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軍中軍內戰鼓擂起,各個橫陣中,將校振臂而呼,哨聲和步鼓聲此起彼伏,整個明軍前陣,開始向前推進。


    幾乎是在明軍陣線前移時,金軍陣中的號角也隨之響起,郭天春聽見淒厲的號角,隨即手握緊腰間的刀柄,猛然拔出,大聲厲喝,“奉衛軍,前進。”


    金軍前陣近一萬五千士卒,各營展開,成一個橫陣,士卒一字排開,形成一個寬大的正麵,向明軍迎擊上去。


    金軍正麵寬有四裏左右,前麵是一萬五千火銃和抬槍手,後麵則是一萬五千近戰步卒,金軍的騎兵並未上前,而是駐馬等待時機。


    郭天春大聲一吼後,列成整齊陣線的金軍士卒,便跟著鼓點,踩著小步子,從他身邊走過。當四排士卒超過他後,郭天春才打馬跟在火銃陣線後麵,押陣隨行。


    此時,金軍士卒向前,兩裏外就是迎麵走來的明軍士卒,明軍的步陣很是密集,每個士卒之間的間隙隻有一個拳頭,幾乎是貼在一起向前推進。


    這麽密集的陣線,要說陣線的寬度不會太長,可實際上,明軍的陣線卻拉升到了七八裏,遠遠寬於金軍的陣線,不過陣線的兩頭,並不是線列步軍,而是明軍的方陣兵,意圖防禦金軍騎兵側擊明陣,護衛陣線的兩翼。


    郭天春注意到明軍陣線的特點,兩翼的方陣可以用來掩護,但是關鍵時候也能前突,包抄他們。


    不過他並不在意這一點,吳軍的兵力處於弱勢,他們顧及不到方方麵麵。


    那些不是他考慮的,他要做的隻是需要尋找明軍的漏動,擊潰明軍的正麵,為騎兵撕開突擊明軍大纛旗的道路就可以了。


    金軍和明軍為了保持陣線,兩軍都走得很慢,雙方士卒看見對麵如牆而進的敵軍,內心都感到一陣恐懼。


    明軍在操演時,要求很嚴,士卒列陣後不得東張西望,隻能目視前方。


    前排的將士們看不到身邊同袍的身影,便仿佛獨自一人,麵對列成人牆的千軍萬馬,他們心理頓時感到極大的震撼和恐懼。


    這種一人對萬人的感覺,仿佛是要與所有人作對一般。


    這讓士卒們有一種想要停下腳步,或者轉身逃走的衝動,但是明軍經過反複的陣列演練,火銃手基本已經克服了這種獨自麵對敵軍的幻覺,而一旦克服這種心理上的障礙,明軍陣線的穩固程度,便不是一般人馬可比了。


    金軍隊列中,前排的士卒看著迎麵而來的紅色陣線,自然也有這種感覺,不過絕大多數人,卻並沒有獨自麵對成千上萬人的勇氣。


    這時前排士卒的心裏開始膽怯,情不自禁的心跳加快,手心冒汗,嘴唇發幹,連腳步也有些混亂,跟不上鼓點的節奏。


    嶽王爺曾經就說過,隻要做到臨陣時“執搶不抖,口中有唾”,就算是好的士卒。


    這點要求看起來簡單,其實很難,而金軍明顯還欠缺一定的火候。


    在陣線後壓陣的郭天春,發現了前排士卒的慌亂,頓時喝道:“注意鼓點不許慌亂!”


    各陣線的軍官也連連嗬斥,手腳有些顫抖的金軍士卒,忙有些慌亂的踩著鼓點,好在他們的眼光左右一掃,發現身邊都是自己的同袍,並非獨自麵對明軍的陣線,節奏才慢慢找回來。


    位於第二道陣線和第三道陣線之間的黨守素,騎在馬上慢行,不時的用千裏鏡,觀看金軍的陣線,敏銳的察覺到了金軍前排士卒的慌亂。


    金國畢竟國力有限,吳三桂一個漢中,養六萬兵,雖然有金國朝廷的撥款,但是依然不可能六萬人都得到很好的發展。


    吳三桂顯然要更加在意他的馬軍一些,黨守素可以看出金軍步軍的訓練,明顯要比明軍弱一些。


    這也難怪,明軍每年秋操,各軍比武,光打掉的彈藥就要二三十萬兩,金軍哪有家底這樣折騰。


    明軍對於陣形、兵器、編製的改變,許多都是來自於秋操。


    這等於是讓明軍除了通過戰爭進行學習外,還能能夠不斷的左右互搏,來實現自我的進步和發展。


    黨守素放下千裏鏡,準備應對將要到來的廝殺,而就在這時,金軍陣後忽然傳來幾聲炮響,幾枚炮彈落在了明軍陣線前行的路上。


    左麵一枚鐵彈,擊中明軍陣線,連著三名士卒,被一枚鐵彈打翻。金軍的炮彈,在地上濺起一片片的泥土,明軍陣線頓時被打出幾個缺口。


    前進中的明軍,並不停歇,士卒從屍體和鮮血沾染的地麵上走過,後排的士卒,立時上前填滿了被炮彈打出的空隙。


    金軍的火炮擺放在正麵,明軍一進入射程,便是立時開炮轟擊,炮彈砸在地上,泥土四濺,陣線上明軍的慘叫,四下響了起來。


    就在這時,位於明軍兩翼的火炮隨之開火,幾聲“轟轟轟”的炮聲響起,明軍的六斤野戰銅炮噴射出一股橘紅的炮焰,大團的白煙騰起,炮身帶著兩輪的炮架往後猛退,鐵彈便呼嘯著砸向進入射程的金軍。


    明軍的好炮擺在兩翼,距離金軍正麵較遠,所以明軍進入金軍射程之後,挨了兩輪炮,金軍才進入兩翼炮隊的射擊範圍。


    雖然炮彈遲發,但是炮擊的效果,卻遠勝於金軍的炮擊。


    這不隻是明軍火炮是金軍數倍的原因,而是明軍的線列縱深窄,金軍從正麵轟擊,就算擊中也隻能連砸四名士卒,而明軍將火炮擺在兩翼,則是對金軍陣線,形成交叉火力,打的是斜線,那一旦命中,就不隻是傷一兩人。


    明軍能有這種改進,自然也是來自於操演時,所得到的經驗。


    這時明軍方打一輪炮,各門火炮旁的炮手,便迅速將炮推回炮位,進行第二輪的裝填。


    一時間明軍兩翼硝煙彌漫,金軍陣內則濺起道道泥柱,升起一道道的黑煙,金陣被連連打穿。


    郭天春見陣線又有些混亂,將目光投向明軍兩翼,看見數十門火炮,同時噴出火焰,彈丸呼嘯而來,一枚炮彈直接落在他的左麵,幾名金軍士卒被砸得飛了起來,鮮血化作血霧,拋灑好大一片,令前進的金軍士卒感到恐懼和不安。


    慘叫聲四下響起,郭天春押著金陣繼續前行,地麵上不時出現一個個炮彈砸過的大坑,也不時有散落著的金軍屍體,令人心中一緊。


    這時金軍前麵的陣線,被打出一個個的空隙,有的士卒剛填上去,但很快又被一炮撕碎。


    郭天春不禁咽下一口唾沫,要是這樣被轟下去,用不了多久,金軍就會崩潰,不過就在這時,兩軍已然到了兩百步的距離之內,他忙甩了甩頭,讓自己變得清醒,然後忽然下令道:“抬槍,轟擊!”


    在他身邊的一名旗鼓,仰頭吹起一聲淒厲的號角,金軍陣內頓時白煙騰起,抬槍打出的彈丸,噴射而出,前排的明軍胸口被打出一個大洞,三三兩兩的連續倒地。


    黨守素目光一眯,知道將要進入最艱難的一段距離,金軍抬槍一發,很快火銃也會開火,而明軍將冒著金軍的彈丸前行。


    這將是一場意誌力的較量,如果明軍挺進到三十步,還未在金軍的轟擊下崩潰,那當明軍開火後,崩潰的必然是金軍。


    “第一列雙手持銃,後排士卒隨時填補空位,保持陣線完整!有臨陣脫逃者,各營鎮撫官就地格殺!”黨守素見前排士卒連連倒地,明軍陣線終於也出現了波動,當即喝令。


    “抗銃上肩,第一列持銃準備!”前進的明軍陣中,軍官大聲嘶喊。


    明軍第一排士卒,紛紛雙手握銃,銃刺斜刺向前,士卒們動作整齊劃一,隨時準備聽命射擊。


    在他們後麵的士卒,則將銃杆抗在右肩上,銃刺指向天空,隨著士卒的步伐,向波浪一樣上下起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崇禎十七年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話淒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話淒涼並收藏崇禎十七年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