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言在南京搞著罐頭工廠的同時,被他派去與夔東十三家接觸的使者終於抵達茅麓山,見到了駐紮於茅麓山九連坪的臨國公李來亨。


    李來亨,米脂人,李過養子,若是李自成死後李過繼位,那他多半會是大順朝的一位親王,甚至問鼎太子之位也並無可能。


    隻可惜順朝已然覆滅多年,現在的大順軍隻剩下盤踞夔東的這些兵馬,他也是大明冊封的臨國公。


    現在的李來亨完全沒有昔日的英姿勃發,他見楚王遣使而來,心中明白楚王早晚會一統天下,自然不敢怠慢,連忙命人設下宴席,迎接使者。


    他身邊的近侍見狀,不解地問道:“國公爺,您為何要對一個小小的使者如此熱情?楚王並非朱姓宗室,自領監國本是僭越,相較之下秦王扶立的朝廷才是正統,難道不應該親近建武陛下嗎?”


    “你這是什麽話。”李來亨憤怒道:“那孫可望謀害先帝,所謂的建武皇帝是否真的是先帝子嗣還兩說,怎能親近違逆呢?”


    遭到李來亨一頓訓斥的近侍諾諾不敢言,隻好退下去幫忙準備宴席,沒過多久,楚王的使者被領入廳外,李來亨熱情地上前迎接。


    “下官禮部主事董玄,見過臨國公。”使者拱手作揖,對李來亨恭敬道。


    “董主事不必多禮,快請進。”李來亨笑著說道,他親自招呼董玄落座,但董玄還是堅持等他坐上主位後,才坐在廳下的椅子上。


    “不知董主事此番前來,是奉楚王殿下的什麽命令?”李來亨關切地問道。


    董玄先是拱手作揖,隨後才說道:“監國殿下聽聞臨國公等夔東十三家長期堅持抗清,生活艱苦,一直有心想要改善臨國公等的境地,而眼下湖廣已定,殿下希望臨國公等出山,入湖廣修整,待兵馬充沛後再為先鋒,收複四川。”


    他話音落下,頓了頓,繼續道:“殿下已命湖廣巡撫張大人在歸州囤房足夠的軍械糧餉,隻等十三家皆出山後,就可交付。”


    一聽到對方是來送物資的,李來亨的態度變得更加熱情了,他滿口答應下來,表示會派人通知夔東還在堅持抗清的其他義師,讓董玄在茅麓山上等候即可。


    李來亨因為是後來者,對夔東十三家的其他義師之間並沒有特別的喜惡,因此他倒是能夠做到一視同仁,將使者分派到每一家的駐地通知他們。


    董玄考慮到他對這裏人生地不熟,自己一家一家拜訪也隻是白花時間,便答應了李來亨的提議。


    於是,幾天後,夔東十三家的其他幾家義師就都收到了李來亨的通知,他們對此反應不一,有的人認為這是蘇言為了吞並他們的兵力而將他們引誘出川,好伏殺他們,有的人也麵露遲疑,對蘇言心生戒備。


    被推為主持軍務的劉體純倒是不擔心,他欣然前往,並派出使者通知那些遲疑的將軍們,讓他們不要太過多疑。


    他的原話更加直白:“楚王兵多將廣,占地廣闊,我等殘兵敗將怎能入其眼中?”


    不管怎麽說,在劉體純前往後,各家義師領袖再三遲疑後還是跟著一同前往。


    十一月中旬,皖國公劉體純、臨國公李來亨、益國公郝搖旗、靖國公袁宗第、桐城侯馬騰雲、宜都侯塔天寶、興平侯黨守素、岐侯賀珍、南漳伯王光興、涪侯譚文、仁壽侯譚詣和新津侯譚弘等人齊聚歸州。


    值得一提的是,這夔東十三家實際上並非有十三家義軍,明末以來稱各部義軍常用“十三家”以形容其多,就比如崇禎年間的“十三家七十二營”和“搖黃十三家”,都是一種習慣說法。


    各部義師首領齊聚歸州城,湖廣巡撫張名振也放下了軍務親臨歸州與一眾義師首領相見。


    張名振表明了監國朝廷的意思,朝廷將會收編夔東十三家,將其編入南京朝廷的作戰序列之中,並按月發放餉銀和糧草,當然十三(本章未完!)


    第二百七十五章多事之冬


    家也必須要接受朝廷的指派。


    此言一出,劉體純等人麵色不變,他們早已料到朝廷不會放任他們這支兵馬獨立於朝廷之外,那劉體純起身抱拳問道:“不知楚王殿下要指派何人指揮我等作戰?”


    “殿下知曉臨陣換將之危,因而暫任皖國公為四川巡撫,總理四川軍務,待各部修整過後,即日兵發四川。”張名振嚴肅道。


    一聽這幾乎等於保留現狀,一行人倒是鬆了口氣,他們已經怕了被朝廷派來一個處處針對歧視他們的頂頭上司,早在隆武時期何騰蛟、章曠等人控製著湖南全境時,就在駐地糧餉上對其多方進行刁難,後來在永曆朝廷內又受到瞿式耜、陳邦傅、李元胤等人的傾軋。


    幾乎可以說,他們忠誠於朝廷,但朝廷辜負了他們。


    夔東十三家對改投南京朝廷並沒有抵觸之心,因此他們當場就宣布改旗易幟,聽命於南京朝廷的指揮。


    隨後,張名振便將歸州內的軍械糧餉按照每家義師的規模進行發放,這些將領領到物資後都千恩萬謝——沒辦法,誰讓蘇言是第一個給他們發物資的呢。


    ……


    蘇言整合夔東十三家的消息很快傳開,引發了三方的軒然大波。


    一方是孫可望,他並非針對於夔東十三家的投楚,而是擔心蘇言的勢力越來越膨脹,眼下幾乎是全麵碾壓自己了。


    他現在能夠保全雲貴二省就已經是燒高香了,廣西落入楚軍手中,他們也能直接攻擊雲南,因此孫可望不得不抽調本就不多的兵馬前往雲南,防備楚軍進攻。


    第二方是四川清軍,自吳三桂反叛後,四川清軍幾乎與清廷完全切斷了聯係,孤軍奮戰,四川巡撫李國英理所應當成為了全川最高的主官。


    但他完全不清楚清廷的情況,隻能收縮兵力,全力固守清廷在四川實際上的省府保寧府及周邊地區。


    至於川南,則被蜀王劉文秀趁機蠶食。


    第三方自然就是吳三桂了,這位臭名昭著的野心家本就因為湖廣全境歸於楚軍而惶惶不安,眼下夔東十三家又聽命楚軍,更讓他感到壓力增大。


    而且那楚軍還在湖廣與陝西交界屯兵,天知道他們什麽時候就會打過來,吳三桂隻好分兵防守漢中,以防楚軍奪了他的漢中老家。


    這其實並不算致命的,更致命的還是陝西人口嚴重不足,明末的天災***一套組合拳下來,陝西已然是十室九空,就連省府西安也空了大半,吳三桂就算想擴軍也抓不到合適的青壯年……


    因此,他隻能將目光投降了相鄰的山西和河南,吳三桂一邊分出寶貴的兵力防守漢中,一邊打出明朝的旗號進軍河南,想要從河南搶錢搶糧搶人口。


    河南清軍都因為遍地的起義軍而焦頭爛額,因此根本無暇去理會渾水摸魚的吳軍,還真的給吳三桂搶走了一些人口回去,但這隻是杯水車薪,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


    時間步入十二月,公元1652年的最後一個月,同時也是永曆六年結束前一個月,過了這個月,尊南京朝廷的將統一改為監國元年。


    而尊貴陽朝廷的將稱建武元年,漢中、陝西兩地則改為昭武元年。


    從這個月結束後,天下將再無永曆年號。


    1652年的冬天還是一樣的寒冷,從漠北到江南,再到昔日四季如春的廣東,到處都在飄著皚皚白雪,奪淮的黃河也開始結冰,這是利於北方騎兵南征的好時機。


    可惜北方善於使用騎兵的政權再也無力南顧,現在是南朝北伐的時機。


    1652年絕對是清廷最為絕望的一年,這一年他們丟失了長江以南的半壁江山,損失了好幾名王爺,北方也陷入了無盡的戰亂之中。


    而在漠北,蒙古諸部也逐漸失去了控製,清廷漕運斷絕後北邊陷入了饑荒也波及到了蒙古草原上的部落。


    (本章未完!)


    第二百七十五章多事之冬


    為了能夠渡過這個寒冷而又漫長的冬天,蒙古諸部悍然撕毀了與清廷的和平,屢屢南下犯境,掠奪帝國北境,但清廷無力抵抗,隻能眼睜睜看著蒙古人燒殺搶掠。


    一時間,帝國北境烽煙四起,寧夏鎮、榆林、山西等地的百姓再次體驗到了崇禎年間蒙古寇邊的噩夢。


    蒙古犯邊,清廷震怒。


    攝政王濟爾哈朗當即派遣使者責問蒙古八旗旗主,要求他們停止犯邊,但蒙古八旗已經看出了清廷的虛弱,他們直接斬殺了清使,掀起反叛的旗幟,一路燒殺搶掠,撤回草原。


    這直接給本就虛弱的清廷致命一擊。


    接連遭到如此大的打擊,哪怕是戎馬一生的濟爾哈朗都撐不住了,更何況他已經年過半百,他氣火攻心之下,當即被氣暈過去,不省人事。


    濟爾哈朗暈厥過去,隻堅持了不到半個月,他便在寒冬之中溘然長逝……


    攝政王病故的消息很快就隨著寒流一塊傳開,傳到了正在大名組織鎮壓義軍的洪承疇耳中。


    得知此噩耗後,洪承疇默然無語,他站在雪地裏凝視著北方許久,才長歎一聲:


    “天命已失。”


    第二百七十五章多事之冬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全麵戰爭之伐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淚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淚曲.並收藏全麵戰爭之伐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