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兩條官船抵近高智平所埋伏的區域時,三條早已等待的小舢板迅速橫過船身,擋在官船的必經之路上。


    官船本是在江中心航行,在見到前路被擋時,隻好轉舵改向避讓。


    原本官船可以毫無顧及地衝撞上去,巨大的官船哪怕撞上多一倍的小舢板,也能安然無恙,至於那三條小舢板的人是死是活,又關他們何事。


    官船選擇避讓的原因有二,一是不想節外生枝,此行必有人要暗殺攔截已經不是秘密,所以對於官船上的甲兵指揮和使者團來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其二,也是最重要的,此處已經是明國領土,大理國的官船如果在這犯了事,那等於斷絕了向金陵府進發的意圖,誰能保證,明國皇帝不會因此而遷怒於使者團,畢竟明國皇帝愛民如子的名聲早已宣揚天下。


    所以,兩條官船選擇了避讓,但兩條官船上的五百甲兵持弓弩嚴陣以待,密切地注視著前方的舢板。


    官船在避讓的同時,距離南岸就近了許多,不僅如此,船上的甲兵大量聚集在官船的左舷防備三條舢板突然發難,由此產生官船略微向左舷傾斜,這樣官船右側更大部分的麵積暴露出來,並且右舷的防守力量減弱了許多。


    而三條舢板並沒有因此而停止進逼,它們由三個方向,不斷地接近官船。


    官船上的士兵越來越緊張。目不斜視地盯著這三條舢板,而手裏的弓弩開始拉弦。


    其實官船上士兵緊張的絕非是這三條舢板,因為僅憑這三條舢板。是絕對無法接近到官船前五丈之內的。


    隻要它們接近官船上弓弩的射程之內,可以說,弓弩射擊就能將其完全覆蓋,直至舢板上無一個活著的生物。


    官上的士兵緊張的是這三條舢板背後可能隱藏的後續攻擊。


    因為這世上沒有人會無故地前來送死,如果你真以為有人會傻到這麽做,那麽你一定會死得比他早,比他快。


    這是一個真理。恒古不變的真理。


    但眼下根本沒有讓官船上甲兵將領思考的時間,三條舢板越來越快地向官船衝來。瞬間已經進入到十五丈距離之內。


    兩船的甲兵將領在沒得選擇的情況下,隻能下令射擊。


    在這個時候所有擔心都是多餘的,哪還管它是明國領土,哪還有閑心去問明來者究竟是何意圖。


    因為三條舢板在接近到十五丈之內時。船上已經燃起了濃煙。


    這代表著這三條舢板最惡毒的用意,那就是引燃兩條官船。


    在這種形勢下,官船上的帶兵將領隻能下令攻擊,一切交涉的前提,是官船能幸存下來,因為失敗者和死人是無法與人交涉的。


    密集的箭矢如同一堵一尺多厚的牆,呼嘯地撞向三條舢板。


    估計的沒錯,僅三輪箭矢射擊,就將三條舢板完全覆蓋。急速撞來的舢板速度明顯減慢,甚至可以看到上麵的操船者不斷地掉入江中。


    又是三輪箭矢之後,三條舢板遙遙地在距離官船七八丈距離處停了下來。慢慢地原地打圈,因為舢板上已經沒有活人,三條舢板如同三隻“刺蝟”,體積明顯膨脹了許多。


    這時,連續地“轟”聲響起,三條舢板由於在衝撞上來前已經引燃。這時,完全地燃燒起來。


    舢板上浸了火油的易燃物將三條舢板瞬間燒成三個火球。


    兩條官船上的人終於籲出了一口氣,因為三條舢板暴燃之後,它們的來路上並沒有出現新的敵人和異常,危機似乎已經解除。


    而就在這時,埋伏在南岸峭壁上的兩百暗殺者同時起身發起了攻擊。


    如蝗般的箭矢同樣呼嘯著飛向官船,而這時官船上的防禦力量大部分集中在左舷。


    人的奔跑速度遠遠比不上箭矢射來的速度。


    左舷的士兵在一瞬間做出回防右舷的決定,也是造成大量傷亡最主要的原因。


    許多奔跑中的士兵被密集的箭矢射中,直到此時,船上的將領才發出正確的命令,就地隱蔽。


    其實來攻的隻是箭矢,並沒有人員直接進攻,隻要保全官船、人員的安全,那就是最正確的選擇。


    但峭壁上的暗殺者們似乎早已料到官船會做出這種反應。


    他們接下來發射的就不再是普通箭矢,而是火箭。


    普通箭矢和火箭的箭頭是不一樣的,火箭的箭頭上比普通箭矢多出一個倒刺,為得是一旦射進船隻木頭內,可以牢牢地固定住,不會輕易脫落。


    但其鋒利的程度卻遠遜於普通箭頭。


    密集的火箭帶著長長的煙火,撲向官船右舷每一處裸露的木頭,瞬間牢牢地釘在上麵,浸透著火油的麻布條包裹著箭杆,不停地燃燒,慢慢地引燃官船的右舷。


    官船起火,令原本鎮定下來的士兵和使者團成員陷入了慌亂。


    士兵們在將領的呼喝下,從隱蔽處起身前往救火,但這時,從峭壁上再次射來的箭矢給予了再一次地殺傷。


    這令躲在暗處的高智平心中大呼可惜。


    要是在這個時候,再派數百人乘船對官船進行攻擊,那麽勝利就在眼前。


    可高智平將真正的伏擊安排在了戎州,身邊根本沒有多餘可派的人員。


    高智平隻能在心中大呼可惜。


    兩條官船上的火勢越來越大,上麵的士兵在峭壁上弓弩手的壓製下,根本無法靠近右舷,而官船上的弓弩手根本無法對峭壁上的敵人進行還擊。


    從上往下射擊和從下往上射擊,射程有著天壤之別。


    官船上的弓弩根本夠不著峭壁上的敵人。


    眼看處於被動挨打的不利形勢,官船上的將領隻能選擇,退。


    向還在燃燒的三條舢板方向退避,以此來閃避峭壁上敵人的箭矢。


    隻要將官船向左移開數丈,峭壁上的箭矢就因為射程而無法對官船造成壓製,如此,在撲滅大火之後,官船上的甲士才能重新組織對敵人的反擊。


    這個決定無疑是最正確的,保全官船,是勝利的關鍵。(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代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八無和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八無和尚並收藏代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