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九郎成婚之前,是音姐兒的生辰。她三歲起就養在季菀膝下,每年生辰季菀都會親自下廚給她做一桌子好吃的,府裏的孩子們全都聚到一堆兒一起給她慶生。去年這個時候陸非離剛回來,而且陸家已分家一年,季菀就用不著再操這個心,隻是派人送去了賀禮。
後來才聽說,呂氏根本沒將音姐兒的小壽放在心上,臨時想起來,才讓廚子做了一碗長壽麵給音姐兒吃了。
放在普通人家,這是常態。窮苦人家的孩子,平日裏能吃飽穿暖已是不易,家裏根本不可能會單獨給孩子慶生。頂多就是一碗長壽麵,再加個雞蛋。
可大富人家,就不一樣了。
哪怕是庶子庶女,隻要不是特別受冷落的,生辰那日還是會象征性的辦一桌,更何況音姐兒可是嫡女。
分家那日,季菀和呂氏談過,以為她多少會改。畢竟現在音姐兒也是有身份的人了。誰知道,她竟然還是老樣子。
季菀叫來長女,道:“明天音姐姐生辰,曦兒想不想去看她?”
“好啊。”
曦姐兒很開心,“帶阿桓和阿鳶他們一起去。”
季菀摸摸她的頭,臉上淡淡笑意。
下午她就差人給呂氏送去了拜帖。
“國公夫人說,明日是音姑娘的生辰,剛巧近來閑暇,所以帶姑娘少爺們來給音姑娘慶生。”
呂氏微愣,隨即笑道:“三嫂真是太客氣了。孩子小壽而已,何須她這般勞師動眾?”
心中卻知道,季菀這是來給音姐兒撐場子了。
平心而論,季菀對音姐兒,的確比她這個做生母的要上心多了。同樣,音姐兒待季菀也比她這個親娘要親近。
“三伯母要來?”
音姐兒滿臉欣喜之色,“這是真的?”
春芝點頭,“是真的,姑娘,剛才國公府那邊特意送來了拜帖,曦姑娘和鳶姑娘桓少爺都會來。”
陸知行是因為要進宮給太子做伴讀,所以來不了。
分家以後,音姐兒就很少有時間再回國公府,大多時候隻能在宮裏見到季菀和行哥兒曦姐兒。
終於能再見到他們,音姐兒自是歡喜非常。
“姐姐。”
五歲的嫣姐兒由丫鬟牽著過來找她。
嫣姐兒也是不得生母看重,從小性子內向,寡言少語。分家以後,她就和音姐兒住在了一起,理所當然的,也最黏她。
音姐兒牽著她坐下,給她吃剛出爐的點心。
“先生布置的課業,可完成了?”
嫣姐兒嘴裏含著蓮蓉酥,一邊嚼一邊道:“完成了。”
音姐兒摸摸她的頭,神色溫柔中又摻雜了些微的憂慮。
去年父親又多了兩個庶子一個庶女,母親忙著打壓約束那幾個小的,也沒心思管他們姐弟幾個。祖父一心培養璋哥兒,再加上他早年在戰場上受了傷,落了舊疾,現在年紀大了,身體也不大好,大多時候都在安養。祖母呢,要照顧他,也很少過問他們這些小輩了。
她如今做了二公主的伴讀,無論在家受不受寵,都不那麽重要了。
可是嫣姐兒才五歲,在家裏不受重視,沒人管她,將來該怎麽辦?
“姐姐,你怎麽了?”
嫣姐兒吃了兩塊點心,歪過頭來卻見她在發呆,便去扯她的袖子,“姐姐,課業我真的都完成了,沒騙你。”
小丫頭語氣緊張,生怕姐姐誤會她偷懶。
音姐兒笑笑,“我知道,我們嫣兒最乖了。”
小孩子都敏感,嫣姐兒能察覺到周圍的人對她的冷淡和不在意,唯一疼她的親姐姐,也時常不在家。她比幼時的音姐兒,更孤苦。
“明天曦姐姐她們會來,嫣兒高不高興啊?”
分家的時候,嫣姐兒還不到三歲,再那之前的記憶,都模糊了。而且她那時性子封閉,很少和府中的姐妹們一塊兒玩兒,對曦姐兒的印象也不深。畢竟陸家的兒女多,她能記全就不錯了。所以此刻聽姐姐提起,她也隻是哦了聲。
“曦姐姐,會陪我玩兒麽?”
“會的。”
音姐兒道:“嫣兒乖乖的,曦姐姐自然會很喜歡。”
嫣姐兒便笑起來。
“嗯,我一定會乖乖聽話。”
……
呂氏靠坐在榻上,有些疲倦的揉了揉眉心。
吳媽媽奉上熱茶,道:“夫人,已經去各屋傳過話了,姑娘和少爺們都會過來給音姑娘慶生。”
呂是嗯了聲,接了茶,剛要喝,又頓了頓,將茶杯放下,抬頭看向吳媽媽。
“你說,我是不是真的對音姐兒太冷淡了?從前她跟在三嫂那,我覺得為了她的前程也未嚐不是什麽好事。後來,三嫂將她送去了宮中,也不用我再操心了。或許三嫂說得對,我一直都沒能給她想要的。”
吳媽媽沒吭聲。
呂氏又苦笑一聲,“我也想做一個好母親,可是,我沒那麽多時間也沒那麽多精力啊。四郎…”
含雙那事兒過去好幾年了,陸四郎也從陰影裏走出來,近兩年收了好幾個美妾,其中有三個都命好的誕育了兒女。她若不約束得緊一些,難保不會再出現如含雙那樣的野心之流。婆母也已將中饋之權放給她,她既要忙著打理庶務,又要防著那幾個小的,哪裏有精力照顧孩子?
季菀說的話,她都聽進去了,卻做不到。誰讓她攤上個花心風流的丈夫?若陸四郎和陸非離一樣,是個專一之人,她又何須處處防備?
吳媽媽此時方道:“夫人,老爺雖納了幾個美妾,可心裏還是敬著您的。而且她們都出身卑微,哪能與您相比?老爺也並不糊塗,不會讓幾個妾室翻了天去,您著實不必太過在意。咱們音姑娘,那可是二公主的伴讀,那可是非同一般的殊榮。便是宗族姐妹裏,也少有蓋過她的。您這個做母親的,不也跟著沾光麽?那幾個小的,都得看您的臉色過日子。庶女嘛,將來婚嫁都拿捏在您手上,沒人敢起幺蛾子。音姑娘現在大了,過兩年怕是皇後娘娘就得給她指婚了。您呀,還是早些籌備籌備吧。還有嫣姑娘…”
她說到此頓一頓,斟酌道:“下人再怎麽細心,也總有疏漏。”
言外之意,還是讓呂氏將嫣姐兒接到自己身邊親自照顧撫育。
呂氏沒說話,垂著眼,似在深思。
後來才聽說,呂氏根本沒將音姐兒的小壽放在心上,臨時想起來,才讓廚子做了一碗長壽麵給音姐兒吃了。
放在普通人家,這是常態。窮苦人家的孩子,平日裏能吃飽穿暖已是不易,家裏根本不可能會單獨給孩子慶生。頂多就是一碗長壽麵,再加個雞蛋。
可大富人家,就不一樣了。
哪怕是庶子庶女,隻要不是特別受冷落的,生辰那日還是會象征性的辦一桌,更何況音姐兒可是嫡女。
分家那日,季菀和呂氏談過,以為她多少會改。畢竟現在音姐兒也是有身份的人了。誰知道,她竟然還是老樣子。
季菀叫來長女,道:“明天音姐姐生辰,曦兒想不想去看她?”
“好啊。”
曦姐兒很開心,“帶阿桓和阿鳶他們一起去。”
季菀摸摸她的頭,臉上淡淡笑意。
下午她就差人給呂氏送去了拜帖。
“國公夫人說,明日是音姑娘的生辰,剛巧近來閑暇,所以帶姑娘少爺們來給音姑娘慶生。”
呂氏微愣,隨即笑道:“三嫂真是太客氣了。孩子小壽而已,何須她這般勞師動眾?”
心中卻知道,季菀這是來給音姐兒撐場子了。
平心而論,季菀對音姐兒,的確比她這個做生母的要上心多了。同樣,音姐兒待季菀也比她這個親娘要親近。
“三伯母要來?”
音姐兒滿臉欣喜之色,“這是真的?”
春芝點頭,“是真的,姑娘,剛才國公府那邊特意送來了拜帖,曦姑娘和鳶姑娘桓少爺都會來。”
陸知行是因為要進宮給太子做伴讀,所以來不了。
分家以後,音姐兒就很少有時間再回國公府,大多時候隻能在宮裏見到季菀和行哥兒曦姐兒。
終於能再見到他們,音姐兒自是歡喜非常。
“姐姐。”
五歲的嫣姐兒由丫鬟牽著過來找她。
嫣姐兒也是不得生母看重,從小性子內向,寡言少語。分家以後,她就和音姐兒住在了一起,理所當然的,也最黏她。
音姐兒牽著她坐下,給她吃剛出爐的點心。
“先生布置的課業,可完成了?”
嫣姐兒嘴裏含著蓮蓉酥,一邊嚼一邊道:“完成了。”
音姐兒摸摸她的頭,神色溫柔中又摻雜了些微的憂慮。
去年父親又多了兩個庶子一個庶女,母親忙著打壓約束那幾個小的,也沒心思管他們姐弟幾個。祖父一心培養璋哥兒,再加上他早年在戰場上受了傷,落了舊疾,現在年紀大了,身體也不大好,大多時候都在安養。祖母呢,要照顧他,也很少過問他們這些小輩了。
她如今做了二公主的伴讀,無論在家受不受寵,都不那麽重要了。
可是嫣姐兒才五歲,在家裏不受重視,沒人管她,將來該怎麽辦?
“姐姐,你怎麽了?”
嫣姐兒吃了兩塊點心,歪過頭來卻見她在發呆,便去扯她的袖子,“姐姐,課業我真的都完成了,沒騙你。”
小丫頭語氣緊張,生怕姐姐誤會她偷懶。
音姐兒笑笑,“我知道,我們嫣兒最乖了。”
小孩子都敏感,嫣姐兒能察覺到周圍的人對她的冷淡和不在意,唯一疼她的親姐姐,也時常不在家。她比幼時的音姐兒,更孤苦。
“明天曦姐姐她們會來,嫣兒高不高興啊?”
分家的時候,嫣姐兒還不到三歲,再那之前的記憶,都模糊了。而且她那時性子封閉,很少和府中的姐妹們一塊兒玩兒,對曦姐兒的印象也不深。畢竟陸家的兒女多,她能記全就不錯了。所以此刻聽姐姐提起,她也隻是哦了聲。
“曦姐姐,會陪我玩兒麽?”
“會的。”
音姐兒道:“嫣兒乖乖的,曦姐姐自然會很喜歡。”
嫣姐兒便笑起來。
“嗯,我一定會乖乖聽話。”
……
呂氏靠坐在榻上,有些疲倦的揉了揉眉心。
吳媽媽奉上熱茶,道:“夫人,已經去各屋傳過話了,姑娘和少爺們都會過來給音姑娘慶生。”
呂是嗯了聲,接了茶,剛要喝,又頓了頓,將茶杯放下,抬頭看向吳媽媽。
“你說,我是不是真的對音姐兒太冷淡了?從前她跟在三嫂那,我覺得為了她的前程也未嚐不是什麽好事。後來,三嫂將她送去了宮中,也不用我再操心了。或許三嫂說得對,我一直都沒能給她想要的。”
吳媽媽沒吭聲。
呂氏又苦笑一聲,“我也想做一個好母親,可是,我沒那麽多時間也沒那麽多精力啊。四郎…”
含雙那事兒過去好幾年了,陸四郎也從陰影裏走出來,近兩年收了好幾個美妾,其中有三個都命好的誕育了兒女。她若不約束得緊一些,難保不會再出現如含雙那樣的野心之流。婆母也已將中饋之權放給她,她既要忙著打理庶務,又要防著那幾個小的,哪裏有精力照顧孩子?
季菀說的話,她都聽進去了,卻做不到。誰讓她攤上個花心風流的丈夫?若陸四郎和陸非離一樣,是個專一之人,她又何須處處防備?
吳媽媽此時方道:“夫人,老爺雖納了幾個美妾,可心裏還是敬著您的。而且她們都出身卑微,哪能與您相比?老爺也並不糊塗,不會讓幾個妾室翻了天去,您著實不必太過在意。咱們音姑娘,那可是二公主的伴讀,那可是非同一般的殊榮。便是宗族姐妹裏,也少有蓋過她的。您這個做母親的,不也跟著沾光麽?那幾個小的,都得看您的臉色過日子。庶女嘛,將來婚嫁都拿捏在您手上,沒人敢起幺蛾子。音姑娘現在大了,過兩年怕是皇後娘娘就得給她指婚了。您呀,還是早些籌備籌備吧。還有嫣姑娘…”
她說到此頓一頓,斟酌道:“下人再怎麽細心,也總有疏漏。”
言外之意,還是讓呂氏將嫣姐兒接到自己身邊親自照顧撫育。
呂氏沒說話,垂著眼,似在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