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榮驟聞之下,不由得心中一動,但他還是有些猶豫,這金、銀票據在周國使用,倒不至於造成周國多大損害,隻是這樣一來,周國目前通用的銅、鐵錢就會被淘汰,這對於周國的經濟將造成很大的影響。
但柴榮又轉念一想,就是不同意金、銀票據的流通,周國眼下通商的商人也早已偷偷使用明國票據,雖說票據是一張紙,但有明國朝廷的擔保背書,其堅挺度也遠比周國的銅、鐵錢硬朗,周國這幾年間,地方私鑄錢幣的風氣再起,各種不足份量的劣質錢幣泛濫,屢禁不止。
如果這樣,倒不如使用明國票據,也能使這些劣質貨幣淘汰,無形中也幫了朝廷一個大忙。
柴榮一番思索之後,對王樸道:“愛卿以為,這一條件能換明國多少援助?”
王樸一愕,道:“這……。臣確實不敢枉猜,不過如今周、明同盟,不如陛下與明帝一晤,商談一番。”
“也罷,愛卿私下知會金陵府,請明國皇帝與朕會晤,此事先不必外傳,待有了眉目再公布不遲。”
“臣遵命。”
不久,周國自上而下掀起了一場“滅佛運動”。
柴榮敕命天下寺院,未經朝廷敕賜匾額的全部廢除。禁止私下剃發出家當和尚、尼姑,凡是打算出家的人必須得到祖父母、父母親、伯伯叔叔的同意,隻有東京、西京、大名府、京兆府準許設立受戒的佛壇。禁止僧侶舍身自殺、斬斷手足、手指上燃香、裸體掛鉤點燈、身帶鐵鉗之類惑亂破壞社會風俗的行為。
命令東京、西京以及各州每年編製僧侶名冊,如有死亡、返俗。都隨時注銷。
這一年,天下寺院保存的有二千六百九十四座。廢除的有三萬三百三十六座,還俗和尚八萬二千四百四十四人,尼姑二萬八千七百五十六人。
而拆除寺廟、佛堂,得金二十七餘萬兩、銀四百餘萬兩,銅鐵等金屬數十萬斤。
相當程度地緩解了周國窘迫的財政壓力。
同時,佛門子弟的大量還俗,給周國帶來了大量的勞動力和兵源。
柴榮任命鳳翔節度使王景兼中路行營都招討使,向訓兼行營兵馬都監。接替自己在寧州督戰抗擊遼軍。任命趙匡胤暫任北路招討使。率兩萬禁軍北上支援銀州。
一個月後,已經是年底,柴榮與百裏無忌再次聚首徐州。
看著已經早生華發的柴榮,百裏無忌心底一陣感觸,他,也許命不久矣,隻是如今自己的穿越。會否帶來柴榮命運的改變,對此,百裏無忌也無法預料。
對於吞並周國,完全一統,這已經是不可逆轉之勢,百裏無忌隻希望能盡量少流點血。最好能和平解決明、周兩國的統一。
但眼下並不是談論這些的時候,麵對大舉而下的阻卜軍和遼軍,眼下明、周兩國需要的是唇齒相依。
這一年的戰爭,發生了很多事,明、周兩國付出了太大的代價。
而將參與其中的角廝羅、甘州回鶻兩個小勢力剔除和逼退邏些吐蕃。是這一年中,百裏無忌最大的功勳。為此,明軍也付出了數萬人的生命。
剔除了上麵三個勢力,令聯軍僅剩下阻卜和遼,由此,明、周兩國才能將戰線穩定下來,柴榮和百裏無忌才能帶著略略輕鬆的心情,在此會晤。
柴榮看著眼前的百裏無忌,心中竟生出一絲仰慕之情,柴榮本是個不服輸的人,如果與百裏無忌互為敵對,那麽很有可能是不死不休之局。
天下英雄哪個是肯服輸之人?
但現在局勢不同,明、周兩國結為同盟、互為唇齒,共同抗擊北方敵人,而一年來明國對周國大力地支援,更使得兩國的交情日益見長。
也正因為如此,柴榮以結義兄弟的情分去衡量著與百裏無忌的關係,對於與己比肩,甚至比自己更強的強者,柴榮心中的那一絲仰慕就不足為奇了。
“大哥,弟弟敬你一杯,以謝這一年你對我國的照應。”
“二弟客氣了,這不過是同為漢人的份內之事。來,同飲此杯。”
一杯烈酒下喉,反衝上來的酒氣讓柴榮眼睛一酸,“大哥,你認為這一場仗要打到何時?最後能贏麽?”
百裏無忌憐惜地看著這個比自己小幾個月的漢子,心中也不覺心酸,柴榮若是生在一個盛世,成就絕不下於李世民,可惜了了。
“我記得前些日子,我國明報上有一個軍人說過,勝利必將屬於明國。今天,我將此話轉送於你。勝利,也必將屬於周國。”
百裏無忌微笑著舉起杯,“二弟,遼國固然實力雄厚,但我漢人絕非甘為臣虜之輩,縱然你我都看不到這一勝利的時刻,我們也要一起將這一戰打下去。此戰非一朝一夕就能結束,這是一場持久戰,是雙方國力的比拚,勝利就是看誰先支持不下去。漢人經過上千年的戰爭,對戰爭的忍耐性遠遠強於契丹等遊牧民族,所以,我看好此戰的結果。來,再飲一杯。”
柴榮欲言又止,應聲舉杯一飲而盡。
百裏無忌眼角掃到柴榮猶豫的樣子,主動問道:“二弟若有事,不妨直說。”
柴榮身為周國天子,所謂一分錢難死英雄漢,這錢財之事還真讓他開不了口。
百裏無忌已經猜到柴榮想說什麽,周國“滅佛運動”搞得轟轟烈烈,天下誰人不知,數以萬計的佛門弟子逃入明國,也給明國造成了不小的麻煩。
周國雖然對外宣稱是佛門子弟不事生產的原由,才發起這場“滅佛運動”,但在明國朝臣的眼中,這場運動的真實原因,自然一清二楚,何況,徐世銘的軍情院對遼、阻卜的刺探力度不如人意,但對周國的情報網卻是非常給力的,這也許在於徐世銘始終將精力放在統一周國的事情上。
柴榮抬頭,看著百裏無忌正欲開口,百裏無忌一豎手掌道:“二弟勿須再說,我大概明白你的意思,這樣,明國再支援三千萬斤糧食,一萬顆地雷,五萬顆手榴彈,二弟可滿意?”(未完待續。)
但柴榮又轉念一想,就是不同意金、銀票據的流通,周國眼下通商的商人也早已偷偷使用明國票據,雖說票據是一張紙,但有明國朝廷的擔保背書,其堅挺度也遠比周國的銅、鐵錢硬朗,周國這幾年間,地方私鑄錢幣的風氣再起,各種不足份量的劣質錢幣泛濫,屢禁不止。
如果這樣,倒不如使用明國票據,也能使這些劣質貨幣淘汰,無形中也幫了朝廷一個大忙。
柴榮一番思索之後,對王樸道:“愛卿以為,這一條件能換明國多少援助?”
王樸一愕,道:“這……。臣確實不敢枉猜,不過如今周、明同盟,不如陛下與明帝一晤,商談一番。”
“也罷,愛卿私下知會金陵府,請明國皇帝與朕會晤,此事先不必外傳,待有了眉目再公布不遲。”
“臣遵命。”
不久,周國自上而下掀起了一場“滅佛運動”。
柴榮敕命天下寺院,未經朝廷敕賜匾額的全部廢除。禁止私下剃發出家當和尚、尼姑,凡是打算出家的人必須得到祖父母、父母親、伯伯叔叔的同意,隻有東京、西京、大名府、京兆府準許設立受戒的佛壇。禁止僧侶舍身自殺、斬斷手足、手指上燃香、裸體掛鉤點燈、身帶鐵鉗之類惑亂破壞社會風俗的行為。
命令東京、西京以及各州每年編製僧侶名冊,如有死亡、返俗。都隨時注銷。
這一年,天下寺院保存的有二千六百九十四座。廢除的有三萬三百三十六座,還俗和尚八萬二千四百四十四人,尼姑二萬八千七百五十六人。
而拆除寺廟、佛堂,得金二十七餘萬兩、銀四百餘萬兩,銅鐵等金屬數十萬斤。
相當程度地緩解了周國窘迫的財政壓力。
同時,佛門子弟的大量還俗,給周國帶來了大量的勞動力和兵源。
柴榮任命鳳翔節度使王景兼中路行營都招討使,向訓兼行營兵馬都監。接替自己在寧州督戰抗擊遼軍。任命趙匡胤暫任北路招討使。率兩萬禁軍北上支援銀州。
一個月後,已經是年底,柴榮與百裏無忌再次聚首徐州。
看著已經早生華發的柴榮,百裏無忌心底一陣感觸,他,也許命不久矣,隻是如今自己的穿越。會否帶來柴榮命運的改變,對此,百裏無忌也無法預料。
對於吞並周國,完全一統,這已經是不可逆轉之勢,百裏無忌隻希望能盡量少流點血。最好能和平解決明、周兩國的統一。
但眼下並不是談論這些的時候,麵對大舉而下的阻卜軍和遼軍,眼下明、周兩國需要的是唇齒相依。
這一年的戰爭,發生了很多事,明、周兩國付出了太大的代價。
而將參與其中的角廝羅、甘州回鶻兩個小勢力剔除和逼退邏些吐蕃。是這一年中,百裏無忌最大的功勳。為此,明軍也付出了數萬人的生命。
剔除了上麵三個勢力,令聯軍僅剩下阻卜和遼,由此,明、周兩國才能將戰線穩定下來,柴榮和百裏無忌才能帶著略略輕鬆的心情,在此會晤。
柴榮看著眼前的百裏無忌,心中竟生出一絲仰慕之情,柴榮本是個不服輸的人,如果與百裏無忌互為敵對,那麽很有可能是不死不休之局。
天下英雄哪個是肯服輸之人?
但現在局勢不同,明、周兩國結為同盟、互為唇齒,共同抗擊北方敵人,而一年來明國對周國大力地支援,更使得兩國的交情日益見長。
也正因為如此,柴榮以結義兄弟的情分去衡量著與百裏無忌的關係,對於與己比肩,甚至比自己更強的強者,柴榮心中的那一絲仰慕就不足為奇了。
“大哥,弟弟敬你一杯,以謝這一年你對我國的照應。”
“二弟客氣了,這不過是同為漢人的份內之事。來,同飲此杯。”
一杯烈酒下喉,反衝上來的酒氣讓柴榮眼睛一酸,“大哥,你認為這一場仗要打到何時?最後能贏麽?”
百裏無忌憐惜地看著這個比自己小幾個月的漢子,心中也不覺心酸,柴榮若是生在一個盛世,成就絕不下於李世民,可惜了了。
“我記得前些日子,我國明報上有一個軍人說過,勝利必將屬於明國。今天,我將此話轉送於你。勝利,也必將屬於周國。”
百裏無忌微笑著舉起杯,“二弟,遼國固然實力雄厚,但我漢人絕非甘為臣虜之輩,縱然你我都看不到這一勝利的時刻,我們也要一起將這一戰打下去。此戰非一朝一夕就能結束,這是一場持久戰,是雙方國力的比拚,勝利就是看誰先支持不下去。漢人經過上千年的戰爭,對戰爭的忍耐性遠遠強於契丹等遊牧民族,所以,我看好此戰的結果。來,再飲一杯。”
柴榮欲言又止,應聲舉杯一飲而盡。
百裏無忌眼角掃到柴榮猶豫的樣子,主動問道:“二弟若有事,不妨直說。”
柴榮身為周國天子,所謂一分錢難死英雄漢,這錢財之事還真讓他開不了口。
百裏無忌已經猜到柴榮想說什麽,周國“滅佛運動”搞得轟轟烈烈,天下誰人不知,數以萬計的佛門弟子逃入明國,也給明國造成了不小的麻煩。
周國雖然對外宣稱是佛門子弟不事生產的原由,才發起這場“滅佛運動”,但在明國朝臣的眼中,這場運動的真實原因,自然一清二楚,何況,徐世銘的軍情院對遼、阻卜的刺探力度不如人意,但對周國的情報網卻是非常給力的,這也許在於徐世銘始終將精力放在統一周國的事情上。
柴榮抬頭,看著百裏無忌正欲開口,百裏無忌一豎手掌道:“二弟勿須再說,我大概明白你的意思,這樣,明國再支援三千萬斤糧食,一萬顆地雷,五萬顆手榴彈,二弟可滿意?”(未完待續。)