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檔案壹
我在殯儀館工作那些年 作者:井蛙言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趙恬甜,四歲,家住在東城區的石子路,中產之家,條件殷實,家裏是六口人住在一起:
趙恬甜的父親趙江、母親高如蘭。夫妻二人在同一家外企工作,經常需要加班加點。
大姑媽趙河。私立小天鵝幼兒園的園長。每天也是早出晚歸。趙恬甜就讀的正是親姑媽手下的這座幼兒園。
再加上奶奶陸愛蓮。
以及被聘來做保姆的,高如蘭的遠房堂妹高秀。
因為小天鵝幼兒園離家有近半小時的車程,孩子需要大人接送。爸媽還有姑媽都工作繁忙,奶奶又腿腳不便,孩子便是保姆高秀每天接送的。通常保姆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學,路上還會順路買點菜。
八月二十八號,也就是市內發布黃色高溫預警這天,高秀把孩子留在車上,一個人進了商場買菜。等回來時卻看見車窗被打碎,趙恬甜不在車上了。她詢問在附近圍觀的路人才知道,車裏的小孩已經被送上了救護車。
趙家人趕到醫院時,被告知孩子患上了熱射症,也就是重度中暑。
醫院做了一夜手術。八月二十九號淩晨三點半,醫生滿眼血絲地走出來,宣布死亡。
***
宋薑說:“趙恬甜死在醫院,家屬不甘心,覺得醫院得負責任。”
陳飛鷹不置可否。
宋薑繼續說:“醫院自然不擔這個責任。但是屍檢,是高如蘭提的。”
他抬眼:“高如蘭提的?”
“沒錯,就是死者母親。”宋薑皺了皺眉:“既然是家屬認定醫院該負責任,應該是醫院先提出來屍檢……不過查出來的結果也的確不對勁。”
“屍體胃裏的內容物隻有小部分移向十二指腸,消化現象很輕微,推測應該是進餐後兩到三小時死亡。而死者最後一次進食是在幼兒園,幼兒園中午十二點整開飯,那麽死亡時間應該為當日兩點半左右,但死者實際卻是在次日上午,在醫院搶救時停止呼吸的。”
即便熱射病會損害消化係統,但從死者進食到停止呼吸宣布死亡,中間過了十幾個小時,消化不可能慢到這個地步。
陳飛鷹沉聲問:“還有麽?”
宋薑點頭:“屍溫也有問題。”
人是恒溫動物,但死之後,身體自然無法再維持恒溫調節,屍體溫度會因環境條件而變化,直到與環境溫度相同,根據這一點可推算具體死亡時間。
“屍檢是在二十九號早晨七點進行,按屍溫推算法得出來的死亡時間卻是在二十八號。我同學問過做手術的醫生,對方說手術開始時患者體溫為三十度,之後不斷下降。但同時又能檢測到呼吸,瞳孔反應,還有心跳之類的生命體征。”
“並且,之後法醫屍檢的時候,”宋薑的眉頭皺起來就沒再舒展開:“發現死者背部有大塊屍斑,完全成片狀,用刀切開後也隻有微量紅色液體流出。明顯已經到了擴散期。”
人死後,屍斑會隨時間變化經曆三個時期,墜積期,擴散期,浸潤期。擴散期是第二個時期,應該出現在死後八到十二小時,但趙恬甜明明在宣布死亡後不到四小時就屍檢了,出現這樣的體征,實在有違常理。
宋薑問:“陳隊覺得,一個人身上可能同時出現‘存活’和‘死亡’兩種現象嗎?”
陳飛鷹笑笑,似乎沒聽懂宋薑話裏的試探之意:“術業有專攻,這種問題,宋主任應該去問專業醫生,而不是我。”
“那這個案子……陳隊的意思是?”
他掃了宋薑一眼:“我是警察,隻會辦案,預防,製止和偵查違法犯罪活動是我的職責。沒立案的事,輪不到我管。”
刑事訴訟法裏有明確規定,對於死因不明的屍體,公安機關有權決定解剖,可以通知家屬到場,但不需要得到家屬同意。不過官方提出抽檢,不如檢舉者主動申訴,彼此麵子上都好看點。
這話信息量略大,宋薑眼中浮上興味。
沒立案的事不管,那麽立了案的事,就會管到底了?
她收回目光,嘴角笑意不改:“好的,辛苦陳隊了。”
目送陳飛鷹離開,宋薑從口袋裏摸出手機,在聯係簿中找到號碼撥過去,很快有人接了電話。
“你好,是高如蘭女士嗎?……我是法醫宋薑,上次我們見過的。”
***
廳裏召開“7·29魚線割頭案”座談會,有深資曆的刑警都要求到場。
二十多個警察依次落座,門一開,走進來的不是調查專員,而是個穿太極服的老頭,樣子看上去七十多歲,挺拔的身態勝過不少年輕人。
坐在陳飛鷹左側的許至清忍不住用手拱了拱同座,露出與有榮焉的神色:“看到了嗎,這可是我們公安廳的老神探,劉老,號稱那個當代福爾摩斯……”
劉老是建國時期就存在的老刑警,資曆深厚,眼睛毒辣,偵破疑難懸案無數,在警察後輩之中備受推崇和景仰。
公安廳的傳奇人物難得一見,陳飛鷹抬頭,剛好對上對方鷹隼似的眼,他眼瞳驟縮。
再看時,劉老已經看向別處,剛才的注視好像隻是錯覺。
劉老上座,雖然上了年齡,說話依舊中氣十足:“我知道大家都辛苦一天了。但為了能夠早點休息,還是希望大家夥兒提著勁兒,不要鬆懈。”
一邊的副廳長笑道:“有您老這位神探在這兒,我們愁什麽呀。”
劉老沒好氣:“要是請我來就為偷懶拍馬屁,我可走了!”
“哎,哎,您老別生氣,晚輩說錯話了。”
辦公廳裏響起一陣哄笑。
兩句閑話過,眾人的注意力全部轉到了案件上去。
橢圓長形的辦公桌前擺放一塊巨大的白板,上麵詳細標注了“魚線割頭案”的具體時間線以及案發始末:
七月二十九號下午,有居民在北區近郊處的一個下坡口發現一具無頭男屍和一輛摩托車,頭顱滾落在離身體七八米處的塘邊上。法醫屍檢驗出的死因是:被害者騎摩托在小道口下坡時,被凶手預先懸在電線杆上的魚線割頭。
警方調查發現,下坡通向魚塘必經的小道口兩邊分別有一根水泥電線杆,兩根杆子上各緊緊地拴著一根魚線。鑒定部在上麵測出魯米諾反應,經檢驗,魚線上的血液dna與屍體一致,證實魚線即為致死凶器。
根據死者家人的證詞,死者習慣每周日一大早起來,騎摩托車到北區近郊的野生魚塘進行垂釣。垂釣時間不定,有長有短,因此失聯後家人第一時間也沒想到報警。
第二起事故發生在八月十三日,地點在東區北段。受害者是一對夫妻,妻子每天淩晨四時左右會騎電動三輪,帶腿腳不便的丈夫一起趕早前往農村采購新鮮蔬菜。作案者同樣在道路兩側的電線杆上懸起了一段魚線,加上泥濘路段坡陡車急,女人被線削去腦袋,頭頸鮮血頓時噴湧如泉。
丈夫剛好栽倒在車上逃過一劫。但是親眼目睹妻子死亡慘狀,如今精神狀態瀕臨崩潰,在醫院接受治療,不願回想當時情景。
第三起案件發生在八月二十六日,案發地點在北區,死者被發現時頭顱和屍身分離,被害的手法與之前幾人一致。不過是個年輕人,二十五,喜歡在曠野小道上飆車,經常選擇無人時段行駛於事發路線,這也是死亡原因。
從第一例案發到現在,魚線割頭案一共導致三人死亡,一人受傷。
案件造成的社會影響極大,不少居民陷入恐慌之中,一時間不少人嚇的不敢再騎電動車,摩托車之類的交通工具。交通隊倒是減少了不少工作負擔,但廳裏領導的脫發速度卻以肉眼可見的變化加快了。
副廳問:“劉老您怎麽看?”
“我還元芳怎麽看呢!”
劉老一句話,底下人都憋著笑,許至清差點笑場,劉老卻掃了眼會上的警察們:“年輕人腦子轉得比我老頭子快,叫他們先說吧。誰先說說?”
趙恬甜的父親趙江、母親高如蘭。夫妻二人在同一家外企工作,經常需要加班加點。
大姑媽趙河。私立小天鵝幼兒園的園長。每天也是早出晚歸。趙恬甜就讀的正是親姑媽手下的這座幼兒園。
再加上奶奶陸愛蓮。
以及被聘來做保姆的,高如蘭的遠房堂妹高秀。
因為小天鵝幼兒園離家有近半小時的車程,孩子需要大人接送。爸媽還有姑媽都工作繁忙,奶奶又腿腳不便,孩子便是保姆高秀每天接送的。通常保姆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學,路上還會順路買點菜。
八月二十八號,也就是市內發布黃色高溫預警這天,高秀把孩子留在車上,一個人進了商場買菜。等回來時卻看見車窗被打碎,趙恬甜不在車上了。她詢問在附近圍觀的路人才知道,車裏的小孩已經被送上了救護車。
趙家人趕到醫院時,被告知孩子患上了熱射症,也就是重度中暑。
醫院做了一夜手術。八月二十九號淩晨三點半,醫生滿眼血絲地走出來,宣布死亡。
***
宋薑說:“趙恬甜死在醫院,家屬不甘心,覺得醫院得負責任。”
陳飛鷹不置可否。
宋薑繼續說:“醫院自然不擔這個責任。但是屍檢,是高如蘭提的。”
他抬眼:“高如蘭提的?”
“沒錯,就是死者母親。”宋薑皺了皺眉:“既然是家屬認定醫院該負責任,應該是醫院先提出來屍檢……不過查出來的結果也的確不對勁。”
“屍體胃裏的內容物隻有小部分移向十二指腸,消化現象很輕微,推測應該是進餐後兩到三小時死亡。而死者最後一次進食是在幼兒園,幼兒園中午十二點整開飯,那麽死亡時間應該為當日兩點半左右,但死者實際卻是在次日上午,在醫院搶救時停止呼吸的。”
即便熱射病會損害消化係統,但從死者進食到停止呼吸宣布死亡,中間過了十幾個小時,消化不可能慢到這個地步。
陳飛鷹沉聲問:“還有麽?”
宋薑點頭:“屍溫也有問題。”
人是恒溫動物,但死之後,身體自然無法再維持恒溫調節,屍體溫度會因環境條件而變化,直到與環境溫度相同,根據這一點可推算具體死亡時間。
“屍檢是在二十九號早晨七點進行,按屍溫推算法得出來的死亡時間卻是在二十八號。我同學問過做手術的醫生,對方說手術開始時患者體溫為三十度,之後不斷下降。但同時又能檢測到呼吸,瞳孔反應,還有心跳之類的生命體征。”
“並且,之後法醫屍檢的時候,”宋薑的眉頭皺起來就沒再舒展開:“發現死者背部有大塊屍斑,完全成片狀,用刀切開後也隻有微量紅色液體流出。明顯已經到了擴散期。”
人死後,屍斑會隨時間變化經曆三個時期,墜積期,擴散期,浸潤期。擴散期是第二個時期,應該出現在死後八到十二小時,但趙恬甜明明在宣布死亡後不到四小時就屍檢了,出現這樣的體征,實在有違常理。
宋薑問:“陳隊覺得,一個人身上可能同時出現‘存活’和‘死亡’兩種現象嗎?”
陳飛鷹笑笑,似乎沒聽懂宋薑話裏的試探之意:“術業有專攻,這種問題,宋主任應該去問專業醫生,而不是我。”
“那這個案子……陳隊的意思是?”
他掃了宋薑一眼:“我是警察,隻會辦案,預防,製止和偵查違法犯罪活動是我的職責。沒立案的事,輪不到我管。”
刑事訴訟法裏有明確規定,對於死因不明的屍體,公安機關有權決定解剖,可以通知家屬到場,但不需要得到家屬同意。不過官方提出抽檢,不如檢舉者主動申訴,彼此麵子上都好看點。
這話信息量略大,宋薑眼中浮上興味。
沒立案的事不管,那麽立了案的事,就會管到底了?
她收回目光,嘴角笑意不改:“好的,辛苦陳隊了。”
目送陳飛鷹離開,宋薑從口袋裏摸出手機,在聯係簿中找到號碼撥過去,很快有人接了電話。
“你好,是高如蘭女士嗎?……我是法醫宋薑,上次我們見過的。”
***
廳裏召開“7·29魚線割頭案”座談會,有深資曆的刑警都要求到場。
二十多個警察依次落座,門一開,走進來的不是調查專員,而是個穿太極服的老頭,樣子看上去七十多歲,挺拔的身態勝過不少年輕人。
坐在陳飛鷹左側的許至清忍不住用手拱了拱同座,露出與有榮焉的神色:“看到了嗎,這可是我們公安廳的老神探,劉老,號稱那個當代福爾摩斯……”
劉老是建國時期就存在的老刑警,資曆深厚,眼睛毒辣,偵破疑難懸案無數,在警察後輩之中備受推崇和景仰。
公安廳的傳奇人物難得一見,陳飛鷹抬頭,剛好對上對方鷹隼似的眼,他眼瞳驟縮。
再看時,劉老已經看向別處,剛才的注視好像隻是錯覺。
劉老上座,雖然上了年齡,說話依舊中氣十足:“我知道大家都辛苦一天了。但為了能夠早點休息,還是希望大家夥兒提著勁兒,不要鬆懈。”
一邊的副廳長笑道:“有您老這位神探在這兒,我們愁什麽呀。”
劉老沒好氣:“要是請我來就為偷懶拍馬屁,我可走了!”
“哎,哎,您老別生氣,晚輩說錯話了。”
辦公廳裏響起一陣哄笑。
兩句閑話過,眾人的注意力全部轉到了案件上去。
橢圓長形的辦公桌前擺放一塊巨大的白板,上麵詳細標注了“魚線割頭案”的具體時間線以及案發始末:
七月二十九號下午,有居民在北區近郊處的一個下坡口發現一具無頭男屍和一輛摩托車,頭顱滾落在離身體七八米處的塘邊上。法醫屍檢驗出的死因是:被害者騎摩托在小道口下坡時,被凶手預先懸在電線杆上的魚線割頭。
警方調查發現,下坡通向魚塘必經的小道口兩邊分別有一根水泥電線杆,兩根杆子上各緊緊地拴著一根魚線。鑒定部在上麵測出魯米諾反應,經檢驗,魚線上的血液dna與屍體一致,證實魚線即為致死凶器。
根據死者家人的證詞,死者習慣每周日一大早起來,騎摩托車到北區近郊的野生魚塘進行垂釣。垂釣時間不定,有長有短,因此失聯後家人第一時間也沒想到報警。
第二起事故發生在八月十三日,地點在東區北段。受害者是一對夫妻,妻子每天淩晨四時左右會騎電動三輪,帶腿腳不便的丈夫一起趕早前往農村采購新鮮蔬菜。作案者同樣在道路兩側的電線杆上懸起了一段魚線,加上泥濘路段坡陡車急,女人被線削去腦袋,頭頸鮮血頓時噴湧如泉。
丈夫剛好栽倒在車上逃過一劫。但是親眼目睹妻子死亡慘狀,如今精神狀態瀕臨崩潰,在醫院接受治療,不願回想當時情景。
第三起案件發生在八月二十六日,案發地點在北區,死者被發現時頭顱和屍身分離,被害的手法與之前幾人一致。不過是個年輕人,二十五,喜歡在曠野小道上飆車,經常選擇無人時段行駛於事發路線,這也是死亡原因。
從第一例案發到現在,魚線割頭案一共導致三人死亡,一人受傷。
案件造成的社會影響極大,不少居民陷入恐慌之中,一時間不少人嚇的不敢再騎電動車,摩托車之類的交通工具。交通隊倒是減少了不少工作負擔,但廳裏領導的脫發速度卻以肉眼可見的變化加快了。
副廳問:“劉老您怎麽看?”
“我還元芳怎麽看呢!”
劉老一句話,底下人都憋著笑,許至清差點笑場,劉老卻掃了眼會上的警察們:“年輕人腦子轉得比我老頭子快,叫他們先說吧。誰先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