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義仁把資本與權力的關係講的深入淺出,尤其是麵對一群以佃戶與自耕農出身的學員,將擁有土地這個資本的紳士階層與受剝削階層的關係講的透徹無比。案例全部來自現實,聽得學員們有醍醐灌頂的感覺。
之後經典話劇《白毛女》再這麽一上演,看的一眾沉浸其中的學員們憤怒之下想上去把出演黃世仁的那位演員拖下來暴打。
好在沒出現不幸的極端事件。第二天的課上做觀劇分析,利用資本與階級分析,更是強化了對社會的認知。
不過羅義仁已經沒有那麽激動,畢竟正義的憤怒這等事本就是羅義仁決定投奔霍崇的原因之一。另一個幾乎同樣重要的原因則是羅義仁想看看,打著正義旗號的霍崇能否真的將他所說的正義貫徹到底。
“羅老師,是不是覺得擁有了資本,就會感覺很高興?”下麵有學員問。
雖然學員聲音不大,甚至有些膽怯。羅義仁依舊激動起來,到了此時,羅義仁覺得自己的課程終於有了價值。
可這位率直勇敢的學員立刻遭到了一眾學員們的白眼,甚至有人忍不住嗬斥起來,“你就那麽想害人麽?”
“不,不許這麽說同學。”羅義仁立刻阻止了學員們對這位誠實學員的攻擊。
學員們見到羅義仁攬過火力,都轉向了羅義仁。羅義仁並沒有被好多人的氣勢壓住,反倒更有了精神。
“同學們,感到辛苦,就想避開。這沒錯。這是人類的本性,這是一種自我保護。咱們當中有人當過兵,如果過度用力,把身體用傷了,得好久才能恢複。大夥在鄉裏種地,看那些老把式,哪一個不是幹活的時候很小心的保護身體,讓自己不受傷?趨利避害是人的本性,如果沒有這樣的本質,人類早就滅亡了。我們不反對趨利避害,問大夥一個問題,大夥家裏都分到地了吧。在分到地的時候,大夥家裏人有因為分到地,難過的哭了麽?”
學員們的正義熱情被現實的平和中和了一些,雖然不少人在家裏分到土地的時候不在場,然而再回到家裏的時候,的確感受到了家人的歡樂。
“我知道,大夥都反對剝削,這沒錯。隻是我們反對的是剝削,不是反對大夥利用生產來過好日子。我們大家在這裏,就是為了讓全天下的人都能過好日子。如果要生產,就得有生產資料。不能讓人赤手空拳的生產吧。”
道理隻要講的對,便是一開始有些激怒的學員也平靜許多。再交流片刻,羅義仁把事情分解講述,讓一眾年輕人更明白了敵人是剝削者,而不是生產者。
“有了土地這個生產資料,當然會高興。擁有資本,當然也會高興。還是那話,我們不反對大夥擁有生產資料,也不反對大夥擁有資本的控製權。我們反對的是利用這種擁有去剝削別人。”
最後一節課,羅義仁把重複了好多次的內容再重複一遍後,宣布下課。此時羅義仁已經覺得能放心了,到了這個階段,剩下的就是學員自己的選擇。
而且羅義仁自己也有些事情要處理。按照霍崇的計劃,羅義仁很快就要前去兩淮參加土改。畢竟提出在兩淮招收‘牙兵’就是羅義仁。不可能羅義仁自己提出的計劃,執行的時候他躲到一邊去了。
‘牙兵’與士兵的牙齒沒啥關係。牙兵,即親兵或衛兵,從“牙旗”一詞引申而來,是唐末和五代時期特有的一種軍隊名稱,是中唐以後節度使的私兵,是節度使專兵的產物。牙通衙,古代大將出鎮,例建牙旗,仗節而行,他們的官署稱牙,後作衙,稱所居之城為牙城,所居之屋為牙宅,稱朝見主帥為牙參,稱所親之將為牙將,衛隊為牙隊,而親兵則稱牙兵。
這些牙兵們都是強悍之輩,尤其是悍不畏死,經常能夠起到逆轉戰局的成效。
晚唐時代節度使李存勖“得魏州銀槍效節都近八千人,以為親軍,皆勇悍無敵,夾河之戰,實賴其用,屢立殊功。”
胡柳之戰時,梁軍賀環結陣而來,晉軍驚潰,周德威不能製止,父子皆戰死。李存勖隻好據高丘收散兵。陂中有土山被賀環引軍占領。李存勖對將士說:“今日得此山者勝,我同你們一起奪取它。”即引騎兵先登,李從珂與銀槍大將李建及率銀槍軍繼進,遂控製製高點,入夜,李嗣昭、李建及率銀槍軍大呼陷陣,梁軍大敗。晉軍依靠銀槍都終於反敗為勝,然後強渡黃河,終於消滅梁朝。
羅義仁想在兩淮收羅人馬組建牙兵的構想是在霍崇造反前一年時候形成的,那時候羅義仁覺得兩淮百姓生活艱難,如果能夠給足夠的錢糧,當然能拉起一支不畏生死的人馬。
然而此時他再回想,就有些不自信。牙兵們的名聲可不好,羅義仁當年也是狂生,所以不在乎這些。現在羅義仁卻不敢再按照以前的想法做事。
牙兵最為著名的乃是五代十國的亂世,他們雖驍勇善戰,但又恃寵而驕,桀驁難製。由於五代十國的軍閥們依賴仰仗牙兵,所以牙兵們們翻手為雲,覆手為雨,成為禍亂之源。
在整個五代五十三年之間,“易五姓十三君,而亡國被弑者八。”都有牙兵參與其事。
朱溫是被其子朱友珪與左龍虎統軍合謀,率牙兵五百人,中夜斬關入寢殿,用刀刺死。後唐李存勖依靠帳前銀槍都牙兵之力滅梁後稱帝,由於劉皇後惜財,不能滿足魏州牙兵貪得無厭的欲壑,皇甫暉、張破敗率牙兵作亂,從馬直指揮使郭從謙率牙軍射死李存勖。“初莊宗之克梁也,以魏州牙兵之力,及其亡也,皇甫暉、張破敗之亂亦由之。”
真是興也牙兵,亡也牙兵。至於牙兵廢立節度使、州刺史則更是家常便飯,史不絕書。
羅義仁很清楚,霍崇從一開始就沒興趣搞起凶狠殘暴的軍隊。華夏軍現在雖然有諸多不思進取的風氣,但是華夏軍本身卻是一支良家子們組成的軍隊。這樣的軍隊靠的是製度,靠的是仁義。霍崇更是試圖打造出這支軍隊的正義軍魂。
想來想去,羅義仁又找到霍崇,“陛下,我要去兩淮了。去之前,我想讓陛下知道,我不再想招募牙兵,而是會好好的按照禮部的模式招收人馬。”
“很好。”霍崇對羅義仁的表態非常滿意。最近禮部的培訓班進步極大,讓霍崇對於招收到優秀人才的古訓有了更深的感觸。同時對於正義的理解也更深刻了幾分。
以前霍崇很大程度上不是特別相信單純的理想,對於出身和階級劃分並不特別相信。然而現實給霍崇好好上了一課,隻要正義能夠符合此時人民的需求,人民就會接受正義。
以前霍崇對滿清的惡意源自於滿清喪權辱國,然而這個邏輯就存在了一個問題。如果滿清的惡是因為戰敗,那麽滿清百戰百勝的話,是不是滿清就是個好朝代了呢?
霍崇一度被這樣的認知所困擾。如果承認勝利就是正義,那麽壓迫欺淩中國的外國侵略者就該是正義。
如果同時否定兩者的正義性,從邏輯上看,霍崇就不是反滿清,而是反戰敗。這態度與那些日本反戰敗的右翼就沒什麽分別。
看到羅義仁放棄了組建牙兵的立場,霍崇著實欣慰。看著年輕人的成長,霍崇感覺心中的戾氣也消散了很多。
羅義仁見霍崇並沒有責備自己,也放下心來。出發的隊伍已經準備完畢,羅義仁甚至不等最後的畢業,就要出發。
行囊已經準備好,出發前,工作隊集結準備。然而隊長並沒有在最前麵,而是站到與隊員們同一排的位置上。
沒多久,就見霍崇帶著人走了進來。站在眾人麵前,霍崇命道:“羅義仁,肖南天,鄭爽,出列。”
三人都向前一步,在眾人目光注視下走了出來。
霍崇看了看三名表現出色的年輕人,看著他們烏黑的頭發與明亮的眼睛,霍崇覺得自己真的不年輕了。以後的世界必將是這些年輕人所有。心中感慨,霍崇卻沒有說出與此有關的任何話,而是按照定下的流程繼續,“以上三位同誌,經過禮部考核,同意三人成為禮部正式成員。我,就是你們三人的禮部介紹人。大家很快就要出發,三位同誌就跟著我一起宣誓。”
羅義仁雖然是禮部講師,卻還缺了最後一步才能加入禮部。此時聽聞馬上就能夠成為禮部正式成員,心中的激動難以形容。又覺得霍崇是為了照顧羅義仁才特意趕來,趕在出發前完成羅義仁等三人加入禮部的儀式。
不管情緒如何激動,加入的儀式如華夏朝所有儀式般簡單明快。禮部的紅色旗幟掛起,上麵黃色的標誌是由鐮刀錘子組成的符號。代表著禮部的基本理念之一,所有禮部人員都是勞動者。
霍崇麵前旗幟,率領三名新成員宣誓,“我,自願加入華夏禮部。”
三人立刻跟著念道:“我,羅義仁,自願加入華夏禮部。”“我,肖南天自願……”“我,鄭爽,自願……”
“擁護禮部綱領。”
“擁護禮部綱領。”
“遵守禮部紀律。”
“遵守禮部紀律。”
……
“宣誓人。”
“宣誓人,羅義仁。”
“宣誓人,肖南天。”
“宣誓人,鄭爽。”
短短百餘字,宣誓就已經結束。霍崇轉過身,與三人一一握手。秘書拿過了三本禮部證書,霍崇頒發給三人。
不等三人謝禮,霍崇已經說道:“三位同誌,打開證書來。”
三人聞言趕緊打開,就見小本本第一頁上明確寫了三人的禮部成員信息。正歡喜振奮間,就聽霍崇繼續命道:“往後翻。”
三人繼續往後翻開,就見小本本後麵的書頁上印了文字。頭一頁就是宣誓詞,後麵的則是禮部的製度。第一條就是,凡是有三名禮部成員的地方,就要組建禮部小組。
“三位同誌,我們禮部不是一個加入之後就完事的組織。禮部之所以會不同,就是因為禮部成員們要按照禮部章程來做事。同誌們不僅要組成禮部小組,還要學習禮部的文件,更要每月寫心得報告。更要執行禮部成員的義務,就是發展新的禮部成員。禮部成員就是種子,種在華夏廣闊土地上,就要生根發芽,讓更多願意成為先鋒隊的人成為我們的同誌。這是你們的義務,也是你們身為禮部成員的權利。我希望你們能夠做好。”
工作組本就是由先進份子組成,聽霍崇當眾說出羅義仁等三名正式成員的確有介紹人加入禮部的權利,其他工作組成員的眼睛都亮了。
羅義仁等三人連忙向霍崇表示,定然會仔細研讀章程,完成禮部成員的義務。
霍崇沒有過多停留,完成了儀式之後就離開了。羅義仁等人立刻被眾人圍上,大夥你一言我一語,都詢問三人何時要介紹人加入禮部。
羅義仁連忙說道:“何時介紹人,這得禮部小組商議後才能決定。大夥隻要真心想加入,就先完成工作。你看,宣誓詞裏麵就寫的明白,對禮部忠誠,積極工作,為華夏人民解放奮鬥終身。這是一輩子的事情,不用急著今天明天。”
聽羅義仁如此講,眾人有些失望。不過隊長此時插話進來,“不要再耽擱了,出發。”
有了三名禮部成員的工作隊向著兩淮而去,霍崇並沒有牽掛,決定放心讓年輕人們自己去闖蕩。此時還有更重要的工作要做,軍校中的事情比霍崇想的更順利一些。尤其讓霍崇沒想到的是,竟然有四分之一的團長們選擇複原。
霍崇的確有裁掉一些軍官的打算,但是霍崇覺得不能親自下令,那未免太傷人心了。
大夥都是跟著霍崇從最初打天下,這幹了幾年就離開軍隊,很多人是不會服氣的。所以霍崇對於事情的變化十分關注。
回到軍校,就叫來錢清詢問:“你沒有罵的那些人要走吧?”
“那些人自己要走,與我何幹?”錢清說著,翻了翻眼睛。
看到徒弟這抵賴模式,霍崇也知道錢清不是不想讓自己發火,就笑道:“嗬嗬,我不是要責備你。我隻是不想讓那些人心裏難受。”
錢清搖搖頭,“離開軍隊怎麽會不難受,先生對大夥太寵溺了。”
霍崇不接這個話頭,隻是問:“你怎麽說服他們的?”
“他們身體不好,我隻問了一件事,若是他們領著部隊衝鋒,有信心活下來麽?如果沒有信心,他們覺得是不是對不起先生。”
霍崇聽完,又等了一陣,見錢清完全沒有再說下去的意思,訝異的問道:“就這?”
錢清有點訝異,“那還能怎樣?先生,你不會覺得大夥不識好歹吧?”
這話說的倒是沒錯。霍崇不覺得山東人會不識好歹,雖然山東人有時候看著較真,至少霍崇覺得這是一種內卷導致的局麵。
最近山東人口統計已經出來了,數字真的嚇到了霍崇。山東人口竟然有四千多萬。要知道,根據史書記載,到了乾隆時期,中國人口才到了四億。合著九分之一的中國人就在山東。
雖然在21世紀,一個省份隻有四千多萬人,無論如何都談不上是人口大省。可這畢竟是1733年,而不是2013年。工業化的國家可以養活更多人口,並且讓這些人口受到足夠的教育。在一個農業國,可就沒這樣的好事。
過多人口擠在山東這麽一個地方,生產力水平又不高,除了內卷之外還能如何呢?
哦,對了。還能移民。
福建人多地少,所以成為了移民海外的主力。山東也是如此,最著名的莫過於‘闖關東’,在滿清晚期,大量山東人渡過渤海入口的海峽,進入了東北謀生。出現了許多悲涼悲壯的故事……
想到這裏,霍崇突然想起此時的關外是拒絕漢人前往開墾。所以關外人口稀少。
就在霍崇習慣性的發散思路之際,並沒有發散思路的錢清繼續說道:“先生,大夥都知道你是心疼大夥,不想讓大夥喪命。很多人身體弱了,這麽多近戰訓練,他們也吃不消。”
“嗯。”霍崇隻能應了一聲。雖然錢清說她沒有威逼恐嚇,不過錢清一貫以來的性子與作風,說錢清和風細雨的擺事實講道理,霍崇真的沒辦法單純的表示相信。
“先生,真的是大夥自願。大家都不傻,先生這些訓練就是為了近戰而準備,打了這麽多年仗,大夥不會連這個都看不出。指揮排槍,都是指揮官在第一排。近戰肉搏,指揮官自然也得衝鋒在前。我也不是要難為誰,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白白丟了自己性命,又搭上許多戰士的性命。是個人都知道自己不能這麽做!”
霍崇覺得已經能想出錢清是怎麽規勸這些人了,說不定對於不服氣的,錢清就親自下場和他們比劃一番。
之後經典話劇《白毛女》再這麽一上演,看的一眾沉浸其中的學員們憤怒之下想上去把出演黃世仁的那位演員拖下來暴打。
好在沒出現不幸的極端事件。第二天的課上做觀劇分析,利用資本與階級分析,更是強化了對社會的認知。
不過羅義仁已經沒有那麽激動,畢竟正義的憤怒這等事本就是羅義仁決定投奔霍崇的原因之一。另一個幾乎同樣重要的原因則是羅義仁想看看,打著正義旗號的霍崇能否真的將他所說的正義貫徹到底。
“羅老師,是不是覺得擁有了資本,就會感覺很高興?”下麵有學員問。
雖然學員聲音不大,甚至有些膽怯。羅義仁依舊激動起來,到了此時,羅義仁覺得自己的課程終於有了價值。
可這位率直勇敢的學員立刻遭到了一眾學員們的白眼,甚至有人忍不住嗬斥起來,“你就那麽想害人麽?”
“不,不許這麽說同學。”羅義仁立刻阻止了學員們對這位誠實學員的攻擊。
學員們見到羅義仁攬過火力,都轉向了羅義仁。羅義仁並沒有被好多人的氣勢壓住,反倒更有了精神。
“同學們,感到辛苦,就想避開。這沒錯。這是人類的本性,這是一種自我保護。咱們當中有人當過兵,如果過度用力,把身體用傷了,得好久才能恢複。大夥在鄉裏種地,看那些老把式,哪一個不是幹活的時候很小心的保護身體,讓自己不受傷?趨利避害是人的本性,如果沒有這樣的本質,人類早就滅亡了。我們不反對趨利避害,問大夥一個問題,大夥家裏都分到地了吧。在分到地的時候,大夥家裏人有因為分到地,難過的哭了麽?”
學員們的正義熱情被現實的平和中和了一些,雖然不少人在家裏分到土地的時候不在場,然而再回到家裏的時候,的確感受到了家人的歡樂。
“我知道,大夥都反對剝削,這沒錯。隻是我們反對的是剝削,不是反對大夥利用生產來過好日子。我們大家在這裏,就是為了讓全天下的人都能過好日子。如果要生產,就得有生產資料。不能讓人赤手空拳的生產吧。”
道理隻要講的對,便是一開始有些激怒的學員也平靜許多。再交流片刻,羅義仁把事情分解講述,讓一眾年輕人更明白了敵人是剝削者,而不是生產者。
“有了土地這個生產資料,當然會高興。擁有資本,當然也會高興。還是那話,我們不反對大夥擁有生產資料,也不反對大夥擁有資本的控製權。我們反對的是利用這種擁有去剝削別人。”
最後一節課,羅義仁把重複了好多次的內容再重複一遍後,宣布下課。此時羅義仁已經覺得能放心了,到了這個階段,剩下的就是學員自己的選擇。
而且羅義仁自己也有些事情要處理。按照霍崇的計劃,羅義仁很快就要前去兩淮參加土改。畢竟提出在兩淮招收‘牙兵’就是羅義仁。不可能羅義仁自己提出的計劃,執行的時候他躲到一邊去了。
‘牙兵’與士兵的牙齒沒啥關係。牙兵,即親兵或衛兵,從“牙旗”一詞引申而來,是唐末和五代時期特有的一種軍隊名稱,是中唐以後節度使的私兵,是節度使專兵的產物。牙通衙,古代大將出鎮,例建牙旗,仗節而行,他們的官署稱牙,後作衙,稱所居之城為牙城,所居之屋為牙宅,稱朝見主帥為牙參,稱所親之將為牙將,衛隊為牙隊,而親兵則稱牙兵。
這些牙兵們都是強悍之輩,尤其是悍不畏死,經常能夠起到逆轉戰局的成效。
晚唐時代節度使李存勖“得魏州銀槍效節都近八千人,以為親軍,皆勇悍無敵,夾河之戰,實賴其用,屢立殊功。”
胡柳之戰時,梁軍賀環結陣而來,晉軍驚潰,周德威不能製止,父子皆戰死。李存勖隻好據高丘收散兵。陂中有土山被賀環引軍占領。李存勖對將士說:“今日得此山者勝,我同你們一起奪取它。”即引騎兵先登,李從珂與銀槍大將李建及率銀槍軍繼進,遂控製製高點,入夜,李嗣昭、李建及率銀槍軍大呼陷陣,梁軍大敗。晉軍依靠銀槍都終於反敗為勝,然後強渡黃河,終於消滅梁朝。
羅義仁想在兩淮收羅人馬組建牙兵的構想是在霍崇造反前一年時候形成的,那時候羅義仁覺得兩淮百姓生活艱難,如果能夠給足夠的錢糧,當然能拉起一支不畏生死的人馬。
然而此時他再回想,就有些不自信。牙兵們的名聲可不好,羅義仁當年也是狂生,所以不在乎這些。現在羅義仁卻不敢再按照以前的想法做事。
牙兵最為著名的乃是五代十國的亂世,他們雖驍勇善戰,但又恃寵而驕,桀驁難製。由於五代十國的軍閥們依賴仰仗牙兵,所以牙兵們們翻手為雲,覆手為雨,成為禍亂之源。
在整個五代五十三年之間,“易五姓十三君,而亡國被弑者八。”都有牙兵參與其事。
朱溫是被其子朱友珪與左龍虎統軍合謀,率牙兵五百人,中夜斬關入寢殿,用刀刺死。後唐李存勖依靠帳前銀槍都牙兵之力滅梁後稱帝,由於劉皇後惜財,不能滿足魏州牙兵貪得無厭的欲壑,皇甫暉、張破敗率牙兵作亂,從馬直指揮使郭從謙率牙軍射死李存勖。“初莊宗之克梁也,以魏州牙兵之力,及其亡也,皇甫暉、張破敗之亂亦由之。”
真是興也牙兵,亡也牙兵。至於牙兵廢立節度使、州刺史則更是家常便飯,史不絕書。
羅義仁很清楚,霍崇從一開始就沒興趣搞起凶狠殘暴的軍隊。華夏軍現在雖然有諸多不思進取的風氣,但是華夏軍本身卻是一支良家子們組成的軍隊。這樣的軍隊靠的是製度,靠的是仁義。霍崇更是試圖打造出這支軍隊的正義軍魂。
想來想去,羅義仁又找到霍崇,“陛下,我要去兩淮了。去之前,我想讓陛下知道,我不再想招募牙兵,而是會好好的按照禮部的模式招收人馬。”
“很好。”霍崇對羅義仁的表態非常滿意。最近禮部的培訓班進步極大,讓霍崇對於招收到優秀人才的古訓有了更深的感觸。同時對於正義的理解也更深刻了幾分。
以前霍崇很大程度上不是特別相信單純的理想,對於出身和階級劃分並不特別相信。然而現實給霍崇好好上了一課,隻要正義能夠符合此時人民的需求,人民就會接受正義。
以前霍崇對滿清的惡意源自於滿清喪權辱國,然而這個邏輯就存在了一個問題。如果滿清的惡是因為戰敗,那麽滿清百戰百勝的話,是不是滿清就是個好朝代了呢?
霍崇一度被這樣的認知所困擾。如果承認勝利就是正義,那麽壓迫欺淩中國的外國侵略者就該是正義。
如果同時否定兩者的正義性,從邏輯上看,霍崇就不是反滿清,而是反戰敗。這態度與那些日本反戰敗的右翼就沒什麽分別。
看到羅義仁放棄了組建牙兵的立場,霍崇著實欣慰。看著年輕人的成長,霍崇感覺心中的戾氣也消散了很多。
羅義仁見霍崇並沒有責備自己,也放下心來。出發的隊伍已經準備完畢,羅義仁甚至不等最後的畢業,就要出發。
行囊已經準備好,出發前,工作隊集結準備。然而隊長並沒有在最前麵,而是站到與隊員們同一排的位置上。
沒多久,就見霍崇帶著人走了進來。站在眾人麵前,霍崇命道:“羅義仁,肖南天,鄭爽,出列。”
三人都向前一步,在眾人目光注視下走了出來。
霍崇看了看三名表現出色的年輕人,看著他們烏黑的頭發與明亮的眼睛,霍崇覺得自己真的不年輕了。以後的世界必將是這些年輕人所有。心中感慨,霍崇卻沒有說出與此有關的任何話,而是按照定下的流程繼續,“以上三位同誌,經過禮部考核,同意三人成為禮部正式成員。我,就是你們三人的禮部介紹人。大家很快就要出發,三位同誌就跟著我一起宣誓。”
羅義仁雖然是禮部講師,卻還缺了最後一步才能加入禮部。此時聽聞馬上就能夠成為禮部正式成員,心中的激動難以形容。又覺得霍崇是為了照顧羅義仁才特意趕來,趕在出發前完成羅義仁等三人加入禮部的儀式。
不管情緒如何激動,加入的儀式如華夏朝所有儀式般簡單明快。禮部的紅色旗幟掛起,上麵黃色的標誌是由鐮刀錘子組成的符號。代表著禮部的基本理念之一,所有禮部人員都是勞動者。
霍崇麵前旗幟,率領三名新成員宣誓,“我,自願加入華夏禮部。”
三人立刻跟著念道:“我,羅義仁,自願加入華夏禮部。”“我,肖南天自願……”“我,鄭爽,自願……”
“擁護禮部綱領。”
“擁護禮部綱領。”
“遵守禮部紀律。”
“遵守禮部紀律。”
……
“宣誓人。”
“宣誓人,羅義仁。”
“宣誓人,肖南天。”
“宣誓人,鄭爽。”
短短百餘字,宣誓就已經結束。霍崇轉過身,與三人一一握手。秘書拿過了三本禮部證書,霍崇頒發給三人。
不等三人謝禮,霍崇已經說道:“三位同誌,打開證書來。”
三人聞言趕緊打開,就見小本本第一頁上明確寫了三人的禮部成員信息。正歡喜振奮間,就聽霍崇繼續命道:“往後翻。”
三人繼續往後翻開,就見小本本後麵的書頁上印了文字。頭一頁就是宣誓詞,後麵的則是禮部的製度。第一條就是,凡是有三名禮部成員的地方,就要組建禮部小組。
“三位同誌,我們禮部不是一個加入之後就完事的組織。禮部之所以會不同,就是因為禮部成員們要按照禮部章程來做事。同誌們不僅要組成禮部小組,還要學習禮部的文件,更要每月寫心得報告。更要執行禮部成員的義務,就是發展新的禮部成員。禮部成員就是種子,種在華夏廣闊土地上,就要生根發芽,讓更多願意成為先鋒隊的人成為我們的同誌。這是你們的義務,也是你們身為禮部成員的權利。我希望你們能夠做好。”
工作組本就是由先進份子組成,聽霍崇當眾說出羅義仁等三名正式成員的確有介紹人加入禮部的權利,其他工作組成員的眼睛都亮了。
羅義仁等三人連忙向霍崇表示,定然會仔細研讀章程,完成禮部成員的義務。
霍崇沒有過多停留,完成了儀式之後就離開了。羅義仁等人立刻被眾人圍上,大夥你一言我一語,都詢問三人何時要介紹人加入禮部。
羅義仁連忙說道:“何時介紹人,這得禮部小組商議後才能決定。大夥隻要真心想加入,就先完成工作。你看,宣誓詞裏麵就寫的明白,對禮部忠誠,積極工作,為華夏人民解放奮鬥終身。這是一輩子的事情,不用急著今天明天。”
聽羅義仁如此講,眾人有些失望。不過隊長此時插話進來,“不要再耽擱了,出發。”
有了三名禮部成員的工作隊向著兩淮而去,霍崇並沒有牽掛,決定放心讓年輕人們自己去闖蕩。此時還有更重要的工作要做,軍校中的事情比霍崇想的更順利一些。尤其讓霍崇沒想到的是,竟然有四分之一的團長們選擇複原。
霍崇的確有裁掉一些軍官的打算,但是霍崇覺得不能親自下令,那未免太傷人心了。
大夥都是跟著霍崇從最初打天下,這幹了幾年就離開軍隊,很多人是不會服氣的。所以霍崇對於事情的變化十分關注。
回到軍校,就叫來錢清詢問:“你沒有罵的那些人要走吧?”
“那些人自己要走,與我何幹?”錢清說著,翻了翻眼睛。
看到徒弟這抵賴模式,霍崇也知道錢清不是不想讓自己發火,就笑道:“嗬嗬,我不是要責備你。我隻是不想讓那些人心裏難受。”
錢清搖搖頭,“離開軍隊怎麽會不難受,先生對大夥太寵溺了。”
霍崇不接這個話頭,隻是問:“你怎麽說服他們的?”
“他們身體不好,我隻問了一件事,若是他們領著部隊衝鋒,有信心活下來麽?如果沒有信心,他們覺得是不是對不起先生。”
霍崇聽完,又等了一陣,見錢清完全沒有再說下去的意思,訝異的問道:“就這?”
錢清有點訝異,“那還能怎樣?先生,你不會覺得大夥不識好歹吧?”
這話說的倒是沒錯。霍崇不覺得山東人會不識好歹,雖然山東人有時候看著較真,至少霍崇覺得這是一種內卷導致的局麵。
最近山東人口統計已經出來了,數字真的嚇到了霍崇。山東人口竟然有四千多萬。要知道,根據史書記載,到了乾隆時期,中國人口才到了四億。合著九分之一的中國人就在山東。
雖然在21世紀,一個省份隻有四千多萬人,無論如何都談不上是人口大省。可這畢竟是1733年,而不是2013年。工業化的國家可以養活更多人口,並且讓這些人口受到足夠的教育。在一個農業國,可就沒這樣的好事。
過多人口擠在山東這麽一個地方,生產力水平又不高,除了內卷之外還能如何呢?
哦,對了。還能移民。
福建人多地少,所以成為了移民海外的主力。山東也是如此,最著名的莫過於‘闖關東’,在滿清晚期,大量山東人渡過渤海入口的海峽,進入了東北謀生。出現了許多悲涼悲壯的故事……
想到這裏,霍崇突然想起此時的關外是拒絕漢人前往開墾。所以關外人口稀少。
就在霍崇習慣性的發散思路之際,並沒有發散思路的錢清繼續說道:“先生,大夥都知道你是心疼大夥,不想讓大夥喪命。很多人身體弱了,這麽多近戰訓練,他們也吃不消。”
“嗯。”霍崇隻能應了一聲。雖然錢清說她沒有威逼恐嚇,不過錢清一貫以來的性子與作風,說錢清和風細雨的擺事實講道理,霍崇真的沒辦法單純的表示相信。
“先生,真的是大夥自願。大家都不傻,先生這些訓練就是為了近戰而準備,打了這麽多年仗,大夥不會連這個都看不出。指揮排槍,都是指揮官在第一排。近戰肉搏,指揮官自然也得衝鋒在前。我也不是要難為誰,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白白丟了自己性命,又搭上許多戰士的性命。是個人都知道自己不能這麽做!”
霍崇覺得已經能想出錢清是怎麽規勸這些人了,說不定對於不服氣的,錢清就親自下場和他們比劃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