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更萬字。=頂=點=小說=)
從芙蓉鎮出來,李從璟匯合桃夭夭等人,眾人馬不停蹄向營州邊境趕去。這一路上李從璟並不曾隨大軍行動,而是輾轉各鎮巡視防務和邊軍情況,對芙蓉鎮的關注隻不過是一個開頭罷了。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李從璟既然會深入草原去探查契丹虛實,就更會力求對邊地各方麵情況都了如指掌。隻是眼下形勢緊急,李從璟沒有專門時間來做這些事,這回去收複平州,沿路巡查就成了上上之選。
大軍有李紹城和蒙三統帶,李從璟並無不放心之處,擊耶律德光一戰李紹城已經展現出將帥之資,往後要獨當一麵理應抓緊時間去磨練。李從璟出鎮幽雲,李存審仍在幽州坐鎮時尚且好說,一旦李從璟獨立挑起這副擔子,他就需要一些個能夠獨當一麵的人來幫他分擔壓力、處理事務。這些儲備人員中,李紹城無疑是第一人選,其次皇甫麟亦有大才,隻不過他歸降日短,尚缺時日磨練融合,郭威不必說,隻是目前還稍顯年輕,孟平假以時日培養,亦能和郭威一樣挑起重擔。
這日,眾人進入營州地界,午時休息之時,李從璟架起火堆燒烤野兔,桃夭夭就坐在他旁邊,兩個就著一堆柴火說起眼下之事。
“軍情處在營州事務開展的並不太順利,此地魚龍混雜在邊境數州中最甚,因其地域廣闊,南北狹長,加之契丹人、朝-鮮人、鮮卑人、羌族人混雜,各種大小勢力傾軋各種利益,舊有勢力排外現象極為嚴重。”桃夭夭低著頭,任由長發披散在臉側肩頭,捧著從不離身的木杯喝著清水,“軍情處若是借助官方身份設立據點倒是不難,但如此一來難免暴露,為有心人起疑,屆時在工作時反而不美。所以直到現在,軍情處在營州的事務都進展的不太順利。”
李從璟專注燒烤兔肉,眼神一動不動,一隻肥美的野兔此時已經被烤得嫩黃流油,雖然沒什麽珍惜佐料佐味,但野兔本身的滋味就足夠鮮美,陣陣香氣散發出來,很容易讓人食欲大漲。
桃夭夭充滿磁性的嗓音聽著讓人渾身舒坦,在秋日懶洋洋的日光中倍顯柔和,讓人有一口吃在嘴裏的衝動,她彎曲著一條長腿,伸直了另一條美腿,曲線的弧度比山河更加誘人,“另外,掌書記給的經費也不多,本月的銀錢更是消減了小半,之前旬月見不到你,這回你得把此事給我解決。。。”
聽到銀錢李從璟才將視線從烤兔上挪開,他瞥了桃夭夭一眼,發現正拿閃亮的眸子對著自己,其中湧動的脈脈情愫絕對跟愛意無關。
歎了口氣,李從璟道:“此事你得諒解衛道。畢竟大將開戰,百戰軍開銷驟增就有些吃不住,前些時候滅梁時我們趁機搶奪的財物本就不多,至此已經花得差不多了。畢竟兩萬人的軍隊要保證裝備精良,非是易事。軍情處本就兼有賺錢之職,這事你得自己開開源。”
桃夭夭開始抓頭發,“賺錢的事,我真不是很懂啊!”
李從璟的視線落到桃夭夭誘人的長腿上,一時就再也沒挪開,“之前神仙山幾百口你都能賺錢養活,這件事你也能做成。你自個兒不太精通,可以讓下麵的人出出主意,我再讓衛道撥幾個人給你。身處邊境,跨國貿易可是賺錢捷徑,軍情處有職務之便,沒理由做不成這事。真做好貿易這事,軍情處就是財閥,可以反哺百戰軍了。”
桃夭夭驚奇的看向李從璟,明顯是被他腦子裏挖不完的主意再次震驚到,李從璟繼續道:“至於軍情處在營州事務開戰困難,你們不必每個據點都新建,可以嚐試控製本地舊有小勢力,扶持他們作為代言人,你們在幕後操控。以軍情處的絕對實力,若是如此行事,要打開局麵不難。”
桃夭夭張了張殷紅的小嘴,被某人折服的說不出話來。
李從璟將燒好的野兔取下來,掰掉一支腿遞給桃夭夭,“這回看見你發現你清瘦不少,這讓我很不愉快,軍情處的事務雖然重要,但你這個人本身更加重要,以後不可舍本逐末,否則我就奪了你的權讓你回家養身子去!”
桃夭夭白了李從璟一眼,雖然覺得李從璟這話不盡真實,但其中的關切聽著還是讓人舒心,那是被關心的感覺。低下頭輕輕咬掉一塊肉,嚼在嘴裏覺得分外香甜。
李從璟認真的補充了一句,“不是跟你開玩笑,我說真的。”
挺著渾圓大肚腩的馮道向李從璟這邊看過來,烤兔肉溢出的香氣讓他不禁咽了口唾沫,相比之李從璟親自操刀的野兔肉,馮道望了自己手裏的幹肉一眼,越看越難以下口,但要去他去打擾人家明顯融洽曖昧的氛圍,馮道又覺得於心不忍,還有些尷尬。但最終,還是胃腸的渴望戰勝了一切,馮道搖搖晃晃走到李從璟身邊,席地坐下,綻放出花兒一般的笑容,“李將軍,不曾想你不僅征戰、邦交很有一套,便是連這烹飪之道也是如此精通,叫在下好生羨慕。”
李從璟瞧見馮道的饞樣便知他想作甚,有心逗他,故意將剩下的烤兔挪向一邊,“夫子有曰,君子遠庖廚,馮大人離得這麽近,便不怕有違聖人教誨?”
馮道的視線隨烤兔而移動,“夫子此言,乃是因為君子要‘仁’,不忍殺生,故需遠離庖廚,並非對廚藝之道有所輕視。民以食為天,聖人不能免,佛曰世間法皆佛法,世間事皆是修行,大道三千保羅萬象,廚藝之道亦在其中也。李將軍年紀輕輕便能精通數道,乃是世間大善大智之人也!”
李從璟被馮道一番理直氣壯的言論打敗,隻得將烤肉雙手奉上。
馮道喜不自勝,顧不得烤肉油膩燙手,抓起便大肆咀嚼,吃得嘖嘖有聲,絲毫不見平日儒雅之相。
吃飽喝足,馮道拍拍更加渾圓的肚腩,長長呼出一口氣,滿足道:“今日得李將軍一肉,可回味半生,實乃不勝榮幸。臨別之際,在下有一言相贈。”
馮道北上本為出使契丹,今任務完成,與李從璟同行至此,已到分道而行之時,是以有此言。李從璟遞給馮道一塊手帕擦手,“大人請說。”
馮道撐著肥胖的身子半躺在地,眯著眼,視線飄忽在遠處,“臨行之時,陛下曾叮囑,大唐眼下與契丹相處之道當以和平為上,確保幽雲穩定,這是將軍之務,亦是在下之務。然則,北上月餘,先有葫蘆口之役,後有前日大戰耶律德光,在下聽聞將軍現欲征平州,在下一介書生,不知征戰之道,然也看出將軍似無避賊守土之心,而有進取開疆之意,然否?”
李從璟微微點頭算是承認。誠然,他此番北上種種所為,與李存勖當日所定之國策已然背道而馳。
馮道繼續道:“將軍不願於契丹軍前卑躬屈膝,意欲雪大唐數十年之仇,此乃國家之幸,亦是中原千萬百姓之幸。在下不才,卻也知此非有大誌大能者不能為,雖一介書生,猶壯將軍膽色。然則國家黎民之幸,卻不定是將軍之幸,將軍如此行事,可曾思慮朝堂言論?”
李從璟沉吟道:“謀國不顧身,展誌不避死。”
馮道歎息一聲,“到底是年少熱血最能感染人心啊!”起身,整衣,向李從璟肅然一拜。
李從璟連忙起身還禮,“大人何至於此?”
馮道巋然歎道:“亂世當道,人心不古,禮崩樂壞,道德淪喪,謀身某利尚且不及,聖人之教幾人得顧?將軍以及冠之齡心懷天下蒼生,願為中原萬世安定不顧個人得失,焉能不讓人敬佩?若天下人人得如將軍,黎何罪至於陷於水火,夷族何強至於塗炭生靈?北上以來,眼見契丹蠻賊馬蹄所過之處人死田毀,家破人亡者十之八-九,老無所依,幼無所養,民不聊生,哀鴻遍地,而邊軍莫能治,王師莫能絕!凡此種種,叫人不能不痛徹心扉,悲憤之處不能自己,在下一介書生,每見此狀恨不能投筆從戎,挺身上陣殺敵!今有奮擊者如將軍者,誌大才高品潔,手握雄師數萬,身有謀士如雲,若得奮然逆流而上,改天換日者舍將軍者誰!”
話盡於此,馮道後退三步,一禮到底,“可道不才,願為天下蒼生,助將軍一臂!”
李從璟扶起馮道,沉默良久,肅然道:“承蒙大人高看,從璟在此謝過。從璟不才,願告知大人,不退契丹、不穩幽雲,誓不還中原!”
桃夭夭起身望著李從璟和馮道握手抒誌,眼神有些恍然,似乎又念起當日初上神仙山時所抱誌向,呢喃道:“不退契丹、不穩幽雲,誓不還中原!”
……
馮道率領使團隊伍走了。值得慶幸的是,雖草原的天已被李從璟捅了一個窟窿,出使契丹的使團官吏倒是一個沒少,得以盡數南歸洛陽。此行於這些官吏而言,經曆可謂峰回路轉、波瀾起伏,期間甚至差些喪命,雖則李從璟在草原取得不少成果,不過那卻是於國有利,這些身在其中的人有遭受“無妄之災”之嫌,他們對李從璟這個一切風波的始作俑者是何態度,回到洛陽之後言行對李從璟是好是壞更是不得而知。
過於既然馮道明確表示願助李從璟,想來以他的本事,該是會給李從璟一些實際幫助的。
送別馮道等人後,李從璟和莫離說起此事時,莫離道:“出使契丹雖預期目的沒能如願,但其間變幻亦非我等一人之過,我等之所行縱然有不妥之處,亦非沒有收獲。契丹與大唐敵對數十年,先帝(李克用)更與契丹有血仇,說到底大唐與契丹無法長久和平,與其任由其發展壯大,半道扼殺之原本就是良策。”
李從璟道:“大唐與契丹是戰是和,在目下無非兩種情況,戰為小戰,和為小和。在兩國傾舉國之力決戰不會出現的前提下,邊境的爭鬥若是幽雲自身便能應付,於陛下欽定國策並無根本衝突,而若是幽雲以自身之力能敗契丹,於陛下而言還是好事。然則一切之前提,是幽雲能‘自給自足’。”
莫離點頭道:“此番趁契丹平定黃頭、臭泊叛亂之機收複平州,是盤活邊境這盤棋的關鍵。否則一旦契丹穩定住內部,再會東滅渤海,則其國之四方有三方底定,接下來便會專心致誌對付中原。攻打平州,短期來看是為渤海減壓之舉,吸引契丹一部分注意力至幽雲,長久觀之卻是為中原打算。”
李從璟笑道:“也是惹火燒身之舉。”
莫離打開折扇輕輕搖動,“汪洋大海,何懼惹火上身?”
兩人大笑。
馮道離去之後,李從璟第二個要送別的對象便是大明安和李四平。
不同於馮道等人自行南歸,大明安等人要順利歸國,還須得軍情處派人護送,穿過自南向北穿過營州全境,抵達渤海國。如今李從璟要攻打平州,一旦平州攻克,必定牽動三方局勢,作為這場戰鬥的受益方,渤海國是時候有所行動了,也必須采取行動。
以大明安原本之意,在謀國求存之事上,是欲和大唐朝廷麵對麵締結約定,渤海國雖是小國,但卻是玄宗親自敕封為國,為大唐附屬國。然而在得知李存勖關於幽雲之國策後,大明安已知大唐朝廷暫時無暇北顧,渤海國要求存,就得依靠自主對契丹用兵的李從璟。
李從璟身為大唐北麵幽雲防禦使,對邊境戰事有臨事專斷之權,而其之前所作所為以及對待渤海國的態度,也讓大明安對李從璟極為信任。
臨別前日夜,李從璟和大明安在帳旁篝火前詳談。
“將軍攻打平州之舉,實為攬渤海之難於己身,渤海國因將軍得以爭得喘息之機,在下歸國之後定當說服父王厲兵秣馬,與將軍一同應對契丹,不使將軍心血付之東流!”明安措辭很客氣,他身邊有李四平作為參謀,加之本身素有敏才之資,言談舉止挑不出毛病。
得到明安的保證,李從璟並未如何信息,他挑動幾下火堆中的幹柴,讓火勢燒得更旺了些,“我部攻平州,不克便罷,一旦攻克,實為牽一發而動全身之舉,其中利害關係如何,想必王子盡數知曉。幽雲雖廣,百戰、盧龍軍雖強,然若要以一地戰一國,尚顯力有不逮。契丹如若發數十萬大軍南侵,屆時幽雲不能擋,而若幽雲敗退,則渤海危亡隻在咫尺之間,此間危難王子可知?”
明安肅然道:“在下固知也!”
李從璟又道:“以渤海國目下之軍力、民力、物力,能擋契丹多少大軍,又能抵擋多少時日,王子可知?”
明安臉色難看,自家的經有多難念他心知肚明,李從璟問得如此分明,叫他一時難以作答。好在李從璟也不需要他回答出來,見明安麵色不太好看,李從璟繼續道:“縱然我部攻克平州,而若渤海國不能切實給予有效旁助,本帥可明確告知王子,平州能克不能守。以渤海國眼下內政之況,莫說出兵援助,便是自保都難。因是,本帥希望王子歸國之後,掌大權,握軍政,而奮發圖強,如此方有一線存國生機!”
明安大驚失色,李從璟此話何意再明顯不過,他失聲道:“父王尚且康健,國中貴族勢力深厚,明安隻不過父王尋常之子,如何掌握大權?!”
李從璟擺手打斷明安接下來的話,直視對方雙眸,凜然道:“耶律阿保機、耶律德光、耶律倍、述律平都非易與之輩,若是王子歸國之後行事依舊不溫不火,不能雷厲風行整頓軍政,王子以為契丹國會給你多少時日,給你多少機會?今日本帥能助你強國,他日一旦契丹觸角滲透渤海國,他人便不能壞你強國之舉?夜長夢多,事久生變,溫水或許煮不了青蛙,但絕對能扼殺渤海國!那時渤海國亡也亡了,哪裏還能容得了王子的忠義?屆時你我死不足惜,隻怕無顏麵見先祖!”
明安怔然,一時不知該說何是好。
李從璟停頓片刻,又道:“眼下局勢如此,渤海國情形如此,容不得你我有其他選擇,事成則存國,事不成則亡國,王子何以尚在猶豫?”
明安痛哭流涕道:“李將軍一片苦心,明安豈會不知?然則要我行那大逆不道之事,逼父退位而替之,日後明安有何麵目立足於天下?”
李從璟冷笑道:“我道王子乃是為國為民不惜己身之壯士,今日方知,王子不過貪圖虛名之鼠輩!今日為求國存,一死尚且不懼,何懼天下人側目而視?王子是要國存,還是要自己名存,二者不可兼得,取一者何?”
明安不能言。
李從璟緩和語氣道:“若王子謀國不成,渤海國與王子亡則亡矣,若是謀國有成,渤海國煥然一新,國強民強,千秋萬代之後誰人不誇讚王子之名?然則今日有一線生機,而王子視若不見,因一己私心一時膽怯不去爭取,怕是千百年後,世人都要笑王子誤國!”
明安沉默良久,待淚痕已幹,麵色堅毅,牙關緊咬,起身而拜,對李從璟道:“若得國存,明安萬死不足惜,何懼名裂?若是如此,將軍何以教我?”
李從璟拉著明安坐下,勉勵兩句,道:“王子若有奮發圖強之心,則大事有可為。當今之世,亂世當道,天道無常,世間大道因王子這般有為之人而變,王子豈無在這大爭之世一展抱負才學,爭不朽之功業之心?王子若有,本帥雖則力薄,願助王子一臂之力。”頓了頓,莊重道:“此番王子歸國,本帥不往,大軍不往,本帥借王子兩人。這兩人一文一武,若是王子從文之策,又輔以武之力,本帥再獻上金銀若幹,則王子大事可成!”
“多謝將軍!渤海國能存,全賴將軍之力,明安與渤海國子民萬世不忘!”明安再起再拜,“不知是哪兩人?”
“文者,莫先生;武者,桃統率!”
翌日,李從璟送別眾人。
桃夭夭率領軍情處先遣銳士,隨莫離先跟明安北行,因計劃來得突然,軍情處尚未來得及調集太多人力,後續會有大隊人馬跟進。另外,莫離隨明安此行,並非沒有名分,他頭上頂著臨時加上的幽雲防禦副使頭銜,明麵上他們都是大唐特使。
長亭古道,秋風習習,人馬立於道,風聲響於野。
莫離白袍折扇,麵帶微笑,向李從璟抱拳告辭,北風卷起他的衣袍與長發,為他平添幾分瀟灑。
李從璟一時不知該作何言。莫離此去,初時未必有多少風險,但時日一久必定危機重重,雖有軍情處相護,畢竟異國他鄉,陌生人陌生路,太多情況無法預料。縱觀百戰軍,唯莫離能堪此重任,但兩人也感情最深厚,自小長大,闖禍一起,讀書一道,書生意氣同發,前番同誌平中原,今朝分別謀天下。擔重重於泰山,別愁愁煞秋風。
“此去,不可預知,望君保重!”李從璟執手重重道。
莫離笑言:“此去,大爭在我心,天下在我手。李哥兒,保重!”
揮手作別。
從芙蓉鎮出來,李從璟匯合桃夭夭等人,眾人馬不停蹄向營州邊境趕去。這一路上李從璟並不曾隨大軍行動,而是輾轉各鎮巡視防務和邊軍情況,對芙蓉鎮的關注隻不過是一個開頭罷了。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李從璟既然會深入草原去探查契丹虛實,就更會力求對邊地各方麵情況都了如指掌。隻是眼下形勢緊急,李從璟沒有專門時間來做這些事,這回去收複平州,沿路巡查就成了上上之選。
大軍有李紹城和蒙三統帶,李從璟並無不放心之處,擊耶律德光一戰李紹城已經展現出將帥之資,往後要獨當一麵理應抓緊時間去磨練。李從璟出鎮幽雲,李存審仍在幽州坐鎮時尚且好說,一旦李從璟獨立挑起這副擔子,他就需要一些個能夠獨當一麵的人來幫他分擔壓力、處理事務。這些儲備人員中,李紹城無疑是第一人選,其次皇甫麟亦有大才,隻不過他歸降日短,尚缺時日磨練融合,郭威不必說,隻是目前還稍顯年輕,孟平假以時日培養,亦能和郭威一樣挑起重擔。
這日,眾人進入營州地界,午時休息之時,李從璟架起火堆燒烤野兔,桃夭夭就坐在他旁邊,兩個就著一堆柴火說起眼下之事。
“軍情處在營州事務開展的並不太順利,此地魚龍混雜在邊境數州中最甚,因其地域廣闊,南北狹長,加之契丹人、朝-鮮人、鮮卑人、羌族人混雜,各種大小勢力傾軋各種利益,舊有勢力排外現象極為嚴重。”桃夭夭低著頭,任由長發披散在臉側肩頭,捧著從不離身的木杯喝著清水,“軍情處若是借助官方身份設立據點倒是不難,但如此一來難免暴露,為有心人起疑,屆時在工作時反而不美。所以直到現在,軍情處在營州的事務都進展的不太順利。”
李從璟專注燒烤兔肉,眼神一動不動,一隻肥美的野兔此時已經被烤得嫩黃流油,雖然沒什麽珍惜佐料佐味,但野兔本身的滋味就足夠鮮美,陣陣香氣散發出來,很容易讓人食欲大漲。
桃夭夭充滿磁性的嗓音聽著讓人渾身舒坦,在秋日懶洋洋的日光中倍顯柔和,讓人有一口吃在嘴裏的衝動,她彎曲著一條長腿,伸直了另一條美腿,曲線的弧度比山河更加誘人,“另外,掌書記給的經費也不多,本月的銀錢更是消減了小半,之前旬月見不到你,這回你得把此事給我解決。。。”
聽到銀錢李從璟才將視線從烤兔上挪開,他瞥了桃夭夭一眼,發現正拿閃亮的眸子對著自己,其中湧動的脈脈情愫絕對跟愛意無關。
歎了口氣,李從璟道:“此事你得諒解衛道。畢竟大將開戰,百戰軍開銷驟增就有些吃不住,前些時候滅梁時我們趁機搶奪的財物本就不多,至此已經花得差不多了。畢竟兩萬人的軍隊要保證裝備精良,非是易事。軍情處本就兼有賺錢之職,這事你得自己開開源。”
桃夭夭開始抓頭發,“賺錢的事,我真不是很懂啊!”
李從璟的視線落到桃夭夭誘人的長腿上,一時就再也沒挪開,“之前神仙山幾百口你都能賺錢養活,這件事你也能做成。你自個兒不太精通,可以讓下麵的人出出主意,我再讓衛道撥幾個人給你。身處邊境,跨國貿易可是賺錢捷徑,軍情處有職務之便,沒理由做不成這事。真做好貿易這事,軍情處就是財閥,可以反哺百戰軍了。”
桃夭夭驚奇的看向李從璟,明顯是被他腦子裏挖不完的主意再次震驚到,李從璟繼續道:“至於軍情處在營州事務開戰困難,你們不必每個據點都新建,可以嚐試控製本地舊有小勢力,扶持他們作為代言人,你們在幕後操控。以軍情處的絕對實力,若是如此行事,要打開局麵不難。”
桃夭夭張了張殷紅的小嘴,被某人折服的說不出話來。
李從璟將燒好的野兔取下來,掰掉一支腿遞給桃夭夭,“這回看見你發現你清瘦不少,這讓我很不愉快,軍情處的事務雖然重要,但你這個人本身更加重要,以後不可舍本逐末,否則我就奪了你的權讓你回家養身子去!”
桃夭夭白了李從璟一眼,雖然覺得李從璟這話不盡真實,但其中的關切聽著還是讓人舒心,那是被關心的感覺。低下頭輕輕咬掉一塊肉,嚼在嘴裏覺得分外香甜。
李從璟認真的補充了一句,“不是跟你開玩笑,我說真的。”
挺著渾圓大肚腩的馮道向李從璟這邊看過來,烤兔肉溢出的香氣讓他不禁咽了口唾沫,相比之李從璟親自操刀的野兔肉,馮道望了自己手裏的幹肉一眼,越看越難以下口,但要去他去打擾人家明顯融洽曖昧的氛圍,馮道又覺得於心不忍,還有些尷尬。但最終,還是胃腸的渴望戰勝了一切,馮道搖搖晃晃走到李從璟身邊,席地坐下,綻放出花兒一般的笑容,“李將軍,不曾想你不僅征戰、邦交很有一套,便是連這烹飪之道也是如此精通,叫在下好生羨慕。”
李從璟瞧見馮道的饞樣便知他想作甚,有心逗他,故意將剩下的烤兔挪向一邊,“夫子有曰,君子遠庖廚,馮大人離得這麽近,便不怕有違聖人教誨?”
馮道的視線隨烤兔而移動,“夫子此言,乃是因為君子要‘仁’,不忍殺生,故需遠離庖廚,並非對廚藝之道有所輕視。民以食為天,聖人不能免,佛曰世間法皆佛法,世間事皆是修行,大道三千保羅萬象,廚藝之道亦在其中也。李將軍年紀輕輕便能精通數道,乃是世間大善大智之人也!”
李從璟被馮道一番理直氣壯的言論打敗,隻得將烤肉雙手奉上。
馮道喜不自勝,顧不得烤肉油膩燙手,抓起便大肆咀嚼,吃得嘖嘖有聲,絲毫不見平日儒雅之相。
吃飽喝足,馮道拍拍更加渾圓的肚腩,長長呼出一口氣,滿足道:“今日得李將軍一肉,可回味半生,實乃不勝榮幸。臨別之際,在下有一言相贈。”
馮道北上本為出使契丹,今任務完成,與李從璟同行至此,已到分道而行之時,是以有此言。李從璟遞給馮道一塊手帕擦手,“大人請說。”
馮道撐著肥胖的身子半躺在地,眯著眼,視線飄忽在遠處,“臨行之時,陛下曾叮囑,大唐眼下與契丹相處之道當以和平為上,確保幽雲穩定,這是將軍之務,亦是在下之務。然則,北上月餘,先有葫蘆口之役,後有前日大戰耶律德光,在下聽聞將軍現欲征平州,在下一介書生,不知征戰之道,然也看出將軍似無避賊守土之心,而有進取開疆之意,然否?”
李從璟微微點頭算是承認。誠然,他此番北上種種所為,與李存勖當日所定之國策已然背道而馳。
馮道繼續道:“將軍不願於契丹軍前卑躬屈膝,意欲雪大唐數十年之仇,此乃國家之幸,亦是中原千萬百姓之幸。在下不才,卻也知此非有大誌大能者不能為,雖一介書生,猶壯將軍膽色。然則國家黎民之幸,卻不定是將軍之幸,將軍如此行事,可曾思慮朝堂言論?”
李從璟沉吟道:“謀國不顧身,展誌不避死。”
馮道歎息一聲,“到底是年少熱血最能感染人心啊!”起身,整衣,向李從璟肅然一拜。
李從璟連忙起身還禮,“大人何至於此?”
馮道巋然歎道:“亂世當道,人心不古,禮崩樂壞,道德淪喪,謀身某利尚且不及,聖人之教幾人得顧?將軍以及冠之齡心懷天下蒼生,願為中原萬世安定不顧個人得失,焉能不讓人敬佩?若天下人人得如將軍,黎何罪至於陷於水火,夷族何強至於塗炭生靈?北上以來,眼見契丹蠻賊馬蹄所過之處人死田毀,家破人亡者十之八-九,老無所依,幼無所養,民不聊生,哀鴻遍地,而邊軍莫能治,王師莫能絕!凡此種種,叫人不能不痛徹心扉,悲憤之處不能自己,在下一介書生,每見此狀恨不能投筆從戎,挺身上陣殺敵!今有奮擊者如將軍者,誌大才高品潔,手握雄師數萬,身有謀士如雲,若得奮然逆流而上,改天換日者舍將軍者誰!”
話盡於此,馮道後退三步,一禮到底,“可道不才,願為天下蒼生,助將軍一臂!”
李從璟扶起馮道,沉默良久,肅然道:“承蒙大人高看,從璟在此謝過。從璟不才,願告知大人,不退契丹、不穩幽雲,誓不還中原!”
桃夭夭起身望著李從璟和馮道握手抒誌,眼神有些恍然,似乎又念起當日初上神仙山時所抱誌向,呢喃道:“不退契丹、不穩幽雲,誓不還中原!”
……
馮道率領使團隊伍走了。值得慶幸的是,雖草原的天已被李從璟捅了一個窟窿,出使契丹的使團官吏倒是一個沒少,得以盡數南歸洛陽。此行於這些官吏而言,經曆可謂峰回路轉、波瀾起伏,期間甚至差些喪命,雖則李從璟在草原取得不少成果,不過那卻是於國有利,這些身在其中的人有遭受“無妄之災”之嫌,他們對李從璟這個一切風波的始作俑者是何態度,回到洛陽之後言行對李從璟是好是壞更是不得而知。
過於既然馮道明確表示願助李從璟,想來以他的本事,該是會給李從璟一些實際幫助的。
送別馮道等人後,李從璟和莫離說起此事時,莫離道:“出使契丹雖預期目的沒能如願,但其間變幻亦非我等一人之過,我等之所行縱然有不妥之處,亦非沒有收獲。契丹與大唐敵對數十年,先帝(李克用)更與契丹有血仇,說到底大唐與契丹無法長久和平,與其任由其發展壯大,半道扼殺之原本就是良策。”
李從璟道:“大唐與契丹是戰是和,在目下無非兩種情況,戰為小戰,和為小和。在兩國傾舉國之力決戰不會出現的前提下,邊境的爭鬥若是幽雲自身便能應付,於陛下欽定國策並無根本衝突,而若是幽雲以自身之力能敗契丹,於陛下而言還是好事。然則一切之前提,是幽雲能‘自給自足’。”
莫離點頭道:“此番趁契丹平定黃頭、臭泊叛亂之機收複平州,是盤活邊境這盤棋的關鍵。否則一旦契丹穩定住內部,再會東滅渤海,則其國之四方有三方底定,接下來便會專心致誌對付中原。攻打平州,短期來看是為渤海減壓之舉,吸引契丹一部分注意力至幽雲,長久觀之卻是為中原打算。”
李從璟笑道:“也是惹火燒身之舉。”
莫離打開折扇輕輕搖動,“汪洋大海,何懼惹火上身?”
兩人大笑。
馮道離去之後,李從璟第二個要送別的對象便是大明安和李四平。
不同於馮道等人自行南歸,大明安等人要順利歸國,還須得軍情處派人護送,穿過自南向北穿過營州全境,抵達渤海國。如今李從璟要攻打平州,一旦平州攻克,必定牽動三方局勢,作為這場戰鬥的受益方,渤海國是時候有所行動了,也必須采取行動。
以大明安原本之意,在謀國求存之事上,是欲和大唐朝廷麵對麵締結約定,渤海國雖是小國,但卻是玄宗親自敕封為國,為大唐附屬國。然而在得知李存勖關於幽雲之國策後,大明安已知大唐朝廷暫時無暇北顧,渤海國要求存,就得依靠自主對契丹用兵的李從璟。
李從璟身為大唐北麵幽雲防禦使,對邊境戰事有臨事專斷之權,而其之前所作所為以及對待渤海國的態度,也讓大明安對李從璟極為信任。
臨別前日夜,李從璟和大明安在帳旁篝火前詳談。
“將軍攻打平州之舉,實為攬渤海之難於己身,渤海國因將軍得以爭得喘息之機,在下歸國之後定當說服父王厲兵秣馬,與將軍一同應對契丹,不使將軍心血付之東流!”明安措辭很客氣,他身邊有李四平作為參謀,加之本身素有敏才之資,言談舉止挑不出毛病。
得到明安的保證,李從璟並未如何信息,他挑動幾下火堆中的幹柴,讓火勢燒得更旺了些,“我部攻平州,不克便罷,一旦攻克,實為牽一發而動全身之舉,其中利害關係如何,想必王子盡數知曉。幽雲雖廣,百戰、盧龍軍雖強,然若要以一地戰一國,尚顯力有不逮。契丹如若發數十萬大軍南侵,屆時幽雲不能擋,而若幽雲敗退,則渤海危亡隻在咫尺之間,此間危難王子可知?”
明安肅然道:“在下固知也!”
李從璟又道:“以渤海國目下之軍力、民力、物力,能擋契丹多少大軍,又能抵擋多少時日,王子可知?”
明安臉色難看,自家的經有多難念他心知肚明,李從璟問得如此分明,叫他一時難以作答。好在李從璟也不需要他回答出來,見明安麵色不太好看,李從璟繼續道:“縱然我部攻克平州,而若渤海國不能切實給予有效旁助,本帥可明確告知王子,平州能克不能守。以渤海國眼下內政之況,莫說出兵援助,便是自保都難。因是,本帥希望王子歸國之後,掌大權,握軍政,而奮發圖強,如此方有一線存國生機!”
明安大驚失色,李從璟此話何意再明顯不過,他失聲道:“父王尚且康健,國中貴族勢力深厚,明安隻不過父王尋常之子,如何掌握大權?!”
李從璟擺手打斷明安接下來的話,直視對方雙眸,凜然道:“耶律阿保機、耶律德光、耶律倍、述律平都非易與之輩,若是王子歸國之後行事依舊不溫不火,不能雷厲風行整頓軍政,王子以為契丹國會給你多少時日,給你多少機會?今日本帥能助你強國,他日一旦契丹觸角滲透渤海國,他人便不能壞你強國之舉?夜長夢多,事久生變,溫水或許煮不了青蛙,但絕對能扼殺渤海國!那時渤海國亡也亡了,哪裏還能容得了王子的忠義?屆時你我死不足惜,隻怕無顏麵見先祖!”
明安怔然,一時不知該說何是好。
李從璟停頓片刻,又道:“眼下局勢如此,渤海國情形如此,容不得你我有其他選擇,事成則存國,事不成則亡國,王子何以尚在猶豫?”
明安痛哭流涕道:“李將軍一片苦心,明安豈會不知?然則要我行那大逆不道之事,逼父退位而替之,日後明安有何麵目立足於天下?”
李從璟冷笑道:“我道王子乃是為國為民不惜己身之壯士,今日方知,王子不過貪圖虛名之鼠輩!今日為求國存,一死尚且不懼,何懼天下人側目而視?王子是要國存,還是要自己名存,二者不可兼得,取一者何?”
明安不能言。
李從璟緩和語氣道:“若王子謀國不成,渤海國與王子亡則亡矣,若是謀國有成,渤海國煥然一新,國強民強,千秋萬代之後誰人不誇讚王子之名?然則今日有一線生機,而王子視若不見,因一己私心一時膽怯不去爭取,怕是千百年後,世人都要笑王子誤國!”
明安沉默良久,待淚痕已幹,麵色堅毅,牙關緊咬,起身而拜,對李從璟道:“若得國存,明安萬死不足惜,何懼名裂?若是如此,將軍何以教我?”
李從璟拉著明安坐下,勉勵兩句,道:“王子若有奮發圖強之心,則大事有可為。當今之世,亂世當道,天道無常,世間大道因王子這般有為之人而變,王子豈無在這大爭之世一展抱負才學,爭不朽之功業之心?王子若有,本帥雖則力薄,願助王子一臂之力。”頓了頓,莊重道:“此番王子歸國,本帥不往,大軍不往,本帥借王子兩人。這兩人一文一武,若是王子從文之策,又輔以武之力,本帥再獻上金銀若幹,則王子大事可成!”
“多謝將軍!渤海國能存,全賴將軍之力,明安與渤海國子民萬世不忘!”明安再起再拜,“不知是哪兩人?”
“文者,莫先生;武者,桃統率!”
翌日,李從璟送別眾人。
桃夭夭率領軍情處先遣銳士,隨莫離先跟明安北行,因計劃來得突然,軍情處尚未來得及調集太多人力,後續會有大隊人馬跟進。另外,莫離隨明安此行,並非沒有名分,他頭上頂著臨時加上的幽雲防禦副使頭銜,明麵上他們都是大唐特使。
長亭古道,秋風習習,人馬立於道,風聲響於野。
莫離白袍折扇,麵帶微笑,向李從璟抱拳告辭,北風卷起他的衣袍與長發,為他平添幾分瀟灑。
李從璟一時不知該作何言。莫離此去,初時未必有多少風險,但時日一久必定危機重重,雖有軍情處相護,畢竟異國他鄉,陌生人陌生路,太多情況無法預料。縱觀百戰軍,唯莫離能堪此重任,但兩人也感情最深厚,自小長大,闖禍一起,讀書一道,書生意氣同發,前番同誌平中原,今朝分別謀天下。擔重重於泰山,別愁愁煞秋風。
“此去,不可預知,望君保重!”李從璟執手重重道。
莫離笑言:“此去,大爭在我心,天下在我手。李哥兒,保重!”
揮手作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