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礪花二十文錢買了份榜文, 楊萱隻看了幾行就找到了李山的名字。他排在第二十三名,算是很靠前的位置。
李橋卻是榜上無名,範誠也沒有。
這次共錄了二百八十七人, 前一百人有資格參加殿試複考,複考名次高的前三十人可以得見聖顏, 親聽聖喻。
楊萱很替李山高興, 正想等殿試名次出來後一並去道喜, 誰知李山跟李橋聯袂而來。
李山道:“三日後殿試, 筆試我自認頗有把握, 隻怕麵聖時候應對不當, 惹得聖上不喜。蕭兄跟楊姑娘都見過聖顏,特地請教一二。”
蕭礪沉吟片刻, 開口道:“誠懇老實不可妄語,聖上目光如炬, 但有欺瞞必能發現。”
楊萱笑著補充,“聖上性情爽朗, 喜歡快人快語, 先生應答時不必引經據典斟酌詞句, 但要言之有物, 不能信口開河。再就跟大人所言,先生怎樣想就怎麽說,不要為了逢迎聖上說些阿諛諂媚之詞……就是誇讚也要誇得樸實真摯。”
李山略思索, 長揖道:“多謝姑娘指點。”
“先生見外了, ”楊萱盈盈笑道, “再過半個月三爺跟春桃成親,咱們可就是一家人了,而且阿桂師從先生啟蒙,先生考得好,我們大家臉上都有光。”
李橋看著楊萱笑靨如花,隻覺得一顆心“怦怦”跳得厲害,恨不能溺斃在那對靈動的梨渦中,根本聽不到那幾人在說什麽,隻道衣袖被重重扯了下,才恍然回神。
李山瞪他一眼,賠笑道:“四弟今科失利,等三弟成親之後便回江西,想帶些紙箋回去以作自勉……”
不等說完,蕭礪已冷聲道:“這裏沒有,往鋪子裏去買。”
李山早熟悉他的冷麵孔,半點沒放在心上,李橋卻臊得麵皮紫紅。
他年紀尚輕,因為書讀得好,不管在家裏還是書院都是被人捧著的,何曾受過這種直截了當的拒絕,隻差在地上尋個地縫鑽進去。
楊萱自不會在外麵駁蕭礪的麵子,況且她也覺得李橋這般盯著人看實無禮,遂對李山道:“等春桃出閣,會給她陪送幾套紙箋作為嫁妝。”
至於春桃樂不樂意給他們,端看他們待春桃的態度了。
李山心知肚明,帶著李橋離開。
三日後複考,李山不出意外地得到了麵聖的機會。
天南地北共三十位佼佼者站在殿前,有老又少,有黑又白,大都身形單薄文質彬彬,李山的魁梧高大便顯得格外引人注目。
豐順帝一眼就看到了他, “報上名來。”
李山急忙行禮,“學生姓李名山,江西人氏。”
旁邊已有人將他的答卷呈在豐順帝麵前。
萬晉朝中,江西籍官員不少,幾可與江浙一帶媲美,豐順帝並未當回事,可瞧見他的字跡,覺得有些熟悉,遂問:“聽說坊間有種李山箋,與你可有關係?”
李山恭聲道:“學生與醉墨齋東家相熟,聽說她尋人作畫刻章,學生不自量力鬥膽一試,承蒙東家不嫌棄,便將就著用了。”
豐順帝淺笑,再仔細瞧一瞧,覺得他濃眉大眼鼻直口方挺順眼,又問:“觀你體態頗為健碩,可曾習武?”
李山答道:“未曾習武,但素有晨跑的習慣,多少有些力氣,倘或朝廷需要,願棄筆從戎保家衛國。”
豐順帝龍顏大悅,連連點頭,“好,好!”
李山會試第二十三名,複考升了三個名次到第二十名,殿試過後,禦筆親批為第八名。
榜紙公布出來,李山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連著數了好幾次才確認。
李橋得知,心裏若有所思。
他是學子,對曆年科考多少有些了解。往年殿試過後,名次會有所變動,但通常變動不大,上下差兩三個名次,除非有驚世駭俗的口才打動天子,才能有大變化。
而李山竟然連升十五名。
要說跟醉墨齋毫無關係,那絕對不可能。
當下對楊萱更是刮目相看,連帶著對尚未過門的堂嫂春桃也起了幾分敬畏之心。
二叔跟二嬸娘有心讓三年後的李橋也能沾點光,更使出渾身解數,把親事操持的周到體麵,給足了春桃麵子。
三日回門,春桃見到楊萱便跪下了。
楊萱忙拉她起來,“都是李家三奶奶,要當家理事了,別動不動下跪,得把威風立起來。”
春桃唇邊帶笑,眼裏卻含著淚,“就是以後成了太太夫人,那也是姑娘的丫頭。”
“可別這麽說,”楊萱笑問,“這兩天過得可習慣?三爺的嬸娘一家待你可好?”
春桃答道:“很客氣,敬茶時候包了很大的封紅,李橋也很客氣,張口閉口嫂子嫂子的叫……我知道他惦記著紙箋,我要不要送給他?”
楊萱道:“不用急,等他定下回程再說,這幾天先讓他到醉墨齋碰碰釘子,紙箋可不是想買就能買到手的。”
春桃重重地點了點頭。
將春桃嫁出去,楊萱算是了結一大樁心事。
李山從中牽線,給楊桂尋了間行正書院。之前楊桐所在的鹿鳴書院不可謂不好,但那是針對即將科考的大童而設,課程完全是科考相關。而行正書院則針對七到十一二歲的小童,除去必讀書目外,多教導德行修養外加琴棋書畫等科目。
楊桂沒有資格科考,到行正書院正合適,但對薛大勇就有點不實用。
李山有心另替他尋一間,薛壯不樂意,還是希望薛大勇能夠跟楊桂在一起,楊萱樂得楊桂有個伴,仍舊將薛大勇接來跟楊桂同吃同住。
四月中,梨花杏花盡都開敗,紫薇花剛剛坐出花骨朵,辛漁跟辛三太太帶著辛平進京操辦楊萱的親事,仍舊住在西跨院。
楊萱對春桃的嫁妝上心,對自己的卻沒太在乎,除去縫好了兩人的喜服、做了新房鋪陳的被褥之外,再沒有特意置辦什麽。
而蕭礪每天早出晚歸,就是個不管事的。
辛三太太便有些生氣,特意等在門口,見蕭礪回來直接將他請到西跨院,問道:“阿礪啊,你跟阿萱眼看都要成親了,這聘禮沒見到,嫁妝也沒置辦,你們倆到底怎麽想的?”
蕭礪根本是兩眼一抹黑,“我的俸祿都給萱萱了,家裏銀錢也是她管著,舅母跟萱萱商量著,怎麽辦都成。”
辛三太太更是來氣,“聘禮沒有倒罷了,嫁妝單子不能不寫,這是姑娘家的私產,以後要傳給兒女的。”
蕭礪略思索,答道:“那就把家裏財物都寫上,器具擺設、小溝沿的地跟房屋……這座宅子別寫。”
辛三太太挑眉。
蕭礪續道:“這是楊家祖產,以後要留給阿桂,還有大興田莊,也是阿桂的。”
辛三太太心裏寬慰了些,問道:“這裏留給阿桂,那你跟阿萱呢,就沒處宅子?”
“正在看,”蕭礪應道,“這一兩年肯定買,就是尋到好地角的宅子不太容易……再過陣子看看,能不能從朝廷手裏買一處下來?”
辛三太太點點頭,“買宅子確實不容易,但不能不買。你們應該有個住處,阿萱也得有座陪嫁的院子,日後好有個容身之處。”
這是江南大戶人家嫁姑娘的做派,陪嫁房子以備著將來和離或者大歸,而娘家兄弟不容人,這樣姑娘還能有地方可去,不至於流落街頭。
蕭礪道:“舅母放心,不管幾時,隻要買了房屋肯定會寫在萱萱名下,現在女子也可有私產。家裏東西都是萱萱的。”
辛三太太這才露出笑顏,轉天便在家中四處走動,將家具器皿屋裏擺設全都記錄在冊,再加上楊萱原有的兩匣子金銀首飾、剛買的幾十匹布,林林總總記了七八頁。
等記錄完整,辛三太太交給辛漁過目。
辛漁翻看兩眼,道:“你愛護萱萱是好事,可也不能做得太過,這其中不少是姑爺的銀子,別都算在萱萱頭上。”
辛三太太道:“姑爺沒說什麽你倒先編排起我來了,這都是姑爺應許的,我這會兒當個惡人替阿萱多掙點東西,總好過以後讓阿萱被欺負……這樣看起來嫁妝也挺體麵的,隻是東西都用著,要不都騰出來在外麵轉一圈再抬進來?”
辛漁笑道:“還不夠你折騰的,成親之後你抬腿走了,讓萱萱跟在後頭再收拾?”
辛三太太歎口氣,“那寫了嫁妝單子有什麽用,沒法顯擺出去?我替阿萱爭,不也是為個麵子?”
辛漁道:“你呀,就是不懂變通。我昨天跟鋪子羅掌櫃商議了,成親前三天在醉墨齋舉辦個賽詩會,凡有詩作都掛在醉墨齋牆上,編上數目字,到時候請十名進士為仲裁,得票最多的三人可得龍章紙箋一套,次一等者得文房四寶一套,凡有詩作者購買鋪子貨品均可讓利三分。”
辛三太太撇下嘴,“鋪子倒是熱鬧,可家裏呢?冷冷清清地就成親了?”
辛漁又笑,“怎麽能冷清?姑爺說從下屬中挑八個身板壯實麵目俊俏的軍士,再請個禮樂班子,每隔兩個時辰就敲鑼打鼓,軍士們拿著笸籮往外撒錢,我都怕人太多把院牆擠倒了,你卻嫌冷清。”
辛三太太想一想,開口道:“那就這麽辦吧,你記得多換些銅錢,撒少了不過癮。”
成親的章程總算定下來了。
楊萱非常滿意,這樣既熱鬧又不折騰,否則真按蕭礪所說沿著皇城走一圈,她豈不被熱死?
五月中,在範直的暗中運作下,蕭礪花費八千兩將武定伯府買了下來。
武定伯府位於積水潭附近,地角較之南薰坊金貴得多,而且又是座兩路五進大宅院,算得上相當便宜。
隻可惜宅子剛被查封,裏麵滿地狼藉,成親前根本收拾不出來。
大熱的天,楊萱也不想挪動地方,便仍住在榆樹胡同。
辛三太太這才知道蕭礪的身世,私下對辛漁道:“先還以為姑爺隻是一介武夫,沒想到竟是勳貴出身……要是能襲爵就好了,阿萱就成伯夫人了。”
辛漁道:“勳貴看著高高在上,可勳貴有勳貴的苦,聖上登基這兩年可盡是拿著勳貴開刀了。依我看,倒不如這麽安安生生地過。”
辛三太太深以為然,低聲道:“依我看,揚州那邊的書院也不用像先前那麽惹眼,咱們先盡著自己子弟教,三代之內總能教出幾個有出息的。”
夫妻倆人竊竊私語,說了半夜的話。
五月底,蕭礪陪楊萱回了趟大興,在楊修文夫妻墳前燒紙上了香,回來之後就緊鑼密鼓地操持親事。
離成親還有兩天,辛媛抱著閨女過來了……
李橋卻是榜上無名,範誠也沒有。
這次共錄了二百八十七人, 前一百人有資格參加殿試複考,複考名次高的前三十人可以得見聖顏, 親聽聖喻。
楊萱很替李山高興, 正想等殿試名次出來後一並去道喜, 誰知李山跟李橋聯袂而來。
李山道:“三日後殿試, 筆試我自認頗有把握, 隻怕麵聖時候應對不當, 惹得聖上不喜。蕭兄跟楊姑娘都見過聖顏,特地請教一二。”
蕭礪沉吟片刻, 開口道:“誠懇老實不可妄語,聖上目光如炬, 但有欺瞞必能發現。”
楊萱笑著補充,“聖上性情爽朗, 喜歡快人快語, 先生應答時不必引經據典斟酌詞句, 但要言之有物, 不能信口開河。再就跟大人所言,先生怎樣想就怎麽說,不要為了逢迎聖上說些阿諛諂媚之詞……就是誇讚也要誇得樸實真摯。”
李山略思索, 長揖道:“多謝姑娘指點。”
“先生見外了, ”楊萱盈盈笑道, “再過半個月三爺跟春桃成親,咱們可就是一家人了,而且阿桂師從先生啟蒙,先生考得好,我們大家臉上都有光。”
李橋看著楊萱笑靨如花,隻覺得一顆心“怦怦”跳得厲害,恨不能溺斃在那對靈動的梨渦中,根本聽不到那幾人在說什麽,隻道衣袖被重重扯了下,才恍然回神。
李山瞪他一眼,賠笑道:“四弟今科失利,等三弟成親之後便回江西,想帶些紙箋回去以作自勉……”
不等說完,蕭礪已冷聲道:“這裏沒有,往鋪子裏去買。”
李山早熟悉他的冷麵孔,半點沒放在心上,李橋卻臊得麵皮紫紅。
他年紀尚輕,因為書讀得好,不管在家裏還是書院都是被人捧著的,何曾受過這種直截了當的拒絕,隻差在地上尋個地縫鑽進去。
楊萱自不會在外麵駁蕭礪的麵子,況且她也覺得李橋這般盯著人看實無禮,遂對李山道:“等春桃出閣,會給她陪送幾套紙箋作為嫁妝。”
至於春桃樂不樂意給他們,端看他們待春桃的態度了。
李山心知肚明,帶著李橋離開。
三日後複考,李山不出意外地得到了麵聖的機會。
天南地北共三十位佼佼者站在殿前,有老又少,有黑又白,大都身形單薄文質彬彬,李山的魁梧高大便顯得格外引人注目。
豐順帝一眼就看到了他, “報上名來。”
李山急忙行禮,“學生姓李名山,江西人氏。”
旁邊已有人將他的答卷呈在豐順帝麵前。
萬晉朝中,江西籍官員不少,幾可與江浙一帶媲美,豐順帝並未當回事,可瞧見他的字跡,覺得有些熟悉,遂問:“聽說坊間有種李山箋,與你可有關係?”
李山恭聲道:“學生與醉墨齋東家相熟,聽說她尋人作畫刻章,學生不自量力鬥膽一試,承蒙東家不嫌棄,便將就著用了。”
豐順帝淺笑,再仔細瞧一瞧,覺得他濃眉大眼鼻直口方挺順眼,又問:“觀你體態頗為健碩,可曾習武?”
李山答道:“未曾習武,但素有晨跑的習慣,多少有些力氣,倘或朝廷需要,願棄筆從戎保家衛國。”
豐順帝龍顏大悅,連連點頭,“好,好!”
李山會試第二十三名,複考升了三個名次到第二十名,殿試過後,禦筆親批為第八名。
榜紙公布出來,李山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連著數了好幾次才確認。
李橋得知,心裏若有所思。
他是學子,對曆年科考多少有些了解。往年殿試過後,名次會有所變動,但通常變動不大,上下差兩三個名次,除非有驚世駭俗的口才打動天子,才能有大變化。
而李山竟然連升十五名。
要說跟醉墨齋毫無關係,那絕對不可能。
當下對楊萱更是刮目相看,連帶著對尚未過門的堂嫂春桃也起了幾分敬畏之心。
二叔跟二嬸娘有心讓三年後的李橋也能沾點光,更使出渾身解數,把親事操持的周到體麵,給足了春桃麵子。
三日回門,春桃見到楊萱便跪下了。
楊萱忙拉她起來,“都是李家三奶奶,要當家理事了,別動不動下跪,得把威風立起來。”
春桃唇邊帶笑,眼裏卻含著淚,“就是以後成了太太夫人,那也是姑娘的丫頭。”
“可別這麽說,”楊萱笑問,“這兩天過得可習慣?三爺的嬸娘一家待你可好?”
春桃答道:“很客氣,敬茶時候包了很大的封紅,李橋也很客氣,張口閉口嫂子嫂子的叫……我知道他惦記著紙箋,我要不要送給他?”
楊萱道:“不用急,等他定下回程再說,這幾天先讓他到醉墨齋碰碰釘子,紙箋可不是想買就能買到手的。”
春桃重重地點了點頭。
將春桃嫁出去,楊萱算是了結一大樁心事。
李山從中牽線,給楊桂尋了間行正書院。之前楊桐所在的鹿鳴書院不可謂不好,但那是針對即將科考的大童而設,課程完全是科考相關。而行正書院則針對七到十一二歲的小童,除去必讀書目外,多教導德行修養外加琴棋書畫等科目。
楊桂沒有資格科考,到行正書院正合適,但對薛大勇就有點不實用。
李山有心另替他尋一間,薛壯不樂意,還是希望薛大勇能夠跟楊桂在一起,楊萱樂得楊桂有個伴,仍舊將薛大勇接來跟楊桂同吃同住。
四月中,梨花杏花盡都開敗,紫薇花剛剛坐出花骨朵,辛漁跟辛三太太帶著辛平進京操辦楊萱的親事,仍舊住在西跨院。
楊萱對春桃的嫁妝上心,對自己的卻沒太在乎,除去縫好了兩人的喜服、做了新房鋪陳的被褥之外,再沒有特意置辦什麽。
而蕭礪每天早出晚歸,就是個不管事的。
辛三太太便有些生氣,特意等在門口,見蕭礪回來直接將他請到西跨院,問道:“阿礪啊,你跟阿萱眼看都要成親了,這聘禮沒見到,嫁妝也沒置辦,你們倆到底怎麽想的?”
蕭礪根本是兩眼一抹黑,“我的俸祿都給萱萱了,家裏銀錢也是她管著,舅母跟萱萱商量著,怎麽辦都成。”
辛三太太更是來氣,“聘禮沒有倒罷了,嫁妝單子不能不寫,這是姑娘家的私產,以後要傳給兒女的。”
蕭礪略思索,答道:“那就把家裏財物都寫上,器具擺設、小溝沿的地跟房屋……這座宅子別寫。”
辛三太太挑眉。
蕭礪續道:“這是楊家祖產,以後要留給阿桂,還有大興田莊,也是阿桂的。”
辛三太太心裏寬慰了些,問道:“這裏留給阿桂,那你跟阿萱呢,就沒處宅子?”
“正在看,”蕭礪應道,“這一兩年肯定買,就是尋到好地角的宅子不太容易……再過陣子看看,能不能從朝廷手裏買一處下來?”
辛三太太點點頭,“買宅子確實不容易,但不能不買。你們應該有個住處,阿萱也得有座陪嫁的院子,日後好有個容身之處。”
這是江南大戶人家嫁姑娘的做派,陪嫁房子以備著將來和離或者大歸,而娘家兄弟不容人,這樣姑娘還能有地方可去,不至於流落街頭。
蕭礪道:“舅母放心,不管幾時,隻要買了房屋肯定會寫在萱萱名下,現在女子也可有私產。家裏東西都是萱萱的。”
辛三太太這才露出笑顏,轉天便在家中四處走動,將家具器皿屋裏擺設全都記錄在冊,再加上楊萱原有的兩匣子金銀首飾、剛買的幾十匹布,林林總總記了七八頁。
等記錄完整,辛三太太交給辛漁過目。
辛漁翻看兩眼,道:“你愛護萱萱是好事,可也不能做得太過,這其中不少是姑爺的銀子,別都算在萱萱頭上。”
辛三太太道:“姑爺沒說什麽你倒先編排起我來了,這都是姑爺應許的,我這會兒當個惡人替阿萱多掙點東西,總好過以後讓阿萱被欺負……這樣看起來嫁妝也挺體麵的,隻是東西都用著,要不都騰出來在外麵轉一圈再抬進來?”
辛漁笑道:“還不夠你折騰的,成親之後你抬腿走了,讓萱萱跟在後頭再收拾?”
辛三太太歎口氣,“那寫了嫁妝單子有什麽用,沒法顯擺出去?我替阿萱爭,不也是為個麵子?”
辛漁道:“你呀,就是不懂變通。我昨天跟鋪子羅掌櫃商議了,成親前三天在醉墨齋舉辦個賽詩會,凡有詩作都掛在醉墨齋牆上,編上數目字,到時候請十名進士為仲裁,得票最多的三人可得龍章紙箋一套,次一等者得文房四寶一套,凡有詩作者購買鋪子貨品均可讓利三分。”
辛三太太撇下嘴,“鋪子倒是熱鬧,可家裏呢?冷冷清清地就成親了?”
辛漁又笑,“怎麽能冷清?姑爺說從下屬中挑八個身板壯實麵目俊俏的軍士,再請個禮樂班子,每隔兩個時辰就敲鑼打鼓,軍士們拿著笸籮往外撒錢,我都怕人太多把院牆擠倒了,你卻嫌冷清。”
辛三太太想一想,開口道:“那就這麽辦吧,你記得多換些銅錢,撒少了不過癮。”
成親的章程總算定下來了。
楊萱非常滿意,這樣既熱鬧又不折騰,否則真按蕭礪所說沿著皇城走一圈,她豈不被熱死?
五月中,在範直的暗中運作下,蕭礪花費八千兩將武定伯府買了下來。
武定伯府位於積水潭附近,地角較之南薰坊金貴得多,而且又是座兩路五進大宅院,算得上相當便宜。
隻可惜宅子剛被查封,裏麵滿地狼藉,成親前根本收拾不出來。
大熱的天,楊萱也不想挪動地方,便仍住在榆樹胡同。
辛三太太這才知道蕭礪的身世,私下對辛漁道:“先還以為姑爺隻是一介武夫,沒想到竟是勳貴出身……要是能襲爵就好了,阿萱就成伯夫人了。”
辛漁道:“勳貴看著高高在上,可勳貴有勳貴的苦,聖上登基這兩年可盡是拿著勳貴開刀了。依我看,倒不如這麽安安生生地過。”
辛三太太深以為然,低聲道:“依我看,揚州那邊的書院也不用像先前那麽惹眼,咱們先盡著自己子弟教,三代之內總能教出幾個有出息的。”
夫妻倆人竊竊私語,說了半夜的話。
五月底,蕭礪陪楊萱回了趟大興,在楊修文夫妻墳前燒紙上了香,回來之後就緊鑼密鼓地操持親事。
離成親還有兩天,辛媛抱著閨女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