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盥而不薦,有孚甬若。


    彖曰:大觀在上,順而巽,中正以觀天下。觀,盥而不薦,有孚甬若,下觀而化也。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


    象曰:風行地上,觀;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教。


    坤下巽上,內卦是坤卦,外卦是巽卦。坤卦與巽卦都有順的意思,因為巽卦卦象是風,風是無孔不入的,實際上它也是順著空間周流六虛。隻要有孔就是有空間,有空間它就要流通,這是風的職責。所以講它是順著空間流動的,在一個空間裏麵流動,有順的意思。


    觀卦裏主要講什麽意思呢?它真正講的是一個虔誠的心。為什麽這個虔誠的心與觀相聯係呢?我想這與“觀自在”有相通之處,它是觀心。盥,是指洗手。薦是指獻上。這盥與薦,都是指古代舉行一種祭祀儀式時的兩個步驟,兩套儀式,一先一後,盥在先,薦在後,是非常虔誠的。這種“盥”儀式,就是一個“觀”的過程,觀什麽?觀心哪,觀自己的心聖潔不聖潔,虔誠不虔誠。“有孚甬若”,“孚”是指誠信,對祭祀肯定需要一種誠信。“甬”本來是指向上望,但這個向上望是一種仰慕。“若”是樣子。為什麽呢?因為觀卦裏麵講的就是這種虔誠的心。表現在外表的儀態,是俯首鞠躬;表現在內心的卻相反,不是向下躬而是向上仰慕,仰慕所祭拜的天和祖先。正是心裏由衷的仰慕,才會俯首鞠躬。


    “大觀在上”,“大觀”實際上是叫觀大,也就是說你觀察的對象不大,不是神聖的,你就沒有這個虔誠心;如果觀察到一種聖潔和神聖,當然是“大觀”了。這種“聖潔”在你心裏的位置自然為上,上為神聖。“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


    “天之神道”是指聖人體認天的不言不語而使四時運行、萬物生長的奧妙。“四時不忒”,是指差異,就是講四時循環沒有什麽差異;是指天道規律沒有差異。道是沒有差異的,所以“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神道設教”指的是聖人因天之道而明了治人之道,不言而信,不動而敬,使百姓在不知不覺中潛移默化,背惡向善。


    “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教。”這個“省”是巡視的意思,也還是“觀”,通過巡視四方,以後才知道哪一方麵需要設教,應該用哪種方式設教,這應該都有一個區別的,根據民情、民俗等具體情況來設教。所以孔子的教是“因材施教”,也就是天下設教,四時、四方各有不同。不然就不叫設教,這都是根據“觀”來的。


    初六:童觀,小人無咎,君子吝。


    象曰:初六童觀,小人道也。


    爻辭解析


    初六,即陰爻居陽位。“童觀”,這個“童”實際是指那些初次涉世,對社會不了解的人,像小孩子那樣顯得幼稚、淺薄,但有好奇心和熱情。“小人無咎,君子吝”又是什麽意思呢?例如一個孩子做錯了事,說錯了話,是沒有多大關係的,因為他是孩子嘛,但大人就不同了。大人物肩負著大任,同時他的影響也特別大,所以他用“童觀”也就有吝了,這是自然的。


    “初六童觀,小人道也。”但“童觀”畢竟是小人之道,不是大人之道,不是君子之道,如果君子按這種“童觀”的觀點和觀察方法看問題的話,那可不行。


    六二:闚觀,利女貞。


    象曰:闚觀女貞,亦可醜也。


    爻辭解析


    “闚觀”見識到的事物並不是十分清晰全麵的。“利女貞”又是什麽意思呢?六二陰居柔位是正,而且居中,因為又正又中,所以空間就比較窄了,兩邊都不能偏,似乎有局限性。如果是一個女人這樣看的話,就是中正而得位了,是正常的。但是如果是一個大丈夫、一個大男人也是那樣觀的話,豈不成了笑話。


    六三:觀我生,進退。


    象曰:觀我生,進退;未失道也。


    爻辭解析


    這“進退”是指生存進退。六三,陰居剛位,它的處境不是那麽太好,所以要知道進退,就是說還是回頭觀自己吧。在這個位置上,一個陰爻,卻踏上了一個陽位,是一個很顯要的位置,不得不小心翼翼了。踏上三步還要往後退一步,是很遲疑的,猶豫不決的。


    告誡你要在這個位置裏生存,就要知道進退。不管自己的性格與這個環境有多少差異,隻要在這種差異之中隻要知道進退,能適應環境,就能“未失道”。


    六四: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


    象曰:觀國之光,尚賓也。


    爻辭解析


    六四是陰居陰位,得正,但還是過柔。“觀國之光”,從字麵上看好像是觀國之大事。如果從上下爻來看,這爻是六四,已經接近“九五”了,九五是尊位,是君位。這裏就不像六三那樣隻觀自己,而是觀“九五”,觀“九五”的光,也就是看他的君德怎麽樣。“利用賓於王”,“賓”是指入仕,過去科舉考試就是為了入仕,隻有入仕才能為國家做事。“用賓於王”,就是“我為你所用否”,我願意為你效勞,那就看這位君王,不僅僅觀他的才能,還要觀他的德,才德兼備者才是好領導,當然有人為他效勞,願意被他所用。“觀國之光,尚賓也。”


    就是尚仕也。就是說這種“仕”不錯,這“仕”不是盲目的。為什麽陶淵明不為五鬥米折腰,因他當時不僅僅是觀國君,還觀時代。


    九五:觀我生,君子無咎。


    象曰:觀我生,觀民也。


    爻辭解析


    是尊位上的君子“觀自己”,這樣的君子無咎。那他是怎麽觀自己的呢?不是直接觀的,觀的方式就像一個人照鏡子,用鏡子來觀自己。這個鏡子又是什麽呢?是民生,國君的“我生”實際就是民生。


    民風淳樸,百姓豐衣足食,國泰民安,那這個君的人生當然就好。通過民生來折射“我生”,來反觀、反省、反思“我生”,自我觀照。所以說君子無咎,就是因為“觀”得對頭,而不是自認為國君了,是領導了,民眾都要聽我的。隻觀自己,不去從民生中觀,不從民眾的利益上觀,隻看太平盛世的表麵現象,隻看自己的政績,就會有咎害。


    “君子無咎”,這裏的“君子”並非實指某個人,某種職務的人,而是統指那種以民生為我生的君王、領導。隻有以觀民生為觀我生的鏡子,才不至咎害。


    上九:觀其生,君子無咎。


    象曰:觀其生,誌未平也。


    爻辭解析


    這又是“生”,這“生”是什麽“生”?這還是民生,這又是君子無咎,這與上麵的“觀我生”就不同了。上麵“觀我生”是通過民生,反過來觀“我”做得怎麽樣,觀自己還有哪些事做得不對,這是通過民生反觀自己的。而這裏的觀是直接去觀察民生,而沒有反觀的意思。當然這樣君子也是無咎的。為什麽“誌未平也”?是通過觀察的,知道“自己”原來的誌向,實際上還沒有達到,一直未平。這裏為什麽講“未平”呢?因為這是上九,與這個卦有關係,上九有盛極必衰的景象,當然就有“未平”之象了。就像看部電影,看到很熱鬧的時候,看得正在興頭上,電影卻完了,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當然這裏的“未平”,應該理解為“誌猶未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周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姬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姬昌並收藏周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