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咱們現在不能出去,這外麵這樣亂,要是出一點事情,我可怎麽和你爹還有世子爺交代,”衛氏搖頭說道。
阿璿瞧著外頭已是暮色漸臨,現在雖已是十一月,可周圍分外陰沉,一整天都是灰蒙蒙地不見太陽,悶地讓人有些喘不過氣來。
衛氏此時似乎找回了主心骨,轉頭就對阿璿說道:“阿璿,咱們還是暫時先在家中等消息吧,萬一待會你爹爹他們回來了呢。”
此時阿璿心中也有捉摸不定,最後她也隻是讓人找了幾身幹淨的衣裳,衣著簡單,若是真到了不可挽回的時候,換上衣裳先避一避,倒也不失是個好法子。
“你外祖家要派人去通知嗎?”衛氏此時有些捉摸不定地說道。
阿璿想了想,安慰她道:“外祖一向謹慎,也從未聽說過他結黨*,就算外頭真的亂起來了,這會肯定不會受到牽連。所以娘,你也不用太過擔心。”
衛氏點頭,此時她突然想到若是真的出事了,那肯定是皇位之爭。淳王爺也是皇上的兒子,這會肯定已經受到了牽連,還有世子爺。
“璿兒,你說世子爺不會出事吧?”衛氏拉著阿璿的手掌,簡直不敢再繼續想下去。
宋寒川是淳王府世子,要是真的有人謀反,他是皇室一員,如何能逃脫得了。衛氏立即壓低聲音說道:“要不我派人去淳王府瞧瞧?”
阿璿此時搖頭,臉色煞白地想了想,最後才低聲說道:“既然街上已經戒嚴了,隻怕這會淳王府已被包圍了吧,就別派人去了……”
如果真的是三王爺叛亂,那麽隻怕康王府和淳王府是叛軍第一要包圍的地方。她如今隻盼著宋寒川能及時瞧見不對,保護好自己。
隻是這會誰都不知道,宮中的情勢已到了萬不得已的時候了。康王和六王爺分別被內侍宣進宮中,隻因為內侍來稟,皇上昨日身子又不適了,所以兩人沒有絲毫懷疑就進宮了。
誰知一進了勤政殿,兩人就被抓了起來。康王瞧見成王這般模樣,就知道他這是要謀反了。至於六王爺則是有些發懵,見周圍站著的帶刀侍衛,半晌才回過神問道:“三哥,你這是要做什麽?”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六弟,你還看不出來嗎?要是真讓老二登上了皇位,還有咱們兄弟的活路嗎?”成王看著他就說道。
六王爺聽罷,又瞧見一直坐在禦桌未說話的皇帝,而此時皇上身邊的總管太監,端著一個朱紅描金漆盤過來,盤子上擺著一把酒壺和一隻朱紅酒杯。待內侍在康王麵前停下後,成王爺看著他陰沉一笑,隨後陰惻惻地說道:“二哥,咱們好歹是親兄弟一場,我也不為難你你隻要把這杯酒喝了,日後我必定善待你那幾個兒子。”
“老三。”
“三哥。”
老皇帝和六王爺幾乎是同時叫了起來,都是骨肉至親,可是如今卻走到這般相殘的地步,是任誰都不願看見的。
老皇帝也算是曆經了風雨了,可如今卻是眼眶泛紅,顯然是明白這一場殺戮已然無法停止。而身邊的六王爺,也是心痛至極,兩位兄長這些年的爭鬥,他都瞧在眼中。可是皇上遲遲不願冊立太子,他這樣的身份又如何好進諫。如今真的到了這等不可挽回的地步,就算天家骨肉再疏離,可也不忍心看著自己的親哥哥服了毒酒。
康王自然不會束手就擒,可此時整個勤政殿已被成王控製,而守衛皇宮的衛隊則是成王親家,所以此時整個皇宮都在成王的掌控之下。
皇帝和六王爺親眼看著康王一杯毒酒下毒,看著他跪倒在地上,隨後痛苦地在地上掙紮了半天才咽氣。六王爺看到最後,也是忍不住別過頭,不想再看這慘劇。
至於老皇帝這會大概也知道成王是再不會回頭。
不過成王這會對付了康王,便是轉頭看著六王爺,半晌都沒說話,顯然是在考慮一並斬草除根了,還是留著他以備後用。
“你已殺了一個弟弟,難不成連另外一個也不想放過嗎?”老皇帝這會瞧著他的表情,顫抖地手指問道。
好在成王吐了一口氣,轉頭盯著老皇帝便是一聲冷笑,逼問道:“難道父王不知我為何殺老二嗎?明明人證俱在,可偏偏父皇你偏袒老二和他那個兒子,讓我的兒子枉死,我不服氣,我也不會認命。”
“我早就說過懷謹之事乃是意外,是你一意孤行。若是你好生看管兒子,何至於弄到今天這個地步,”老皇帝這會就算當了階下囚,說話還是中氣十足。
旁邊的六王爺聽著他們又提起了宋菩的死,也是無奈搖頭。先前宋菩沒了,成王本就是心中有氣,可皇帝卻又轉頭就要冊封康王,說句大逆不道的話,要是他是成王,也不會就這麽忍受了。
皇位還沒到康王手裏頭呢,他就敢這麽囂張,若是皇上真的駕崩了,那到時候整個成王府就是砧板上的肉了,也難怪方才成王說了那句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所以這會成王也是孤注一擲,反正到時候也免不得清洗,還不如這會拚死一搏,說不定還真的能博出一個前程來呢。
如今成王一杯毒酒弄死了康王爺,已是成功了一般,這會隻要再讓皇帝寫下詔令,封他為皇太子,這天下易主就是分分鍾的事情了。
六王爺回頭看了一眼老皇帝,心中歎氣,可這會卻是說不出一句話,左右走到今天這一步,已是皇室最大的失敗了。
“如今再討論誰對誰錯也沒了意思,反正他這會可是再沒命和我爭這個位置了,”成王得意一笑,說話間居然還伸腳踢了康王的屍身一下,氣得老皇帝捂住胸口。
“就算我真的冊封了你,可你能堵住這天下悠悠之口嗎?”老皇帝看著他,喘著粗氣問道。
成王絲毫不在意,隻輕聲說道:“隻要兒臣當好了這個皇帝,這天下萬民誰會反我。”
******
顧十三站在宋寒川身邊,有些著急地瞧著京城的方向,就是問道:“世子爺,京中當真是有人謀反?”
“我已經派人前去察看了,若是京城真的有異變,隻怕就是真的出事了,”宋寒川此時心中比他還要焦急萬分。
可如今不得皇命,西郊大營諸位將軍,誰都不敢出兵進京,畢竟萬一什麽事情都沒有,那他們擅自發兵可就是死罪。
雖說這些武官家眷也都在京城,可誰比得上淳王府危險。宋寒川可以確定,一旦真的有人謀反,淳王府必是頭一個逃脫不了的。說不定這會父王和王妃等人,已經被賊人所控製。
阿璿,阿璿,宋寒川在心中不止一次地念著這個名字。他竟是頭一次這般萬分感激自己的疑心病,自打皇上屬意康王為太子之後,他就覺得一切來的太過迅速,快的讓人心裏頭有種不踏實。
所以他趕緊借口自己要巡視西郊大營,便將阿璿送到顧家。隻是要是叛軍,發現自己不在,會不會前去搜尋她呢。
“十三,你聯係你九哥,讓他一定要保證世子妃的安全,要不然……,”宋寒川轉頭看著顧十三,臉上帶著肅殺冷硬。
顧十三立即點頭,口中稱道:“世子爺隻管放心,我九哥必不會辜負世子爺所托。”
宋寒川點頭,顧十三這才離開往外麵走。
他一剛出門,就有士兵進來,原來是西郊大營的幾位將軍,因不放心京城,也各自派人前去察看消息,顯然這會眾人也知道,京城真的發生異變了。
“韓將軍、顧將軍還有其他幾位將軍,都在等著世子爺,”前往通傳的人說道。
雖說宋寒川在職務上並不能管到這幾位將軍,可這會乃是緊急萬分的時候,下一步要如何走,怎麽也商量個對策來。如今他們沒有聖旨,也不敢輕易發兵進京勤王。好在這會有宋寒川在,他是淳王府的世子爺,皇上嫡親的孫子,隻要有他在,也算有個主心骨不是。
等宋寒川到了議事堂,就見西郊大營的幾位將軍都已經在了。眾人原本還各自坐著,待見了他進來之後,就是紛紛起身。連為首的韓、顧兩位將軍,都紛紛迎了上來。
韓威如今是整個西郊大營的掌權者,他一見到宋寒川,便立即說道:“世子爺,如今京城隻怕是生變了啊。”
就算如今誰都知道京城有人造反,可誰都不敢將說出口。眾人都直勾勾地盯著宋寒川看,似乎要是他不發話,不拿個主意,就不知該如何是好了。
“韓將軍,我隻是奉了皇上的命令,來巡視西郊大營罷了。如今西郊大營依舊在諸位將軍的掌管之下,而拱衛京師也是西郊大營的職責所在,想必不用我說,諸位也該知道如何做吧?”宋寒川掃視了眾人一眼。
其實這些人誰都不不是傻子,相反各個都是人精。所以他們得知京城出了事情,卻什麽都不做,就是因為不敢擔了這個責任。萬一這造反者要是真的上位了,到時候隻怕西郊大營就是頭一個遭到清算的。
眾人相互看了看,誰都不敢說話。
倒是一直沒開口的忠毅侯爺顧振華,他是跟著宋寒川一起來西郊大營的,所以這會也被拉著過來一同商議。他環視了眾人一眼,就是沉重說道:“諸位深沐皇恩,如今京城有難,皇城被叛逆所掌管,諸位還在這裏猶豫不決,是等著叛逆殺上門嗎?”
“顧侯,末將知道你的意思,可是如今咱們什麽消息都不知,也沒有聖上的手諭,誰敢輕易調兵遣將,這可是殺頭的罪名,”有個滿臉胡須的武將,上前一步說道,他聲音粗嘎,說話的聲音震地眾人耳朵發麻。
這會眾人討論起來,還是沒商量出個結果。
至於京城裏頭,早已經是家家戶戶都緊閉大門,生怕惹上什麽災禍。因著顧家離衛家並不遠,所以衛氏派人前往衛家打探消息,誰知不僅衛淮沒回來,連衛家大舅兄都沒到家。
還有顧應衍今日也不在家,衛氏見他也沒回來,擔憂地險些要哭出來。如今家裏頭就剩下她們兩個女子,一家子男人都在外頭生死不知。不僅衛氏,就連阿璿都想要哭了,可這會越是害怕,就不能自亂了陣腳。
晚膳的時候,她讓人吩咐廚房弄了些簡單的過來吃。待吃食擺上來的時候,誰都沒胃口。衛氏瞧著阿璿也不動筷子,強打著精神安慰她說道:“好了,你趕緊吃些,如今你是雙身子,你若是不吃,孩子要怎麽辦。”
阿璿點頭,伸手拿起筷子,就聽到外頭的動靜。
她和衛氏同時轉頭,臉上露出期待的表情,就見丫鬟先進來,歡喜地喊道:“太太,五少爺和六少爺回來了。”
衛氏一驚,便是起身,就迎了出去。此時兩人已經進來,衛氏瞧著他們兩人,便是撲了上去,又笑又哭地模樣,讓人說不出的心酸。
“娘,我們這不是好好地回來了,”顧應啟一向擅長安慰衛氏,這會扶著她的手臂,就是安慰地拍了拍她的肩膀,好在兩人身上都沒什麽外傷,隻是形容有些狼狽而已。
顧應承在一旁,瞧著他們母子情深,就是撇撇嘴,看得一旁的阿璿就是笑了出來。阿璿招了招手,笑著說道:“還不過來給姐姐看看。”
“姐,你是不知道,如今外頭可是一片亂,整條街上都是士兵,動不動就殺人,要不是我們機靈,隻怕這會就不是這麽全胳膊全腿地回來見你們了,”顧應承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外頭這樣緊急的情況,他愣是說的滿不在乎。
此時衛氏笑也笑了,哭也哭了,用帕子擦了擦眼睛,待聽了顧應承的話,忍不住怒道:“既然知道外頭這樣危險,你們做什麽還回來,留在書院不比在家裏頭要安全啊。”
顧應承瞧著衛氏,百年史說道:“娘,你和姐姐都在家裏頭,我們怎麽能放心得下。況且是大哥帶我們回來的,肯定沒事的。”
“你大哥帶你們回來的?”衛氏驚訝地問道,此時她又抓著顧應啟的手,一個勁地問道:“你大哥是怎麽回事,既是帶你們回來,怎麽也不進來,我都快擔心死了。”
阿璿也是點頭,不過她知道顧應衍並非那等不穩重之人。
顧應啟立即解釋道:“大哥說他要要緊事去做,所以隻能送我們到門口。讓我和娘親說一聲,讓您不要擔心。還有大哥還讓我和姐姐說,世子爺這會還在西郊大營沒回來呢,所以姐姐不要太擔心。”
阿璿長籲了一口氣,隻覺得整個人一下子輕了好多,就連腿都一時有些站不住。因著昨日宋寒川還派人來說,今日要回來了,所以阿璿一直以為他已經回京了,沒想到他居然還在西郊大營。
這可真是太好了。
不過轉念,她便想到淳王府的人,她立即問道:“那你知不知道外頭發生什麽事情了,還有可知如今皇宮怎麽了?”
顧應啟和顧應承同時搖頭,他們本在書院之中,準備下學回家。可是也不知是誰帶了消息回來,說是街上戒嚴了,街上不少平民都被殺了。所以山長為了學生的安全,便不讓他們回去,每個人都必須留在學堂之中。
至於他們兩個能回來,還是因為顧應衍過來帶著他們回來的。一路上他們的馬車走得都是尋常沒怎麽走過的小路,好在這些路最後居然真的通往了顧家。也不知大哥究竟是怎麽知道,反正大哥將他們兩人放了下來之後,就匆匆離開了。
這會家裏頭就隻剩下顧階沒消息了,衛氏一想到丈夫還生死不知,便是一個勁地抹眼淚。顧應啟自然是勸慰她,可如今沒個消息傳來,誰都不敢說別的。
等過了兩日,京城四下的風聲,居然更加緊張了,外頭連個走動的人都沒有。聽說街上到處都是衛隊,也有消息傳來,康王爺因殺害成王的兒子宋菩之事敗露,已被皇上賜死。如成王爺受命進宮護駕,而成王也在四處搜查康王餘黨。
聽聞康王生母淑妃已在宮中自盡,而康王妃也一通伏誅。至於朝中,內閣首輔曾時鏡、次輔譚傑、還有都察院都禦史都被賜了白綾,還有好些官員都被抓了起來。
衛氏在聽到都察院都禦史都被賜死,險些昏倒過去。如今顧階可就在都察院啊,如今連都禦史都出事了,他隻怕……
如今顧應衍不在家,顧應承就是家中的長子,他派人出去打探消息,隻是如今外頭戒嚴,還沒走出顧府的所在大街,就又回來了。
一時見,整個京城都是風聲鶴唳,誰都不知如今外頭死了多少,誰也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要繼續死下去。
就在所有人都惶惶不可終日時,西郊大營也終於整裝待發,準備反攻京城了。宋寒川一身戎裝,走出了院子就遇見了匆匆而來的顧振華。他瞧見宋寒川這一身打扮,便立即上前,輕聲說道:“微臣想有和世子爺談談。”
宋寒川點頭,兩人往裏走了幾步。
顧振華看著麵前的宋寒川,神色是說不出的複雜。如今京城的局勢大概已是明了,成王謀反,康王已被他殺了,至於六王爺,顧振華猜測也多半是凶多吉少了。如今成王手中所掌管的,也無非就是京城衛隊還有皇宮的三千禁衛軍。
隻要西郊大營反撲回去,不愁無法攻下京城。隻是到時候隻怕皇上可就危矣。
“若是成王狗急跳牆,以皇上的性命威脅,世子爺可想過要怎麽應對嗎?”顧振華也沒有兜圈子,開門見山地說道。
宋寒川麵無表情地看著他,而顧振華也心中惴惴,顯然是摸不透他心想之事。好在宋寒川及時收斂了身上的威嚴,開口說道:“自然是以皇上為重。”
顧振華沒說話,不過宋寒川隨後卻又說道:“不過成王也並非喪心病狂之人,隻要我們順利拿下皇城,不愁他不會投降。”
“那世子爺可想過日後嗎?”顧振華進一步問道。
宋寒川盯著他看,微微眯著眼睛,原本就如星辰般眸子,泛著冷冷寒光,顯然顧振華這話實在是誅心。
可此時誰都會想一想以後,成王謀反,康王已死,隻怕六王爺也凶多吉少。到時候能繼承皇位的隻怕,就隻有皇上的幾個孫子了。可康王世子聽聞也已經伏誅了,那麽康王爺剩下的二兒子以及三兒子,就根本不是宋寒川的對手。
對於如今的宋寒川而言,皇位已是唾手可得了。
“顧侯,如今救駕才是最緊要的事情,至於日後的事情,咱們日後再談,”宋寒川正色道。
顧振華此時才終於放下心來,他點頭,說道:“我一向知三爺最是深明大義。所以十三跟在您身邊,我才是最放心,如今還請三爺以大局為重。”
宋寒川點頭。
待顧振華離開之後,一直跟在宋寒川身邊的顧十三就過來,瞧著他爹離開的背影,就是奇怪說道:“這都什麽時候,我爹還來找世子爺您聊天?”
“顧侯可不是來找我聊天,他是來警告我的,”宋寒川嘴角揚起一抹冷笑。
顧十三眉頭一擰,有些不解地說道:“世子爺您隻怕聽錯了吧,我爹怎麽會警告您呢。”
其實宋寒川明白顧振華的意思,他是怕自己為了皇位,會讓成王殺了皇上。到時候成王成了千古罪人,而他卻可以趁機登上皇位。這麽一舉兩得的好事,隻怕誰都不會拒絕吧。所以作為忠毅侯的顧振華,還真是時時刻刻地念著聖恩,這會都敢冒著得罪自己的危險,過來說這番話。
“好了,京城怎麽樣了?”宋寒川轉頭問道。
顧十三點頭,說道:“您隻管放心吧,今晚不管是誰,都不會靠近顧府的。我九哥可是拿了他的項上人頭擔保的。”
“好,咱們出發吧,”宋寒川點頭,便是往大軍集結之地出發。
顧振華還真是太小瞧了他,皇位他也要,名聲他也不會舍棄的。
“咱們現在不能出去,這外麵這樣亂,要是出一點事情,我可怎麽和你爹還有世子爺交代,”衛氏搖頭說道。
阿璿瞧著外頭已是暮色漸臨,現在雖已是十一月,可周圍分外陰沉,一整天都是灰蒙蒙地不見太陽,悶地讓人有些喘不過氣來。
衛氏此時似乎找回了主心骨,轉頭就對阿璿說道:“阿璿,咱們還是暫時先在家中等消息吧,萬一待會你爹爹他們回來了呢。”
此時阿璿心中也有捉摸不定,最後她也隻是讓人找了幾身幹淨的衣裳,衣著簡單,若是真到了不可挽回的時候,換上衣裳先避一避,倒也不失是個好法子。
“你外祖家要派人去通知嗎?”衛氏此時有些捉摸不定地說道。
阿璿想了想,安慰她道:“外祖一向謹慎,也從未聽說過他結黨*,就算外頭真的亂起來了,這會肯定不會受到牽連。所以娘,你也不用太過擔心。”
衛氏點頭,此時她突然想到若是真的出事了,那肯定是皇位之爭。淳王爺也是皇上的兒子,這會肯定已經受到了牽連,還有世子爺。
“璿兒,你說世子爺不會出事吧?”衛氏拉著阿璿的手掌,簡直不敢再繼續想下去。
宋寒川是淳王府世子,要是真的有人謀反,他是皇室一員,如何能逃脫得了。衛氏立即壓低聲音說道:“要不我派人去淳王府瞧瞧?”
阿璿此時搖頭,臉色煞白地想了想,最後才低聲說道:“既然街上已經戒嚴了,隻怕這會淳王府已被包圍了吧,就別派人去了……”
如果真的是三王爺叛亂,那麽隻怕康王府和淳王府是叛軍第一要包圍的地方。她如今隻盼著宋寒川能及時瞧見不對,保護好自己。
隻是這會誰都不知道,宮中的情勢已到了萬不得已的時候了。康王和六王爺分別被內侍宣進宮中,隻因為內侍來稟,皇上昨日身子又不適了,所以兩人沒有絲毫懷疑就進宮了。
誰知一進了勤政殿,兩人就被抓了起來。康王瞧見成王這般模樣,就知道他這是要謀反了。至於六王爺則是有些發懵,見周圍站著的帶刀侍衛,半晌才回過神問道:“三哥,你這是要做什麽?”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六弟,你還看不出來嗎?要是真讓老二登上了皇位,還有咱們兄弟的活路嗎?”成王看著他就說道。
六王爺聽罷,又瞧見一直坐在禦桌未說話的皇帝,而此時皇上身邊的總管太監,端著一個朱紅描金漆盤過來,盤子上擺著一把酒壺和一隻朱紅酒杯。待內侍在康王麵前停下後,成王爺看著他陰沉一笑,隨後陰惻惻地說道:“二哥,咱們好歹是親兄弟一場,我也不為難你你隻要把這杯酒喝了,日後我必定善待你那幾個兒子。”
“老三。”
“三哥。”
老皇帝和六王爺幾乎是同時叫了起來,都是骨肉至親,可是如今卻走到這般相殘的地步,是任誰都不願看見的。
老皇帝也算是曆經了風雨了,可如今卻是眼眶泛紅,顯然是明白這一場殺戮已然無法停止。而身邊的六王爺,也是心痛至極,兩位兄長這些年的爭鬥,他都瞧在眼中。可是皇上遲遲不願冊立太子,他這樣的身份又如何好進諫。如今真的到了這等不可挽回的地步,就算天家骨肉再疏離,可也不忍心看著自己的親哥哥服了毒酒。
康王自然不會束手就擒,可此時整個勤政殿已被成王控製,而守衛皇宮的衛隊則是成王親家,所以此時整個皇宮都在成王的掌控之下。
皇帝和六王爺親眼看著康王一杯毒酒下毒,看著他跪倒在地上,隨後痛苦地在地上掙紮了半天才咽氣。六王爺看到最後,也是忍不住別過頭,不想再看這慘劇。
至於老皇帝這會大概也知道成王是再不會回頭。
不過成王這會對付了康王,便是轉頭看著六王爺,半晌都沒說話,顯然是在考慮一並斬草除根了,還是留著他以備後用。
“你已殺了一個弟弟,難不成連另外一個也不想放過嗎?”老皇帝這會瞧著他的表情,顫抖地手指問道。
好在成王吐了一口氣,轉頭盯著老皇帝便是一聲冷笑,逼問道:“難道父王不知我為何殺老二嗎?明明人證俱在,可偏偏父皇你偏袒老二和他那個兒子,讓我的兒子枉死,我不服氣,我也不會認命。”
“我早就說過懷謹之事乃是意外,是你一意孤行。若是你好生看管兒子,何至於弄到今天這個地步,”老皇帝這會就算當了階下囚,說話還是中氣十足。
旁邊的六王爺聽著他們又提起了宋菩的死,也是無奈搖頭。先前宋菩沒了,成王本就是心中有氣,可皇帝卻又轉頭就要冊封康王,說句大逆不道的話,要是他是成王,也不會就這麽忍受了。
皇位還沒到康王手裏頭呢,他就敢這麽囂張,若是皇上真的駕崩了,那到時候整個成王府就是砧板上的肉了,也難怪方才成王說了那句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所以這會成王也是孤注一擲,反正到時候也免不得清洗,還不如這會拚死一搏,說不定還真的能博出一個前程來呢。
如今成王一杯毒酒弄死了康王爺,已是成功了一般,這會隻要再讓皇帝寫下詔令,封他為皇太子,這天下易主就是分分鍾的事情了。
六王爺回頭看了一眼老皇帝,心中歎氣,可這會卻是說不出一句話,左右走到今天這一步,已是皇室最大的失敗了。
“如今再討論誰對誰錯也沒了意思,反正他這會可是再沒命和我爭這個位置了,”成王得意一笑,說話間居然還伸腳踢了康王的屍身一下,氣得老皇帝捂住胸口。
“就算我真的冊封了你,可你能堵住這天下悠悠之口嗎?”老皇帝看著他,喘著粗氣問道。
成王絲毫不在意,隻輕聲說道:“隻要兒臣當好了這個皇帝,這天下萬民誰會反我。”
******
顧十三站在宋寒川身邊,有些著急地瞧著京城的方向,就是問道:“世子爺,京中當真是有人謀反?”
“我已經派人前去察看了,若是京城真的有異變,隻怕就是真的出事了,”宋寒川此時心中比他還要焦急萬分。
可如今不得皇命,西郊大營諸位將軍,誰都不敢出兵進京,畢竟萬一什麽事情都沒有,那他們擅自發兵可就是死罪。
雖說這些武官家眷也都在京城,可誰比得上淳王府危險。宋寒川可以確定,一旦真的有人謀反,淳王府必是頭一個逃脫不了的。說不定這會父王和王妃等人,已經被賊人所控製。
阿璿,阿璿,宋寒川在心中不止一次地念著這個名字。他竟是頭一次這般萬分感激自己的疑心病,自打皇上屬意康王為太子之後,他就覺得一切來的太過迅速,快的讓人心裏頭有種不踏實。
所以他趕緊借口自己要巡視西郊大營,便將阿璿送到顧家。隻是要是叛軍,發現自己不在,會不會前去搜尋她呢。
“十三,你聯係你九哥,讓他一定要保證世子妃的安全,要不然……,”宋寒川轉頭看著顧十三,臉上帶著肅殺冷硬。
顧十三立即點頭,口中稱道:“世子爺隻管放心,我九哥必不會辜負世子爺所托。”
宋寒川點頭,顧十三這才離開往外麵走。
他一剛出門,就有士兵進來,原來是西郊大營的幾位將軍,因不放心京城,也各自派人前去察看消息,顯然這會眾人也知道,京城真的發生異變了。
“韓將軍、顧將軍還有其他幾位將軍,都在等著世子爺,”前往通傳的人說道。
雖說宋寒川在職務上並不能管到這幾位將軍,可這會乃是緊急萬分的時候,下一步要如何走,怎麽也商量個對策來。如今他們沒有聖旨,也不敢輕易發兵進京勤王。好在這會有宋寒川在,他是淳王府的世子爺,皇上嫡親的孫子,隻要有他在,也算有個主心骨不是。
等宋寒川到了議事堂,就見西郊大營的幾位將軍都已經在了。眾人原本還各自坐著,待見了他進來之後,就是紛紛起身。連為首的韓、顧兩位將軍,都紛紛迎了上來。
韓威如今是整個西郊大營的掌權者,他一見到宋寒川,便立即說道:“世子爺,如今京城隻怕是生變了啊。”
就算如今誰都知道京城有人造反,可誰都不敢將說出口。眾人都直勾勾地盯著宋寒川看,似乎要是他不發話,不拿個主意,就不知該如何是好了。
“韓將軍,我隻是奉了皇上的命令,來巡視西郊大營罷了。如今西郊大營依舊在諸位將軍的掌管之下,而拱衛京師也是西郊大營的職責所在,想必不用我說,諸位也該知道如何做吧?”宋寒川掃視了眾人一眼。
其實這些人誰都不不是傻子,相反各個都是人精。所以他們得知京城出了事情,卻什麽都不做,就是因為不敢擔了這個責任。萬一這造反者要是真的上位了,到時候隻怕西郊大營就是頭一個遭到清算的。
眾人相互看了看,誰都不敢說話。
倒是一直沒開口的忠毅侯爺顧振華,他是跟著宋寒川一起來西郊大營的,所以這會也被拉著過來一同商議。他環視了眾人一眼,就是沉重說道:“諸位深沐皇恩,如今京城有難,皇城被叛逆所掌管,諸位還在這裏猶豫不決,是等著叛逆殺上門嗎?”
“顧侯,末將知道你的意思,可是如今咱們什麽消息都不知,也沒有聖上的手諭,誰敢輕易調兵遣將,這可是殺頭的罪名,”有個滿臉胡須的武將,上前一步說道,他聲音粗嘎,說話的聲音震地眾人耳朵發麻。
這會眾人討論起來,還是沒商量出個結果。
至於京城裏頭,早已經是家家戶戶都緊閉大門,生怕惹上什麽災禍。因著顧家離衛家並不遠,所以衛氏派人前往衛家打探消息,誰知不僅衛淮沒回來,連衛家大舅兄都沒到家。
還有顧應衍今日也不在家,衛氏見他也沒回來,擔憂地險些要哭出來。如今家裏頭就剩下她們兩個女子,一家子男人都在外頭生死不知。不僅衛氏,就連阿璿都想要哭了,可這會越是害怕,就不能自亂了陣腳。
晚膳的時候,她讓人吩咐廚房弄了些簡單的過來吃。待吃食擺上來的時候,誰都沒胃口。衛氏瞧著阿璿也不動筷子,強打著精神安慰她說道:“好了,你趕緊吃些,如今你是雙身子,你若是不吃,孩子要怎麽辦。”
阿璿點頭,伸手拿起筷子,就聽到外頭的動靜。
她和衛氏同時轉頭,臉上露出期待的表情,就見丫鬟先進來,歡喜地喊道:“太太,五少爺和六少爺回來了。”
衛氏一驚,便是起身,就迎了出去。此時兩人已經進來,衛氏瞧著他們兩人,便是撲了上去,又笑又哭地模樣,讓人說不出的心酸。
“娘,我們這不是好好地回來了,”顧應啟一向擅長安慰衛氏,這會扶著她的手臂,就是安慰地拍了拍她的肩膀,好在兩人身上都沒什麽外傷,隻是形容有些狼狽而已。
顧應承在一旁,瞧著他們母子情深,就是撇撇嘴,看得一旁的阿璿就是笑了出來。阿璿招了招手,笑著說道:“還不過來給姐姐看看。”
“姐,你是不知道,如今外頭可是一片亂,整條街上都是士兵,動不動就殺人,要不是我們機靈,隻怕這會就不是這麽全胳膊全腿地回來見你們了,”顧應承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外頭這樣緊急的情況,他愣是說的滿不在乎。
此時衛氏笑也笑了,哭也哭了,用帕子擦了擦眼睛,待聽了顧應承的話,忍不住怒道:“既然知道外頭這樣危險,你們做什麽還回來,留在書院不比在家裏頭要安全啊。”
顧應承瞧著衛氏,百年史說道:“娘,你和姐姐都在家裏頭,我們怎麽能放心得下。況且是大哥帶我們回來的,肯定沒事的。”
“你大哥帶你們回來的?”衛氏驚訝地問道,此時她又抓著顧應啟的手,一個勁地問道:“你大哥是怎麽回事,既是帶你們回來,怎麽也不進來,我都快擔心死了。”
阿璿也是點頭,不過她知道顧應衍並非那等不穩重之人。
顧應啟立即解釋道:“大哥說他要要緊事去做,所以隻能送我們到門口。讓我和娘親說一聲,讓您不要擔心。還有大哥還讓我和姐姐說,世子爺這會還在西郊大營沒回來呢,所以姐姐不要太擔心。”
阿璿長籲了一口氣,隻覺得整個人一下子輕了好多,就連腿都一時有些站不住。因著昨日宋寒川還派人來說,今日要回來了,所以阿璿一直以為他已經回京了,沒想到他居然還在西郊大營。
這可真是太好了。
不過轉念,她便想到淳王府的人,她立即問道:“那你知不知道外頭發生什麽事情了,還有可知如今皇宮怎麽了?”
顧應啟和顧應承同時搖頭,他們本在書院之中,準備下學回家。可是也不知是誰帶了消息回來,說是街上戒嚴了,街上不少平民都被殺了。所以山長為了學生的安全,便不讓他們回去,每個人都必須留在學堂之中。
至於他們兩個能回來,還是因為顧應衍過來帶著他們回來的。一路上他們的馬車走得都是尋常沒怎麽走過的小路,好在這些路最後居然真的通往了顧家。也不知大哥究竟是怎麽知道,反正大哥將他們兩人放了下來之後,就匆匆離開了。
這會家裏頭就隻剩下顧階沒消息了,衛氏一想到丈夫還生死不知,便是一個勁地抹眼淚。顧應啟自然是勸慰她,可如今沒個消息傳來,誰都不敢說別的。
等過了兩日,京城四下的風聲,居然更加緊張了,外頭連個走動的人都沒有。聽說街上到處都是衛隊,也有消息傳來,康王爺因殺害成王的兒子宋菩之事敗露,已被皇上賜死。如成王爺受命進宮護駕,而成王也在四處搜查康王餘黨。
聽聞康王生母淑妃已在宮中自盡,而康王妃也一通伏誅。至於朝中,內閣首輔曾時鏡、次輔譚傑、還有都察院都禦史都被賜了白綾,還有好些官員都被抓了起來。
衛氏在聽到都察院都禦史都被賜死,險些昏倒過去。如今顧階可就在都察院啊,如今連都禦史都出事了,他隻怕……
如今顧應衍不在家,顧應承就是家中的長子,他派人出去打探消息,隻是如今外頭戒嚴,還沒走出顧府的所在大街,就又回來了。
一時見,整個京城都是風聲鶴唳,誰都不知如今外頭死了多少,誰也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要繼續死下去。
就在所有人都惶惶不可終日時,西郊大營也終於整裝待發,準備反攻京城了。宋寒川一身戎裝,走出了院子就遇見了匆匆而來的顧振華。他瞧見宋寒川這一身打扮,便立即上前,輕聲說道:“微臣想有和世子爺談談。”
宋寒川點頭,兩人往裏走了幾步。
顧振華看著麵前的宋寒川,神色是說不出的複雜。如今京城的局勢大概已是明了,成王謀反,康王已被他殺了,至於六王爺,顧振華猜測也多半是凶多吉少了。如今成王手中所掌管的,也無非就是京城衛隊還有皇宮的三千禁衛軍。
隻要西郊大營反撲回去,不愁無法攻下京城。隻是到時候隻怕皇上可就危矣。
“若是成王狗急跳牆,以皇上的性命威脅,世子爺可想過要怎麽應對嗎?”顧振華也沒有兜圈子,開門見山地說道。
宋寒川麵無表情地看著他,而顧振華也心中惴惴,顯然是摸不透他心想之事。好在宋寒川及時收斂了身上的威嚴,開口說道:“自然是以皇上為重。”
顧振華沒說話,不過宋寒川隨後卻又說道:“不過成王也並非喪心病狂之人,隻要我們順利拿下皇城,不愁他不會投降。”
“那世子爺可想過日後嗎?”顧振華進一步問道。
宋寒川盯著他看,微微眯著眼睛,原本就如星辰般眸子,泛著冷冷寒光,顯然顧振華這話實在是誅心。
可此時誰都會想一想以後,成王謀反,康王已死,隻怕六王爺也凶多吉少。到時候能繼承皇位的隻怕,就隻有皇上的幾個孫子了。可康王世子聽聞也已經伏誅了,那麽康王爺剩下的二兒子以及三兒子,就根本不是宋寒川的對手。
對於如今的宋寒川而言,皇位已是唾手可得了。
“顧侯,如今救駕才是最緊要的事情,至於日後的事情,咱們日後再談,”宋寒川正色道。
顧振華此時才終於放下心來,他點頭,說道:“我一向知三爺最是深明大義。所以十三跟在您身邊,我才是最放心,如今還請三爺以大局為重。”
宋寒川點頭。
待顧振華離開之後,一直跟在宋寒川身邊的顧十三就過來,瞧著他爹離開的背影,就是奇怪說道:“這都什麽時候,我爹還來找世子爺您聊天?”
“顧侯可不是來找我聊天,他是來警告我的,”宋寒川嘴角揚起一抹冷笑。
顧十三眉頭一擰,有些不解地說道:“世子爺您隻怕聽錯了吧,我爹怎麽會警告您呢。”
其實宋寒川明白顧振華的意思,他是怕自己為了皇位,會讓成王殺了皇上。到時候成王成了千古罪人,而他卻可以趁機登上皇位。這麽一舉兩得的好事,隻怕誰都不會拒絕吧。所以作為忠毅侯的顧振華,還真是時時刻刻地念著聖恩,這會都敢冒著得罪自己的危險,過來說這番話。
“好了,京城怎麽樣了?”宋寒川轉頭問道。
顧十三點頭,說道:“您隻管放心吧,今晚不管是誰,都不會靠近顧府的。我九哥可是拿了他的項上人頭擔保的。”
“好,咱們出發吧,”宋寒川點頭,便是往大軍集結之地出發。
顧振華還真是太小瞧了他,皇位他也要,名聲他也不會舍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