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騎兵的衝鋒,若是在正麵戰場上,對於五千步卒隻要列好陣,無異於是以卵擊石。
但是現在曹軍的五千士兵麵對著趙雲率率領的一千騎兵,完全淪為了被屠殺的對象。
河道中的水被鮮血染紅,屍體被河水衝刷往下遊飄去,河灘之上,倒伏著密密麻麻的屍體,這些士兵多是被己方同袍逃竄時踩踏而死,真正死在敵軍手中的反而是少數。
河道中還有無數的士兵前赴後繼的朝著對岸奔去,趙雲的騎兵一波衝鋒,清理出來一大片空曠區域後,騎兵們摘下掛在馬背上的弓箭,張弓搭箭朝著河道中密集的人群胡亂的射去。
哀鴻遍野,許多曹軍士兵終究沒有跑到那象征著生的對岸,就此倒在了河水當中。
鼓聲大起,從下遊而來的關羽大軍一部分急行軍的士兵也終於到達,來不及休息,在主將的命令下他們執刀喊殺著衝入河道之中與敵軍進行廝殺。當然衝鋒之前一波弓箭覆蓋是少不了了。
曹仁被親兵保護著,早早的到了河對岸,回頭望了一眼被屠殺的士兵,曹仁心中悲痛萬分,但又無能為力。
那些還在逃竄的士兵們並不知道主將已經棄他們而去了,麵對著幾乎是無處不在的箭矢,他們瘋狂的躲避,甚至不惜用同袍的身體來充當擋箭牌。
大局已定,趙雲的騎兵在沿岸徘徊,追殺逃竄的士兵,而步卒則渡河追殺。
當關羽率領大軍到來之時,戰事已經結束,趙雲正在指揮士兵們打掃屍體。
“可有擒獲曹仁?”關羽向趙雲問道。
趙雲搖頭:“曹仁跑的很快,我們隻抓到了滿寵。”
關羽聞言道:“沒有抓到曹仁這條大魚,滿寵也足夠了。帶他過來。”
滿寵被五花大綁押著走了過來,見到關羽,滿寵看了一眼,一言不發。
“滿伯寧,許久未見了。”關羽撫須問道。
滿寵一言不發,關羽向趙雲詢問道:“是如何抓住他的?”
“他想要帶著李通的屍首過河,行動緩慢又無人相助,故被我軍士兵抓住了。”
“李通屍首何在?”關羽詢問道。
“君候,要殺要剮我滿伯寧絕無怨言,但請勿要害我摯友屍身!”滿寵說道。
關羽走向滿寵,滿寵雙目與關羽對視,眼中毫無俱意,視死如歸。
“哐當。”刀出鞘的聲音,緊接著滿寵感覺身上一鬆,緊縛在身的繩索被關羽齊齊斬斷。
關羽對左右道:“將李通的屍首找來交給滿寵,再給他一匹快馬送他走。”
滿寵愕然,趙雲在旁道:“雲長……”
關羽道:“你護摯友屍體而被我軍擒獲,此等大義,就算是我大哥在此也會放你走。”
趙雲沉默了下來,劉備在這裏不知道會怎麽選擇,但是劉禪在這裏一定會強烈要求殺了滿寵,最不濟也要關押個幾年,反正就是不會放他走。
漢承七國遺風,遊俠文化盛行,重義重諾,麵對義士義舉,往往會高看一眼,關羽這種放走滿寵的舉動,放在春秋戰國或者兩漢時期,是再正常不過了。
滿寵對關羽抱拳:“今日君候大恩,滿伯寧牢記在心,日後定當相報!”
關羽微微頷首說道:“幫我帶句話給曹仁,今日讓其逃脫實乃他僥幸,日後他若是還敢來荊州,斷然讓其授首。”
滿寵將李通的屍首綁在馬背上,翻身上馬後對關羽道:“君候的話我一定帶到。”
目送著滿寵揚長而去,趙雲不解問道:“雲長,放了他恐怕主公那裏會有責怪。”
“無妨。滿伯寧無關重要。就算抓了他以他的性格也難以勸降,最後也隻能殺了他,如今放了他,承他一個人情,對日後還是有好處的。”關羽說道。
趙雲點了點頭,不再多言。
曹仁從江陵城帶出來的士兵幾乎被全殲,這些士兵隻剩下了數百人逃到了對岸,慌不擇路狼狽逃命,而曹仁身邊隻剩下了十餘人緊緊跟隨著他逃遁而走,這次江陵可謂是大敗了。
劉禪從諸葛亮處得知了這場追殲戰的始末,不由捶胸搗足:“這是放走了一個大患啊,這滿伯寧日後指不成成了我們的心腹大患,若是能將其斬殺,曹操手下又少了一個能人!”
諸葛亮放下信件,拿起放置的羽扇,輕輕搖晃:“雲長重義,若不然也不會有封金掛印棄了曹操的高官俸祿而重歸主公的義舉,雲長見滿寵護李通屍首而被抓,若是就此斬殺或者關押了滿寵,那就不是關雲長了。”
劉禪一屁股坐在諸葛亮的對麵:“滿寵這樣的才能之輩將其放走,就是放虎歸山,唉!隻是已經放走了,倒也無法說什麽了。”
諸葛亮從滿是竹簡以及堆積的縑帛裏找到一枚竹簡,對劉禪道:“走了一個滿寵,但又兩位俊彥來投。”
“莫非是……”
“正是你心心念念的二人。”諸葛亮將竹簡遞給劉禪。
這封信是劉禪派出尋訪龐統和蔣琬的斥候發來的,其中言蔣琬即將北上來公安,而龐統也即將回荊州。
劉禪看完後對諸葛亮道:“這兩位都是有大才,不能怠慢了。龐士元估計還有段時日從江東返回,蔣琬應該是先來。亮叔和我一起去迎接?至於龐士元,得讓我爹去請,才能表誠意!”
諸葛亮笑著點了點頭:“這蔣琬倒是在零陵小有名聲,具體有多少才能倒是不知。正好我與你一起去看看此人到底有沒有真才實能。”
“絕對有的,到時候亮叔你見了,肯定會起讓其進左將軍府輔助你的心思。”
荊州自劉備下江陵,驅逐曹仁,劉備自有大興之象。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而在江東則是一副黯然悲戚景象。
江東諸將,扶周瑜棺槨回江東,孫權率領文武百官自京城(京口,今鎮江)沿江而上至蕪湖相迎。
看到周瑜的棺槨,孫權更是悲聲大哭,踉蹌奔來,扶著周瑜的棺槨大哭不已,被左右勸住,才不至於哭暈厥過去。
“孤喪公瑾,如斷左臂。江東痛失英傑。”孫權對左右悲呼道。
在場的江東文武百官,無人心中不悲痛,周公瑾待人對事,在江東素有名聲。
許多人暗自低頭抹淚,周瑜的死,對江東來說是極大的損失。
蕪湖百姓自發出城相迎,周瑜在江東於百姓們來說也不是陌生之人,美周郎的名字便是這些百姓所取。
站在蕪湖城牆上往外看,白幡招展,白色的紙錢在風中飄揚,披白的人群站在兩側,望著緩緩入城的棺槨痛苦不已,哭聲震天。
在蕪湖治喪七日,停靈共四十九天後,周瑜被送往他的故鄉廬江安葬。
懷著悲戚的心情回到京城,孫權一連數天都不曾理會政事,直到張昭勸諫孫權才重新振作起來。
“劉備圍江陵圍的怎麽樣了?可有攻下江陵?”為周瑜治喪之時,孫權就收到了從荊州送來的軍情,聽聞劉備調集大軍在攻打江陵,先是震驚,而後又是有幾分幸災樂禍。
此時批改政務,倒是想起了劉備還在打江陵,於是隨口對旁邊的張昭問道。
孫策死之時,遺言以張昭輔內,周瑜理外。不過自赤壁一戰後,張昭便不在主動過問政事,孫權主動相問,張昭才做答。
“不曾,以劉備實力,恐怕很難攻下江陵。”張昭如實答道。
孫權搖了搖頭:“凡事不可絕對,劉備不能以常人度之。”
想到張昭終究不是通曉軍事之人,孫權又心中隱隱覺得劉備此舉圍江陵或真有攻下江陵可能,於是想了下對左右道:“去將魯肅喚來,孤有事詢問他。”
魯肅很快便到了,與孫權見禮後,魯肅開門見山的問道:“主公可是要詢問我劉備攻江陵之事。”
孫權目光看向傳達自己命令喚魯肅而來的侍從,那侍從頓時汗如雨下,跪伏在地,顫抖不止。
“主公,此乃我猜測而出。非此人告知。”魯肅說道。
孫權如此才作罷,對魯肅道:“子敬覺得劉備可能攻下江陵?”
魯肅倒是很肯定的道:“能!”
“子敬為何如此覺得?之前我軍與劉備聯合,尚且不曾攻下江陵。劉備兵少將寡,所得基業皆是貧瘠之地,如何支撐起他攻下江陵?”孫權誠心相問。
魯肅笑道:“主公,攻江陵劉備不曾用盡全力,而攻江陵中變故又頗多,公瑾若是不逝,江陵此時已為我江東所得。而劉備此番攻江陵,盡起大軍,其人非是兵少將寡,那雷緒率數萬人相投,劉備又有新野八年所募之兵,又得荊州劉景升所遺兵卒,其人有足夠的兵力攻打江陵,又有關張趙之勇,不出意外,下江陵是十拿九穩。”
“子敬此言太過於高看劉備了。”孫權訕訕說道。
張昭在旁也點頭稱是,他也認為劉備是沒有這樣的實力的。
魯肅笑笑不再繼續解釋,而是對孫權道:“主公覺著劉備攻下江陵對江東好,還是拿不下江陵對江東好?”
“自然是拿不下對江東好。”孫權脫口而出說道。
魯肅搖頭:“非也,主公不妨聽我細細道來。”
但是現在曹軍的五千士兵麵對著趙雲率率領的一千騎兵,完全淪為了被屠殺的對象。
河道中的水被鮮血染紅,屍體被河水衝刷往下遊飄去,河灘之上,倒伏著密密麻麻的屍體,這些士兵多是被己方同袍逃竄時踩踏而死,真正死在敵軍手中的反而是少數。
河道中還有無數的士兵前赴後繼的朝著對岸奔去,趙雲的騎兵一波衝鋒,清理出來一大片空曠區域後,騎兵們摘下掛在馬背上的弓箭,張弓搭箭朝著河道中密集的人群胡亂的射去。
哀鴻遍野,許多曹軍士兵終究沒有跑到那象征著生的對岸,就此倒在了河水當中。
鼓聲大起,從下遊而來的關羽大軍一部分急行軍的士兵也終於到達,來不及休息,在主將的命令下他們執刀喊殺著衝入河道之中與敵軍進行廝殺。當然衝鋒之前一波弓箭覆蓋是少不了了。
曹仁被親兵保護著,早早的到了河對岸,回頭望了一眼被屠殺的士兵,曹仁心中悲痛萬分,但又無能為力。
那些還在逃竄的士兵們並不知道主將已經棄他們而去了,麵對著幾乎是無處不在的箭矢,他們瘋狂的躲避,甚至不惜用同袍的身體來充當擋箭牌。
大局已定,趙雲的騎兵在沿岸徘徊,追殺逃竄的士兵,而步卒則渡河追殺。
當關羽率領大軍到來之時,戰事已經結束,趙雲正在指揮士兵們打掃屍體。
“可有擒獲曹仁?”關羽向趙雲問道。
趙雲搖頭:“曹仁跑的很快,我們隻抓到了滿寵。”
關羽聞言道:“沒有抓到曹仁這條大魚,滿寵也足夠了。帶他過來。”
滿寵被五花大綁押著走了過來,見到關羽,滿寵看了一眼,一言不發。
“滿伯寧,許久未見了。”關羽撫須問道。
滿寵一言不發,關羽向趙雲詢問道:“是如何抓住他的?”
“他想要帶著李通的屍首過河,行動緩慢又無人相助,故被我軍士兵抓住了。”
“李通屍首何在?”關羽詢問道。
“君候,要殺要剮我滿伯寧絕無怨言,但請勿要害我摯友屍身!”滿寵說道。
關羽走向滿寵,滿寵雙目與關羽對視,眼中毫無俱意,視死如歸。
“哐當。”刀出鞘的聲音,緊接著滿寵感覺身上一鬆,緊縛在身的繩索被關羽齊齊斬斷。
關羽對左右道:“將李通的屍首找來交給滿寵,再給他一匹快馬送他走。”
滿寵愕然,趙雲在旁道:“雲長……”
關羽道:“你護摯友屍體而被我軍擒獲,此等大義,就算是我大哥在此也會放你走。”
趙雲沉默了下來,劉備在這裏不知道會怎麽選擇,但是劉禪在這裏一定會強烈要求殺了滿寵,最不濟也要關押個幾年,反正就是不會放他走。
漢承七國遺風,遊俠文化盛行,重義重諾,麵對義士義舉,往往會高看一眼,關羽這種放走滿寵的舉動,放在春秋戰國或者兩漢時期,是再正常不過了。
滿寵對關羽抱拳:“今日君候大恩,滿伯寧牢記在心,日後定當相報!”
關羽微微頷首說道:“幫我帶句話給曹仁,今日讓其逃脫實乃他僥幸,日後他若是還敢來荊州,斷然讓其授首。”
滿寵將李通的屍首綁在馬背上,翻身上馬後對關羽道:“君候的話我一定帶到。”
目送著滿寵揚長而去,趙雲不解問道:“雲長,放了他恐怕主公那裏會有責怪。”
“無妨。滿伯寧無關重要。就算抓了他以他的性格也難以勸降,最後也隻能殺了他,如今放了他,承他一個人情,對日後還是有好處的。”關羽說道。
趙雲點了點頭,不再多言。
曹仁從江陵城帶出來的士兵幾乎被全殲,這些士兵隻剩下了數百人逃到了對岸,慌不擇路狼狽逃命,而曹仁身邊隻剩下了十餘人緊緊跟隨著他逃遁而走,這次江陵可謂是大敗了。
劉禪從諸葛亮處得知了這場追殲戰的始末,不由捶胸搗足:“這是放走了一個大患啊,這滿伯寧日後指不成成了我們的心腹大患,若是能將其斬殺,曹操手下又少了一個能人!”
諸葛亮放下信件,拿起放置的羽扇,輕輕搖晃:“雲長重義,若不然也不會有封金掛印棄了曹操的高官俸祿而重歸主公的義舉,雲長見滿寵護李通屍首而被抓,若是就此斬殺或者關押了滿寵,那就不是關雲長了。”
劉禪一屁股坐在諸葛亮的對麵:“滿寵這樣的才能之輩將其放走,就是放虎歸山,唉!隻是已經放走了,倒也無法說什麽了。”
諸葛亮從滿是竹簡以及堆積的縑帛裏找到一枚竹簡,對劉禪道:“走了一個滿寵,但又兩位俊彥來投。”
“莫非是……”
“正是你心心念念的二人。”諸葛亮將竹簡遞給劉禪。
這封信是劉禪派出尋訪龐統和蔣琬的斥候發來的,其中言蔣琬即將北上來公安,而龐統也即將回荊州。
劉禪看完後對諸葛亮道:“這兩位都是有大才,不能怠慢了。龐士元估計還有段時日從江東返回,蔣琬應該是先來。亮叔和我一起去迎接?至於龐士元,得讓我爹去請,才能表誠意!”
諸葛亮笑著點了點頭:“這蔣琬倒是在零陵小有名聲,具體有多少才能倒是不知。正好我與你一起去看看此人到底有沒有真才實能。”
“絕對有的,到時候亮叔你見了,肯定會起讓其進左將軍府輔助你的心思。”
荊州自劉備下江陵,驅逐曹仁,劉備自有大興之象。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而在江東則是一副黯然悲戚景象。
江東諸將,扶周瑜棺槨回江東,孫權率領文武百官自京城(京口,今鎮江)沿江而上至蕪湖相迎。
看到周瑜的棺槨,孫權更是悲聲大哭,踉蹌奔來,扶著周瑜的棺槨大哭不已,被左右勸住,才不至於哭暈厥過去。
“孤喪公瑾,如斷左臂。江東痛失英傑。”孫權對左右悲呼道。
在場的江東文武百官,無人心中不悲痛,周公瑾待人對事,在江東素有名聲。
許多人暗自低頭抹淚,周瑜的死,對江東來說是極大的損失。
蕪湖百姓自發出城相迎,周瑜在江東於百姓們來說也不是陌生之人,美周郎的名字便是這些百姓所取。
站在蕪湖城牆上往外看,白幡招展,白色的紙錢在風中飄揚,披白的人群站在兩側,望著緩緩入城的棺槨痛苦不已,哭聲震天。
在蕪湖治喪七日,停靈共四十九天後,周瑜被送往他的故鄉廬江安葬。
懷著悲戚的心情回到京城,孫權一連數天都不曾理會政事,直到張昭勸諫孫權才重新振作起來。
“劉備圍江陵圍的怎麽樣了?可有攻下江陵?”為周瑜治喪之時,孫權就收到了從荊州送來的軍情,聽聞劉備調集大軍在攻打江陵,先是震驚,而後又是有幾分幸災樂禍。
此時批改政務,倒是想起了劉備還在打江陵,於是隨口對旁邊的張昭問道。
孫策死之時,遺言以張昭輔內,周瑜理外。不過自赤壁一戰後,張昭便不在主動過問政事,孫權主動相問,張昭才做答。
“不曾,以劉備實力,恐怕很難攻下江陵。”張昭如實答道。
孫權搖了搖頭:“凡事不可絕對,劉備不能以常人度之。”
想到張昭終究不是通曉軍事之人,孫權又心中隱隱覺得劉備此舉圍江陵或真有攻下江陵可能,於是想了下對左右道:“去將魯肅喚來,孤有事詢問他。”
魯肅很快便到了,與孫權見禮後,魯肅開門見山的問道:“主公可是要詢問我劉備攻江陵之事。”
孫權目光看向傳達自己命令喚魯肅而來的侍從,那侍從頓時汗如雨下,跪伏在地,顫抖不止。
“主公,此乃我猜測而出。非此人告知。”魯肅說道。
孫權如此才作罷,對魯肅道:“子敬覺得劉備可能攻下江陵?”
魯肅倒是很肯定的道:“能!”
“子敬為何如此覺得?之前我軍與劉備聯合,尚且不曾攻下江陵。劉備兵少將寡,所得基業皆是貧瘠之地,如何支撐起他攻下江陵?”孫權誠心相問。
魯肅笑道:“主公,攻江陵劉備不曾用盡全力,而攻江陵中變故又頗多,公瑾若是不逝,江陵此時已為我江東所得。而劉備此番攻江陵,盡起大軍,其人非是兵少將寡,那雷緒率數萬人相投,劉備又有新野八年所募之兵,又得荊州劉景升所遺兵卒,其人有足夠的兵力攻打江陵,又有關張趙之勇,不出意外,下江陵是十拿九穩。”
“子敬此言太過於高看劉備了。”孫權訕訕說道。
張昭在旁也點頭稱是,他也認為劉備是沒有這樣的實力的。
魯肅笑笑不再繼續解釋,而是對孫權道:“主公覺著劉備攻下江陵對江東好,還是拿不下江陵對江東好?”
“自然是拿不下對江東好。”孫權脫口而出說道。
魯肅搖頭:“非也,主公不妨聽我細細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