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八月中旬,在永春縣建造的部隊營房與火炮鑄造廠皆順利竣工,征募的兩隊民兵也都訓練完畢,紛紛扛著滑膛槍走出營房,接管縣城的防務,同時,先前戰鬥中折損一半的最初始的長矛手也補員完畢,中軍營內的三隊長矛手皆是滿編。
位於德化的輕武器兵工廠也大量生產了能夠插入滑膛槍槍口的刺刀,也就是蘇言獲得的初級軍用科技——插入式刺刀。
將刺刀擰裝、固定上槍口後,士兵手中就會有一把能夠防禦騎兵和進行白刃戰的短槍。但是,這樣組合的缺點也非常明顯,在近戰搏擊後,步槍兵們如果想再次進行射擊將無法裝填彈藥,並且往往很難將刺刀擰下槍口。
更重要的是——隻有傻子才會在槍口被堵塞的情況下進行射擊!
民兵訓練結束後,蘇言沒有征募隼炮,而是又投入征募了一隊騎兵團和兩隊長矛手,係統的一隊騎兵團隻有45人,係統獎勵的兩隊加起來不足百人,還是遠遠不夠的。
值得一提的是,蘇言原本是打算征募兩隊騎兵團共計90名騎兵,可在征募了一隊以後,係統就彈出來一個提示,告訴他戰馬資源不足,無法進行征募。
他也進而得知,征募騎兵不僅要人,同時也需要有多餘的戰馬資源,蘇言擁有的戰馬剛好足夠征募一個45人的連隊,想要再多就不行了。
這個消息也加速了蘇言想要拿下泉州府城的想法——原因無他,泉州府城,準確來說是晉江地區,從唐末就已經開始飼養馬群,這種馬在後世先被稱為“閩南沿海馬”,後又改名“晉江馬”,是耐高溫高濕,適應春夏多雨、秋冬幹旱、夏季酷暑自然環境的特殊馬種。
晉江馬要是拿去和北方的馬匹對比,那肯定是會被輕易碾壓,可要是放在福建這種溫暖潮濕的氣候下,北方戰馬這條“強龍”是壓不過晉江馬這條“地頭蛇”的。
……
與此同時,福建巡撫張學聖也終於收到了來自朝廷的回複,他撰寫的軍報在送到京師後親自送到了攝政王多爾袞麵前,此時的多爾袞和一眾八旗貴族還沉浸在南方一連串的捷報之中,張學聖的這份軍報在眾多捷報中顯得格外刺眼。
因此,多爾袞在看完軍報後大為震怒,清軍南下時的高歌猛進讓他對南明軍隊充滿了輕視,也不認為一個名不經傳的義軍手裏會擁有兩百步內輕易擊穿盔甲的犀利火器,隻當是馬得功為了脫罪,瞎編的謊話。
這也怪不得多爾袞會不相信,他所知的最遠最毒的火銃就是明朝趙士楨仿造出來的魯密銃,射程最遠也隻有一百五十米,可你看看張學聖說的什麽?可在兩百步內射穿盔甲,這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作為一輩子都在與明軍作戰的八旗貴族,多爾袞對明軍的了解可以說是比明軍自己還要深刻,要是真的有如此犀利的火器,他們不可能聞所未聞,明軍也早就拿出來對付他們了。
最主要的是,馬得功隻有口供,而沒有物證,如果他能拿來一支來證明自己的清白也就罷了,可他什麽都拿不出來。
種種推斷,多爾袞就認定了馬得功是為了掩飾自己的無能而撒的謊,可恨張學聖居然也幫著他欺騙朝廷,於是在多爾袞的一聲令下,馬得功與張學聖一起被革職查辦,押送進京。
福建巡撫一職暫時空了出來,多爾袞便將偕副將擒捉叛將馬士英、朱大定等人的佟國器從福建按察使調任福建巡撫職,並督促佟國器盡快平定叛軍,收複失地。
在張學聖收到朝廷的回複的同時,新任福建巡撫佟國器已經領著將他押送回京的兵丁找上了門,看著自己的同僚搖身一變頂替了自己,張學聖忍不住仰天長歎,後悔自己聽從了馬得功的口供,還將這一口供發往京師,反而把自己搭了進去。
佟國器一上任,就對占據德化、永春的蘇言義軍進行了調查,派出大量的探子意圖潛入兩地,刺探義軍軍情,但大多被攔在了要隘外麵,少數翻山越嶺潛入進去的,也因為形跡可疑而被擁戴蘇言的百姓扭送到了官府,斬首示眾。
頻繁出現的清軍細作雖然沒有獲得具體的軍情,卻也反饋出了一些有用的情報,付出的代價則是讓蘇言打草驚蛇了起來,他也因此得知了福建巡撫換人的消息,正所謂新官上任三把火,新的福建巡撫上台,必定會有大的動作。
而事實也的確如此。
在佟國器上任不久,他便開始調動周邊兵馬,命令泉州總兵韓尚亮領泉州府五千綠營兵,又點安溪、南安、仙遊三地兵馬兩千餘人並作一路,先行出發平叛。
如此大規模的軍事調動自然不可能隱瞞起來,幾乎是在清軍動員的同時,廈門、永春兩地的反清勢力都收到了相關的報道。
占據廈門的國姓爺鄭成功和蘇言都開始緊張起來,不過前者雖然擔心泉州兵馬調動,目標有可能是自己,但也並沒有太過焦慮,他鄭家軍最擅長的就是水戰了,隻要他的水師主力還在,清軍就打不過來。
相反,蘇言從安、南、仙三地兵馬調動的情報就得出了清軍的目標是自己的推測,他的心情一下子就斯巴達了,沒想到清軍為了對付自己,居然出了這麽大的手筆,三縣兵馬雲集,再加上泉州的五千綠營,足足七千多人的大軍!
再看看他自己,加上還在訓練的一千新兵,攏共也才三千八百餘人,若是再加上係統空間內還沒召喚出來的獎勵部隊,隻剛好超過四千。
清軍的一半而已。
如果這四千兵馬都是通過係統征募出來的正規軍,蘇言倒還不會太焦慮,可這有一千是從沒上過戰場的新兵,一整個義武營也是缺少盔甲——武器方麵蘇言還能解決,可盔甲方麵,輕武器兵工廠可沒有生產盔甲的這個選項。
位於德化的輕武器兵工廠也大量生產了能夠插入滑膛槍槍口的刺刀,也就是蘇言獲得的初級軍用科技——插入式刺刀。
將刺刀擰裝、固定上槍口後,士兵手中就會有一把能夠防禦騎兵和進行白刃戰的短槍。但是,這樣組合的缺點也非常明顯,在近戰搏擊後,步槍兵們如果想再次進行射擊將無法裝填彈藥,並且往往很難將刺刀擰下槍口。
更重要的是——隻有傻子才會在槍口被堵塞的情況下進行射擊!
民兵訓練結束後,蘇言沒有征募隼炮,而是又投入征募了一隊騎兵團和兩隊長矛手,係統的一隊騎兵團隻有45人,係統獎勵的兩隊加起來不足百人,還是遠遠不夠的。
值得一提的是,蘇言原本是打算征募兩隊騎兵團共計90名騎兵,可在征募了一隊以後,係統就彈出來一個提示,告訴他戰馬資源不足,無法進行征募。
他也進而得知,征募騎兵不僅要人,同時也需要有多餘的戰馬資源,蘇言擁有的戰馬剛好足夠征募一個45人的連隊,想要再多就不行了。
這個消息也加速了蘇言想要拿下泉州府城的想法——原因無他,泉州府城,準確來說是晉江地區,從唐末就已經開始飼養馬群,這種馬在後世先被稱為“閩南沿海馬”,後又改名“晉江馬”,是耐高溫高濕,適應春夏多雨、秋冬幹旱、夏季酷暑自然環境的特殊馬種。
晉江馬要是拿去和北方的馬匹對比,那肯定是會被輕易碾壓,可要是放在福建這種溫暖潮濕的氣候下,北方戰馬這條“強龍”是壓不過晉江馬這條“地頭蛇”的。
……
與此同時,福建巡撫張學聖也終於收到了來自朝廷的回複,他撰寫的軍報在送到京師後親自送到了攝政王多爾袞麵前,此時的多爾袞和一眾八旗貴族還沉浸在南方一連串的捷報之中,張學聖的這份軍報在眾多捷報中顯得格外刺眼。
因此,多爾袞在看完軍報後大為震怒,清軍南下時的高歌猛進讓他對南明軍隊充滿了輕視,也不認為一個名不經傳的義軍手裏會擁有兩百步內輕易擊穿盔甲的犀利火器,隻當是馬得功為了脫罪,瞎編的謊話。
這也怪不得多爾袞會不相信,他所知的最遠最毒的火銃就是明朝趙士楨仿造出來的魯密銃,射程最遠也隻有一百五十米,可你看看張學聖說的什麽?可在兩百步內射穿盔甲,這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作為一輩子都在與明軍作戰的八旗貴族,多爾袞對明軍的了解可以說是比明軍自己還要深刻,要是真的有如此犀利的火器,他們不可能聞所未聞,明軍也早就拿出來對付他們了。
最主要的是,馬得功隻有口供,而沒有物證,如果他能拿來一支來證明自己的清白也就罷了,可他什麽都拿不出來。
種種推斷,多爾袞就認定了馬得功是為了掩飾自己的無能而撒的謊,可恨張學聖居然也幫著他欺騙朝廷,於是在多爾袞的一聲令下,馬得功與張學聖一起被革職查辦,押送進京。
福建巡撫一職暫時空了出來,多爾袞便將偕副將擒捉叛將馬士英、朱大定等人的佟國器從福建按察使調任福建巡撫職,並督促佟國器盡快平定叛軍,收複失地。
在張學聖收到朝廷的回複的同時,新任福建巡撫佟國器已經領著將他押送回京的兵丁找上了門,看著自己的同僚搖身一變頂替了自己,張學聖忍不住仰天長歎,後悔自己聽從了馬得功的口供,還將這一口供發往京師,反而把自己搭了進去。
佟國器一上任,就對占據德化、永春的蘇言義軍進行了調查,派出大量的探子意圖潛入兩地,刺探義軍軍情,但大多被攔在了要隘外麵,少數翻山越嶺潛入進去的,也因為形跡可疑而被擁戴蘇言的百姓扭送到了官府,斬首示眾。
頻繁出現的清軍細作雖然沒有獲得具體的軍情,卻也反饋出了一些有用的情報,付出的代價則是讓蘇言打草驚蛇了起來,他也因此得知了福建巡撫換人的消息,正所謂新官上任三把火,新的福建巡撫上台,必定會有大的動作。
而事實也的確如此。
在佟國器上任不久,他便開始調動周邊兵馬,命令泉州總兵韓尚亮領泉州府五千綠營兵,又點安溪、南安、仙遊三地兵馬兩千餘人並作一路,先行出發平叛。
如此大規模的軍事調動自然不可能隱瞞起來,幾乎是在清軍動員的同時,廈門、永春兩地的反清勢力都收到了相關的報道。
占據廈門的國姓爺鄭成功和蘇言都開始緊張起來,不過前者雖然擔心泉州兵馬調動,目標有可能是自己,但也並沒有太過焦慮,他鄭家軍最擅長的就是水戰了,隻要他的水師主力還在,清軍就打不過來。
相反,蘇言從安、南、仙三地兵馬調動的情報就得出了清軍的目標是自己的推測,他的心情一下子就斯巴達了,沒想到清軍為了對付自己,居然出了這麽大的手筆,三縣兵馬雲集,再加上泉州的五千綠營,足足七千多人的大軍!
再看看他自己,加上還在訓練的一千新兵,攏共也才三千八百餘人,若是再加上係統空間內還沒召喚出來的獎勵部隊,隻剛好超過四千。
清軍的一半而已。
如果這四千兵馬都是通過係統征募出來的正規軍,蘇言倒還不會太焦慮,可這有一千是從沒上過戰場的新兵,一整個義武營也是缺少盔甲——武器方麵蘇言還能解決,可盔甲方麵,輕武器兵工廠可沒有生產盔甲的這個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