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這些都不是折從遠屈駕親自迎接向訓的主要原因,其真正的原因有二,一則是向訓此次前來,是幫他擦屁股的;二則向訓是柴榮心腹,所謂禮多人不怪,這麽淺見的道理,折從遠自然熟知不虞。
“向都監為邠州之事特意從寧州遠道而來,某前去迎接也是情理中之事,向都監勿須在意。”
向訓自然早已猜知折從遠心中的想法,也不於點破,打著哈哈應付道:“如此,某就愧領了。”
“哪裏,哪裏,這是應當的。”
……二人一路打著哈哈,誰都想讓對方先切入主題,以探探對方的口風。向訓知道折從遠受皇帝的旨意包圍明軍,但折從遠是否牽扯此事,甚至有否投靠遼國,這需要向訓在吐露真實意圖前探知折從遠究竟會如何執行柴榮的旨意。
其實柴榮的旨意聽起來很嚴厲,“令靜難節度使折從遠率其部在五裏之外,包圍邠州明軍軍營,不得進攻,但若明軍率先進攻,可還擊。”但細想起來,卻是自相矛盾,說了等於沒說,明軍如果沒有主動進攻的打算,那周軍隻不過在五裏外給明軍值勤,本來明軍就屬於借駐,沒有出外巡邏的權力,這下反而好了,旨意中反而確認了明軍有了五裏的距離可以進行活動。
但這層意思,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關鍵在於主將如何理解,如何執行,心中有否別的念頭。如果折從遠真與遼國有染。那這包圍之舉,十有**能引起兩軍火拚,可如果折從遠心無異誌。那這場包圍的行動不過就是一部戲碼。
而折從遠早已將這份旨意翻來覆去看了好多次了,哪怕讓他倒背也能如流了,問題的關鍵在於,如果此事真要折從遠自行處置,他便依照自己的理解進行處置了。可柴榮又派了向訓前來,自己不過是輔助而已,自然要探探向訓的口風。以免南轅北轍,平白壞了柴榮的大事,給自己惹一身sao。
二人都是宦海人精。一來二去,嘴沒停過,可正事一句沒提。
終於,還是向訓年少一些。憋不住了。開口道:“某奉旨前來邠州,專事處置周、明兩軍之間的突發事件,某剛到邠州,對事態不甚熟悉。想聽聽折節帥的看法。”
折從遠心中泛過一絲笑意,麵上卻正容,把當日發生之事一五一十坦然相告,但自己的意見隻字未露。
向訓卻是聚精會神、一字不落地仔細聽完,至少表麵是如此。之後。向訓開口道:“折節帥有何意見?”
折從遠微笑道:“向都監乃欽差,既然已經到了邠州。某自然是唯向都監馬首是瞻。某無任何疑意,輔助好向都監就是了。”
向訓心中罵了一聲“老狐狸”,麵上陪笑道:“折節帥不必客氣,某真心討教,此事若處理不妥,很可能後患無窮,想來折節帥也不想邠州劇變吧?”
向訓這句話正中了折從遠的要害,邠州是他的禁臠之地,若真的發生周、明兩軍火拚的慘狀,那他這個靜難節度使可就兩邊不是人了,更甚者會牽連到府州折家。
話說到此外,折從遠自然不敢再打“太極”,正色說:“向都監,此事起源與明軍擅自治安巡邏在前,方才有了兩軍交火在後。若真論起來,明軍之錯在先,但本是普通糾紛,因本使麾下指揮使鮑虎擅自調派大軍前往明軍軍營挑釁,更擅殺了四名明軍士兵,如此才將事件鬧得不可收拾。不過,明軍至今隻收押,並沒有虐殺周軍,想來此事還有和談的餘地,隻是……。”
向訓正凝神聽折從遠分析,見折從遠吞吞吐吐,知道其心中有所顧忌,便正容道:“折節帥有何難言之隱,說出來,若某有能力化解最好,若某無能力替折節帥化解,也會代為稟報聖上,還請折節帥不要有顧慮。”
折從遠再三思忖,終於開口道:“向都監,若隻須索還三千周軍,某以為不難,明軍隻抓不殺,必不會是想替周國養這三千士兵,隻要投其所好,想來索還周軍士兵不難。可難就難在如何索還鮑虎,他是這次周軍主將,也是他率部前往明軍軍營,更是他下令殺死四個明軍士兵,如此,想要從明軍手中索還鮑虎,無疑緣木求魚,難,難……難啊。”
折從遠搖搖頭,一連三個“難”字,聽得向訓百思不得其解,這鮑虎不過就是一個小小指揮使,何須折從遠為其如此費心傷神?難道……折從遠與其有糾結之處?
向訓不想再拖下去,早日解決此事,自己也好早日回寧州,於是,組織了一下言詞,開口問道:“折節帥與鮑虎有淵源?”
折從遠一愣,答道:“無任何淵源。”
“那就怪了,鮑虎不過一個小小指揮使,其該當何罪,就當何罪,何須折節帥為其費心傷神?”
“呃……”折從遠大愕,仔細看了看向訓的臉色,不象是在故意揶揄,於是才開口道:“向都監真心不知?”
“知什麽?某需要知什麽?”向訓一頭霧水。
折從遠見向訓不似作假,這才明言相告:“向都監,鮑虎隻是一個小小指揮使不假,可他的舅舅卻是我朝重臣。”
“誰?”
“這……。”
“事關重大,折節帥不可隱瞞。”
“鮑虎的娘舅正是吏部尚書張承翰。”
“呃……。”這次輪到向訓大愕,方才會意為何折從遠會為一個小小指揮使費心傷神。周國官製,吏部尚書領從二品銜,都在折、向二人之上,如此重臣牽扯其中,還真不是向訓所能直接處置的。
“折節帥,此事某需要向皇上稟告,聽皇上旨意方能決定。”向訓猶豫道。
折從遠追問道:“如此甚好,不過,皇上旨意,令某率軍包圍明軍軍營之事……?”
“某以為,還是暫緩,等候皇上新的旨意為妥。”向訓建議道。
折從遠不幹,這暫緩可與皇上旨意相悖,大軍是自己麾下,與向訓無幹,責任自然追究到自己頭上。(未完待續。。)
“向都監為邠州之事特意從寧州遠道而來,某前去迎接也是情理中之事,向都監勿須在意。”
向訓自然早已猜知折從遠心中的想法,也不於點破,打著哈哈應付道:“如此,某就愧領了。”
“哪裏,哪裏,這是應當的。”
……二人一路打著哈哈,誰都想讓對方先切入主題,以探探對方的口風。向訓知道折從遠受皇帝的旨意包圍明軍,但折從遠是否牽扯此事,甚至有否投靠遼國,這需要向訓在吐露真實意圖前探知折從遠究竟會如何執行柴榮的旨意。
其實柴榮的旨意聽起來很嚴厲,“令靜難節度使折從遠率其部在五裏之外,包圍邠州明軍軍營,不得進攻,但若明軍率先進攻,可還擊。”但細想起來,卻是自相矛盾,說了等於沒說,明軍如果沒有主動進攻的打算,那周軍隻不過在五裏外給明軍值勤,本來明軍就屬於借駐,沒有出外巡邏的權力,這下反而好了,旨意中反而確認了明軍有了五裏的距離可以進行活動。
但這層意思,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關鍵在於主將如何理解,如何執行,心中有否別的念頭。如果折從遠真與遼國有染。那這包圍之舉,十有**能引起兩軍火拚,可如果折從遠心無異誌。那這場包圍的行動不過就是一部戲碼。
而折從遠早已將這份旨意翻來覆去看了好多次了,哪怕讓他倒背也能如流了,問題的關鍵在於,如果此事真要折從遠自行處置,他便依照自己的理解進行處置了。可柴榮又派了向訓前來,自己不過是輔助而已,自然要探探向訓的口風。以免南轅北轍,平白壞了柴榮的大事,給自己惹一身sao。
二人都是宦海人精。一來二去,嘴沒停過,可正事一句沒提。
終於,還是向訓年少一些。憋不住了。開口道:“某奉旨前來邠州,專事處置周、明兩軍之間的突發事件,某剛到邠州,對事態不甚熟悉。想聽聽折節帥的看法。”
折從遠心中泛過一絲笑意,麵上卻正容,把當日發生之事一五一十坦然相告,但自己的意見隻字未露。
向訓卻是聚精會神、一字不落地仔細聽完,至少表麵是如此。之後。向訓開口道:“折節帥有何意見?”
折從遠微笑道:“向都監乃欽差,既然已經到了邠州。某自然是唯向都監馬首是瞻。某無任何疑意,輔助好向都監就是了。”
向訓心中罵了一聲“老狐狸”,麵上陪笑道:“折節帥不必客氣,某真心討教,此事若處理不妥,很可能後患無窮,想來折節帥也不想邠州劇變吧?”
向訓這句話正中了折從遠的要害,邠州是他的禁臠之地,若真的發生周、明兩軍火拚的慘狀,那他這個靜難節度使可就兩邊不是人了,更甚者會牽連到府州折家。
話說到此外,折從遠自然不敢再打“太極”,正色說:“向都監,此事起源與明軍擅自治安巡邏在前,方才有了兩軍交火在後。若真論起來,明軍之錯在先,但本是普通糾紛,因本使麾下指揮使鮑虎擅自調派大軍前往明軍軍營挑釁,更擅殺了四名明軍士兵,如此才將事件鬧得不可收拾。不過,明軍至今隻收押,並沒有虐殺周軍,想來此事還有和談的餘地,隻是……。”
向訓正凝神聽折從遠分析,見折從遠吞吞吐吐,知道其心中有所顧忌,便正容道:“折節帥有何難言之隱,說出來,若某有能力化解最好,若某無能力替折節帥化解,也會代為稟報聖上,還請折節帥不要有顧慮。”
折從遠再三思忖,終於開口道:“向都監,若隻須索還三千周軍,某以為不難,明軍隻抓不殺,必不會是想替周國養這三千士兵,隻要投其所好,想來索還周軍士兵不難。可難就難在如何索還鮑虎,他是這次周軍主將,也是他率部前往明軍軍營,更是他下令殺死四個明軍士兵,如此,想要從明軍手中索還鮑虎,無疑緣木求魚,難,難……難啊。”
折從遠搖搖頭,一連三個“難”字,聽得向訓百思不得其解,這鮑虎不過就是一個小小指揮使,何須折從遠為其如此費心傷神?難道……折從遠與其有糾結之處?
向訓不想再拖下去,早日解決此事,自己也好早日回寧州,於是,組織了一下言詞,開口問道:“折節帥與鮑虎有淵源?”
折從遠一愣,答道:“無任何淵源。”
“那就怪了,鮑虎不過一個小小指揮使,其該當何罪,就當何罪,何須折節帥為其費心傷神?”
“呃……”折從遠大愕,仔細看了看向訓的臉色,不象是在故意揶揄,於是才開口道:“向都監真心不知?”
“知什麽?某需要知什麽?”向訓一頭霧水。
折從遠見向訓不似作假,這才明言相告:“向都監,鮑虎隻是一個小小指揮使不假,可他的舅舅卻是我朝重臣。”
“誰?”
“這……。”
“事關重大,折節帥不可隱瞞。”
“鮑虎的娘舅正是吏部尚書張承翰。”
“呃……。”這次輪到向訓大愕,方才會意為何折從遠會為一個小小指揮使費心傷神。周國官製,吏部尚書領從二品銜,都在折、向二人之上,如此重臣牽扯其中,還真不是向訓所能直接處置的。
“折節帥,此事某需要向皇上稟告,聽皇上旨意方能決定。”向訓猶豫道。
折從遠追問道:“如此甚好,不過,皇上旨意,令某率軍包圍明軍軍營之事……?”
“某以為,還是暫緩,等候皇上新的旨意為妥。”向訓建議道。
折從遠不幹,這暫緩可與皇上旨意相悖,大軍是自己麾下,與向訓無幹,責任自然追究到自己頭上。(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