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禦史從漢中轉了一圈出來, 倒比剛出京,滿心隻想著天佑大鄭、時有聖哲的時候更富激情。乘船沿漢水一路東下, 到西安府內, 召見了府衙一幹官員。
這一任西安知府杜大人也是過年時新上任的,來此不過數月, 尚未來得及做出什麽驚天動地的偉業。不過他也沒打算推什麽新政——從前他也在湖廣富庶之地任同知, 可就是魚米之鄉, 也比不得西安給他的舒適和安逸。
這裏的百姓不必他勸農桑, 便知道買農藥、買肥料、依著隔壁漢陽府的農時曆精耕細作。還有商家租麥打穀機的, 到收成時幾戶人家合租個打穀機、打麥機、鼓風機, 有錢的自家買一台用, 一兩天便把穀粒脫得幹幹淨淨, 趕在雨前攤曬得幹生,不怕生蟲發黴。
雖然不易種出宋知府那樣的十三穗嘉禾,可那些伺候的好的地裏, 也產得出三石多的水稻, 一兩石的麥子。
到收糧稅的日子,都不用他發票催逼,糧官下鄉一趟就能繳個九成以上, 繳不上的也有同鄉大戶包辦。他到任後竟沒為催糧稅發過幾張拘票, 坐著便把當官的第一要政完成了。
且地方富戶辦工業的辦工業、經商的經商,光地皮、廠房租稅便是一大筆收入,再加上三十取一的工商稅,他們府裏截留的銀子竟不比南方諸省少什麽!
唯一可惜的就是本地女子出門做事的越多, 喪夫後不改嫁,自立女戶的人眼見著多了些。
女戶賦役少,他們府上難免損失些雜項賦役;好在這些女戶多半繼承了夫家家產的,做買賣、興工業,也一樣要繳工商稅;那些沒產業的多半便出門與人織布、做工,不必拋下兒女嫁人,地方上也少負擔些孤兒老弱。
再有些煩惱也是幸福之下的煩惱,比起當年發拘票下鄉催稅,算著哪一日催滿,應付得過上司的感覺強得多了。
杜知府滿麵堆笑,容光煥發地給巡撫大人介紹著自己這半年來的政績。
盧巡撫問到供應軍糧之事,他也滿口答應:“漢中府供得,西安府自然也供得!大人放心,長安亦是曆代帝鄉,西北最繁華富裕的所在,有什麽供不起的?”
哪怕邊關那位王爺不好伺候,他們旁邊的漢中不也有位王爺麽?
周王他攀不上,風憲更不敢近,卻還有個知府宋太尊與王爺是聯了襟的,聽說脾氣絕好,在王爺麵前也說得上話。若得宋府尊居中周旋,說動周王殿下庇護他,那位齊王殿下再有千般挑剔,總歸也要聽長兄說話,包涵一二。
杜知府想得周周全全,打點起全副精神陪巡撫大人轉遍倉庫,請城裏名流、才子陪侍宴飲,將西安府政通人和的風貌展現給巡撫大人,以期年底考核時得個佳評。
一麵款待上司,一麵還支了府衙帳上專門迎奉賓客、上司的銀子,命師爺打點禮物,送往左鄰漢中府。
杜知府心思靈活,旁人也不遜色。都是要支應西北大軍糧草,伺候一位殿下和許多勳戚的,無事自是千好萬好,萬一有事,總要找位可求的貴人——
近在眼前的周王與宋知府自然是首選了。
自巡撫大人離去,漢中府衙便陸續收著了一本陝西地圖集:西安、鳳翔、鞏昌、臨洮……
盧巡撫一路巡視,宋時便一路收著各地書劄,信寫得都是花團錦簇,內容亦是大同小異。都是懇請他看在同省為官的份上,在周王麵前給他們說兩句話,讓周王知道他們鞠躬盡瘁、盡力供應西北軍需的心思。
書劄之外還附了禮物,有的是心腹下屬、師爺送來,有的是親兄弟子侄,除給他的好處外,還有給周王的孝順、給桓淩的禮物。
若是隻給他一個人送禮,請漢中府運些糧草吃食以助他們供應軍需,他也是精通官場潛規則的人,說不得也就收了。大家同省為官,都是供應軍中,為國家統一做貢獻,有什麽不能幫的?
可這些人又要送禮給周王和桓淩,他就不能不多考慮一二了。
尤其桓淩本職就是抓貪腐的風憲官,他若接了底下官員的禮,還如何挺直腰杆做禦史?
這些年他眼看著小師兄內舉(報)不避親,外舉(報)不避仇,才贏得了滿朝大臣敬畏、聖上信重,成了如今海內知名的鐵骨僉憲。他是舍不得為了省內同僚一點小心思,就讓桓淩沾上受賄之名的。
不隻不許桓淩收,連他自己也不要收了。
他們同僚之間來往走禮,那是職場潛規則,沒什麽要緊。如今人家送禮,認的是他桓僉憲家屬的身份,他收了也算是桓淩受賄不是?
嘖,結了婚以後不光賄產算共同財產,犯罪也是一損俱損,他也得拿風憲官員家屬的標杆要求自己。
宋大人心底湧起一股淩然正氣,直了直腰,甩開兩袖清風,推卻滿桌書信,寫下一行行端正中暗藏鋒芒的墨字:“向得府尊之書,得窺君胸中戮力報國之誌,愚弟不勝感動。然你我同省為官,素來交情深厚,眼前書劄即見深情,何必再致厚禮?”
他這做親民官的濁流尚不肯接厚禮,更何況僉憲大人與在外主持軍政的周王呢!
不必提送禮的事,他們各省不是負著供應軍糧就是負著轉運軍糧之責,還是從此處著眼,研究如何供糧吧。
他以為肉罐頭、水果罐頭、壓縮餅幹都是做軍糧的佳品。這些食品已得周王殿下認證,正在關外監軍的楊大人首肯,盧巡撫試吃,首批產品已隨楊大人的行李帶至軍中。
現在他手裏有全套技術,若諸位同僚有興趣,他可以派技術人員帶產品和機器到各府示範,甚至指導建廠、生產。
這些吃食確實新鮮可口,百姓亦可吃用。哪怕將來大軍凱旋,不需再供軍糧,做這些吃食的工坊也可轉為民用,不會成為府裏的負擔。
宋大人反腐倡廉工作和軍需供應做完了貢獻,一股意氣從胸中長長歎出,滿意地撂下筆,吩咐人連信帶禮一起原路捎回去。
送信人在外遞帖兒求見,他也隻叫府裏的文書招待,溫和答複:“我們府尊老爺信中已寫得兩便之舉,你隻管將書信禮物捎回去便可,定不會教你受責罰。”
那些送禮的不敢尋僉都禦史,更登不得親王府門檻,隻得委委屈屈地拉著滿車禮物回鄉。
如此送得一回兩回,桓淩便知道這事,待晚間他回了家便勸他:“這些人的書信交給我便是,我一個禦史,回絕人送禮是理所當然。你與他們同擔一省民政,將來少不得有兩府共理的河工、轉運、刑名等事,萬一他們攀不上周王殿下,怪責於你……”
這個小桓,年紀輕輕的,想的還挺多。
宋太尊嘖嘖兩聲,把他按到座上,抬手揉散他眉心微皺的川紋。那手指腹上因多年寫字結著薄薄的繭,從眉心順著鼻梁劃下來,便引得人一陣陣心頭發緊。桓淩說話的速度不由得放慢,那隻手指滑落的速度也慢了幾分,從鼻尖落下來,輕輕按在他唇間,堵住了未出口的言語。
他的嘴唇半張著,隻要再略張開點,便能把那指尖含入口中,然後宋時也會這麽乖乖地把自己送到他唇下,任由品嚐……
桓大人輕歎一聲,蹭著粗糙的指腹道:“你自然有主意,不要我過問這事,我不問便是。”
宋時一隻手都貼到他臉上,拇指和中指張開,掐住他有些清瘦的臉頰,挑了挑眉道:“哪裏不讓你過問了,正是要向僉都禦史大人報告,前有某地知府某某遣人來給大人和周王殿下致書送禮。幸而宋某深知大人身為憲臣,最重清譽,半途便將這些人攔了回去,絕不許他們點汙大人的清白。”
桓淩的清白早交待給他了,這一身不為名利富貴折腰的風骨也是他的,得給他好好守著,卻不可叫別人染指。
宋時欣賞著桓淩帶些錯愕,又充滿歡喜,溫順可愛的神情,摩挲著他的臉頰,含笑說道:“我這都是為大鄭廉政建設做貢獻,是我地方官應盡的責任,僉憲大人不必太感激我。”
桓淩看著他這翻炫耀的神色,隻覺滿心喜歡,恨不得拉下來揉搓一頓,又怕揉著他的臉,他便不能這樣得意的笑了。他忍了又忍,隻側過臉在宋時手上蹭了蹭,應道:“我知道了,咱們時官兒一片公忠體國之心,要我做個清廉的好官,我自然不能辜負你的期許。”
再有人來送禮、送信,都由著時官兒駁回便是。
反正他們夫妻一體,那些人看見書信,也不至以為宋時故意為難他們,不予傳信,隻會當這是他桓淩的決定的。
他這麽痛快乖順地了遂了宋時的心思,宋老爺當家做主的心得到滿足,反過來又自省不該讓他擔心,便將書信中欲教各府製軍糧、扶持他們建廠的打算說了。
雖不曾替他們搭雲梯,教他們接近周王,卻也是給了各府可以完成輸糧重任,以後還能做一項支柱產業,也可算是滿足幾分他們來信之意了。
桓淩聽他說這些,便想到各府都建起經濟園、辦工坊、做工業的情狀,不由得感歎:“時官兒誠是國家大臣,不以一地一人之利為利,隻想著如何使更多地方富庶,百姓和樂。”
他本是後世的人,眼高自然高遠,不限於小小一個漢中……甚至不限於本朝,如此幫扶外府,也必定有他自己的考量。
他本就愛宋時這以天下為己任的器度,不肯教他學自私了,隻誇他做得好。
宋時被他誇慣了,如今在他麵前也不怎麽謙虛,隻勾起唇角笑了笑,打著官腔說:“雖然這麽做是培養了競爭者,會影響咱們漢中一些糧食加工業發展勢頭,可天底下哪有獨守專利,別人琢磨不出來的?”
以我大天·朝百姓的聰明才智,東西賣出去不久人就能仿製,早晚仿出一樣的來,還是要與他們做的東西競爭。與其坐等人仿,不如他現在就將這些機器和生產流程送出去,換得同僚情誼,保證軍中糧草供應充足。
雖然糧食加工業可能有些受挫,但這損失靠賣設備或許還能補回來。往後各府都興起糧食加工工業,他們還能靠賣機器回血,把勞動密集型產業升級成技術密集型產業。
他越想越入神,直到掌心一陣溫熱傳來,才回過神來,意識到桓淩正咬著他的手心,牙齒輕輕磨蹭。
他好像也掐桓淩的臉掐得有點久了。
宋時訕訕地收回手,彌補地把溫軟的臉頰貼了上去,不一時又側過臉在他頰上重重親了一口:“不怪我爹說你旺……說你我八字相合,在一起必有助益。當初我買了經濟論文,看得頭痛也沒看懂什麽,如今跟你待久了,連這方麵也無師自通,都學會調整產業結構了!”
這一任西安知府杜大人也是過年時新上任的,來此不過數月, 尚未來得及做出什麽驚天動地的偉業。不過他也沒打算推什麽新政——從前他也在湖廣富庶之地任同知, 可就是魚米之鄉, 也比不得西安給他的舒適和安逸。
這裏的百姓不必他勸農桑, 便知道買農藥、買肥料、依著隔壁漢陽府的農時曆精耕細作。還有商家租麥打穀機的, 到收成時幾戶人家合租個打穀機、打麥機、鼓風機, 有錢的自家買一台用, 一兩天便把穀粒脫得幹幹淨淨, 趕在雨前攤曬得幹生,不怕生蟲發黴。
雖然不易種出宋知府那樣的十三穗嘉禾,可那些伺候的好的地裏, 也產得出三石多的水稻, 一兩石的麥子。
到收糧稅的日子,都不用他發票催逼,糧官下鄉一趟就能繳個九成以上, 繳不上的也有同鄉大戶包辦。他到任後竟沒為催糧稅發過幾張拘票, 坐著便把當官的第一要政完成了。
且地方富戶辦工業的辦工業、經商的經商,光地皮、廠房租稅便是一大筆收入,再加上三十取一的工商稅,他們府裏截留的銀子竟不比南方諸省少什麽!
唯一可惜的就是本地女子出門做事的越多, 喪夫後不改嫁,自立女戶的人眼見著多了些。
女戶賦役少,他們府上難免損失些雜項賦役;好在這些女戶多半繼承了夫家家產的,做買賣、興工業,也一樣要繳工商稅;那些沒產業的多半便出門與人織布、做工,不必拋下兒女嫁人,地方上也少負擔些孤兒老弱。
再有些煩惱也是幸福之下的煩惱,比起當年發拘票下鄉催稅,算著哪一日催滿,應付得過上司的感覺強得多了。
杜知府滿麵堆笑,容光煥發地給巡撫大人介紹著自己這半年來的政績。
盧巡撫問到供應軍糧之事,他也滿口答應:“漢中府供得,西安府自然也供得!大人放心,長安亦是曆代帝鄉,西北最繁華富裕的所在,有什麽供不起的?”
哪怕邊關那位王爺不好伺候,他們旁邊的漢中不也有位王爺麽?
周王他攀不上,風憲更不敢近,卻還有個知府宋太尊與王爺是聯了襟的,聽說脾氣絕好,在王爺麵前也說得上話。若得宋府尊居中周旋,說動周王殿下庇護他,那位齊王殿下再有千般挑剔,總歸也要聽長兄說話,包涵一二。
杜知府想得周周全全,打點起全副精神陪巡撫大人轉遍倉庫,請城裏名流、才子陪侍宴飲,將西安府政通人和的風貌展現給巡撫大人,以期年底考核時得個佳評。
一麵款待上司,一麵還支了府衙帳上專門迎奉賓客、上司的銀子,命師爺打點禮物,送往左鄰漢中府。
杜知府心思靈活,旁人也不遜色。都是要支應西北大軍糧草,伺候一位殿下和許多勳戚的,無事自是千好萬好,萬一有事,總要找位可求的貴人——
近在眼前的周王與宋知府自然是首選了。
自巡撫大人離去,漢中府衙便陸續收著了一本陝西地圖集:西安、鳳翔、鞏昌、臨洮……
盧巡撫一路巡視,宋時便一路收著各地書劄,信寫得都是花團錦簇,內容亦是大同小異。都是懇請他看在同省為官的份上,在周王麵前給他們說兩句話,讓周王知道他們鞠躬盡瘁、盡力供應西北軍需的心思。
書劄之外還附了禮物,有的是心腹下屬、師爺送來,有的是親兄弟子侄,除給他的好處外,還有給周王的孝順、給桓淩的禮物。
若是隻給他一個人送禮,請漢中府運些糧草吃食以助他們供應軍需,他也是精通官場潛規則的人,說不得也就收了。大家同省為官,都是供應軍中,為國家統一做貢獻,有什麽不能幫的?
可這些人又要送禮給周王和桓淩,他就不能不多考慮一二了。
尤其桓淩本職就是抓貪腐的風憲官,他若接了底下官員的禮,還如何挺直腰杆做禦史?
這些年他眼看著小師兄內舉(報)不避親,外舉(報)不避仇,才贏得了滿朝大臣敬畏、聖上信重,成了如今海內知名的鐵骨僉憲。他是舍不得為了省內同僚一點小心思,就讓桓淩沾上受賄之名的。
不隻不許桓淩收,連他自己也不要收了。
他們同僚之間來往走禮,那是職場潛規則,沒什麽要緊。如今人家送禮,認的是他桓僉憲家屬的身份,他收了也算是桓淩受賄不是?
嘖,結了婚以後不光賄產算共同財產,犯罪也是一損俱損,他也得拿風憲官員家屬的標杆要求自己。
宋大人心底湧起一股淩然正氣,直了直腰,甩開兩袖清風,推卻滿桌書信,寫下一行行端正中暗藏鋒芒的墨字:“向得府尊之書,得窺君胸中戮力報國之誌,愚弟不勝感動。然你我同省為官,素來交情深厚,眼前書劄即見深情,何必再致厚禮?”
他這做親民官的濁流尚不肯接厚禮,更何況僉憲大人與在外主持軍政的周王呢!
不必提送禮的事,他們各省不是負著供應軍糧就是負著轉運軍糧之責,還是從此處著眼,研究如何供糧吧。
他以為肉罐頭、水果罐頭、壓縮餅幹都是做軍糧的佳品。這些食品已得周王殿下認證,正在關外監軍的楊大人首肯,盧巡撫試吃,首批產品已隨楊大人的行李帶至軍中。
現在他手裏有全套技術,若諸位同僚有興趣,他可以派技術人員帶產品和機器到各府示範,甚至指導建廠、生產。
這些吃食確實新鮮可口,百姓亦可吃用。哪怕將來大軍凱旋,不需再供軍糧,做這些吃食的工坊也可轉為民用,不會成為府裏的負擔。
宋大人反腐倡廉工作和軍需供應做完了貢獻,一股意氣從胸中長長歎出,滿意地撂下筆,吩咐人連信帶禮一起原路捎回去。
送信人在外遞帖兒求見,他也隻叫府裏的文書招待,溫和答複:“我們府尊老爺信中已寫得兩便之舉,你隻管將書信禮物捎回去便可,定不會教你受責罰。”
那些送禮的不敢尋僉都禦史,更登不得親王府門檻,隻得委委屈屈地拉著滿車禮物回鄉。
如此送得一回兩回,桓淩便知道這事,待晚間他回了家便勸他:“這些人的書信交給我便是,我一個禦史,回絕人送禮是理所當然。你與他們同擔一省民政,將來少不得有兩府共理的河工、轉運、刑名等事,萬一他們攀不上周王殿下,怪責於你……”
這個小桓,年紀輕輕的,想的還挺多。
宋太尊嘖嘖兩聲,把他按到座上,抬手揉散他眉心微皺的川紋。那手指腹上因多年寫字結著薄薄的繭,從眉心順著鼻梁劃下來,便引得人一陣陣心頭發緊。桓淩說話的速度不由得放慢,那隻手指滑落的速度也慢了幾分,從鼻尖落下來,輕輕按在他唇間,堵住了未出口的言語。
他的嘴唇半張著,隻要再略張開點,便能把那指尖含入口中,然後宋時也會這麽乖乖地把自己送到他唇下,任由品嚐……
桓大人輕歎一聲,蹭著粗糙的指腹道:“你自然有主意,不要我過問這事,我不問便是。”
宋時一隻手都貼到他臉上,拇指和中指張開,掐住他有些清瘦的臉頰,挑了挑眉道:“哪裏不讓你過問了,正是要向僉都禦史大人報告,前有某地知府某某遣人來給大人和周王殿下致書送禮。幸而宋某深知大人身為憲臣,最重清譽,半途便將這些人攔了回去,絕不許他們點汙大人的清白。”
桓淩的清白早交待給他了,這一身不為名利富貴折腰的風骨也是他的,得給他好好守著,卻不可叫別人染指。
宋時欣賞著桓淩帶些錯愕,又充滿歡喜,溫順可愛的神情,摩挲著他的臉頰,含笑說道:“我這都是為大鄭廉政建設做貢獻,是我地方官應盡的責任,僉憲大人不必太感激我。”
桓淩看著他這翻炫耀的神色,隻覺滿心喜歡,恨不得拉下來揉搓一頓,又怕揉著他的臉,他便不能這樣得意的笑了。他忍了又忍,隻側過臉在宋時手上蹭了蹭,應道:“我知道了,咱們時官兒一片公忠體國之心,要我做個清廉的好官,我自然不能辜負你的期許。”
再有人來送禮、送信,都由著時官兒駁回便是。
反正他們夫妻一體,那些人看見書信,也不至以為宋時故意為難他們,不予傳信,隻會當這是他桓淩的決定的。
他這麽痛快乖順地了遂了宋時的心思,宋老爺當家做主的心得到滿足,反過來又自省不該讓他擔心,便將書信中欲教各府製軍糧、扶持他們建廠的打算說了。
雖不曾替他們搭雲梯,教他們接近周王,卻也是給了各府可以完成輸糧重任,以後還能做一項支柱產業,也可算是滿足幾分他們來信之意了。
桓淩聽他說這些,便想到各府都建起經濟園、辦工坊、做工業的情狀,不由得感歎:“時官兒誠是國家大臣,不以一地一人之利為利,隻想著如何使更多地方富庶,百姓和樂。”
他本是後世的人,眼高自然高遠,不限於小小一個漢中……甚至不限於本朝,如此幫扶外府,也必定有他自己的考量。
他本就愛宋時這以天下為己任的器度,不肯教他學自私了,隻誇他做得好。
宋時被他誇慣了,如今在他麵前也不怎麽謙虛,隻勾起唇角笑了笑,打著官腔說:“雖然這麽做是培養了競爭者,會影響咱們漢中一些糧食加工業發展勢頭,可天底下哪有獨守專利,別人琢磨不出來的?”
以我大天·朝百姓的聰明才智,東西賣出去不久人就能仿製,早晚仿出一樣的來,還是要與他們做的東西競爭。與其坐等人仿,不如他現在就將這些機器和生產流程送出去,換得同僚情誼,保證軍中糧草供應充足。
雖然糧食加工業可能有些受挫,但這損失靠賣設備或許還能補回來。往後各府都興起糧食加工工業,他們還能靠賣機器回血,把勞動密集型產業升級成技術密集型產業。
他越想越入神,直到掌心一陣溫熱傳來,才回過神來,意識到桓淩正咬著他的手心,牙齒輕輕磨蹭。
他好像也掐桓淩的臉掐得有點久了。
宋時訕訕地收回手,彌補地把溫軟的臉頰貼了上去,不一時又側過臉在他頰上重重親了一口:“不怪我爹說你旺……說你我八字相合,在一起必有助益。當初我買了經濟論文,看得頭痛也沒看懂什麽,如今跟你待久了,連這方麵也無師自通,都學會調整產業結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