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亂起!
與宋江大鬧江州、無為軍這消息一起傳到李慶耳邊的,還有其他各州府因青苗夏稅而鬧出的動亂。
山東淄州鄒平縣人王複,本是個落魄文士,率鄉人殺了稅吏,占據了長白山(今山東章丘境內,非東北的長白山),
這王複自稱“知世郎”,宣稱他可以知曉天下事勢,並編了許多抗擊官府的歌謠讓人傳唱,蠱惑了不少逃稅之人和流民加入他的隊伍。
這王複領著人馬,在淄州、齊州兩地往來搶劫掠奪,兵馬多時有一兩萬,人少時也有五六千,闖出了很大的聲勢。
其中,那齊州便位於東平府的東北方,地方官府一日三驚,害怕知世郎王複會來劫掠。
此外,在河北德州的平原縣以東,有個叫豆子岡的地方,
那裏背靠大湖且環繞著數條河流,地形深遠險阻,自從北齊的高氏王朝以來,成群的盜賊多隱匿在其中。
有一個叫張霸道的人,家住在豆子岡旁邊,他家祖上有人為官作宦,如今雖稍有衰敗,但也資產豐厚且喜好仗義助人、打抱不平,算是河北的一條有名的好漢。
張霸道家裏的食客常達幾百人,待到近年饑荒四起,很多流民都來依附於他,
平原縣縣令一直貪圖張霸道家裏的錢財,趁著青苗夏稅這由頭,開口便要張霸道繳納三萬兩白銀。
張霸道自是不肯,雙方衝突了數回,有一次稅吏終於是被張霸道家裏一個性格暴躁的食客給一怒之下殺了。
平原縣令於是糾結起了公人,要來抓捕張霸道,抄他的家。
張霸道無奈,隻好聚集了食客和歸附他的流民,總計上千人,反殺了那縣令,並趁亂攻入縣城,將縣衙洗劫一空。
隨後,張霸道並沒有一直占據著平原縣,而是領著人馬逃入了地形險要的豆子岡中,
那豆子岡很大,裏頭原有數千盜賊,卻是各自為營,互相攻伐不休,不成氣候,
但在張霸道進入豆子岡後,那些盜賊卻全都主動歸附了張霸道麾下,一起奉他為主,聲勢頓時大漲。
張霸道一直以不能做官光耀門楣為恨,這時索性自稱將軍,背靠這豆子岡四處劫掠州府,盛時也有二三萬人,河北一時為之震動。
除了長白山的王複、豆子岡的張霸道外,最近還有一人鬧出的動靜比較大,
漳南縣孫祖德,年輕時就崇尚豪俠義氣之舉,膽識力氣超過常人,鄉裏人都愛歸附於他。
官府征收青苗夏稅時,孫祖德咬咬牙如數交了,
但稅吏走時還牽走了他家的老黃牛,說是搬運完錢糧就送回來,誰知之後卻再無音訊。
孫祖德數次道縣城討要,最後卻得知他那老黃牛已被稅吏偷偷宰掉吃了!
私殺耕牛可是大罪,孫祖德於是去衙門狀告稅吏,奔走半月卻沒有任何結果,
這事,孫祖德也強忍了下來。
再後來,孫祖德所在的鄉都被洪水淹沒,本是金秋豐收時節,鄉人卻多家徒四壁,孫祖德的妻子都餓死了。
偏偏這個時候,縣令又下了征發令,要孫祖德他們鄉出兩百壯丁去服勞役修城牆。
這種勞役是強製性的義務,有的縣令心善,可能會給口飯吃,這漳南縣的縣令向來心黑,肯定是沒吃的。
這時眾人本就饑餓無比,全靠挖草剝樹皮為食,吊著口氣,如何能做得了這辛苦的勞役?
孫祖德於是受眾人所托,親自去麵見了縣令,向他澄明情況,求他開開恩,
那漳南縣的縣令聽後大怒,讓人把孫祖德綁了,拿起鞭子狠狠的抽打了一頓,
這一次,孫祖德終於是忍無可忍了。
待那縣令如看一條死狗一般,讓人鬆開孫祖德,要把他扔出去時,孫祖德出其不意的奪過了附近公人的刀,並迅速的抓起了縣令,就心窩裏隻一刀,便將他殺了。
由於縣人都知孫祖德悍勇,加上他一直都以敦厚老實而聞名,誰會想到他竟敢殺縣令,
故而一時間,縣衙裏的人都傻愣在了那裏,孫祖德便趁這空擋逃出了縣城,
回到了鄉裏後,父老聽他殺了縣令後,都勸他趕快逃亡,到別處去避風頭,比如滄州柴進莊上就是個好去處。
但那時的孫祖德,卻是比任何時候都清醒,他向鄉裏人道:
“如今水澇成災,百姓窮困,國家滿目瘡痍,皇上卻不知體恤百姓饑苦,隻顧收稅享樂,這天下以後必定會大亂!
大丈夫不死,便應當建立大功,怎麽能隻作逃奴呢!”
於是孫祖德振臂一呼,十裏八鄉的人都來投靠,瞬間招集了無依靠者七八百人,
他先是突襲了亂成一鍋粥的平原縣,得了許多軍糧器械,
隨後,孫祖德也識趣的沒長久占據城池,率部進入附近一個叫高雞泊的地方安身,同樣自稱將軍,每天都有許多活不下去的人前去投靠,聲勢也迅速的壯大了起來……
一開始時,還隻是傳來了百姓殺死稅吏逃亡,或是有人霸占了小鎮,阻礙交通的消息,像中都縣這種被亂賊占據了城池的,屬於少之又少的情況。
但如今隻過去了大半個月,情況卻愈演愈烈,光是聚集了一二萬亂賊,自號將軍的就有數支,
長白山的王複、豆子崗的張霸道、高雞泊的孫祖德,隻是其中三個最為傑出的人物而已。
加上宋江又大鬧了江州與無為軍,返回了梁山落草,這天下間的局勢已是開始糜爛。
畢竟之前再怎麽多流民,路上再如何多強盜,卻少有殺害官員、攻打州府城縣、自號什麽“知世郎”和將軍的。
而王複、張霸道、孫祖德這些人,與普通的強盜完全不同的一點是,他們都是有追求的,屬於是陳勝、吳廣、黃巢的那一類要割據一方的人……
秋風拂麵而過,李慶立於新平寨的城牆之上,放眼四周,隻見新平寨的百姓都在田裏辛勤的勞作著,臉上無半點饑色,
李慶不由的暗下決心,不管世道如何的亂,自己定會守護好這一方土地的安寧!
以前,李慶隻想守護著他那個家,並不太想多管別人的死活,而現在不知不覺間心態卻已改變了許多……
與宋江大鬧江州、無為軍這消息一起傳到李慶耳邊的,還有其他各州府因青苗夏稅而鬧出的動亂。
山東淄州鄒平縣人王複,本是個落魄文士,率鄉人殺了稅吏,占據了長白山(今山東章丘境內,非東北的長白山),
這王複自稱“知世郎”,宣稱他可以知曉天下事勢,並編了許多抗擊官府的歌謠讓人傳唱,蠱惑了不少逃稅之人和流民加入他的隊伍。
這王複領著人馬,在淄州、齊州兩地往來搶劫掠奪,兵馬多時有一兩萬,人少時也有五六千,闖出了很大的聲勢。
其中,那齊州便位於東平府的東北方,地方官府一日三驚,害怕知世郎王複會來劫掠。
此外,在河北德州的平原縣以東,有個叫豆子岡的地方,
那裏背靠大湖且環繞著數條河流,地形深遠險阻,自從北齊的高氏王朝以來,成群的盜賊多隱匿在其中。
有一個叫張霸道的人,家住在豆子岡旁邊,他家祖上有人為官作宦,如今雖稍有衰敗,但也資產豐厚且喜好仗義助人、打抱不平,算是河北的一條有名的好漢。
張霸道家裏的食客常達幾百人,待到近年饑荒四起,很多流民都來依附於他,
平原縣縣令一直貪圖張霸道家裏的錢財,趁著青苗夏稅這由頭,開口便要張霸道繳納三萬兩白銀。
張霸道自是不肯,雙方衝突了數回,有一次稅吏終於是被張霸道家裏一個性格暴躁的食客給一怒之下殺了。
平原縣令於是糾結起了公人,要來抓捕張霸道,抄他的家。
張霸道無奈,隻好聚集了食客和歸附他的流民,總計上千人,反殺了那縣令,並趁亂攻入縣城,將縣衙洗劫一空。
隨後,張霸道並沒有一直占據著平原縣,而是領著人馬逃入了地形險要的豆子岡中,
那豆子岡很大,裏頭原有數千盜賊,卻是各自為營,互相攻伐不休,不成氣候,
但在張霸道進入豆子岡後,那些盜賊卻全都主動歸附了張霸道麾下,一起奉他為主,聲勢頓時大漲。
張霸道一直以不能做官光耀門楣為恨,這時索性自稱將軍,背靠這豆子岡四處劫掠州府,盛時也有二三萬人,河北一時為之震動。
除了長白山的王複、豆子岡的張霸道外,最近還有一人鬧出的動靜比較大,
漳南縣孫祖德,年輕時就崇尚豪俠義氣之舉,膽識力氣超過常人,鄉裏人都愛歸附於他。
官府征收青苗夏稅時,孫祖德咬咬牙如數交了,
但稅吏走時還牽走了他家的老黃牛,說是搬運完錢糧就送回來,誰知之後卻再無音訊。
孫祖德數次道縣城討要,最後卻得知他那老黃牛已被稅吏偷偷宰掉吃了!
私殺耕牛可是大罪,孫祖德於是去衙門狀告稅吏,奔走半月卻沒有任何結果,
這事,孫祖德也強忍了下來。
再後來,孫祖德所在的鄉都被洪水淹沒,本是金秋豐收時節,鄉人卻多家徒四壁,孫祖德的妻子都餓死了。
偏偏這個時候,縣令又下了征發令,要孫祖德他們鄉出兩百壯丁去服勞役修城牆。
這種勞役是強製性的義務,有的縣令心善,可能會給口飯吃,這漳南縣的縣令向來心黑,肯定是沒吃的。
這時眾人本就饑餓無比,全靠挖草剝樹皮為食,吊著口氣,如何能做得了這辛苦的勞役?
孫祖德於是受眾人所托,親自去麵見了縣令,向他澄明情況,求他開開恩,
那漳南縣的縣令聽後大怒,讓人把孫祖德綁了,拿起鞭子狠狠的抽打了一頓,
這一次,孫祖德終於是忍無可忍了。
待那縣令如看一條死狗一般,讓人鬆開孫祖德,要把他扔出去時,孫祖德出其不意的奪過了附近公人的刀,並迅速的抓起了縣令,就心窩裏隻一刀,便將他殺了。
由於縣人都知孫祖德悍勇,加上他一直都以敦厚老實而聞名,誰會想到他竟敢殺縣令,
故而一時間,縣衙裏的人都傻愣在了那裏,孫祖德便趁這空擋逃出了縣城,
回到了鄉裏後,父老聽他殺了縣令後,都勸他趕快逃亡,到別處去避風頭,比如滄州柴進莊上就是個好去處。
但那時的孫祖德,卻是比任何時候都清醒,他向鄉裏人道:
“如今水澇成災,百姓窮困,國家滿目瘡痍,皇上卻不知體恤百姓饑苦,隻顧收稅享樂,這天下以後必定會大亂!
大丈夫不死,便應當建立大功,怎麽能隻作逃奴呢!”
於是孫祖德振臂一呼,十裏八鄉的人都來投靠,瞬間招集了無依靠者七八百人,
他先是突襲了亂成一鍋粥的平原縣,得了許多軍糧器械,
隨後,孫祖德也識趣的沒長久占據城池,率部進入附近一個叫高雞泊的地方安身,同樣自稱將軍,每天都有許多活不下去的人前去投靠,聲勢也迅速的壯大了起來……
一開始時,還隻是傳來了百姓殺死稅吏逃亡,或是有人霸占了小鎮,阻礙交通的消息,像中都縣這種被亂賊占據了城池的,屬於少之又少的情況。
但如今隻過去了大半個月,情況卻愈演愈烈,光是聚集了一二萬亂賊,自號將軍的就有數支,
長白山的王複、豆子崗的張霸道、高雞泊的孫祖德,隻是其中三個最為傑出的人物而已。
加上宋江又大鬧了江州與無為軍,返回了梁山落草,這天下間的局勢已是開始糜爛。
畢竟之前再怎麽多流民,路上再如何多強盜,卻少有殺害官員、攻打州府城縣、自號什麽“知世郎”和將軍的。
而王複、張霸道、孫祖德這些人,與普通的強盜完全不同的一點是,他們都是有追求的,屬於是陳勝、吳廣、黃巢的那一類要割據一方的人……
秋風拂麵而過,李慶立於新平寨的城牆之上,放眼四周,隻見新平寨的百姓都在田裏辛勤的勞作著,臉上無半點饑色,
李慶不由的暗下決心,不管世道如何的亂,自己定會守護好這一方土地的安寧!
以前,李慶隻想守護著他那個家,並不太想多管別人的死活,而現在不知不覺間心態卻已改變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