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永富考中(李永富終於考中進士啦)
時間過得很快, 轉眼就到了李永富考完會試出貢院的那一天了。蔡思瑾特意向自己的頂頭上司辛享寧請了假,中午吃完飯之後就帶著蔡狗三兩人駕車在貢院門口等著, 以防李永富、周墨白、周墨江三人提前交卷出來。
雖然此番應試周墨白和周墨江二人並不居住在蔡思瑾的宅院之中, 而是租房另住, 但那也隻是平時。對於科舉剛剛考完這種重要的時刻, 自然是要將二人接到自己家中照顧一兩天的, 以免二人身體損傷過重留下什麽病根。
一直等到傍晚太陽快要落山的時候,蔡思瑾才看見周墨江先走出了貢院。蔡思瑾一句話不說地走上前去迎上周墨江,接過他手中的考籃遞給蔡狗三,然後半是攙扶半是抱住周墨江往馬車那邊走過去。
蔡狗三也利落地將馬車裏溫著的人參湯倒出來一碗小心地給周墨江喂下去,然後與蔡思瑾一同將周墨江扶進馬車之中躺下,蓋上被子,免得受涼。同時將溫著的人參湯和蔡思瑾留下,由蔡狗三先趕車將周墨江送回蔡宅由其他人照料。
之後天將將黑的時候, 周墨白走出來了,蔡思瑾和蔡狗三也是如法炮製, 伺候周墨白坐在馬車裏躺下,但是這次他們卻並未提前把周墨白送走,因為交卷的時間已經快到了,到時候李永富不想出來也得出來了。
蔡狗三有些好奇地摸了摸腦袋,說到:“老爺,這個科舉會試交卷的最後時間是什麽時辰啊?為什麽你們都說快要到交卷的時候了, 卻從來沒有和我說過是什麽時辰?”
蔡思瑾一笑, 對蔡狗三說到:“不拘什麽時辰, 隻看天什麽時候黑。從天黑之後算起,考官會在天黑之後給考生三根白蠟燭,待到三支白蠟燭燃盡,便是最後交卷之時,那個時候你不想交也得強製交卷了。”
蔡狗三點了點頭,這麽一說他心中就有數了,三支白蠟燭其實也燃不了多久,而且李姑爺也不一定會等到最後一刻才交卷。果然天黑了之後不算很久李永富就拎著自己的考籃踉蹌著出門了。蔡思瑾和蔡狗三趕緊迎上去扶住他,什麽也不說先灌了一碗溫熱的參湯,然後趕著馬車回家。
一路上李永富和周墨白都是累得一句話都說不出來,蔡思瑾和蔡狗三也安靜地不說話,直到第二天早上醒來之後,李永富他們三人才有力氣與蔡思瑾說一說今年的試題與他們的答案。畢竟蔡思瑾之前是中過探花的,所以他們都眼巴巴地等著蔡思瑾的評價。
蔡思瑾看了今年的題目與他們三人各自默背的答案之後,直接指出:“永富和大表哥(周墨白)此番考中貢士應該是穩當的,但是二表哥(周墨江)中與不中卻是在兩可之間。”
其實蔡思瑾心中真實的想法是,李永富這個小子此番發揮得極好,名次應該會挺靠前的,周墨白也還可以,應該不至於會掉出前一百名,但是周墨江卻是必然不可能考中了。隻是現在成績還沒有出來,話當然不能說這麽死,不能讓周墨江太灰心,萬一他若是中了,豈不是讓他白傷心一場?
果然,此言一出之後,李永富和周墨白自是驚喜異常,但是周墨江也沒有完全灰心,總想著:“既然中與不中在兩可之間,萬一自己中了呢!”人在遇到事情的時候,總是會不自覺地往好處想的。
到了四月十五日的時候,會試的名次、榜單一公布出來,李永富排在第十二名,周墨白排在第七十八名,但是周墨江榜上無名。
李永富和周墨白自是驚喜異常,李永富欣喜於他終於有資格在京城買房子了,周墨白則欣喜於他念了這麽多年的書,終於可以做官了!
周墨江自然在此處有些灰心。但是卻也不是不能接受這個結果,自家大哥雖然沒有去粵秀書院求學,但是已經苦熬多年,在科舉上潛心研究了很久,此番才中舉的,也是他辛苦所得。甚至李永富即便也在粵秀書院念書,成績比他要好,也已經是第二次參加會考了。他之前在科舉上是荒廢了一兩年的,於今年才將將中了舉人,直接考會試還是太勉強了,不中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但是因為他並未考中,蔡思瑾卻是心思一動,對他說道:“二表哥,我知道你曾經認真學過管賬,於這一方麵的天賦是極為出類拔萃的。我過段時間可能會外放去某地做官,你是否願意暫時做一兩年我的錢糧師爺,幫一幫我?”
周墨江聞言一愣,也思索了起來。蔡思瑾這個提議自然是有利有弊的。雖然蔡思瑾沒有明說,但是若是自己同意了他的這個想法,辛苦是辛苦,卻有大把的時間可以與他探討科舉之道,他也必然不會對自己藏私,說不得自己的成績還能大有長進。
但是弊端就是做蔡思瑾的錢糧師爺必然會十分的忙碌,會不會因此影響自己的學習,致使自己下一科還是考不上呢?
蔡思瑾也是有此顧慮,因此隻是一個提議,並未誠懇懇求,不願意讓周墨江看在其他親人情分等等外物上答應自己,從而誤了周墨江的大事。
張榜之後自然就是殿試了,李永富自然是悉心準備,希望在殿試之中也能保住自己的名次,最次也不要掉入三甲去,二甲進士和三甲同進士那可是天差地別的!至於周墨白就無所謂了,反正他的名次也在後麵,衝上二甲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而殿試並不會罷黜考生,再不濟都會是一個三甲同進士,他也就心態放鬆地放飛自我了。
考出來的結果是李永富竟然還前進了一名,考取了第十一名,但是這於大局基本上沒有什麽影響。第十二名與第十一名都是二甲進士,這樣的名次差別也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的,然而李永富本人以及他的家人都很開心——畢竟這是他努力取得的成果。
周墨白則是考中了第八十二名,依然還在三甲之中,賜了同進士出身。
之後還有翰林院的庶吉士考試,李永富自然是憑著自己的實力考中了,之後將會待在京城翰林院之後學習三年。張思晨很講信用,在李永富考中之前就已經在尋找合適的宅子了。在李永富考中貢士之後直接與宅子的主人簽訂了契書,然後很快地搬家了。
如今的張思晨地位與初到京城之時不可同日而語。然而他畢竟沒有外放過,沒有撈到過很多油水。京官薪俸微薄,他並未攢起太多的錢財,因而搬家之時捉襟見肘,在嶽家和師傅謝家的幫助下才勉強換了一個和之前差不多大小的宅子,隻是宅子的質量和地段都不可能和之前的同日而語。
對於換房子一事,張思晨的母親張馮氏對他的妻子張繆氏頗有微詞,稱張繆氏不會掌家。為什麽別人換宅子都是越換越好,隻有他們張家的越換越差呢?現在這個地段一點兒都不好,說出去都會被她的朋友笑話的,逛街買東西也不方便啊。明明他兒子以前隻是從六品的小官,可是現在已經升到從四品了啊。
張繆氏表麵上還是低眉順眼的,隻是柔柔弱弱地在張馮氏麵前抹著帕子哭訴:“婆婆見諒,媳婦兒已經很儉省了,本不欲購買如此偏僻的宅院。但是之前為了給夫君購買絕色通房丫頭,根本沒有攢下什麽銀錢,而地段好的屋子稍大一點價錢很貴,我們支付不起。麵積小一點的,住不下家中這八個通房丫頭,媳婦兒也沒有辦法,隻能委屈婆婆和夫君了。
若是婆婆不願意,不若與夫君通個氣,是否將那八個通房丫頭變賣換成銀錢,我們再置辦一個大宅子。”
這番唱念做打夾槍帶棒的一番話,直噴得張馮氏張大著嘴巴說不出話來。她能說什麽?家中那八個通房丫頭明明白白地擺在那裏,都是媳婦兒花了大價錢買回來的。可是她難道能說一句不是嗎?她還指望著兒子站在她這一邊呢,怎麽能出言去指責兒子呢?
張繆氏則在心中冷笑:哼!買了這麽多通房丫頭還想住好屋子,真以為你兒子有金山銀山呢!要不是我爹爹資助,這樣的宅子都買不起,就連現在的體麵也維持不了,你這個老扈婆要是能耐,就說服張思晨把那些通房丫頭賣掉啊!我立馬就去給你換大房子住!要是沒有那個膽子,就別在我麵前嘰嘰歪歪說什麽抱怨的話,你當我想養著那些通房丫頭不成?
且不提張家後宅裏那些肮髒事兒,直說李永富這邊高高興興地找人重新修葺了一下隔壁的屋子,然後將門匾換成了“李府”,不日便帶著自家爹娘、媳婦兒、閨女一並搬了過去,渾身上下都是通泰之氣。再加上他此番中了二甲進士、還考中了庶吉士,更加顯得意氣風發。
就連蔡思瑾就覺得以前看起來牛高馬大不甚英俊的妹夫此番都看起來順眼了不少。
周墨白則是在翰林院庶吉士考試落選之後,繼續在京城租住了一段時間,然後去吏部考選官了,後來名次還不錯,吏部分了給他一個還算不錯的縣城做縣令,雖然名字聽起來不甚出名,但是地處江南,想必是繁花似錦之地,去任縣令定然少不了會有諸多油水。
而周墨江則在久久思索之後答應了蔡思瑾的提議,與他去做兩年的錢糧師爺,第三年則不論如何也要辭官專心應考,不能再幫蔡思瑾了。
蔡思瑾聞言大喜,真誠地謝過了自己的二表兄,同時腦海之中響起了一聲係統提示音:“叮,恭喜宿主招募到第一個謀士,當前謀士(1/3),是否查探該謀士忠誠值?”
蔡思瑾心念一動,“查探”。
“叮,謀士周墨江,忠誠值86(盡忠職守)。”
因為周墨江是蔡思瑾的第一個謀士,所以他也拿不準這個忠誠值是個什麽水平,但是直覺應該是挺高的了。
沒過多久,蔡思瑾、張思晨等人外放的聖旨也下來了,張思晨被派往江南省做布政使,而且升了一級,現在已經是正四品的身份了。但是江南省的布政使一般而言都是從三品的職位,張思晨以正四品之身任此職位,也是很惹眼的。
而蔡思瑾此番是被派到了山北省應天府做知府,品級也還是正五品沒有動。這樣一來,他與張思晨之間的差距就由之前的一級變為兩級了。應天府也就是剛剛因為鄒學武案、科舉弊案被狠狠整治過一番的那個山北省應天府。應天府乃是山北省的省會所在地,那裏情況盤根錯節,果然不愧是一根難啃的硬骨頭!
謝正卿的兩個兒子也另有任用。其中謝正卿的嫡長子謝存正也升了一級,從原來的正四品升到了現在的從三品,被任命為海西省布政使。次子謝存元仍然是正五品沒有變動,被任命為安慶省濟元府知府。
這麽大的事情,蔡思瑾自然不會瞞著自己的師兄沈子安,他對沈子安說了他即將任山北省應天府知府的事情,倒是沒有把謝首輔的計劃合盤拖出。但是沈子安畢竟是真心心疼蔡思瑾這個師弟的,直接就和他說了好多應天府的秘辛。
蔡思瑾此時才知道,應天府有著大世家許家,那可是一個盤根錯節的大世家,從前朝起就一直很興旺。到了本朝建立之後,許家倒向本朝皇族,還出了一個許相,之後才被本朝新興的世家沈家所代替,許相致仕之後才是沈朝炎當了丞相。
沈子安交代道:“致知賢弟,你到應天府之後,要先去拜會許相,若是在做事的時候能取得他的支持,那麽整個應天府肯定會政令通達,你做事情也會如臂使指。但若你不能得了許相的首肯,在應天府恐怕寸步難行,你知府的令簽恐怕都出不了衙門,所有的人都會把你當做泥塑的菩薩。”
蔡思瑾悚然一驚,許相他模模糊糊聽聞過,現在年紀應該很大很大了,沒有想到竟然還有這麽大的能量!
沈子安感歎著搖了搖頭,說道:“致知啊,應天府可不一定是個好去處啊,你此番第一次外放就到這麽個地方,真不知道是幸還是不幸。這樣吧,我有一位跟了我許久的師爺,喚作黃文邦的,他能力很強,還有著一顆七竅玲瓏心。
目前我在戶部已經坐穩了位置,雖然皇上還沒有正式提升我為正二品的戶部尚書,但是整個戶部我已經理順了。我就暫且將黃師爺借你三年,免得你到了應天府著了別人的道,有個閃失,你看可好?”
蔡思瑾欣喜若狂地謝過了沈子安,師兄真是解了他的燃眉之急啊,他正缺人手呢!
同時,蔡思瑾疑惑地對沈子安問道:“師兄,那你知道安慶省的濟元府有什麽秘辛嗎?謝首輔為何要將自己的次子派到那個地方去任知府?”
沈子安一歎氣,說道:“濟元府可比應天府危險多了,那裏盤踞著大世家吳家,而且這個吳家與許家不同,他們風光了好幾朝,卻並未真心投效本朝,吳家的人甚至出仕的都很少,基本在濟元府自成一個勢力,便說是土皇帝也不過分。看來謝首輔對他這個庶子的能力十分看重啊,這個職位的難度不亞於張思晨的江南省布政使或者是謝存正的海西省布政使。”
時間過得很快, 轉眼就到了李永富考完會試出貢院的那一天了。蔡思瑾特意向自己的頂頭上司辛享寧請了假,中午吃完飯之後就帶著蔡狗三兩人駕車在貢院門口等著, 以防李永富、周墨白、周墨江三人提前交卷出來。
雖然此番應試周墨白和周墨江二人並不居住在蔡思瑾的宅院之中, 而是租房另住, 但那也隻是平時。對於科舉剛剛考完這種重要的時刻, 自然是要將二人接到自己家中照顧一兩天的, 以免二人身體損傷過重留下什麽病根。
一直等到傍晚太陽快要落山的時候,蔡思瑾才看見周墨江先走出了貢院。蔡思瑾一句話不說地走上前去迎上周墨江,接過他手中的考籃遞給蔡狗三,然後半是攙扶半是抱住周墨江往馬車那邊走過去。
蔡狗三也利落地將馬車裏溫著的人參湯倒出來一碗小心地給周墨江喂下去,然後與蔡思瑾一同將周墨江扶進馬車之中躺下,蓋上被子,免得受涼。同時將溫著的人參湯和蔡思瑾留下,由蔡狗三先趕車將周墨江送回蔡宅由其他人照料。
之後天將將黑的時候, 周墨白走出來了,蔡思瑾和蔡狗三也是如法炮製, 伺候周墨白坐在馬車裏躺下,但是這次他們卻並未提前把周墨白送走,因為交卷的時間已經快到了,到時候李永富不想出來也得出來了。
蔡狗三有些好奇地摸了摸腦袋,說到:“老爺,這個科舉會試交卷的最後時間是什麽時辰啊?為什麽你們都說快要到交卷的時候了, 卻從來沒有和我說過是什麽時辰?”
蔡思瑾一笑, 對蔡狗三說到:“不拘什麽時辰, 隻看天什麽時候黑。從天黑之後算起,考官會在天黑之後給考生三根白蠟燭,待到三支白蠟燭燃盡,便是最後交卷之時,那個時候你不想交也得強製交卷了。”
蔡狗三點了點頭,這麽一說他心中就有數了,三支白蠟燭其實也燃不了多久,而且李姑爺也不一定會等到最後一刻才交卷。果然天黑了之後不算很久李永富就拎著自己的考籃踉蹌著出門了。蔡思瑾和蔡狗三趕緊迎上去扶住他,什麽也不說先灌了一碗溫熱的參湯,然後趕著馬車回家。
一路上李永富和周墨白都是累得一句話都說不出來,蔡思瑾和蔡狗三也安靜地不說話,直到第二天早上醒來之後,李永富他們三人才有力氣與蔡思瑾說一說今年的試題與他們的答案。畢竟蔡思瑾之前是中過探花的,所以他們都眼巴巴地等著蔡思瑾的評價。
蔡思瑾看了今年的題目與他們三人各自默背的答案之後,直接指出:“永富和大表哥(周墨白)此番考中貢士應該是穩當的,但是二表哥(周墨江)中與不中卻是在兩可之間。”
其實蔡思瑾心中真實的想法是,李永富這個小子此番發揮得極好,名次應該會挺靠前的,周墨白也還可以,應該不至於會掉出前一百名,但是周墨江卻是必然不可能考中了。隻是現在成績還沒有出來,話當然不能說這麽死,不能讓周墨江太灰心,萬一他若是中了,豈不是讓他白傷心一場?
果然,此言一出之後,李永富和周墨白自是驚喜異常,但是周墨江也沒有完全灰心,總想著:“既然中與不中在兩可之間,萬一自己中了呢!”人在遇到事情的時候,總是會不自覺地往好處想的。
到了四月十五日的時候,會試的名次、榜單一公布出來,李永富排在第十二名,周墨白排在第七十八名,但是周墨江榜上無名。
李永富和周墨白自是驚喜異常,李永富欣喜於他終於有資格在京城買房子了,周墨白則欣喜於他念了這麽多年的書,終於可以做官了!
周墨江自然在此處有些灰心。但是卻也不是不能接受這個結果,自家大哥雖然沒有去粵秀書院求學,但是已經苦熬多年,在科舉上潛心研究了很久,此番才中舉的,也是他辛苦所得。甚至李永富即便也在粵秀書院念書,成績比他要好,也已經是第二次參加會考了。他之前在科舉上是荒廢了一兩年的,於今年才將將中了舉人,直接考會試還是太勉強了,不中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但是因為他並未考中,蔡思瑾卻是心思一動,對他說道:“二表哥,我知道你曾經認真學過管賬,於這一方麵的天賦是極為出類拔萃的。我過段時間可能會外放去某地做官,你是否願意暫時做一兩年我的錢糧師爺,幫一幫我?”
周墨江聞言一愣,也思索了起來。蔡思瑾這個提議自然是有利有弊的。雖然蔡思瑾沒有明說,但是若是自己同意了他的這個想法,辛苦是辛苦,卻有大把的時間可以與他探討科舉之道,他也必然不會對自己藏私,說不得自己的成績還能大有長進。
但是弊端就是做蔡思瑾的錢糧師爺必然會十分的忙碌,會不會因此影響自己的學習,致使自己下一科還是考不上呢?
蔡思瑾也是有此顧慮,因此隻是一個提議,並未誠懇懇求,不願意讓周墨江看在其他親人情分等等外物上答應自己,從而誤了周墨江的大事。
張榜之後自然就是殿試了,李永富自然是悉心準備,希望在殿試之中也能保住自己的名次,最次也不要掉入三甲去,二甲進士和三甲同進士那可是天差地別的!至於周墨白就無所謂了,反正他的名次也在後麵,衝上二甲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而殿試並不會罷黜考生,再不濟都會是一個三甲同進士,他也就心態放鬆地放飛自我了。
考出來的結果是李永富竟然還前進了一名,考取了第十一名,但是這於大局基本上沒有什麽影響。第十二名與第十一名都是二甲進士,這樣的名次差別也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的,然而李永富本人以及他的家人都很開心——畢竟這是他努力取得的成果。
周墨白則是考中了第八十二名,依然還在三甲之中,賜了同進士出身。
之後還有翰林院的庶吉士考試,李永富自然是憑著自己的實力考中了,之後將會待在京城翰林院之後學習三年。張思晨很講信用,在李永富考中之前就已經在尋找合適的宅子了。在李永富考中貢士之後直接與宅子的主人簽訂了契書,然後很快地搬家了。
如今的張思晨地位與初到京城之時不可同日而語。然而他畢竟沒有外放過,沒有撈到過很多油水。京官薪俸微薄,他並未攢起太多的錢財,因而搬家之時捉襟見肘,在嶽家和師傅謝家的幫助下才勉強換了一個和之前差不多大小的宅子,隻是宅子的質量和地段都不可能和之前的同日而語。
對於換房子一事,張思晨的母親張馮氏對他的妻子張繆氏頗有微詞,稱張繆氏不會掌家。為什麽別人換宅子都是越換越好,隻有他們張家的越換越差呢?現在這個地段一點兒都不好,說出去都會被她的朋友笑話的,逛街買東西也不方便啊。明明他兒子以前隻是從六品的小官,可是現在已經升到從四品了啊。
張繆氏表麵上還是低眉順眼的,隻是柔柔弱弱地在張馮氏麵前抹著帕子哭訴:“婆婆見諒,媳婦兒已經很儉省了,本不欲購買如此偏僻的宅院。但是之前為了給夫君購買絕色通房丫頭,根本沒有攢下什麽銀錢,而地段好的屋子稍大一點價錢很貴,我們支付不起。麵積小一點的,住不下家中這八個通房丫頭,媳婦兒也沒有辦法,隻能委屈婆婆和夫君了。
若是婆婆不願意,不若與夫君通個氣,是否將那八個通房丫頭變賣換成銀錢,我們再置辦一個大宅子。”
這番唱念做打夾槍帶棒的一番話,直噴得張馮氏張大著嘴巴說不出話來。她能說什麽?家中那八個通房丫頭明明白白地擺在那裏,都是媳婦兒花了大價錢買回來的。可是她難道能說一句不是嗎?她還指望著兒子站在她這一邊呢,怎麽能出言去指責兒子呢?
張繆氏則在心中冷笑:哼!買了這麽多通房丫頭還想住好屋子,真以為你兒子有金山銀山呢!要不是我爹爹資助,這樣的宅子都買不起,就連現在的體麵也維持不了,你這個老扈婆要是能耐,就說服張思晨把那些通房丫頭賣掉啊!我立馬就去給你換大房子住!要是沒有那個膽子,就別在我麵前嘰嘰歪歪說什麽抱怨的話,你當我想養著那些通房丫頭不成?
且不提張家後宅裏那些肮髒事兒,直說李永富這邊高高興興地找人重新修葺了一下隔壁的屋子,然後將門匾換成了“李府”,不日便帶著自家爹娘、媳婦兒、閨女一並搬了過去,渾身上下都是通泰之氣。再加上他此番中了二甲進士、還考中了庶吉士,更加顯得意氣風發。
就連蔡思瑾就覺得以前看起來牛高馬大不甚英俊的妹夫此番都看起來順眼了不少。
周墨白則是在翰林院庶吉士考試落選之後,繼續在京城租住了一段時間,然後去吏部考選官了,後來名次還不錯,吏部分了給他一個還算不錯的縣城做縣令,雖然名字聽起來不甚出名,但是地處江南,想必是繁花似錦之地,去任縣令定然少不了會有諸多油水。
而周墨江則在久久思索之後答應了蔡思瑾的提議,與他去做兩年的錢糧師爺,第三年則不論如何也要辭官專心應考,不能再幫蔡思瑾了。
蔡思瑾聞言大喜,真誠地謝過了自己的二表兄,同時腦海之中響起了一聲係統提示音:“叮,恭喜宿主招募到第一個謀士,當前謀士(1/3),是否查探該謀士忠誠值?”
蔡思瑾心念一動,“查探”。
“叮,謀士周墨江,忠誠值86(盡忠職守)。”
因為周墨江是蔡思瑾的第一個謀士,所以他也拿不準這個忠誠值是個什麽水平,但是直覺應該是挺高的了。
沒過多久,蔡思瑾、張思晨等人外放的聖旨也下來了,張思晨被派往江南省做布政使,而且升了一級,現在已經是正四品的身份了。但是江南省的布政使一般而言都是從三品的職位,張思晨以正四品之身任此職位,也是很惹眼的。
而蔡思瑾此番是被派到了山北省應天府做知府,品級也還是正五品沒有動。這樣一來,他與張思晨之間的差距就由之前的一級變為兩級了。應天府也就是剛剛因為鄒學武案、科舉弊案被狠狠整治過一番的那個山北省應天府。應天府乃是山北省的省會所在地,那裏情況盤根錯節,果然不愧是一根難啃的硬骨頭!
謝正卿的兩個兒子也另有任用。其中謝正卿的嫡長子謝存正也升了一級,從原來的正四品升到了現在的從三品,被任命為海西省布政使。次子謝存元仍然是正五品沒有變動,被任命為安慶省濟元府知府。
這麽大的事情,蔡思瑾自然不會瞞著自己的師兄沈子安,他對沈子安說了他即將任山北省應天府知府的事情,倒是沒有把謝首輔的計劃合盤拖出。但是沈子安畢竟是真心心疼蔡思瑾這個師弟的,直接就和他說了好多應天府的秘辛。
蔡思瑾此時才知道,應天府有著大世家許家,那可是一個盤根錯節的大世家,從前朝起就一直很興旺。到了本朝建立之後,許家倒向本朝皇族,還出了一個許相,之後才被本朝新興的世家沈家所代替,許相致仕之後才是沈朝炎當了丞相。
沈子安交代道:“致知賢弟,你到應天府之後,要先去拜會許相,若是在做事的時候能取得他的支持,那麽整個應天府肯定會政令通達,你做事情也會如臂使指。但若你不能得了許相的首肯,在應天府恐怕寸步難行,你知府的令簽恐怕都出不了衙門,所有的人都會把你當做泥塑的菩薩。”
蔡思瑾悚然一驚,許相他模模糊糊聽聞過,現在年紀應該很大很大了,沒有想到竟然還有這麽大的能量!
沈子安感歎著搖了搖頭,說道:“致知啊,應天府可不一定是個好去處啊,你此番第一次外放就到這麽個地方,真不知道是幸還是不幸。這樣吧,我有一位跟了我許久的師爺,喚作黃文邦的,他能力很強,還有著一顆七竅玲瓏心。
目前我在戶部已經坐穩了位置,雖然皇上還沒有正式提升我為正二品的戶部尚書,但是整個戶部我已經理順了。我就暫且將黃師爺借你三年,免得你到了應天府著了別人的道,有個閃失,你看可好?”
蔡思瑾欣喜若狂地謝過了沈子安,師兄真是解了他的燃眉之急啊,他正缺人手呢!
同時,蔡思瑾疑惑地對沈子安問道:“師兄,那你知道安慶省的濟元府有什麽秘辛嗎?謝首輔為何要將自己的次子派到那個地方去任知府?”
沈子安一歎氣,說道:“濟元府可比應天府危險多了,那裏盤踞著大世家吳家,而且這個吳家與許家不同,他們風光了好幾朝,卻並未真心投效本朝,吳家的人甚至出仕的都很少,基本在濟元府自成一個勢力,便說是土皇帝也不過分。看來謝首輔對他這個庶子的能力十分看重啊,這個職位的難度不亞於張思晨的江南省布政使或者是謝存正的海西省布政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