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傍晚,靜休終於來到了空相寺大門口。請大家搜索()看最全!更新最快的十餘年未再回師門,加之先前師兄的描述,靜休深知師門如今大不如前,雖說有心理準備,但也是深憂不已,正欲敲門,突然寺內傳來晚鍾之聲,雖說鍾還是當年的鍾,但鍾聲卻沒有了當年宏亮與氣勢,不知是聽得人心情不如以往還是寺鍾真的鏽舊了。
靜休懷著忐忑的心情敲了幾下大門,過了許久方才有人開門。打開大門,出現在眼前的還是當年的方知,隻是他比當年瘦弱了許多,老了許多。
方知一看來人,不禁鄒起了眉頭,問道:“你是?”
靜休倒是一眼認出了眼前這個當年的小師侄,激動地喊道:“方知,是我呀,靜休呀。”
方知大喊道:“是小師叔,是小師叔,真的是你。”
靜休道:“沒錯,就是我呀,十餘年不見,你小子老了不少啊。”
方知道:“師叔你倒是破有風度了。快快快,趕緊跟我進去,方丈他們見到你一定會很高興的。”
於是靜休便跟著方知進了寺內。方知便走邊喊道:“小師叔回來啦,小師叔回來啦。”
此時寺內眾人一聽,紛紛跑到了大殿來,稍許眾人聚齊,隻是人數少了大半,大殿之上佛像表麵的金漆早已被人刮得一幹二淨,千瘡百孔。
此時,突然從人群中傳來一顫抖蒼老的聲音:“是靜休回來了嗎,是靜休回來了嗎?”
靜休轉身看去,原來是行柯在幾名弟子的攙扶之下,徐徐而來。十餘年未見,放張師傅如今已是瘦骨嶙峋,行動困難,連說話都沒有了生氣,令人心酸不已。
靜休立馬衝到行柯麵前,噗通就跪了下來,磕頭道:“不孝弟子靜休給放張師傅磕頭了。”
行柯立馬推開了眾人,親自將靜休扶了起來,笑道:“你終於回來了,老衲以為有生之年再也見不到你了,沒想到佛祖待我不薄,讓我死也能瞑目了。”
靜休道:“是弟子不孝,當年被擄去南詔三年,剛回師門也未多陪陪你老人家,便跟王建大哥從軍去了,如今大哥已是蜀王,治理一方百姓,免受戰亂之苦,我也算是功成身退,準備前往天台退隱,路過洛陽,特意回師門看望大家。這麽多年也沒有消息給大家,讓大家為我擔心了。”
行柯道:“醫人布施,乃是小善,參禪悟道,乃是淺修,想你這種於亂世之中讓一方百姓能免受戰火之苦安居樂業才是大善,才是大道,你果然沒有讓為師失望。”
靜休道:“隻是我走了這些年,你老人家身體倒是大不如從前,實在讓徒兒心酸。”
行柯道:“無需掛懷,這隻是一副臭皮囊,留著它隻是為了能見你一麵,如今如願以償,即便即可圓寂,也無憾事。”
此時方知道:“其實這十多年,寺內僧眾日子過得太苦了。當年你回來的時候,黃巢反賊剛被平定,大家以為能過上安生日子了,沒想到後來又是各路諸侯你征我伐,肆意搶掠,優勝以前。尤其這幾年梁王朱溫占領洛陽之後,對各大寺廟大肆收刮,就連這佛像上的金漆都被刮走了。寺內缺衣少食,生病也無藥醫治,以致於行雲師叔祖、我師傅、方生都、、、、、”
說到這裏方知欲言又止,靜休似乎猜到了噩耗,立即問道:“他們怎麽了,怎麽了?”
行柯念道:“阿彌陀佛,生死輪回,人人都逃不脫,無需為此介懷。”
靜休頓時心裏如萬把刀割,淚水止不住滑了下來,顫抖地問道:“他們....他們....”
方知擦了擦眼淚,道:“他們都病死了。”
靜休熱淚盈眶,又一次跪倒在了地上,往西叩拜三次道:“行雲師叔,法嚴師兄,方生師侄,靜休我回來遲了。”
說著靜休痛苦不已,伏地不起,眾人攙扶方才將其扶起,不禁悲歎道:“想當年,法武師兄死在我麵前,我已是生不如死,而如今又有三位師門親人離我而去,實在叫我如何接受。”
眾人一聽,不禁紛紛問道:“什麽?法武師兄他...?”
靜休站了起來,再一次跪在了眾人麵前,道:“法武師兄的死,完全是我一手造成,我對不起他,更對不起師門?”
行柯道:“靜休,你此話何意?”
靜休道:“當年法武師兄刺殺田令孜失敗,為了不連累師門,他便不辭而別。他本是前朝忠臣之後,因全家被田令孜滅門,自己被門客拚死救出,方才保住一命。本以為這輩子就是常伴青燈古佛,沒想到上天偏偏愛捉弄人,僖宗李寰從蜀中返回長安,駕臨我寺,田令孜也在其中,這勾起了師兄隱藏多年的仇恨,所以才出現了行刺一事。為了報仇,他投靠了黃巢,沒想到後來黃巢氣數已盡,坐困陳州,當時圍攻陳州的正是我和王建大哥,後來城破,師兄萬念俱灰,拒絕了我的招降,以死殉忠。”
行柯歎道:“行刺一事之後,法武便被仇恨引入了魔道,多年修行毀於一旦,實在可惜。陳州之事你二人各為其主,他以死效忠,這也怪不得你。你也無需自責。”
靜休道:“往事已矣,隻盼望他們能往西方極樂,莫再受這塵世之苦。”
就在此時,突然一名弟子,衝了進來,便跑邊喊道:“方丈,方丈,不好啦,道隱前輩不行啦。”
靜休一聽,又一次被噩耗挖心,立即衝過去抓住那名弟子的手,問道:“什麽,你說什麽?”
小和尚道:“道隱前輩病重,快不行了,方丈還是去看看吧。”
行柯道:“那我們趕緊前往藏經閣吧。”
於是眾人便匆匆趕去了藏經閣。來到藏經閣,走進藏經閣一樓,就見道隱、苦隱、滅隱、集隱四人團坐在地上,道隱於前,三人於後。
一見故人,靜休立即衝了過去,跪在了道隱麵前,道:“道隱前輩,我回來了,我靜休回來了。”
道隱慢慢睜開眼睛,看了看眼前的靜休嘴角露出了一絲微笑,隨後緩緩抬起顫抖的右手摸了摸靜休的臉,奄奄一息道:“是你?靜休....?”
靜休連連點頭道:“沒錯,我就是靜休,我回來了。”
道隱道:“你終於回來了,沒想到臨死之前還能見你一麵。”
靜休道:“前輩武功高強,身體健朗,絕對不會有事的。”
道隱道:“天人九衰,無人能躲,如今我能割棄一切愛恨情仇,仙遊而去,也算是我的善終。沒有什麽不好的。”
行柯道:“阿彌陀佛,道隱師兄,別來無恙。”
道隱看了看行柯,笑道:“我本少林僧人,卻寄身空相寺藏經閣四十年,你我二人雖隻有一牆之隔,但卻有四十餘年未曾見麵了吧。”
行柯道:“四十年,不知你放下了多少,領悟了多少。”
道隱道:“四十年前我貪戀紅塵,背棄師門,最終犯下滔天大錯,無顏回少林,幸得你收容,方有一地棲息。如今我即將超脫,一切早已放下,生死早已領悟,請容我想你說一聲感謝。”
行柯道:“如此老衲甚是欣慰。想必少林空問大師也早已放下。”
道隱道:“我師兄弟三人,四十年前我為紅塵所惑,背棄師門,我師弟也因功法理念不同與師仇的緣故離開,至此隻有師兄一人獨撐少林。四十年未見一麵,今生我唯一憾事。”
靜休心想:“記得以前黑和尚對自己說過,他師出少林,而他師兄便因鍾情一女子須發還俗,但因後來孽緣苦果,最終無顏回少林,隻得躲在空相寺。再按年齡來看,可以很肯定了,道隱前輩便是黑和尚的二師兄,少林方丈空問的師弟。”
此時行柯歎道:“既然你說你已經放下,又何必再愧疚這些呢,空問師兄乃得道高僧,也絕不會介懷。”
道隱笑了笑,道:“哈哈哈哈,沒錯,沒錯,看來我還是沒能放下。就像靜休第一次在藏經閣見到我時說的一樣,我雖身在閣內,心卻在塵世沉淪。諒必我死後也隻能入阿鼻地獄,無緣西方極樂了。?”
靜休道:“前輩你多慮了,你對靜休恩同再造,幾十年來又潛心懺悔,佛祖定會寬恕你的。我不也一樣,貪念紅塵,須發還俗,還娶妻生子了呢。”
道隱道:“你現在雖身陷紅塵,但心卻比老衲坦然豁達多了。這也是你的福氣,且要珍惜。”話語剛畢,道隱慢慢地下了頭,輕聲細語念叨道:“我雖看透生死,但卻未能割舍情怨,阿彌陀佛.....我心向如來,靜滌紅塵事,無奈....多做苦,一念...一..般若。”最後,道隱永遠低下了頭,帶著一身懺悔、罪孽、遺憾,遙往西方極樂。
道隱圓寂,眾人哀傷不已,淚流不止。唯有行柯看透生死,表情淡然,對眾人道:“道隱既已圓寂,得已從愧疚中解脫,爾等也無需太過悲傷。既然他死後唯一憾事便是未能與師門中人相見,那我們便盡力了他這一樁心願吧。方知,你帶領幾名弟子以最快的腳力前往少林,將道隱圓寂的事情告知空問方丈,請他三日後前來一起火化道隱,做一個最後的告別。”
方知道:“弟子領命,我這就出發。”
方知剛要轉身,靜休叫住他道:“方知留步,如今寺內缺衣少食,你想必很久沒吃上飽飯了吧,餓肚子怎麽能施展輕功腳力三日內來回少林呢。我這裏有一點幹糧,你們吃了再上路,還有一些銀兩,你們帶上,在路上再買點吃的。”說完靜休便將自己的幹糧包遞給了方知,然後塞給了他一些碎銀。
方知心知自己饑餓的肚皮是不可能三日內來回少林的,沒想到靜休如此心細,心中不禁感慨激動,道:“還是小師叔考慮的周到,多謝,方知告辭了。”說完便與幾名弟子迅速離開了現場。
靜休懷著忐忑的心情敲了幾下大門,過了許久方才有人開門。打開大門,出現在眼前的還是當年的方知,隻是他比當年瘦弱了許多,老了許多。
方知一看來人,不禁鄒起了眉頭,問道:“你是?”
靜休倒是一眼認出了眼前這個當年的小師侄,激動地喊道:“方知,是我呀,靜休呀。”
方知大喊道:“是小師叔,是小師叔,真的是你。”
靜休道:“沒錯,就是我呀,十餘年不見,你小子老了不少啊。”
方知道:“師叔你倒是破有風度了。快快快,趕緊跟我進去,方丈他們見到你一定會很高興的。”
於是靜休便跟著方知進了寺內。方知便走邊喊道:“小師叔回來啦,小師叔回來啦。”
此時寺內眾人一聽,紛紛跑到了大殿來,稍許眾人聚齊,隻是人數少了大半,大殿之上佛像表麵的金漆早已被人刮得一幹二淨,千瘡百孔。
此時,突然從人群中傳來一顫抖蒼老的聲音:“是靜休回來了嗎,是靜休回來了嗎?”
靜休轉身看去,原來是行柯在幾名弟子的攙扶之下,徐徐而來。十餘年未見,放張師傅如今已是瘦骨嶙峋,行動困難,連說話都沒有了生氣,令人心酸不已。
靜休立馬衝到行柯麵前,噗通就跪了下來,磕頭道:“不孝弟子靜休給放張師傅磕頭了。”
行柯立馬推開了眾人,親自將靜休扶了起來,笑道:“你終於回來了,老衲以為有生之年再也見不到你了,沒想到佛祖待我不薄,讓我死也能瞑目了。”
靜休道:“是弟子不孝,當年被擄去南詔三年,剛回師門也未多陪陪你老人家,便跟王建大哥從軍去了,如今大哥已是蜀王,治理一方百姓,免受戰亂之苦,我也算是功成身退,準備前往天台退隱,路過洛陽,特意回師門看望大家。這麽多年也沒有消息給大家,讓大家為我擔心了。”
行柯道:“醫人布施,乃是小善,參禪悟道,乃是淺修,想你這種於亂世之中讓一方百姓能免受戰火之苦安居樂業才是大善,才是大道,你果然沒有讓為師失望。”
靜休道:“隻是我走了這些年,你老人家身體倒是大不如從前,實在讓徒兒心酸。”
行柯道:“無需掛懷,這隻是一副臭皮囊,留著它隻是為了能見你一麵,如今如願以償,即便即可圓寂,也無憾事。”
此時方知道:“其實這十多年,寺內僧眾日子過得太苦了。當年你回來的時候,黃巢反賊剛被平定,大家以為能過上安生日子了,沒想到後來又是各路諸侯你征我伐,肆意搶掠,優勝以前。尤其這幾年梁王朱溫占領洛陽之後,對各大寺廟大肆收刮,就連這佛像上的金漆都被刮走了。寺內缺衣少食,生病也無藥醫治,以致於行雲師叔祖、我師傅、方生都、、、、、”
說到這裏方知欲言又止,靜休似乎猜到了噩耗,立即問道:“他們怎麽了,怎麽了?”
行柯念道:“阿彌陀佛,生死輪回,人人都逃不脫,無需為此介懷。”
靜休頓時心裏如萬把刀割,淚水止不住滑了下來,顫抖地問道:“他們....他們....”
方知擦了擦眼淚,道:“他們都病死了。”
靜休熱淚盈眶,又一次跪倒在了地上,往西叩拜三次道:“行雲師叔,法嚴師兄,方生師侄,靜休我回來遲了。”
說著靜休痛苦不已,伏地不起,眾人攙扶方才將其扶起,不禁悲歎道:“想當年,法武師兄死在我麵前,我已是生不如死,而如今又有三位師門親人離我而去,實在叫我如何接受。”
眾人一聽,不禁紛紛問道:“什麽?法武師兄他...?”
靜休站了起來,再一次跪在了眾人麵前,道:“法武師兄的死,完全是我一手造成,我對不起他,更對不起師門?”
行柯道:“靜休,你此話何意?”
靜休道:“當年法武師兄刺殺田令孜失敗,為了不連累師門,他便不辭而別。他本是前朝忠臣之後,因全家被田令孜滅門,自己被門客拚死救出,方才保住一命。本以為這輩子就是常伴青燈古佛,沒想到上天偏偏愛捉弄人,僖宗李寰從蜀中返回長安,駕臨我寺,田令孜也在其中,這勾起了師兄隱藏多年的仇恨,所以才出現了行刺一事。為了報仇,他投靠了黃巢,沒想到後來黃巢氣數已盡,坐困陳州,當時圍攻陳州的正是我和王建大哥,後來城破,師兄萬念俱灰,拒絕了我的招降,以死殉忠。”
行柯歎道:“行刺一事之後,法武便被仇恨引入了魔道,多年修行毀於一旦,實在可惜。陳州之事你二人各為其主,他以死效忠,這也怪不得你。你也無需自責。”
靜休道:“往事已矣,隻盼望他們能往西方極樂,莫再受這塵世之苦。”
就在此時,突然一名弟子,衝了進來,便跑邊喊道:“方丈,方丈,不好啦,道隱前輩不行啦。”
靜休一聽,又一次被噩耗挖心,立即衝過去抓住那名弟子的手,問道:“什麽,你說什麽?”
小和尚道:“道隱前輩病重,快不行了,方丈還是去看看吧。”
行柯道:“那我們趕緊前往藏經閣吧。”
於是眾人便匆匆趕去了藏經閣。來到藏經閣,走進藏經閣一樓,就見道隱、苦隱、滅隱、集隱四人團坐在地上,道隱於前,三人於後。
一見故人,靜休立即衝了過去,跪在了道隱麵前,道:“道隱前輩,我回來了,我靜休回來了。”
道隱慢慢睜開眼睛,看了看眼前的靜休嘴角露出了一絲微笑,隨後緩緩抬起顫抖的右手摸了摸靜休的臉,奄奄一息道:“是你?靜休....?”
靜休連連點頭道:“沒錯,我就是靜休,我回來了。”
道隱道:“你終於回來了,沒想到臨死之前還能見你一麵。”
靜休道:“前輩武功高強,身體健朗,絕對不會有事的。”
道隱道:“天人九衰,無人能躲,如今我能割棄一切愛恨情仇,仙遊而去,也算是我的善終。沒有什麽不好的。”
行柯道:“阿彌陀佛,道隱師兄,別來無恙。”
道隱看了看行柯,笑道:“我本少林僧人,卻寄身空相寺藏經閣四十年,你我二人雖隻有一牆之隔,但卻有四十餘年未曾見麵了吧。”
行柯道:“四十年,不知你放下了多少,領悟了多少。”
道隱道:“四十年前我貪戀紅塵,背棄師門,最終犯下滔天大錯,無顏回少林,幸得你收容,方有一地棲息。如今我即將超脫,一切早已放下,生死早已領悟,請容我想你說一聲感謝。”
行柯道:“如此老衲甚是欣慰。想必少林空問大師也早已放下。”
道隱道:“我師兄弟三人,四十年前我為紅塵所惑,背棄師門,我師弟也因功法理念不同與師仇的緣故離開,至此隻有師兄一人獨撐少林。四十年未見一麵,今生我唯一憾事。”
靜休心想:“記得以前黑和尚對自己說過,他師出少林,而他師兄便因鍾情一女子須發還俗,但因後來孽緣苦果,最終無顏回少林,隻得躲在空相寺。再按年齡來看,可以很肯定了,道隱前輩便是黑和尚的二師兄,少林方丈空問的師弟。”
此時行柯歎道:“既然你說你已經放下,又何必再愧疚這些呢,空問師兄乃得道高僧,也絕不會介懷。”
道隱笑了笑,道:“哈哈哈哈,沒錯,沒錯,看來我還是沒能放下。就像靜休第一次在藏經閣見到我時說的一樣,我雖身在閣內,心卻在塵世沉淪。諒必我死後也隻能入阿鼻地獄,無緣西方極樂了。?”
靜休道:“前輩你多慮了,你對靜休恩同再造,幾十年來又潛心懺悔,佛祖定會寬恕你的。我不也一樣,貪念紅塵,須發還俗,還娶妻生子了呢。”
道隱道:“你現在雖身陷紅塵,但心卻比老衲坦然豁達多了。這也是你的福氣,且要珍惜。”話語剛畢,道隱慢慢地下了頭,輕聲細語念叨道:“我雖看透生死,但卻未能割舍情怨,阿彌陀佛.....我心向如來,靜滌紅塵事,無奈....多做苦,一念...一..般若。”最後,道隱永遠低下了頭,帶著一身懺悔、罪孽、遺憾,遙往西方極樂。
道隱圓寂,眾人哀傷不已,淚流不止。唯有行柯看透生死,表情淡然,對眾人道:“道隱既已圓寂,得已從愧疚中解脫,爾等也無需太過悲傷。既然他死後唯一憾事便是未能與師門中人相見,那我們便盡力了他這一樁心願吧。方知,你帶領幾名弟子以最快的腳力前往少林,將道隱圓寂的事情告知空問方丈,請他三日後前來一起火化道隱,做一個最後的告別。”
方知道:“弟子領命,我這就出發。”
方知剛要轉身,靜休叫住他道:“方知留步,如今寺內缺衣少食,你想必很久沒吃上飽飯了吧,餓肚子怎麽能施展輕功腳力三日內來回少林呢。我這裏有一點幹糧,你們吃了再上路,還有一些銀兩,你們帶上,在路上再買點吃的。”說完靜休便將自己的幹糧包遞給了方知,然後塞給了他一些碎銀。
方知心知自己饑餓的肚皮是不可能三日內來回少林的,沒想到靜休如此心細,心中不禁感慨激動,道:“還是小師叔考慮的周到,多謝,方知告辭了。”說完便與幾名弟子迅速離開了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