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健的腳步聲不再輕盈,年輕人看到陳健後急忙起身行禮,陳健記起這人是下遊一座城邑的首領之子,回了一禮致以哀悼。


    幾番禮節之後,年輕人被帶下去休息,陳健也讓娥黽衛河兩人相陪而去,屋內隻剩下自己和粟嶽。


    問題再明顯不過了,老首領臨死之前為兒子鋪好了路,但是不想城邑內還有人名望太高,結果做兒子的沒爭過人家。


    沒爭過人家,又不願遵守規矩,索性帶人軍事政變結果還是敗了,簡而言之玩不起推選製有沒實力政變成功的典型。


    眾氏族盟誓的時候,其實誓詞中是不幹涉各城內政的,但陳健相信粟嶽為了自己,為了兒子,這件事一定會管的。


    名正言順,其實簡單。武王伐紂的牧誓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紂王不用人牲祭祀怠慢了天地,想找借口總能找到。


    重要的不是借口,而是幹涉他城內政是否會被城邑族人反對?這個時代的血緣意識還很強,前世中商滅夏、周滅商都是留下封地封君的,不敢趕盡殺絕,即便伊尹政變又被奪位後,他的兒子仍舊被重用有封地。


    陳健率先打破了屋內的安靜,問道:“粟嶽首領找我,可是因為這件事?”


    “正是。剛才你也聽到了,你怎麽看?勞力者不懂勞心,目光短淺,愚鈍無知,容易被蒙蔽啊。”


    一聽這話,陳健便明白了粟嶽的態度,急忙跟著點點頭道:“粟嶽首領所言極是,太有道理了。隻是那人真的做出了先不安葬老首領卻要先推選首領這樣違背天道的惡事?”


    他對剛才那個年輕人的話信了一半,最重要的就是這一點,能混成首領的人會不知道這樣做容易導致眾人的反感?


    粟嶽搖頭道:“那人隻說要先選出一人總理安葬、祭拜之事,順便選出了首領。要按他所說,也不能說不對,就算是安葬祭奠,總要有個人主持。”


    “粟嶽首領知道這事?”


    “我昨天知曉的。城內那人派人告訴我,如今城邑多事,邀我們去吊唁,等安葬之後再來粟城,與眾城首領相見盟誓。”


    陳健點點頭,心道:“隻怕是要先穩住城邑,此時不敢離開就是。看來這人的優勢也不是壓倒性的,這裏麵大有文章可做。”


    不用想,粟嶽肯定是準備幹涉,他要為兒子開個好頭,如果能夠在同盟內形成一個新的父死子繼的規矩那就最好。


    陳健這時候自然不會大言民意之類的屁話,此時要做的就是搞好與粟城的關係,至少在三五年之內必須要和粟城緊貼在一起,作為同盟當然要想盟友之所想,急盟友之所急。


    再者幹涉他城內政,日後這個年輕人必然會對粟嶽言聽計從,這是雪中送炭,粟嶽應該不會去做錦上添花的事。


    隻要幹涉的口子一開,以後很多事就容易的多了。實力在手,借口隨便找找便有一堆,敢開這種口子的都是對自己十分自信的,粟嶽倒也真有這個資格。


    考慮了一番,陳健問道:“我對大河親族不算太熟悉,這孩子平日裏……做的可好?”


    “不差。自小跟隨父親征戰,掌管夏賦秋收,在城中還是很有名望的。就算城民愚鈍,但其實支持他的人也不少。”


    陳健背著手轉了兩圈,怒道:“既是這樣,那個僭取了首領諸位的家夥做的實在有些過分。”


    “其一,老首領的安葬是第一要事,不先安葬卻要先推選首領,這是有違天地之道的。”


    “其二,親族既已盟誓,首領推選,需得有親族在場,否則與不盟誓之時有什麽區別?日後都這樣了,誓詞雖在,盟約已散。”


    “其三,若是那人賢明,首領之子定會信服,豈會逃到粟城哭訴?他是首領之子尚且如此,還有多少人心中不服卻不敢言語呢?由此可見這人也未必多賢明,這種人要是當了首領,數年之後還真有可能是禍事。”


    “其四,老首領已薨,不立刻通知各個親族以備祭奠之器禮,反倒昨日才派人通知粟嶽首領,實在不該。”


    粟嶽聽的連連點頭道:“姬夏說的極有道理,我也是這樣想的。城邑在下遊三四百裏處,緊鄰東夷,地勢險要,這樣的城邑若是沒有個好首領,那可是整個城邑眾人之禍啊。”


    “我昨日聽聞小心後便覺得有些疑惑,怎地不先通知我們讓我們準備祭奠之物?今日那孩子前來我才知道,原來竟有這般曲折。哎!這一次找姬夏,是想問姬夏借些快馬帆船,通知各個城邑親族,來我粟城共同商量。這件事慢不得,一旦慢了,那人在城中禍亂人心,愚民竟真的以為他是首領的不二人選,我們再去難免有些……”


    說了幾句便唉聲歎氣地搖搖頭,陳健也附和道:“盟誓之後,俱為一體,正是要為親族眾人考慮。借船馬不是問題,隻是縱然有船有馬,其餘氏族的首領來到,少說也要到八月。到時候那人已然蒙蔽了城中眾人,我們去了隻怕一時間不能速決,到時候死傷多些難免會生仇怨。”


    粟嶽哪裏不知道這種事越快越好的道理?可是三四百裏的曲折,出兵前往也要十餘天,去的少了不能威懾,去的多了又要耗費糧食,沿河而下需要陳健幫著運轉糧食,還要請各族首領一同前往,這樣才能震得住城邑中的那些人。


    一籌莫展之際,陳健忽然說道:“那人雖然暫時僭取了首領之位,但是城中必然多有不服者。此時真正支持他的,也就是自家親族那些人,咱們若是號召各首領同來,他必然知曉。就怕……就怕到時候他帶著城邑投了東夷也未可知。”


    “姬夏的意思是?”


    “越快越好。越晚越亂。如今城邑正亂,不需要多少兵士,有三百人以迅雷之勢三五日內直撲下遊城邑足以。粟嶽首領這邊可派人去通知各個氏族的首領,等到親族首領們來到粟城的時候,亂局已平。那孩子如今就在粟城當中,咱們帶著他一同前往,那些城中信服他的人定會拍手稱讚,簞食壺漿。如果這孩子說謊,城邑眾人並沒有人支持他……那咱們也需尊重城邑眾人的選擇,將他交由城邑處置,不可壞了親族友好。”


    粟嶽笑了笑,心說真心支持現在首領的隻有他自己家族的那些人,隻要能夠快速平定,城邑中的大部分人還是會支持勝利者的。


    然而他對陳健的話並不相信,覺得陳健想的簡單了。能在三五日之內平定結果不言而喻,可問題的關鍵是怎麽在三五日之內東下三百裏攻下城邑?


    “姬夏想的很好,可做起來很難啊。前些年我與東夷交戰,圍城數月,難以攻克。城牆雖然不高,可是攀登不易,隻能圍困斷水。況且一旦圍城,死傷必重,到時候即便咱們是有理討伐,城中眾人又怎麽會接受那孩子?我哪裏能不知道越快越好呢?”


    陳健閉眼算了一下日子,思索了一番,自信地說道:“夏與親族盟誓以來,不曾出力,卻多得親族眷重,心中難安。這一次平定之事,夏願盡力。今日是七月初九,粟嶽首領現在便可派出使者前往親族通知此事,夏自有辦法在七月二十之前平定亂局。”(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酋長到球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茅屋秋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茅屋秋雨並收藏從酋長到球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