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裏無忌終究還是沒有如願親征,在安排好這些之後,他需要忙碌的是,納妃。


    按行程計劃,段思聰將在七天內到達金陵府,而百裏無忌冊封他為大理王的儀式被安排在百裏無忌納其女兒段佛音為妃之前。


    這是百裏無忌故意安排的順序,這是向天下詔告,明國對大理的政治態度不會因為皇妃姓段而有所改變,同時,也向大理各部落宣告,段氏的執政權是合法的,是得到明國朝廷認可的。


    先冊封後納妃,因為在冊封之前,段思聰是大理皇帝,那麽百裏無忌將納的是大理國公主;而經過冊封之後,段思聰已經成為明國藩國的大理王,是皇帝之下的一個明國臣子,那麽百裏無忌納的就不是公主,也是一個臣子的女兒。


    而百裏無忌並沒有意識到,一向不顯山不露水的百裏康,再次發揮出他優秀的指揮能力,以三千之眾擊潰了三萬高氏叛軍,再次創造了他輝煌的戰績,與他自己在湘鄉——醴陵擊潰原馬楚靜江軍相比,毫不遜色。


    而百裏康的指揮風格,是以血換血,以命換命,每次百裏康領兵作戰,可以說都是以血流成河來形容。


    百裏康擅長示人以弱,以性命換空間,以鮮血困惑、疲憊對手,然後集中局部絕對優勢,給對手以狠辣一擊,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往往在百裏康一擊之後。他的對手就算不被殲滅,也再無戰意,這就使得數千人俘虜數萬人這種天方夜譚之事。變成可能和事實。


    百裏康領兵前往瀾滄江前就已經取得了段氏朝廷軍的控製權。


    其實百裏康原本隻要段氏軍進行佯動,在瀾滄江兩側為自己打掩護。


    但百裏康了解百裏無忌,在明國即將完成統一大業的時候,不希望出現巨大的損失,特別是人員損失。


    所以,百裏康把本打算讓三千明軍去執行的任務,交給了三萬段氏軍。


    這就造成了段氏軍幾乎全軍覆沒的後果。


    段氏軍無論從軍械、士氣還有作戰意誌上。是完全不能與明軍相比的。


    明軍從它的前身黑旗衛時,百裏無忌就刻意地在士兵心中種下“魂”的種子。而這種魂,遇強越強,見血發狂的。


    所以,百裏康才能如臂使指地以數千人俘虜數萬靜江軍。


    否則。能一廂五千人的黑旗衛士兵性命去疲憊三萬靜江軍,換作別的軍隊,譬如眼前的段氏軍,或許還沒開戰就崩潰了。


    一支好的軍隊就算是指揮官胡亂指揮,一樣能打出漂亮仗。


    就象一支好的樂隊,就算是讓一個絲毫不懂音樂的普通人去指揮,它照樣能完美地進行演奏一樣。


    而好的軍隊並不是取決於裝備,也不取決於糧餉,雖然這是兩個重要的方麵。而真正所取決的是它的精神力量。


    就算輸也要打痛對手,就算死,也要從對手向上撕下一塊肉的精神。


    所謂橫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這句話話糙理不糙,當一支軍隊如果真的文質彬彬,君子之風的時候,也就離覆沒不遠了。


    軍人本就是一種特殊的生物,說是殺人機器。雖然有些難聽,但做不到這一點。就不是合格的軍隊,更稱不上是優秀的軍隊。


    但段氏軍士兵卻遠遠達不到這種程度。


    百裏康出現的失誤源出於此。


    兩天後,當百裏康率三千士兵趕到瀾滄江東岸戰場時,段氏軍的上流防線已經數處被突破,防線岌岌可危。


    百裏康並沒有將三千士兵分散充作救火隊員,去填塞這些被突破的漏洞。


    而是將這三千士兵集中一起,對瀾滄江中段的主戰場進行全力反擊。


    三千明軍如同一把尖刀直插東岸江灘,對已經上岸的高氏軍以全力反衝鋒。


    既然高氏軍全線進攻,那麽無論從哪個點去堵截都不能夠抵擋住敵人的進攻。


    將三千明軍分散,隻能是給敵人各個擊破的機會。


    與其這樣,不如集中兵力,將已經正麵登陸江灘的高氏軍士兵趕下江去。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攻我全線,我反擊你必救的一點,這一點,就是你的主力,隻要打痛你的主力,就算你的散兵遊勇突破瀾滄江防線,進入段氏軍縱深,也無法有所做為。


    百裏康的想法很正確,以三千援兵,無論如何都救不了東岸的防禦。


    隻能猛擊敵人主力,打痛它,打退它,方才能為東岸段氏軍爭取一些喘息的機會,同時盡量拖延,為明軍來援創造時間。


    三千明軍如餓虎撲食般地衝向江灘的敵人。


    可想而知,這些剛剛洗幹淨泥腿的“農夫士兵”,以多擊少對付段氏軍還能湊乎,但在明軍士兵雷霆般的打擊下,僅支撐了半個時辰,就崩潰了。


    近萬已經登陸的高氏軍士兵,被三千明軍僅用半個時辰趕下了瀾滄江,而留在江灘上的屍體卻隻增加了一千多具。


    太多的高氏軍士兵選擇了跳下瀾滄江泅渡回西岸。


    從而使得東岸得到了許多泅渡工具,這為百裏康的計劃增加了物資保障。


    百裏康知道,上次瀾滄江大戰中,徐守仁的軍情院士兵已經大規模地使用了炸藥,對段氏軍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


    那麽這次想要故伎重演,實現的可能性不大,作為旁觀者,高方非常清楚火器的威力,必定對明軍的火器有了刻意的防備。


    而火藥的天敵就是水,瀾滄江中唯一不缺的就是水了。


    炸藥的使用需要預埋或者預設,百裏康沒有那麽多時間進行埋設,對手也不會給他充裕的時間。


    如此,百裏康便無法在江上有效使用火器。


    為了揚長避短,發揮出明軍火器的威力,百裏康決定反擊。


    有了這些高氏軍退走時留下的泅渡器具,百裏康有理由相信,憑借著段氏軍三萬多人的全力反擊,必能為自己的三千明軍打通渡江的通道。


    百裏康本來的任務是增援東岸段氏軍,防禦住瀾滄江,如果防禦不住,則盡量拖延敵人主力過江的時間,使得敵人延遲對大理府發起總攻的時間。(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代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八無和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八無和尚並收藏代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