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看見敵軍,敵軍卻看不到我,未戰就勝了一籌。


    百裏無忌以楊廷式、桂勝彬、許紹龍、陳克、楊勇毅五人為骨幹,組建起這支隊伍,並令明國幾個軍械坊專門組織力量對熱氣球的載重、高度及安全降落進行改進。


    對於安全降落,百裏無忌給出了降落傘的建議,由於此時熱氣球的升空高度僅三四十丈,並且敵人沒有如此距離的遠程武器可以對熱氣球進行攻擊,所以,小型的固定支架降落傘,就如同雨傘般的簡易降落傘就能方便、有效地對人員逃生起到保障。


    隻要傘骨足夠堅韌,傘麵略微加大之後,足以支撐一個人的份量即可。


    而後續的改進這就需要軍械坊根據實際使用狀況進行調整了。


    剩下的幾個月,在明、周、遼三國和平的局勢中轉眼過去。


    和平的日子過得很快,轉眼之間就到了年底。


    光複九年十二月二十日。


    周國西麵邊陲的軍隊開始出現異動,迅速向慈、晉、丹三州集結,而趙匡胤的三萬大軍也從夏州調往綏州集結。


    百裏無忌得到飛鴿傳書後的第一反應就是,令江都府二十萬新軍進入戰備狀態,令彭曉艦隊在金陵、江都兩港口集結待命。


    但百裏無忌沒有下達任何對明周邊界的戒備措施,甚至將徐州的駐防軍隊也南撤回到了濠州。


    百裏無忌等這一天等得太久了,他不敢給趙匡胤一點壓力,就怕趙匡胤一害怕就又縮了回去,如此就不知道要等到何年馬月才能再有機會了。


    百裏無忌急,而趙匡胤更急,他自然不想等到柴宗訓長大成人。萬一也是個象柴榮一樣的英主,那趙匡胤的九五美夢豈不是鏡花水月?


    趙匡胤已經有了足夠的實力,向訓、鄭恩已經同意了他的做法。柴榮早逝,令這些執掌重兵的將領一下子失去了效忠的對象。也失去了對前途的希望。一朝天子一朝臣,何況如今繼位的隻是一個七歲的孺子,誰能保證他能象他的父親一樣英明,縱然英明,那也是十年甚至二十年後的事了。


    這種刻骨銘心地失望,令得向訓、鄭恩還有鳳翔節度使王景等人答應了趙匡胤的要求,聯合起來為他們的未來背水一戰。


    這種方式在這個時代太正常了,正常的就象是後世的跳槽一般。後周太周不正也是在這批將領的簇擁之下“上訪”成了皇帝麽?如今不過是再來一次而已。


    光複十年正月初一。


    正當周朝上下喜迎新春的時候。突然接到靈、鹽州方麵傳來的加急軍報:阻卜軍再次大舉南犯,邊疆告急!


    無獨有偶,夏州定難節度使趙匡胤也傳來緊急軍報:數萬阻卜軍南犯。


    如此一來,兩相印證,周朝上下自然信以為真。


    臨朝的小符太後和小皇帝柴宗訓孤兒寡母哪懂什麽軍情。


    本以為平穩的政權交接已經半年過去,可以安穩地坐穩皇位,卻不想這新年的第一天就發生了如此大變。


    小符太後和小皇帝柴宗訓都嚇的不知所然,便召宰相們前來議事,範質們哪有什麽好主意,隻能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請陛下發兵征討便是。”


    當小符太後詢問派何人統率大軍出征時,大臣們有了異議。


    李穀與王樸一致認為趙匡胤都點檢之職名存實亡,隻是為安撫其沒有下旨罷免。如今應該讓前都點檢張永德官複原職率軍出征。


    而範質、王溥、魏仁浦三人則一致舉薦太尉李筠為帥領軍出征,同時認為此時大戰在即,這個當口罷免趙匡胤都點檢之職恐怕不妥,罷免之事應當戰後再議。


    原本李穀、王樸就算是再堅持也不可能能強過範質、王溥、魏仁浦三相的實力,然小符太後和小皇帝柴宗訓在柴榮臨終前得到了柴榮遺命“內事不決問範質,外事不決問王樸”,再加上張永德是柴榮姐夫,一直以來忠心耿耿。


    於是,小符太後穩定下情緒。選擇聽從李穀與王樸的建議,令張永德率十萬禁軍出征。而開封京城周邊僅剩下十五萬禁軍。


    張永德兵權失而複得,自然雄心壯誌在胸。要在戰場上建立功勳。


    他率十萬禁軍馬不停蹄地一路西進,可惜事與願違,八天後,大軍剛進入晉州地界,就被四麵而來的大軍包圍起來。


    這大軍自然就是趙匡胤、向訓、鄭恩、王景等部所組成的。


    張永德原本還想抵抗,不料所率禁軍中將士一見到趙匡胤等人,便一致請求歸降,張永德知道已經無法號令大軍,隻能默許。


    其實張永德一見到趙匡胤就知道大勢已去,趙匡胤此人一向以講義氣而聞名於周國禁軍,為將士所愛戴,可以說除了柴榮,第二個就是他了。而如今柴榮不在了,還有誰能與他對抗?


    趙匡胤順利地接手了十萬禁軍的指揮權,他並沒有對張永德不利,反而敬為上賓。平日裏,二人私交就不錯,而在趙匡胤心裏,張永德隻是個勇將,根本無法威脅到自己的地位,對他不利,徒增自己的惡名反而不美,索性以禮待之,也能更加彰現自己的仁義。


    趙匡胤手中已經掌控的軍隊已經達到近三十萬人,其中由他自己的三萬,向訓四萬,鄭恩二萬,王景三萬,各節鎮軍隊五萬餘人,加上現在歸降的十萬禁軍。


    稍加整肅之後,趙匡胤派大批斥候南下打探明國的反應,同時命大軍由晉州經澤州南下孟州,囤兵於西京洛陽。


    數日後,周國開封聞知趙匡胤串聯數鎮謀反,張永德所率十萬禁軍竟不發一矢投降了趙匡胤這個忘恩負義之徒,朝野震動,要知道朝廷唯一能夠對外作戰的就是禁軍,而二十五萬禁軍一下子沒了十萬,這已經徹底動搖了朝廷的根基。況且,此消彼長,趙匡胤卻平白增添了十萬大軍。


    朝廷中四位宰相心驚膽顫,李穀、王樸又悔又惱,急得都快哭了。


    李穀動情的握住王溥的手說:“王大哥,怪我太大意了,結果惹出這場潑天大禍來!”


    王溥慘叫一聲:“李哥,你掐痛我了。”(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代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八無和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八無和尚並收藏代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