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許言森對大伯很抱歉,可現在的他不僅僅是自己一人了,他身邊還有珊珊,不能自私地將珊珊拖到許家的船上。
“大伯,其實州哥性子不壞,隻是沒有走上大伯希望看到的路,將來的事情還很難說,而且我跟州哥會互相扶持的。”他與許言州接觸的時間比大堂哥長得多,許家先後得到平反後,與大堂哥之間的聯係一直比較少,上一次醫院裏見到,添了許多陌生感。他看不透大哥心裏的想法,更願意跟州哥相處。
許大伯拍拍侄子的肩,自己的兒子自己清楚,小兒子除了沒上進心,愛鬧騰些,本性確實不壞:“希望吧,有些事我要跟你爸再商量商量。”
許言森晚上回到四合院,與袁珊珊說了大伯家的情況和書房裏的那番談話,歎氣道:“也許我們都讓大伯失望了,如果大哥在的話,我想找他談談,看他究竟是什麽想法,可惜他不可能在京城停留太長時間。”請假回來,最多幾天的時間,匆匆回來,丟下一個將大家都震暈了的消息,又匆匆離開了。
如果有什麽難處的話,大家可以坐下來一起商量,也不會像如今,大伯對大哥期望有多大,如今的失望就有多大。
袁珊珊摸摸許言森的發尾,這種事她也無法發表意見,兩輩子,都不是在許家這樣的家庭中長大的,無法理解這種家庭中長大的孩子需要背負的擔子,但就從普通人角度來看,也無法理解許大哥的選擇,他將別人的責任攬到自己身上,那他自己的責任呢?就可以毫不猶豫地拋下不管嗎?還是說覺得家裏有弟弟在,就可以心無負擔地轉交了出去?可是,許家在他與許言州身上傾注的資源與心力是一樣的嗎?
“以後總有機會見麵的吧,你也說了,將來的事還很難說,做你自己想做的就好,我信你。”
一句“我信你”,頓時讓許言森渾身充滿力量,心裏的陰霾盡去。
僅僅隔了半年,新一屆的學生便入學了,袁珊珊他們這一批是春季屆,現在則是秋季屆,一年兩屆,以後很難再會出現這樣特殊的情況了,隨著新生入住,袁珊珊她們307宿舍空著的兩張床位,也安排了新生。
不過這新的一學期,袁珊珊開學時便申請了走讀,床位沒退,午間可以去休息一下。
將近兩個月不見,按時回校的幾人有說不完的話,石詩慧她們雖然惋惜袁珊珊不常住宿舍了,但好在她的四合院離學校並不遠,平時大家還能多個聚頭的地方。與袁珊珊相比,京城姑娘石詩慧更喜歡學校的集體生活,平時周末回家就足夠了。
“珊珊姐,那個張成海真的退學離開京城了?假期裏老同學聚會的時候說起他的事了,好幾個人知道他被抓了,後來又聽說他放出來了。”石詩慧悄悄問袁珊珊。
袁珊珊點點頭,是退學,而不是除名,大概也是看在他是許老的親外孫份上:“走了,我也是聽許言州說的,短時間內估計回不來。”
石詩慧吐吐舌頭,他們高中同學說起此事還唏噓不已,要她說是惡有惡報了,她算是知道一些內情,她同學除了張成海被抓,其他便所知不詳了,石詩慧也沒在同學會上多說什麽。
“對了,有件事跟你們說一下,”龐建軍正色道,“俞紅跟她愛人正式離婚了,苗苗歸她撫養,以後見了她可別多說苗苗她爸的事了,我是提早到了一天,正好碰上俞紅,就在那裏住了一晚,無意中問起才知道這個結果。”
接著又唏噓道:“俞紅這下擔子可不輕,不過上學期就衝她愛人從沒來這兒看她跟孩子,這樣的男人就要不起,早點離掉說不定反而是好事,就是眼下要苦幾年。”
石詩慧很是氣憤地對苗苗她爸抨擊了一頓,卻也對這孩子非常同情:“其實俞紅也算是我們宿舍裏的一員,要不以後我們幫幫她?”
袁珊珊提醒道:“要幫也要幫得不著痕跡,別顯得太過刻意了,俞紅也是個自尊心強的姑娘,否則不會咬著牙也要帶著孩子來京大。”
石詩慧和龐建軍都認同她的說法,呂紅梅對這件事很不解:“孩子都歸俞紅帶了,俞紅又是咱們京大高材生,她愛人為什麽還要離婚?以後能找到比俞紅更好的對象?”
與剛入學相比,現在的呂紅梅自信多了,尤其是一個假期過後,這變化更明顯,可見京大學生的身份,便是在她的家鄉也為她增色不少,所以才想不通,為何有人會放棄這樣的人。
龐建軍笑道:“其實這時候那男人怎麽選擇都不重要了,就衝他可以一整學期對俞紅和苗苗不聞不問,換了我也會主動離婚,其實就上學期的情況,離不離婚有差別嗎?”
呂紅梅不說話了,這年代農村離婚的現象極少,更別說是女方主動了,不過龐建軍的話也讓她覺得很有道理,上學期她也碰到過好幾回,俞紅下了課就匆匆趕去接孩子,有時去看她,也是一邊哄著孩子一邊捧著書,孩子喂好了,自己的飯卻顧不上吃。
石詩慧握拳說:“龐姐說得對,咱們是新時代的女性,憑什麽要為男人作出犧牲委曲求全?咱們得說好了,以後我們找對象的時候得瞪大了眼睛……”石詩慧開始掰著手指頭,列數找對象的標準,龐建軍偶爾提供一下意見,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而石詩慧越說越起勁了,大有沒達到她列出條件的話,她寧願不結婚了。
作為唯一有對象的人,袁珊珊在這樣的氛圍裏隻好閉嘴不言了,免得成為公敵。
帶著對未來的暢想,307宿舍的女生開始了新一學期的生活,石詩慧積極加入了學生會,與此相應的,307宿舍的業餘生活比上學期豐富多了。
袁珊珊也就參加了一兩次集體出遊,便婉拒了後來的活動,不過作為補償,她提供了相機,石詩慧也就放過了她,因為大家看得出她這學期很忙碌,除了要學習中醫並涉略西醫外,還常常跟著常老出診。
在這樣的情況下,袁珊珊能擁有的私人時間並不多,她忙,許言森就更是忙得連軸轉了,難得擠出來的休息時間也是推拒了集體活動,寧可騎著自行車帶袁珊珊走遍京城的大街小巷,或是到人少的景區待上小半日。
京城的秋季太短,冬季來得太快,剛從常老那裏回來的袁珊珊,還沒進宿舍,就聽到裏麵的驚呼聲,似乎驚呼的內容還同許言森相關。
剛推門進去,石詩慧看到是她回來了,忙招手叫她:“珊珊姐你快來,你看看這份報紙上的文章,下麵有你對象的署名。”
袁珊珊迅速反應過來,應該是言森暑假忙的那份實踐調查報告,終於有了結果了?石詩慧將報紙攤在袁珊珊麵前,指著下麵的署名,袁珊珊上下分別掃了一眼,笑道:“是他,暑假裏走了不少地方,我還以為這份報告會被壓下去呢,沒想到上麵挺重視的。”
看了署名,許言森不是第一個,不過既然將他的名字放上去了,表明上麵清楚得很,有時候這種方式未嚐不是一種保護。前段時間她聽言森提了一下,說報告被教授送上去了,能在這麽短的時間內就在重要刊物上公開發表,可見上麵的重視,或者說這份報告正是目前上麵需要的。
龐建軍插了不少年的隊,對農村的情況熟悉得很,呂紅梅本就是農村人,看了這篇文章尤其感觸深,袁珊珊早看過完稿了,不過現在重新在報紙上讀了一遍,心裏竟也升起一股驕傲的情緒。這年代,不是沒人看出廣大農村的問題,而是少了敢於站出來說實話的人。
當然她也知道,許家的背景也為許言森提供了護航。
袁珊珊露出笑容:“你們都看過了吧,那這份報紙我給收藏起來了。”
龐建軍笑道:“應該好好珍藏,以後給你們孩子看,孩子他爸當年多厲害。”
袁珊珊由她們打趣,這份報告出爐,可也有她一份功勞,沒她一路護駕保航,許言森能深入那麽些地方得到第一手資料?
這文章的刊登引起了社會輿論多大的轟動不去說,許言森這三個字對於不認識他的人,也隻是看一看而已,不會猜出他是剛踏進大學校門的學生,對於認識他的人來說,又是另一番心境。
許老爺子和許大伯都在第一時間看到了報紙,或者說在報紙出爐前,他們就看過了完整的報告,正式送出去的時候,許言森就先向長輩報備了,也是希望得到他們的幫助,可再看到報紙上正式發表的文章時,許大伯依舊感慨無限。
曾經他的長子也很出色,卻不知因何緣故,近幾年變得有些庸碌了。
三個孩子中,最出色的卻是在京城外麵長大的侄子,之前剛看到這報告的時候,他就認識到,侄子是最適合接下許家的擔子的,隻是,侄子似乎另有想法,並不想按照他們的意願走。
許言森對大伯很抱歉,可現在的他不僅僅是自己一人了,他身邊還有珊珊,不能自私地將珊珊拖到許家的船上。
“大伯,其實州哥性子不壞,隻是沒有走上大伯希望看到的路,將來的事情還很難說,而且我跟州哥會互相扶持的。”他與許言州接觸的時間比大堂哥長得多,許家先後得到平反後,與大堂哥之間的聯係一直比較少,上一次醫院裏見到,添了許多陌生感。他看不透大哥心裏的想法,更願意跟州哥相處。
許大伯拍拍侄子的肩,自己的兒子自己清楚,小兒子除了沒上進心,愛鬧騰些,本性確實不壞:“希望吧,有些事我要跟你爸再商量商量。”
許言森晚上回到四合院,與袁珊珊說了大伯家的情況和書房裏的那番談話,歎氣道:“也許我們都讓大伯失望了,如果大哥在的話,我想找他談談,看他究竟是什麽想法,可惜他不可能在京城停留太長時間。”請假回來,最多幾天的時間,匆匆回來,丟下一個將大家都震暈了的消息,又匆匆離開了。
如果有什麽難處的話,大家可以坐下來一起商量,也不會像如今,大伯對大哥期望有多大,如今的失望就有多大。
袁珊珊摸摸許言森的發尾,這種事她也無法發表意見,兩輩子,都不是在許家這樣的家庭中長大的,無法理解這種家庭中長大的孩子需要背負的擔子,但就從普通人角度來看,也無法理解許大哥的選擇,他將別人的責任攬到自己身上,那他自己的責任呢?就可以毫不猶豫地拋下不管嗎?還是說覺得家裏有弟弟在,就可以心無負擔地轉交了出去?可是,許家在他與許言州身上傾注的資源與心力是一樣的嗎?
“以後總有機會見麵的吧,你也說了,將來的事還很難說,做你自己想做的就好,我信你。”
一句“我信你”,頓時讓許言森渾身充滿力量,心裏的陰霾盡去。
僅僅隔了半年,新一屆的學生便入學了,袁珊珊他們這一批是春季屆,現在則是秋季屆,一年兩屆,以後很難再會出現這樣特殊的情況了,隨著新生入住,袁珊珊她們307宿舍空著的兩張床位,也安排了新生。
不過這新的一學期,袁珊珊開學時便申請了走讀,床位沒退,午間可以去休息一下。
將近兩個月不見,按時回校的幾人有說不完的話,石詩慧她們雖然惋惜袁珊珊不常住宿舍了,但好在她的四合院離學校並不遠,平時大家還能多個聚頭的地方。與袁珊珊相比,京城姑娘石詩慧更喜歡學校的集體生活,平時周末回家就足夠了。
“珊珊姐,那個張成海真的退學離開京城了?假期裏老同學聚會的時候說起他的事了,好幾個人知道他被抓了,後來又聽說他放出來了。”石詩慧悄悄問袁珊珊。
袁珊珊點點頭,是退學,而不是除名,大概也是看在他是許老的親外孫份上:“走了,我也是聽許言州說的,短時間內估計回不來。”
石詩慧吐吐舌頭,他們高中同學說起此事還唏噓不已,要她說是惡有惡報了,她算是知道一些內情,她同學除了張成海被抓,其他便所知不詳了,石詩慧也沒在同學會上多說什麽。
“對了,有件事跟你們說一下,”龐建軍正色道,“俞紅跟她愛人正式離婚了,苗苗歸她撫養,以後見了她可別多說苗苗她爸的事了,我是提早到了一天,正好碰上俞紅,就在那裏住了一晚,無意中問起才知道這個結果。”
接著又唏噓道:“俞紅這下擔子可不輕,不過上學期就衝她愛人從沒來這兒看她跟孩子,這樣的男人就要不起,早點離掉說不定反而是好事,就是眼下要苦幾年。”
石詩慧很是氣憤地對苗苗她爸抨擊了一頓,卻也對這孩子非常同情:“其實俞紅也算是我們宿舍裏的一員,要不以後我們幫幫她?”
袁珊珊提醒道:“要幫也要幫得不著痕跡,別顯得太過刻意了,俞紅也是個自尊心強的姑娘,否則不會咬著牙也要帶著孩子來京大。”
石詩慧和龐建軍都認同她的說法,呂紅梅對這件事很不解:“孩子都歸俞紅帶了,俞紅又是咱們京大高材生,她愛人為什麽還要離婚?以後能找到比俞紅更好的對象?”
與剛入學相比,現在的呂紅梅自信多了,尤其是一個假期過後,這變化更明顯,可見京大學生的身份,便是在她的家鄉也為她增色不少,所以才想不通,為何有人會放棄這樣的人。
龐建軍笑道:“其實這時候那男人怎麽選擇都不重要了,就衝他可以一整學期對俞紅和苗苗不聞不問,換了我也會主動離婚,其實就上學期的情況,離不離婚有差別嗎?”
呂紅梅不說話了,這年代農村離婚的現象極少,更別說是女方主動了,不過龐建軍的話也讓她覺得很有道理,上學期她也碰到過好幾回,俞紅下了課就匆匆趕去接孩子,有時去看她,也是一邊哄著孩子一邊捧著書,孩子喂好了,自己的飯卻顧不上吃。
石詩慧握拳說:“龐姐說得對,咱們是新時代的女性,憑什麽要為男人作出犧牲委曲求全?咱們得說好了,以後我們找對象的時候得瞪大了眼睛……”石詩慧開始掰著手指頭,列數找對象的標準,龐建軍偶爾提供一下意見,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而石詩慧越說越起勁了,大有沒達到她列出條件的話,她寧願不結婚了。
作為唯一有對象的人,袁珊珊在這樣的氛圍裏隻好閉嘴不言了,免得成為公敵。
帶著對未來的暢想,307宿舍的女生開始了新一學期的生活,石詩慧積極加入了學生會,與此相應的,307宿舍的業餘生活比上學期豐富多了。
袁珊珊也就參加了一兩次集體出遊,便婉拒了後來的活動,不過作為補償,她提供了相機,石詩慧也就放過了她,因為大家看得出她這學期很忙碌,除了要學習中醫並涉略西醫外,還常常跟著常老出診。
在這樣的情況下,袁珊珊能擁有的私人時間並不多,她忙,許言森就更是忙得連軸轉了,難得擠出來的休息時間也是推拒了集體活動,寧可騎著自行車帶袁珊珊走遍京城的大街小巷,或是到人少的景區待上小半日。
京城的秋季太短,冬季來得太快,剛從常老那裏回來的袁珊珊,還沒進宿舍,就聽到裏麵的驚呼聲,似乎驚呼的內容還同許言森相關。
剛推門進去,石詩慧看到是她回來了,忙招手叫她:“珊珊姐你快來,你看看這份報紙上的文章,下麵有你對象的署名。”
袁珊珊迅速反應過來,應該是言森暑假忙的那份實踐調查報告,終於有了結果了?石詩慧將報紙攤在袁珊珊麵前,指著下麵的署名,袁珊珊上下分別掃了一眼,笑道:“是他,暑假裏走了不少地方,我還以為這份報告會被壓下去呢,沒想到上麵挺重視的。”
看了署名,許言森不是第一個,不過既然將他的名字放上去了,表明上麵清楚得很,有時候這種方式未嚐不是一種保護。前段時間她聽言森提了一下,說報告被教授送上去了,能在這麽短的時間內就在重要刊物上公開發表,可見上麵的重視,或者說這份報告正是目前上麵需要的。
龐建軍插了不少年的隊,對農村的情況熟悉得很,呂紅梅本就是農村人,看了這篇文章尤其感觸深,袁珊珊早看過完稿了,不過現在重新在報紙上讀了一遍,心裏竟也升起一股驕傲的情緒。這年代,不是沒人看出廣大農村的問題,而是少了敢於站出來說實話的人。
當然她也知道,許家的背景也為許言森提供了護航。
袁珊珊露出笑容:“你們都看過了吧,那這份報紙我給收藏起來了。”
龐建軍笑道:“應該好好珍藏,以後給你們孩子看,孩子他爸當年多厲害。”
袁珊珊由她們打趣,這份報告出爐,可也有她一份功勞,沒她一路護駕保航,許言森能深入那麽些地方得到第一手資料?
這文章的刊登引起了社會輿論多大的轟動不去說,許言森這三個字對於不認識他的人,也隻是看一看而已,不會猜出他是剛踏進大學校門的學生,對於認識他的人來說,又是另一番心境。
許老爺子和許大伯都在第一時間看到了報紙,或者說在報紙出爐前,他們就看過了完整的報告,正式送出去的時候,許言森就先向長輩報備了,也是希望得到他們的幫助,可再看到報紙上正式發表的文章時,許大伯依舊感慨無限。
曾經他的長子也很出色,卻不知因何緣故,近幾年變得有些庸碌了。
三個孩子中,最出色的卻是在京城外麵長大的侄子,之前剛看到這報告的時候,他就認識到,侄子是最適合接下許家的擔子的,隻是,侄子似乎另有想法,並不想按照他們的意願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