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一代明臣(蔡思瑾終成一代名臣)
滿朝廷的官員們都知道皇上器重蔡思瑾, 也知道蔡思瑾前途無量, 但是真當蔡思瑾以四十歲的年齡當上了正二品的刑部尚書時,還是覺得有些不能接受。
無他, 實乃蔡思瑾的外放曆練較少而已。
先皇當時任命沈子安做從二品的戶部侍郎時,他也年輕得很, 而且他這個戶部侍郎上麵並未有一個頂頭上司,所有人都知道他就是日後的戶部尚書了,也沒有多少人反對。為什麽?就是因為他之前已經擔任了遼東省總督,做過一省大員了啊。
一般朝廷重臣想要入主六部中的某一部, 必然先外放為一省總督, 再不濟也要做一省的布政使或者學政啊。雖然張思晨的年齡比蔡思瑾要小, 但是其實他的資曆卻要比蔡思瑾老到,皇上便是立即將他放在禮部尚書的位置上,也不會掀起如今日這般的軒然大波。
再對比一下蔡思瑾的外放資曆, 有什麽?簡直少得可憐, 就有三年應天府知府的外放經曆,然後再有三年巡河禦史的經曆,就沒有了!
皇上,都知道你其中蔡思瑾,可也要按照資曆慢慢將他推上去吧?你這一下子忽然不按照牌理出牌, 大家自然都不樂意了。起碼也讓他在戶部侍郎的位置上熬幾年啊,哪兒能讓他這麽輕易就身居高位呢?
以從二品的官職外放一省總督的先例也不是沒有, 若是皇上遵循守舊, 他也可以讓蔡思瑾先外放一任, 然後再將他提到六部其中某部尚書的位置。可是現在他沒有時間可以浪費了。
謝正卿已經五十八歲了,兩年後就要致仕了,若是將蔡思瑾外放成為一省總督,兩年後能不能及時回來是一個大問題,還有一個問題是,他也不可能以從二品的官職直接跳一級去接謝正卿的從一品首輔之職啊。
所以,皇上拿定了主意要讓蔡思瑾現在坐穩正二品刑部尚書的位置,為他兩年後接任首輔做準備。況且入閣前一定要有外放的資曆,但是誰能說巡河禦史不是外放的官員呢?這是一個新職位,皇上說這個位置的經曆與一省總督相當,那就是相當,並無先例可循啊。
就這樣,蔡思瑾沒當幾天刑部侍郎就被皇上推上了刑部尚書的位置。外人都冷眼看著他如何治理刑部,等著他出錯,等著看他的笑話。
哪不知蔡思瑾前世裏就做過多年的縣令、知府,處理過很多刑事、民事的案件,與刑部之間很熟稔,而且對大晏律例了解至極。這輩子也有在禦史台會審司工作的經曆,那個時候更是與刑部打過很多次交道,對於死刑複審的案件尤其處理得得心應手,此番接掌刑部,完全不存在任何的問題。
何況他還有兩個極為有用的技能,一個明察秋毫,可是知道人犯到底有沒有說謊;還有一個舌燦蓮花,不僅可以讓人改變想法,還有一定幾率讓人犯當廷說出真話,有他在的案子,自然能查明各種疑點,保證勿枉勿縱。
於是,外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看到的就是蔡思瑾在毫無經驗的情況下,將刑部上上下下管理得井井有條,甚至還直接審出了好幾個冤案,在民間隱隱有了“青天”之名。
他們無不搖頭歎息,感歎這個世界上真的有生而知之者。也對蔡思瑾這個人的才學、能力佩服不已,覺得他以前真是被耽誤了,以他的能力,便是沒有皇上的“侍講”這樣的經曆,不依靠裙帶關係,也足以成為主宰大晏朝官場的存在。
轉眼間,兩年的時間即將過去,謝正卿歎了口氣,讓人招蔡思瑾過府一敘。
再次來到謝正卿的書房裏,蔡思瑾感慨萬千,曾經的他對謝首輔的書房很是熟悉,但是如今的他已經好多年都沒有到這個書房來過了。
謝正卿笑眯眯地說道:“致知啊,好久沒有在我的書房裏看見你了,你看看,這裏的擺設是不是還是如之前一般?”
蔡思瑾點了點頭,拱手回答到:“這裏的布置確實不曾改變過,不過我真的很久沒有來拜訪過謝首輔了,仿佛是從十三年前我成為九皇子的侍講開始,就沒有再踏足過謝府了。”
謝正卿點了點頭,說道:“說起來,我們二人相識二十五年,從我第一次看你的文章時起,就知道我們兩個是一類人,有著同樣的理想,還擔心你被沈相不喜,壓了壓你舉人的名次。哎,如此一想起來,都還曆曆在目呢。”
蔡思瑾點了點頭,說道:“學生很感謝謝首輔的賞識,當初謝首輔給了學生一個機會去國子監念書,雖然最後學生沒有抓住,但是心中一直是很感激謝首輔的。”
謝正卿失笑著搖了搖頭,說道:“也是造化弄人了,當時我還想要招你為婿,無奈你已經有了未婚妻,也是有緣無分了。”
蔡思瑾微微一笑,說道:“太後娘娘那個時候心係戚昭元戚兄,便是學生當時沒有未婚妻,答應了這門婚事,恐也難以結緣,所以謝首輔不必因此傷懷。”
謝正卿聞言一愣,隨即哈哈大笑,說道:“看來你和清源的關係比我想象中要好啊,他連這樣的秘辛竟然都告知於你。也好,也好,你們這麽互相了解,我也放心許多。我任內閣首輔也已經二十一年了,是時候從這個位置山退下來,給年輕人多一些機會了。
致知,不瞞你說,我心儀的下一任首輔人選,可以是清源,也可以是你,對於我來說都差不多,我知道你們對我的新政改革知之甚深,也知道你們繼任了首輔之後一定會繼續堅定的推進改革,所以能夠放心。
隻是致知,你知道你和清源之間最大的不同在哪裏嗎?”
蔡思瑾一挑眉,笑著說道:“願聞其詳。”
謝正卿摸了摸自己的胡須,說道:“清源此人聰慧無比,而且於權力鬥爭有著天生的敏銳性,若是他繼任首輔,自然會緊緊抓牢自己手中的權力,若是皇上有能力,還能說話算話,若是皇上能力不濟,便是將皇上架空也不是沒有可能。
而這正是我想要看到的。致知,我相信你也和我有一樣的想法,覺得我們這樣從科舉之中、從官場爭鬥之中坐上首輔之位的人,定然都是能力出眾、驚才絕豔之輩,有能力將這個國家治理好。將國家權力置於我們這樣的人手中,豈不是比置於緊緊因為生而為皇室的人要好得多?
若是我們權臣治國,便是皇上是個昏君,也能國泰民安、河清海晏,你說是與不是?
我唯一擔憂的,便是致知你對於權力沒有足夠的敏銳性,日後不能作為一個權臣把持朝政,而是讓皇權壓倒了我們啊。”
蔡思瑾笑著搖了搖頭,說道:“謝首輔,我想你還是不了解我,不了解我和清源之間最大的區別,也不了解我和你之間最大的區別。
其實,我若是為首輔,必然會將大晏治理得很好,將新政很好地推行、讓其深入人心,但是之後,我會上一道折子,建議皇上廢除內閣、廢除首輔的位置,將六部的位置提升,讓皇上與六部尚書直接共商國是,分權。
謝首輔,我知道你的意思,不能將國家的生死存亡至於皇上一人的掌控之下,那樣太過於危險,若是出現一個昏君,就會將滿朝百姓帶入深淵。可是你將整朝的生死存亡都係於一個權臣之手,難道就會比讓在皇上手裏安全麽?
卻是,權臣都是經過科舉的,都是在官場曆練過的。但是從而出頭的人,一定是如謝首輔您這樣廉潔自律、風清氣正的人麽?並不是書念得好的人品性便好,若是個奸邪小人成了權臣,整個大晏朝又會好麽?
所以我想到的方法是分權,不將權力係於任何一人手中,而是置於七個人手中,隻要不是絕大多數的人都腐壞了,整個朝廷就能正常運轉,大晏朝就能河清海晏,這樣不是更好麽?”
謝正卿一愣,完全沒有想到蔡思瑾竟然是這樣的想法,他立即提出疑問:“分權之後也有很多弊端,做很多事情都力不從心,改革的成效會差很多。”
蔡思瑾笑道:“謝首輔,您推行改革二十一年,我再繼續推行改革十八年,有了這近四十年的時間,我想已經足夠為大晏朝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支撐這個國家往下很好的運轉幾百年了。幾百年之後,若是後人有才華,自然能推行新的改革因時製宜、因地製宜,若是後人無能,那也沒有辦法,曆史總是這樣的,一個腐朽沒落的朝代一定會被一個新興有活力的朝代替代的。”
謝正卿歎息一聲,然後朗聲大笑,說道:“謝正卿自負一世,隻覺得我是當世第一聰明人,現在看來,我的格局竟然沒有致知你來得大。致知,我相信你會做一個好首輔,也相信不管大晏朝能延續多少年,你都將是一名流傳千古的一代明臣。”
蔡思瑾拱手到:“謝首輔過譽了,您在大晏全麵推行新政改革,若說一代名臣,也當是謝首輔您。”
此次會晤二人均很滿意。回家之後,蔡思瑾得意地在周水靜麵前嘚瑟,說道:“靜兒,你不知道謝首輔聽到我說要廢內閣、廢首輔一職的時候是什麽表情,他可是對我佩服得五體投地呢!”
周水靜白了他一眼,說道:“你就吹吧!謝首輔吃驚倒是有可能,哪裏有可能佩服得五體投地。說起來集權和分權各有各的好,他怎麽可能因為觀點向你認輸,他隻不過是輸給了時間罷了。”
蔡思瑾......難不成謝首輔剛剛那麽誇讚我其實是逗我玩兒的,就是想讓我好好推行改革。他才不管什麽集權分權,隻要他的改革能被我推行下去他就完全不在乎了?
第二天,謝正卿便上表懇請致仕,回鄉頤養天年,皇上苦留三次,終於根據先皇的“所有朝臣年過六十均需回鄉養老”的遺詔,放謝首輔回鄉。
一個月後,正二品的刑部尚書蔡思瑾再次上升了一個位置,入住內閣,成為了大晏朝第二任首輔。
“叮,檢測到宿主於50歲前成為本朝文官第一人,主線任務6(最終任務)完成,宿主所綁定的‘一代名臣’係統進入自毀程序,所有技能保留。滴滴滴......”
蔡思瑾坐在首輔的位置上悵然若失,係統的剝離就好像讓他失去了一個摯友一般。
但是生活還要繼續,他打起精神來繼續謝首輔鋪下的路,繼續大晏朝的改革事業,不能辜負係統的期望,不能隻成為係統承認的“一代明臣”,還要真正成為名留青史的“一代名臣。”
哈哈哈,當然,做官並不是他生活的全部,他這麽愛媳婦,這麽戀家的人,當然不會將加班當成樂趣。國事重要,家事也同樣重要啊,他還要好好地陪媳婦兒、陪兒子女兒,好好過他的生活呢。
不過既然他真的處在了首輔這樣的位置,那麽有些事情還是要收斂一下的,像“靜思文集”這樣的集子就隻能先寫好,等到他六十歲致仕之後再出版了,否則真不知道他手底下這些官員會為了拍他的馬屁做出什麽可怕的事情來。
做“一代明臣”固然很好很光鮮,也是他的理想。但是其實最重要的,還是做好自己,做好“蔡思瑾”。
(正文完)
滿朝廷的官員們都知道皇上器重蔡思瑾, 也知道蔡思瑾前途無量, 但是真當蔡思瑾以四十歲的年齡當上了正二品的刑部尚書時,還是覺得有些不能接受。
無他, 實乃蔡思瑾的外放曆練較少而已。
先皇當時任命沈子安做從二品的戶部侍郎時,他也年輕得很, 而且他這個戶部侍郎上麵並未有一個頂頭上司,所有人都知道他就是日後的戶部尚書了,也沒有多少人反對。為什麽?就是因為他之前已經擔任了遼東省總督,做過一省大員了啊。
一般朝廷重臣想要入主六部中的某一部, 必然先外放為一省總督, 再不濟也要做一省的布政使或者學政啊。雖然張思晨的年齡比蔡思瑾要小, 但是其實他的資曆卻要比蔡思瑾老到,皇上便是立即將他放在禮部尚書的位置上,也不會掀起如今日這般的軒然大波。
再對比一下蔡思瑾的外放資曆, 有什麽?簡直少得可憐, 就有三年應天府知府的外放經曆,然後再有三年巡河禦史的經曆,就沒有了!
皇上,都知道你其中蔡思瑾,可也要按照資曆慢慢將他推上去吧?你這一下子忽然不按照牌理出牌, 大家自然都不樂意了。起碼也讓他在戶部侍郎的位置上熬幾年啊,哪兒能讓他這麽輕易就身居高位呢?
以從二品的官職外放一省總督的先例也不是沒有, 若是皇上遵循守舊, 他也可以讓蔡思瑾先外放一任, 然後再將他提到六部其中某部尚書的位置。可是現在他沒有時間可以浪費了。
謝正卿已經五十八歲了,兩年後就要致仕了,若是將蔡思瑾外放成為一省總督,兩年後能不能及時回來是一個大問題,還有一個問題是,他也不可能以從二品的官職直接跳一級去接謝正卿的從一品首輔之職啊。
所以,皇上拿定了主意要讓蔡思瑾現在坐穩正二品刑部尚書的位置,為他兩年後接任首輔做準備。況且入閣前一定要有外放的資曆,但是誰能說巡河禦史不是外放的官員呢?這是一個新職位,皇上說這個位置的經曆與一省總督相當,那就是相當,並無先例可循啊。
就這樣,蔡思瑾沒當幾天刑部侍郎就被皇上推上了刑部尚書的位置。外人都冷眼看著他如何治理刑部,等著他出錯,等著看他的笑話。
哪不知蔡思瑾前世裏就做過多年的縣令、知府,處理過很多刑事、民事的案件,與刑部之間很熟稔,而且對大晏律例了解至極。這輩子也有在禦史台會審司工作的經曆,那個時候更是與刑部打過很多次交道,對於死刑複審的案件尤其處理得得心應手,此番接掌刑部,完全不存在任何的問題。
何況他還有兩個極為有用的技能,一個明察秋毫,可是知道人犯到底有沒有說謊;還有一個舌燦蓮花,不僅可以讓人改變想法,還有一定幾率讓人犯當廷說出真話,有他在的案子,自然能查明各種疑點,保證勿枉勿縱。
於是,外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看到的就是蔡思瑾在毫無經驗的情況下,將刑部上上下下管理得井井有條,甚至還直接審出了好幾個冤案,在民間隱隱有了“青天”之名。
他們無不搖頭歎息,感歎這個世界上真的有生而知之者。也對蔡思瑾這個人的才學、能力佩服不已,覺得他以前真是被耽誤了,以他的能力,便是沒有皇上的“侍講”這樣的經曆,不依靠裙帶關係,也足以成為主宰大晏朝官場的存在。
轉眼間,兩年的時間即將過去,謝正卿歎了口氣,讓人招蔡思瑾過府一敘。
再次來到謝正卿的書房裏,蔡思瑾感慨萬千,曾經的他對謝首輔的書房很是熟悉,但是如今的他已經好多年都沒有到這個書房來過了。
謝正卿笑眯眯地說道:“致知啊,好久沒有在我的書房裏看見你了,你看看,這裏的擺設是不是還是如之前一般?”
蔡思瑾點了點頭,拱手回答到:“這裏的布置確實不曾改變過,不過我真的很久沒有來拜訪過謝首輔了,仿佛是從十三年前我成為九皇子的侍講開始,就沒有再踏足過謝府了。”
謝正卿點了點頭,說道:“說起來,我們二人相識二十五年,從我第一次看你的文章時起,就知道我們兩個是一類人,有著同樣的理想,還擔心你被沈相不喜,壓了壓你舉人的名次。哎,如此一想起來,都還曆曆在目呢。”
蔡思瑾點了點頭,說道:“學生很感謝謝首輔的賞識,當初謝首輔給了學生一個機會去國子監念書,雖然最後學生沒有抓住,但是心中一直是很感激謝首輔的。”
謝正卿失笑著搖了搖頭,說道:“也是造化弄人了,當時我還想要招你為婿,無奈你已經有了未婚妻,也是有緣無分了。”
蔡思瑾微微一笑,說道:“太後娘娘那個時候心係戚昭元戚兄,便是學生當時沒有未婚妻,答應了這門婚事,恐也難以結緣,所以謝首輔不必因此傷懷。”
謝正卿聞言一愣,隨即哈哈大笑,說道:“看來你和清源的關係比我想象中要好啊,他連這樣的秘辛竟然都告知於你。也好,也好,你們這麽互相了解,我也放心許多。我任內閣首輔也已經二十一年了,是時候從這個位置山退下來,給年輕人多一些機會了。
致知,不瞞你說,我心儀的下一任首輔人選,可以是清源,也可以是你,對於我來說都差不多,我知道你們對我的新政改革知之甚深,也知道你們繼任了首輔之後一定會繼續堅定的推進改革,所以能夠放心。
隻是致知,你知道你和清源之間最大的不同在哪裏嗎?”
蔡思瑾一挑眉,笑著說道:“願聞其詳。”
謝正卿摸了摸自己的胡須,說道:“清源此人聰慧無比,而且於權力鬥爭有著天生的敏銳性,若是他繼任首輔,自然會緊緊抓牢自己手中的權力,若是皇上有能力,還能說話算話,若是皇上能力不濟,便是將皇上架空也不是沒有可能。
而這正是我想要看到的。致知,我相信你也和我有一樣的想法,覺得我們這樣從科舉之中、從官場爭鬥之中坐上首輔之位的人,定然都是能力出眾、驚才絕豔之輩,有能力將這個國家治理好。將國家權力置於我們這樣的人手中,豈不是比置於緊緊因為生而為皇室的人要好得多?
若是我們權臣治國,便是皇上是個昏君,也能國泰民安、河清海晏,你說是與不是?
我唯一擔憂的,便是致知你對於權力沒有足夠的敏銳性,日後不能作為一個權臣把持朝政,而是讓皇權壓倒了我們啊。”
蔡思瑾笑著搖了搖頭,說道:“謝首輔,我想你還是不了解我,不了解我和清源之間最大的區別,也不了解我和你之間最大的區別。
其實,我若是為首輔,必然會將大晏治理得很好,將新政很好地推行、讓其深入人心,但是之後,我會上一道折子,建議皇上廢除內閣、廢除首輔的位置,將六部的位置提升,讓皇上與六部尚書直接共商國是,分權。
謝首輔,我知道你的意思,不能將國家的生死存亡至於皇上一人的掌控之下,那樣太過於危險,若是出現一個昏君,就會將滿朝百姓帶入深淵。可是你將整朝的生死存亡都係於一個權臣之手,難道就會比讓在皇上手裏安全麽?
卻是,權臣都是經過科舉的,都是在官場曆練過的。但是從而出頭的人,一定是如謝首輔您這樣廉潔自律、風清氣正的人麽?並不是書念得好的人品性便好,若是個奸邪小人成了權臣,整個大晏朝又會好麽?
所以我想到的方法是分權,不將權力係於任何一人手中,而是置於七個人手中,隻要不是絕大多數的人都腐壞了,整個朝廷就能正常運轉,大晏朝就能河清海晏,這樣不是更好麽?”
謝正卿一愣,完全沒有想到蔡思瑾竟然是這樣的想法,他立即提出疑問:“分權之後也有很多弊端,做很多事情都力不從心,改革的成效會差很多。”
蔡思瑾笑道:“謝首輔,您推行改革二十一年,我再繼續推行改革十八年,有了這近四十年的時間,我想已經足夠為大晏朝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支撐這個國家往下很好的運轉幾百年了。幾百年之後,若是後人有才華,自然能推行新的改革因時製宜、因地製宜,若是後人無能,那也沒有辦法,曆史總是這樣的,一個腐朽沒落的朝代一定會被一個新興有活力的朝代替代的。”
謝正卿歎息一聲,然後朗聲大笑,說道:“謝正卿自負一世,隻覺得我是當世第一聰明人,現在看來,我的格局竟然沒有致知你來得大。致知,我相信你會做一個好首輔,也相信不管大晏朝能延續多少年,你都將是一名流傳千古的一代明臣。”
蔡思瑾拱手到:“謝首輔過譽了,您在大晏全麵推行新政改革,若說一代名臣,也當是謝首輔您。”
此次會晤二人均很滿意。回家之後,蔡思瑾得意地在周水靜麵前嘚瑟,說道:“靜兒,你不知道謝首輔聽到我說要廢內閣、廢首輔一職的時候是什麽表情,他可是對我佩服得五體投地呢!”
周水靜白了他一眼,說道:“你就吹吧!謝首輔吃驚倒是有可能,哪裏有可能佩服得五體投地。說起來集權和分權各有各的好,他怎麽可能因為觀點向你認輸,他隻不過是輸給了時間罷了。”
蔡思瑾......難不成謝首輔剛剛那麽誇讚我其實是逗我玩兒的,就是想讓我好好推行改革。他才不管什麽集權分權,隻要他的改革能被我推行下去他就完全不在乎了?
第二天,謝正卿便上表懇請致仕,回鄉頤養天年,皇上苦留三次,終於根據先皇的“所有朝臣年過六十均需回鄉養老”的遺詔,放謝首輔回鄉。
一個月後,正二品的刑部尚書蔡思瑾再次上升了一個位置,入住內閣,成為了大晏朝第二任首輔。
“叮,檢測到宿主於50歲前成為本朝文官第一人,主線任務6(最終任務)完成,宿主所綁定的‘一代名臣’係統進入自毀程序,所有技能保留。滴滴滴......”
蔡思瑾坐在首輔的位置上悵然若失,係統的剝離就好像讓他失去了一個摯友一般。
但是生活還要繼續,他打起精神來繼續謝首輔鋪下的路,繼續大晏朝的改革事業,不能辜負係統的期望,不能隻成為係統承認的“一代明臣”,還要真正成為名留青史的“一代名臣。”
哈哈哈,當然,做官並不是他生活的全部,他這麽愛媳婦,這麽戀家的人,當然不會將加班當成樂趣。國事重要,家事也同樣重要啊,他還要好好地陪媳婦兒、陪兒子女兒,好好過他的生活呢。
不過既然他真的處在了首輔這樣的位置,那麽有些事情還是要收斂一下的,像“靜思文集”這樣的集子就隻能先寫好,等到他六十歲致仕之後再出版了,否則真不知道他手底下這些官員會為了拍他的馬屁做出什麽可怕的事情來。
做“一代明臣”固然很好很光鮮,也是他的理想。但是其實最重要的,還是做好自己,做好“蔡思瑾”。
(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