嘩——


    聽著海浪拍打在岸上那單調的聲音,蘇定遠站在遼東半島的土地上,看著那些吃水線淺的船隻緩緩停靠在岸邊,打著赤膊的士兵們合力將上麵裝載的物資卸下,堆放在沙灘上。


    在他的背後,新增加幾處痕跡的金州衛城的城牆上已經被換上了夏軍的旗幟,屬於清廷的龍旗被人砍斷,隨意扔在了地上,被來往的士兵踩踏,深陷泥土之中。


    在臼炮艇打出兩次射擊後,金州衛城的清兵就直接打出了白旗,他們本就沒有堅定的戰意,又被夏軍這詭異的炮彈嚇破了膽,便很幹脆的選擇了投降。


    隨後,夏軍便登陸了金州衛,雖然金州衛以東的青泥窪口(即後世的大連灣)是更好的天然港灣,但考慮到時間緊迫,夏軍還是直接在金州衛外建造臨時的港口,將船上的物資補給悉數卸下,囤積在岸上。


    就在蘇定遠監督步卒搬運物資的時候,身著甲胄的趙良棟走了過來,他身上的甲胄在走路時發出窸窸窣窣的聲音,讓蘇定遠不用扭頭就知道他靠近了。


    「督師。」趙良棟走到蘇定遠身後,抱拳說道:「末將剛剛詢問了一番投降的清軍把總,清軍在遼東南部隻部署了少量兵馬,離這裏最近的是複州衛駐紮的一個滿洲牛錄和數百包衣,再往北他就不清楚了。」


    「隻有一個牛錄?」蘇定遠挑了挑眉,看來遼東半島上的清軍駐軍比他想象中的還要少,真正具有戰鬥力的隻有那一個滿洲牛錄,披甲包衣完全可以當做附贈的。


    既然清軍駐軍這麽少,那他就不用客氣了。


    想到這,蘇定遠神色一變,嚴肅地對趙良棟命令道:「傳本督軍令,青龍右旅攜帶足量口糧,立即出兵攻打複州衛及蓋州衛,趙副將一同出征。」


    「喏!」


    趙良棟抱拳應諾,他臉上的表情雖然沒有太大波動,但眼中流露出來的喜悅之色還是暴露出了他對接下來的戰鬥的期待。


    他很想看看能夠席卷天下,擊敗各路軍閥的夏軍的真正實力。


    蘇定遠的軍令下達後,青龍右旅便踏上了出征的路途,他們在出征前也不忘將蘇言塞進來的那四隊十六門帕克爾機槍一塊帶上,既然皇帝陛下想要測試這種新式武器的威力,他們自然不會怠慢。


    眼見趙良棟隨軍出征,王進寶有些急了,他和趙良棟是一同被陛下賞識,一同派往前線的,在他眼中,趙良棟儼然成為了競爭對手,可眼下趙良棟先一步隨軍出征,他頓時淡定不下來了,可軍令如山,他再著急也沒什麽用。


    一旁的馬信看出了他的異樣,他笑著走到王進寶身旁,拍了拍他的肩膀,道:「顯吾何必著急?大軍入敵境,韃虜怎會袖手旁觀,等消息傳到韃酋耳中,不日便會調集兵馬前來討伐我等,屆時隻怕你殺敵殺到厭煩。」


    王進寶知道他是在安慰自己,他隻是苦笑一聲,沒有繼續在這個話題上繼續下去。


    蘇定遠沒有在意王進寶的想法,他隨後進入金州衛城,臨時征用了城內最大的宅子作為下榻之所,隨即命隨軍的幕僚提筆研磨,書寫檄文。


    此番檄文,便是要挑動遼東漢民的反清情緒,他先是洋洋灑灑列舉出滿人對於漢人欺壓、蹂躪與暴行,後又宣揚夏王朝的諸多愛民之政,最後以夏遼東督師之名,鼓勵遼東漢民奮起反擊,宣稱「胡虜欺辱漢家數十載,殺我百姓,毀我宗廟,天下漢民共擊之,今我大夏王師北伐,遼東漢民自當奮起響應,胡虜凡敢欺壓漢民者,皆可殺之。」


    隨後,他又下令,不論身份,皆可以胡虜首級前來金州領賞,殺胡一人,可領賞銀十兩。


    十兩雖然聽起來不算多,但是對普遍貧窮,飽受壓榨,如奴隸一般的漢人來說幾乎可以稱為天文數字了。


    因此,在檄文公布後,頓時就在遼東各地引發了軒然大波,夏軍遊騎攜帶著大量分抄下來的檄文,分散深入遼東內地,向所有經過的聚集點分灑檄文。


    當地聚集點的漢人在撿到檄文後,立即就被上麵的文字吸引,但他們也隻是有賊心沒賊膽,多年的欺壓已經讓他們對滿人骨子裏產生了恐懼。


    他們現在需要的,隻是一個契機,一個讓他們能夠膽大起來對昔日的主子動手的契機。


    這份契機很快到來。


    夏軍登陸金州衛後的第三天,夏軍以雷霆之威攻克複州衛,盡管複州衛提前得知夏軍登陸的消息,並做好了完全的準備,但在差距懸殊的實力麵前,他們還是土崩瓦解。


    駐紮此地的滿洲牛錄悉數全殲,其包衣奴或死或逃,亦或是向夏軍投降。


    當地漢人在被夏軍解放後,紛紛痛哭流涕,向同胞哭訴這數十年來的苦難,青龍右旅的將士們一邊安慰他們,一邊卻也聽得感同身受,忍不住掉下淚來。


    這份仇恨不會被掩埋,留在複州衛城的滿人便成為了翻身的漢人發泄怒火的對象,憤怒的百姓們一擁而上,將那些昔日裏高高在上的胡人拖到大街上拳打腳踢,這時候本該出來維持秩序的士兵卻選擇袖手旁觀,冷眼看著一個接著一個的胡人被活生生打死。


    複州衛之後,下一個便是蓋州衛,相較於金州衛與複州衛,蓋州衛的駐軍更多,但依舊沒能擋住夏軍的猛烈攻勢,短短五天時間,夏軍就長途奔襲,攻克蓋州衛。


    隨後,夏軍對城中的胡人展開了無情的屠殺。


    金州、複州、蓋州三衛陷落的噩耗與查獲的夏軍檄文很快就被呈報到順治皇帝的禦案上,讓這位17歲的少年皇帝再次嚐到了當初在北平城內的恐懼。


    隻不過,這次他再無退路。


    在北平時,他還能棄守關內,幻想著逃回關外漢人或許就會放過他了。


    可現在,他就算逃回了關外,不插手他漢人內部的紛爭,漢人卻還是不願意放過他!


    順治怒了,或者更準確來說,他惱羞成怒了。


    他也是一個17歲的血氣方剛的小夥子,屢次受辱如何能夠隱忍下來,而且夏軍都殺到家裏麵了,不論是為了麵子還是為了守住祖宗基業,他都必須要全力以赴,將這支可惡的夏軍消滅。


    而且,夏軍的這紙檄文真的讓他恐懼到想要發抖了,一旦遼東百萬漢人覺醒,起兵響應,他大清必將死無葬身之地。


    為了避免這種事情發生,他隻能盡快消滅夏軍,斷了遼東漢人的希望,讓他們繼續乖乖做我大清的順民和奴隸。


    懷著這樣的決心,年輕的順治皇帝召開了議政大臣會議,力排眾議,下令動員所有能夠調動的滿洲八旗,宣布親征蓋州衛,他要親自擊敗夏軍,一雪被趕出關外的恥辱。


    雖然平日裏臣子們都沒有表現出來,但順治皇帝非常清楚自己當初借口北狩逃到關外後,滿人中有不少人因此瞧不起他,認為他不配繼續成為大清國的皇帝。


    親征夏軍,一是想要借機削弱這部分人的實力,讓他們在戰場上消耗流血,二是撈一筆威望,穩固自己深受重創的威望。


    嗯……在他看來,清軍占有主場優勢和人數優勢,此戰優勢在我。


    對於順治皇帝的親征旨意,以議政大臣赫舍裏·索尼為首的幾名大臣都表示了反對,但他們的反對沒能將下定決心的皇帝勸說回來。


    見皇帝心意已決,他們隻好默認,任由皇帝召集八旗子弟入京集結,整軍備戰。


    議政大臣會議過後的朝會,順治皇帝為了以防萬一,又想要調朝鮮總督瓜爾佳·鼇拜率軍返回遼東,拱衛盛京,但遭到了兵部尚書納喇·噶達渾的


    強烈反對。


    噶達渾以夏軍陳兵朝鮮,若是朝鮮徹底倒向夏軍,則遼東危矣的理由勸說皇帝打消這個念頭,噶達渾出列後,眾多官員也跟著附議,順治皇帝一想也是,還沒有真的到要棄守朝鮮的地步,便打消了這個念頭。


    但隨後,他就開始公布此次出征的安排,他下令封安郡王愛新覺羅·嶽樂為征夏大將軍,代替不通軍事的自己指揮作戰,命索尼之子赫舍裏·索額圖為征南將軍,作為嶽樂的副將。


    又命輔國公愛新覺羅·班布爾善、內大臣瓜爾佳·卓布泰、正籃旗固山額真佟圖賴等滿漢官員一同隨征。


    除此之外,他還發揮了遇事不決索倫兵的光榮傳統,下令征調三千索倫兵南下勤王。


    最後,皇帝對著滿朝文武高聲說道:「此役事關我大清國運,滿漢八旗子弟,不論老少,皆應當誓死報國,抗擊夏軍,護我大清社稷,保我曆代祖宗基業!」


    ……


    順治皇帝調集滿漢八旗的命令很快傳遍整個大清國,駐紮蓋州衛的夏軍也第一時間將此事匯報給移駐複州衛的蘇定遠。


    清廷欲盡傾國之力來對抗第三鎮,蘇定遠自然不敢放鬆警惕,他當即率軍北上蓋州衛,與青龍右旅匯合,隨後派出斥候繪製蓋州以北的地圖,思考該如何應對清軍的主力圍剿。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全麵戰爭之伐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淚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淚曲.並收藏全麵戰爭之伐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