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世銘在百裏無忌傳召前就已經得知所發生的事了。


    他做為明國二相之一,並且在明國的資曆遠甚馮道,他所掌握的人脈自然不比馮道少。


    而他做為百裏無忌發家前的從龍之臣,他知道,自己的一切都與百裏無忌惜惜相關。


    徐世銘清楚百裏無忌培植新人的打算。


    但徐世銘不急,因為他有著比馮道更為堅固的後盾,那就是他對百裏無忌的了解。


    一個能為了昔日兄弟之情,不親手誅殺其殺父母仇人的人,不是聖人那就是混蛋。


    能以一個小小巴東縣令坐到明國至尊,並統一天下的人,無論如何不可能是混蛋。


    如果是,那想來今後“混蛋”這一詞就應該是褒義詞了。


    百裏無忌的性格,如果徐世銘說不了解,那天下就沒有比他更了解的人了。


    所以,徐世銘不急,他知道,以百裏無忌的性格,如果沒有安排妥當他們這些老臣,是斷不可能輕易發動吏治改革的。


    因為百裏無忌內心遠不如他所表現的那麽硬、那麽冷。


    徐世銘知道,他所唯一要做的,那就是等待,等百裏無忌親自向他談這件事情。


    徐世銘門下官員,那絕非馮道所能比擬。


    從百裏無忌巴東起兵,到就任楚王,然後建立明國,到現在明國一統天下,徐世銘一直做為百裏無忌下麵主管內政的第一文臣。


    可想而知。徐世銘門下該有多少官員攀附著。


    那絕非是馮道那樣區區數百人,而應該再放大十倍,甚至二十倍。


    這其實不是一件壞事。曆朝曆代,哪個權臣門下沒有這樣依附的官員?


    如果沒有,那權臣就不應該叫做權臣。


    應該叫做死人。


    權力太大,卻沒有人簇擁著,這個人死得肯定很快。


    也就做不成權臣了。


    徐世銘在巴東時就坦然對百裏無忌說過,他不想做權臣、奸臣,他想做的是一個青史留名的直臣、忠臣。


    這麽些年以來。百裏無忌不斷地往徐世銘身上壓擔子,徐世銘的權力越來越大。


    有時在國政方麵。甚至大到可以取代百裏無忌的地步。


    出口成憲,說的就是這麽一種情況。


    這令徐世銘非常擔心也非常害怕,他知道,如果不收斂。那麽縱然百裏無忌麵冷心熱,再怎麽想保全自己,自己也逃不過悲慘的下場。


    來自同僚的暗箭攻擊遠甚於皇帝的指責。


    所以,徐世銘開始不斷地犯些“小錯”,隻要是不牽涉到明國的大政方針,徐世銘開始“犯錯”,這是一種自辱,為得是讓別人抓住自己的把柄。


    將情報網搞得“一塌糊塗”,引起百裏無忌的不滿。就是最典型的手段。


    對此,徐世銘心中對百裏無忌有著十分的內疚之意。


    但為了君臣能善始善終,徐世銘隻能這麽做。


    幸好。徐守仁回來了,因此,將情報網移交給徐守仁就成了不二選擇。


    但徐守仁是徐世銘的義子,父子一個是明國第一丞相,兒子是明國最大的特務頭子,二人占據明國最重要的職位。單憑這一點,在同僚心中。就是不赦的死罪。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官位無疑就是這塊人人欲占為己有的璧。


    這又令徐世銘不得不再次找一個自辱的方式,而又不能令明國大政受到波及,如果那樣,縱然百裏無忌能饒恕自己,自己也無法原諒自己。


    所以,徐世銘在這次事件中選擇了中立。


    中立是個中性詞,但對於一個執掌著明國國政大權的第一丞相來說,中立就等於無為、不做為、聽之任之。


    徐世銘是這次事件中唯一一個預料到暴亂的人,但就因為他的不作為、不阻攔,使得暴亂益發猛烈。


    當聽到百裏無忌急召自己,徐世銘瞬間猜到了百裏無忌的想要幹什麽。


    不是不做為,而是不能做為。


    徐世銘心中苦笑著,奉召跟隨內待進入皇宮。


    百裏無忌從徐世銘褶皺的臉上,看到了那一絲無奈。


    百裏無忌明白,徐世銘已經看出了自己的心思。


    其實百裏無忌很想與徐世銘或者馮道暢談新舊交替的方案。


    但這確實很不妥,二人牽涉著明國幾乎七成以上的文官和在朝的武官。


    一旦事有不妥,恐怕將引起明國大震。


    這與國與民皆不利。


    百裏無忌隻能等待機會的來臨,而這次中書省的暴亂,給了百裏無忌最合適的機會。


    徐世銘看著百裏無忌,百裏無忌臉上那中年帝王的霸氣和沉穩,讓徐世銘明白,百裏無忌已經知道自己知道他的心思。


    這是二人二十餘年君臣主仆的默契。


    是無奈、是妥協、也是一種寬慰。


    在這一刻,君非君,臣非臣,有得隻是一個已經羽翼豐滿、震翅翱翔的成熟男人和一個閱曆深厚、垂垂老邁的老人。


    而這二人亦師亦友,亦父亦兄,之間的感情外人是絕對無法猜想的。


    “你決定了?”徐世銘打破沉默,他艱難地吐出四個字。


    百裏無忌斬釘截鐵地回答道:“決定了。”


    “牽涉到的官員太多,新舊皆有,你可有了心理準備?”


    “無論新舊官員,觸犯律法者,皆一視同仁。”


    “真的?”


    “真的。”


    徐世銘輕輕地歎了口氣,他知道一場暴風驟雨已經不可避免地來臨了。


    哎,要是明國還在戰爭時期,那該多好,無論新舊官員,都同心同德、一致對外,如此其樂融融的場麵,怎麽就一去不複還了呢?徐世銘心中無比地惆悵。


    也許自己真的老了……。


    徐世銘微微苦笑,連義子徐守仁都已經為人父,盧小翠都成了母親了,自己豈能不老?


    罷了,自己這一生能追隨一位英主建功立業,有了如今的明國天下,早已經達成心願,又何必自尋煩惱?


    急流勇退,明國天下就讓給那些年輕吧,自己也可以閑下來抱抱孫子,享受一下遲來的天倫之樂了。


    徐世銘收回飄渺的目光,他深深地看著百裏無忌。這個男人,再沒有當初巴東時的稚嫩和衝動,變得成熟,甚至連目光都變得深遂,讓人看不清楚他在想什麽。(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代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八無和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八無和尚並收藏代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