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玄悟空,萬法歸宗。收心入靜,法在其中。”


    何謂見性?


    “天地視人如蜉蝣,大道視天地亦泡影,惟元神真性,則超元會而上之,其精炁則隨天地而敗環矣,然有元神在,即無極也,生天生地,皆由此矣。”


    所謂性,就是指真性,就是元神,就是本來麵目。


    若見元神,必須先見性光,此光乃真性之光,是見真性元神的基礎物質,元神乃是元精、元炁、元性的聚合,性光乃精、炁、神的升華顯露,無光則難覓真性元神。


    性光,有采觀法、送聚法、回照法等方法凝煉。


    采觀法,就是外采入內,見則觀之。


    光之不足送入太虛,聚取宇宙之靈能。


    亦為回光內照凝煉五行,洗魂煉魄以培元神。丹道以精水、神火、意土為無上之寶。


    精水就是指先天真一之炁,神火就是指性光,意土則為中宮之地,也就是臍輪後麵虛無一穴。


    修煉即以精水為基本物質和基礎,以意土為體,以神火為用。


    回光照於丹田氣穴,則五行攢簇,肝所藏之魂,心所藏之神,肺所藏之魄,腎所藏之誌,脾所藏之意,在真意性光的統一號令下,凝聚一團達到煉魂、製魄、斷識、全神的煉功效應。


    煉盡陰滓以返純乾,消魄全魂、消陰製魄則元神陽氣充足,易出竅。


    元神之出竅,光弱者難以自見,其陰重質量不純之故,光足而全者則曆曆分明,可內觀到元神在體內的形成、成長、出竅等全過程。必須注意的是元神並非聖嬰,亦不是金身,不可混為一談。


    見性之法,有內煉法,也有符咒法。道家以內煉為主,符咒為輔。


    元神初出,與識神並不同步協調,難以控製,也不必控製,以觀為主,所見所到,一定要重德,注意篩選信息,也不必害怕,非此假死一場,則難入道門。


    明心見性,必須明真我,真我即元神,元神一出,真可謂勝券在握,得訣實修,仙業可望。


    “未煉還丹先煉性,末修大藥先修心,性定自然丹性至,心清然後藥苗生。”


    要達到明心見性,應先知收心法,再言煉靜功,定其心神,方可言修真。定則靜,靜則生,不但要靜中能靜,必須做到動中也能靜,“鬧處煉神,靜中煉炁”。


    所謂心動,並非心真動,實質是意念動。所謂神弛,並非元神外馳,實指識神外馳。


    識神、意念乃一物,而損精耗氣。意念的多,能去此賊,則真性圓明。


    不欲何貪,不貪無求,心如虛空,煩惱妄想皆不為累,再加煉氣,則明心見性可致。


    “參玄宗不難得手,難從性宗參入,如從此入便得淵源,倘行錯路徑,則如虛空尋跡,披水覓路。”


    此一言切中性命雙修中由性入命的關節處,由性入命,心宜虛空,神宜安定,能使心不動,便可立丹基。


    以養心為主,心動神疲,心定神閑,疲則道隱,閑則道生,胸次浩浩,乃可載道。


    收心當知儉之道,儉於目可以養神,儉於言可以養炁,儉於事可以養心,儉於欲可以養精,儉於心可以出生死,是儉為萬化之柄。儉於心乃修真了道的大關鍵。


    製心當明內外三關。


    內三關,性不遷情,氣不化精,神不外馳。


    外三關,耳不淫聽,目不妄視,口不欺心。修道之心應如金玉之堅,隻有這樣始能度一切煩惱、一切困難,而全身心歸於大道。


    修真人應慈悲為本,修德、守德為基,道功為根,酒、色、財、氣均需戒絕。古人謂酒色財氣乃水火刀兵,是修道人的四大魔關,不能降此四魔,則勿需修仙。


    須知“房屋是量人的鬥,嬌妻是渡客的船,財帛乃流通之物,兒女是眼前的冤。”修真者不可貪錢財,自足安貧知樂。


    “性功深處道功全,福力圓時道力圓。解得真功歸上覺,世間法相總非玄。天心自與人心合,玄旨須從覺後參。四萬八千皆未法,無為妙有乃真詮。”


    天心即真性元神,無為妙有乃元神作功,識神同步修煉,外煉,內煉皆依此做去,法術可靈金丹可得,較之有為修煉,其時迅速,易進入自動修煉狀態。


    明心見性,前提是明心。


    明其概念,保持其光潔無塵,潔淨無塵垢,方可見性。


    見性者,先見其光,洗魂煉魄,繼見真我元神。元神培成,內外用功,性命雙修同步而進,修真可入門矣。


    這道的體性特征是虛無、自然、純粹、樸素、簡單、平易、清靜、無為、柔弱、不爭等十種特點。


    這些體性特征,從人身上體現出來就是上德。


    上德是道的人格化和倫理化,道體現於人謂之德。


    最高尚的德是自然的、無形的,無跡象可睹,無端倪可察。


    它是內在的、含蓄的,不顯山不露水,是無意的流露,道是什麽特征,上德就是什麽特征。


    上德無心為德,下德有意為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有為而有以為。


    正所謂“上士無爭,下士好爭,上德不德,下德執德,執著之者不明道德。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驚其神,既驚其神,即著萬物,既著萬物則生貪求,既生貪求,即是煩惱,煩惱妄想,憂苦身心,便遭濁辱,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靜矣。”


    所謂德,應當是唯道是從。


    沒有體悟到道的真境,沒有得道,失道而後德,才需要人們重德、修德、守德。


    失德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人們沒有得道,沒有悟到道,才必須講究德心、德性、德行的修持。


    修德萬日,就是為了悟到道、得道,有了道,德不德已不用考慮了,因為心身合乎於大道,萬事皆合乎自然,德化其中,不德而德,不需執德,是為上德、真德。


    還沒有得道,那就必須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地重德修德、守德,直至得道。


    如果你連德也缺乏,那就要重視和修持仁、義、禮,道、德、仁、義、禮五者是修真者必須達到的修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反轉修真時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零點Q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零點Q並收藏反轉修真時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