”
朱洽道:“在很多地方你和他真的很像,聰明、機智,遇事沉著冷靜,唯一不一樣的是你們的心性,一個追求驚世偉業,留名千古,一個卻沉溺兒女情長,不戀功名利祿。你兩要是在戰
場之上相遇,真不知是一個怎樣的結果。”
靜休道:“幸好,我如今已不是軍中之人,不可能有機會與他相遇,前輩擔憂便無從說起了。”
朱洽笑道:“當今亂世,世事難料,世事難料啊。”
說罷朱洽大袖一佛,轉身上床躺下了,片刻便鼾聲大起。靜休不太明白朱洽最後那句話的意思,但見前輩已經入睡也不好追問,而且自己即將與家人退隱山林,也沒理由再去追究這些,
於是稍後也就寢入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