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老臣告退了。”袁盎踏出天祿閣之後,劉啟便是默立於桌案之後,半晌不語,腦海當中,無數的記憶,接連不斷的浮現出來。


    袁盎最後的那勸諫,他自然是聽得懂的——分封,乃是高祖定下來的國策,自己如今,明目張膽的削藩,便是違了祖製,而這,便是給了劉濞等人堂而皇之反叛的借口。


    在文帝時期,各大諸侯王,就已經蠢蠢欲動,曆經文帝一朝之後,各大諸侯王的力量,和帝室,已經相差無幾,反叛爭帝,與他們而言,是遲早的事,而他們唯一所欠缺的,就是大義。


    但現在,這一卷削藩策,便是給了他們舉起大旗的大義——清君側,誰能保證,他們在清掉君側之後,會不會將自己這個君也順便清掉?


    這幾乎是必然的是,否則的話,還能留著自己對他們秋後算賬麽?


    但縱然如此,這大義,自己也不得不給他們!


    各大諸侯王,於帝國而言,已經是尾大不掉,削藩之舉,勢在必行。


    ——所有的諸侯王,都說高祖皇帝的子嗣,故而高祖皇帝可以分封天下,至於藩王和帝室之間,會不會有爭端,帝位如何傳承,這於高祖而言,並無差別,左右都是他的子嗣血脈而已。


    但如今的帝王,和高祖,卻是截然不同的——於一個帝王而言,最為恐懼之事,排第一的,是帝國傾覆,排第二的,便是帝位旁落,自己苦心孤詣,曆經無數的妥協方才治理好的偌大基業,最後卻不能交到自己的子嗣手上,便是尋常人家都受不了,更何況是一朝帝王?


    各處的諸侯王,是每一代帝王忌憚,甚至於恐懼的對象。


    為什麽恐懼?因為自炎漢帝國一來,帝王傳承六代,而諸侯王們,卻已經傳承了近六十代。


    六十代的諸侯王,無一昏聵之輩,代代皆有勇有謀,堪稱賢明,個個都有問鼎帝王之姿,這樣的局麵,又叫曆代帝王,如何不忌憚,如何不恐懼?


    劉啟自忖,自己還在位的時候,壓製各大諸侯王的野心,自然是綽綽有餘,但若是自己不在了呢?


    若是自己死去,那繼承帝位的,自己的子嗣,能否壓製得住,已經隱忍了三千年,將自家的勢力發展到了極致的諸侯王們?


    隻怕是很難!


    甚至,按照帝國的傳承,帝位輪轉之際,那些諸侯王們,同樣有機會,名正言順的爭取這帝位,而自己的子嗣,能否爭得過他們?


    劉啟真的沒有信心。


    是以,如今的劉啟,最大的心願之一,便是趁著自己還在世,趁著帝國還有餘力的時候,給自己的子嗣,鋪平接掌帝位的道路,同時也要令各大諸侯王,都絕了爭取帝位的心思。


    基於這個目的,晁錯的削藩策,也就順理成章的出現。


    劉啟有極大的把握,這削藩策出,各大諸侯王有了大義之後,必然會起兵反抗。


    而這,正是劉啟所想要的!


    劉濞等人,以大義起兵,那也即使說,一旦是他們沒了大義,甚至說他們自己都破壞,違逆了這大義,那他們就再也沒有了爭取帝位的資格。


    而這,也便是意味著帝位安全的輪轉傳承,自己的子嗣,可以平安的從自己的手中,將這偌大的帝國接過去。


    “清君側?”


    “劉濞,這大義,是朕給你們的。”


    “朕當然也能拿回來。”


    “朕倒要看看,在大義和帝位麵前,你當如何抉擇!”


    這一遭的清君側,各大諸侯王的力量和野心,都已經暴露出來,一旦他們取大義而舍帝位,那日後朝堂必然會竭盡全力的防範、壓製這些諸侯王,那些諸侯王們,想要奪取帝位的可能性,隻會越來越小。


    但若是他們舍大義而爭帝位的話,那沒有了大義,他們就更不可能爭取到這帝位,畢竟,這帝國當中,帝室,才是最大的一個諸侯王。


    也即是說,如今的七王之亂,看是七國大軍,來勢洶洶,縱橫不敗,但實際上,這一次七國叛亂,卻隻是由劉啟所主導的一場棋局。


    天下為棋盤,山巒河川為縱橫,七王,以及無數的修行者,為棋子,而劉啟,則是唯一的一個,高坐於上的棋手,立於不敗之地——當然,這前提是,長安不會陷落。


    至於說長安城是否會陷落,這一點,劉啟有著絕對的信心,在他死去之前,長安城,絕對不會陷落。


    甚至,劉啟根本就沒有想過要依托長安城的城牆,和七國叛軍,打一場攻防戰。


    城牆,從來都不是長安城的依仗,長安城的依仗,是十萬絕對忠誠於帝室的禁軍!


    “劉濞,朕在長安城,等著你!”劉啟的目光沉下來,然後伸手提起那朱筆,在麵前的絹帛上,拉出一道飛揚的紅色來,如火如血——那鋪在劉啟麵前的絹帛,是一張大漢帝國的疆域圖,疆域圖上,一個又一個的諸侯王的領地,被朱紅色圈出來,每一個圈當中,都有一道鋒芒畢露的筆跡,將那些諸侯王的領地,完全貫穿。


    “來人!”


    “陛下!”劉啟話音才落,天祿閣外守著的管事大太監,就已經是躬身小跑著,匆匆而來。


    “傳出消息去。”


    “就說朝廷,已有棄守黃河之念!”劉啟冷冰冰的聲音,在這天祿閣當中回蕩著。


    “陛下?”那管事太監,則是一臉的不可思議,在懷疑自己是不是聽錯了什麽。


    作為皇帝的貼身太監,自然不可能太蠢,那黃河天塹對於整個帝國,對於整個長安的意義,他自然也是清楚的。


    帝國境內,江,河,涇,渭,四大水係,號稱四瀆,貫通整個帝國。


    四瀆當中的黃河,呈一個‘幾’之形,將關中長安,環繞於內,隻要渡過黃河,關中長安便如同被剝去了蛋殼的雞子一般,再也無險可守。


    “陛下三思呐!”這管事太監的言語之間,已經是帶上了幾分哀戚。


    若非是帝王有眾神祇看護的話,他幾乎是要懷疑,這位皇帝,已經是在不知不覺間,被人掉了包,否則的話,又怎麽可能會做出這種荒唐的決定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西遊之妖行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含光大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含光大聖並收藏西遊之妖行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