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天宋大人回到府衙, 便請那幾位書生來見了一麵,安排人送他們去學院。說話間, 眾生見他眼微微泛青, 神色也有些懶散,不似昨天那般敏銳, 不免憂心是因他們占了府衙後院, 以致宋大人休息不好。
一位外縣來的舉子耿直地問了出來, 起身向他致歉。
宋大人下意識抿緊雙唇, 眼神微微遊移, 抬手攔住了他, 說道:“哪有此事。昨日我收到家書, 夜來思親, 故難入睡罷了。”
他幹巴巴地解釋了一句,強行轉移話題:“你們如在學校裏想念親人,也可寫信投往校園門口信箱裏, 自有人替你們送往驛站, 各自寄回家鄉。”
這學院雖然不是官辦學校體係下的,但也算得半公半私,各項公用設施都跟得上, 不僅通郵政還有校車, 不上課時可以乘校車進城來玩。
那幾名學子這才安心,連聲稱讚:“祭酒這般純孝,不愧是天下學子楷模。”
慚愧,慚愧。昨天晚上他念家書倒沒念到多晚, 這眼圈兒都是跟上司做公務做出來的。
宋校長不敢多回憶夜間勞的什麽神,辦的什麽公,謙虛了一句,吩咐旁邊立的家人:“你幫著安頓這幾位學生的行李、住宿,都辦好了再向我回報。”
那家人領命而去,果然從頭到尾幫學生安排得利利索索,過了午才回來繳府尊大人的鈞旨:“……郭教授查過今年入學檔案,爹送去的幾位老爺文試都過了,隻有兩位算數不好的,暫作旁聽生,教授安排跟著燒造專業的學生一道上代數課。”
宋大人略一思量,點了點頭:“教授安排的得當。”
燒造專業如今還是以經驗為主,代數學得稍淺,的確適合沒什麽基礎的人跟著補習。
職專的老師和研究生一樣是他跟桓淩帶出來的,如今已學了近兩年代數、物理、化學,實際水平已足夠正式帶新入學的研究生班了。再過幾年他們畢業了,若有願意留校任教的,他和桓淩就可以把研究生教學也交托到學生們手上,專心研究晉江網的高精尖科學技術了。
他心情大好,吩咐家人收拾家裏捎來的土儀,撿著好的送一份到周王府——
昨天這麽多學子借宿,不方便收拾東西,今天就把該送的禮物送到,順便給周王說說京中的變化。
那些家人挑挑揀揀,拿了些糖漬櫻桃、杜梨條、蜜餞楊梅、蜜餞枇杷,還有炒的幹鬆子、南瓜子,關外來的幹鱘魚、臘野雞、鹿肉幹之類,用漆盒和竹編的小簍盛了,精精致致地送到周王府。
這些都是京裏人的口味,周王府上不缺珠寶玩器之類,倒是喜歡這些家鄉風味,服侍的太監黃公公便替周王收了,請宋時晚上過府用膳。
宋時平日往往要加班到戌時前後,晚飯就在府衙裏吃,今日周王要請客,他自然不能推辭,早早開了例會,便穿著公服到周王府赴宴。
到王府不久,便被內侍喚到正廳,參拜了周王。周王不待他拜下去便親手攙起他,看了身邊正還禮的舅兄一眼,笑道:“都是親……都相處這麽久了,何必行大禮?今日請宋大人來說些家事,也不必穿官服,阿黃,帶宋大人更衣。”
宋時在他們府上更衣也方便,反正有的是便服寄放在僉都禦史院裏,桓淩來時直接就叫小廝捎來了。
宋時到側麵小廳裏換了衣裳回來,被內侍引到酒桌上,坐了下首客座。席上早已斟上了美酒,周王舉杯笑道:“今日要先恭喜宋大人的長兄中試,宋家一門兩進士,兄傳臚、弟狀元,實為朝廷佳話。”
宋時舉杯謝道:“家中隻是中得三甲頭名,怎當得起殿下如此誇讚。”
客氣兩句,便對周王說了些信中提到的京中變化:如魏王在京北建工業園,齊王則在西南方管理礦區,為其備料,兩兄弟一道在京重現漢中經濟園等事。
最值得一說的,倒是他兄長中試後到殿前問對,聽到天子親自問了今科三甲的姓名,還誇了他們幾句“少年高誌”。雖然他不敢輕易窺視聖顏,卻聽得出天子聲音洪亮,中氣十足,禦體定然康健。
周王倒愛聽這話,容光煥發地說:“如此甚好!說不得就是漢中府進了祥瑞,賢兄這經濟園又將漢中帶得富裕至斯,叫父皇看見了太平盛世觸手可及,心底開闊,身子自然大安了。”
六月間又是大婚盛典,人逢喜事精神爽,父皇的身體自當更好了。
他已安排左長史褚秀上京賀大婚之喜,待到婚禮結束,便叫褚秀上疏,請接王妃與皇兒到漢中,往後也可一家團聚了。
周王喜事當前,沒飲多少酒便已有幾分醺醺然,向桓淩和宋時露出個心照不宣的笑容:“待王妃與皇兒回來,咱們兩家便可骨肉團圓,享天倫之樂了。”
宋時也聽桓淩說過,周王私底下拿他當親家看待,但實在沒想到他這麽快就當麵把他們倆並成一家了。他一時間竟不知道是該大方出櫃,還是再隱婚一陣子。正為難間,忽然瞟見桓淩正回眸看向他,微眉梢眼角俱含著壓抑不住的淺笑,容光照人,看得他砰然心動。
這是他明媒正娶,拜過天地、告祭過祖先的人。他爹都認下了,還叫大哥回家祭祖時再向祖先誇一誇這好媳婦呢,何必怕叫人知道呢?
“殿下說得是,”宋時心口一陣熱血湧上,不大隱晦地承認了已婚事實:“今日承蒙殿下厚愛,邀我們二人赴此家宴。宋時便借花獻佛,憑這杯酒祝殿下早日夫妻重逢,父子相會……”
“也願我家早享兄妹團圓之喜。”
他一口氣飲盡杯中美酒,將杯底朝上,示意自己已喝幹。周王看著他的杯底,又看了桓淩一眼,不敢相信方才那個“我家”不是他說的,而是宋時說的。
桓淩也將杯中之酒一飲而盡,狀似慚愧,實則難掩得意地說:“元娘雖然出嫁數年,但血脈之親難斷,自然也該叫宋大人一聲兄長——我們兩家非止作親戚往來,更是得了祖宗見證,可入祠祭祖的情誼。”
隻聽說過登堂拜母,入祠祭祖的,那不成了入贅?
周王手中的酒杯險些握不穩,用力攥了攥才穩住手,拿出他寵辱不驚的皇子氣度——這二人在朝堂上都敢說要做一家人,家裏的親人先祖又如管得住他們?
他們父祖都認可的,他這做妹婿的更不該大驚小怪。
就是入贅了,也不算什麽大事。
……怕這事還得叫人提前告訴王妃一聲,讓她和賢兒都有個多認一位親戚的準備。
一位外縣來的舉子耿直地問了出來, 起身向他致歉。
宋大人下意識抿緊雙唇, 眼神微微遊移, 抬手攔住了他, 說道:“哪有此事。昨日我收到家書, 夜來思親, 故難入睡罷了。”
他幹巴巴地解釋了一句,強行轉移話題:“你們如在學校裏想念親人,也可寫信投往校園門口信箱裏, 自有人替你們送往驛站, 各自寄回家鄉。”
這學院雖然不是官辦學校體係下的,但也算得半公半私,各項公用設施都跟得上, 不僅通郵政還有校車, 不上課時可以乘校車進城來玩。
那幾名學子這才安心,連聲稱讚:“祭酒這般純孝,不愧是天下學子楷模。”
慚愧,慚愧。昨天晚上他念家書倒沒念到多晚, 這眼圈兒都是跟上司做公務做出來的。
宋校長不敢多回憶夜間勞的什麽神,辦的什麽公,謙虛了一句,吩咐旁邊立的家人:“你幫著安頓這幾位學生的行李、住宿,都辦好了再向我回報。”
那家人領命而去,果然從頭到尾幫學生安排得利利索索,過了午才回來繳府尊大人的鈞旨:“……郭教授查過今年入學檔案,爹送去的幾位老爺文試都過了,隻有兩位算數不好的,暫作旁聽生,教授安排跟著燒造專業的學生一道上代數課。”
宋大人略一思量,點了點頭:“教授安排的得當。”
燒造專業如今還是以經驗為主,代數學得稍淺,的確適合沒什麽基礎的人跟著補習。
職專的老師和研究生一樣是他跟桓淩帶出來的,如今已學了近兩年代數、物理、化學,實際水平已足夠正式帶新入學的研究生班了。再過幾年他們畢業了,若有願意留校任教的,他和桓淩就可以把研究生教學也交托到學生們手上,專心研究晉江網的高精尖科學技術了。
他心情大好,吩咐家人收拾家裏捎來的土儀,撿著好的送一份到周王府——
昨天這麽多學子借宿,不方便收拾東西,今天就把該送的禮物送到,順便給周王說說京中的變化。
那些家人挑挑揀揀,拿了些糖漬櫻桃、杜梨條、蜜餞楊梅、蜜餞枇杷,還有炒的幹鬆子、南瓜子,關外來的幹鱘魚、臘野雞、鹿肉幹之類,用漆盒和竹編的小簍盛了,精精致致地送到周王府。
這些都是京裏人的口味,周王府上不缺珠寶玩器之類,倒是喜歡這些家鄉風味,服侍的太監黃公公便替周王收了,請宋時晚上過府用膳。
宋時平日往往要加班到戌時前後,晚飯就在府衙裏吃,今日周王要請客,他自然不能推辭,早早開了例會,便穿著公服到周王府赴宴。
到王府不久,便被內侍喚到正廳,參拜了周王。周王不待他拜下去便親手攙起他,看了身邊正還禮的舅兄一眼,笑道:“都是親……都相處這麽久了,何必行大禮?今日請宋大人來說些家事,也不必穿官服,阿黃,帶宋大人更衣。”
宋時在他們府上更衣也方便,反正有的是便服寄放在僉都禦史院裏,桓淩來時直接就叫小廝捎來了。
宋時到側麵小廳裏換了衣裳回來,被內侍引到酒桌上,坐了下首客座。席上早已斟上了美酒,周王舉杯笑道:“今日要先恭喜宋大人的長兄中試,宋家一門兩進士,兄傳臚、弟狀元,實為朝廷佳話。”
宋時舉杯謝道:“家中隻是中得三甲頭名,怎當得起殿下如此誇讚。”
客氣兩句,便對周王說了些信中提到的京中變化:如魏王在京北建工業園,齊王則在西南方管理礦區,為其備料,兩兄弟一道在京重現漢中經濟園等事。
最值得一說的,倒是他兄長中試後到殿前問對,聽到天子親自問了今科三甲的姓名,還誇了他們幾句“少年高誌”。雖然他不敢輕易窺視聖顏,卻聽得出天子聲音洪亮,中氣十足,禦體定然康健。
周王倒愛聽這話,容光煥發地說:“如此甚好!說不得就是漢中府進了祥瑞,賢兄這經濟園又將漢中帶得富裕至斯,叫父皇看見了太平盛世觸手可及,心底開闊,身子自然大安了。”
六月間又是大婚盛典,人逢喜事精神爽,父皇的身體自當更好了。
他已安排左長史褚秀上京賀大婚之喜,待到婚禮結束,便叫褚秀上疏,請接王妃與皇兒到漢中,往後也可一家團聚了。
周王喜事當前,沒飲多少酒便已有幾分醺醺然,向桓淩和宋時露出個心照不宣的笑容:“待王妃與皇兒回來,咱們兩家便可骨肉團圓,享天倫之樂了。”
宋時也聽桓淩說過,周王私底下拿他當親家看待,但實在沒想到他這麽快就當麵把他們倆並成一家了。他一時間竟不知道是該大方出櫃,還是再隱婚一陣子。正為難間,忽然瞟見桓淩正回眸看向他,微眉梢眼角俱含著壓抑不住的淺笑,容光照人,看得他砰然心動。
這是他明媒正娶,拜過天地、告祭過祖先的人。他爹都認下了,還叫大哥回家祭祖時再向祖先誇一誇這好媳婦呢,何必怕叫人知道呢?
“殿下說得是,”宋時心口一陣熱血湧上,不大隱晦地承認了已婚事實:“今日承蒙殿下厚愛,邀我們二人赴此家宴。宋時便借花獻佛,憑這杯酒祝殿下早日夫妻重逢,父子相會……”
“也願我家早享兄妹團圓之喜。”
他一口氣飲盡杯中美酒,將杯底朝上,示意自己已喝幹。周王看著他的杯底,又看了桓淩一眼,不敢相信方才那個“我家”不是他說的,而是宋時說的。
桓淩也將杯中之酒一飲而盡,狀似慚愧,實則難掩得意地說:“元娘雖然出嫁數年,但血脈之親難斷,自然也該叫宋大人一聲兄長——我們兩家非止作親戚往來,更是得了祖宗見證,可入祠祭祖的情誼。”
隻聽說過登堂拜母,入祠祭祖的,那不成了入贅?
周王手中的酒杯險些握不穩,用力攥了攥才穩住手,拿出他寵辱不驚的皇子氣度——這二人在朝堂上都敢說要做一家人,家裏的親人先祖又如管得住他們?
他們父祖都認可的,他這做妹婿的更不該大驚小怪。
就是入贅了,也不算什麽大事。
……怕這事還得叫人提前告訴王妃一聲,讓她和賢兒都有個多認一位親戚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