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有空回家了,此時趙書禮已經是離家數月了。。。


    傅青荷看到趙書禮回家,高興異常,立即開始叫人殺豬宰羊。


    自己又拿出幾雙鞋子,還有自己打的毛衣,縫的棉衣等等,恨不得把所有好東西都交給趙書禮。


    趙書禮笑著一件件的接過了小媳婦給自己的東西,又製止住還要再拿東西的她。


    “青荷,你先別忙,東西放在那裏又跑不了,反正我現在也用不著,以後在給我好吧。”


    傅青荷‘哦’了一聲,停了下來,卻又不知道該做什麽了,在趙書禮麵前手都不知道該放到哪裏。


    趙書禮一笑,道:“我走這段時間,叔叔可有來信。”


    傅青荷一驚一乍,道:“啊,你不說我都忘記了。我爹來了好多電報呢,我都收著呢,我去給你拿去。”


    厚厚一遝的電報紙,記載著趙書禮急需的信息。


    “吾侄啟信,為叔已到法國,勿念!”


    “叔,至法國,見過‘火柴’設備,均是舊物,正在打探。”


    “已查清,該設備均係法國從德國拆卸回來,因歐洲幾年大火,均因德國放火,固法國人拆卸德國‘火柴’廠,並禁止他們在生產。”


    “法國人要價太高,叔以為,德國應有更便宜設備。”


    “叔已至德國,聯係一商行,果有‘火柴’設備,均已拆卸,當為廢鐵賣掉。叔正在考察,欲求一最新設備。”


    趙書禮看到這裏,心裏滿意,這個叔叔傅倫還算會來事。沒有自己的電報回複,竟然自己就能處理。這個‘火柴’的火可不是普通的火,而是軍火的火。火柴二字是隱語,代表兵器。趙書禮當初讓傅倫帶一百萬大洋去天津聯係洋行,想要建一個兵工廠,而且要傅倫跟著去一定要保證貨源的性價比。最好是直接聯係上上家,以後直接拿貨即少了一道手續,而且更加安全。


    沒想到這傅倫還挺有主意,這個時候,一戰已經結束了一年,法國人對德國恨之入骨,對戰敗的德國費盡心力的削弱,首先就是拆除德國兵工廠。有些機器運回法國當做戰爭賠款,即使沒有運走的,也拆除不允許德國人再生產。沒想到傅倫在法國得到了這個消息,判斷出德國有更多的拆除設備,並且就親自去了。


    趙書禮繼續看電報。


    “叔已經聯係上一家德國工廠,設備較新,是‘大火’後期新添加的設備。”


    “已經跟廠家談妥,並且得到廠房派遣工程師三名的承諾。”


    “已經跟工程師談過,表示願意到中國,工程師建議我們要建電廠,說是“火柴廠”需要動力。”


    “叔考察了幾家電廠,德國工業凋敝,有一電廠答應幫忙到中國建廠。”


    ···


    “叔已上船,四個月後到,勿念!”


    電報的最後傅倫已經上船了,他是年後走的,距今已經六個多月了。想想他應該已經到了,不過在天津等候貨物,估計不久就要回來了。


    果然第二天早上,就有一個商人送信上門,傅倫在心中說,貨已經到了天津,已經裝上了火車。他隨貨一個月後就到。看了看ri期,是九月份,也就是說傅倫就要回來了。


    下午的時候,高星橋來了,帶來了很多禮物,翡翠珠玉等等不一而足。


    他是來登門拜謝的。


    趙書禮拒絕了禮物,並且說這些都是應該的,主政一方當為民造福。


    高星橋感激涕零,說他長這麽大總算是碰到青天了。趙書禮又告訴他,自己的夢想是實業救國,就佩服他們這些搞實業的。希望高星橋聯係更多的工業家到綏西來建廠,表示第一不收苛捐雜稅,第二對於不能盈利的企業免稅,而且對於機器製造業額還給予補貼。


    高星橋表示一定幫忙,多拉些企業界的朋友來。


    三ri後,傅倫回來了,隨他一起的是幾十輛馬車,都是包頭商人自願提供的,他們聽說是趙書禮的東西,主動幫忙運輸。除了這些,還有大概一百車的設備在包頭呢。


    隨來的還有幾個德國工程師,開始趙書禮還頭疼,他可不會德語啊。


    但是隨後傅倫介紹一個人,打消了他的顧慮。


    一個青年,二十歲左右,是傅倫在德國找的翻譯。


    “你叫孔韌,福州人!”


    “是的大人。”


    “在德國留學?”


    “是的大人。”


    “學的什麽啊?”


    “機械。”


    “好,可完成學業了。”


    “沒有。”


    “那是為什麽。”


    “家中變故,家產被亂兵搶掠,心急如焚故而歸家。”


    “那你可還要去德國。”


    “不去了,該學的我都學了,隻不過差了一個文憑而已。我學的是本事,不是本子。”


    “好好,那你可願意跟我做事。”


    “這個,看大人能給我什麽了。”


    “你想幹什麽。”


    “實業救國。”


    “你要我做些什麽。”


    “大人什麽都不用做,我都會做,我隻需要錢就好。”


    “額,這個,錢我可以給你,你想做什麽。”


    “做機器廠。”


    “好,機器乃工業之母啊,我支持你,要錢給錢,要人給人。”


    趙書禮很高興,他收了一個海歸了,他手下終於有一個像樣的人才了。他又跟孔韌詳談了一次,這個人是亞琛工業大學的博士生,屬於自費去的。學的是機械,聽他說這個學校是全世界機械技術最好的學校之一。在學校刻苦學習,不但學習了本專業,還選修了三門其他專業,成績都是優,他的學分都夠提前畢業了,這是教授不舍得他,想留他在學校搞研究和任教呢,這才一直沒有拿到畢業證。


    幾天後德國工程師的指揮下,趙書禮開始大興土木了,聯係購買鋼筋水泥,還讓高星橋幫忙找了一些工人,之後高星橋又主動請纓去包頭招人去了。他一回來帶來了上千的民工,而孔韌要回家去探親,約定兩個月後回來。還好高星橋也懂德語,倒是讓趙書禮鬆了口氣,隻是高星橋的產業暫時可能要耽誤一點了。


    先施工的是一座發電廠,是德國最新技術,15萬千瓦機組容量。


    趙書禮詢問了下工期,德國人說至少得三年,因為缺少一些技術工人,尤其是電焊工。趙書禮笑著跟他打賭,說他太小看中國人了,最多需要一年時間就能完工。德國人吹胡子不相信。趙書禮說中國人可以不眠不休,要是他們德國人也可以的話,那就不影響工期了,一定能在一年內完工。


    德國人說趙書禮吹牛,於是打了賭,德國人說中國人可以不眠不休,他們也可以,如果將來可以一年完工的話,他們願意留在中國工作三年,可是如果不行,那麽趙書禮要額外一次性付給他們十年的工資。


    跟土木工程師這個賭打了以後,沒想到包括兵工廠的工程師在內的其他幾個德國人也紛紛找上趙書禮,說他們也要加入這個賭局。德國人認為趙書禮必敗,他們想撈點外快了,看了德國經濟確實不景氣啊。


    很快以為贏定了的德國人就目瞪口呆了,他們發現跟他們混了一段時間的中國農民工們,很快就掌握了混凝土澆築等技術。並且能很好的領會他們的意圖,他們隻要提出要求,他們會高質量,高速度的完成任務,可能用的方法並不常規,但是總有無窮無盡的各種小主意,小辦法幫助他們突破一個個難點。


    而很快當土木工程將要結束,需要焊接的時候,他們需要的電焊工也在晉商的幫助下,招來了一百個,有的來自河北等地,有的來自山西,還有的來自上海等南方發達城市。


    才過了半年,鍋爐已經安裝了百分之八十,德國人徹底服氣了。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之大民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狂人阿Q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狂人阿Q並收藏穿越之大民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