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著行李的英俊青年目睹了這一切,他的視線一直追隨著遠去的窈窕背影。
旁邊的女同誌見了,湊到他跟前,挽起他的手臂,“雲岑哥,你在看什麽?看得這麽入迷,連我叫你都沒聽見,我們該走了。”
青年這才收回視線,跟她一起上了車,車門關上的刹那,他心中竟泛起一絲複雜情緒,說不上具體是什麽,大抵就是離開得不那麽灑脫。
裴靜姝今天來趕集,一是想買些生活用品,二是想仔細了解市場行情。現在農村人口多,三日一集市,也是熱鬧非凡,尤其是供銷社的門口,人山人海的,堪比超市年貨節。
不過這時的人趕集就真的隻是來看個熱鬧,賣東西和買東西的人都不多,一則沒東西賣,一則沒錢買。她去菜市口那邊問了菜價,全都是幾分錢一斤,連賣相極好的青菜也才兩分錢。
何婆婆的紅薯倒算好賣,畢竟是這個時代的主糧之一,裴靜姝再次見到她的時候,她的背簍裏隻剩小部分了。
逛到中午,裴靜姝才買好東西回家。
剛到村口,顧珊珊老遠就叫了一聲媽媽,飛一般地朝她跑來,臉上的喜悅之情不言而喻,還抱著她的大腿,親昵地蹭了蹭,半天都不肯鬆開。
“遇上了什麽好事,這麽興奮?”裴靜姝好奇地問道。
“她以為你要去城裏,不會回來了。”裴朝辰幫著解釋。
裴靜姝失笑,她總算知道自己早上離開的時候,顧珊珊為什麽一臉鬱鬱不樂,這小家夥也太沒安全感了。
“你們看我背著一隻背簍,像是去城裏的嗎?我去城裏幹什麽?去了就看不見小可愛了。”裴靜姝捏了捏顧珊珊的小臉蛋。
顧珊珊不好意思地別過頭,那害羞中又帶點傲嬌的小模樣實在逗人喜歡。
“就是那個顧小軍亂說,他說你肯定也會像何江的媽媽那樣,過不了多久就要走。他們肯定是那天沒有吃到糖,心裏不舒服,哼!”裴朝辰氣鼓鼓道。
“他們隻是嫉妒我們有糖吃,說的話不可信,你們要學會辨別真話和假話,知道嗎?”
“嗯!我們才不會上他們的當呢!”裴朝辰義憤填膺。
顧珊珊也似懂非懂地點點頭,“不和他們好!”
“這就對了!來,一人一塊糖。”裴靜姝拿出買來的薄荷糖,給他們一人分了一塊。
躲在草垛旁的顧小軍顧小偉眼巴巴地瞅著顧珊珊又有糖吃,饞得直咬手指。
“哥哥,我也想吃糖,伯娘買了好多。”顧小偉說。
“又不是咱們媽買的,你去問媽要,讓她買。”顧小軍慫恿道。
顧小偉搖搖頭,“她會打死我的,我們去向伯娘要吧!她以前也給我們很多糖吃,媽才舍不得買糖給我們吃呢。”
“笨!你也知道是以前,現在大伯死了,她不是我們顧家的人了,你看上次她就沒給我們。媽知道了,要打斷你我的腿。”顧小軍恐嚇道。
顧小偉打了個哆嗦,想起自家媽平時說的關於伯娘的那些壞話,還是不敢上前去要。
今天從何婆婆那裏買了20隻雞蛋,中午終於有蒸蛋吃了,裴靜姝打了四隻雞蛋,加入冷米湯和豬油,蒸了一小盆。
午飯的時候,就連顧珊珊也接連吃了兩碗蒸蛋下飯,裴朝辰更是吃了三小碗,還包著一嘴飯道:“小姑的蒸蛋是我吃過的最好吃的蛋。”
裴靜龍見他還要伸手去舀,便奪過勺子,“你小姑還沒吃呢,就全落到你小子肚子裏了。你看你這虎頭虎腦的樣子,合適點吃。”
裴靜姝看他們一大一小兩父子的互動十分有趣,就抿著唇輕笑。
裴靜龍給裴靜姝和顧珊珊各舀了一勺,“看你瘦成這樣,多吃點補補。”
“朝辰正在長身體,多吃點是好的,他喜歡吃是好事,你罵他幹什麽。家裏還有呢,想吃晚上我再蒸點。你也多吃點,幹活耗體力。”裴靜姝說。
“那小子倒是巴不得多吃,你看他在你這裏住這些天,天天好吃懶做,身上都長了一圈肉。你別慣著他,也該節約一點,別有兩個錢就全花了,日子還長著呢,今後怎麽辦?”裴靜龍把蒸蛋分了後,自己舀了一碗飯倒在盆中,把沾在盆壁上的蒸蛋也吃得幹幹淨淨。
裴靜姝不以為意,“船到橋頭自然直。”
“你這叫不撞南牆不回頭!”
裴靜姝笑:“吃飯也堵不住你的嘴,趕緊吃吧!我已經想到了賺錢方法。”
“靠賣紅薯糖?”裴靜龍不以為然地問,他可以打包票,這是一門穩賠不賺的生意。
“當然不是。”裴靜姝說。
“那還有什麽生意?”
“我在等新磨子。”
恰好傍晚劉石匠就把做好的新磨給她抬過來了,裴建國兩口子和竇曉霞等人也在,人手也夠,可以動手做新小吃。
裴靜姝叫竇曉霞和自己一起去池塘洗紅薯,紅薯這東西實在太沉,而且這次的用量也很多,她一個人搬不動。
楊孟英看她一副柔弱樣,嫌棄道:“你這哪像是做活的人?你去和他們商量看看該怎麽修省事,我和你嫂子去給你洗。”
裴靜姝看她們不費吹灰之力就將半籮筐紅薯抬走,自己反顯得多餘,就去屋後和裴建國他們討論建廚房和豬圈的事。
其實個體養豬也是最近兩三年才興起的,之前的政策不允許個人養豬,隻能生產隊的養豬場養。不過即使現在政策鬆了,也並不是家家戶戶都能養得起豬,買豬崽要錢,打豬草也難。
但是養豬的好處也顯而易見,平民百姓想買點肉吃難如登天,養了豬不僅能夠吃到肉,還可以得到一筆不菲的收入。所以但凡買得起豬崽的人家,都會養一兩頭豬。
裴建國和裴靜龍的意思都是修簡單點就行,裴靜姝卻想修寬大一些,還想修一個單獨的衛生間和洗澡間。
鄉下有幾戶人家這麽講究的?裴靜龍聽了就勸道:“才說了讓你節約一點,你修那麽好做什麽?處處都是用錢的地方,再多的錢也經不起你這麽用。”
“既然要修,當然就要修自己喜歡的。”裴靜姝說。
“我看你們還是不要再爭執了,先等風水先生來看了再說。”裴建國道。
裴靜姝不信風水,但現在的農村幾乎沒人不信這門玄學,裴家也不許她就這樣隨便動工,說是不吉利。修房造屋很重要,不僅要看好風水位置,還要選好良辰吉日。
沒一會兒,楊孟英婆媳便抬著洗淨的紅薯回來了。反正現在還沒動工,裴靜姝也不想和裴靜龍做無謂的爭執,就進屋去了,留那兩父子繼續挖竹根。
隔壁的張慧英見裴靜姝這邊又洗紅薯,還以為裴靜姝又要做紅薯糖,便厚著臉皮跑過來,“我就說你們這兒怎麽這麽熱鬧?原來大嫂做了新磨子。唉喲!這磨子做得真好,一看就是好石材。”
楊孟英一看是顧老三的媳婦,登時就拉下臉,故意抬杠說:“我們靜姝花錢打的,難不成還要打一副爛石材?沒有那些拖累,我們靜姝隻會過得更好,這家早就該分了,明軒賺的錢,靜姝珊珊一分沒得,全去養些不相幹的白眼狼。”
張慧英裝作聽不懂她在暗罵自己,反而說道:“就是!我們老三做木工那些工錢,也全都白做了,到頭來連一分起家的錢都沒有。大嫂好歹有你們這些娘家人給她做主,我娘家那些,卻是一個也指望不上。”
楊孟英聽著這番討好的話,臉上神色才稍微好些,“虧得我們離得近,不然靜姝不知道要被欺負成什麽樣子!”
裴靜姝不想聽她們這些閑話,又去切洗淨的紅苕。張慧英見狀也拿了把刀過去過去幫忙,“唉喲!這紅薯長的真漂亮,個頭又大又光滑,是後麵那塊菜園地的嗎?”
“又沒拿你家的,問得那麽清楚做什麽?”楊孟英沒好氣地說。
張慧英知道她是故意針對自己,隻好笑著打個哈哈,“我問我嫂子一句都問不得了?大嫂,你這是一籃子都要切完?”
裴靜姝倒是不冷不熱地嗯了一聲。
張慧英說:“這樣一塊塊切要切到什麽時候?我來幫你吧!”
說著她就拿起一隻紅苕放在掌心,接連幾刀砍下去,稍微一用力,那紅薯就從她掌心一塊塊掉落,連菜板都不用。
竇曉霞也不好一個人偷懶,她上次吃了裴靜姝給她打包回去的紅苕糖,至今還念念不忘,在這個時候當然也不忘表現一番。她便走過去,接過裴靜姝手上的刀,“幺妹,你去忙你的吧,這裏讓我來給你切。”
裴靜姝也不和他們客氣,就把這活交給她們兩人,自己和楊孟英清洗磨、桶和過濾紗布。
紅苕切好後,她讓竇曉霞、楊孟英幫忙拉磨,將切好的紅薯磨成漿,裴靜姝再用過濾紗布將磨過的紅薯渣和漿分離,得到的漿液沉澱之後再晾幹就是澱粉。
不過就這樣賣澱粉也賣不出什麽好價錢,還得繼續加工成涼粉,這一步還要等幾天才能完成。
裴靜姝換算了下,一斤紅薯出100克澱粉,100克澱粉能出兩斤涼粉,兩斤涼粉可以裝十小碗,就算每小碗賣一分錢,也比三分錢一斤的紅薯劃算多了,這其中的利潤還是非常可觀的。
裴靜姝趕集時看到有人賣涼糕,兩分錢一小碗的涼糕買的人不少。幾毛錢的東西大家或許買不起,但是一兩分錢大部分人家還是拿得出來的。
張慧英幫忙做了活,裴靜姝留她一起吃晚飯,不過興許今晚在場的都是裴家人,她一個外人在這裏顯得格格不入,倒是非常客套地做完活就回家了。
楊孟英道:“你的這個三弟媳看似老實,實際上是個暗藏心機的,你少跟她來往,我一看就知道她不懷好心……”
裴靜姝被她念叨得煩,含糊地嗯了兩聲。
旁邊的女同誌見了,湊到他跟前,挽起他的手臂,“雲岑哥,你在看什麽?看得這麽入迷,連我叫你都沒聽見,我們該走了。”
青年這才收回視線,跟她一起上了車,車門關上的刹那,他心中竟泛起一絲複雜情緒,說不上具體是什麽,大抵就是離開得不那麽灑脫。
裴靜姝今天來趕集,一是想買些生活用品,二是想仔細了解市場行情。現在農村人口多,三日一集市,也是熱鬧非凡,尤其是供銷社的門口,人山人海的,堪比超市年貨節。
不過這時的人趕集就真的隻是來看個熱鬧,賣東西和買東西的人都不多,一則沒東西賣,一則沒錢買。她去菜市口那邊問了菜價,全都是幾分錢一斤,連賣相極好的青菜也才兩分錢。
何婆婆的紅薯倒算好賣,畢竟是這個時代的主糧之一,裴靜姝再次見到她的時候,她的背簍裏隻剩小部分了。
逛到中午,裴靜姝才買好東西回家。
剛到村口,顧珊珊老遠就叫了一聲媽媽,飛一般地朝她跑來,臉上的喜悅之情不言而喻,還抱著她的大腿,親昵地蹭了蹭,半天都不肯鬆開。
“遇上了什麽好事,這麽興奮?”裴靜姝好奇地問道。
“她以為你要去城裏,不會回來了。”裴朝辰幫著解釋。
裴靜姝失笑,她總算知道自己早上離開的時候,顧珊珊為什麽一臉鬱鬱不樂,這小家夥也太沒安全感了。
“你們看我背著一隻背簍,像是去城裏的嗎?我去城裏幹什麽?去了就看不見小可愛了。”裴靜姝捏了捏顧珊珊的小臉蛋。
顧珊珊不好意思地別過頭,那害羞中又帶點傲嬌的小模樣實在逗人喜歡。
“就是那個顧小軍亂說,他說你肯定也會像何江的媽媽那樣,過不了多久就要走。他們肯定是那天沒有吃到糖,心裏不舒服,哼!”裴朝辰氣鼓鼓道。
“他們隻是嫉妒我們有糖吃,說的話不可信,你們要學會辨別真話和假話,知道嗎?”
“嗯!我們才不會上他們的當呢!”裴朝辰義憤填膺。
顧珊珊也似懂非懂地點點頭,“不和他們好!”
“這就對了!來,一人一塊糖。”裴靜姝拿出買來的薄荷糖,給他們一人分了一塊。
躲在草垛旁的顧小軍顧小偉眼巴巴地瞅著顧珊珊又有糖吃,饞得直咬手指。
“哥哥,我也想吃糖,伯娘買了好多。”顧小偉說。
“又不是咱們媽買的,你去問媽要,讓她買。”顧小軍慫恿道。
顧小偉搖搖頭,“她會打死我的,我們去向伯娘要吧!她以前也給我們很多糖吃,媽才舍不得買糖給我們吃呢。”
“笨!你也知道是以前,現在大伯死了,她不是我們顧家的人了,你看上次她就沒給我們。媽知道了,要打斷你我的腿。”顧小軍恐嚇道。
顧小偉打了個哆嗦,想起自家媽平時說的關於伯娘的那些壞話,還是不敢上前去要。
今天從何婆婆那裏買了20隻雞蛋,中午終於有蒸蛋吃了,裴靜姝打了四隻雞蛋,加入冷米湯和豬油,蒸了一小盆。
午飯的時候,就連顧珊珊也接連吃了兩碗蒸蛋下飯,裴朝辰更是吃了三小碗,還包著一嘴飯道:“小姑的蒸蛋是我吃過的最好吃的蛋。”
裴靜龍見他還要伸手去舀,便奪過勺子,“你小姑還沒吃呢,就全落到你小子肚子裏了。你看你這虎頭虎腦的樣子,合適點吃。”
裴靜姝看他們一大一小兩父子的互動十分有趣,就抿著唇輕笑。
裴靜龍給裴靜姝和顧珊珊各舀了一勺,“看你瘦成這樣,多吃點補補。”
“朝辰正在長身體,多吃點是好的,他喜歡吃是好事,你罵他幹什麽。家裏還有呢,想吃晚上我再蒸點。你也多吃點,幹活耗體力。”裴靜姝說。
“那小子倒是巴不得多吃,你看他在你這裏住這些天,天天好吃懶做,身上都長了一圈肉。你別慣著他,也該節約一點,別有兩個錢就全花了,日子還長著呢,今後怎麽辦?”裴靜龍把蒸蛋分了後,自己舀了一碗飯倒在盆中,把沾在盆壁上的蒸蛋也吃得幹幹淨淨。
裴靜姝不以為意,“船到橋頭自然直。”
“你這叫不撞南牆不回頭!”
裴靜姝笑:“吃飯也堵不住你的嘴,趕緊吃吧!我已經想到了賺錢方法。”
“靠賣紅薯糖?”裴靜龍不以為然地問,他可以打包票,這是一門穩賠不賺的生意。
“當然不是。”裴靜姝說。
“那還有什麽生意?”
“我在等新磨子。”
恰好傍晚劉石匠就把做好的新磨給她抬過來了,裴建國兩口子和竇曉霞等人也在,人手也夠,可以動手做新小吃。
裴靜姝叫竇曉霞和自己一起去池塘洗紅薯,紅薯這東西實在太沉,而且這次的用量也很多,她一個人搬不動。
楊孟英看她一副柔弱樣,嫌棄道:“你這哪像是做活的人?你去和他們商量看看該怎麽修省事,我和你嫂子去給你洗。”
裴靜姝看她們不費吹灰之力就將半籮筐紅薯抬走,自己反顯得多餘,就去屋後和裴建國他們討論建廚房和豬圈的事。
其實個體養豬也是最近兩三年才興起的,之前的政策不允許個人養豬,隻能生產隊的養豬場養。不過即使現在政策鬆了,也並不是家家戶戶都能養得起豬,買豬崽要錢,打豬草也難。
但是養豬的好處也顯而易見,平民百姓想買點肉吃難如登天,養了豬不僅能夠吃到肉,還可以得到一筆不菲的收入。所以但凡買得起豬崽的人家,都會養一兩頭豬。
裴建國和裴靜龍的意思都是修簡單點就行,裴靜姝卻想修寬大一些,還想修一個單獨的衛生間和洗澡間。
鄉下有幾戶人家這麽講究的?裴靜龍聽了就勸道:“才說了讓你節約一點,你修那麽好做什麽?處處都是用錢的地方,再多的錢也經不起你這麽用。”
“既然要修,當然就要修自己喜歡的。”裴靜姝說。
“我看你們還是不要再爭執了,先等風水先生來看了再說。”裴建國道。
裴靜姝不信風水,但現在的農村幾乎沒人不信這門玄學,裴家也不許她就這樣隨便動工,說是不吉利。修房造屋很重要,不僅要看好風水位置,還要選好良辰吉日。
沒一會兒,楊孟英婆媳便抬著洗淨的紅薯回來了。反正現在還沒動工,裴靜姝也不想和裴靜龍做無謂的爭執,就進屋去了,留那兩父子繼續挖竹根。
隔壁的張慧英見裴靜姝這邊又洗紅薯,還以為裴靜姝又要做紅薯糖,便厚著臉皮跑過來,“我就說你們這兒怎麽這麽熱鬧?原來大嫂做了新磨子。唉喲!這磨子做得真好,一看就是好石材。”
楊孟英一看是顧老三的媳婦,登時就拉下臉,故意抬杠說:“我們靜姝花錢打的,難不成還要打一副爛石材?沒有那些拖累,我們靜姝隻會過得更好,這家早就該分了,明軒賺的錢,靜姝珊珊一分沒得,全去養些不相幹的白眼狼。”
張慧英裝作聽不懂她在暗罵自己,反而說道:“就是!我們老三做木工那些工錢,也全都白做了,到頭來連一分起家的錢都沒有。大嫂好歹有你們這些娘家人給她做主,我娘家那些,卻是一個也指望不上。”
楊孟英聽著這番討好的話,臉上神色才稍微好些,“虧得我們離得近,不然靜姝不知道要被欺負成什麽樣子!”
裴靜姝不想聽她們這些閑話,又去切洗淨的紅苕。張慧英見狀也拿了把刀過去過去幫忙,“唉喲!這紅薯長的真漂亮,個頭又大又光滑,是後麵那塊菜園地的嗎?”
“又沒拿你家的,問得那麽清楚做什麽?”楊孟英沒好氣地說。
張慧英知道她是故意針對自己,隻好笑著打個哈哈,“我問我嫂子一句都問不得了?大嫂,你這是一籃子都要切完?”
裴靜姝倒是不冷不熱地嗯了一聲。
張慧英說:“這樣一塊塊切要切到什麽時候?我來幫你吧!”
說著她就拿起一隻紅苕放在掌心,接連幾刀砍下去,稍微一用力,那紅薯就從她掌心一塊塊掉落,連菜板都不用。
竇曉霞也不好一個人偷懶,她上次吃了裴靜姝給她打包回去的紅苕糖,至今還念念不忘,在這個時候當然也不忘表現一番。她便走過去,接過裴靜姝手上的刀,“幺妹,你去忙你的吧,這裏讓我來給你切。”
裴靜姝也不和他們客氣,就把這活交給她們兩人,自己和楊孟英清洗磨、桶和過濾紗布。
紅苕切好後,她讓竇曉霞、楊孟英幫忙拉磨,將切好的紅薯磨成漿,裴靜姝再用過濾紗布將磨過的紅薯渣和漿分離,得到的漿液沉澱之後再晾幹就是澱粉。
不過就這樣賣澱粉也賣不出什麽好價錢,還得繼續加工成涼粉,這一步還要等幾天才能完成。
裴靜姝換算了下,一斤紅薯出100克澱粉,100克澱粉能出兩斤涼粉,兩斤涼粉可以裝十小碗,就算每小碗賣一分錢,也比三分錢一斤的紅薯劃算多了,這其中的利潤還是非常可觀的。
裴靜姝趕集時看到有人賣涼糕,兩分錢一小碗的涼糕買的人不少。幾毛錢的東西大家或許買不起,但是一兩分錢大部分人家還是拿得出來的。
張慧英幫忙做了活,裴靜姝留她一起吃晚飯,不過興許今晚在場的都是裴家人,她一個外人在這裏顯得格格不入,倒是非常客套地做完活就回家了。
楊孟英道:“你的這個三弟媳看似老實,實際上是個暗藏心機的,你少跟她來往,我一看就知道她不懷好心……”
裴靜姝被她念叨得煩,含糊地嗯了兩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