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賢堂供奉的賢臣不隻是為盛月皇朝效命的臣工,還有前朝和史書上記載的為百姓社稷立下不朽功勳的清官循吏。林閣老的牌位供奉於奉賢堂首位,這是朝廷上下對林閣老的肯定,盛月皇朝眾臣子奉其為楷模,與有榮焉。


    朝廷為林閣老正名,就說明仁和帝已承認先皇當年貶斥林閣老、導致林閣老被殺而客死異鄉是寡恩之舉,朝廷會因此對林閣老的後人有所補償。林閣老的牌位供於奉賢堂之首,朝廷會對他有追封和賞賜,這也由他的後人承襲和繼承。


    怎麽追封和賞賜奉賢堂的賢臣,仁和帝、大長公主和內閣五位閣老已議定方案,要在奉賢堂開祭當天頒布。林闖已托人打聽過,朝廷給林閣老的後人的賞賜比給其他賢臣的要豐厚得多,聽說還要追封諡號,追賜爵位。


    隻要林閣老還姓林,林氏一族就有給他推選嗣子、繼承衣缽的權利,連官府和朝廷都要尊重林氏族人共同的意願。朝廷的賞賜和追封都該由林閣老的嗣子承襲,歸林氏一族所有,這是天下宗族共同遵守的規矩,連皇上也不能輕易更改。


    “祖父,依孫女之見,皇上讓沈榮華給六叔祖捧靈拈香,其實就是對她的安撫,不想讓她再鬧騰。”林夢婷停頓了片刻,又說:“她費盡心思想在人前露臉,祖父成全她又何妨?隻要八叔能繼承朝廷給六叔祖的賞賜,享受朝廷對六叔祖的追封。最後得實惠的還是我們林氏一族,她不過是白白鬧騰一場,還要背上浮躁的名聲。她既然想為林氏一族做嫁衣裳,我們欣然接受不是更好嗎?”


    “聽婷兒這麽一說,我才明白了,苦差事讓那小賤人去做,我們隻管得實惠就好。”林夫人得意洋洋,好像朝廷豐厚的賞賜已送到了林家人手上。


    林夢婷也是這個意思。


    捧靈拈香倒沒什麽,隻要不失手燙了皇上,不打碎牌位犯了忌諱,就沒有難度。隻是除此之外,每一位賢臣的後人都要宣讀祭文。這祭文最好是自己所寫,因為隻有自己寫出來的文章,在宣之以口時才能聲情並茂,達到感人肺腑的效果。


    林越讀了二十幾年書,直到現在連個秀才都沒考中,在林家諸多子侄中也是另類了。林闖之所以要把他過繼給林閣老夫婦,就是想讓他揀便宜,照顧他。之前,林越聽說要在奉賢堂開祭之日宣讀祭文,他找了好多人代筆,東拚西湊寫了一篇。就他這點能為,不去捧靈拈香也好,免得出醜,影響林氏一族的名聲。


    當然,這些話林夢婷不會跟人說明,她和林闖明白就行了。


    林越囁嚅許久,才說:“大伯,讓沈家的臭丫頭占了先機,朝廷的賞賜和追封還會給林氏一族嗎?我、我不想要賞賜的財物,隻是有些擔心。”


    朝廷給林閣老正名的詔書頒發之後,林闖就給朝廷上了奏折,言明林氏一族已給林閣老過繼了嗣子,並請皇上恩準由嗣子在開祭奉賢臣當日為林閣老捧靈拈香。林闖通過朝廷內部人士多方打聽,說此事已商議確定,內閣都批了。


    板上釘釘的事,沒想到仁和帝卻確認了沈榮華為林閣老嫡係血脈,並由沈榮華為林閣老捧靈拈香,這等於扇了林氏一族一個響亮的耳光。按宗族規矩,朝廷的賞賜和追封該歸林氏一族所有,但誰又敢保證這其中沒有變數呢?


    林夢婷沉思片刻,說:“八叔的擔心不無道理,這天下間的規矩是天下人定的,就有可能被掌管天下的帝王破壞,也會因帝王一句話而廢除。皇上若是冒天下之大不韙,就算臣子有諸多不滿,也會多方麵衡量得失,而不敢一爭長短。”


    林闖冷哼一聲,問:“婷兒,依你之見,此事該怎麽做才能萬無一失?”


    “祖父主意已定,又何必非問孫女呢?”林夢婷微微一笑,麵露羞澀。


    林夫人咬牙發狠,“依我之見,把那小賤人宰了,才能萬無一失。”


    “越兒,準備筆墨,我要給成王殿下和賢妃娘娘寫封信。當年,我們曾在口頭上定下攻守同盟,這此年彼此都遵守得很好。沈二姑娘畢竟是沈家人,怎麽擺平這件事,由賢妃娘娘決定最好,諒她也不敢對我所求之事置之不理。”


    “祖父高見,這事拜托賢妃娘娘最好。”林夢婷親自給林闖洗筆磨墨,等林闖寫完信,她才說:“祖父,孫女認為沈榮華是衝動冒進之人,不如……”


    丫頭匆匆進來,打斷了林夢婷的話,“回老太爺,萬總管派人來說話。”


    林闖冷哼說:“越兒,你出去看看。”


    “老太爺,來人說事關重大,讓你親自去聽。”


    “這閹貨真以為自己很了不起嗎?”林闖萬分不滿,但還是親自去聽了。


    聽完萬永璡讓人帶來的話,林闖氣得七竅生煙,差點吐出一口老血。今天上午,仁和帝的口諭傳到了津州府衙,下午,他才接到消息。他一直琢磨為什麽仁和帝要讓沈榮華為林閣老捧靈拈香,難道是林氏一族哪裏做得不好?此時,他才明白原來是林肯假冒林越恣意取樂、調戲良家婦女,遭人非議指責了。


    回來後,林闖把萬永璡托人帶來的話跟林夫人等人說了,氣得林夫人破口大罵,林越也跳著腳要找林肯算帳,隻有林夢婷在斂眉沉思。


    “祖父,孫女有一事不明。”


    “你說。”


    “林肯昨天上午調戲良家婦女,皇上的口諭今天上午就傳到了津州府衙,也太快了。孫女覺得這其中有蹊蹺,就算有人快馬加鞭往京城報信,也不會這麽快。”


    “我也在考慮這個問題,發生這種情況隻有兩種可能。”林闖沉思片刻,又說:“第一種就是萬永璡假傳口諭,按理說不會,第二種就是……”


    “是第二種。”林夢婷給林闖使了眼色,示意他不要說明,隻他們二人知道即可,“祖父,再給賢妃娘娘寫封信,把情況寫明,讓賢妃娘娘去猜。”


    林闖點點頭,沉思了一會兒,提筆寫信,又讓人快馬將信送走,才說:“萬永璡和你父親有幾分交情,我去探探口風,再做決定。”


    ……


    劉知府正坐在府衙客廳喝茶,聽說沈榮華有要事求見,他差點將一口茶噴出來。這姑奶奶來找他,八成是來添堵的,可他不見又不行,或許是公事。


    這些天,他一直為林家舊仆和沈榮華敲鳴冤鼓告狀的事忙活,還急病了。昨天上午,沈榮華在公堂上斬了花晌,皇上又傳來了口諭,這一堆案子總算告一段落了。下午,他又趁熱打鐵審了花晌的隨從,將這件案子了結,才消停了。等皇上離開津州,他若能調走,就把這一堆讓人頭疼的案子交給下一任津州知府。若他不能調離,他就聽上邊的口風行事,這些案子牽連太廣,肯定會有人提點他。


    沈榮華進來,給劉知府行禮,說:“民女有些小事要麻煩劉大人。”


    劉知府笑了笑,抬手示意她免禮,心說:你要是不來麻煩我,我都活不起了。


    “民女在說正事之前,還要問一問案子,可能會為大人添堵。”


    “你添,不,你說,那些案子雖說皇上讓押後,本府還能答複你一二。”劉知府早有心理準備,沈榮華給她添堵、讓她為難,這都太正常不過了。


    沈榮華道了謝,又說:“皇上傳口諭說鳴冤之案押後再審,隻是針對需要審理的案子,有些案子不需要審理,能直接辦理,是不是就不需要押後了?”


    劉知府沉吟半晌,點了點頭,說:“你說是什麽案子。”


    “是林闖從我母親手裏拿走五萬兩銀子的案子,這件案子證據確鑿,大人也都看到了。林闖隻要把銀子還了我,我就不想告林氏一族欺淩弱女了,沒意思。”


    “這……”劉知府不敢點頭,林氏一族的籍貫在中南省,不在津州府管轄範圍之內,跨省辦案很麻煩。再說,林氏一族也頗具實力,至少是現在他惹不起。


    沈榮華看出劉知府的顧慮,說:“林闖來了津州,就住在長喜胡同盡頭那座三進的宅院裏。皇上讓把案子押後再審,沒說不審,劉大人應該趁林闖在津州就知會他。免得等他回了中南省,府衙再派人跨省辦案,平添麻煩。”


    劉知府沉思良久,說:“本府可以派人知會林闖,並說明隻要他肯歸還那五萬兩銀子,你就不告林氏一族了。若林闖否認此事或拒不歸還,需要你和他公堂對質,那就隻能等到皇上準許審理這些案子時再審了。”


    “好,就照大人的意思做。”沈榮華答應得很痛快,隨後又說:“五萬兩銀子不是小數目,其實我要追討這筆銀子並不是為我自己花用,而是要送給大人。”


    劉知府剛喝了一口茶,還沒咽下,聽到沈榮華這句話,噴了。伺候在劉知府身邊的幕僚、師爺和衙役聽到這句話,都瞪大眼睛盯著沈榮華,期待下文。


    “你……休得胡言,本府秉公辦案,從未收過任何人的銀兩。”劉知府說這句話有些虧心,也隻是說給別人聽聽,哪有當官不撈好處的?隻是五萬兩銀子數目太大,他怕收了大筆銀子會斷送了自己的前程,要是五百兩,他會欣然接受。


    “我要送給你,由不得你不收。”沈榮華麵帶高深的笑意,直視劉知府。


    “沈二姑娘,時候不早,你還是跟本府說正事吧!”劉知府叫衙役去喊一位崔同知過來,他要跟崔同知交待一番,讓崔同知去知會林闖。


    沈榮華正色說:“我要給你銀子就是正事,就是皇上知道,也會讓你收下。”


    劉知府皺了皺眉頭,說:“沈二姑娘有話就直說,別跟本府繞圈子了。”


    “好吧!我直說。”沈榮華微微一笑,說:“我外祖父曾在他的一本傳記裏規劃晚年的生活,說等他致仕之後,要帶我的外祖母走遍大江南北。走到哪裏就在哪裏辦學院,招收貧苦人家五歲以上的孩子讀書識字,男女不限。讓他們念到十歲,家裏有條件的孩子可以繼續讀書,沒條件的也不至於大字不識。他辦的學院不收學費,還為孩童提供筆墨紙硯,並供應早飯和中飯。直到把他和我外祖母多年積攢的家資用盡,重回他們相識時貧苦安靜的生活,他的人生就圓滿了。”


    “林閣老高風亮節,性真情摯,非我等俗人可比,劉某慚愧至極。”劉知府感慨頗深,他評說林閣老當年的風骨,眾幕僚、師爺、衙役也感歎不已。


    沈榮華飲泣哽咽,平靜了一會兒,又說:“隻可惜外祖父未到致仕之年就遭遇變故,客死異鄉,也沉寂了這些年。現在,朝廷已為他正名,還要把他的牌位擺在奉賢堂諸賢臣之首。他在天之靈也能安息了,隻是做為他的後人,我知道他一定心存遺憾,就是他想辦的學院沒辦起來。我想承接他老人家的遺誌,在津州城和津州府下屬的州縣辦學院,我此來就是想請劉知府多多支持。”


    劉知府沒有猶豫,站起來說:“這是天大的好事,本府全力支持。”


    沈二姑娘這次來可不是來給他添堵,而是來給他送功勞的。麵對這麽大的功勞,劉知府受之有愧,也為剛才誤解沈榮華感到慚愧。他也是寒門學子,父母為供他讀書耗盡家財,若當時有這等好事,他們全家也不用那麽辛苦了。再說,為貧苦人家的孩子辦學堂也是莫大的善舉,劉知府就是不感同身受,也會全力支持。


    眾幕僚、師爺、衙役聽到沈榮華的話,都交口稱讚,支持就不必說了。崔同知和一名年輕男子剛進來,劉知府趕緊把林閣老的人生規劃及沈榮華要承接先人遺誌的心願告訴了他。話未聽完,崔同知就忍不住撫掌感歎,大呼其好。


    “隻是我擔心自己年紀尚幼,挑不起這副重擔,還請諸位大人不吝心智,幫我擔當謀劃。還有就是我沒有太多銀子,這是我母親在世時留給我的零花錢,我全部拿出來做為起動的費用。”沈榮華呈上三千兩銀票,又說:“辦學院是利國利民的好事,朝廷也會支持。我剛有了辦學院的打算,織錦閣和染楓閣的總掌事就說要出三千兩銀子,明天送過來。天下人做天下事,以後籌集銀兩也不會太困難。”


    林氏在世時雖和沈榮華不親近,但沒少給她零花的銀子,這些年她也攢下了不少。沈閣老死後,她被趕到莊子,林氏母子又出了事,她那些銀子多半落到萬姨娘母女手裏。不管被誰據為己有了,想從沈家人手裏要回銀子萬分困難。


    籬園出事,大長公主跟沈家要了五千兩銀子做為修葺籬園的費用,隻用了兩千兩,大長公主就把剩下三千兩銀子給了沈榮華。世間的事總是兜兜繞繞,最後又回到了原點。這三千兩銀子本是沈家的,現在不是在她手裏、供她支配嗎?隻不過她在銀子的來路上她說了謊,但這也算是善意美麗的謊言了。


    “多謝沈二姑娘。”劉知府衝沈榮華抱拳,是他這個父母官對子民的敬意。


    劉知府明白沈榮華的意思,辦學院隻要辦起來,朝廷為表示支持,定會撥銀子下來。隻要有人動員,有人帶頭,那些巨商富戶也會出銀子支持。隻要這陣風刮起來,很快就會風靡盛月皇朝全境,津州府做為起始點,自是首功一件。


    “沈二姑娘小小年紀,竟有如此的胸襟、膽識與睿智,不愧是林閣老的嫡係血脈,崔某佩服不已。”崔同知感慨一番,看了看劉知府,說:“我等雖為人父母官,卻不及沈二姑娘的為民分憂的胸懷,崔某實感慚愧。我到津州府任職時日不長,前幾天剛置辦了一座小院子,打算安定下來就接家眷過來。同沈二姑娘相比,我私心太重。現在我決定把那座小院子捐獻出來,就用來辦第一座學院。”


    崔同知出身華北崔氏一族,崔家也是前朝旺族,書香門第,實力絲毫不遜色於林氏一族。隻是這些年在朝中做官的人不多,族人又不善鑽營攀附,慢慢就呈現出隱退之勢。崔同知調任津州府,就是主管學政,辦學院正由他管轄。


    劉知府猶豫了一下,招來一名衙役,說:“你去跟夫人說明辦學院的事,把她積攢下來要買鋪子的五百兩銀子拿來,就說本宮要捐獻出來。”


    崔同知捐了一座宅子,劉知府又要捐五百兩銀子,眾幕僚、師爺及衙役都呆不住了。他們都根據自己的條件,三兩、五兩捐獻,每個人都出了銀子。


    “雲起,你呢?”崔同知問跟在他身邊的年輕男子。


    被稱做雲起的男子趕緊躬身低頭,很為難地說:“小人家境貧賽,實在無有餘錢可做捐獻,但小人也想為學院出一份力、盡一份心。小人讀過不精,卻也識得幾個字,不知學院開辦是否需要老師,小人願兼此職,不取分文。”


    “當然需要老師,我就等你這句話呢。”崔同知拉著年輕男子過來,對劉知府等人說:“雲起是我剛收留的人,說他是我的師爺、幕僚或助手均可。他隻身一人,確實無有餘財,但他滿腹才華,願意做學院的老師最好不過。”


    年輕男子趕緊向劉知府等人自我介紹說:“小人姓方名逸字雲起,祖籍中南省漢州府,自幼隨家母流落到津州府,也算是津州府人士了。”


    別人聽到方逸的介紹倒沒什麽,隻是沈榮華瞪大眼睛看著他,差一點就發出驚呼聲。中南省漢州府的方逸方雲起不就是初霜的那個那啥表哥嗎?果然一表人才,還滿腹才華,看上去也是老實人,初霜還是挺有眼光、挺有福氣的。


    崔同知看了看劉大人,說:“為貧苦孩子辦學院雖是林閣老的遺誌,由沈二姑娘費心籌劃,也需我等群策群力。看看,一會兒功夫,辦學院的銀子有了,房子有了,老師有了,隨時都可以開始。知府大人,我等還應該準備什麽?”


    “禮安(崔同知字禮安),你主管學政,辦學院的事就由你全權負責,由沈二姑娘籌劃,本府全力支持。本府看雲起也不錯,做老師、做院長都行,就讓他協助你。”劉知府很高興,吩咐幾位師爺說:“寫通告將辦學院的事告之於民,將林閣老的遺誌、沈二姑娘的籌劃和津州官府的大力支持都寫上。不隻要張貼到大街小巷,還要把這個好消息傳到下麵的州縣衙門,讓他們也著手準備。另外,先在津州城區內招五歲以上、十歲以下的孩童,報名地址就直接寫府衙。”


    “是,大人。”幾名師爺趕緊去書寫通告了。


    “多謝大人。”沈榮華鬆了一口氣,辦學院是好事,關鍵對她個人也有利。


    她和林家舊仆敲鳴冤鼓告狀在津州城引起轟動,朝野上下也將這些案子傳得沸沸揚揚。翻起陳年舊案對她有利,能增加她的知名度,也能為她自己及親人討還公道,這也是她向某些人宣戰的檄文。但朝堂很快會有另一聲音傳出來,那就是倚仗林閣老遺世的英名,在這個節骨眼上要跟朝廷要條件,讓皇上難做。


    萬永璡一提點她,她就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就想彌補過失,消除告狀帶來的負麵影響。林楠讓她做好事、做善事,為皇上駕臨津州增添喜慶。她一時沒了主意,昨晚跟馮白玥閑聊,馮白玥說仁和帝曾提過為貧苦人家的孩童辦學院的事。沈榮華認為可行,當晚就跟林楠和水姨娘商量妥當,今天就來找劉知府了。


    沈榮華拿出幾張寫滿字的紙遞給劉知府,說:“這是我列出的籌辦學院的方案,我原本想找幾個地方做試點,崔大人願提供宅院,就可以直接試運行了。”


    劉知府仔細看了看,又遞給了崔同知,說:“方案寫得很詳細,本官還要依照方案跟崔大人等人商量,明天落實下來,後天學院就可試開課了。”


    “還有一件事。”沈榮華笑了笑,說:“我剛才說要向林闖追討那五萬兩銀子送給大人,其實就是想用這五萬兩銀子辦學院,我個人分文不留。”


    劉知府站起來,說:“本府親自登門,去跟林闖討要那五萬兩銀子。”


    要是有這五萬兩銀子可用,津州城內和下屬州縣都辦公起學院,也能維持幾年,這可是他莫大的政績。在津州任職五年,能否升遷就在此一舉了。


    “這等小事無須勞駕大人出馬,我去,大人在府裏靜待好消息就是。”崔同知擺出一馬當先的姿態,說:“林闖做下如此禽獸不如的事,於公於私,我都想替沈二姑娘討個公道。沈二姑娘要把這五萬兩銀子捐獻出來籌辦學院,這五萬兩銀子就是津州百姓共同的資產。林闖若不給,就是侵吞津州百姓的血汗,與津州城萬萬百姓為敵。士可忍孰不可忍,我就不信華北崔家能怕他中南林家。”


    “大人,下官願隨崔同知去。”衙役頭目抱拳請示。


    劉知府很敞快,揮手說:“去吧!人多力量大,但爾等也不能衝動行事。”


    “是,大人。”崔同知趕緊應聲。


    於是,崔同知帶著方逸和衙役頭目,還有幕僚、師爺及書記官,大約有五六十人,直奔長喜胡同的林家別苑。沿途有百姓驚訝詢問,他們也如實說了。聽說要替沈二姑娘向林闖討要辦學院的銀子,眾人或是想參與,或是想看熱鬧,都積極踴躍。到了長喜胡同,崔同知身後跟了幾千人,把林家別苑圍了一個水泄不通。


    沈榮華目的達到,向林家討還銀子就交給代表官府的崔同知去做,她隻需靜待喜訊即可。同劉知府商量了一番,決定將學院定名為“聞林童院”,等皇上駕臨津州,請皇上提匾賜字,這件好事、善事就算做得圓滿了。


    回到織錦閣,沈榮華把跟劉知府等人洽談辦學院的事告訴了林楠和水姨娘等人。水姨娘沒說什麽,宇文先生誇讚她青出於藍,而林楠則提醒她仍需進步。不管他們說什麽,今天事辦得很順利,銀子若能討回來,她就更高興了。她想把這件事告訴馮白玥,得知馮白玥又被吳先生請走了,這讓她心裏別扭了一下。


    下午,崔同知讓人給沈榮華送來消息,說林闖先給了一萬兩銀子,又用林氏一族族長的令牌和印信做抵押,爭取時間籌備銀兩,三天之內,把銀子全部給清。


    第三天,聞林童院第一分院開課,沈榮華被請去講了話,並教諸多孩童認了第一個字。很快,林閣老的嫡親外孫女辦學院、行善舉的美名就傳遍了津州城。


    聞林童院開課兩天,聖駕駕臨鳳鳴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嫡女重生之一世榮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沐榕雪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沐榕雪瀟並收藏嫡女重生之一世榮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