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阿璿原本是想親自把銀票給夏九歌送去,再瞧瞧她想做什麽生意,她也好出個主意什麽的。可誰知還是沒能出門,最後隻得讓碧竹借著回家的借口,將銀票送了出去。
崔家同意退婚了。
因為崔家的人上門了,老太太這才知道這事。她當即沒氣昏過去,這又是叫大夫,又是把顧應衍和衛氏兩人叫過去。
衛氏穿得極素淡地就過去了,可剛到了門口,就聽見裏頭捶胸頓足地喊道:“這可都是什麽冤孽啊,大姑娘的事情剛過去,璿姐兒又鬧這麽一出,這不是存心不給我這老太婆活路。”
在外頭的衛氏一聽,眉心就擰在一塊了,老太太這話也不知是個什麽意思,什麽不給她活路,她這個當親娘的還沒哭天搶地呢,她在這操什麽勞什子心。
雖說她明麵上不會反駁婆婆,可是心裏頭該吐槽的時候,是一丁點都不會嘴軟的。所以就算隻是在心裏頭過過幹癮而已,她也樂得輕快。她在門口頓了一會,就是抬腳進了內室。
此時大夫已經開始寫方子了,楊氏在旁邊守著,而老太太則是躺在床上,腦袋上幫著個鬆香色抹額,她方才聽她罵人罵的中氣十足的。這會看這氣色,並不像是重病之人。
不過就算心裏明白,她還過去,就是給老太太請罪道:“都是兒媳婦不好,這事兒本該和娘親您商量著來的。”
其實衛氏這話也沒說錯,可是聽在老太太耳中,那可就是不一樣了。這意思就是,還得退婚不是?
你,你,老太太指著她,氣得半天都沒說話。
此時楊氏便開口勸道:“弟妹,要我說這退婚可不是小事,如今這一家子的堂姐妹都還沒出嫁呢。要是璿姐兒貿貿然地退婚了,那日後蕙姐兒和菀姐兒的婚事要怎麽辦哦。”
衛氏如今連麵子情都不願給她,隻諷刺道:“這馬上分了家,就是兩家人了。我們阿璿就算退婚了,應該也礙不到蕙姐兒和菀姐兒的事吧?”
楊氏沒想到她這時候,還記得分家的事情呢,當即就噎住了。
此時老太太也是惱了,自個生病呢,這個兒媳婦還提什麽分家,這不是明擺著沒把她放在眼裏頭,“璿姐兒訂婚也是你們做主的,如今退親也是你說的算,你們眼裏頭還有沒有我這個祖母?”
這話說的雖然膈應人,但你還真的挑不出錯來。畢竟自家祖母過問孫女的婚事,誰都不能攔著不讓她管不是。
可是要問她們眼裏頭有沒有老太太,衛氏自然不敢說沒有的。
“母親,崔家的那個姑娘當眾打了我們阿璿,大嫂也是親眼瞧見的,這可是做不得假的。如今阿璿還在家當姑娘呢,她就敢下狠手打她,這要是真嫁到她家,還有好日子過嗎?”衛氏一邊說,便開始抹眼淚。
她這會哭的是真傷心,所以老太太一時也不知道說什麽了。
“那退婚也是大事啊,既是崔家那小丫頭的事情,你們就崔家人領著她過來賠罪,”老太太理所當然地說道。
衛氏邊抹眼淚邊解釋道:“我先前也是這樣想的,還讓玉堂去崔家找了崔大人,想好生說說這位崔家姑娘的事情。可誰曾想,今天就等來這個消息。”
反正老太太又不可能真的和崔文龍對峙去,所以她就算把白的說成黑的,別人又怎麽知道。
果不其然,老太太一聽就更加生氣,隻不過這會她開始罵崔家,“我以為出身京城侯府的,會是知書達理的人家呢,居然是這樣不曉得好歹的。”
“老太太隻管安心就是,兒媳婦一定好生處理著,”衛氏趁機說道。
好在這會老太太一陣鬧過之後,總算是往正題上扯了,“你和你大嫂到底是一家子,這打著骨頭還連著筋呢。況且我也仔細問過了,原來那個放利子錢的勾當,是趙媽媽和陳有貴背著你大嫂幹的。你大嫂也是個糊塗的,日日忙著打理府上的事情,這才讓兩個刁奴得逞了。”
要是先前崔家的事情,衛氏還有心情和老太太演戲,如今一聽說楊氏的事情,她臉上就是止不住地恨意,趙媽媽都招成那樣了,老太太這會居然還有心情幫著楊氏說話,可見在她心裏頭,就隻有大老爺是她親兒子,她家二爺就是抱來的吧。
衛氏心裏頭存著氣,說話也*的,“玉堂已經寫信給二爺,這分家不分家的事情,如今也不是我說了算,隻等著我家二爺回信就是。”
老太太臉色一冷。
而衛氏反正是不怕的,這會都撕破臉皮了。況且出了楊氏的時候,老太太還指望她們一家和楊氏相親相愛,這不是腦子被驢踢了。
等了半個月,顧階的信從京城回來了,不僅衛氏有,阿璿有,連老太太都有。
阿璿雖然沒看過老太太的信,不過估計也就是一個主題,那就是分家,立即分家,馬上分家。
老太太聽說在院子裏頭又發了好幾回的火,但衛氏去了,隻管好生伺候著,一點都不關心她為什麽又發火了。
至於學堂裏頭,幾個姑娘之間的氣氛也是格外的怪異。顧蕙倒是想刺阿璿幾句,可是阿璿一提起楊氏來,顧菀就先把她拉回去了。
說到底,還不是她們的娘做的太絕了,如今走到這一步,也隻怪楊氏眼皮子太淺。
大老爺又勸了老太太好幾回,反正反反複複就是那麽幾句話,這分家的人家多著呢,也不是隻有咱們這一家。有些人家連老太爺在世的時候,都敢分家呢。
可老太太好麵子,在顧家宗族裏頭那也是響當當能說的上話的人。先前顧家旁係的親戚裏頭,也有兄弟鬧起來要分家的,那會她好生教訓了一頓,活生生把一對鬧翻了的兄弟,給勸回來了。
所以這會輪到自個家裏頭要分家了,她怎麽都想不通啊。
況且衛氏打著什麽主意,以為她看不出來嘛,等一分家之後,隻怕她就帶著孩子上京了吧。
老太太一想到自個都這把歲數了,居然還管不住媳婦,登時就火從心裏頭竄。
可誰知沒過幾天,顧家宗族就來人了。顧家本家在信陽府下頭的小縣城裏頭,當初老太太和大太太都嫌老家太偏僻,生怕耽誤了孩子。所以就把家安在了信陽府,每年大老爺會回家祭祖一趟,要是顧家本家有個什麽事兒,也會讓人送信過來。
“七叔,您怎麽來了,”大老爺親自去門口迎的,他口中的七叔是他爹的親堂弟,也是如今的顧家的族長。
七叔公身體很是硬朗,這會是個兩個兒子一塊來的。沒一會就被接到老太太正房上頭請安去了,雖說是嫂子和小叔子,可兩人都六十歲的老頭老太太了,也就沒那麽多忌諱。
都說無事不登三寶殿,可是說了沒幾句,都不用老太太自個打聽,七叔公就說出來意了,人家就是為了這分家的事情來的。
“什麽分家,”老太太臉上一僵。
七叔公登時有些詫異地說道:“不是老二寫信回來,說是家裏頭要分家,請我這個族長過來主持主持的。”
老太太登時什麽話都說不出來,隻是這心裏頭算是一下子恨毒了顧階,他這是一點情麵都不給她這個做娘的留啊。
其實七叔公知道,老太太根本不願意分家。可他這會裝傻也實在是沒法子的,顧階說了,隻要他能辦成這件事,不僅會舉薦他大兒子做官的事情,等他孫子進京趕考,也會不遺餘力的指點。
顧家就是靠著科舉才發家的,可偏偏這幾十年來,出的進士都在這一房裏。先是他大堂哥中了進士,接著又是他的兩個兒子,別家頂多也就是個舉人。
所以七叔公一聽顧階說,願意提攜自個的孫子,就拍板決定管這樁閑事了。
因為七叔公的到來,老太太總算是勉強同意分家了。不過這怎麽分,那可是個大問題。因為老太太還在呢,所以這家裏頭得有單獨一分產業給老太太養老。
還有就是大老爺是長房,按理是該多分的,可二房家也是嫡子,況且顧階還有三個嫡出的兒子呢,可大老爺就隻有顧應昌一個嫡子,這要是算起孫子輩的話,分家又不是這麽個分法了。
不過這會老太太算是徹底惱了顧階,一心就幫著大房爭產業。反倒是顧應衍和衛氏,兩人也不在意顧家這點錢,弄得楊氏心裏頭別提有多憋火,隻覺得二叔這些年在外頭做官,肯定是撈了金山銀山了。所以分家的時候,壓根就不在意。
是以她真是一分錢都不想分給他們。
不過顧應衍後來也發現,自己這不太在乎的態度,似乎讓大房越發地得寸進尺。於是他幹脆聯合三房,又推翻了大房的話。好在三老爺早就聽了三太太的話,知道他們要是拿不到什麽好鋪子的話,隻怕他自己日後讀書都是難的,這會就是卯足了勁。
而衛氏則是已經開始讓丫鬟收拾行李了,隻要分家一結束,她們就去莊子上住。
阿璿還有些擔心地問:“那兩個弟弟上學可怎麽辦?莊子在城外呢,總不能讓他們每天天不亮就出門吧。”
衛氏笑道:“那就讓他們在家裏讀書,讓你哥哥看著請個先生回來。反正等明年鄉試一過,你哥哥考上了舉人,咱們就可以去京城了。”
阿璿這才明白,她娘打的是什麽主意。
顧應衍這些日子是真忙,這邊要分家,那邊還要和崔家談退親的事情。好在之前定親,也不過就是給了信物而已,雙方退還了信物,大概這親事就能退掉了。
崔謹看著對麵的崔文龍,絕望地說道:“父親怎麽就能這麽輕易地答應呢?”
“婚姻大事,乃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無須你多問,”說著崔文龍就是惱火地將他趕走。
等到了花園的時候,崔沅正領著丫鬟在玩,見崔謹遠遠過來,就是上去笑著喊道:“哥哥,你這是往哪兒去啊?”
崔謹沒回她。
崔沅登時就嘟著嘴,不高興地說道:“哥哥,你怎麽不回我話啊。”
“現在你高興了吧,”崔謹突然沒頭沒腦地說道。
崔沅不解地問:“我高興什麽了啊?”
“現在我退婚了,總算是如了你的意了。我這麽疼你,”崔謹臉上似絕望又似怨怪,可是看著她的表情,卻突然泄氣道:“你稱心如意就好,反正她也不在意我。”
崔沅看著他離去的背影。
阿璿原本是想親自把銀票給夏九歌送去,再瞧瞧她想做什麽生意,她也好出個主意什麽的。可誰知還是沒能出門,最後隻得讓碧竹借著回家的借口,將銀票送了出去。
崔家同意退婚了。
因為崔家的人上門了,老太太這才知道這事。她當即沒氣昏過去,這又是叫大夫,又是把顧應衍和衛氏兩人叫過去。
衛氏穿得極素淡地就過去了,可剛到了門口,就聽見裏頭捶胸頓足地喊道:“這可都是什麽冤孽啊,大姑娘的事情剛過去,璿姐兒又鬧這麽一出,這不是存心不給我這老太婆活路。”
在外頭的衛氏一聽,眉心就擰在一塊了,老太太這話也不知是個什麽意思,什麽不給她活路,她這個當親娘的還沒哭天搶地呢,她在這操什麽勞什子心。
雖說她明麵上不會反駁婆婆,可是心裏頭該吐槽的時候,是一丁點都不會嘴軟的。所以就算隻是在心裏頭過過幹癮而已,她也樂得輕快。她在門口頓了一會,就是抬腳進了內室。
此時大夫已經開始寫方子了,楊氏在旁邊守著,而老太太則是躺在床上,腦袋上幫著個鬆香色抹額,她方才聽她罵人罵的中氣十足的。這會看這氣色,並不像是重病之人。
不過就算心裏明白,她還過去,就是給老太太請罪道:“都是兒媳婦不好,這事兒本該和娘親您商量著來的。”
其實衛氏這話也沒說錯,可是聽在老太太耳中,那可就是不一樣了。這意思就是,還得退婚不是?
你,你,老太太指著她,氣得半天都沒說話。
此時楊氏便開口勸道:“弟妹,要我說這退婚可不是小事,如今這一家子的堂姐妹都還沒出嫁呢。要是璿姐兒貿貿然地退婚了,那日後蕙姐兒和菀姐兒的婚事要怎麽辦哦。”
衛氏如今連麵子情都不願給她,隻諷刺道:“這馬上分了家,就是兩家人了。我們阿璿就算退婚了,應該也礙不到蕙姐兒和菀姐兒的事吧?”
楊氏沒想到她這時候,還記得分家的事情呢,當即就噎住了。
此時老太太也是惱了,自個生病呢,這個兒媳婦還提什麽分家,這不是明擺著沒把她放在眼裏頭,“璿姐兒訂婚也是你們做主的,如今退親也是你說的算,你們眼裏頭還有沒有我這個祖母?”
這話說的雖然膈應人,但你還真的挑不出錯來。畢竟自家祖母過問孫女的婚事,誰都不能攔著不讓她管不是。
可是要問她們眼裏頭有沒有老太太,衛氏自然不敢說沒有的。
“母親,崔家的那個姑娘當眾打了我們阿璿,大嫂也是親眼瞧見的,這可是做不得假的。如今阿璿還在家當姑娘呢,她就敢下狠手打她,這要是真嫁到她家,還有好日子過嗎?”衛氏一邊說,便開始抹眼淚。
她這會哭的是真傷心,所以老太太一時也不知道說什麽了。
“那退婚也是大事啊,既是崔家那小丫頭的事情,你們就崔家人領著她過來賠罪,”老太太理所當然地說道。
衛氏邊抹眼淚邊解釋道:“我先前也是這樣想的,還讓玉堂去崔家找了崔大人,想好生說說這位崔家姑娘的事情。可誰曾想,今天就等來這個消息。”
反正老太太又不可能真的和崔文龍對峙去,所以她就算把白的說成黑的,別人又怎麽知道。
果不其然,老太太一聽就更加生氣,隻不過這會她開始罵崔家,“我以為出身京城侯府的,會是知書達理的人家呢,居然是這樣不曉得好歹的。”
“老太太隻管安心就是,兒媳婦一定好生處理著,”衛氏趁機說道。
好在這會老太太一陣鬧過之後,總算是往正題上扯了,“你和你大嫂到底是一家子,這打著骨頭還連著筋呢。況且我也仔細問過了,原來那個放利子錢的勾當,是趙媽媽和陳有貴背著你大嫂幹的。你大嫂也是個糊塗的,日日忙著打理府上的事情,這才讓兩個刁奴得逞了。”
要是先前崔家的事情,衛氏還有心情和老太太演戲,如今一聽說楊氏的事情,她臉上就是止不住地恨意,趙媽媽都招成那樣了,老太太這會居然還有心情幫著楊氏說話,可見在她心裏頭,就隻有大老爺是她親兒子,她家二爺就是抱來的吧。
衛氏心裏頭存著氣,說話也*的,“玉堂已經寫信給二爺,這分家不分家的事情,如今也不是我說了算,隻等著我家二爺回信就是。”
老太太臉色一冷。
而衛氏反正是不怕的,這會都撕破臉皮了。況且出了楊氏的時候,老太太還指望她們一家和楊氏相親相愛,這不是腦子被驢踢了。
等了半個月,顧階的信從京城回來了,不僅衛氏有,阿璿有,連老太太都有。
阿璿雖然沒看過老太太的信,不過估計也就是一個主題,那就是分家,立即分家,馬上分家。
老太太聽說在院子裏頭又發了好幾回的火,但衛氏去了,隻管好生伺候著,一點都不關心她為什麽又發火了。
至於學堂裏頭,幾個姑娘之間的氣氛也是格外的怪異。顧蕙倒是想刺阿璿幾句,可是阿璿一提起楊氏來,顧菀就先把她拉回去了。
說到底,還不是她們的娘做的太絕了,如今走到這一步,也隻怪楊氏眼皮子太淺。
大老爺又勸了老太太好幾回,反正反反複複就是那麽幾句話,這分家的人家多著呢,也不是隻有咱們這一家。有些人家連老太爺在世的時候,都敢分家呢。
可老太太好麵子,在顧家宗族裏頭那也是響當當能說的上話的人。先前顧家旁係的親戚裏頭,也有兄弟鬧起來要分家的,那會她好生教訓了一頓,活生生把一對鬧翻了的兄弟,給勸回來了。
所以這會輪到自個家裏頭要分家了,她怎麽都想不通啊。
況且衛氏打著什麽主意,以為她看不出來嘛,等一分家之後,隻怕她就帶著孩子上京了吧。
老太太一想到自個都這把歲數了,居然還管不住媳婦,登時就火從心裏頭竄。
可誰知沒過幾天,顧家宗族就來人了。顧家本家在信陽府下頭的小縣城裏頭,當初老太太和大太太都嫌老家太偏僻,生怕耽誤了孩子。所以就把家安在了信陽府,每年大老爺會回家祭祖一趟,要是顧家本家有個什麽事兒,也會讓人送信過來。
“七叔,您怎麽來了,”大老爺親自去門口迎的,他口中的七叔是他爹的親堂弟,也是如今的顧家的族長。
七叔公身體很是硬朗,這會是個兩個兒子一塊來的。沒一會就被接到老太太正房上頭請安去了,雖說是嫂子和小叔子,可兩人都六十歲的老頭老太太了,也就沒那麽多忌諱。
都說無事不登三寶殿,可是說了沒幾句,都不用老太太自個打聽,七叔公就說出來意了,人家就是為了這分家的事情來的。
“什麽分家,”老太太臉上一僵。
七叔公登時有些詫異地說道:“不是老二寫信回來,說是家裏頭要分家,請我這個族長過來主持主持的。”
老太太登時什麽話都說不出來,隻是這心裏頭算是一下子恨毒了顧階,他這是一點情麵都不給她這個做娘的留啊。
其實七叔公知道,老太太根本不願意分家。可他這會裝傻也實在是沒法子的,顧階說了,隻要他能辦成這件事,不僅會舉薦他大兒子做官的事情,等他孫子進京趕考,也會不遺餘力的指點。
顧家就是靠著科舉才發家的,可偏偏這幾十年來,出的進士都在這一房裏。先是他大堂哥中了進士,接著又是他的兩個兒子,別家頂多也就是個舉人。
所以七叔公一聽顧階說,願意提攜自個的孫子,就拍板決定管這樁閑事了。
因為七叔公的到來,老太太總算是勉強同意分家了。不過這怎麽分,那可是個大問題。因為老太太還在呢,所以這家裏頭得有單獨一分產業給老太太養老。
還有就是大老爺是長房,按理是該多分的,可二房家也是嫡子,況且顧階還有三個嫡出的兒子呢,可大老爺就隻有顧應昌一個嫡子,這要是算起孫子輩的話,分家又不是這麽個分法了。
不過這會老太太算是徹底惱了顧階,一心就幫著大房爭產業。反倒是顧應衍和衛氏,兩人也不在意顧家這點錢,弄得楊氏心裏頭別提有多憋火,隻覺得二叔這些年在外頭做官,肯定是撈了金山銀山了。所以分家的時候,壓根就不在意。
是以她真是一分錢都不想分給他們。
不過顧應衍後來也發現,自己這不太在乎的態度,似乎讓大房越發地得寸進尺。於是他幹脆聯合三房,又推翻了大房的話。好在三老爺早就聽了三太太的話,知道他們要是拿不到什麽好鋪子的話,隻怕他自己日後讀書都是難的,這會就是卯足了勁。
而衛氏則是已經開始讓丫鬟收拾行李了,隻要分家一結束,她們就去莊子上住。
阿璿還有些擔心地問:“那兩個弟弟上學可怎麽辦?莊子在城外呢,總不能讓他們每天天不亮就出門吧。”
衛氏笑道:“那就讓他們在家裏讀書,讓你哥哥看著請個先生回來。反正等明年鄉試一過,你哥哥考上了舉人,咱們就可以去京城了。”
阿璿這才明白,她娘打的是什麽主意。
顧應衍這些日子是真忙,這邊要分家,那邊還要和崔家談退親的事情。好在之前定親,也不過就是給了信物而已,雙方退還了信物,大概這親事就能退掉了。
崔謹看著對麵的崔文龍,絕望地說道:“父親怎麽就能這麽輕易地答應呢?”
“婚姻大事,乃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無須你多問,”說著崔文龍就是惱火地將他趕走。
等到了花園的時候,崔沅正領著丫鬟在玩,見崔謹遠遠過來,就是上去笑著喊道:“哥哥,你這是往哪兒去啊?”
崔謹沒回她。
崔沅登時就嘟著嘴,不高興地說道:“哥哥,你怎麽不回我話啊。”
“現在你高興了吧,”崔謹突然沒頭沒腦地說道。
崔沅不解地問:“我高興什麽了啊?”
“現在我退婚了,總算是如了你的意了。我這麽疼你,”崔謹臉上似絕望又似怨怪,可是看著她的表情,卻突然泄氣道:“你稱心如意就好,反正她也不在意我。”
崔沅看著他離去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