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條件
時遷讓人給李慶帶來的情報中說,晁蓋、宋江等人此時已自江州回到了梁山,
梁山本有五六千嘍囉,此時算上劫法場、打無為軍時聚集的七八百人,再加上黃門山收複的,總共新得了一千五百人,
此外在這段時間裏,又一直有人上梁山落草,故而那梁山的兵馬現在已是多達七八千人,糧草金銀無數。
而此時梁山頭領的人數,更是暴增了許多人。
晁蓋自是依舊坐了第一把交椅,宋江則坐了第二位,吳用坐了第三位,公孫勝坐了第四位。
至於其他的人,宋江則道:“休分功勞高下,梁山泊一行舊頭領去左邊主住上坐,新到的則去右邊客位上坐。待日後出力多寡,那時再另行定奪。”
眾人聽了他這個提議後,一時血氣上湧,都大聲稱好。
於是左邊一帶坐的是:林衝,劉唐,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杜遷,宋萬,朱貴,白勝,
右邊一帶坐的則是:
花榮,黃信,戴宗,李逵,李俊,穆弘,張橫,燕順,呂方,王矮虎,薛永,穆春,李立,歐鵬,童威,童猛,馬麟,石勇,侯健,鄭天壽,
如此一來,這梁山總共是三十三位頭領坐下,其中不乏林衝、花榮、李俊、阮氏三雄這類厲害要緊的人物,可謂兵強馬壯。
隻是他們剛在江州鬧出了這麽大的動靜,而那蔡九知府朝中又是有參天大樹靠著的,所以都知道接下來必然會行文朝廷,
所以晁蓋也並沒有立即提議繼續攻打新平寨或祝家莊,隻是在山寨裏再起造房舍,修理城垣,連日在山寨裏殺牛宰馬,為宋江等人作慶賀筵席。
閑暇時,宋江做得最多的便是讓嘍囉搜集有關新平寨的情報,這才得知那李慶前陣子又打敗過祝家莊的“上萬大軍”一次,頓時眉頭直皺。
宋江久在山東,對祝家莊的實力自是有著深刻的認識,絕非泛泛之輩,
新平寨第一次大敗他們時,還可以說是湊巧而已,但接連兩次都取得大勝,就不是那麽簡單了。
當初在鄆城時,宋江與李慶也常一起喝酒聊天,但卻完全沒發覺他是個多有才能的人,如何到了新平寨後,便瞬間變了個人似的?
“此子身邊必有大才在輔佐!”
宋江沉思半響,得出了這麽一個結論。
於是他又讓人搜集了李慶現在身邊文武將領,都有那些人物,
從事民政事物的有:蔣敬、蕭讓、金大堅、周陽等人,前者是舉人出身,後三個都是秀才。
武將有:縻貹、秦明、朱仝、焦挺、郭盛、時遷、張順,各有各的才能,沒一個是充數之輩。
此外,還有負責賞功罰過的裴宣,負責造戰場的孟康,負責修繕城牆、梳理河流道路、建造各種防禦工事的陶宗旺,可謂人才濟濟。
宋江仔細的看了這情報後,心裏不由的升起了一股嫉妒之心,
“這廝何德何能,竟蠱惑了這麽條好漢為他效力?”
宋江覺得,這都是因為自己不在山東的緣故,
此時他已坐了梁山的第二把交椅,定不會再讓江湖上的好漢去投靠李慶!
他平靜了一下,在名單上了掃了幾眼,最終落在了“神算子”蔣敬的名字上。
此人既號“神算子”,又是個舉人出身,想必是個才華橫溢之輩,
而且蔣敬如今主管新平寨的後勤事物,乃文官之首,還擔任軍師之職,可謂李慶左膀右臂,
“一定便是有此人在,才讓新平寨逐漸強大起來的!”
既已找到目標,宋江自是要把這等人才請上山來“聚義”。
於是他便找來了吳用,兩人一拍即合,在那籌劃了半天,商量著該如何賺得蔣敬上山……
李慶自是不知那宋江剛坐了梁山的第二把交椅,便開始算計起他來。
此時的李慶,又在應付著自府衙而來的周押司。
“李知寨,不知府尊的族侄兒、你們新平寨的武知寨為何不出來這裏見我?”
李慶漫不經心的道:“他領兵出城去了,也不知幾時才回來。”
周押司質問道:
“上次我來時,你又說他感染了風寒……他到底有沒有被你們害了性命!”
原來,那武知寨陳永固到這裏將近一個月的時間裏,雖也有寫書信回府衙,但都是在說些不痛不癢的事,
而且陳文昭派來這裏的人,也完全跟他聯絡不上,故而起了疑心。
李慶臉色平靜的道:“周押司,你可別胡亂血口噴人,那陳知寨活得好好的,確實是出城打獵去了。”
周押司臉色狐疑的盯著他看了幾眼,見他說得如此信誓旦旦,心裏猜測陳永固多半沒有性命之憂,最多隻是被人囚禁了而已。
隻要人沒死就行了。
周押司於是沒再糾纏於這事,轉而語氣大變,甚至帶著些許討好的小心問道:
“李知寨,府尊同意將你新平寨的青苗夏稅降到三千兩,並且允許你攻破中都縣後,首先領兵進入縣衙,不知你打算幾時出兵?”
原來,中都縣被人占據了近一個月,到現在竟還沒收複!
一說到出兵,府城內的那些武將便個個互相推諉,理由一大堆,
更誇張的是,守備府好不容易臨時湊了三千人出擊,剛立城二十多裏,士兵便逃散了大半,最後一箭未發就灰溜溜的返回了城內。
這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眼看著時間一天天的過去,陳文昭終於是坐不住了,
他總算是認清了現實,府城內的兵根本不堪一戰!
而身為知府,守土有責,肯定是不能讓轄境內的一個縣被亂賊長久占去的。
但一時之間,又上哪去找精兵來收複中都縣?
陳文昭的幕僚,這時都紛紛將目光落在了新平寨這邊。
原本陳文昭還打算讓他那族侄控製新平寨兵權再做打算的,但這時也知是癡心妄想,隻好再派人來新平寨商量。
不過李慶卻一直拿青苗夏稅做文章,不肯出兵,
經過反複的拉扯談判後,直到今天,陳文昭這才終於答應了李慶開出的條件。
時遷讓人給李慶帶來的情報中說,晁蓋、宋江等人此時已自江州回到了梁山,
梁山本有五六千嘍囉,此時算上劫法場、打無為軍時聚集的七八百人,再加上黃門山收複的,總共新得了一千五百人,
此外在這段時間裏,又一直有人上梁山落草,故而那梁山的兵馬現在已是多達七八千人,糧草金銀無數。
而此時梁山頭領的人數,更是暴增了許多人。
晁蓋自是依舊坐了第一把交椅,宋江則坐了第二位,吳用坐了第三位,公孫勝坐了第四位。
至於其他的人,宋江則道:“休分功勞高下,梁山泊一行舊頭領去左邊主住上坐,新到的則去右邊客位上坐。待日後出力多寡,那時再另行定奪。”
眾人聽了他這個提議後,一時血氣上湧,都大聲稱好。
於是左邊一帶坐的是:林衝,劉唐,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杜遷,宋萬,朱貴,白勝,
右邊一帶坐的則是:
花榮,黃信,戴宗,李逵,李俊,穆弘,張橫,燕順,呂方,王矮虎,薛永,穆春,李立,歐鵬,童威,童猛,馬麟,石勇,侯健,鄭天壽,
如此一來,這梁山總共是三十三位頭領坐下,其中不乏林衝、花榮、李俊、阮氏三雄這類厲害要緊的人物,可謂兵強馬壯。
隻是他們剛在江州鬧出了這麽大的動靜,而那蔡九知府朝中又是有參天大樹靠著的,所以都知道接下來必然會行文朝廷,
所以晁蓋也並沒有立即提議繼續攻打新平寨或祝家莊,隻是在山寨裏再起造房舍,修理城垣,連日在山寨裏殺牛宰馬,為宋江等人作慶賀筵席。
閑暇時,宋江做得最多的便是讓嘍囉搜集有關新平寨的情報,這才得知那李慶前陣子又打敗過祝家莊的“上萬大軍”一次,頓時眉頭直皺。
宋江久在山東,對祝家莊的實力自是有著深刻的認識,絕非泛泛之輩,
新平寨第一次大敗他們時,還可以說是湊巧而已,但接連兩次都取得大勝,就不是那麽簡單了。
當初在鄆城時,宋江與李慶也常一起喝酒聊天,但卻完全沒發覺他是個多有才能的人,如何到了新平寨後,便瞬間變了個人似的?
“此子身邊必有大才在輔佐!”
宋江沉思半響,得出了這麽一個結論。
於是他又讓人搜集了李慶現在身邊文武將領,都有那些人物,
從事民政事物的有:蔣敬、蕭讓、金大堅、周陽等人,前者是舉人出身,後三個都是秀才。
武將有:縻貹、秦明、朱仝、焦挺、郭盛、時遷、張順,各有各的才能,沒一個是充數之輩。
此外,還有負責賞功罰過的裴宣,負責造戰場的孟康,負責修繕城牆、梳理河流道路、建造各種防禦工事的陶宗旺,可謂人才濟濟。
宋江仔細的看了這情報後,心裏不由的升起了一股嫉妒之心,
“這廝何德何能,竟蠱惑了這麽條好漢為他效力?”
宋江覺得,這都是因為自己不在山東的緣故,
此時他已坐了梁山的第二把交椅,定不會再讓江湖上的好漢去投靠李慶!
他平靜了一下,在名單上了掃了幾眼,最終落在了“神算子”蔣敬的名字上。
此人既號“神算子”,又是個舉人出身,想必是個才華橫溢之輩,
而且蔣敬如今主管新平寨的後勤事物,乃文官之首,還擔任軍師之職,可謂李慶左膀右臂,
“一定便是有此人在,才讓新平寨逐漸強大起來的!”
既已找到目標,宋江自是要把這等人才請上山來“聚義”。
於是他便找來了吳用,兩人一拍即合,在那籌劃了半天,商量著該如何賺得蔣敬上山……
李慶自是不知那宋江剛坐了梁山的第二把交椅,便開始算計起他來。
此時的李慶,又在應付著自府衙而來的周押司。
“李知寨,不知府尊的族侄兒、你們新平寨的武知寨為何不出來這裏見我?”
李慶漫不經心的道:“他領兵出城去了,也不知幾時才回來。”
周押司質問道:
“上次我來時,你又說他感染了風寒……他到底有沒有被你們害了性命!”
原來,那武知寨陳永固到這裏將近一個月的時間裏,雖也有寫書信回府衙,但都是在說些不痛不癢的事,
而且陳文昭派來這裏的人,也完全跟他聯絡不上,故而起了疑心。
李慶臉色平靜的道:“周押司,你可別胡亂血口噴人,那陳知寨活得好好的,確實是出城打獵去了。”
周押司臉色狐疑的盯著他看了幾眼,見他說得如此信誓旦旦,心裏猜測陳永固多半沒有性命之憂,最多隻是被人囚禁了而已。
隻要人沒死就行了。
周押司於是沒再糾纏於這事,轉而語氣大變,甚至帶著些許討好的小心問道:
“李知寨,府尊同意將你新平寨的青苗夏稅降到三千兩,並且允許你攻破中都縣後,首先領兵進入縣衙,不知你打算幾時出兵?”
原來,中都縣被人占據了近一個月,到現在竟還沒收複!
一說到出兵,府城內的那些武將便個個互相推諉,理由一大堆,
更誇張的是,守備府好不容易臨時湊了三千人出擊,剛立城二十多裏,士兵便逃散了大半,最後一箭未發就灰溜溜的返回了城內。
這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眼看著時間一天天的過去,陳文昭終於是坐不住了,
他總算是認清了現實,府城內的兵根本不堪一戰!
而身為知府,守土有責,肯定是不能讓轄境內的一個縣被亂賊長久占去的。
但一時之間,又上哪去找精兵來收複中都縣?
陳文昭的幕僚,這時都紛紛將目光落在了新平寨這邊。
原本陳文昭還打算讓他那族侄控製新平寨兵權再做打算的,但這時也知是癡心妄想,隻好再派人來新平寨商量。
不過李慶卻一直拿青苗夏稅做文章,不肯出兵,
經過反複的拉扯談判後,直到今天,陳文昭這才終於答應了李慶開出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